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刑法论文

试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浅析

2015-11-10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当我们社会在高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一个不得不令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的犯罪。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多样复杂,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犯罪的原因、特点分析,从而寻求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和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犯罪 社会 家庭 学校 预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极大的成果,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与普及,几十年间我国高校培养了众多的社会各界精英,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城市现代化到农村建设、从银行业到建筑业都可见到大学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在我国边疆地区及西部偏远的地区,大学生的成就更是显而易见。大学生逐渐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成为祖国的栋梁,他们从社会的各个阶层影响我国建设的进程,他们的精神和潜力成为影响祖国未来的重要因素。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有着高素质、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有着伟大抱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却走上了一条犯罪的不归路,白白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对他们自己和家人,对学校、教育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且从近些年来看,大学生的犯罪正在逐年增加,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从各各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思考。

  一、目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呈增加趋势。北京大学教授康树华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2004年5月,江西某大学大学生手持水果刀,在1小时内连刺7人,早成2死5伤的严重后果;2005年9月下旬,浙江温州警方宣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7·28”跨省抢劫杀人案告破,令人吃惊的是嫌疑犯尽然是某知名高校的高材生。这样的案件数不胜数,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犯罪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近年来的案件,如: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将伤者刺死,又驾车撞人事件;2010年24岁的大学生开办手机色情网站被判刑的案件说明大学生犯罪形式呈现多样化。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犯罪人数5年上升近3倍。海淀分局曾对在押的大学生犯罪嫌疑人做过一次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在押人员中有36%来自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涉及法律、计算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专业,不少人在校时还获得过各种奖项、奖学金,其中贪慕虚荣而犯罪的大学生中占到了33%。可见大学生犯罪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其已经上升为整个社会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学生生活出现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虽然处于学生阶段,但是从现实来看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作风已经表现出了与学生身份不符的一些特征:
  (一)追求高档消费、盲目消费
  目前不少大学生出现不符合家庭实际情况的过度消费、乱消费情况。受社会经济负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纷纷效仿这种不良消费,完全不顾自己的家庭情况,如:购买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名牌衣装、高档化妆品、饰品等,同学聚会也是讲究大排场。还有不少大学生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进行高层次消费。社会环境会导致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不少大学生也加入其中,进行不切实际的消费。他们高价购入苹果、索尼等高档设备,却用于玩乐。大学是一个聚集了五湖四海学生的地方,学生为了虚荣心,在聚会时名烟名酒应其所有。
  (二)校园生活不符常规
  在高校中多次出现学生逃课,整日游戏、电影的场面。精力充沛的美好时光被浪费,青春年少却荒废学业。部分大学出现学生逃课数日,以至于出现严重的后果,也有出现部分同学逃课旅游的情况。男生整日在寝室里玩游戏,女生则是逃课逛街、看电影,这些完全不符合一个学生的身份。
  (三)理想消失、社会责任感缺乏
  大学本是一个塑造理想,实现梦想的圣地。但是部分大学生却人云亦云、玩世不恭,基本的人生奋斗目标逐渐丧失,无所事事,社会责任感灭失,淡漠了作为社会建设者的使命感,生活态度扭曲,本是青春年少,前途光明,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社会的重任。
  (四)道德缺失、诚信缺乏
  道德建设对于我国必然重要,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大学生的身上已经看不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校园环境保持不够,教室卫生不堪入目。道德在大学生中已经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考试作弊、欺骗横行,诚信也悄然离开大学校园,大学生的道德和诚信已经趋于理想化、庸俗化。



