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反复把脑袋浸泡在马哲和自己的对抗中,让大脑辗转反侧,不得安稳,今天对自己的认识也算做下小结吧,好让自己的思维安稳下来。 物质决定意识,也决定了人的意识要被物质所强奸,我始终认为强奸这个词用得不妥,可无论用钳制、硬塞还是别的,总感觉没强奸这个词恰当,语言的底子不扎实造成的吧,为什么也决定了人的意识要被物质所强奸,因为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是由外而内,这就造成人们在思考上所处的时空是被动的,是受刺激的反应,从而处处以外在的对物质的反应来处理分析自己的想法,也即唯物,不是说这种考虑不妥,可唯物就有问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绝非泾渭分明的物质和意识二者的天下,在这种理论的天地间,物质和意识的范畴是存在交集的,而精神的物化和物化的精神就是这种交集的产物,人类的语言、网络的虚拟时空等,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实在很难用唯物主义解释的通,同时数学更是难以从此观念中衍生出来,物质绝对化的世界里,没有两样东西是完全一样的,人们所认为的一个物体一分为二,可以有1=出现,可被分割的物体的这一半和那一半永远不会绝对的相同,所以按此说法,数学是和唯物无缘的,唯物的绝对性是不会有生动的数学出现的,马克思的数学强不强我真的很想知道,至于费尔巴哈的数学能力我更想多了解一些,在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观里,假设光速有限,时间和空间便失去了绝对性,而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强调了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不可能同时精确的测得,这些都是数学发挥到极致的superman的成就,物质决定论能解释通这些吗?既然它不是万能的,那会有漏洞,我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是谁决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如果是人们意识之外的物质决定了物质决定意识,那本无可厚非,可是人提出并做出决定说物质决定意识,那就很荒谬了,某种意义上,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在借助外物去扭转、影响乃至控制所有人的想法,并把自己的定位置于救世主、乃至神的高度,这种对物质世界的狂热信仰,可以理解成是西方文明在宗教信仰上的重大改革,因为多少个世纪以来的君权神授的政治理念会因此而被拉下马,马克思那个时代的西方人,思想在宗教的引领下有着高度自由的想象空间,可是仍就不得不屈服于宗教神学思想控制之下,这种哲学于是就在自由之上,破除了迷信和精神信仰的狂热,或者说通过批判宗教是唯心从而建立了自由之上的平等大公的物质世界,经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至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说法我想用上述分析来理解也就合乎情理了,消解了神权的强奸民意,对在政治上实现真正的民主自由有着划时代的良好影响。虽然马克思将宗教里神的强权意识兑成了唯物里人的强奸意识,它是历史的进步,可历史并不愿因此而止步。 自然赋予人类以意识,可人类却正在消灭自然赋予人类意识的原因,意识的存在会被历史证明是不合理的吗?物质决定论使人们陷入对物质世界的狂热信仰中,而这种狂热信仰的根本却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根据哈耶克的分析,这种理想的分配理念更是根基于交换正义这一考虑之上,我对哈耶克交换正义是这样理解的:人们只会考虑别人在使用本人活动成果时,是如何评价本人的成果的,而不考虑个人的或主观的情势,也不会考虑需要或善意。可以大胆假设,人性将会在这样单纯的发展中不断泯灭,并且作为马克思物质世界载体的地球便会在这一正义理念中毁之殆尽,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经济良好运作的方向是轻物质或者说知识经济是对这一方向的补救,可根本建筑于这一理念之上的世界其发展方向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毁灭,我不能信仰这一哲学,不是我不了解它所带来的好处,丰裕的物质享受和安逸舒服的个人环境,管他别人死活呢,可人要像动物一样活着吗?人能按动物的进化理论来进化自身吗?虽然科学总在发展进步,可这一进步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人是历史上产生的,他总要在历史上消失,如果说有一件事是需要全体人类一起努力才能做好的话,我想那就是让人这种生物在历史中消失的晚一些,人都是倾向于生的,政治也应该为此方向服务才是,在此大方向下,个人想法子使自身过得更好是其生的需要,也就和政治的作用根本上不相冲突了。不论哈耶克的论述是否得当,我的眼睛会告诉我,人性的美好正在这一交换正义下不断折损,物欲、情欲等各种原始欲力在这一交换正义中泛滥,但其本质自身并非是险恶的,从物欲里人们可以体会到慈善和爱心,从情欲里人们可以升华出真爱和美感,有正义感、责任感、爱心等美好品德的人在这样子围追堵截的困境下能不断冲出重围的数量实在已不能用越来越多来形容了,不知道现实的世界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按我这一想法在事实地发生着,不想有这样情况发生的想法,有良知的人都应该有的。在交换正义泛滥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以人云亦云者居多,前些时候曾这样考虑过:人云亦云的价值观附着自身,是不自由的、受束缚的思想得以发生的依据,而这种观念强加于己本身就是欠思考的,有时候会造成了对个人自由的盲目背弃,但可以通过自由选择选取我们自认为是明智的观念,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自由的人会从社会环境中自生出以自爱为根本并加以维护发展的价值观,同时,我不想别人对我有否定的评价,乃是基于我不需要别人对我肯定的评价这样一前提。哈耶克提到:如果我们想努力描述那些价值的属性或特征的话,一项价值的重要性乃是与某种需要的紧迫性或特定目的的紧迫性密切相关的,正如普遍或抽象与特定或具体的关系一般.所以价值观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如果不能从社会交换正义的烟雾里认识真正的自我,那么就如这句话所言:人上天堂是很慢地往上爬,可坠入地狱却是很快的. 那么所要说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决定人的意识要被物质所强奸,究竟作何理解呢?我们明明睁着眼,却看到了不想看到的,我们想安静不想听,却听到了不想听的,这些在动物身上是无法总结得到的,因为人比其它动物多了会思考这种本领,动物是否会有被强奸的感觉?我没有调查,也不知道,可人是有的,所以道德的沦丧会将人和动物划归一起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的思考在和外界事物交互发生作用时,如果所持的哲学态度是物质决定意识,那就不可避免的将自我的考虑迁就于外在,这种迁就被人所利用,那就不可避免的形成被外强奸想法的感觉,强奸这个词不好吗?可这个词也只有人才能领会,我个人认为动物没有强奸意识或者说至少很难从不是人的动物身上发掘强奸意识,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词好就好在它是人的原始欲望和情感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强奸我还要被强奸”,这种将原始的情欲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思想理念,我想已经深深融入到每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的骨子里面去了,没有哪个唯物主义者会有这样去处理自己世界观的本意,可如果你不是被人告知说如此唯物是完全正确的,你怎会轻易的接受这样的哲学观点呢?也许共产主义的美好太诱惑了,也许原始欲力的作用太迫切了,否则,人不会狂热到对此哲学的信仰矢志不渝的地步,要是说压根不能接受时,我会放弃对它的理解是明智的,那么放弃这样一门狂热的哲学信仰便是我人生方向的一次重大调整。有人说:在苦难中堕落,或助纣为虐成为帮凶,或挥刀自宫成为帮闲,我所能做的比我这样去想更有实际意义之处可能就在于,它可以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扭转受这一哲学熏陶的骨子里的观念。