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农村电商发展战略管理研究
1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交易规模连年呈几何级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2万亿元,增长23.6%[1]。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广大农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电商扶贫工程”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2015年十大扶贫开发工程后,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达到2200多亿元,农产品销售也快速增长,比2015年增长了50%。农村电商促进了居民增收和促使当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电商发展的重点领域,更成为推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农村电商入门条件低,同质化严重,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电商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盈利能力严重不足,生存压力大。经历混乱局面后,农村电商经营思想开始改变,逐渐认识到电商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在电商发展大潮占得先机,加强农村电商的战略管理是客观要求。
2农村电商发展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电商缺乏战略意识,经营管理具有盲目性
农村居民在开展电商业务的过程中,以获取短期利益为出发点,对自身业务开展缺乏明确的经营目标,更是缺乏可行的发展规划,使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盲目性。要“有钱赚”就“一窝蜂”一拥而上,“没钱赚”就“落荒而逃”,摇摆不定,形成恶性竞争,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和盲从性风险,对电商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严重的会造成电商倒闭。
2.2农村电商定位不准确,战略选择不科学
农村电商自身不能清晰地知道“我的网店是什么店”“看到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未能很好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定位,直接导致电商的盈利目标、发展模式等不明确。定位不准导致电商选择发展战略出现偏差,发展战略目标模糊,以致电商在经营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直接影响电商的生存和发展。
2.3农村电商缺少电商战略管理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随着我国电商的飞速发展,电商正在改变着农村居民的生活,受此影响,越来越多居民开展电子商务。但居民知识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电商管理能力水平不高,普遍不具备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这导致农村电商在经营管理决策中出现很多纰漏,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4农村电商对发展模式不够了解,服务水平不高
大部分农村电商认为自己是“在网上卖东西”,一买一卖就完成了产品的销售,这是对农村电商发展模式的简单理解。事实上,农村电商开展经营活动也是在社会化服务的基础上,整合加工、销售、储存、流通等生产要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的过程。真正吃透电商发展模式,发挥农村独特优势,形成独有的价值链,服务“三农”的农村电商可谓凤毛麟角。
农村电商往往以家庭为单位,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管理方式比较单一。随着我国社会消费正在转型升级,买家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买家满意”是对农村电商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2.5农村电商人才缺乏是短板,造成发展战略动力不足
农村电商是信息技术要求高,集操作性、创造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经营实体,需要大量信息技术、运营管理、创新等各类高素质人才。由于广大农村条件相对艰苦,产品层次不高,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偏低等原因,难以吸引更多的电商从业人才,对于具有丰富的经验、电商战略管理、大数据分析等高级人才更是缺乏吸引力。人才不足的短板造成农村电商发展战略动力不足,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3加强农村电商战略管理的措施
3.1增强农村电商战略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第一,管理人员要树立战略管理意识,转变经营理念,克服功利主义思想,要摒弃急功近利心态,把战略管理作为电商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不要等到在经营过程中遇到困惑、难解的时候才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第二,清晰界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农村电商对自身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认识模糊不清,把“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立刻赚钱”等经营目标等同于战略目标。只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才能为电商发展指明方向。第三,做好经营规划,使电商运营更加规范、有效,特别是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人员管理等方面要相互协调[2]。第四,经营规划要与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重视农村电商业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将电商自身的发展与战略管理协调统一。
3.2找准市场定位,科学选择发展战略
找准市场定位是农村电商科学选择发展战略的基础,市场供求及市场相关信息是农村电商自我准确定位的依据。因此,按照PEST分析方法,科学评估农村电商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市场环境,找准市场发展规律,明确电商的战略定位,才能明确农村电商的战略目标,科学选择电商的发展战略。在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做好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合理性的发展战略规划,避免盲目发展,能促进电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3.3努力提高农村电商战略管理水平,谋求竞争优势
农村是我国社会的基层组织,农村电商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既有政府的引导,又有电商自身管理的属性。政府的引导与电商的管理相互协调尤为重要,因此提升农村电商战略管理,一方面,农村管理者需优化电商发展的战略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减少行政干预,为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农村的管理者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他们对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承担着主体责任,更多地追求社会效益。为此管理者在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增强自身电商战略管理能力,主动将追求社会效益的目标与电商的经营目标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是农村电商自身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电商管理者要重视战略管理,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同时,加强对经营环境变化的分析,特别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实际变化来修正发展战略目标,调整经营策略,从而创造出竞争优势。
3.4吃透电商发展模式,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农村电商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商模式不等于销售模式。目前我国电商发展成功的模式有浙江遂昌模式(综合服务商+网商+传统产业)、浙江丽水模式(区域电商服务中心+青年网商)、吉林通榆模式(生产方+电商公司)、河北清河模式(专业市场+电子商务)、陕西武功模式(集散地+电子商务)和“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农产品供应商+联盟+采购企业)等[3]。上述各种发展模式各有特点,都根据地方特色及优势整合相关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全国电商相互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农村电商需吃透电商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创造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形成他人无法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复合型电商队伍
阿里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未来2a农村电商人才缺口约达200万人,我国现有的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几乎无法满足电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电商人才培养。第一,电商需主动对接地方高校,向高校提出人才的培养需求及要求,与地方高校紧密合作培养应用型电商人才。第二,高校应根据市场对电商人才的需求,主动调整培养计划,科学设计培养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完全熟悉电商运营,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目前玉林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施电子商务精英工程就对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该工程主要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在校内导师、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按照电商运营及管理运作网店和撰写有关报告,实时进行综合考评,待学生毕业时即熟练掌握电商运营的知识和管理技能。第三,农村管理者可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4]。广西容县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到位,该县与玉林师范学院合作,一年间举办电商培训60多期(场),免费培训基层干部、群众4000多人,辐射发展网店6000多家,培养出一批創业成功的学员,把当地的土特产远销全国,收入大幅增长,为精准扶贫作出应有贡献。容县群众已完全融入电商发展大潮。