  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方面
  首先,大学生是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心理不是很成熟,做事冲动,不善于思考,自控能力弱,具有较强的攀比争强的心理,而且多数大学生有虚荣羡慕的心理,充满幻想,对于客观现象不能正确预判,导致心里扭曲,不能正确区分得失。其次,仇富心里的存在也不利于自身道德的发展,在大学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社会中,不少学生学习效仿其他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贪图享乐,荒废学业,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指导自己为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奋斗。除此之外,大学生普遍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事件和法律后果的认识不足,不能充分预见行为的危害性,所以就谈不上懂法、知法、守法。还有,大学生的人生经历不是很丰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处事能力弱,处理事情不够完善,加上自身容易冲动,就可能导致犯罪。最后,大学生处于一个逐渐成熟的阶段,都有自己的恋爱观,但是其爱情观不是很妥当,在处理恋爱中的问题时容易走极端,易冲动,易用不适当的方式解决,故恋爱引发的犯罪在高校中是较多的。
  (二)学校方面
  我国的大学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下大力招收求学青年,招生范围扩大,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在校生已经超过2300万人,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现如今,我国大学生人数还在增加,所以学生众多且能力层次不齐,教育基础不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需要学校的积极管理。首先,学校管理体制需要加强,尤其是学校对大学公寓的管理至关重要,特别是男生公寓。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男女生犯罪的比例为7:1,并且男生的犯罪后果都比较严重。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其次,由于学生的出身不同,个别教师对出身贫穷的学生有偏见,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的偏激,仇恨的心理。还有,学生之间的竞争,本来竞争会促成进步。但是个别性格偏激的学生为了防止其他同学在学业上超过他,会用一些非法手段阻止其他学生顺利考试、毕业。
  (三)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里、道德、身体素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存在两种情况。首先,很多家庭存在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独立性减弱,事事靠父母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孩子的单独成长。其次,家庭的残缺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缺少父爱、母爱,变得冷淡,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接触,和其他人的交往能力变差,遇到事情无法正确处理,容易铤而走险,以至犯罪。最后,父母一些不当的“职业”、行为、言语对孩子也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些因素会逐渐在孩子头脑中形成一中不良的意识,在孩子遇到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时就会出现,容易导致孩子走上不归路,或许父母的一些行为是无意识的,但是却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影响,指挥着孩子去犯罪。
  (四)社会方面
  大学生也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正在高速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确实影响到了这一代的大学生。首先,社会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尚金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使大学生看到了金钱的魅力,“一切向钱看”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为了金钱财物而犯罪的大学生在增加。其次,社会就业与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会上的闲杂人员增加,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诱因,对大学生犯罪也是一个促成的因素。还有社会上暴力文化的出现,如:电影里面的暴力场面,不禁让大学生羡慕;网络游戏里的“杀人”场面也是大学生的关注点,成为大学生效仿的对象,通过暴力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首选。再次,非主流文化的传入也会影响大学生。最近几年传入中国的“哈韩”、“哈日”、“非主流”文化,逐渐的消磨大学生的理想与精神,这些低俗的文化以寻求刺激,走不寻常的路线为特色。在这些文化的渲染下,大学生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网络对与大学生的影响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不良视频、图片、文字的传播逐渐侵蚀了大学生健康的身心,颓废了一代又一代的“高材生”。

