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半导体论文提纲

发布时间:

半导体论文提纲

一般论文中的摘要要写什么? 一、论文摘要的定义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除了实在迫不得已,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摘要可用另页置于题名页(页上无正文)之前,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论文正文之前。 论文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二、论文摘要的分类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 报道性摘要: 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 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 通常, 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 指示性摘要: 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或论点摘要, 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 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 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 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 报道-指示性摘要: 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 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三、论文摘要的写法 目前,我国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多采用报道性摘要。即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四部分内容。而毕业论文的摘要的写法多是采用指示性摘要的写法,即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在指示性摘要的写作过程中,作者首先应该对论文的写作背景做简单介绍,然后应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对文章的提纲做简要的介绍,最后要对文章的研究意义进行介绍。 四、论文摘要写作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 (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 论文摘要怎么写 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 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论文摘要怎么写例子》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读者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示例] 论文题目: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示例] 论文题目:集成电路热模拟模型和算法 论文提要:众所周知,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特性参数都是温度的灵敏函数学[诸如ls(T),B(T),C1(T),Cp(T)……]。集成电路将大量元件集成在一块苡片上,电路工作时,元件功耗将产生热量,沿晶片向四周扩散。但是由于半导体片及基座材料具有热阻,因此芯片上各点温度不可能相同。特别对于功率集成电路,大功率元件区域将有较高温度所以在芯片上存在着不均匀的温度分布。 但是为了简化计算,一般在分析集成电路性能时,常常忽略这种温度差别,假定所有元件者处于同一温度下。例如通用的电路模拟程序--SPICE就是这样处理的。显然这一假定对集成电路带来计算误差。对于功率集成电路误差将更大。因此,如何计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温度分布,如何计算元件温度不同时的电路特性,以及如何考虑芯片上热、电相互作用,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本文介绍集成电路的热模拟模型,并将热路问题模拟成电路问题,然后用电路模拟程序求解芯片温度分由。这样做可以利用成熟的电路分析程序,使计算的速度和精度大为提高。作者根据这一模型和算法,编制了一个YM-LiN-3的FORTRAN程序,它可以确定芯片温度分布,也可发计算元件处于不同温度时的电路特性,该程序在微机IBM-PC上通过,得到满意结果。 上述论文提要字数近600,显然过长,只要认真加以修改(例如:第一段可删掉,第二段只保留其中的最后几句话,加上第三段),便可以二三百个字编写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范例: 一、 职称论文摘要范例 【题目】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当代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我国数字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出发,分析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战略问题与策略。 【题目】依法进行拆迁 建设和谐城市 【摘要】依法进行拆迁,建设和谐城市是 *** 部门开展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研究依法拆迁的意义,探讨各种拆迁矛盾的成因,找出解决各方面利益纠纷的办法,从完善法律法规、争取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 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摘要范例 【论文题目】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 文章摘要怎么写啊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 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毕业设计的摘要怎么写? 你好! 请参考: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1.摘要的作用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因此摘要在资料交流方面承担著至关重要的作用。 2.书写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1)论文摘要分为中文摘要和外文(一般为英文)摘要。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3)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4)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摘要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5)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列举例证。 龚3.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4.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首先,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通读论文全文,仔细将文中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特别是每段的主题句和论文结尾的归纳总结,保留梗概与精华部分,提取用于编写摘要的关键信息。然后,看这些信息能否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并要求语句精炼。若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则重新阅读论文,摘录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5.关于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要依据公认的写作规范。 (2)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句型单调,表达要求准确完整。 (3)正确使用冠词。 (4)使用标准英语书写,避免使用口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常用词,不用生僻词汇。 (5)作者所做工作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 (6)多使用主动语态。 6.关键词 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目的单词术语。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方。如有可能,尽量用......>> 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 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 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 亦需充分概括, 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 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示例] 论文题目: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论文摘要:地球重力加速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量,随着对重力加速度测量精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必须考虑天体对地球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天体(包含日、月及太阳系行星)对地球重力加速度影响的基本概念,推导了影响的计算公式,并经过误差分析,证明此公式的相对误差小于1×10-9,完全可满足现代精密重力加速度测量的要求。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 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 (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毕业论文摘要怎么写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摘要怎么写 摘要是论文的概述性语言,虽说篇幅不大,可却是一篇论文的精华之处。一般由具体研究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对象:是论文研究调查的所具体的主题范围,体现出论文的论述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方法:是论文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途径,例如:原理、理论、条件、材料、工艺等,是完成研究对象的必要手段。 结果:是作者运用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效果、数据,被确 定的关系等,是进行科研所得的成果。 结论:是作者对结果的分析、研究等,是结果的总结,体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用性、创新性,体现论文研究的价值与学术水平,是决定论文价值的体现。 论文应该怎么写,需要的格式,摘要,前言 结论怎么写 正文怎么写 200分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怎么写,摘要怎么写? 题目先确定好,再给你提供思路。

