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发展对策思考研究现状论文(共5篇)

2023-12-12 16: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做好物流发展规划促进物流业发展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物流总额连续保持加速增长的态势。物流运行条件不断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进一步提高,物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物流政策法规建设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通知》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进度,并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实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目标。


  2011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提出了一系列实施意见: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等,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详细的实施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进行了规划和展望。


  二、我国物流业现行政策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虽然国务院以及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物流运行的政策法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现行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代物流发展缺乏指导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的产业政策以及相关的支持配套政策。目前我国对现代物流的理性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界对物流业务的重视和开发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政策导向定位不准,目标重点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现代物流作为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现实情况是,各地各级政府不分具体情况一哄而上,定位不准,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等相继上马,有些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三,现行政策多为部门法规,缺乏统筹物流产业整体规范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从已颁布的法规来看,多是从部门角度出发对本行业的行为进行干预和规范,因而需要有能整合不同行业资源、具有整体性的法规,这方面现行法规仍有很大欠缺。


  第四,事后政策居多,缺乏前瞻性、系统性。一项政策或法规应具有前瞻性,应能在事前就规范总体的框架,应能预见到一些将会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规范。但现行政策的推出多在事后,尤其是出现问题时才会想到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这非常不利于物流业发展。


  第五,缺乏鼓励物流技术创新的政策。在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物流关键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流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对物流中大量的、多变的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及时采集并迅速分析处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信息反馈功能,提高了物流运营的效率。因此,应尽快推出相关的物流技术促进政策,实现物流业关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技术进步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三、对今后制定物流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建议


  第一,加快制定物流产业政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当前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必须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物流业的产业政策,这将有利于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各个行业及经济管理部门,按物流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进行政策设计与推进,避免无谓的部门权力纷争。制定物流产业政策还将进一步促进不同领域相关行业在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的协调和配合,强调整体性发展,达到共同发展提高效率的目的。


  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标,以产业为直接对象,通过对全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干预本产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商品、服务、金融市场的相关政策的综合。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产业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是进一步推动物流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后发优势理论;二是结构转换理论;三是规模经济理论;四是技术开发理论。


  第二,树立物流业发展的正确政策导向,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找准“切入点”,同时配合具体的相应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念,即要树立产业政策的观念,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观念,实施适度开放与保护政策的观念以及科学的行业管理政策的观念。其次,明确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建立现代物流体系,构建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建立物流技术标准,促进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的有序建设等。最后,明确政府职能,即为物流业的发展构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和扶持物流业的规范发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分配,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统筹调度,从而高效率地提供物流服务。


  第三,构建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物流业的规范发展有赖于一个规范的市场。构建物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建设内容,为此要明确物流企业的分类,明晰物流服务业的经营内涵,界定物流服务企业的范围;要建立市场监管体系,制定相应的标准,从严审批,从严管理,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各种行为,进而实现整个物流市场的规范发展;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第四,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加强物流新技术的研发,重点支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加快先进物流设备的研制,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加强物流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物流标准的贯彻实施。鼓励物流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给予扶持。推动有关部门、重点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物流信息的科学采集、安全管理、有效利用、深度开发、有序交换和集成应用。调整完善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推进物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处理好安全与协同的关系,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实现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换,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鲍亚

  第2篇:突出港口物流发展,提升物流发展水平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重点培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市物流业存在的发展模式不清晰,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偏小,观念落后,服务水平较低的问题,制约了物流业发展。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六条措施,发挥我市港口经济的比较优势,实施港口带动型物流发展模式,把港口物流发展,作为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强烈“引擎”,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现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


  一、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一是完善物流发展布局规划。建议市政府尽快编制物流业布局发展规划、同时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港口交通等规划衔接,对于部分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和功能雷同的物流园区,要加强统筹协调,在加强临港产业建设与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协调的同时,引导物流资源向港口集聚。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已经出台的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督察,确保落实到位;建议设立现代物流业专项引导资金,对重点物流基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对于连接物流基地的集疏运通道建设给予支持;细化物流业发展的税收、规费、土地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市、辖市、乡镇、园区和重点物流企业的五级考核奖励机制。


