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一个国家对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准确的国际定位能够更好地指导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及战略方针,从而为一国的长远发展起到极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中国的国际定位的准确性不仅关系中国的发展,也关乎世界总体的和平与稳定。本文主要从实力、利益与地位三者关系的构建基础上来分析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由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的进程中。
论文关键词 实力 利益 中国 国际定位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着领土与海洋权益问题,中国周边国家不断向中国施压,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在原本就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变得更加严峻。这种复杂的周边形势令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有种“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态,既要和平发展,又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采取一系列的活动表明了美国的战略重心将转移到亚太地区。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的学者认为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已过,随之而来的是“战略危机期”。这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将阻碍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不可能发展为世界大国。
与之相反,有些学者,无论是国内的或是国外的,却认为中国越来越“坚定自信”,并且在美国兴起了关于“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的讨论。近期,随着中国从全球经济衰退中迅速而强劲地复苏,关于“更加坚定自信的中国”的讨论正成为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焦点,。随着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和建国60周年大阅兵,并且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却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也明显提高,现在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基于种种因素,认为中国已经具有了全球影响力,已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条件。
基于上述“悲观”和“乐观”的态度,笔者认为,“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一种不理性也不冷静的看法,这样的观点往往陷于自己所获得的片面信息,而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方针方面,我们不应该过于注重情绪化,从而陷入“自我实现”的作用之中。我们应该做的,则是客观实际并且冷静理智地分析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地位,从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一、实力、利益、定位
(一)国家实力的界定
“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是很难对其进行定义或权衡。”国际关系理论中,对权力的定义有许多种,马克斯·韦伯从社会学的角度认为,“权力是把一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的行为之上的能力”。而汉斯·摩根索对权力的定义是:“权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为的力量”。他对国际政治中的权力的界定:“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还有一种很直白的观点,认为“权力是一种让其他行为体做它本不愿做的事情的能力”。而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权力是行为体强大到一定程度来影响其他行为体而不是其他行为体影响它本身”。这种观点把权力界定为影响力。阿诺德·沃尔弗斯指出,权力指用威胁或实际造成损失的方法指使他人的能力,而影响力是指用许诺或实际给予好处的方法指使他人的能力。他的这一观点把权力与影响力区分开来,指明这两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可见,权力的结果是强制性的;而影响力效应是他们自己主动产生的。需注意的是对“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区分已经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到国际关系的实践中了。
(二)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就如国家权力一样,都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国家利益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只有在主权国家的情况下存在。在民族国家没有出现或世界出现大同的情况下,国家利益的概念都不会出现。
笔者比较认同的国家利益的定义是:“国家利益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
(三)实力、利益与定位的关系
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权力政治理论主张“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范畴”,认为权力是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而利益则是手段。而自由主义学派则主张国家安全是目标,权力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从建构主义角度来分析,国家角色定位则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体互动的结果,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体在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笔者认为权力和利益应该是并列且平衡的两种手段,国家的国际定位才是一种目标,权力和利益建构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定位。
综上所述,笔者将实力、利益与定位三者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我们假设实力和利益是两个自变量,这两个自变量是不断变化的,而不是常量。
二、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中国的根本利益基本实现
中国的根本利益强调的是国家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根本制度和价值观的存在,以及确保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创造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根本利益基本上得以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得益于中国根本利益的实现这一重要基础,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是根本利益实现的重要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的根本利益基本上已经实现,中国的主权与安全虽然面临一些威胁和挑战,但基本上得到了有效地保障和维护。
(二)中国的海外利益广泛至世界
