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浅谈企业信息化论文3000字

发布时间:

浅谈企业信息化论文3000字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2001.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1.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0.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06.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5.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0.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9.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316.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06.

信息化战争浅谈论文3000字

写作思路:

以信息化战争为中心,结合打赢的计划,突出信心来源。

正文: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最根本的是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官兵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实践。

1、下大力发展情报预警系统 随着武器信息化和军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情报侦察的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侦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必需大力加强和发展这方面的手段和装备。

首先要建立战略早期防空预警系统,力争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行动能够早期发现、预警准备。还要重点发展战场监视系统,包括无人侦察机、预警机、战场探测雷达、战场电视监视系统以及各种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和电子侦察设备,以提高战场的透明度。

2、有重点的发展精确打击武器 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杀手锏。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较强的实力,但设计及生产的能力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务必使我们在对空、对地、对海上等目标的精确打击上有令敌人生畏的杀手锏。

此外,防空、反导导弹系统是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免被动挨打。

3、 进一步加强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 C4ISR系统不仅是信息作战的力量倍增器,而且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当前,在继续加强和完善战略级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战术级C4ISR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上力争有所突破。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一、信息战概念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二、信息战的特点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 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 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三、信息战的作用及趋势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四、信息战实例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二版。 [2]百度百科

军事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现代武器装备出现了8个方面的新特点,从而与传统武器之间产生了"代沟",这将对未来战争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指那些应用于军事领域,并能产生重大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军事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武器装备,作战理论,战争形态等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而且它作为战争活动的物质条件之一,也必然会对军事谋略产生巨大的影响。军事高技术给军事谋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军事谋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技术决定战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

隐身兵器的不断发展以及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日益广泛应用,对作战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传统攻防理论和作战原则的变革。认真分析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可能影响,深入探讨相应的对策,是我们充分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隐身兵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现代隐身兵器既有飞机,舰艇、潜艇、坦克等作战平台,又有导弹、火炮、鱼雷等打击兵器,由于这些技术装备在作战使用时有较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因而对作战行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攻击型飞机是现代战争的主力,也是世界各国空中力量的发展重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使现代战争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攻击型飞机提供了更多发挥优势的机会。为适应现代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三大趋势。

现代战争对攻击型飞机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技术的发展为飞机性能的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两者协调统一构成了攻击型飞机的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为战争指导者施计用谋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使古老的军事谋略增添了许多新内容。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任何一位战争指导者使命。

由于在现代战争中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从而使作战条件和战争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给军事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技术局都战争卫勤保障特点:

1、战争对抗性增强,减员率增高,伤员时空分布不均衡,救治任务十分繁重。

2、三军合同作战,联合保障,卫勤保障关系更加复杂。

3、战争突然性增大,作战样式多变,,快速机动保障作用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兴起了一场以高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高技术在概念上主要是指知识密集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投资强度高、渗透性与扩散性高、应用效益高和开发领域新的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由于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武器装备也相继问世并在现代战争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在21世纪,隐身武器装备必将会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对作战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战场有可能进入一个"隐身时代",捉迷藏式的"隐身战争"将成为高技术战争的模式之一。

这次新技术革命发展起来的高技术主要指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6大高技术群,即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航天技术群和海洋。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

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趋势。

军事高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而产生的.这些性能表现在作战与备战的各个环节,如发现与隐蔽;运载、推进与抵抗;命中与躲避、拦截;摧毁与防护;指挥、控制与干扰、破坏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在上述各环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如作用距离、机动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威力、防护能力或生存能力等,均非往日面貌。所以不可避免地对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浅谈企业信息化与建议论文

