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法学论文>法学理论论文

试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

2015-12-11 10: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的直接承担者,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对于学生思想、行为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运用得当将会提升教育管理效果,相反,则会对学生教育培养产生反效应。文章就如何善用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及辅导员如何提升有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运用及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非权力性影响力;辅导员;教育管理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主力军,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为频繁,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影响力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行为选择等产生作用。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又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前者主要来源于辅导员一职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后者主要来源于辅导员自身素质及个人魅力。长期的实践证明,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也更富实效性。因此应加强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及其运用的理论基础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内涵
  影响力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影响力又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由观念、传统、职位、资历等社会因素赋予的,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的改变他人的能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指来自于个人品格、能力、知识结构、个性、情感等的一种带动、改变的力量。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他人思想、行为的改变是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但由于它是建立在信任、崇敬、榜样等基础之上的,因此它对于被影响个体的影响力量要深刻和长久。
  辅导员教育管理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个人道德修养。辅导员自身道德水平不仅影响到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对学生为人处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个人专业素养。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等专业素养是使学生对其信服的前提,即使在教育中不直接运用这些知识,但是一定的专业背景让学生对辅导员更容易产生敬佩感,较为雄厚的专业素养也可以使辅导员在学习引导等过程更具说服力,使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得更顺畅。3.工作的艺术性。辅导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是否注意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是否具备较好的洞察力和变通性等等,都会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同时在进行这些工作的时候个人魅力的展现,也是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方面。3.联系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管理情绪的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爱心、耐心等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来的亲和力等,都是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形成和展现的重要方面。
  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非权力性影响力能更深入学生内心,更贴近学生情感,使教育管理效果更佳,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多善用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使教育管理效果更持久,同时这也是构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理论基础
  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运用的研究,主要基于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能引起人们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工作条件、薪水、福利等)可以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能带来满足感;只有激励因素(如自我实现的需求、发展机会、领导赏识等)才能给人们带来满意感。当保健因素达到人们要求时,人们不会对工作产生不满或反感,但并不会让人们对工作产生很积极的态度,只有当激励因素出现时,才会使人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增加。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辅导员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会对学生产生类似的效果: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保证日常教育管理的正常秩序,若运用得当,学生不会产生反感情绪,但也不会因此对老师的教育和管理产生拥护或从心理上主动接纳的状态。这相当于双因素理论的保健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更大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育管理过程中来,可以使教育管理的效果更深入学生心中,使效果更为良好。这就类似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

  二、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大学生对于学校、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增强对辅导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要求辅导员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学生真正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的管理。在其中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但目前,许多辅导员还是习惯于只运用传统的权力影响力,而忽视了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使得教育管理效果欠佳。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要注意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升和完善个人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打下形成个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
  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最主要来自于个人魅力。个人魅力的形成又有赖于知识、技能、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素质来体现。要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首先要有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先从自身素质的完善开始。在平时不要只陷入繁杂的工作之中,要抽出时间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另外,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自己拥有良好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二)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形成个人非权力性影响力
  辅导员只有融入进学生群体之中,多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并在其中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现个人魅力,才能形成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要时刻关心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新的动向,及时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或者陪伴,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的同时,也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更具亲和力,更容易和学生贴近。
  (三)有意识的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也应注意时机,只有选择好运用的时机,才可以使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例如,面对一些个性较强的同学时,如果单纯地运用权力来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那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时就可以运用沟通、人格魅力等对其产生影响,引导其接受和支持学校的教育管理。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应该有意识地运用非权力性的影响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真正为学生所接受。
  三、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层级模型及其提升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较为薄弱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威信不高,学生对其工作不予以配合;沟通交流不畅,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缺少心与心的交流;个人专业研究停滞,使学生对辅导员的研究能力产生轻视感;习惯只运用权力性影响力,不利用非权力性影响力,使师生间缺乏亲密感。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升的途径。
  要寻找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提升途径,就应该先了解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组成形式。不同的学者对于非权力性影响力都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笔者在此借鉴了非权力影响力金字塔递进结构①作为其构成结构。非权力性影响力层级模型将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其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三大层级构成,从下至上分别为:道德品质——价值观、愿景——智商、情商——涵养形象,其中每一层级又包含了不同的素质要求。按照这一模型,辅导员要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就应从这些方面入手,提升个人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愿景,提升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最终打造具有涵养的品质及良好的形象。
  具体而言,提升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重视辅导员工作,为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和发挥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部门和学校,是组织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部门,其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可以使辅导员更有信心和积极性做好自身工作。对于辅导员非影响力的形成和发挥,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氛围,例如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特别是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望,学生工作落实出色的辅导员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鼓励,鼓励其多运用非权力性影响力,以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加强辅导员录用的科学选拔,对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进行把关
  辅导员的知识水平、个人素质是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从辅导员选拔时就开始进行把关,对于一些基本的素质要进行严格要求,这样才有利于辅导员后期工作的开展以及提升,进而形成个人非权力性影响力。
  (三)建立长效的辅导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辅导员能力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日常所面对的工作细琐繁杂,容易淹没于日常工作之中而忽略了个人提升。因此教育部门、学校应该积极地为辅导员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建立起辅导员岗前岗后培训的长效机制,使辅导员有学校进修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在多年的工作中辅导员依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利于其形成非权力性影响力。
  (四)辅导员自身应热爱学生,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思想、培养高尚品德,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辅导员自身的努力是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键。辅导员应以学生为本,以爱为核心,对学生多关心、多关注。应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人格,陶冶情操。通过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学习工作的艺术性,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工作中逐渐树立起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总而言之,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的有效工具,要善于运用并努力提升辅导员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使辅导员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使辅导员更好地完成引导、育人的伟大使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