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考量
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我国各级企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但也有一些企业只想着经济效益,而置社会责任于不顾,直接或间接对社会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已引起国家的重视。笔者以为应通过宣传、贯彻、落实经济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从企业领导到职工,都要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地位,在经营和发展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遍履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三者的有机契合,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目前,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具体说来就是根据责任对象来划分,即利益相关者理论,具体包括对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公众、环境、社区的社会责任等。这种社会责任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责任,而是一种必须履行的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应包括遵守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向股东提供真实的投资及经营信息。
(二)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劳动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就业权,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等。
(三)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当遵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wwW.133229.COm
(四)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守环境法规、资源利用和保护法规,防止造成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五)企业对政府应负有的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自觉主动地照章纳税,不偷税漏税,向政府税务机关负责。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在行为上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可以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的可待续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总之,大的方面可以是一个国家,小的方面可以是一个企业,其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和谐社会观念和科学发展观都充分阐释了我国建设新型社会的发展目标,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就是要构建资源配置优化、公平有效、稳定有序的社会。很显然,各级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组织细胞或市场中的主体,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企业行为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并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和企业密不可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质量等,又无不与社会和谐和群众生活、群众利益发生极其密切的联系。只要企业在内部的经营管理中和外部市场交易中践行和谐观念和科学发展观并落实到企业的每个角落,那么企业就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企业自身来看,和谐观念和科学发展观就包含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观念。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充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具体内容就在保护资源和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建立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实现企业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者)是一种共生共荣关系,企业的生存以社会存在为前提,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付出,同时也是一种获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承担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紧密关系,并已经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它不仅净化了社会环境,也使自己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受益。在看得见的未来,在和谐观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企业一定会把社会责任落实在经营的方方面面,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贯彻经济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
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经济法,以经济法规范企业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有的企业往往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并不能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这就需要国家以立法形式强制或引导其承担社会责任,以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权利与义务、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平衡。
这里的关键问题还是要首先说清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应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以为首先是经济法对企业外部性行为论文联盟http://的规制,即企业的经营合乎社会各类环境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比如有的化工企业,其生产的同时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资源,这就应依照经济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强制性的规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看到,消费者是企业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其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因素。而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着经济实力、信息占有和缔约能力不对称,同时消费者的分散性、求偿能力的局限性以及现代科技的发达所导致的产品缺陷的隐蔽性,导致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尚未从根本上扭转而容易遭受到严重的侵害。这种侵害不仅是对群众经济利益的侵害,更主要的是引起群众对企业甚至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进而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的规制,即企业的内部管理行为要做到充分尊重人权、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其管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既要合乎法律的理念、原则及其法律规范的要求,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环境,教育员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同时,还要关心员工生活,保证员工的正常收入,使劳动者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进而提高其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是个管理方法问题,而是一个经济法的贯彻落实问题,企业只有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经济法的规制之下,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和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通过贯彻落实经济法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也已取得了共识。但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初只是一种道德责任,并非所有的道德规制都有必要且有可能上升为法律规制,因此,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首先就需要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要求分析其法律化的可能以及具体的内容,也就是说在生产经营中,要具体划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如对环境、消费者、劳工的某些保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法律责任,并强调其执行的强制性;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道义性管理能够产生一种无形的教化,其作用不仅在于可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有力地促成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