[1]田芬. 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联想信息化建设分析及其启示[J]. 经济师,2004,(5). [2]周应萍. 积极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 商场现代化,2005,(19). [3]林晖. 浅谈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J]. 福建分析测试,2004,(Z1). [4]孙娜娜,杨小力,傅月利. 光通信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 [5]计世. 信息交换联动业务协同 工商、税务、质监部门的企业基础信息交换[J]. 电子政务,2004,(Z1). [6]张学平,杨仁超,贾玉成. 统一用户管理解决方案[J]. 信息网络安全,2005,(7). [7]丁卉. 关于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研究[J]. 大众科技,2005,(12). [8]陈芳. 电子政务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 现代商业,2011,(5). [9]胡斌. 昆明中铁集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实现[J]. 铁道建筑,2009,(1). [10]杨小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7,(7). [11]郑祖起. 3G时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考[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4). [12]陈旭红. 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23). [13]李如平. 电力企业统一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4]宋丽萍,路平,代美新.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15]荣威,张蕾,刘翠.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安徽科技,2006,(1). [16]汪浩,王元珑. 论西部发展中的信息化建设[A]. 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7]王六凤,谢元荣. 纺织企业协同系统模型建设[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18]张卫东. 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软件小组的作用[J]. 河北煤炭,2011,(1). [19]张萍,陈明.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之源[J]. 企业标准化,2006,(6). [20]解丽萍,张旭东,王中学.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1]宋慧勇,秦旭芳. 论企业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J]. 煤,2010,(10). [22]狄彩萍.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0). [23]李冰梅. 论当前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7). [24]王福霞. 企业信息化的理念[J]. 机械管理开发,2009,(S1). [25]楚军. 浅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J]. 云南电业,2007,(8). [26]黄由衡,周凌云,周董文. 货运代理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再造[J]. 工业工程,2006,(6). [27]林丽娜. 中小企业服务器性能设计浅谈[J]. 广东科技,2009,(16). [28]陈秀君.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 今日科苑,2009,(12). [29]. 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审计标准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审计局,. [30]周兴华. 论企业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 [31]刘怡爽. 传统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D].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大学,2001. [32]刘永久. 企业信息战略规划及其信息审计研究[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3]刘志勇. 敏捷虚拟企业及其管理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1. [34]周应良.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中小企业[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0. [35]. 推进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Z]. 浙江省: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36]周学勤. 信息化建设与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37]温池洪.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38]. 杭州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对策研究[Z]. 浙江省: 浙江大学,. [39]浦培根,王程,任仲倩. 浅析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 消费导刊,2008,(14). [40]李琪. 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1,(6). [41]李琪.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J]. 中国外资,2011,(10). [42]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2006. [43]李壮阔. 矿山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与矿山数据集成与分析基础平台开发[D].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2005. [44]刘伟.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研究[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45]刘滨. 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探讨[J]. 广东科技,2010,(8). [46]黄浩. 州信息产业局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A]. 于竞进 主编.[C].: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80. [47]赵会强. 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综合布线[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48]胡宏. 信息化条件下邮政资源与邮政产业边界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9. [49]胡林东. 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A]. 单东 主编.[C].: 中华书局,2005:316. [50]张小平.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D].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2006.

浅析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企业领导应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现企业全面现代化与信息化,跟随时代的潮流,实现公司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整理的浅析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欢迎大家阅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讯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革命的普及深入,各国都将精力倾注于争夺全球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世界也由此进入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推动了市场竞争,知识促进了人类进步的优胜资源。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

企业中应该购置全面化的硬件设备,整体规划,布置数字化车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关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各种信息化技术、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公司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如果这些有关部门都能够做到的话,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企业公司将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但是当前有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清晰,实施工作不能到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1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硬件设备不齐全

有些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匮乏,不能很齐全的购置硬件设备,无法有效的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然说企业只要有硬件设备、能够连上网,那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就很完善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但是硬件设备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础,首先得有基本设施才能更好的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资金的短缺影响了设施的制备,也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企业的信息组建人员缺乏,力量薄弱,能力不足

许多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招聘有关方面人才时没有注重点,导致技术人员缺乏,IT技术人员少,力量薄弱,能力不足,无法全力合作,共同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贡献,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有关专业人员也并没有一定的个人修养,没有一定的责任感,在工作中当老板认识错误时没有说出自己的观点,给老板提供建议,影响了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使它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化建设缺少规划

企业管理中领导管理不规范,常常会出现领导“一把手”,实行专制管理,领导自己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就不正确,但他还没有听取下层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议,在建设过程中仅靠自己的决定,自我感觉良好,制定的一些制度不符合企业的现状,对于信息化建设缺少具体的规划,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够从实际出发,去实施工作,致力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实数不该。同时也可能引起工人的不满情绪,使工人产生抵触心理。一个人的心情好坏决定他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工人不能全心全意去工作,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能就会降低了。这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2 针对问题采取解决措施

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企业领导应该加大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购置完善企业硬件设备,分析企业现状,营造一个良好先进的工作环境,打造一个数字化车间,进行流动性的工作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发展,争夺市场经济的制高点,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大力培养公司IT技术人才,培养工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企业的信息组建人员应该具备各种信息化技术、知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个人修养、一定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一定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紧迫感。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同行企业都不断出现,这样就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力十分激烈。一个好的工作团队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在众多企业中屹立不倒,不断发展。所以公司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个优秀的工作团队,提高工人的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企业领导也应该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提高自身修养,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适当的招聘有关工作人员,促进公司的发展,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发展经济。

