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试析当代女性犯罪问题

2015-08-11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观念更新,推动着女性角色在家庭、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女性开始参与与男性相同的社会活动,但传统思想和社会操作的惯性,让女性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阻碍和压力。在角色演变中不甚如意的女性,不愿回退到原来的附属地位,在绝望之余采用犯罪的方式加以发泄。女性犯罪的控制和预防已是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发现女性犯罪的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日后更要有针对性的预防。

  论文关键词 女性犯罪 基本情况 犯罪原因 事前预防 案后帮教

  近几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口流动更加紧密频繁,女性早已摆脱传统旧俗,更多地走出家庭迈入社会,与男性一样在各行各业展开竞争,甚至背井离乡涌入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这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压力。就某县级市而言,随着各类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女性犯罪形势同样堪忧。本文以该县级市检察院公诉部门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为例,旨在研究女性犯罪,掌握其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期为维护城市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一、2012-2014年女性犯罪基本情况

  2012年至2014年,某县级市检察院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女性犯罪案件282件618人,占三年受案总人数的10.87%,其中2012年女性犯罪217人,占当年受理总数的10.68%,2013年女性犯罪198人,占当年受理总数的11.05%,2014年女性犯罪203人,占当年受理总数的10.91%。值得重视的是,与上三年相比,无论是犯罪件数、犯罪人数还是犯罪百分比都有大幅上涨,其中女性犯罪人数上涨两倍多,形势日益严峻。
  (一)年龄低
  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至2014年,受理女性犯罪20岁以下60人,20至40岁(含40岁)有376人,40岁以上183人。主要集中在正当年、已经踏入工作岗位的年纪,平均年龄34岁左右,这个年龄层的女性面临的家庭负担、生活压力重,情绪起伏大,易受错误价值观的冲击,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历低
  女性犯罪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鉴别力低,容易被人欺骗或自己想不开,其中文盲或者半文盲49人,小学或初中文化452人,初中以下低学历占81.07%,高中、中专学历75人。本科或者专科毕业的高学历女性42人,占6.80%,涉及的罪名多为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手段较为高明,隐蔽性强。
  (三)收入低
  多为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无业人员。这类人员大多工作不稳定,收入偏低,周边环境比较恶劣,企图不劳而获,容易相互影响铤而走险;同时处于社会底层,容易遭遇歧视或不公待遇,易有不满情绪,自我约束克制力差。
  (四)涉罪多
  与女性柔弱外表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女性犯罪类型日趋多元化,侵财型犯罪195人,占36.73%;严重暴力犯罪11人,占1.78%;涉黄犯罪40人,占6.47%;涉毒犯罪65人,占10.52%;涉赌犯罪58人,占9.39%。其中47人有犯罪前科,占7.61%。由于女性体格、胆量等自身生理、心理因素,女性单独犯罪仅为214人,占34.63%,更多情况下是和他人协作作案。

  二、女性犯罪原因分析

  (一)客观因素
  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犯罪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脑力劳动选择面窄,很多体力劳动又无法与男性竞争,在就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更大,适合女性从事的纺织、箱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抚养照顾责任,缺少话语权,易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但在社会冲击下女性自我意识又已经觉醒,两者的较量中易引发家庭矛盾,导致生存环境差,家庭地位低。在社会和家庭各层压力下,容易激发女性铤而走险。
  (二)主观因素
  大多数犯罪主观上都可以归咎于法律意识淡薄,但是认真研究类案,深层次挖掘案件背后的主观恶性和犯罪动机,对于从源头上有的放矢地预防犯罪,很有必要。
  一是情感上的盲目冲动。女性较男性更易被情感牵绊,易依附男性,心理素质不强,又乏宣泄渠道,不如意的婚恋状态,让女性在长期受压迫情况下易积压怨恨,一旦触及,很容易从被同情者激化为犯罪者。如2012年7月受理的尤某某故意杀人案系其出于长期对丈夫和公婆的不满,一气之下给自己和七个月大的儿子服下农药,意欲自杀并毒死儿子,后反悔,将儿子送往医院却为时已晚。又如2014年4月受理的梁某某职务侵占案系其为了改善家庭地位,想用高收入让婆家看得起,于是伙同他人利用上班打卡及制作加班管理表的职务便利,伪造离职员工考勤记录、加班记录,侵占单位财产。
  二是物质上的诱惑难挡。有些女性从事正当职业,生活无忧,但是虚荣心强,爱攀比,难以抵挡身边的物质诱惑,比如窃取熟人的手机、笔记本等。此类犯罪随机性强,易在日常交往中趁人不备顺手牵羊。也有些女性好逸恶劳,心存一夜暴富心理,想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敛财。与男性侵财手段不同,这些女性更善于利用自身身形、生理特点,比如假装怀孕、利用孩子转移注意,让受害人放松警惕、疏于防范,在白天更易得逞。如2013年5月受理的田某、田某某、李某某、熊某某盗窃案系四人合作,在菜场假装讨价还价吸引受害人注意,由一人假扮孕妇乘其不备窃得被害人放于菜场摊位上的皮夹,得逞后藏于假肚中。


