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工商管理论文

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软实力”及现实意义

2015-11-06 11: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软实力”这一概念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出现,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它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也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两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随着时代发展,“软实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软实力,概念,现实意义
  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大学生所拥有的各种素质的有机总和,反映一个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这个综合实力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是指能够通过一定的具体形式量化出来,体现大学生能力的各种“硬件”。如各科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学位证、毕业证、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证书、甚至包括机动车驾驶证等各类证书。大学生的“软实力”是指个人的文化心理素质、人格魅力、道德水平、对他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从表现形式来看,这种“软实力”是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力量。
  “软实力”重在一个“软”字,其核心在于价值观,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我们决不可因为它的隐性形式而忽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把“软实力”当作“软指标”而视为可有可无。《老子》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从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硬实力则是直截了当地作用于竞争过程,以斩钉截铁的方式发挥其威力,“软实力”往往是间接的,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竞争双方的思维和心理从而改变竞争结果。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用人单位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用人单位来回答才更具有说服力。根据长春工程学院2006级、2007级上千名毕业生在毕业前夕社会实践期间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些素质》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达能力等“软实力“己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有一则新闻似乎正可佐证。《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13日载,重庆理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招聘了21名大学生。但在随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公司陆续开除了其中的20名本科生,仅仅留下1名大专生。据该公司反映,这些大学生被开除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不能胜任公司的人才需求。公司直接指向的,正是当下一些大学生所欠缺的方面——个人修养。表面上看这是细枝末节,但恰恰又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对于工科院校大学生而言,与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专业能力相比,职业操守、忠诚度等素质在他们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一家IT业对大学生求职的评价所言:“在我们对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中,包括五种能力: IT技术、外语和沟通、价值观和态度、管理与被管理、终身学习。我们把后四种能力称之为毕业生的‘软实力’。”对于“硬实力”而言,“软实力”可能不是外在的,但却能够决定毕业生的走向和发展。人才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一个遵守规则、懂得合作、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人。由此可见,“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价值观和态度、思想品德都不是一种可以标准化的能力,而是一种意识,一种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而形成的意识,很多企业提出的工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这种意识。
  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一个竞争中的个体而言,其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然而,两种实力的关系是“积”而不是“和”。因此,当“软实力”全部丧失时,无论其“硬实力”有多大,其综合实力都等于零。正如有句顺口溜所言:“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才兼备是正品。”虽然这里说的是“德”与“才”的关系,好像与“软实力”和“硬实力”关系不大,但“软实力”的核心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突出,如果不会做人,也会在人才竞争中四处碰壁,甚至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危险品。
  培养工科院校大学生“软实力”的意义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之间的竞争不在于个人拥有多少资产、金钱,多高的学历和现有的地位这些有形的东西,而在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和人格魅力等这些“软实力”因素。因而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针对工科院校教学中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大学生软实力的降低,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发展自己,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呢?这始终是社会、学校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但目前在我们的高校中,家长、学校、学生本人往往更注重学生的“硬件”建设,甚至从一进大学校门起,就埋头下力气准备考英语四级、六级,过计算机等级等等,认为多一张证书就多一分资本,这些证书就是自己实力的证明,就是自己将来驰骋社会的通行证,往往忽略“软实力”的培养和构建。其实,“软实力”概念是与客观存在的竞争发展密不可分的,有竞争就有软实力在发挥作用。为了应对竞争的需要,必须全面发展。“硬实力”不能软,“软实力”必须硬。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里的“道”,就是一种“软实力”要素,拥有强大“软实力”的一方在竞争中当然容易取得成功。在现实中,在一些大学生中“软实力”过软,如思想品德差,不讲诚信,缺乏人际沟通能力,缺乏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差等。出现了清华学子刘海洋浓硫酸泼熊,人大高才毕业生回家卖糖葫芦的现象。一些工科院校大学生被人评价为有才无德、有知识没文化,殊不知这是工科院校大学生在社会发展的“硬伤”。工科院校大学生“软实力”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
  首先,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大学生综合实力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大学生的“硬实力”是培养大学生“软实力”的基础,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大学生“硬实力”的强有力的支撑。丰富的学识固然有利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格魅力的提升,但一个有创新、讲诚信、擅合作、勤沟通的人更能为自己开创局面、赢得机会、得到支持,更能获得他人、单位、社会的肯定和认同。
  其次,工科院校大学生硬实力的发展能为“软实力”的提升奠定物质基础,“软实力”的提升能为硬实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但是,“硬实力”不会自动的提升软实力,发展硬实力不等于发展软实力。而忽视“软实力”必将削弱硬实力。
  再次,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软实力”是一种终级竞争力,而且是居于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是核心竞争力。“硬实力”虽然是相当重要的,也许在一定时期起到关键性作用,但那只是阶段性作用,而不能居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于长远的未来。《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