上述措施有效地加速了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既缓解了农村电商人才不足的短板,又促使广大群众快速成长为成功的电商创业者,对构建复合型电商队伍,完善电商人才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强
第2篇: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我国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减少成本投入,已经成为当今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但是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仍然是起到的辅助作用,关键还是需要依靠企业选择的管理战略和管理方法来决定。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指出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以及提高企业基于信息技术下,采取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的理论和方法。
一、企业战略管理使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虽然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信息技术毕竟是企业成长的辅助手段,企业想要正常健康的发展,还需要选择才正确的战略管理。但是企业战略管理如果缺少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则不能再当今社会立足和发展。因此,信息技术和企业战略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所以,企业想要顺应社会发展,就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而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和方法,能够制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大体的框架,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完善企业发展的目标内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完成多少,以及在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如何,都是需要有信息技术帮助的。所以,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现状
(一)企業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企业虽然借助于信息技术,采取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独立特色的,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是因为我国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战略平台没有科学的,完美的与信息技术结合,导致虽然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但是取得的效果和预计的效果具有一定较大的差距。而我国企业战略信息化的现状就是,没有依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和建立科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到信息技术范围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阻碍。但是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又会被其他的企业所赶超,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还不得不使用并不适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技术。所以,想要企业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属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让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由繁入简,简化了工作内容和流程,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对于完成达到企业战略目的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确定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对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十分的重要。
(二)企业战略管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但是现代企业在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上,都过于以来信息技术,导致失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始终认为只要采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完成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但是往往企业会被信息技术所束缚,反而达不到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应该借助于信息技术,但是不能过以来信息技术。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也就是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阿狸完善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并且通过对数据的收集进行分析,达到校正企业发展方向的主要目的。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拜托对信息技术的以来,但是又可以合理科学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发展企业。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源于国外,1938年,管理学家C.I.巴纳德提出的该理论。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本质就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分析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生存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在信息化社会和经济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研究课题和目标。因为企业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所以,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以及长期性,竞争性的特点。也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了企业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调度和安排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中,可以加快企业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效力和连接性,这样减少了因为企业各个环节连接不畅通,导致工作效率底下的原因。而且,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提高了企业的运转的连续性,不会简单的分割企业各个环节,而是统一进行管理。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是贯穿于企业管理整个内容部的。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经济学管理论与方法
企业发展想要加快速发和壮大,就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选择符合企业的经济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因为每个企业的经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不同,所以除了选择统一的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以外,还需要选择具有企业发展特点的经济学理论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首先,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应该选用的是网络经济理论,利用网络收集数据并且进行分析,而且由于网络数据更多的代表民意,所以企业可以根据网络数据的分析,调整企业的发展内容和方向,并且最终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首先,使用互联网经济,能够提高产业发展的精准度和产品的完善,而是用企业的专业化和产品的模块化,可以在互联网经济中得到更精致的提高。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去掉中间销售环节,直接是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基于信息就输选择的企业经济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更好的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发展目标。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才能在战略管理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企业想要快速的发展,首先需要确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这样才能为使用信息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提供帮助。由于信息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庞大性,所以对其中包含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可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由于这些理论都是交叉在一起,所以,其组成的复杂的特性,让信息技术管理变得更加的不容易,因此,首先需要明白不同理论之间的特性,然后依据不同理论中间的共同特点,建立企业系统科学管理理论,以及找到合适的管理办法。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是一个综合的管理工作,而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核实的企业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首先,企业重组理论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现代企业不仅要求产品质量高,还要求服务质量高,所以企业重组理论就是把消费者认为重要的,和对企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元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和配置,让企业焕然一新,在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其次是组织学习理论,因为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所以企业管理者想要企业健康的发展,更随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从企业管理者到企业员工,都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才是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核心。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采用的企业战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但是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技术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但是很多企业过于以来信息技术,没有完善自身的战略管理和方法,所以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反而导致企业的经济下滑。所以,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在企业战略管理重点应用。因此,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战略管理平台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阐述,找到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办法。
