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

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的效果分

2015-08-28 1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主要课题
  (一)效率
  一是提升财务核算效率。严格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财务核算,对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并根据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外部监管要求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合理确定会计核算级次。因内部交易事项而形成的资产、负债及收支损益金额也应在汇总财务报表中进行轧抵后反映。二是充分应用信息化系统。对于财务报表数据的快速处理必然要借助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但这也会面临一系列的信息系统风险,有必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信息系统风险是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未能防范操作风险,忽视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所引发的应急和业务持续管理的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统一制订全行网络及安全规划,并在全行范围内进行实施。所有信息系统均须通过身份认证才能访问,且都有浏览记录的审计功能,以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和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演练以保证系统备份机制、灾难应急预案及流程的有效性。通过系统安全检查和信息系统专项审计以检查政策和流程的落实。另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设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有不良影响的员工违规行为的内部报告制度及纪律处分制度。
  (二)合规与控制
  一是会计与报告。就事前措施而言,包括:使用政府或其他营运活动既有的报告架构;在联网作业系统完成前,使用手动系统或电脑空白表格程式;使用可快速安装且容易使用的会计套装软件,特别是能够提供技术服务的软件;若有需要,将会计工作外包给外部部门或国际公司处理;运用具有足够财务管理能力的地区性非政府组织;简化报告,并限定于列出支出清单。就事后措施而言,主要包括发放营运活动报告给最底层的受益人,这有助于建立起社会责任。
  二是内部控制。就事前措施而言,内部控制为补强能力不足环境中的控制,应考虑:由政府进行内部或共同的审计,或外包给私人企业;由来自政府不同部门、执行机构或社群的独立人员行使附加的控制,以协助确认权责是否分离,交易是否编列预算、授权、执行与正确记录,服务是否如指定交付;借助财务管理部门审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短期内的交易或处理的交易,以协助确认他们是否已尽责。就事后措施而言,主要包括:增加对于期中审计的信赖或更为频繁(3个月或更短期)的外部审计,包含内部控制与商定程序的意见征询;进行绩效审计,以追踪营运活动的执行情形与可交付的成果。
  三是外部审计。就事前措施而言,外部审计在协助确保资金是否用在预期的目标上,审计的频率、范围与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与其他部门协商,视需要来扩张审计范围,涵盖技术、制度及财务的审视;当审计机构能力不足时,可以私人部门的审计人员来补充其不足,改善审计品质,并逐步建构其能力;短期内,在某些营运活动内,聘用外部审计人员以取代自身能力的不足;对于营运活动准备预付款,考虑使用年度审计。就事后措施而言,主要是审计活动的进行应该比每年度一次更为频繁,且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在较短的期限内(例如从原本的6个月一次到45天一次)密切追踪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业务往来的单位。
  (三)价值提升
  一是大力整合内部资源。当资源严重不足时,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必须统筹考虑安排和接受更多的任务后可能面临的风险。整合资源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要立足于全面总结以往财务工作的基本经验,积极研究探索财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科学管理、先进技术方法上下工夫,进一步改进财务计计划管理,理顺内外部关系,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使现有财务资源发挥更大效能。二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却仅局限于风险管理的技术层面,对于风险管理制度的规划与设计、风险管理部门的层级与功能、风险管理系统的运用与监督,乃至整体绩效文化的建立,仍普遍缺乏以宏观的角度深入探讨。国内金融环境呈现出快速变化的态势,而每个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发生的时空背景也不尽相同,在风险管理的整合上也有所差异,应积极建置一套自有风险模型及机制,确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利竞争力,重视自身的绩效文化培育,发展建构属于自身的绩效文化体制的基础,使自身全体员工的共识与确实遵循。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洞察力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金融形势,作为地方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是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进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环境的不断变迁也要求其必须不断增加自身的环境洞察力,并通过分析,将所得到的结果有效应用与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另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处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必须有不同于已往的经营策略,才能提升竞争力,而知识管理的理论正可以提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许多经营管理的创意及想法,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成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高竞争力的基石。
  (二)合规与控制能力