  三是鼓励和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商转变。针对我市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要以市场手段为主加强引导,鼓励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和物流企业与服务客户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引导物流企业形成综合物流能力,为货主提供全程增值服务;优先发展物流集成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创新服务项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二、依托港口优势,着力打造七大物流基地


  近年来,一批重大物流项目落户我市,为我市物流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重大物流项目带动作用,全力打造“七大特色港口物流基地”。一是以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中转贸易为特色,打造大港综合物流基地。二是以惠龙钢铁物流项目为特色,打造钢铁物流基地。三是以中储粮镇江公司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一体化的服务为特色,打造粮食物流基地。四是通过中石油江苏长江项目带动,以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物流为特色,打造扬中石油仓储物流基地。五是以扬中宝源煤炭物流项目带动,以煤炭物流为特色,打造煤炭物流基地。六是依托高桥港区,以大型液体化工项目为基础,打造高桥液体化工仓储基地。七是以二重重件码头为依托,打造重装物流基地。


  三、在发展重点上,加快l临港综合物流园区建设


  从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主要公共港区后方建设大型临港物流基地,形成与港口互动的现代物流集聚区,是加快物流发展的普遍做法,省内连云港、太仓港、江阴港和南京港都建有大型的临江物流基地,有效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在大港港区至出品加工区之间约4.5平方公里(含大港港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控制区域内,建设临港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实施港区联动战略,推动港口和物流园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联动发展,实现货物低成本,自由便捷流通,以国际中转、多式联运、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两岸绿色通道、加工贸易等物流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从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重视大港临港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临港物流区的建设纳入镇江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明确以镇江新区和港口管理部门为主体,编制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明确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主要功能和总体布局。三是成立相应的实施主体,加快推进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迅速扩大园区的物流业务量。四是向省有关部门申请,力争将港口综合物流区纳入省重点建设园区。


  四、推动保税港区建设,加快保税物流发展


  保税港区拥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的“三区合一”的政策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有13个保税港区,省内张家港保税港区2009年已封关运作,连云港、南京也在加快推进,太仓、江阴等保税物流中心已挂牌运行。建议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快推进镇江保税港区的建设:一是从镇江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保税港区的作用,举全市之力建设镇江保税港区;二是开展保税港区选址等前期工作,并根据选址及时调整相应港区的功能,调整、配置、建设服务于保税港区的配套产业园区。三是大力发展与保税港区配套的产业,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等措施,加快发展出口加工业、现代仓储物流业等与保税港区发展配套的产业。四是加快保税物流业务发展,以远港物流、惠龙国际和镇江出口加工区等现有和在建的进口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为依托,迅速拓展保税业务范围和扩大业务量,促进保税物流发展。


  五、借鉴惠龙成功经验,着力推广现代物流模式


  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传统的装卸仓储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商贸交易、增值服务等公共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成功地实现由传统的港口企业向具备提供现代物流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有效地促进了港口和物流业的共同发展,是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有成功典型。我们要总结放大惠龙公司发展港口物流的成功经验,通过在土地和岸线等资源利用、资金和政策等配套支持上倾斜,积极引导镇江港务集团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


  镇江港年铁矿石吞吐量超四千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江海河转运基地。港务集团可利用这一优势搭建铁矿石交易平台,打造长江流域最大的铁矿石交易市场。港务集团龙门公司紧靠市区,主要从事大中散货装卸业务,在经营方向上及整体形象上与城市发展越来越不匹配,建议与宜昌化肥厂等长江中上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打造进出口化肥江海转运集散中心。


  六、构建立体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一是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铁、公、水三维立体集疏运体系。铁路方面,要充分发挥大港等港区铁路的优势,加快以龙门等港区为重点的铁路支线建设。内河方面要加快苏南段“四改三”工程的实施和丹金溧漕河“五改三”、九曲河改造、新建谏壁三线船闸等内河航运项目的建设。公路方面,重点加快以集装箱枢纽港区通港高速公路务为重点的公路衔接线路的建设,加快高桥、新民洲等新开发的港区集疏运道路的建设。


  二是发挥水运主通道交汇的优势,大力发展江海河联运。在江海联运方面,重点加快江海转运码头设施的建设,巩固镇江港在铁矿石等大宗散货江海联运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集装箱等重点货种的江海联运。在江河联运方面,加快内河泊位为重点的江河转运设施建设,巩固和发展矿建材料、煤炭、钢材、水泥等物资的江河联运。