中国人刚刚从愚昧迷信的所谓封建社会走了出来,他们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曾经有过自由的体验,他们也没有体会过充满不科学的宗教自由支配起的制度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公,所以他们也不能体会出这样一门哲学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是多么吃的开,追求平等我放弃了自由,可我从来就没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啊,干嘛一个还不了解什么是自由的人急切地想加盟于这种政治哲学的统治环境中去呢,我要想好再做决策。前些时候还曾这样考虑:我们对客观的存在需持主动态度,使自身自由的发展摆脱外在的束缚,如何认识便是根本,这里的自由主动态度是和物质决定论不搭调的,当身处在决定论的意识形态下来讨论这种意识形态自身的缺点和落后时,会由内而外产生对自我消极否定的感觉,会陷入对固有习惯的反感所形成的自我斗争中,这种不轻松的思考会破坏对外在的认识经过,使自身犹豫于被奴役的奴隶挣脱被奴役的思想状态下,因此反物质决定论不应成为我的人生哲学。当时的考虑现在看来也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不过当时那种糟糕的心情,从表述里也有所体现,现在好了,写出来了,心情也就轻松多了,更希望多多与人交流这些考虑,也好使自己和朋友们未来的方向更加明朗、明确起来。 昨晚又被自己的想法蹂躏,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和意识都是事实的发生,其本质是一致的,自由的本意是事实的起点,它在裁判员的视界里跑动,规则是长跑的要领,而自由是长跑的追求。在想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句至理名言时,又想到:如果人类将把自己彻底毁灭是条真理的话,那么这条真理在接受检验之后,会由谁来告诉谁,说它确实是条真理呢?真理是圆的,其原料需接受或忍受现实的加工打磨,其越规则的圆滑细腻,便越接近真理。卡尔·波普尔提到: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维基百科全书又提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按照这一说法便不科学,可我现在开始认为,科学都具有可证伪性的说法是立基于数学的,也许会同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密不可分,也许不会,毕竟我对这一理论知道的不多,现在能理解明白的更不多,可我仍认为可能性还是会有的,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以不科学论定,整观全文,论述上很是松散,可给自己看应该还是马马虎虎、凑合着能说过去的,在此无意去发扬交换正义的光环来强奸读者的眼球,爱看就多看,不爱看我也可以不去理会,我得出的近乎终极的看法就是:务实但不唯物,自由但不唯心,矛盾实不矛盾。 在改善当代中国人的意识形态的道路上,中国人任重而道远,中国共产党更是如此,其面临执政地位合法之下的合理之困惑,而此困惑正是源自100多年前的马克思那辈仁兄,如果执政的人执迷而不愿迷途知返的话,我仍将一往无前地去追求我认为是光明和正义的方向,并且在这种”我强奸我还要被强奸”的意识形态中,以暴制暴、以牙还牙去对付欲强奸本人意识的人,可我和别人强奸的目的不同,别人的强奸是为了体验强奸和被强奸的快感,而我强奸则是为了让那些被我强奸的人,能够清醒地意识到:物质决定意识,才决定了你会被我强奸。就像有人说的:钱还没有到自己口袋时,你就不要去数它,对于不够坚定的你,单纯的交换正义会处处藐杀你真实的想法,而唯物主义者骨子里的强奸意识会伺机左右你的感受。在人的世界里,我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在宇宙的自然中,我们却是自然的接纳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实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有时候不愿这样去想罢了。
2014考研政治马原高频考点精解——马原理唯物论重要考点分析一、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含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这种概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集中体现在恩格斯和列宁的下列论述中。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的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考研钻石卡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的,意识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另一种本原。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将会不断扩展和深化。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实践纳入对物质的理解,既把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又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二、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考研钻石卡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三、运动观(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旅游管理考研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四、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五、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旅游管理考研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这一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1.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活动。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上述各种形式的实践都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意识的关系,包含着物质变换、活动交换和观念的转换。2.实践与人的存在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大学考研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这里说的自然界是指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大学考研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4.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有了自己的实践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在实践中,人把自然界既作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又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就从总体上、根本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实践的规律与人类不断自觉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内在地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旅游管理考研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的本质特性。