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国际法论文

日本玩透国际法

2016-12-29 14: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日本对外交的高度重视,以及日本外交对国际法的高度重视,大大超过中国,这背后是日本民族强烈的危机感。


  1894727日,中国外交部(总理衙门)紧急召见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Nicholas R.O’Coner),就运送清军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舰队击沉之事进行磋商。在两天前所发生的这场悲剧中,近千名中国精锐部队和几十名欧洲船员一同罹难,国际社会被如此惨烈的海难和日军的不宣而战深深震撼。

 

  这是飘扬着大英帝国国旗、由英国公民驾驶的英国商船,第一次在东亚遭受到如此悍然的攻击。中日英三国之间,随即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围绕国际法的外交战,中国与日本各占所长,积极争取英国的支持,最终以中国完败告终。究其原因,中日两国外交界的国际法水准差距,是其中关键之一。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大量精英开始研究国际法,并在学成之后加入外交界,日本从此不仅开始专家办外交,也开始以”(国际法)办外交。这令日本外交成为其军事力量之外的另一把武士刀,在废除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及侵略朝鲜中国、争霸东亚大陆等方面,锋芒毕露。

 

  高升号事件爆发后,日本外交系统紧急动员,危机公关相当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这些法学外交官们在事件调查和处理过程中,紧紧抓住并利用了国际法的灰色地带,最终令自己一举扭转被动的局面,而不似中国那样单纯地诉诸正义等抽象口号。

 

  日本政界有句俗语:料亭政治,霞关外交,意思是说政治多在料亭饭桌上商讨,而外交则在霞关决定。霞关位于东京千代田区南部,在江户时代前是大名宅邸林立的地方,明治朝至今被外务省使用,成为日本外交的代名词。

 

  “霞关外交有三个重要特色:外交是一切政务之首,实施政府的整体外交。日本赋予外交以国务之首的地位,主要是因为明治时期的首要国家目标,就是废除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日本外交实质上也是头等内政,外务省则是衔接内政和外交的枢纽。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外务省比日本其他政府部门吸引了更多的精英人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贵族子弟纷纷负笈欧洲,留学归来后多进入外务省工作,比如后来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小村寿太郎、青木周藏、珍田舍己等人。贵族子弟因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通过他们,日本外交优先的理念深入渗透到各个方面,重视国际关系成为整个执政阶层的自觉意识。

 

  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是武士后裔,在24岁那年留学德国学习法律。1873年,青木出任日本驻德国(兼荷兰、奥地利)使馆一秘,随后出任日本副外相、外相,参与主导日本外交政策。1891年,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后来的末代沙皇)被日本警察刺伤,青木引咎辞职,转任驻英国公使,正好专心与英谈判新的平等条约,成功地解决了日本在东亚动武的后顾之忧。在日英条约缔结的次日,日本内阁才确定了对朝鲜和中国动武的决心,英国外交大臣当时就认为,日英条约的签订,对日本的意义比战胜了清国大军还要重大。

 

  甲午战争期间,青木在英、德(他兼任驻德公使)长袖善舞,成功地消弭了因高升号事件而被激发的英国民众反日情绪,破坏了中国在欧洲的军火采购计划,同时成功地为日本争取到了军火供应。青木英语、德语十分流利,对国际法有着深刻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驻在国媒体舆论高度重视,自己也能提笔直接为当地媒体写作,而且文章很合当地人口味,这些都是作为循吏的龚照瑗难以匹敌的。更重要的是,青木与日本外务省、军方以及战时大本营都有畅通的信息沟通,不需要揣摩上意、报喜不报忧,这令他与最高决策层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国家意识能迅速地转化为外交行动,这不仅是龚照瑗、甚至连李鸿章都是难以企及的。

 

  甲午战争前的日本,生活在强烈的民族危机下,取消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了国家首要目标,但他们没有选择义和团式的抗争方式,而是以足够柔韧的身段,与西方依法办事、据理力争,反过脸来向东方(朝鲜和中国)横刀相向、巧取豪夺。日本启蒙思想家吉田松阴就十分坦率地说:我与俄、美之讲和一定,我方断不可毁约以失信于夷狄;必须严章程,厚信义,以此间善养国力,征服易取之朝鲜和中国东北之土地以为补偿。

 

  奉行实力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町人(幕府时代的商人)根性,塑造了日本外交的实用性,这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正好可以大展身手。在町人根性影响下,日本人不承认唯一正确的价值体系,也不认为有绝对正义。同样对于万国公法(国际法),日本人就比中国人有更为清醒的认识,时任日本参谋本部陆军部第二局局长小川又次大佐在其1887年写成的《清国征讨方略》中,深刻地指出:今日乃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最紧要者,莫过于研究断然进取方略,谋求国运隆盛。”“兵力不整之时,万国公法亦决不可信……既不足恃,亦不足守。真是一语中的。

 

  这样的实用主义,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木周藏在高升号事件发生后,立即对英国政府低三下四地诅咒发誓,表态会追究肇事海军军官的责任,向英国赔礼道歉,但在法律上站稳脚跟后,他又跑到英国外交部,义正词严地抗议英国商船不严守中立,将自己的角色迅速从加害者调整为受害者。又如在平壤战役结束后,日本将数百名清军战俘押解到日本,极尽优待,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而这样的文明举动此后便不再有,原因在于随着战线拉长,日军供给困难,内定的政策是不留俘虏悉数屠戮,只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日本的外交与军事,表面上看似乎总是不协调,似乎极右的军方总在逾越界限,裹胁着有点的外交进入军方的轨道。但实际上,在日本这辆武装到牙齿的战车上,外交和军事互为油门刹车,并非相互牵制,而是相互配合。穿西装的依然是武士,着军服的也照样有着外交官的狡黠精明和国际视野。

 

  在疲于应对这样的敌人之后,晚清官方文献中大量出现倭人不可信的感慨,郁闷气愤之情溢于言表。不过,国人最需反省的大约也正在此点:在这个豺狼世界里,为何总试图去谁呢?

 

  作者:雪珥 来源:领导文萃 20162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