  一是流动资金风险管理的管治。就在管治层面而言,在拟订业务策略及政策时,预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应制订计量及将流动资金成本、利益及风险分配于有关业务活动中的程序,从而使业务单位管理人员的诱因能与自身的流动资金风险承受水平一致。就流动资金风险的识别、计量及管控而言,农村金融机构能否有效监察及管控流动资金风险,首要是确定自身的现金流量预测(或到期概况评估)是否能准确估计其在不同时段中的所需资金净额。所需资金净额的多少应以反映自身声明的风险承受水平的限额为限。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状况应参照这些限额进行监察,并有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援,为管理层提供及时与相关的信息。现金流量预测应顾及合约及习性因素,并以有清楚文件记录及切合实际的假设为基础。为确保全面性,有关预测应为公司整体的,涵盖所有主要业务单位及活动,估计机构内部及(如适用)跨境流动资金调动,以及资产负债表内交易与资产负债表外及或有风 险承担。另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应有能力管理其现金流量及资金来源,以及在有需要时从所持有的资产取得足够流动资金,以应付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到期时段中所需资金净额。
 二是资产负债的管理。就其定义与目的而言,资产负债管理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整体资金进行规划、筹措以及分配动作的整个运用过程。农村金融机构借助资产负债管理过程规划最适资产负债组合,将资金作最高效益的运用;并通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避免利率风险过于集中或造成流动性问题。因此,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应管理农村金融机构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并辅以风险管理与损益管理进行决策及推动适当的业务方针与管理措施,以期于承担业务风险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暴露并达成最大收益的经营目标,持续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权益价值。就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言,利率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fundingliquidityrisk)为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可从资产负债表内的项目及资产负债表表外交?获取流动资金。为达成有效流动性管理,应考?成本效益分析后进行适当的资产负债配置,规划资金来源组合以因应流动资金需求。进行上述过程的首要步骤必须掌握?同来源流动资金的特性与风险。
  (三)效率
  一是资金的集中化评估与效益衡量应用。资金管理的集化中作业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大量处理达到作业规模以降低成本,但是也因为集中化,势必将作业流程分段处理,增加前后手交接传递处理的额增成本。过去几年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了提升作业效率与降低作业成本,纷纷进行作业集中化,最常见的就是票据相关业务。以“托收票据存入”作业为例,通过将流程加以解析,我们可以了解整个作业流程,包含“托收票入库”、“提出交换”及“清算作业”等相关作业。在票据未集中化的处理时,不需要将票据递送至作业中心,甚至当客户在未到期前撤票时,分行不需联络作业中心,也不需再由中心寄回分行等额增的作业程序。
  二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决定会计格式,这分为要依现金事实记帐(现金帐)或是依实际发生事实记帐(实际帐);频率、科目、复杂度、电脑化程度,这需要将科目明确并且分总帐和分类帐,选择适合的套装软件;内部控制体系,保护资产避免滥用或是利益输送等?法?为,这又包括责任分散、层层负责与责任分明、管理工具(文书)书面化、格式化三大任务。
  三、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是资金转拨计价。资金转拨计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是基于资金调度集中化管理与建构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利率风险管理而设计的程序。资金调度单位的责任为对各分行的资金流入及流出与其相对移转的利率风险做集中式的管理。如此一来,分行将?必担心利率风险对其执?业务的影响,只需全心专注于其商品价差的管理,增加营业获利。内部转拨计价主要目的有:更有效率地集中管理资金,调度资金缺口及投资剩余资金;提供明确的流程让分行认知其边际资金成本,确保贷款能被适当的订价,同样的资金筹措单位也将以边际收益为基准来决定各期的存款利率;提供各分行对于客户收益率与商品获利率的衡?方式。内部转拨计价程序包括如下几种:建置内部转拨计价的利率期限结构(FTP curve),也即组成利率期限结构的各利率值为公开市场上的借贷指标利率,其应反映出农村金融机构的边际成本与流动准备资金成本;将负债以内部转拨价格计价,使资金从资金来源单位移转至资金调度单位,并且将资产以转拨价格计价,将资金由资金调度单位移转至资金支出单位,分行可借助转拨计价的过程将利率风险完全转移至资金调度单位并集中管理;分析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类型,根据其现金流?的特性,将相似性质的金融商品归类为同一商品组。
  二是成本分摊。成本分摊必须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为了使成本分摊协议的条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参与分摊各方的成本应与预期收益相配比。划分预期收益的比例,需要根据机构特性选择不同的指标衡量,主要有按照额外的收入或者节约的成本来直接衡量,或者采用如收入、毛利、净利、员工人数、投资资本等指标进行间接的衡量,当然,也有采用一些混合的指标来衡量。关键问题是选取的指标应该与预期获得的收益密切相关。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和衡量的原则,不一定所有条件可比,也不一定预期收益就等于实际收益。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尚未明确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差异处理的方法,而经合组织转让定价指南建议,成本分摊协议中规定在成本分摊协议期限内,按预期收益对成本的利益份额做可能的调整,以反映改变了利益份额的相关环境的变化。ABC是一种有效的成本分摊计算方式,能将现实资源投入状况真实反映出来,告诉机构管理者有哪些隐藏的问题点,在搭配其他相关资料与管理工具进行分析与管理的基础上,最终能协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找出价值创造的关键。目前常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主要交易通路包括柜台、网银、自动化设备、电话语音及客服专员等渠道。当许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服务让客户来进行交易,目的不外乎是提供客户更方便弹性的交易渠道,更重要的是希望达到交易成本降低的目的。就作业流程解析与成本改善而言,我们以客户进行“活期开户交易”为例,在进行ABC作业流程设计审视时,我们可以知道“活期开户交易”包含几个具体作业,如:“填写申请书”、“审核”与“发卡”,假设约需20分钟来完成整个交易,ABC除了计算出作业成本外,更可协助管理层审视具体作业流程,哪些步骤是无法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进行流程简化与改善。假设在进行流程简化后,降低客户填写申请书时间5分钟,配合交易量信息,我们可以通过ABC得知这5分钟可节省多少成本。当然业务量越大的交易,通过流程简化所带来的成本节省效益越大。而客户也因降低等待交易处理时间,进而提升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詹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路径选择[J].金融纵横,2008
  [2]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情况报告[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