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的理论研究

2015-12-15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 要:高校教师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工作者,其信息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时代性。本文通过剖析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提出了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有关建议和策略,以便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改进教学效果,使高校教育与信息时代接轨。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途径

    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它把人与人、人与信息联系在一起。信息素质是大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对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之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新时代高校教师。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及其构成
1.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以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把它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这么多年来,许多学者和专家不断探讨了信息素质的定义,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目前普遍比较认可的是由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的概念,即“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根据以上对信息素质内涵的界定,笔者认为,信息素质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和意识等各方面的品质的综合。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就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教师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一种基本技能。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为了适应信息化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以及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处理信息化给学生带来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
2.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
    信息素质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和信息道德等要素构成。
    信息意识是个体信息素质的先导和灵魂,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活动的感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感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是对信息反应的敏锐程度。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多种意识。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是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的前提条件。
    信息知识指信息基本原理,信息收集方法及对信息预测、分析、利用的知识等。高校教师对信息的吸收利用程度直接显示出该教师的信息知识是否丰富。高校教师要懂得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来获得文本型文献信息知识,会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资源获取电子型文献信息知识。
    信息检索技能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教师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对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及检索语言、方法和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技能,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事信息活动所应具备的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主要包括直接信息能力和间接信息能力。直接信息能力是包含信息搜集获取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和实用信息能力的综合体,而间接信息能力指的是与信息相关联的从事其他各项活动的一般能力,比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二、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有关教育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通过如下途径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进行培养:
1.加强教师信息意识和相关知识的培养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教师信息素质的重要前提。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教师要想从繁杂的信息资源中感知、发现、分析、判断并利用各种信息以改进教学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除了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应注意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参与信息活动,使良好的信息意识成为自己内在的需求,增强自身适应大学校园信息化变化的能力。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举办讲座或假期培训等方式,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
    2.提高教师获取信息、应用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高校通过建立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与教育部现有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教师教育联盟进行合作,开发教师培训项目的资源库,创设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对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设备的投资,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教师要增强自学能力,学会利用网络检索工具,使用各类教育网站、高等院校网站、网络图书馆等获取教学中需要的信息[5]。学校还可以开展课件制作大赛,多媒体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励办法,激发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获取并运用信息的积极性。
3.提升教师的信息道德修养
    我国高校教师的信息道德修养整体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比起小学和中学教师来说接触到的多元化信息更为广泛,信息技术在为人们提供现代化的便捷的同时,也对传统的道德伦理产生了冲击,一些与道德标准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的滥用,网络黑客等也此消彼长的出现在我们的信息时代。大学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使用和传递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道德教育,注意网络安全,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遵循信息规律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传递科学的、积极健康的有效信息,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高校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艾懿,安淑英,王铁琳.高校教师信息素质培养措施浅析[J].高教研究,2010,11:213.
[2]乔淑琴.加强专科学校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8:3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