  三是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大力发展铁公水联运。在铁水联运方面,重点要加大与铁路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调,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制约,不断强化煤炭等物资的铁水联运,通过铁路大通道拓展港口腹地范围,提高铁水联运量。在公水联运方面,要充分发挥公路快速、门到门运输的优势,重点发展集装箱等重点货种的公水联运。


  作者简介:王友红

  第3篇:当前物流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一、当前物流发展现状


  1、物流信息化基础薄弱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物流企业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阶段。据统计,已经实施或部分事实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10%。苏州乾坤电子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信息流没有打通,流通环节多面导致流通陈本居高不下,这又是因为该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所致。我国物流信息化需求仍然以底层的基础信息化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占比的比例较大,但是,苏州乾坤电子科技企业物流由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需求,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而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最能生产效益的几个环节,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整体看来,苏州乾坤电子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上的需求发展还相当困难,只是起步阶段,其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因而十分希望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后发优势,将三个阶段的信息化同事推进,用较短的时间走过国际领先企业几十年的发展之路。企物流业这一跨越式的信息化发展需求,十分需要通信业为其提供一个满足企业各种通信需要、适应企业多种业务类型和运作方式的整体化解决方案,以同时实现对物流信息的高效管理,以及对业务流程重组和运输过程中人、车、货的有效协调和管理。


  2、电商用户双方的疑问


  淘宝商家对于“线上+线下”的物流运作模式不甚了解,但是对于这种新的物流模式还是十分期待的,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家需要新的物流模式以满足自己的商业需求,对于“不接受”态度的商家,研究者进行了“为什么”的非结构式访谈,从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商家担心的是“线上”数据的准确性,也就是对根据预测铺货是否会造成成本损失有所担心,另外,有些商家提到由于建仓库和聘任技术性人才可能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其中有一名商家提到阿里巴巴用物流“绑架”商家的嫌疑。从对50名商家的物流模式有哪些建议的开放式访谈中我们得知,大多数商家在意的是物流的成本和异地仓库的货品管理问题。究其根源,淘宝店铺全部依靠第三方物流的运输方式相较于京东在送达时间和服务态度上都饱受诟病,成为资深买家对购物环节不满意的主要原因。那些“不接受”新物流模式的淘宝买家,则担心所买的物品不是从商家的仓库出发,对于物品的完整性和包装的质量,商家都无法给与保证,由于运输造成的损失会引起买卖双方的纠纷。50名淘宝买家对“线上+线下”的物流模式的建议,多集中在物品包装和物品质量保证方面。


  3、新物流模式发展中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够


  线下虽然在目前看来是储备仓库的建立,而就其未来发展来看,即使“不插手物流”,也会因为其巨大的出货量引起各大快递公司的竞争,行业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内部整合。线下的发展大部分来源于线上的扩展。也就是说,假设目前线上获得10种商品的数据,线下进行10种商品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商家进行10种商品的铺货,那么物流业就产生关于这10种商品的竞争。目前“线上”已经包含了至少4个电子商务平台,未来这个网络中的电子商务平台数,对未来物流行业的竞争和整合规模影响巨大。商品包装和搬运的过程是与各个物流公司分工和合作的过程。另外,电子商务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商务模式,得到国家的多项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5月28日表示,13个部门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从可信交易、移动支付、网络电子发票、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共5个方面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即便如此,“菜鸟”的行为仍旧缺少除了中国物流基本法以外的法律保护和法律支持,新物流运作模式无疑导致行业竞争,这其中可能是良性竞争得到行业整改,也可能产生垄断。


  二、当前物流发展对策思考


  1、加强物流发展的信息化建设


  在Internet日益普及的时代,这样的信息化系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将会出现互联互通困难,造成信息不通畅,影响配送业务的进行。因此,实现物流信息化一定要注意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兼容性以及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否则信息化的优势将无法发挥。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更新换代很快,因此在应用时要把握适度的超前性。持续性和持之以恒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信息化是苏州乾坤电子科技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核心之一。由于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苏州乾坤电子科技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和一步到位。应根据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针对不同的用户环境,采取高、中、低级(宽带、无线、拨号、电话、传真)的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逐步实现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因此,对苏州乾坤电子科技企业来说,要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升级,并保持持续的投入。


