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2015-07-11 10: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提要高校科研活动与科研管理紧密相关,有序的科研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执行者,在科研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分析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就如何培养和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一、引言
  高等学校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研究的重任,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来源和智力支撑。并且随着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确立,高校的科研职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科学研究水平也成为了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衡量高等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高校的科研活动与科研管理紧密相关。孙佰清采用管理有效性方法对高等学校科研管理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测算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当前业绩指数与参考指数之间的动态变化,反映出了高校在科研管理上由于主观有效努力程度而产生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的动态变化。刘恩靖、辛阔林等认为科研管理具有“加强科研引导,保持学科优势特色”、“注重课题管理,夯实学科发展基础”、“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学科合理梯队”、“加强科研协作,促进学科全面发展”的作用。定量及定性两方面的研究证明,有序的科研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
  高校的科研管理主要涉及科研投入、研究过程、科研产出、成果转化、科研奖励、学术交流等环节,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地配置人、财、物等资源,使高校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并顺利投入社会使用。Www.133229 .CoM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执行者,在科研管理这个复杂适应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潘琼在对基于7s模型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变革的论述中提出,科研管理人员是7个有序变化的关键要素之一,任何变革的决定因素最终都归于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担负着协调和加速科研流程角色的职责,对他们的要求不再是岗位能力导向,而是胜任能力导向。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高校科研管理具有一般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同时也兼有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因此,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相应分为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两类。基本素质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所应该掌握的,专业素质是为胜任科研管理所必须具备的。
  (一)基本素质
  1、高尚的职业精神。科研管理是一项寓组织、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适用“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济共融的新型管理模式。科研管理人员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准则,抱有积极、热忱的工作态度,秉承端正、高尚的职业精神,包括敬业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廉洁自律精神。具体来讲:(1)科研管理人员要爱岗敬业,对待工作要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细致、负责任地完成,要甘于奉献;(2)科研管理工作事务性强、较为繁琐,管理人员不能被动地应付,相反要树立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并且要善于总结经验,更新观念;(3)科研管理人员在细化分工的同时,还要兼具合作精神,相互补充,相互协助,使科研管理工作整体上正常、顺利地运转;(4)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掌握着一定的权限。对此,要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正当合理地加以使用,要廉洁奉公。
  2、基本的知识技能。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应用性的操作技能。主要有:(1)英语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学术界与国际联系日益紧密,如撰写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检索、与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等,科研管理人员要顺应发展,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水平,确保与国外学术界的良好沟通;(2)计算机文字处理能力。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电子化,几乎所有的文字处理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这一媒介实现的,科研管理人员只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办公操作,才能高效出色地完成日常工作;(3)档案学知识。科研管理工作中会产生一些重要的记录和文档,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需要以纸质形式妥善保管,科研管理人员要以档案学的角度考虑,分类归档,完整留存,便于将来查找。


  3、良好的交流协调能力。科研管理部门是联结计划任务下达单位和学校科研人员的纽带,同时还与上级主管单位、兄弟院校、学校相关部门、实际生产企业等保持着频繁的联系。科研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与协调能力,要能够简洁明了、条理通顺、语气谦和、态度诚恳地进行语言表述,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行文流畅地进行文字表述,以便高效地传递信息;要能够全面、准确无误地接收信息,快速思考理解其含义,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反馈;要能够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科研活动的开展创造和谐有序的环境。
  (二)专业素质
  1、扎实的业务能力。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成果的认定与统计、科研项目与科研奖励的申报、科研经费的管理、学术交流活动的举办等都有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办法予以规定。科研管理人员要熟知这些规程,掌握其各项要求,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指导和服务科研人员,提高“项目中标率”、“成果获奖率”等;还要关注其变化情况,依据发展态势做足准备,组织好科研活动。科研合同的签订、专利的申请、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科研管理人员要熟悉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保护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利益,同时实现科研成果的推广使用。
  2、一定的专业知识。科研管理人员虽然不从事专门的科学研究,却是科研管理的执行者,肩负着加快科研流程的重要职责,需要对学校主要学术研究领域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知识体系架构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敏感度,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学术前沿问题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这有助于科研管理人员整合知识资源、完善知识体系,促使其有针对性地投入科研管理工作,与科研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专业的指导和合理化的帮助建议,更好地进行科研管理服务。
  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选拔符合基本要求的人员进入科研管理岗位之后,还要制定专门方案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直至完全胜任科研管理工作。
  (一)建立科研管理学习型组织。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创新成果的激增、研究时距的缩短、制度规定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管理人员已有的知识体系已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更无法实现科研管理绩效的提高。这种知识缺口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缩小。构建科研管理学习型组织势在必行。
  学习型组织具有开放、多元、勇于试验的特征,能够促使组织成员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在成员间凝聚共识、树立远景,激发成员分享并创新知识。科研管理人员在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的影响下,必将迅速成长,不断超越自我,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适应工作要求。科研管理学习型组织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系统培训。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为科研管理人员创造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如关于英语听力会话、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培训,关于研究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动态培训,关于制度规定的业务培训等。培训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到学校做报告和专题讲座,派遣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业内的学习班、进修班、研讨会或到兄弟院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等。培训要保证长期性、连续性、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要切实达到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绩效的目的。系统培训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搭建广阔的知识平台。
  (三)实行科研管理人员轮岗锻炼。科研管理部门针对各项管理工作设置具体的岗位。科研管理人员分岗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专门性、稳定性,以及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本岗工作,但是不利于管理人员形成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组织成员间的良性竞争与团结协作有助于产生有序、高效的组织结构。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轮岗锻炼,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各岗工作,熟悉科研情况和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促进管理人员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启发本岗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合作精神,增进协调配合的默契度;实现部门整体能力的上升,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轮岗锻炼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供灵活的辅助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佰清.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0.6.
  [2]刘恩靖,辛阔林,张新国,步晓冬.发挥科研管理在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0.4.
  [3]张丹.创建高校科研管理学习型组织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
  [4]时云.高校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5]朱述钧,刘红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j].现代农业科学,2008.9.
  [6]林婷.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