【习题精练】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二、多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只有一点,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二者之间的对立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相对性。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间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题目中原子处于不同速度下其自身的时间会有不同,这是时间相对性的表现。故答案为选项C。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本质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观念、意识“不外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所谓“改造过”,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了能动的加工,意识、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即意识具有主观反映性的特征,本身并不是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列宁语)。因此正确选项是旅游管理考研D。选项A把意识看成“人脑中的特有的物质”,是19世纪中叶欧洲某些庸俗唯物主义者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反映性特征。选项B把人脑看成意识的“源泉”,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意识的“源泉”是实践和客观物质世界,人脑则是意识的思维器官,它不能凭空产生意识。选项C否认了意识和物质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本质区别。因此,A、B、C都应排除。正确答案是选项D。二、多选题1.【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展开来有二层含义:一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二是说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因此马克思概括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所以A、D两项是正确选项。B项忽视了意识反映事物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错误选项。虚幻的观念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所以选项C说法错误。2.【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这道试题的出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第三章,原文是:“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是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最为广泛的哲学范畴,给物质下定义,必须从与意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下,“除了指出它们之中哪一个是第一性的,不可能,实质上不可能再下别的定义。”因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这个范围内,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不能改变和颠倒的,否则,就不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但是,一切对立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不例外。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具有相对性,是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万学海文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总之,物质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陷入二元论或不可知论、形而上学唯物论。因此,正确选项是A、B。选项C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属于“凡是物质都有意识,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选项D认为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即意识与物质从来都是并存的,否认了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也不了解意识是对物质的主观反映,否认了意识同物质的原则区别,属于庸俗唯物主义思想。3.【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题干的引文是马克思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著名科学论断。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所以,E项是错误的。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所以A项是错误的。意识是人脑这一特殊物质的机能,但不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主观中的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意识同物质具有同一性。所以,选项C和选项D都是正确的。
所谓唯物唯心其实就在于你怎么看,大家都说唯物好,那就唯物了,因为古而有之的真理就少数服从多树,谁掌权谁说了算,管他唯什么!~
哲学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唯物主义的根本弊端在于其片面的强调了物质的作用,不论唯物、唯心都是某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唯物主义者问唯心主义者:“这个世界是精神构成的吗?”,唯心主义者回答:“不是,但你告诉我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个时候唯物主义者只能沉默,因为世界上是没有“物质”这个词的,这个词只能是精神的产物。所以无论唯物、唯心都有它的片面性。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论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
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
扩展资料:
毕业答辩中常见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答辩
一、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1、做什么(What)?
就是做什么题目,这是最重要的。因此凡是题目中涉及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核心概念,必须专门界定清楚。
2、为什么(Why)?
就是文献综述,这是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你的选题提供证明。大致围绕论文题目由大到小,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点综述已有的研究,说明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视角、方法、观点有何创新之处?常见的错误是简单罗列别人的研究结论,缺乏分析和总结,没有自己的见解。即便是做中国研究,国外文献通常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外文文献的开题报告从印象上就可能遭到评委拒绝。
3、怎么做(How)?