规范企业领导管理,改革创新

企业领导应该提升企业竞争战略,强化管理理念的创新,杜绝领导“一把手”,从实际出发,规范管理,制定一个合适的规划去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企业现状进行整体规划,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监督工人和催办,旁敲侧击,不断督促他们的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增加公司效益。还有就是科学技术数字信息化是不断进步的。社会人才在不断探究信息化技术,不断改革创新,所以企业应该不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然后消化吸收,使之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然后进行改革创新,根据企业现状增加自己的观点意识在里面,提高科学水平,应用在企业自身的建设当中。

3 结语

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也就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断改善企业硬件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领导应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概念,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资源,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战略,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现企业全面现代化与信息化,跟随时代的潮流,实现公司的全面发展。

拓展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管理已经渐渐成为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财务信息化可以为企业管理提供及时相关的'财务资料,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信息化技术规范了流程,降低了随意改变流程带来的风险,同时提高了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企业规避风险,实现财务目标和企业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效率。目前电力企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财务信息化平台,但是在信息化建设深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不但会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还会阻碍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目前电力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财务信息化认识的不足以及专业化人员的缺乏

第一,长期以来,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财务人员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固定的工作方法,对于新引入的财务信息化接受程度不高,认为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第二,对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仅仅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财务数据的存储,而对产生的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程度不高。

第三,相对缺乏足够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全面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用电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电力企业的业务逐渐增加,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的,所以技术上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同时作为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的财务信息系统还主要强调的是会计核算职能和控制职能,在财务分析方面的功能还有所欠缺,还不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三)业务平台的集成亟待加强

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及时融合,可以形成内部资源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系统与其他的模块都有相应的接口,能够有机集成,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还部分存在着财务业务平台一体化集成的困难。电力企业财务业务集成涉及人资、生产、营销、交易、基建等相关业务的信息集成。

二、如何改善存在的问题

(一)提升管理者的专业素质水平

在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高度信息化的技术,这对于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首先,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财务数据的准确分析是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且通过一些重要和异常的财务数据的深度查询可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和经营风险,及时纠偏,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其次,可以外派人员学习或者聘请有关咨询机构、软件公司来进行授课的方式使更多人了解信息系统及其行业发展状况;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根据知识的不断更新持续进行后续教育,保证其始终具有与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能力。再次,对领导层面的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形成从上而下的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为财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

第一,配置高效的硬件设施,对宽带的速度和计算机等的配置都有相应的要求;保障门户网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利用防火墙保护,传输企业的关键数据采取加密措施等,有效防止数据库受到威胁,加强数据的实时备份和定期恢复功能,保护网络运行的稳定可靠;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实现对财务信息化有效的内部控制。

第二,财务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其价值在于提供更高层次的管理信息,这就需要加强包括战略决策、管理控制、业务处理3个层次在内的子系统的建设。战略决策所涉及的是企业财务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面向此层面的数据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不但包含企业的内部数据还要包括相当多的外部数据,主要体现了企业的投融资计划的决策。管理控制涉及的主要是分解总体财务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数据来源主要是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报表,通过所提供的信息,以支持在管理控制活动中的对资源分配和计划完成情况的掌握。业务处理层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处理相关的信息,包括财务管理中的客户、供应商的基础数据、原始数据的录入,凭证的生成,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实现财务的核算和控制职能。

(三)业务平台与财务平台的有机集成

平台信息化的集成提高了工作效率,业务部门的信息输入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并生成总账、财务报表,减少了手工操作,及时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并可以穿透查询到具体的业务;同时自动集成减少了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提高了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加快平台集成的建设,需要完善各平台的性能和功能,提高业务部门收集原始数据的可靠性,统一各平台集成数据的口径,进一步保证信息流动的畅通和有效性。当然,如果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仅仅是采用计算机提高速度,充其量只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发挥的作用有限,所以在开发信息系统时必须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且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财务信息化的作用最大化。