  2、提升快递质量与效率


  “24小时送达”的愿景不单靠菜鸟公司实现,马云决定“不插手物流行业”,就意味着新物流模式的最终完成者仍旧是目前多如牛毛的快递公司。这些快递公司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则直接关系到这个物流模式的运行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运输公司,签署必要的与服务态度有关的协议十分必要。这些协议的条款应该具体到快递公司的送达内容的细节方面,目前中国尚无关于快递服务送达内容的法律条款规定,但来自于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可以作为签订这些协议的内容建议。消费者认为快递服务存在快递员通知不及时和不能将包裹送至本人手中的缺点。不少消费者反应,为了节省工作时间,快递员会把全小区的包裹统一放在物业,然后打电话通知消费者取件,而消费者根本没办法进行当面验货等活动,也无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线上+线下”的物流模式要成功运行,必须与快递公司在快递服务方面进行细节化、具体化的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确保送至消费者手中,否则进行数额一定的罚款”等,以确保物流服务的质量。


  3、加大对新物流模式的宣传,消除电商用户的疑虑


  通过对淘宝商家和淘宝买家的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新物流模式的服务对象对这个物流运作模式还十分陌生,“我会为物流付多少钱”和“我的商品能否得到妥善保存”仍旧是买卖双方所疑惑的。物流的运作以供需双方的意愿为基础,因此,加大对新物流模式的宣传也必不可少。


  根据来自商家和消费者对物流模式的期望,“菜鸟”可以针对新物流模式能够达到的“24小时送达”进行宣传,并且核算或拟定可能的运输成本,给商家和消费者以参考。虽然马云计划“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决定了日后中国电子商务在零售业上的走向,但如果因为价格问题给商家和消费者造成“垄断”的误解,那么这个计划必然会因为现实的不接受而流产,预先进行物流管理和运输成本上的解释和宣传,对新物流发展百利而无害。


  三、结语


  物流运作模式才刚刚兴起,消费者与商家对于这种运作模式还未了解成熟,对于模式应用还有些担心。因此,在物流模式的宣传与应用上还应加大投入力度。相信经过时间的检验,“线上+线下”的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势一定能够得以发挥。


  【作者简介】魏祎

  第4篇: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致使农村物流问题突出。


  1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农村物流意识差


  农资企业和农民热衷于封闭式经营,缺乏合作精神,对农业物流的认识仍停在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搬运上,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以及成本与效益的考虑而进行的涉及生产、销售、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及其信息的系统流动过程来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和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上的不足和片面导致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缓慢。


  1.2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农产品是自然的产物,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及周期性等生物属性,易腐烂变质。这种自然属性对其存贮、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农村部分地区不通铁路、公路路况不好、交通阻滞,加上很多地区基本没有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交通方式单一,形不成多式联运,使农产品物流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和经营平差,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设备也比较落后。


  1.3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


  农村物流主体基本上分散的农户、发育不完善的合作组织和数量少、规模小的龙头企业,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设备设施差、技术条件落后、各自为政、缺乏竞争力,渠道链条缺乏整合、联盟。


  1.4物流运营技术条件差


  物流的考手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与物流技术水平设备及基础设施紧密相联。农村路况差,使得运输安全性差、破损率高,相对运费就高;没有先进的冷藏设备,鲜活农产品就难以保质运输;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很低,信启处理手段与技术落后,使得信启处理功能欠缺、电子商务应用滞后而造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启流缺乏协同效应。


  1.5农村物流政策不到位


  农村物流政策和信用影响物流交易形成,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活动难以达成。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


  2.1增强农村物流意识。社会应该普遍认识到,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业生产及流通;流入的商品会以快捷的速度、较低的价格、优质的服务满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物流、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手段的利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生活的富裕,都意味着新型农民的形成、城乡差别的缩小,有利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等等,让人们清晰认识到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


  2.2构建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应该构建基于生产主体一网络平台一消费主体的流通模式,建立一个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组成的战略型供应链,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新中小企业之间的物流协作模式,用协作物流、共同配送、共享物流网络等形式解决农户分散、物流分散问题;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约束行业竞争行为,减少恶性竞争,杜绝非法竞争,以契约为手段构建新型的联盟化一体化农产品供应模式,从而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稳定农产品供应,保证农产品安全。