就是研究方案设计。这是可以显示独特性的。包括理论框架(研究假设)、研究方法、时间安排等。为了显示你的深思熟虑,“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各写一章。为了凸显对方法的重视,在最终的硕博士论文中,写一章“研究方法”越来越被认为必不可少——尤其是博士论文。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论文开题报告中需要回答的三个问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本平台哦!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研究是否要设定子课题。 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 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突出介绍行动研究法。(八)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四、注意三点: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2、要多学习,多借鉴。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3、创新。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
癌症证实起源: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希腊的一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0年)提出的,他被誉为“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用“carcinos”和“carcinoma”来描述非溃疡性和溃疡性的肿瘤。在希腊语中,“carcinos”和“carcinoma”都是指“螃蟹”,之所以用这样的一个词来命名这个病,是由于癌症是可扩散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螃蟹那钳子向四处张开时的样子。Carcinoma是最常见的一种癌症。这说明癌症已经发现2000多年了。产生过程:每个细胞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角色,肝细胞解毒;肠细胞吸收;肾细胞利尿。如果说肝细胞不行使解毒功能,只负责吸收营养,我们就叫他癌细胞。他是不完全、不完整的细胞,没有办法行使正常功能。那为什么会制造出这样不正常的细胞和正常的细胞呢?与许多因素有关:你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还有你对食物的选择,对食物的加工方法;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甚至和你大便的恶臭都有关系。比如你今天生成100个细胞,我们知道人的细胞有老化和修补的功能。皮肤28天死亡和再生;白血球4个月死亡和再生。通常细胞在3个月时还在修补,假如你现在修补细胞:今天制造了100个细胞来修补死去的,正好这段时间有压力,老公有外遇,工作不顺利,营养不均衡,熬夜,职业关系等等,这时,100个里面就可能有10个是癌细胞。
美证实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了干细胞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可逆抑制的基因,其实是个表达基因,它们也属于肿瘤内“永久沉默”的基因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中西医之癌症历史记载 戚继玲 1997/4/15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1.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3.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 John Hill提出,长期使用鼻咽壼的人染上鼻咽癌的比例偏高,这样的报告已显示化学物质与癌症的关连。但真正对癌症有系统及广泛的研究是从十九世纪开始,此时在癌症治疗无论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免疫疗法皆开始见其效。1809年以手术切除卵巢肿瘤,这是第一个腹部手术肿瘤的纪录。此后,更因有显微镜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免疫疗法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 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呢? 150多年前(1850年以前),人类对癌症的认识: Galen 认为黑胆汁在组织内的积聚是癌变的根源。 Decartes 等认为癌症是的淋巴系统的病变。之后出现很多学说,最流行的是体液假说(Humoral hypothesis)。 当显微镜出现之后,细胞被发现了,细胞学说诞生了,之后病理学出现,随之,各种关于肿瘤的假说转而从体液学说转变为细胞学说。 评论: 早期假说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人类的想象,很难说具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当然包括中医对肿瘤的看法。假说产生于已有的事实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或联想。事实增加,假说的数量会跟着增加。每个人占有的事实资料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假说也不同。假说是人类对事物的探索性认识,假说促进了新的事实诞生,新的事实不断推动和修正假说。 大约100年前,关于癌症研究出现了三个主要学说,这些学说已经接近理性: 1、刺激假说(The Irritation Hypothesis) 医生们很容易注意到肿瘤总是产生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破溃和损伤)的部位,比如皮肤的溃疡、窦道或者疤痕。这提示炎症与肿瘤似乎具有某种关系。随后很多尸检进一步证实体内癌症的发生也与长期慢性炎症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促使19世纪后期临床医生Broussais和Billroth提出慢性炎症是癌症根源的假说。 该假说的主要依据: 1)以皮肤为例,肿瘤总发生在慢性炎症迁延不愈的部位,例如因为骨髓炎而引流的皮肤瘘管或各种慢性溃疡。2)那些常常容易受到太阳曝晒的部位:面部和前臂癌症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不常被曝晒的部位,这些部位因为常常受到太阳曝晒而产生的慢性炎症,被Unna称为水手的皮肤(sailor’s skin)。3)克什米尔地区人冬季为了取暖常常环抱一个怀炉,为此腹部皮肤癌很流行。这个现象在日本也很流行。4)其他的例子不胜枚举,癌症常常出现在用烟斗抽烟的下唇。阴茎癌常常发生在不进行环切的民族。很多工业相关的癌症,如清扫烟尘煤灰的工人,经常与沥青和石蜡接触的人,与染料和X射线接触但是并没有防护的人员。经常嚼betel nut常常患颊部粘膜癌。5)男性食管癌发生高于女性也被认为是男性喜欢抽烟和酗酒。6)胃癌常常发生于慢性胃溃疡部位。大肠而不是小肠常常发生癌症,因为其内容物的毒素和损伤性。90%的肝癌发生于有慢性肝炎的患者。胆囊癌总是伴随胆结石。肺癌总是发生于吸烟者和某些矿工。7)除了人类,动物也不例外,两个明显的例子是皮肤癌总是好发于马鞍下面的皮肤,而唇癌总是发生于口栓部位。 所有这些观察给人强烈的印象:慢性炎症与癌症存在密切的关系。 各种不同的例子似乎给人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不是所有损伤,不论性质怎样,都与癌变有关? 病理学家想用先进的工具,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显示,所有的损伤都伴随一种慢性刺激,细胞被刺激增殖来修复被损伤的部位。如果因为不明原因刺激长期存在,细胞增殖就越来越过度和越来越不规则或者异常。这样可以推测,这样的刺激持续长年累月存在,癌症总有一天会产生。 刺激学说之父Virchow坚信不移:不论什么样的损伤,烧伤,晒伤,结果都是炎症,而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肿瘤。 评述: 1)这个假说虽然合理,但是很明显只是将不同人员的观察做了一个总结而已。这虽然满足了人类倾向于将表面不同的事务归于一个系统的心里倾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进步,虽然这些结果可能使我们满足和快意,而且可能招致偏见。 2)临床经验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察用于判断癌症的原因,但是我们不是将一个一个来实验检测而是将他们放到一起成为一个假说。从那时起,很多年后,刺激假说被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讨论,但是真正的关于癌症的知识并没有进步。只是等到两位日本学者想到用实验来检测这个假说,通过漫长和耐心的实验,终于证实了这个假说,才使癌症研究获得真的进步。 3)刺激假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医学界,因为他符合观察到的事实。几乎所有的癌症都首先起源于那些首先发生慢性炎症的部位。