三、结语

完善的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强化企业决策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在电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全面地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来采取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打造完善且高效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浅析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_企业战略论文[摘要]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低下,依然是传统的增长模式,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生产方式还比较落后。虽然众多中小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仍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管理;信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工作创新和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是以ERP为主展开的,利用ERP系统,能把先进的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带来1个企业的组织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变革。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几千家企业系统运用ERP,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国有股份企业和合资公司,很多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单项计算机的应用,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不高。虽然ERP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但却都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居多,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我国企业的99%,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1、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企业信息化是1个企业提高运作效率、改善服务水平和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是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信息化管理冲破了人们原有的观念,更新传统的管理方法。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目前企业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内部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上,都有许多不适应信息化的地方,管理的不规范,成为企业推进信息化的瓶颈。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对传统管理进行变革,否则,信息化管理难以推进。目前,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推动下,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潮流。企业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如何去搞,怎样搞好,并如何加快进程的问题。但现在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此认识不足,企业领导思想犹豫,认为信息化是1个很遥远的事情,态度不很积极。有的企业认为企业当前效益好,不急于信息化;有的企业认为自己基础差,人才缺乏,无法信息化。有了这些认识,推进信息化就缺乏力度,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缺乏深度。因此,改变企业管理者的观念,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信息化当作1个非常紧迫的事情,是关系到企业生死攸关的事情,只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信息化通过规范企业管理,加速信息的传递,参与企业决策,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替代手工劳动,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这些只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的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初级目标进行信息化,势必会造成企业资金和人力的严重浪费,而且会影响信息化的升级和发展。每个企业都要按照企业的经营战略需求确定信息化的目标。企业的信息化要有长远经营战略。另外在具体实施时,企业还缺乏明确量化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到位,都是1些宏观定性的目标,微观量化的可操作的目标比较少,比如企业管理基础问题、管理模式问题、企业库存问题、企业生产问题、企业市场问题、企业战略问题等,还有同指标反映企业管理状况的目标,都没有去作深度研究和分析,从而失去信息化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的目标。3.企业信息化仅限于会计信息化现在有1些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纷纷购置电脑,购买1些电算化软件,就认为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观点。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错误的观点,把办公自动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看作企业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信息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的覆盖面遍及整个企业和与企业有往来的各个单位。4.企业管理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长期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无法适应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比如ERP、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好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无法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落后的管理水平,来适应和满足ERP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企业即使目前暂时不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创新力度不够,还表现在企业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整个中国的大环境的问题,还没有形成足以使企业的领导下决心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的大环境。2、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是1个过程,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会计信息化逐步升级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据IT168的调查结果,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比率分别是:财务管理75%,办公自动化12%,协同管理1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高端应用普及程度较低。企业实施信息化需要有个认识的过程,逐步深入。我国企业信息化走在前头的是会计电算化,所以许多企业都在会计领域率先实现电算化,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然后逐渐增加其他模块,不断进行信息化的扩展和升级,使会计电算化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1个部分,和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达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不断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2.选择适合企业的ERP软件面对全球化竞争,应用ERP提升竞争力成为我国许多企业的共识。正处在发展阶段的大量中小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现在面临的是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ERP作为当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技术、系统,在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企业要选择适用的ERP软件,分析自己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是越先进就越好,先进的东西不1定适合所有企业。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中小企业最好选择中等规模的国际化软件产品,这样不但从成本上有1个合理的投入,关键是实施难度相对小很多,软件对于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产品的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可以满足企业管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需求。另外企业选择的系统要有较好的扩展性,有友好的开放的技术平台,而且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与软件企业密切合作,有好的技术支持。3.加强数据的准备工作很多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和软件公司谈,购买软件就可以,而忽视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有人用“3分技术、7分管理、102分数据”来形容数据的重要性。有许多企业在最初实施时不以为然,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因为数据不全,数据不准确,只要有1个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全局。企业要做好标准化和物料编码工作,这是实施信息化的1个基础工作,要结合国家标准和企业习惯进行编写,做到数出1家,数据共享。4.企业信息化可以由专家引路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1个风险很高的项目,是1个系统工程,企业不能“闭门造车”,要借助外脑来帮助企业做好这个项目。因此企业要引入管理咨询。企业在没有实施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领导1般都心里没有底,没有实施过信息系统,不可能对整个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领导可以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做,怎样做,可以交给有经验专家或咨询顾问帮助考虑。在准备阶段,由专家协助企业做需求分析、信息化的管理方案、软件选型、计算机的配置、编码的指导、人力资金的投入计划等项工作。在实施阶段,要处理的问题更多,信息化系统是1个企业行为,要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软件系统不是买来就能够使用的,从基础数据的建立开始,逐步推进系统的实施,处理异常情况,都有实际应用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指导,这样能够缩短实施的周期,少走弯路,以便系统的成功实施。5.做好培训工作要求企业对所有员工进行ERP等先进管理思想的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观点、新理论,进而转化为生产力。针对不同系统的不同项目、不同人员组织培训是极其必要的。由于培训不足导致系统实施项目受阻、项目拖期、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经验教训比比皆是。培训要贯穿整个系统实施过程,每实施1步都要进行相应内容的培训。同时要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夹生饭”的问题,因为随着系统的实施,对系统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业务提出的新问题,都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上课培训,开会讨论、分发学习资料组织阅读、带领企业有关人员到用户走访,了解其他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形式,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灵活进行。同时可以把培训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对于关键内容组织答卷考试、评分,人事部门记录在案,利用以上手段可以加强培训的效果。6.实施信息化建设要量力而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结合实际,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可以直接上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如有困难,也可以从解决财务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神秘高深的事情,关键是因企制宜,对症下药。总之,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及时走上信息化之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参考文献[1]彭运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7):58-61.[2]刘谦.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进1步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5):14-18.[3]王钊.ERP在我国企业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3):33-35.[4]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ERP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50-156.

