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公共管理论文

学校公共设施安全管理应急对策论文(共2篇)

2023-12-12 11: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学校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现状分析


  一、我国学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转型时期的国内社会矛盾、全球环境变化、网络新媒体大众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学校公共设施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七类安全威胁: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卫生类事件、群体性事件、恐怖事件及校园伤害、公关危机、意识形态和政治敏感事件。


  目前学校面临安全突发事件的风险呈上升趋势,防范和应对工作难度日益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并存。


  二、我国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部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职能尚不明确,一些常态性工作还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比如应急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等)。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人员编制短缺,矛盾比较突出,多数人员为兼职从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预警研判能力有待提高。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教育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预警信息共享不足,现有网络监测系统的效益尚未最大化发挥。预警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的科学性有待加强,需要建立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快速判断的准实时响应系统。预警信息的发布手段有待优化,需借助新媒体、融媒体等平台拓展发布渠道。


  应急处置的协同联动性需要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目前基本都有自己的处置突发事件的体系、流程和应急办法,这类系统现在大多数仅可以在单位内部发挥作用,没有建立与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协同联动效应。


  应急响应和动员机制不够迅速。目前教育机构面临突发安全事件时,受现有的系统和技术手段的制约,不能将信息和指令快速传达至相关处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响应和动员处置人员到位的能力有限。动员人员和调动物资的速度、深度和广度不够。


  应急公关和应对缺乏实战经验。安全事件发生以后,相关单位缺少面对媒体和应对公众质疑的经验,缺乏专业的新闻发言人队伍,对发布信息的内容、方式和发布信息时机的掌握缺乏经验。


  网络防范技术不够成熟。当前许多安全事件都是通过互联网发酵升温,但许多教育机构没有建立通过网络防护技术防止不良信息大范围扩散和传播的系统,基于内容安全的网络防范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学校应对突发事件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应对学校突发事件的模式与经验


  美国学校应急保障体系呈纵向结构,实行“联邦、州、县、学区(学校)”四级管理模式,主要特征有:第一,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后,美国政府强化危机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二,职责划分明确。以立法形式明确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在校园危机管理上的职责。第三,整合多方资源。除最值得依赖的行政性资源外,美国学校还非常注重发掘非政府组织、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协同机制,构建起多方合作的校园安全立体“防护网”。第四,创新管理方法。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美国在学校危机管理上积累了较多创新方法,比如引入美国森林管理署的突发事件指挥系统(ICS),应用大数据技术预测高风险区域及事件等。


  (二)日本应对学校突发事件的模式和经验


  日本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建设较为完备,也有较好的法律基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为应对灾害日本出台了多项基本法,并以“依法防灾、科学应急”为理念,不断完善防灾对策体系,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还设立了“防灾宣传日”,并定期组织各类防灾模拟演习,日本多数学校均制定了防灾应急法规,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逃生技能和应急救护培训,同时非常注重心理辅导,缓解学生恐惧心理。近年间,越来越多的日本高校开设危机管理课程,在提升高校应急响应能力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日本政府还在许多大学建立环保、防灾、卫生等学科研究机构,逐渐形成了与危机管理相关的学科体系。


  (三)国内外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比较


  与国际先进经验相比,我国在校园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建设学校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的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通过技术手段升级和管理方式创新,建立针对教育系统的安全预警和应急系统刻不容缓,其主要意义在于: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够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处置,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第一手信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育系统乃至于全社会的的平安稳定。


  保护师生生命财产:能够与现有的其他部门或系统互联互通,及时分析监测到的各种信息,评估社会各类突发事件对教育机构的风险。根据威胁程度可及时调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其他力量协助处理突发事件,及时挽救师生生命财产损失。


  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系统内部可以建立资源管理库,对信息共享、公共设施、交通保障等应对突发事件所需的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管理,为基层单位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管理手段支撑。必要时,甚至可对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等核心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树立现代政府形象:建设系统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是信息时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在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处理中能发挥作用,还能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现代政务体系,畅通社会沟通机制,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同时面临国内外一系列风险与挑战。因此,建立并完善校园安全预警和应急系统势在必行。


  第2篇: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着重于技防和物防硬实力的完善,同时需要人防的软意识做支撑。要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安保工作理念上的更新,加强队伍建设,为高校”平安校园”创建打好基础。


  1当前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目前高校校园安全,主要可以归纳为几类:


  1.1安全领域意识的滞后性


  首先,学院领导在安保问题上不是不重视,而是没有办法将安保放到重要的意识日程中来考虑,另外大多都存在侥幸心理。日常工作如果没有意外事件发生基本不研究校园安全问题,研究校园安全问题则是要迎接上级的检查。


  其次,现在高校和社会互动的越来越多,但是全员安保的理念越来越弱,师生间未能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安全主体意识薄弱。


  还有,现在大学在读的多为“90”后本科生、“85”后研究生,独生子女很多,他们主体意识强,但自理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弱,社会阅历少,想法单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并且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2安全防控体系的挑战性


  首先,由于校园建设、校园活动日益增多,安全隐患随之增多,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没有及时增加与更换。


  其次,校园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校园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私人车辆急剧膨胀、出入校园的流动人口日益增加,治安形势、交通安全随之严峻。


  此外,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而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学校与教师的利益发生冲突的局面,学生也未能得到应有的师资力量和学习环境。


  1.3校园安保队伍职能及发展的约束性


  首先,安保对象的改变和流动与学校户籍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生源的日益复杂和广泛,还有日益增加的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加之目前学校安保部门和学校户籍管理属地派出所系统不联网的状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双方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具体信息,无法及时的针对性强的做出应急预案,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做到消失在萌芽状态。


  其次,高校注重教学科研,对安保部门的工作不足以重视,加之高校安保部门的体制有很强的延续性,导致人员素质始终偏低,经费不足,很少投入安保设备,所以新时期高校的安保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还有,安保工作职能的改变,由原来主管校园内到校园内外小社会的转变,校内包括科研单位还有民营企业商业网点等等,情况复杂很多,尤其对校园外周边没有相应的执法权,所以,要确保整个校园的安全,形势是非常的严峻的。


  最后,校园安保队伍日渐萎缩,高校管辖的派出所在校内设立的警务室形同虚设,并未发挥相应的作用。另外,目前校园内的安保人员许多是校园周边农民,因为其土地被学校征用而失业,当地政府、学校优先录用这些人来解决农民失地问题。但是他们都年龄偏大,素质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校的安保执行力下降,故校园安保队伍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2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


  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安全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高校领导要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日常议程上,要经常研究,始终坚持把高校的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切实抓好高校校园的安全工作。高校安保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覆盖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公共设施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和危险品安全的管理制度、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大型活动管理的管理制度、交通安全的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进而规范校园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使得行政管理程序化。另外,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尽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该直接面对学生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联动相关部门各处,不留安全管理的死角。使其不管发生任何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做到及时管,及时解决,从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


  其次,要加强校园的安全宣传,提高师生自身的安全意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宣传提高高校师生安全意识的活动,比如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并且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可以以开展法律讲座、上安全教育课以及入学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传输安全知识,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自我防范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观念,进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大家更加关注校园治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改善校园治安环境、治安秩序的主人翁。此外,高校安全管理部门还要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及火场逃生自救演练等方面的应急疏散演练和教育培训。总之要通过多层面和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且配合相应的实战演练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树立其主人翁的姿态,这是确保高校校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还有,学院管理者加大校园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的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人防方面:高校安全管理人要多进行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考察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同时多听取专家的讲座以及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而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和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校园安全保卫队伍。高校安保管理人,还要根据现时期校园安全管理的新特点,对学校的安全情况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情况,明确校园安全的重点部位,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定期要对校园内发生的案件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出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的发案特点,然后及时调试安保方案,加强重点区域的巡逻力度。建立健全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处理的制度,从而及时调解校园矛盾,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物防方面与技防方面: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一定要有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比如高校围墙、学生公寓低层的防护窗以及道路交通标识、减速装置等等,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大技防的投入,校园内重点部位以及偏僻角落都要安装红外线监控系统,学生公寓的智能限电系统,图书信息楼、实验中心等重要楼宇的门禁系统,学生公寓的防盗网等等,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必备的物质基础。


  最后,是要加强关注高校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的健康问题。近些年来,从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来,多数发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恶性案件,很大的一部分都和教职工学生的心理疾病有关。所以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并给予特别的关注,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特殊人群分析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便其能走出心理误区,达到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要帮助他们“减压”、消除心理挫折,使其重获自信,真正达到心态的平和。在日常的教学中,辅导员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问题,并且定期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解,然后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荣辱与共的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所以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人这一主体在高校安全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每一名教职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个都不能少的”全员参与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于此同时,我们更要加强对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及周边安全形势的预判,及时把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而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