但是,在慢性炎症作用下,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上皮细胞不断的增殖,持续的刺激会导致细胞持续的增殖甚至过度增殖和形态异常,可以形成突起突出于上皮表面或者象钉子一样深入结缔组织的内部。但是这时这样的组织并不是癌组织,甚至这些组织能够演变为癌的机会也非常小。 4)癌前状态是病理学家常用的名词和诊断,只是用于描述现在的状态并不能决定或者预示将来的变化。病理学家每天诊断病例都有癌前病变,但是他自己知道一些所谓的癌前病变是永远不会癌变的。这可能是刺激假说最大的一个弱点了,如果刺激是癌变的唯一原因,那为什么癌前病变会有如此的不同? 5)不同意见者诘问为什么一些肿瘤没有经过任何明显的癌前刺激却发生了。反驳者认为无法证实这样的问题,因为癌症已经发生,癌前炎症无法被证实是否存在过。 6)刺激假说最大的缺点在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很多人抽烟,很多人有经年不愈的瘢痕和溃疡但是从没有发生癌症。因此得出结论,刺激是必须的,但是癌症总是一个例外。 7)但是为什么两个看起来类似的病变,一个最终发生癌变,一个没有?为了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学者们将生物学两个公认的原则选择和突变引入解释癌变的理论中。 选择是一个渐变的筛选过程,最终获得适合于新环境的生物。突变是一个突然的过程,并且突变可以遗传给子代。慢性炎症不断刺激细胞增生,许多增生的细胞不断死亡,但是那些活下来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细胞不断获得过度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终不再依赖宿主而获得新的生命特征。 但是并不是那些具有新特征的细胞总是能够癌变成功,因为时间漫长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断送演进的进程。因此一个恰当或者合适的环境可能至关重要。这可能是为什么癌变几率很小的一个原因。 关于突变的假说主要是Boveri提出。突变可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当时他观察到细胞分裂总是将核内容物均等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而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细胞的分裂常常发生错误,常常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这样核的分裂可能不均衡。因为有无数的机会细胞进一步获得缺陷,能够活下来的细胞几率很小很小,因此癌变是一个很低概率的事件。 8)选择和突变的只是推测。但是却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产生肿瘤。因此癌变就像中彩票一样稀有。这样刺激假说本质上演化为几率假说。人的一生都可能发生溃疡但是运气决定是否患癌。 这种观点给我们带来困难。反对者继续诘问,即使刺激和机会都是癌变的决定因素,为什么与上皮一样同样受到刺激的结缔组织没有上皮发生肿瘤的机会多? 男女发生肿瘤的机会几乎相等,但是男性发生的肿瘤大部分集中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但是女性主要集中于生殖系统。怎样的刺激造成这样大的差别? 这些疑问说明刺激假说并不是癌变的所有解释。 而且,证明刺激假说的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不是刺激时间的长短而是刺激的性质,很多方法引起动物的炎症但是几乎从来没有肿瘤发生,而应用苯酚的残渣几乎总可以诱导出肿瘤,其他的因素包括致瘤病毒和X射线等放射性物质。 总之,所有这些只是说明刺激只是癌变的一个因素。 癌症的产生原因 研究人员观察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177个基因,发现其中有77个呈现与癌症相关的DNA酶修饰迹象,也就是所说的DNA甲基化问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彼得 ·莱尔德表示,胚胎干细胞中一个Polycomb靶蛋白异常性的甲基化的几率是12倍,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人员在对乳腺癌、直肠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的研究中均发现,胚胎干细胞中部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基因,其实是被预先做了记号,预示着它们的表达会由于甲基化作用而被永久关闭。莱尔德解释说,基因的“永久沉默”会阻止胚胎干细胞分化,这些胚胎干细胞因此成为癌症的“种子”,会随着生命的进程逐渐发展,导致癌症的形成。 莱尔德认为,他们的研究不仅为癌症的干细胞起源提供了证据,而且还为癌症与实验胚胎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佐证。“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源自干细胞阶段的表遗传学变化。这表明,在癌症的形成过程中,表遗传学改变先于基因改变。”莱尔德表示,这一相对较新颖的观点正逐渐获得科学家们的认同。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基因从暂时的抑制状态转变成为永久性关闭状态。如果能够阻止这一转变的发生,就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
楼上将的很详细,我就不说了,跟身体自身和外界刺激都有关系,身体不敏感的人比平常人降低40%的得癌症几率,易敏体质的人则更容易得癌症,其次,外界毒素流入体内也会导致癌症
癌症研究阶段性成果披露,咖哩, 辣椒,姜等发热的食物让身体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睡觉 。一场国际研讨会,其中一位目前在美国癌症中心的戴博士以 "Is Cancer Curable? ”(癌症是否能治愈?) 为题,分享了他对癌细胞生长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就是转移-metastasis。 原生癌并不会让病人死亡,而一旦癌细胞转移,在其它组织器官内兴风作浪就让病人逐渐(或快速)的走向死亡。但为什么有些癌细胞已转移的病人却未继续恶化? 日本医学家曾解剖研究几十位无病痛而自然死亡的 90-103岁老人,发现他们每一位体内都有不少癌细胞。 但为什么他们的癌细胞没有造成身体的病痛?戴博士和几位癌症研究学者发现,癌细胞在活跃一段时间后会进入 “休眠期”休眠一段时间后又再度活跃兴风作浪。“休眠期”越长病人能存活的时间就越长,甚至不发生令人害怕的 “转移”。 现在医学界积极的在研究拖延癌细胞“休眠期”的方法,包括利用药物和饮食《有效地预防细胞癌化》那篇论文提到几种天然物,可藉由控制癌细胞内讯息传导 ( signal transduction) 的路径让癌细胞进入“休眠期”请大家多吃含有这些有效成份的食物,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1.咖哩(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2.辣椒(抗癌成份是辣椒素); 3.姜(抗癌成份是姜黄素); 4.绿茶(抗癌成份是儿茶素); 5.大豆(抗癌成份是异黄酮; 6.蕃茄(抗癌成份是茄红素); 7.葡萄(抗癌成份是白黎芦醇); 8.大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 9.高丽菜(抗癌成份是indole 吲哚); 10.花椰菜(抗癌成份是硫化物)。某药剂师加注如下:这篇文章传给大家是做功德,浅显易懂。因为最近医学发表的长寿药物包含以下四种:姜黄素、白藜芦醇、Silymarin、黄耆(四种成份)前面两样出现在上文中,上文所提到的:咖哩和姜的抗癌主成分都是“姜黄素”。卫生管理部门公布大肠癌的主因来自十大恐怖美食,癌症是吃出来的:1.汉堡薯条+可乐; 2.排骨饭+珍奶; 3.锅贴+豆浆; 4.焗烤意大利面+酥皮浓汤; 5.韩式炸鸡+啤酒; 6.炒饭+贡丸汤; 7.拉面+冰淇淋; 8.卤肉饭+鱼丸汤; 9.红烧牛肉面+酸菜; 10.炸肉圆+关东煮。中研院努力了8年才完成的排毒最强的食物:1.地瓜; 2.绿豆; 3.燕麦; 4. 薏仁; 5.小米; 6.糙米; 7.红豆; 8.胡萝卜; 9.山药; 10.牛蒡; 11.芦笋; 12.洋葱; 13. 莲藕; 14.白萝卜; 15.山茼蒿 (裂叶茼蒿) ; 16.地瓜叶; 17.萝卜叶; 18.川七; 19.优格光; 20.醋。请转发您的亲朋好友。
这个上传是答辩后的定稿上传还是其他?如果是定稿上传那就这样吧,不会有人来找你麻烦的
咨询下师兄或者导师看是否还能修改。
想问后来怎么解决的啊?我也是,毕业一年了发现其中一个结论中挺严重的理论错误,闹心、好纠结,怎么办啊?还不敢跟导师说
硕士论文出现很严重的理论错误,可以申请更改。
一、论文既然已经通过,必然受到导师及审评委员会通过和肯定的,没有人能够推翻论文的结果。
二、论文只要不是抄袭的,不是窃取他人的成果的,已经通过的论文,都不应该受到质疑。
三、不需要补救,也不需要忐忑不安,假如你有愿望的话,可以继续你的博士学历,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再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论述。
四、硕士学位只要是经过正常审批渠道的,不存在撤销的现象,一切由评审委员会承担责任,个人不负任何责任。