浅谈企业文化论文5000字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序的加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秉承著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企业提出具有创新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能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重要性

企业要想稳定的发展,使自身的经济得到提升,企业就必须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关管理方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做出贡献。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只关注企业经济的变化,而导致企业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将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经营。与此同时,相关管理者缺乏对经营方法的创新,在经营的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从而使企业无法跟随时代的程序,久而久之,企业则将会时淘汰。由于企业对文化建设缺乏严重的关注,致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念,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实际的作用。而企业管理者又缺少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员工缺少职业道德意识,这样员工就不会主动的工作。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以上问题,同时,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企业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培养员工的工作精神。所以,企业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形成,在宣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阻碍,而企业要想让文化发挥实际的作用,只有明确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方案,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经营体系,然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明确企业文化的经营方案,从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管理者能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并保证企业精神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存在良好的经营理念,如果管理者能有效的将企业文化贯彻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那么将会得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也会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使企业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会使员工的思想发展改变,让员工具备基础的职业道德理念。

2.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也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企业文化离开了企业是发展,企业文化将无法实际的作用,而企业也很难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经营方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其中,并利用企业文化与其他企业做竞争,从而使企业能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其构建理念中融入著以人文字的理念,因此,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者在经营的过程中会与员工友好的相处,并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和谐的相处,并一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促进企业的增长。

三、关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提出的策略

1.企业应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对企业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样企业在能有效的应用企业文化。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的目标,并根据企业文化的目标制定管理方案。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企业文化,从而保证能科学的管理员工,并在管理的过程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企业也才会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并按照企业文化的方案合理对企业员工进行分工,从而使企业形象完整的经营体系,让企业朝着正确的发向发展[2]。

2.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努力奋斗,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管理者应尊重每一位工作者,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系与重视,这样企业员工就会激发自身对企业的思想情感,在工作的过程中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帮助企业快速的发展。比如:企业管理者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激励和鼓励员工,表扬工作优异的员工,并为其提供相应的奖品,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工作的热情。而企业也要让员工在工作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根据自己的思想工作,为企业构建新颖的经营方案,只有企业管理者重视每一位工作人员,员工才会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3]。

3.构建企业的特色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独特的经营理念,使其企业在市场中突出重要的位置,只有企业文化的特色别具一格,吸引人的眼球,企业的经营方法才会得到创新。因而,企业的管理者要选择合适的文化内容,构建属于自己企业的特色,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效率。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根据群众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经营方案,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到其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改革,并把企业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重视文化建设,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新颖的发展理念和良好的工作意识灌输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让员工拥有良好的工作素养,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负责,从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只有让企业文化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才会稳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康.企业文化建立中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2-34.

[2]李丽丽.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方法[J].现代经济资讯,2015,21:45-56.

[3]于桂红.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中的地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78-89.

范文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摒弃了依靠数字分析和规章制度来强化管理工作的硬性管理方法,将更多的经历转移到了文化的认同上,通过优化企业的文化,凝聚更多的心理趋向、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来柔性管理企业,从而在提高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和执行,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探究了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状况,并以万达集团为例提出了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内涵;作用;现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内涵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哲学和理念为核心的,凝聚著全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房地产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以及凝聚力。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观念层三个主要的层面,具有文化导向性,注重整体意识,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也具有双向属性,即房地产企业既遵循文化事业的一般规律,同时,房地产企业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二、强化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同样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灵魂。也就是说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和服务的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内在竞争力,而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其次,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的,而在房地产界,品牌竞争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具体稳定性,是企业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予房地产企业更多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由此可见,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只是从口号上理解企业文化,没有将企业的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结合起来,缺乏实际的执行力,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出现“老板文化”、“旗手文化”等企业文化,形式化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大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价值,没有实现房地产企业实施企业文化的初衷。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性,众所周知,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后,所以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存在同一化和重复性,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都将“团结求实、质量第一、开拓创新、顾客质量、服务周到”等口号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模仿较多,不能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特色来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样一来,既不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也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价值。

四、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措施

1.实际案例

众所周知,万达集团可谓是房地产企业的领头军,之所以万达集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纵观万达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万达集团的强调诚信经营,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是其企业文化;第二阶段,万达集团强调社会责任,共赢创富,回馈社会是其企业文化;第三阶段,万达集团强调追求卓越,国际万达,百年万达是其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万达集团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其制定的企业文化是与其发展水平和战略目标相吻合,是有利于其下一步的发展和进步的,因此,万达才有着今天的成功和成就。

