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已逐渐成为其战略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产物,其成本管理有着其他国家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如何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经验上与我国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涵义
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我们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进行适应性变革。理论界对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尽管大家对构建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究竟什么是战略成本管理,还需要从其内涵上进行正确的界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明确:
1.战略成本管理应该是针对具体企业而言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并且难以模仿,只能靠企业的决策者和成本管理工作者自己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也就是战略成本管理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某一战略成本管理与特定的企业联系在一起时就有好坏之分了,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将不同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这样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战略成本管理的提出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需要,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和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相匹配的,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将成本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整个战略管理循环。
3.战略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强调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降低成本,而且要提高企业的战略地位,使企业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报酬,即战略成本管理是对成本管理的战略拓展,而不是否定,当成本管理系统伴随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进入战略成本管理阶段,传统的战术成本管理方法已经被新的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所包容。
二、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比较
为了更清晰的对比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先从两者实施的目标上来进行分析。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降低成本”,即以成本降低为最终目标而放弃企业在其他方面有可能实现的潜在优势机会。而战略成本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一个支持系统,其各项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助于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借助成本管理的基本功能去赢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成本管理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环境。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侧重于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进行记录、计量、分析、控制。对于成本管理而言,生产过程固然重要,但供应与销售环节同样不容忽视,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尤其如此。由于当今企业成本结构中,产前与产后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因而其成本管理不应停留在产品生产过程的耗费控制方面,更要着眼于产前的产品设计和材料采购成本、产后的产品营销和顾客使用成本控制。战略成本管理应深人到企业的研发、供应、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部门,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门及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成本,使企业能对外部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做出反映,以增强其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首先,传统成本管理单纯地考虑成本的降低,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人手,强调节约和节省。然而,成本的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分析其在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比如通过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市场上某项特殊产品的细分、售后服务的设立等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其次,传统成本管理的范围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主要是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和经营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的范围突破了企业边界,进行跨组织的成本管理,如供应链的重组、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等。
3.战略成本管理能够对竞争对象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能以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水平进入市场从而获得较高利润,是所有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传统成本管理以企业自身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分析和研究未来成本的变化趋势,设立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本质上不应只关注成本,而且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企业而言,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应对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成本信息进行推测与分析,在相互比较中找出企业的成本差距,重塑企业的成本与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中的“标杆竞争法”就可以用来识别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其他企业最佳的实践,然后实行改进措施。
4.战略成本管理全方位地考虑各种成本动因。传统成本管理对决定成本高低的因素分析不够全面,把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有形的可量化的项目当作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主要强调财务方面的信息。在由产品到服务的全方位市场竞争中,许多重要因素是无形的或非财务方面的,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等,这些因素在决定现代企业的生死存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环境中的企业通过战略管理来关注成功的战略指标(关键成功因素)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提供了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在内的战略信息,没有这些战略信息,企业便可能远离竞争优势,做出战略上失误的生产或营销决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战略成本管理从思想、方法、程序上都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在我国企业目前自身实力还不是很壮大的情况下,如何将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战略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才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来源往往在于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战略成本管理上一定有其独到之处。因此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基本战略和有力保证。战略成本管理是针对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的行动方案,它与传统的单纯为改善企业现状,增加经济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同。只有当这些成本管理工作与强化企业竞争力和迎接挑战直接相关、具有战略意义时,才构成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由此可见,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
2.战略成本管理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交易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我们的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难以生存,这实际上暴露出了企业本身的问题。既然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过高的外部环境是单个企业、单个人没办法改变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只能去适应环境。企业必须在实施战略管理的同时加强战略成本管理,使战略成本管理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手段。
企业通过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选择企业应进入的行业或退出的领域,整合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达到取得成本优势的目的。一方面,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考虑通过改善、整合外部资源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比如,日本的丰田公司由于和供应商形成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大大减少了供应链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重点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机构问题。内部价值链分析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产品开发、后勤服务和供销机构等方面的问题,为调整内部组织机构、优化管理流程提供帮助。此外,战略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全面质量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等方法,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3.战略成本管理使成本计算更加符合实际。作业成本法是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的着眼点由产品转移到作业上,而且成本归集是通过成本动因来进行的。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对作业进行计量和确认,提供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准确、真实的成本信息。除此之外,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还体现在成本计算后的业绩评价和成本管理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往往会将同质成本划归到不同的责任中心,中心的整体业绩就会掩盖某一成本的真实情况,不利于业绩评价。此外,将同质成本归集到同一作业上,有利于业绩比较和评价。同时,战略成本管理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产品开发、购货、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每一作业会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量的价值产出,作业的下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价值就是该产品的全部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就会研究哪些是必须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是高耗低效的,从而寻找降低成本新的突破点。
正是由于我国企业在自动化程度、管理手段、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比较落后,使得作业成本法这种崭新的成本计算管理方法在中国企业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困难。例如实行作业成本法需要较多的基础资料信息(主要是作业动因信息的获得〉,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借助电算化系统无疑会发生较高的实施成本,但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硬件设施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另外,企业最高领导层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同和支持也有待增强。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现在企业不具备实施该方法的条件,在不久的将来作业成本制度在中国将会有光明的运用前景。到那个阶段,它又将带来全面质量管理、适时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先进管理制度的运用。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企业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成本领先,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作者:谢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