简介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一、教学论文的撰写 教学论文是对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教学论文既是教育工作者探讨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撰写教学论文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㈠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题目不够合适。表现为:题目过大,表述不明确或不清楚缺乏新意等。 2.观点不够明确。表现为:观点不鲜明,观点表述不清楚,没有自己的观点等。 3.论证不够充分。表现为:论据不明确,论据不足,论据与论点不符、论证不符合逻辑。 4.思路不够清晰。表现为:重点不突出,思路混乱,思路不符合逻辑等。 产生问题的原因: 1.赶时髦 这是从选题上说的,选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只是对教学论文的写作而言,对其他文章来说,也是一样的。新颖独特的选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话是有道理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教学论文写作中选题一窝蜂的现象相当突出。前一阶段流行创新教育,许多老师写的都是“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前又开始对“教学的有效性”、“预设与生成” 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教师所写教学论文能走在教科研的前沿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不要往这方面去挤,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和进行改革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有个性的经验,设计有特点的教学方案。我们可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特长的题目,切口要尽量小一点,对它作些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2.无新意 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全在一个“新”字,教学论文也是如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如果没有新意,即使观点非常正确,材料绝对真实,语句相当流畅,也不算是一篇优秀论文。新意主要包括这样四点: 一是观点新,是不是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性的观点。 二是方法新,是不是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强的,并让人借鉴的教学方法。 三是材料新,是不是从你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种新观点或新方法。 四是角度新,是不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 一篇教学论文不可能在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新的,但至少要有一、二点是新的,如果一点新的地方也没有,那绝对不是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为此我们写文章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我的论文哪一点是有新意的,如果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地方,那还不如趁早放弃。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教学论文,首先要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那个领域,看看人家对此已经有了什么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而从来不看别人教学论文,喜欢闭门造车的人,就像做生意不了解行情做不好生意的人一样,是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教学论文的。写教学论文必须同时兼顾这样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实践意义,即在教学实践中有积极的作用;二是研究意义,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新的突破。如果只有一方面的意义,那么也肯定不能成为一篇好的教学论文。 3.欠实在 我们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应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所谓实践性,是指它必须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所谓应用性,是指别人看了你的论文可能把里面的一些具体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或者可以借鉴。因此,评价一篇教学论文,非常强调可操作性。如有一位老师就对评价做了这样探讨,在考卷上添上三横,第一横是知识点的成绩,第二横写学生阶段学习态度,第三横写学生阶段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最终他写了一些操作很强、很有价值论文。 4.缺自我 撰写教学论文,也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提高文章的品位和深刻性。只有实践过程,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文章,严格地说,还不能算教学论文。但是,运用理论,并不等于大量抄袭。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并不等于生硬地套上一些理论帽子。 教学论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实,在于有自我,有个性。实就是从实践出发,把它上升到理论后,再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有自我、有个性就是应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实践为文章的主体。别人的理论再多,即使都是当代最先进的,也还是别人的。 5.不缜密有些教学论文,有新意,内容实在,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粗读觉得不错,可细细再读一读,发现语言上的毛病不少,或表达不当,或语句不畅。这种文章,有位编审做个这样比喻:就像一个姑娘,远看,身材苗条,楚楚动人,可走近仔细一看,脸上五官不正,雀斑甚多。 ㈡写什么1、把问题变成论文2、把做法变成论文3、把想法变成论文4、把课题研究变成论文㈢怎么写(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学术性 教学论文一定要具有学术性,这一点是作品之所以称作学术论文的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学术论文的资格。而学术论文与一般的议论文不一样,它应致力于探讨学术领域中的具有共性的学术现象。 2.科学性 由于理论总是发展的,所以论文的科学性必然是相对的。因此这里的科学性除了指论点在更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学现象的本质及其关系外,主要指论证符合逻辑,表达能让别人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独创性 论文的独创性也是相对的,比如所提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的新颖性。虽然是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了给人的启发的结论,能够用自己周密的分析,澄清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混乱看法,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提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策略或思路。 4.实用性 实用性即为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理论对别人的教育实践有意义。表现为:直接可以应用、改造后可以应用、有指导作用、有启迪作用。 5.可读性 文章要写得说理明白、语言通顺、行文流畅、文字精炼、文风活泼、实实在在,最好还能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要素 教学论文也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应做到: 1、要有一个鲜明深刻而有创意的论点 论点是论文的根本与灵魂,它既是出发点又是终结点,在论文中起到“纲”和“帅”的作用。要写好教学论文首先就要有好的论点:第一,论点要正确;第二,论点要集中。