  三是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很多女性缺少一技之长,或者因特殊原因难以找到稳定工作,在万般无奈下通过“捷径”以谋求生存,这类因背负太多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女性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如2012年受理的杨某某传播性病案系由于其家庭情况特殊,儿子患有精神病仍在治疗,儿媳妇跑掉,孙女才5岁,五十多岁的她需要照顾儿子孙女,不得不卖淫谋生。又如2012年11月受理的闫某某抢劫案系其生活窘迫,以捡破烂为生,为让孩子填饱肚子去人家稻田盗窃稻谷,后被被害人发现,在逃跑过程中,为抗拒抓捕,用镰刀将被害人的手割伤,仅仅是为了几斤稻谷,从盗窃演变为抢劫,中间多少辛酸无奈。

  三、女性犯罪的事前预防与案后帮教

  女性犯罪案件逐年增加,快而有效地遏制女性犯罪的上升势头,彻底铲除女性犯罪的土壤,净化社会风气,要始终坚持教育和打击并施,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携手营造女性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教育先行
  一是对孩子启蒙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加入法制教育课程,幼儿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义务教育阶段要深化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要少点溺爱,注重培养守法意识,提高道德素质。二是对成人深化教育。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法制宣传,巩固普法教育,多多通过讲座、视频影像等生动形式使守法意识深植于心,让法律知识、法制宣传真正下村、入企、进社区。
  (二)岗位支持
  一是注重技能培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妇联、社区、职业学校应多组织各行业技能培训,尤其对于缺乏文化和技能的大龄女性,要加强她们的职业素质培养,发掘女性就业潜能,提升女性就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机会。社会应尽可能多地为女性创造和开放就业机会,让女性能够依靠自身能力在社会上立足,同时要注重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女性各方面的素质,避免被淘汰。只有有正当工作,有稳定收入,才能减少犯罪动机,增加犯罪成本。
  (三)情感寄托
  一是开展文体活动。以“文明家庭”、“文明企业”、“文明社区”为契机,多角度开展多形式的文化建设活动,调动起广大女性的参与热情,鼓励女性通过家庭组队、同事合作、社区组团等方式参与例如“广场舞”、书画摄影等比赛,充实女性的业余生活。二是加强情感交流。鼓励女性走进困难家庭做义工,摆脱家庭束缚去交朋友,在互助交流中放松心情、发泄情感。
  (四)综合整治
  一是加强治安防控。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餐饮、洗浴、KTV、宾馆、茶楼、发廊等服务场所的监管,加大打击力度,让黄、赌、毒等犯罪行为无所遁形。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社区、街道、企业、村委会要积极发挥作用,配合建立健全全社区监控和跟踪帮教体系,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同时加强妇联建设,扩展女性表达诉求的平台,保障女性合法权利,引导女性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五)信心重塑
  一是强化心理疏导。关注处于犯罪边缘的女性,在教育她们自尊、自信的同时,结合其心理特点、存在的困难,开通女性心理热线咨询予以引导,鼓励她们从事正当职业,真正做到自立、自强。二是注重日常关怀。关心改造后重新回归社会的女性,在工作生活中予以关心和支持,重新点燃正常生活的希望,防止因无助受歧视而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