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

2015-11-07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图书馆协作网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可以使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得最大范围的有用信息。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协作网络概念、必要性的介绍,论述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现状以及完善途径。

关键词:图书馆协作网络 现状 建设

      当今,在网络资源主导下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源的图书馆也面临诸多挑战。信息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信息源的购进成本越来越高,读者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而单个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增长速度和藏书空间有限,已无法借助馆藏的文献资源满足读者的要求。顺应形势,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协作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一、 图书馆协作网络的概念
  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前身是图书馆协作体,最早由美国图书馆界提出的,是在资源共享理念推动下,区域间或以某种组织形式的几个图书馆合作联合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联合起来,有计划的将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组织起来,在一定管理职能机构的统一规划下协调行动的统一体,以此,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图书馆联合体,共同拥有物理性资源、提供联合目录、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实现文献信息的共建、共享,为读者提供最大范围的文献资源。
  建立图书馆协作网络的目的在于,挖掘图书馆藏书的潜力,使每一本书都能为广大的读者利用,把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由单个的图书馆扩大到整个图书馆协作网络,把图书馆读者的范围由一个地区扩展到其他地区,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要,从而使图书馆的服务和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 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历程
  在我国的图书馆界,虽然也有着馆藏信息共享的愿望,但长期以来以藏书为主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信息共享的发展。我国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的模式始于1957年《全国图书馆协调方案》确定建立的北京、上海两个全国性以及其他九个地区性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信息共享为理念建立的各种图书馆协作网络有近百个,主要有全国性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网络以及行业系统性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在这一时期,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多局限于期刊,特别是外文期刊的联合采购上,同时提供一定的馆藏目录,开展有限的馆际互借,部分协作网络扩展到学术研究、人员培训等方面。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而真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的图书馆协作网络是在1994年4月我国与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之后,同年5月,开始在国内建立和运行我国的域名体系,1997年,三个国家级互联网络——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公有计算机互联网(CERNET)和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HINAGB)实现互通互联。在此基础上,我国建立了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共享系统(APTLIN)、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中国国家科学信息共享等几个全国性图书馆协作网络,除此之外,一些区域性的图书馆协作网络也初见规模,如: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共建协作网、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以及非官方的香港高校图书馆咨询委员会(JULAC)等。
  (二)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现状
  综上,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在一些城市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一些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相继问世,个别地区的图书馆实现了联网,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
  1.图书馆协作网络缺乏统一的指挥。我国的图书馆主要由国家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构成,而这些图书馆在行政归属上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如国家图书馆由文化部主管、高校图书馆由教育部主管。因此,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大多立足于各个系统。这种过于刚性的条块分割缺少有力的宏观调控,各系统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难以实现跨系统共享。目前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协作网络运行好的典范比较少。2.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两级分化严重。受经济条件和网络应用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图书馆协作网络长时期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对于国家重视、资金充足的大型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设备的配置、高技术人才的集中使得其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有着可靠的保障,而基础条件相对一般的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则往往力不从心。3.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过程中面临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和信息安全问题。图书馆协作网络资源共享的途径即文献资源数字化、信息链接、网络信息传输均会带来一定的知识产产权纠纷,而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真空。再则,网络信息的自由传递容易产生诸如数据库安全、计算机病毒传播、国家机密安全等信息安全问题。4.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尚待建立相应的标准。保证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合作在有序下进行,就必须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工作程序、信息交换模式,而我国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在这一方面仍很不足。5.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需要熟识计算机、信息资源开发,同时又掌握图书馆学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相对比较缺乏。再有现有的图书馆从业人员普遍缺乏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也成为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 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途径
(一) 整体规划
  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需要各类型、各地区、各层次图书馆的配合,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实现统一部署,成立全国性的管理部门领导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并为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制定技术标准和工作程序。同时,根据图书馆在该协作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设立网络中心图书馆为其网络成员提供技术指导、资源保障、管理协调等。
(二)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
  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涉及数字文献资源的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采用、网络的架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单靠国家投入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亦无力开展。因此,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要大力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 均衡 发展,分散建设
  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一方面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另一方面也需要各个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考虑整个图书馆协作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同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
(四) 合理规划配设网络设施
  现代图书馆内部的网络既要满足当前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需求。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网络布线要能适应不同的局域网,要有较强的传输能力,能满足未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能透过广域网设备,全面支持与国家通讯网络的连接,使图书馆具有开通国内、国际联机检索和家庭服务的能力。
(五)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现代图书馆网络建设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必须加强馆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在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过程中,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一般网络知识。对不同的业务人员开展不同专业的培训内容。特别是网络资源的采购、保管与开发、网络信息检索、网络传输技术等专业性强的知识。与此同时,扩大信息技术人员的比例,为其提供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的培训。
(六) 加强与国外信息网络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国外技术和经费的支持
    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早于我国,拥有大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与他们加强合作,无疑能为我国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提供相关经验指导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现代图书馆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 金仲仁.图书馆信息共享与信息集群服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唐晓燕,李青宁.试论现代图书馆协作网络的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4] 陈秀丽,李林会.图书馆协作网络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9)
[5] 张艳波.新时期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0(01)、
、、

                                             内蒙古图书馆   红梅
                                          
                                          地址:内蒙古包头铁路公安处宣教科 包头市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36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