即要抓住事物的要害和关键,尽量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论点要鲜明。即要求论点本身清楚、明确、毫不吞吞吐吐,更不能模棱两可;第四,论点要深刻。即要求论点不肤浅,不是一般地表面地反映问题,只谈点做法和体会,而是要揭示出事物的实质和内在规律;第五,论点要新颖。要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见解和观点,给人以启迪,特别是教育教学论文,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 2、要有充足准确而富有支持性的论据 论据在论文中起着基础作用。教育教学论文中常用的论据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事实性论据。包括两类:一类是现实中的事实,一类是历史上的事实。 第二种:经典论据,是指引用经典论述以及重要言论来充当论据。 第三种:原理论据,就是把学过的教育原理或一般的道理和规律拿过来当做证明论点的论据。 第四种:科学数字论据,就是通过科学实验、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等得到的数字作为论据。 第五种:格言、谚语等论据,运用人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富有哲理、广为人知的论据易于被人所接受。 3、要进行严密科学而又充分的论证 论证的关键就是说清楚论点正确的道理。我们小学教师在论证时往往出现“说不清其中的道理”的错误,具体表现为四种情况: 一是无理,即指作者仅能解释论点的表面意思,而说不清其中内含的机制与原理。 二是理浅,即指道理讲得浅显,浮在表面,深入不下去。 三是理短,即对论点有明确的认识,也能说出一两方面的理由,但说不完全。 四是理乱,即指文章中虽然讲了不少道理,但一会儿说这个道理,一会儿又说那个道理,比较混乱。 因此我们在写教育教学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清论证的思路。 其次:要运用好推理和证明这两种具体的方法。 再次:选择合适的论证表达形式。 (三)、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论文写作一般有这样六个步骤: 准备---选题---构思---写初稿---修改---打印。 准备,主要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是:①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②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③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④ 收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同时还要将材料的采集与整理“合二为一”来进行边搜集材料,边对材料进行整理。 选题,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找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关键,只要有了好的选题,整个论文的写作就等于有了一个可望成功的出发点。所以,选题这一步是非要走好不可。选题的最好考虑是: ①符合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②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③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④选择自己有充分的资料的题目; ⑤选择一些有争鸣的题目,写出自己有独特的见解。 在撰写争鸣型论文时,要注意考虑与之争鸣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一定的影响。若有,就可以撰写。 构思。论文构思,即解决布局和结构问题,虽然它因课题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人而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⒈并列式:就是围绕着论文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进行论证,从而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⒉递进式:就是采取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办法,最终把问题论述得明明白白。 ⒊螺旋式:就是相互交错,螺旋上升的办法,把问题叙述清楚。 ⒋立体式:就是并列式论证中的某一方面采用递进式论证,或者递进式论证中的某一层次又采用并列式论证,是一种并列中有递进,递进中有并列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的好处是:并列中的递进,使问题更加深入,而递进中的并列,又可使论证全面展开,从而达到充分论证的效果。 写初稿。一般要“一气呵成”,写作有个灵感,有这个灵感时,才能顺着思路去写,如果断断续续写文章根本写不下去。为此写初稿,要尽量把基本框架写完。修改。初稿完成之后,正常需要反复修改,不断进行充实,使之完善。修改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自己修改或请语言锤炼比较好的老师帮忙修改。修改主要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四)、论文格式:1.论文标题 2.署名 3.摘要 4.关键词 5.文献标识码 6.绪论 7.本论 8.结论 9.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益性;④稳定性;⑤可操作性。2)、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从教育经验总结的内容来看,主要应针对要总结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回答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何意义。“是什么”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具体要求。“怎么做”就是要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方法,经验,规律,它是总结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要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大量实例,找出其经验,发现其规律,提炼出要总结的思想观点。②把提炼出的要总结的思想观点再升华一步,凝聚成若干以正面表述形式出现的小标题,从而构成总结的重点部分的框架和基本内容。③高质量的经验总结总是善于用事实说话。3)、经验型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及写作方法①纪实型的方法。即选取教学中比较精彩的一堂课,一个片断,或者转化后进生的有效做法,组织某项教育活动的做法,进行实录,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②举例型的方法。即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某种做法,阐述某种观点。③归纳型的方法。即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归纳总结,概括出几条或几个方面,以揭示规律,得出结论。④探索型的方法。即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介绍有关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题方面要做到题目小,角度巧;②立意方面要做到观点新颖,探讨深刻;③要用自己带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内容有新意,但在总结介绍或下结论时,要有分寸,不要用不恰当的形容词;④选材方面要严选择,活运用;⑤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⑥论文标题一般用《……的基本经验》《……的几点体会》《……的几点做法》《……的初步探索》《我是怎样……的》等格式。也可以此为副标题,另冠以能概括全部经验的突出主要经验的正标题。2、教学设计3、案例评析(课例):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1、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2、情境与描述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3、问题与讨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产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产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呈现出来。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4、诠释与研究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很多经验性论文就是这样的类型。