中国的海外利益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已经具有全球性或世界性。首先,从政府方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政府行政机构为了顺应国际合作,下设了与国际组织对口的职能机构。为了解决全球公共问题,增设了便于各国跨部门合作的国际协调机构。其次,从地方方面来看。地方特别是沿海省份的国际化以及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这些地区成为中国全球联系的前沿地带。再次,从企业方面来看。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的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为11791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为1011.9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85.8%,金融类为167.2亿美元,占14.2%。从2007年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数量分别来看,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绝对比重,私营企业占对外投资的主体数量的11%;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中央企业及单位仅占10.13%,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主体占了89.7%。最后,从民间社会组织和公民方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改革扩大了企业和个人进入市场的权利,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慢慢带来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变化。民间组织的国际交流也构成了中国全球性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综合上面对中国国家利益的阐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结论:中国的根本利益已经基本实现,海外利益已具有全球性。总而言之,从利益角度看,中国已经具备世界大国的地位。
三、中国的国家实力
(一)中国的控制力(硬实力)发展不平衡
1.从经济方面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并且持续,形成一种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并且这一模式目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中国扩大了经济方面的世界性存在,从而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
2.从军事方面看。虽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军力进行渲染夸大,中国的军事力量仍然远远不及美国及西方国家。中国的军事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远不及西方国家,并且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军事存在。也许,中国可能部分地有资格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但从整体上及军事科技水平来看,中国的军事力量远非西方国家所渲染的那样。
(二)中国的影响力(软实力)严重滞后
1.从中国的价值观念来看。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曾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而西方的价值观自近代以来不断地传入中国,从而造成中国自己所特有的价值观的丧失,引进的西方价值观念又不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变成一种变异的价值观念,为西方国家一直指责并作为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2.从科技文化来看。2009—2010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分类中,文化科技类报道只有4篇,只占总报道篇数的约0.07%。中国的科技文化的影响力及其微小,远远不及一般水平的国家,更不用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
四、中国的国际定位
(一)中国已是地区性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功和日益扩大的经济存在,尤其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而出现的,中国越来越坚定自信。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高增长速度可使其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的一部分转用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及现代化。中国已是东亚军事大国,亚洲其他邻国都无法与其匹敌。总的说来,中国已经成为在东亚的占有优势的地区大国。“在亚洲大陆,它已经在地缘政治方面占有主导地位。除了印度,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使其邻国相形见绌。因此,中国在地区内越来越自信,以便与其历史、地理和经济的内在要求相称,这是十分自然的。”
(二)中国并非世界大国
在利益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得知中国的海外利益已具有全球性,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中国并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它的全球性经济利益。尽管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正式加速了迈向远洋的步伐,三大舰队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轮换护航,并实现常态化,但是中国的远洋投送能力基本上没有,中国大部分全球性利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霸权国家不必在军事上支配全世界…霸权的来源包括充足的军事力量,以遏阻或击退那些能够夺取和关闭世界政治经济重要区域的企图。”中国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严重不平衡性表明中国并非世界性大国。
(三)中国处于由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的进程中
从前文对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不可估量的潜在利益,而中国将会不断地追求这些潜在的实力和利益。况且,中国目前利益与实力的失衡也会在发展中进行解决,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预测,未来的中国在实现了利益与实力的均衡并有效挖掘了潜在实力和利益的话,那么中国无疑将成为世界大国。
五、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当前的国际定位应该是:处于地区性大国向世界大国转变的进程中。从实力、利益与定位三者的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的实力与利益已具备成为地区性大国的条件,但二者的失衡导致中国目前并非世界大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定位应是发展进程中的,实力与利益失衡的解决及潜在实力与利益的实现将会使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本文研究表明,对中国进行国际定位必须保持客观、理智、清醒的头脑,既不应该过度自信,也不应该过度自卑,我们应该有如下思考和启示:第一,美国其实并未衰落并且在中国的崛起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二,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力量之源;第三,如何平衡实力与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四,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否仍需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指导;第五,中国有没有实现世界大国的长远战略目标,其中有哪些阻碍因素或发展困境;第六,中国如何应对其周边安全环境的种种挑战及怎样解决“安全困境”这一难题。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回答必须基于对中国准确的国际定位基础之上。本文所能做到的只能是抛砖引玉,期望中国能够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找到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