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成本管理论文

大学生厌学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新探

2015-11-05 10: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所谓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学习行为水平不高、不积极等。缺乏全面的专业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
关键词:厌学,教育,管理,新思路
所谓大学生厌学是指大学生厌烦学习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学习、学习行为水平不高、不积极等。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存在着这样的学生,他们没有目标,消极的学习、被动的应付考试或者根本就不学习。
一、大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大学生厌学群体中,并不只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厌学现象。
能坚持正常的学习,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其个体的内在驱动而是来自于外部的某种原因,即被考试的杠杆所驱使,采用“实用主义”的学习方式,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超过考试范围的就厌学。这部分学生虽然有时候考试成绩不错,但对问题的探究程度不深,知识有限。这部分学生的厌学程度相对较轻。
只学自己认为重要或喜欢的课程,其他课程不感兴趣、一概不学,或者干脆逃课以示“抗议”,考试时甚至考不及格。导致其知识面狭窄,缺乏发展“潜力”,影响相关课程的学习,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根本不学习,把发展人际交往、上网、恋爱等看作自己的主业。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将来步入社会后,给自己带来不了什么实惠。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厌倦情绪。旷课或借故不上课、考试作弊倾向严重。成为厌学程度最重的学生。
除此之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同学被动厌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自己本身的基础就差,例如: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学习理工科专业时感觉吃力,没有办法学下去。因此就放弃学习、放弃自己。
二、大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来自外部的因素
1、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
就业的竞争压力,曾经指望考上大学而出人头地的想法显得不现实。使很多家庭重新认识上大学的意义,甚至有些人认为上大学还不如出门打工;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人产生了即使学的不好照样能找到好的工作的错误认识。给一些刻苦学习,改变现状的学生不小的打击。很多学生受此影响对学习不屑一顾。
2、学校管理问题
教学计划脱离实际,教材陈旧,知识跟不上变化;缺乏学识渊博、善于教学的教师;缺乏全面的专业教育,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
调查发现47%的学生认为的老师是厌学的主要因素;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5月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73.9%现用大学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重复等多种问题;有32.48%的学生认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对将来的迷茫”,13.67%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的兴趣’”。论文格式。
3、群体的影响
班级、宿舍乃至交往群体的学习风气对个人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中有8.33%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同伴的影响’”。
(二)、厌学者自身的因素
1、缺乏自主性和自制性,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节奏
习惯于中学时代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相应的也没有来自内心的动力。论文格式。一些学生无法抵挡网吧、游乐场等的诱惑,尤其是网吧成为许多厌学学生的寄托;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使一些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地学好基础课,严重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放弃学业。
2、缺乏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目标的多元化和来自学业、人际交往、感情等方面的压力使得有些学生无力应付而影响情绪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疾病;缺乏体会生活艰辛、积累经验的机会,缺乏克服困难、吃苦耐劳以及持之以恒的良好意志品质。调查发现58%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情绪’”
三、厌学群体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一)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校风和学风
深入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配合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改革考试、考核办法,使其更适合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更加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同时,要创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优良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努力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尤其要关注一些学生的浮躁心理,通过环境影响和其他的一些途径消除这种对学业和以后发展负面影响极大的情绪。
充分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奖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调动其内在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班级、宿舍学风往往会“改造”一些厌学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努力。相反,学风较差的小群体同样会把一些想要学习的学生“拉下水”。因此辅导员工作要注重班级、宿舍等小群体的学风建设。
(二)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的优良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少因失败而转为厌学的可能。
教育学生树立强烈责任感和成功欲望;拥有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树立生活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意志锻炼的计划,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进行锻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辩证地分析不尽如人意之处。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指导学生对失败正确归因,减少挫败感。
当前,尤其要重视那些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网络的学生。通过提高自我控制力和外部约束等手段使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上来。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总结方法、形成理念的过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没有创新和超越的能力。论文格式。
消除“学校学到的大量知识在毕业后不能得到应用”和“金钱万能,读书无用”以及“有关系就有好工作”的错误认识,让他们认识到努力学习、锻炼能力,依靠自己创造条件是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要关注那些对学习索然无味,对当“干部”、社会活动、谈恋爱等乐此不疲的学生,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对学生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行成绩落后一票否决制。
(三)强化目标意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成就动机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帮助和指导学生认真进行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未来的路,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通过学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学习、努力的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就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轻易的“误入歧途”。清晰的努力目标时刻激励着自己,每实现一个目标就会给自己增添更大的动力,增添更大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卫东. 新时期大学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其对策 [J]海南大学学报,2003.6;
2、张燕. 大学生厌学情绪的人本化教育策略浅析 [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3、杨涛等.一般本科性院校学生厌学现象成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