  四、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目标相对固定
  大学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同学、老乡,他们之间不时会有矛盾,所以大学生犯罪较大多数是针对同学的,马加爵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其中对人身的伤害占多数,大多是酒后滋事,或在娱乐场所,或在校园、寝室,或其他不固定的场所,并且带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而且大学生的盗窃、强奸犯罪也是针对同学的,他们之间相对熟悉,彼此了解对方的生活规律,贵重物品的存放地点,容易导致犯罪。大学中最常见的是盗窃犯罪,而且呈增长趋势,“据高等学校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调查,1987-1997年之间,盗窃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个别高校高达60%-70%。1987-1996年间,北京高校大学生因犯罪受到执法机关行政拘留以上处理的,盗窃类型犯罪所占的比重为47.86%,其中1992年的比重为最高,达到76.92%,与其他犯罪类型相比较,遥遥领先居第一位。”
  (二)犯罪具有突发性、情绪化
  “所谓突发性犯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事件所引起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情绪所支配的、冲破微弱的意志力自控而实施的造成社会危害的,依照刑法应予处罚的行为。”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情绪容易激动,考虑问题的角度相对简单、机械,采取的手段也比较感性,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低,遇到问题急于解决,事先没有预谋,所以行为时不顾后果。
  (三)犯罪具有团伙的性质
  或是学生与学生,或是学生与社会人员,在由其中某一人精心策划之后,分工合作最后完成犯罪。集中表现在同学之间拉帮结派,在“哥们儿义气”的指导下犯罪。在西安发生的大学生加入犯罪团伙,对夜晚单行的女青年抢劫甚至强奸,20天作案10余次;惠阳中学生频遭抢劫,最后警方破获案件,为首的居然是一名大学生。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犯罪团伙中处于领头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四)犯罪具有高智商
  许多高校发生学生通过高科技工具来犯罪的事件,伪造公章进行出售、伪造毕业证书盈利、制作窃听器销售等。部分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特点来犯罪。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办色情网站;警校的学生利用自己的反侦察能力来犯罪,造成了破案的难度加大;大学生化学专业替人秘制毒品,这些案件的发生都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利用所学专业进行犯罪已经成为高学历学生犯罪的常用手段。
  (五)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近些年出现的女大学生犯罪也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女大学生的犯罪相对简单、单一、个体化,大多以一人实施的盗窃行为为主,多发生在寝室、教室、图书馆等人少的场所。女大学生盗窃案中,极少数是因为家庭经济不景气而迫不得已,相反,绝大多数是因为羡慕、虚荣、享乐等不良的心理导致的,部分女大学生羡慕别人的高档手机、化妆品等物品,由于自己无钱购买,所以进行盗窃。大学中有些女大学生结交特殊身份的男朋友,进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一)学校预防
  大学生犯罪多发于学校,学校的预防举足轻重。首先应当教育学生遇事沉着冷静,正确处事,不盲目、不冲动,提高自身的自制力,远离不良文化传播源:网吧、酒吧、娱乐场所,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排斥腐朽文化,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教育。其次,从各个方面教育宣传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活,使大学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使其知法、守法,正确使用自己的权利,进而营造良好、健康的学校氛围,树立学生高远的人身目标,使学生远离犯罪。再次,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健全教师责任制,抵制不良文化进入校园,引导学生以学业为重,坚决杜绝学生在学业上的开小差。最后,有资料表明,国外高校学生与心理医生的比例是400∶1,我国仅为10000∶1,即使距要求的5000∶1也差的很远,因此很多学生不良心理根本得不到及时矫正。所以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心理上需要咨询的学生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净化学生内心,提高对犯罪的预防,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之间的和谐度,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积极乐观的一面,笑对人生,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消除彼此矛盾。除此之外,学校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制止学生的不法行为,从源头上扼杀学生犯罪。最后,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
  (二)家庭预防
  家长对于学生引导教育效果显著。首先,家长要积极了解孩子的近况,乐于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就会信任家长,也有利于知晓孩子的困境与面临的挫折,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培养孩子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心态。其次,家长还需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以免诱导孩子选择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次,家长应该及时经常与学校联系,在学校的指引下,用恰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指导,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健康活泼的成长环境,逐渐形成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家长思考,用正确的方式是孩子容易接受的,也是很有效的,主要以教育、说服为主,不能对孩子放任不管,完全放弃,即使孩子犯了错。
  (三)社会预防
  1.社会大环境的预防
  社会上不良现象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坚决抵制这些现象的产生。首先,大力宣传健康文化,禁止不良文化在社会上的传播,尤其是不良文化不能出现在学生可能出入的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其次,对社会上以拜金主义为主导的犯罪坚决予以严惩,不留后患,给学生以警示,使学生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预防学生对于金钱的犯罪。再次,提高就业率,减少社会待业人员的数量,不至于引导学生进行犯罪。
  2.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
  网络文化及其他文化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中影响巨大。首先,加强对网吧的管理,网络消费实行实名制,公安执法机关加大对网吧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有不良现象出现的网吧的惩罚,对不良文化实行查封,关闭其网站,净化网吧环境,引导学生健康利用网络资源。其次,对于其他娱乐场所,可以限禁学生的进入,减少学生与这些场所的接触,执法机关严查娱乐场所,禁止有毒品、色情等其他不良现象的出现。
  3.法律的制约
  首先,完善对与大学生犯罪相关的制度。执法机关对于大学生仍要以感化、教育为主,使其改过自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实行简单的处罚,达到以此为戒即可,不可过度,争取给这些一时冲动的青年一次重返学校、完成学业的机会。但是不能过度放宽对学生的惩罚力度,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法律无所谓的影响,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其次,对于网络的立法应该完善。目前网络犯罪还是很多的,但是目前的法律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高速发展的网络问题。对于网络的管理与治理,应该与时俱进、坚决打击、好不放弃,长此以往则达到应有的效果。再次,对于法律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上、在校园里面大力进行法律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出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