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陕西高职院校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探究

2023-12-11 18: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为了贯彻《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36号)精神,全国各试点院校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物流管理作为首批试点专业,各高校在该专业积极实施。本文通过分析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相关制度,结合陕西各高职院校实际承办情况,对政策深入探析与思考,总结首批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明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合理的方案和对策,以确保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不断完善和高效落实。


  [关键词]陕西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18.09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2


  1研究背景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和实施,提出从即日起,在职业院校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标志着“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正式诞生并开始实行。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推动“1”和“X”衔接互通,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间建立起“立交桥”,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本领奠定制度基础。“1+X”证书制度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并确定启动5个首批职业技能领域试点专业,随后教育部根据申报学校各自特色认定了首批承担职业技能试点专业培训的中高职院校名单。物流管理专业成为“1+X”首批试点专业之一,物流行业迅猛发展,但物流技能型人才短缺,为有效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物流管理“1+X”试点工作势在必行。


  2陕西高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现状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欠缺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突出问题。陕西高职教育近年来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推动了陕西经济的发展,但仍旧无法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提出有效解决了物流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2019年12月,首批物流管理“1+X”试点考核工作全部结束,陕西各高职院校均圆满完成试点工作。陕西省首批物流管理“1+X”试点院校共19所,其中,中职院校3所,而陕西高职院校共计40所,物流管理“1+X”试点高职院校不足陕西高职院校的50%,推广范围小。同时,高职院校设施设备条件不同,导致院校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部分院校在工作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做法,存在一些问题。


  2.1主要经验做法


  2.1.1团队合作,提供保障


  各高职院校在试点工作实施初期及时成立由二级学院院长负责的“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不仅有专业教师,还包括教学办、学工办、实训中心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共同参与,并与技术支持单位合作。学工办负责学生动员、政策宣传以及学生的组织工作,教学办负责师资培训、考务培训、学生培训以及教学材料的管理工作,实训中心负责培训所用的各类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从动员到考试全过程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个环节工作扎实有序,为“1+X”证书制度试点提供各方面支持,保证一系列工作顺利进行。只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团队,明确分工合作,才能为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2“课证融通”,提高效率


  “1+X”证书制度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前者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差异化和特色的要求。为真正有效落实“1”和“X”,避免占用大量“1”的时间,将部分“X”内容融于“1”的教学环节中,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充实课堂,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融合。同时,各高职院校在“1+X”试点工作中积极引导授课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为职业等级证书培训节省时间。


  2.1.3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培训效果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存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不仅有高中毕业生,还有“三校生”,即来自中专(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专)、职高(职业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和技校(技工学校)的学生的总称。在培训过程中,由于“X”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学生缺乏主動意识,在实际落实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时带来很大的问题,无法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后续工作中,将“1”的受众群体,即每一名同学,在竞争机制下进行培训,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试点工作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而且只有认真学习,通过初步选拔才能参加最终的考核,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2.2.1政策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1+X”证书制度正处于初步试点阶段,尚未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如缺乏互认的参考标准、缺乏量化工具、认证的质量管理不严等,如果解决不好,将导致有些院校教学走入误区。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从开始筹备到培训考核间隔不到10个月,其中,包括师资培训、考务培训等工作,时间紧张。首次进行试点工作,各高职院校都在摸索中前行,很多详细的政策制度不明确,工作缺少依据。


  2.2.2学生培训时间不足


  首先,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在学生的正常教学周内进行,很难在正常“1”的教学过程中加入“X”的内容,学生忙于应对“1”的教学,仅靠课余时间完成庞大的培训任务,捉襟见肘。其次,由于实操考核环节需要的手持设备型号单一,不具备通用性,且数量有限,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实操训练的时间较少,进而导致单个同学实操训练时间少之又少,学生在实操环节的RF手持终端操作不够熟练,考核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问题。


  2.2.3师资不足,任务负担重


  陕西各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师资培训时,几乎全部是从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抽取的师资力量,导致原本师资就紧张的高职院校,在维持试点工作培训时更加困难。随着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参与培训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仅靠正常教学的师资力量远远不够。目前,师资培训的途径仅仅是面授,各高职院校要花费较高成本才能完成培训工作,且培训规模有限,师资培训效率不高。师资力量的不足直接导致培训任务繁重,不仅影响正常的“1”的教学活动,同时在落实“X”培训任务时很难全身心投入。


  3解决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问题的措施


  3.1健全政策和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针对“1+X”证书制度制定了大政方针,而很多细节方面需要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形制定。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包括理论和实操,涉及线上和线下考核,相比其他专业政策制度的制定存在一定难度,这要求负责物流“1+X”证书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后续应积极搜集并听取相关院校的建议,尽量完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以及收费标准等,保证开展每项工作都有依据。健全的政策和制度是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成熟的标志,明确责任目标,能够更好地培养物流管理技能型人才。


  3.2建立反馈机制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应随着社会物流经济的发展逐步进行更新与完善,仅靠个别部门探索研究根本无法应对市场变化。其中,“X”应能体现当前物流行业关键的技能技术,这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各方的见解和意见。同时,在培训、考核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问题,学校应设立专门职能部门对院校反馈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核查、审阅,避免培训过程中部分知识没有统一的标准,及时解决培训考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


  3.3考核时间规范化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颁布实施的,是国家职业教育长期的工作,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建立规范的考核时间,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学生情况提前着手准备,及时进行动员培训工作,为学员规划合理的培训时间及内容,引导更多的学生(包括非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升学生整体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规范“1”的教学活动,形成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既做到“1”和“X”的融通,又相互不影响,更好地落实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


  3.4建立多元师资培训渠道


  “1+X”证书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技能、德育教育能力,还要深刻理解技能等级鉴定标准,具有能把标准融入课程教学活动的能力。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师资培训采取面授的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各高职院校应加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增强实践师资力量,同时,增加培训教师认证或网络培训等模式,建立多元培训渠道,降低培训成本,进而培养出更多“技能型”教师。


  4结语


  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旨在提升学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实施过程中需要克服不同院校具体情况的差异,从师资、考务培训到学生培训及考核整個过程,积极总结经验做法,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对策,有机衔接“1”和“X”,将物流管理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内容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实现“课证融通”,不断完善各个环节,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改善整体素质,促进物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