  2.3加强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应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平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促销平台、质量安全平台等的建设力度,加快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反应速度,以保证各种流程的顺利畅通,努力实现流通信息一体化。


  2.4完善基础设施。我国农村流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撑。最主要的是加大公路的覆盖面积,提高公路的等级、服务水平和公路的运输能力,同时辅以铁路和水路运输,健全物流交通网络,提高物流管理机制。


  2_5加大农村物流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区域物流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农村物流建设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积极构建农村连锁经营流通网络、邮政服务网络;以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引导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物流研究与物流技术的开发。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源最优整合,以便搞活消费流通、方便农民群众购买需求。


  综上所述,增强农村物流意识,综合利用与物流相伴的信息流、资金流,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整个农村物流的规范和发展。


  作者:许静英

  第5篇:伊春市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自物流产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到中国以来,一直处在高速发展的进程当中。一个城市的物流产业是该市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全国物流产业发展形势良好的大环境中,我们伊春市的物流发展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伊春市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对策。


  一、伊春市的物流发展现状


  伊春市物流发展史。物流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到中国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在稳步高速的前进当中,2010年以来,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2012年1-7月,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8.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总体来看,社会物流需求仍然保持适度增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伊春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于1987年前后,起初的物流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某些公司的司机将自己公司的产品运送到外地,从外地回程的时候会顺便带回当地的一些食品、特产、以及一些本市没有的物品等。这就是我们伊春市最早的物流产业的一种模式。当时我市的货物的配载业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许多老司机找准了机会,就这样建设起了我市最初的配货站。有了配货站,我市的食品批发的产业也开始慢慢的兴盛了起来。食品批发只是一个例子,这种早期的物流产业带动了伊春市的许多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于伊春市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截止到2012年,全市有物流私营企业27家,物流个体户93户,2011年全市货运量达到1185万吨,同比增长7.4%;2011年全市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达到52673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5%。


  随着伊春市的经济发展,伊春市的物流产业一直都在稳步的发展当中。我市的物产丰富,这一大特点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优势。伊春市目前从事物流汽运的业户已经达到了200多家。虽然物流公司在伊春市有很多,但是真正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却不是很多,许多私人公司的规模小,发展方向不明确,是制约我市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原因。另外交通的局限性也是制约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伊春市物流发展对策


  1.形成正规、系统的物流体系。在今后的我市的物流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重重点的来整合我市现有的资源体系,形成正规化的一体、一站式的物流发展模式。可以把农业产品,农业物资、食品等整合为农副产业物流体系;工业建材、矿产资源等整合成工业物流体系。这样一来就能够带动多个产业的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打破限制、全面发展。伊春市的物流发展目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地域来说,我们应该打破原来固有的观念,可以和周边的城市进行合作,整合我们固有的资源,进而扩大我们的经营范畴。打破原来的经营模式,可以大力的推行网络运营,扩展我们的运营手段。打破行业的局限性,不能只是经营我们熟悉的产业,要不断的发展新的业务领域,不断的寻求新的发展。


  3.推行有特色的物流产业。推新固然很重要,但是巩固好我们现有的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伊春市是一个农业产业很发达的城市,我们要抓住我们的这一优势,来发展出有特色的物流产业。比如说推出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等一些具有我市特色的产品,打造出我们伊春市才有的品牌。


  4.交通运输网络的建立。交通一直是制约伊春市的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何更好的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对于伊春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公路和铁路的修建都是非常有利于伊春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会很好的解决我市物流发展的局限性的问题。


  5.人才的储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对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市的物流产业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储备这方面的人才,在全市的技术型学校中建立单独的课程来专门培训该方面的专业性的人才;另外也要定期性的送我市重点企业的员工去外地进行相关的培训,使得我们的技术和信息永远处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前沿。


  三、结语


  在全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物流产业的效益已经成为了一股中坚力量,物流产业带来的效益是不容小觑的。在伊春市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物流产业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在稳步的前进当中,有效的整合和良好的发展伊春市的物流产业,对于伊春市今后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大力的新兴物流产业,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作者:刘桂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