2.强化措施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使企业文化能够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员工来说,要把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来开展,使员工能够接受企业文化,并且使员工拥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而对外,要树立信贷的营销观念,强调以顾客为中心。

②加强创新和协作的力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在营运过程中不仅需要和本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流,而且需要和 *** 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和联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协作意识成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加以创新,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必须真正的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现代的服务理念。

③优化自身的企业形象

优化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形象,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还需要房地产企业以诚信为根本,打造具有房地产企业特色的企业形象,这同时也是优化房地产企业外在企业文化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要充分的考虑自身的品牌设计、规划设计、市场定位、文化品味以及服务水平等,以诚信为根本,做到表里如一,加大宣传的力度,使自身的企业形象得到不断的优化,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五、结语

虽然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比较重视房地产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就实施情况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郝丹江.浅析国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方论刊,2015,5:79-80.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新理念摘要: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与微观的反映,企业成 长的精神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要依赖于管理环境。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突出企业特性文化,有效将战略与制度融而为一,重点启动和 激活企业内在源动力。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要素有机融合而共同创造的全部财富 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物质化和非物质文化。企业资本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资本、 科技资本、劳动力资本,其中人是创造企业文化的主体和最终本源。和谐的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企业与外界各方面的和谐, 而关键在于内部的和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 主要生产基地,没有企业的和谐文化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着眼具体 企业自身,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必须紧扣理念文化、利益文化与管理文化这三 个和谐关节。 和谐文化的理性涵义是公平、正义,感性含义是合情合理,即各方面的 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平衡。和谐文化不是惰性文化,不是自足文化,是 一种在和谐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进取文化。 一、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和谐理念是一种价值观。从哲学上讲,和谐原本就是一种文化。和谐 文化既体现在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也体现在社会的精神道德 思想观念中。通过和谐理念的培育,可以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和道德的支撑。树立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文化,这对于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特 别是位居优势的企业资本拥有者和管理者来说,应当努力把和谐理念中蕴含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第一,推进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 转化矛盾的持续过程。第二,对员工的人文个性特点不仅要尊重和包容,还 要有理、有利、有节地培养和张扬。强化包容意识,关键是要在企业中努力 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通过包容促进相互融合,通过尊重促进多样共生,通 过和谐机制保障和谐诉求,达到企业文化诸要素和谐共荣的目的。第三,企 业文化的和谐是动态发展中的和谐。和谐环境文化的打造,不是以减少经济 文化之间竞争去追求静止状态的和表面的和谐,而是要把共同利益作为竞争 的前提,把不同经济文化共生共赢作为合作的支点,努力在竞争中追求更高 层次的和谐。和谐文化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劳动者个体文化之间质 与量、过程与结果的差别,损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人 类社会的进步。第四,和谐是人的心理感受和主观判断,离开了人去谈和谐 就像抛开太阳去区分昼夜一样荒唐。和谐企业文化始终围绕着人这个本原。 人本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思想方法,而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最 高价值理念,是培育和谐精神的总开关。 二、构建企业文化两重性,体现和谐利益 企业文化具有两重性:第一层是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它具有差异性与易 变性。第二层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必须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员工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是稳定并有生命力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宗旨和战 略规划是相统一的,企业费者看到或感觉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可 以是多样的,比如说可以是以产品形式、服务形式、广告形式、也可以通过 公益活动来体现。