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4、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 教育即生活。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生活,因此,从内容上看,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方式,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教学叙事不只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课堂教学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所以,教育叙事通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插入到相关教学环节的描述中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生活叙事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处于社会生活中。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体现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故统称为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自传叙事主要以自传的形式来表述生活事件及思考从中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教育叙事的特点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真实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自己经历的教育事件,是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不是设计的事件。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人物性、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作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更真实。 情节性、教育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 可读性、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感知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方式。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共享性、教育叙事研究与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因此,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叙事并结合发表交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四要素 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描述,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教育思想 叙事研究首先就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 教学主题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中,明确教学主题是必须的。 教学情节 教育叙事报告既区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那些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显得非常关键。 教学反思如前所述,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辅导学生6、专题研究(调查、实验)报告7、教学反思(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于任何形式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连续和周密的思考。”——杜威。 “教学反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后记”,主要是写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教后的得与失。(二)、怎样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表达采用的是叙事方式,它要求对于情境做出灵活过细的处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且,在表达这种认识的叙事中“教师即反思者”,要求尊重主观性,以第一人称的文体来叙述。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1、捕捉题材。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的素材就有很多。主要从两大方面来思考: (1)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 学生学习的成功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2)失败的教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一定是完美的,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进行改进和提高。 (3)对比的差异。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在听课过程中,通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对比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 此外,还可以对照自己的教学,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写“教学反思”的题材。 2、锤炼题材。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的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反思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反思,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三)、写教学反思的要求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 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案例要真。在叙事时,事例一定要真实,而且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 又能学会用。 3、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结构多样。教学反思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我的教育故事”也属于一种教学反思型的案例,从结构分析来看,一般包含以下五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事情的起因);2、“主题”(反映什么问题);3、“细节”(交代特定的内容);4、“结果”(交代实施的即时效果);5、“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5、贵在坚持。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
论文再于指出观点,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可以胡说八道。教育报告就不同,他必须是对的,不能出差错,不能胡说。
学前教育工作者因为会把握问题的本质要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
写文章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锤炼我们的想法,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来表述它。那么我们必须将问题的本质看的很清楚,将问题的来龙去脉梳理的很清楚,才能说服他人,表达自己。做论文找小柯毕业论文吧,帮我做过篇教育的论文,速度很快引言。
通常也就是交代你问题的背景,突出问题的严重性,你工作具有的意义,你分析问题的角度,简要说明你的工作,全文的组织结构。总结,需要对自己工作的贡献进行提炼,如果自己的方法能够应用到更广阔的问题域会更好。
参考文献,要有分量,重要期刊、会议的文章才行,表明你研究的点十分重要。要新,表明你的研究吸取了最新的成果,同时在圈内你的研究点得到大家持续的关注。
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