作者:俞建
第3篇: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实践意义研究论述
战略管理会计是指通过高级领导制立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使得企业良性循环并且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思考与分析,不仅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站在战略的角度,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对市场风险的预测制定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管理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我们要对战略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实践意义进行研究。
现如今,随着科技技术的日益发展,全球化商业竞争加剧,企业不仅仅要依靠更加精准的日常管理,还需要更高的战略视角来应付这些竞争环境。现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理念要从“职能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因此,国内外战略管理学家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试图从管理会计学视角来提出对企业发展更有效的意义。
近些年,我国战略学家逐渐对管理会计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投入了大量关注并对其研究,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在我国初期,我国学家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大多关注点是战略管理会计内涵,目标,特点的粗略性研究,知道近几年,更多的战略管理学者投入到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性研究。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余海宗将预警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作以及目标成本管理法、作业成本法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谢琨和刘思峰将价值链分析、质量成本分析以及竞争对手分析列入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中,并加以论述。
经过了这么多年国内外的学家对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一种严密的方法体系,原因就在于学者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大多偏重了对于各个不同的方法的介绍性分析,而没有深入研究其内在方法。因此,选取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几种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加以分析,寻求一种更适应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显得更为重要。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
1.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机制
战略管理会计本身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发挥效果。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机制。战略管理会计涉及到财务、风险、决策等管理工作,内容复杂,在应用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管理,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需要抓住重点,做好工作计划,尽量保证战略会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针对性和计划性。
2.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效果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重视战略管理,营造良好的重视战略管理的管理氛围。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一定的管理会计意识和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切方法,为战略管理会计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此外为了做好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企业应该明确其职责范围,这不仅规范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而且还为评价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考核依据。
3.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产生、应用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新兴事物,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紧缺。要想提高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就要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该给予战略管理会计参加业务培训和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学到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因此企业应该明确其职责范围,这不仅规范了战略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而且还为评价战略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考核依据。此外企业还要重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考核,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实践意义
1.为企业做好预算规划
战略管理会计工作针对企业目前和未来的资源做出预算和规划,预测企业的发展方向并据此规划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等。战略管理会计在这一阶段的预算工作关乎着企业能否实现增收节支、增加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战略管理会计预算规划工作的科学准确。在对战略管理会计方法的现状分析的层面上,依据战略流程构建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需要符合现今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趋势,在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中,企业与管理本身是主体,而信息则是客体,至于战略管理会计则是方法,战略流程就是组成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主线。根据现在的企业竞争剧烈的环境,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将企业战略管理服务。
2.为企业发展提供多元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单纯对财务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要想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内部经营管理信息,还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还能提供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等外部变化的环境的信息,企业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并加以综合应用,可以使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在这一阶段的预算工作关乎着企业能否实现增收节支、增加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的发展
3.评价企业的业绩
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把投资收益率作为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而战略会计管理除了关注这一指标外,还关注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长期与短期指标、内部与外部指标,这种评价指标的优化,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且还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做好预算规划、提供多元信息、科学评估公司的成绩。从战略角度看,市场内外部环境以及市场竞争状况都会对企业的竞争能力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各个环境的竞争,企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例如顾客的需求,市场环境的增长,技术革新之类的变化速度,企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有了巨大的提高。因此,如何构成企業内部组织环境体系才能够对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且正确的灵敏反应,如何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如何在这激烈竞争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这些都是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所应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过去种种经典的财务计量方法变得不再实用,因此现在重要的时从更高阶层的视角来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财务计量和非财务计量这两个相对的方面,“业绩的财务计量在传统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企业市场经理对于竞争环境的经营决策管理时,像改革,顾客满意程度,企业市场占有率,企业服务质量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等那些非财务计量指标则更多的被用于衡量公司的业绩并在企业的计量方面起着更大的作用,企业业绩的非财务指标够着需要结合着公司自身的市场定位,市场发展环境,公司发展战略,行业特点及公司的发展目标加以确定。因此,对于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亦或是相同行业的不同公司,他们的战略目标,公司使命也都不同。其业绩衡量标准也都大有不同。因此我们要重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为其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完善其工作机制,重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培养,让其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作者:黄铖若