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是向所有的人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能不能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就看它有没有生命力。当人们能够认可与 赞同时,就说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生命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是以 它的经济性来支撑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能给企业所接触的内外所有消费者 带来经济性的满足。作为企业领导要把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统 一管理起来,这个统一是指在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保持员工个人价值观 的活力,使二者协调起来,而不是相互对立。当员工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 核心价值观存在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核心价值为首位。在企业文 化的引导作用下,员工会有一种忠诚意识,与企业共度难关。企业高速发展 时,员工能够保持应有谨慎,不会出现浮躁的行为。因此我们的企业在考虑 兼并对象时不仅要仔细分析对方的产品、设备、人员与设计能力这些硬件, 还要周密考虑企业文化这个软件。 两个基本重点就是战略与制度。这两个基本点是企业文化的两个车轮, 只有这两个车轮协调并不断地向前运动才能保持企业文化这驾马车不断前 行。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本点要不断给企业文化补充新的组成部分,以保持 旺盛的生命力。 三、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长期的某种精神能否转化为企业成熟期的完备的企业文化依赖 于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企业各种制度与由制度所产生的约束力的总和。良 好的管理制度具有适度超前性,它引导人们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管理制度有 没有生命力就看它能不能得到落实并取得员工的一致认可。职工认可一种制 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过长,说明我们的管理制度不具有可行性或者说员 工的素质有待提高。在推行新制度时,员工同新的管理制度可能会出现磨擦。 为此,作为管理者要尽量寻求支持变革的动力,减少阻力,形成有效的合力。 管理制度是有形的管理环境。无形的管理环境是员工基于对制度的理解所产 生的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可以弥补硬性制度的不足与空缺。这 种约束力是员工基于对企业负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 和谐的管理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第一,和谐管理文化 机制是实现公平与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手段。从企业范围来说,建设局部与整 体、微观与宏观、企业与社会相协调融和的文化机体,树立推行和谐管理文 化,发挥管理杠杆在微观经济领域里的作用,努力协调好企业内部各要素之 间的利益关系,是实现企业自身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和谐管理 文化引导人们平和、有序、良性地公开文化个性,防止对企业整体和他人产 生破坏力。第二,和谐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人本文化。和谐管理文化准确把握 人本管理的科学内涵,挖掘和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让人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在创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奉献快乐。和谐管理文化 氛围中企业目标文化与员工需求文化互动,管理者综合运用沟通、协商、激 励、引导、感化、魅力影响等手段对员工进行企业理念和文化的渗透,使矛 盾双方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和意愿,是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构建企业和谐的 人际关系、工作氛围,使员工的工作更富创意和激情,达到企业各层面人员 “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企业效益最大化,社会责任最强化。第 三,和谐管理文化一要解决企业文化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促进员工个体与个 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维系企业文化正常运作有三条命 脉,即资金文化流、物资文化流、人力流。其中最根本的是人力流,它可以 影响甚至决定资金文化和物资文化,资金文化、物资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转 化都离不开人力流。以平等、公信、友爱、互助为主要标志的和谐人际关系, 有利于强化团队精神和全局意识;有利于激励斗志,激发工作热情,调动人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确保资金流、物资流以及资金流与物资流之间的相 互转化的永续、良性和高效。二要解决劳动关系文化的和谐。员工的价值观、 利益与企业的价值观、利益,员工的价值观、利益与“老板”或资本的价值 观、利益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以和谐为指向的现代管理文化则从企业利 益、资本利益、老板利益与劳动力利益互利互赢的基点出发,通过资本与劳 动的相互渗和,老板与员工的相互沟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 情感激励,建立起资本拥有者与劳动拥有者人格上平等、利益上均得,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的双向动力保障机制,将企业和资本的追求与员工即劳动者 的追求统一到共同的目标上,达到企业利益员工化、员工价值企业化。 和谐理念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谐利益是构建企业和谐文化的 根本基础;和谐管理文化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与社会 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和谐以企业和谐为基础和前提,企业和谐又 离不开社会和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相互作用。努力打造和谐企业 文化,用企业文化和谐促进社会文化和谐,是我国企业责无旁贷的神圣历史 使命。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企业文化毕业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很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但是有很多人包括企业领导都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目,才能真正找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正确道路,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企业文化,然而,企业文化不一定是治疗企业疾病的灵丹妙药而一定是企业延年益寿的良方。

