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理工类技术人才。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髙校升格与合并的总体趋势与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的情况下,理工类院校已发展成为以理工教育为特色,文、史、管、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面向社会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髙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理工类院校也面临着如何发挥办学优势开展其他非理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社会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理工类高校的办学予以研究。
一、研究现状
对理工科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少,主要结合理工科院校特色强调应用能力培养。如李长安(2009)结合工科学校的学科特色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现状,提出市场营销人才应强化工科背景,特别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实践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引人工科内容,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卢毅(2010)将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对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设计,提出了“多维互联化”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袁基瑜(2011)等研究了应用型工科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是在培养“应用型”营销专业人才总体目标指导下,充分结合所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势专业以及社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要求,形成同时具有系统性和适应性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上述研究一般根据自身院校特色进行培养模式选定,对其他学校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理工类院校的行业背景差异和学科优势差异,无法简单复制其他高校的模式。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为例,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以工程教育为特色,工、理、管、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普通髙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处的学科大环境有别于其他高校,同时服务面向的差异也会导致培养模式的变化,因此需要培养具有学校特色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
二、理工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对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的原则规定,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市场营销专业作为高校普遍的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同类型高校呈现出差异性,如培养具备扎实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熟悉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分析方法,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复旦大学)、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四川大学)、经济管理特色的营销管理人才(西南财经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开发型营销高级专门人才(宁波工程学院)、髙级应用型市场策划及开拓人才(南京工程学院)、应用型高级营销专门人才(长春工程学院)。比较国内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综合型大学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特别重视学生在管理、经济、法律、营销等方而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培养。财经类髙校在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师资力量,依托经济、管理学学科平台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融合所在学校其他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特色。理工类院校则以应用为导向,强调专业特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具体目标上,不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定位又形成个性化差异。理工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强调专业技能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技能显然难以适应社会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2.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f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由于学校定位、师资和地方人才需求等影响,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我国高校市场营销的培养模式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①综合型大学“宽口径、厚基础型”人才培养模式;②财经类高校的“专业核心型”培养模式;③理工髙校的“实践技能型”培养模式。从学科结构看,理工类院校一般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形成其特色学科和学科群。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都会形成自己的学科优势。从“教学”“研究”上看,这类院校注重人才培养方向上的“教学”“研究”内容,提倡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侧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从服务面向来看,理工类院校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行业性,服务于行业、地方和区域经济。从教育体系上看,主要由理论教学体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组成。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环节、课内实践环节和第二课堂实践教育三部分组成。由此可见,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髙校相比,理工类院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在培养模式上更注重应用型特色教育,突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模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又会促进专业的建设。因此,需要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学科特色和市场营销的人才需求状况来确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髙级专门人才”。
1.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髙,富有创新精神,具备现代管理、经济、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能够在营销实践中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构思,并有效实施运行,既能在各类企业从事实际的营销实战工作,又能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髙级专门人才”。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课题的前期问卷'调查表明,人际交往能力(87.15%)和实践操作能力(82.56%)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核心竞争力的其他要素还包栝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专业能力、毅力、诚信等等。因此,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市场营销学生是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营销策划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品德优良的营销专业人才。基于此,出台新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确立了“厚基础、重能力、强素质”的三位一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复合型应用型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
(1)厚基础。厚基础主要从教育教学改革的源头做起,加强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为学生的能力建设和素质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创新型高级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提升教学技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形成多渠道综合考评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保证每次教学质量考评的结果客观。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包括领导听课、教研室主任抽查听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网上评教,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考査。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核心和着力点,课程建设的着力点在于: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专业课程的精度和深度,凸显课程特色。
(2)重能力。重视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经路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坚持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步走路子,提髙学生学术创新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完成学年论文,在大四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构建创新实验实践平台,提髙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开展市场营销模拟平台实验、职业经理人决策实验、营销案例陈述实训,开办大学生实验超市,结合专业特色为学生搭建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综合素质的舞台。包括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发表学术论文、获取职业资格证$、全国(或省级)营销大赛、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加强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现有实习实践基地15个,派送学生到单位在岗实习和聘请企业的经理人员进入课堂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
(3)强素质。加强了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专业素质、文体素质、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平台。市场营销专业从人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就业实践基地等方面努力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髙学生综合素质。采用社会调查、学习交流、志愿服务、学生论坛、三下乡、学科专业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提髙思想政治素质。开展了“纪念建党95周年之见证华夏文明”活动,“我爱我党”党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以及三下乡活动;学生党员参观“未管所”、学习型支部建设、红歌会等等。为提高学生营销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调研能力、专业知识的储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髙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暑期社会调查、ERP沙盘模拟大赛、辩论赛、“成信?首创杯”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挑战杯、成都电子商务大赛等等活动。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组织开展了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决赛,“低碳生活,你我同行”活动,“文明修身,你我共参与”大学生文明修身图片展,“文明修身行,共建和谐校园”环保宣传活动,“我和你一师生联欢会”“商学之星”,商学之声,军旅歌曲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阳光微力量等活动。
四、结束语
通过调研发现,各类髙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差异化,理工类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但是,各类人才培养模式都要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又要体现理工类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而且还要做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专业建设。
唐承林/陈祖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