第4篇:浅析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1目前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中应用的现状
1.1国企公有化体制限制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正常发挥
由于体制的问题,国有企业发展难。产权不明确,对经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责任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所有者虚位,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明晰条件下的委托——监督——激励机制,一种行政利益关系,有可能产生对国企利益的侵蚀。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有许多人为因素干扰和利益趋动而无法顺利地进行实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限制了战略管理会计的正常发挥。
1.2缺乏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用于国企的带头人
长期以来,国企领导人仍依赖于上级主管部门的推荐,或是在单位内部人员中选拔,难以推选出一个素质较高,专业及相关知识比较全面,头脑灵活,有胆识,有策略,能独立思考,敢创敢干,大公无私,责任心强的带头人,更无法组建一支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创业团队。对一把手的业绩没有考核标准,没有奖惩办法,干的好坏没有什么责任。造成领导人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不求创新,维持现状,对经营过程中的诸多漏洞、问题任其发展不及时解决,不明白亡羊补牢的道理。更有甚者主观做出一些重大经济投资决策,没有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去对这些决策进行考究,防范意识薄弱,对市场过度乐观,盲目举债,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出现财务危机,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此结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没有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
1.3缺乏适合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企业环境
国企人员普遍老龄化,文化水平偏低,且专业不对口,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员工责任心不强,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选拔用人方法不科学,用人选人不规范,有才识有胆略的人不能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发挥作用,没有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没有广泛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激励机制不强,发挥不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经营决策带有主观性、盲目性,无论从管理理念、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及推广力度、市场份额分析等方面来说,没有用战略的眼光进行瞻前顾后,关注周围环境,国家政策,形势变化的意识,还是从资金持有量,投资融资成本,创新能力,发展力度,处于弱势,竞争力不强。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无法营造出适合战略管理会计实现的企业环境。
1.4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
迄今为止,会计人员大部分还停滞在对日常业务数据的不断重复的会计处理,没有上升到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的高度,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它的精髓所在,没有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缺乏现代的综合力强的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来实现战略管理会计重大作用在国企中的体现。
2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中应用的对策
2.1加快国企体制的改革,强化现代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
要在国企中贯彻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系统,首先要改变国企原有制度,以法律法规的手段强行推进国企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从实质上解决国企难以发展的要害问题,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从外部的国企改革扫清根本性的障碍,引入混合所有制,从根本上改变国企的产权问题,增强国企活力和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企业资本市场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重组整合步伐,完善国有资本运营主体,以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途径,以科学分类监管为关键,推动国企改革。探索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吸引民间资本,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到国企项目上来,给国企渗入新鲜血液。确保国企的管理模式,公开、公正、透明。以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制定规范的会计条例,强化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以有利于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贯彻落实,积极宣传企业文化,极大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队伍中来。
2.2实现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完成战略管理会计在国企中应用
国企改革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新体制机制,就必须实行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和较高的专业文化技能、管理才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自信果敢的判断力,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大公无私的优良品质,具备管理企业的综合领导能力和实践经验,这样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率领出一支精明强干、埋头苦干的创业团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能独立的科学的制定一套战略管理模式。这无疑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犀利的武器。
2.3学习成功案例经验,推进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应用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对客观经营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各企业由于历史性原因形成一套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条件相差甚远,如何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更快、更准确地找到切入点,将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实践相结合,并得到合理的运用,这就需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专门会计机构和相应的职称考试和资格认证制度,拟定“战略管理會计准则”,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开展案例研究,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管理体系的当务之急。通过成功案例学习研究,更快的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管理会计实施方案,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企业经营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优良环境
因为战略管理会计不只强调企业内部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更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宏观环境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和经营环境分析,对行业间的竞争,经营环境的优劣,企业资源的配置,战略决策的分析与研究,企业经营活动的效差评估等都有科学的系统的论证方法,为确保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顺利贯彻落实,必须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尤其是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企业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种网商应运而生,各种购销信息,管理信息,市场供需信息等都从信息孤岛中解放出来,形成具有一致性、透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信息集成平台、综合商务平台,给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共享的环境,以便企业更简单、快捷的获得企业所需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为企业更好的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经营中风险,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5引进培养管理人才,促进战略管理会计作用进一步发挥