关键词: 企业文化;文化;价值观

1 绪论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文化”就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并逐渐升温,我国企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走向竞争。1984年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在企业亏损147万元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业理念先行,为中国企业界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心针。中国企业逐渐开始关注“企业文化”这个名词,至今已经有将近30年的历史了。然而,在我国企业逐渐探索的这30多年中,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还并不多。

早在1994年,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的潘教授就在大学的课堂里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同学们,我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研究企业文化的教授时至今日我很是为中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感到悲哀,很多企业都只是停留在企业文化的皮毛,他们认为喊喊口号,统一着装,统一企业形象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了……,”。潘教授演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弊病。事实上18年过去了现在还是有很多学者在为中国的企业文化而叹息。下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一下探讨和分析。

2 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必须是企业大部分员工都接受的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才可以形成企业文化。很多书籍和学者也介绍和提及价值观问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共同两个字。就是因为少了共同两个字造成了很多人对企业文化的误解。很多人把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当成了企业的文化核心。很多企业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价值观其实都不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不是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就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把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观混淆了就会误导企业,被误导的企业怎么可能做好企业文化呢?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这个人的行为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企业也一样,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共同认可接受的价值观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好的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支撑一个企业不断的发展。

3 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公司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列,这就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目的性。企业之所以建设企业文化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际上也就是统一思想。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用来规范员工行为的,而企业文化是用来规范员工的思想的。很多学者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哪个更重要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制度更重要提倡什么制度文化,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更重要。事实上制度也好文化也罢都是为了约束员工的行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想让员工老老实实的为企业效力。企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文化和制度一致,实际工作也是这样,一般情况下企业用制度来维护企业文化,再用文化来让员工从心里接受制度的规定。制度是让员工按企业的要求做事,违反制度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制度带有强制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定的纪律。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你自觉的遵守纪律,让你自觉地做有利于企业的事情不做危害企业的事情。制度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就像国家的法律和民族文化道德规范一样,违反法律的行为往往也是受道德谴责的行为。一些很不道德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违法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维护了道德,道德有的时候也可以维护法律。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也有类似的地方也是相互维护的。

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统一思想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企业文化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的。我们提出治理社会,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国,人们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社会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是一样,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会有失效的时候,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约束?靠企业文化约束。

4 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旦形成价值观又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想形成一个企业多数员工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也是需要时间的,形不成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就没办法建设好。一个企业要想真正建立企业文化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现在的企业都说自己有企业文化,严格的说都算不上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象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

5 企业文化不是治病的灵丹妙药而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他的功效也是长远的,一旦形成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延续作用极大。但是,企业文化不是用来应急的,也没办法拿他救急。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已经面临危险或者连年亏损的时候,不可能通过立刻建立一个企业文化来解除危机和扭亏为盈。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文化需要不断的完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用也逐步的加大。当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之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的文化,这种文化会成为企业利益的强大的维护力量。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持续几千年,在民国初期还有很多人想要复辟帝制。原因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理就是来源于社会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影响。人们试图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来使企业基业长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6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都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目前很多企业都认为自己有企业文化,实际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之所以停留在表面可能是企业领导们误读了企业文化。特别是很多学者和专家他们认为多数企业的领导都没有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也不尽然,很多企业的领导们也知道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是虚的,不是实际的`。他们明知道是虚的还是要不断的提自己的企业文化。其实很多企业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的初衷就是做做表面文章,他们的心理就是别人都有企业文化我也要有。很多企业都有着冠冕堂皇的“经营理念”这些理念不单单停留在表面文章,其实他们企业自身也有很多员工不了解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比如说你拉过来某个企业的基层普通员工问问他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估计多数人回答不出来。现在各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严格的说应该是正在建设中的企业文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企业文化初级阶段。

7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长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但是我们也不必要望而却步,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有捷径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现有的文化里面,现有的民族文化和现实中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可以被企业加以利用改变为自己的企业文化。例如:小的企业或者是只有少数几个员工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完全可以借鉴家文化来管理自己的企业。这种家文化在我国古代商铺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很多店铺里的伙计都是非常忠心的,有的伙计世代效忠于一个东家,有的伙计在东家破产的时候还是跟随在东家身边,甚至于东家没有能力给他开工钱了他还是帮着东家做事。这就是家文化和感恩思想的巨大力量。

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集体荣誉感入手,可以向员工灌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在来建设企业文化就容易多了。这也是一种文化,他也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人们往往害怕被扣上损害了集体利益和损害了集体荣誉的帽子。如果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和自己的利益、荣誉结合在一起了,他就更不会轻易去诋毁自己的企业了。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完全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8 总结

建立持续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企业不多,建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建设企业文化。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应该积极的建设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仔细研究一下百年老店和持续经营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的百年老店的文化是以家规、祖训的形式延续下来的,有的是以行规、店柜的形式存在。

浅析物流企业信息化论文

副标题# 关于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技术,对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初步判断,以其为有关物流企业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提出努力方向。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应用 构成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GPS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将电子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等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领域,构筑专业化物流管理系统,减少物流黑洞,是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缩短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之间差距的可行方法。运用这种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建立即时、整合、精简的物流作业流程,才能帮助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沈昕.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期。 看了“关于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结合物流信息技术论文 2.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3. 什么是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4.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2017届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1] 李闯.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 陈辉雄,乐美龙. 基于SOA架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J]. 物流科技, 2008,(03) . [3] 黄浩,谢阳群.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J]. 冶金信息导刊, 2007,(01) . [4] 林敏,张福兴,刘勇彪. 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2) . [5] 钱锋. 浅析三类企业物流信息化模式[J]. 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8,(02) . [6] 陈松,黄晓伟.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 2007,(32) . [7]物流信息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外物流, 2008,(01) . [8] 胡慧平.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模式[J]. 中外物流, 2006,(03) .

刚好前段时间去参加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培训中心的“IE亮剑”论坛活动,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大致是: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存在的问题较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物流成本较高。 我国物流业的改进思路: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