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异般地迅猛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除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需要有熟练的市场经济认识和综合应对能力,这就对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仅从一位教学质量管理及实施者的角度浅谈自己的些许见解。
准确定位、明确任务,突出重心抓改革我国的高职脘校大多是在原中职基础上几经整合而建立起来的,管理的运行模式不乏留有中职教育的烙印。因此,在观念上,必须明确高职院校既不是本科教育的缩影,也不是中职教育的放大;其次,所培养的对象并非“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而是专业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另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要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科学精神的复合型劳动者,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基础、重知识轻创造、重学问轻能力的教育观念。面对变化,只有正确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和工作重心,才能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理清办学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工作良性发展教学质量的髙低取决于多种要素’既有教学实验设备条件、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等硬件因素,也有办学理念、管理方法、师资队伍、专业建设等软件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一根本任务,立足实际全面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梳理阻碍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只有“坚持育人为本,夯实职教基础,强化技能教育,工学实践并重”的办学方向;树立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骨干专业,办出自身特色”的理念;把握好“面向当地经济主战场,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鲜思路’才能保杂学工作有序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师资不强则学之不精’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那么提升教学质量只能是句空话。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结合专业实际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教改的主动性,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名师引进力度,灵活使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充实师资力量;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特聘教授计划”、“名师计划”、“专业师资培训计划”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专职教师均能达到"双师"素质标准,并努力形成教师安于教学、乐于投身教学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根本的保障。
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要提高,资金的投人必然会增大,一方面应不断加强投人,使职业高校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不断增加,达到并高于教育部规定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逐步推行大学生综合技能考试制度。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作用,积极争取政府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规模、质量和效益“三增长”;二要寻求有效措施,利用国家、社会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积极探索合作、贷款、共建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职教经费随着学校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强化教学管理,完善质量监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体系制度。着力开发应用型髙新技术专业,适时改造和调整传统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课程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不断优化专业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要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四统一”的原则,把改革教学与提高质量放在职教工作的核心位置;自我定期对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对比检查和评估,在教学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努力实践“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教与学本是紧密互动、相关联的,好的教学质量不单依赖于老师的教,更取决于学生的学,良好的学风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最终保障。因此,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等多种渠道,营造出好学上进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优良的学风。一方面各办学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踊跃参与,以任务驱动、实践为主,走工学结合之路,全力打造出拼搏进取的良好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每一所院校的每一个人都能认真对待并积极努力地去探索、去实践,那么我国职业教育之树就必定能结出各具特色的丰硕成果。
袁军 作者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陕西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