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必须有一批为之奋斗的优秀人才,具备扎实的战略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并敢于承担风险,经营业绩突出的职业化管理人才,在企业中弘扬一种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体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良好风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使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国企中的应用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提供足够人力、物力及良好的经营环境来保证。目前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有坚强的理念和为之奋斗的决心,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战略管理会计必将在国企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荆层层
第5篇: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并广泛运用于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但从目前我国高校战略管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其功能在战略管理课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本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较强的实践性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的信息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的概括性的知识,排除了背景知识,失去了实际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而案例教学法以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为基础,将学生放置于某个特定的情景中,实现了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充分体现了知识服务于实践的理念。同时,案例教学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所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大量的社会实际案例的输入,使学生对社会以及职场有更多的认识,为学生最终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战略管理课程理论抽象枯燥的问题,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二)较强的综合性
一方面,让学生对一个或者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与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在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复杂过程中,仅仅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沉着应对、审时度势以及果断决策的能力。学生的这些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会得到不断的激发和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而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促成这一目标实现。
(三)深刻的启发性和目的性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最后,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案例教学中所探讨的案例的答案是多样的、不唯一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发现问题,扩展思维,活跃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选取不当
实际上,可供战略管理课程选择的案例非常多,但是教师有时候并不是就当时所学的知识点来选取案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过分注重案例的故事性,却忽视了案例本身所带来的启发和思考,这与案例教学法目的性这一特点背道而驰。另外,目前大多数教材使用的案例都是国外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国外企业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与国内大相径庭,同样的方法或者理念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因此作为教学工具,用国外的案例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法的真正目的,也违背了案例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手段单一
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其多样的开展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然而,一方面,可能由于课堂组织不规范,案例教学大多数是教师讲述,学生聆听,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教师通过视频将案例播放给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参与度很低,可能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而另一部分置身事外的现象,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完全没有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使用得当根本不加考虑,导致该方法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学科扩展
在案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时候过于注重相关知识点的分析,将思维定位于当前所学的内容,判断案例结果的对与错。事实上,案例本没有标准唯一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其答案并不局限于目前所学的知识点,要综合各种因素对其进行判断,如果用单一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就会产生误导,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初衷。另外,学生在案例学习中仅仅重视本学科的学习。其实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跨学科知识点有很多,只有对各种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分析,才能将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因此,如果只关注案例中本学科的知识点,不关注相关学科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案例资源,而且会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选取案例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其选择非常重要,案例选择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以及实现授课目标。案例选取首先要与所讲述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尽量找与我国经济、法律环境相适应的案例。除此之外,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案例的时效性。我们知道,经济环境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不能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
第二,案例的生动性。战略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理论型学科,因此,选取比较生动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加案例的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案例长度。如果选取的案例过于复杂,篇幅过长,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疲劳,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耐心,也就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师应注意规范课堂组织,尽量组织多种形式的案例学习模式,营造出较好的课堂氛围,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将如何教好学生作为己任,探索出多种教学手段。目前,案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书面素材和视频案例,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其乏味。教师应该跳出固有的教学模式,例如,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分享他们公司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等,将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不仅可以增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另外,案例教学法并不是用于教学的唯一方法,有时候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
(三)正确的思维引导和适当的学科扩展
首先,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案例教学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要了解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從多角度去学习和讨论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所包含的知识点有很多。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学习案例,找出本课程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点,设计出可以启发学生的问题,在授课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仅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而且可以扩展到其他学科,扩宽知识面。然而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作者: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