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浅谈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2015-07-04 20: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文化 公共图书馆 城市文化建设
  [论文摘要]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创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献收藏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建筑物的文化符号功能等,构成了一个城市不可缺少的文化要素,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世界各国展示了别样的风采,充分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文化和民风民俗,城市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人们的意识文化的积累是城市文化的源动力。人类的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和认知,公共图书馆各种服务和创新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知识,同时拥有丰富知识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源动力。
  一、城市文化的解读
  1、城市文化基本内涵
  城市文化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以人为价值核心的文明结晶与追求目标,是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群体习俗与器物和制度等方面的体现,还包括知识基础设施、文化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媒介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文化含量、文化承载、文化传载与文化容量。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wwW.133229.COM它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城市文化特色就是城市的个性,是城市的文化品格,是城市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形象的客观展示与城市的魅力所在。
  2、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让人遐想,什么样的城市是理想之城,什么样的城市能成为幸福家园?显然,一个失去记忆、失去历史、没有灵魂的城市,当然不是。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赖以成长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心脏。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才是幸福指数高的城市。
  3、城市文化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差异性与共同性。城市不仅仅有地域上的不同,还有其他隐性因素穿插其中,这些就导致了城市文化的差异性或特色性。
  其次是多元性与包容性。城市文化不是只表现出单一的文化,通常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源于它的包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文化成就文化的五彩缤纷。正因为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更要突出城市个性特色,就必须要求还原城市文化应有的文化特性,不走千篇一律的路子,博采众长,汲取精华,成就多元化的城市文化。
  再其次是传统性与创新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彰显自己的特色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传统的,虽然不是旧的就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保持传统文化就是自己的制胜点。从另一个方面说,传统性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在努力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独具风采和魅力的城市的基础上,如果城市文化能够进行自我创新,那么对于城市的发展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源动力
  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的促进和提高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图书馆建筑是城市文化在物质文化的象征
  公共图书馆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文化在物质文化上的体现。当今世界各国的城市都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在建筑风格上充分展示出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围,民风、民俗,都体现出各自城市的文化底韵和人类对知识高峰的攀登。如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俄罗斯莫斯科的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会图书馆等等,都展示出各自城市的文化底韵。法国为建设世界第一图书馆,不惜投资80亿法郎,在巴黎城的中心塞纳河畔,建立了30万平方米,非常有文化品味的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图书馆的整体构思非常独特,造型就像四本打开的大书。英国政府在伦敦新建了国家图书馆,不惜投入4.5亿英磅巨资,不列颠图书馆工程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庄严、古朴、气势恢弘的北京图书馆是北京第二大建筑,是华夏古老文化卓越的代表。我国1996年12月20日新落成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上海图书馆,是上海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占地3.1公顷,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坐落在市中心淮海中路。这座由市政府投资6亿多元建成的新馆,主楼是由58.8米和106.9米两座塔型高层建筑和5层裙房组成,整个建筑呈多维台阶式块体结构,富有直观的视觉形象和深邃的象征意蕴。室内装修是一流的配套设施,还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真正体现了世界大都市的文化品位,是上海城市的一大标志。可见,新建的城市图书馆,大都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反映了物质文化在图书馆建筑上的章显,另一方面,图书馆也成为市民心中象往的地方,成为文明的标志。
  2、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的不断更新,无形中也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提高
  2.1公共图书馆是市民终生教育的平台
  从人类历史看,知识的积累是精神文化提升的前提。居民素质是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需要创新。城市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图书馆在提高人们道德素质、文化水平和培养人才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刘国均先生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之精神》一文中指出:“……图书馆教育,苟善用之,其影响于社会于人生者,且甚于学校。而学校所培养训练之成绩转将依赖图书馆之维持而不坠。则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竟过于学校也。”这段话揭示了图书馆资源在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图书馆是城市居民终身读书和继续教育的学校,在保证城市成员自由、平等的获取各种文化信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面向大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与学校教育相比,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智力资源服务体系,其教育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等特征,使图书馆的教育功能体现出与学校和其他教育场所不同的特征。可以说,在跨越学校、社会教育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促进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不仅是学校教育之外最为主要的后继教育补充的平台,也是个人终身学习的主要服务体系,满足了城市中每一个成员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的需要,保障他们的文化和生存权利,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从面弥合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鸿沟,使城市各类群体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达到文化融合的目的,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凝聚力、竟争力和城市文化的创新力。

  2.2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在不断更新
  进入21世纪,以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社会变革,呼应群众期待,积极探索新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加大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使图书馆公共服务工作在搞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图书馆以其公益性和丰富的馆藏成为人们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重要场所。读者可以自由借阅所需文献,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可以查询大量基础资料,为尖端科研奠定基础。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兴起,将图书馆的服务触角伸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为市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条件。
  2.3图书馆承担文化交流和传承的责任

  要创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必须注重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市民是城市的真正主人,应通过保护和发掘城市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形成和谐积极的城市文化氛围。
  首先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投资的公溢性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仅是文献财富、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的一种组织形式而且成为人和人之间发生联系的公众空间。其次因为图书馆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建筑,本身公众空间是聚合人群的地方。所以,公共图书馆除了让市民随时能够进来读书、用书、借书以外,还应把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社区的公共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等等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服务场所,以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文化交流需求。
  图书馆不仅以大量的信息资源成为知识的宝库,而且是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以此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吉林省图书馆的读者论坛,连续多年在双休日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来馆做免费讲座,对读者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很受欢迎。图书馆还可以经常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举办主题座谈会、各类培训班、书展、书评征文、新书推介及猜谜等灵活多样的各种活动,将读者吸引到有意义的活动中来,宣传先进文化,塑造公众形象,营造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因为图书馆对人们知识储备和认识的提高,相应的具备丰富知识的人们创造了城市文化,丰富了城市文化,因此图书馆对城市文化的促进和提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http://news.163.com/10/0519/08/671k42mp000146bc.html.
  [2]http://wenku.baidu.com/view/b9532c75a417866fb84a8e7b.html.
  [3]刘忠平.论公共图书馆与文明城市创建[j].图书馆,2005,(4).
  [4]李国新.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时代任务.图书馆,2005(2):1-2,9.
  [5]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73,1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