研究生论文提纲范文样本

摘要 4-6

Abstract 6-8

第一章 绪论 12-33

III-V族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历史 12-18

LED工作原理及结构 18-21

结温对LED性能的影响 21-24

结温测试方法综述 24-31

热阻法 24-25

功率法 25-26

正向电压法 26-28

红外法和拉曼法 28-29

蓝白比法 29-30

峰位移动法 30-31

本论文的目标与工作 31-33

第二章 发光二极管发光及热传递理论基础 33-48

半导体中的光跃迁 33-42

半导体材料的态密度 33-35

载流子的分布 35-36

辐射复合理论 36-40

半导体荧光 40-42

异质结与多量子阱结构 42-44

异质结中的载流子 42-44

热产生、传递与分析 44-48

LED中的热产生 44-45

热传递方式 45-46

热分析 46-48

第三章 发光二极管结温测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69

结温测定系统的算法与流程 49-54

LED发光峰位的拟合 49-50

光谱峰位搜索算法 50-52

实验设计与控制流程 52-54

结温测定系统的硬件设计 54-60

温度控制 54-55

驱动脉冲 55

光谱的快速采集 55-56

结温测定系统的实现 56-59

实验参数的确定 59-60

结温测试系统的应用 60-68

结温测定实例 60-64

结温测试系统的推广 64-68

本章小结 68-69

第四章 结温测试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69-80

结温测试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69-73

系统的可重复性测量 69-72

系统的可再现性验证 72-73

峰位移动法与正向电压法的对比研究 73-79

不同大功率LED的定标比较 73-77

不同偏置电流下定标曲线的稳定性 77-78

同一来源样品的定标比较 78-79

本章小结 79-80

第五章 蓝、绿光LED局域态对结温定标曲线的影响 80-102

实验装置和方法 80-81

蓝、绿光LED的光致发光研究 81-89

局域态与QCSE对PL光谱的影响 81-84

铟 含量对PL光谱的`影响 84-89

蓝、绿光LED的电致发光研究 89-94

不同注入电流下的EL光谱变化 89-92

温度对EL光谱的影响 92-94

蓝、绿光LED结温定标曲线差异的分析 94-101

铟 含量与局域态的形成与分布 94-99

铟 含量对定标曲线的影响 99-101

本章小结 101-102

第六章 LED灯具热学参数的提取与研究 102-116

LED结温测试系统应用简介 103-108

LED灯具有效散热参数的提取 108-115

理论分析 108-109

实验方法 109-110

灯具有效散热参数与温度的关系 110-113

灯具有效散热参数与电流占空比的关系 113-115

本章小结 115-116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16-119

总结 116-117

展望 117-119

参考文献 119-132

致谢 132-133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子工程专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并没有同学们想象的那么麻烦,只需要简单说明论文的成文思路即可。下面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电子工程专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借鉴。

篇一:论文提纲

题目:红外成像系统性能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为适应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DelPhi语言,对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探讨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对研究课题采用类和目标的定义方法,描述了红外热成像系统中目标、背景、大气传输、红外接收和信号处理等子系统,通过理论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建立了验证热成像仪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运用Delphi语言和数据库,将数据输入,静态性能计算,结果输出和文件管理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软件包。达到了直观、方便的操作效果。 完成的程序对机载前视红外仪、医用热像仪等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热像仪进行性能分析,得到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噪声等效温差(NETD)等性能参数的数据表格和曲线图,同野外实验所得数据相差误差在10%~20%左右,该模型基本反映系统特性,满足用户使用和二次开发的需要。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目 录5-6

第一章 绪论6-15

引言6-8

论文的提出和内容8-10

红外系统性能分析的概况10-11

论文在Delphi语言的实现11-15

第二章 研究对象的类分析15-26

黑体辐射类15-21

大气传输的类建立21-26

第三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26-42

热像仪组成和基本技术参数26-30

静态性能模型的建立30-40

视距估算模型的建立40-42

第四章 性能分析的计算机模拟实验42-50

数据模型在Delphi上实现的流程图42-44

类和对象在Delphi上实现的源程序44-47

主程序界面47-50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50-56

第六章 结论56-57

致 谢57-58

参考文献58-60

附 录60-74

篇二:论文提纲

题目:激光识别与通信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

本文对激光识别与通信系统的激光发射子系统、PIN光电接收子系统和APD回波接收子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的理论依据。据此解决了PIN光电接收的抗强背景光饱和与抗背景光干扰的问题;用单片机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某APD光电探测器偏压补偿的.实时化和智能化。 对安装面角误差影响随动光轴平行性的问题也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分析结果;提出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安装面,通过拟合得到安装面的角误差;从而为减小这一误差源对随动光轴平行性的影响铺平了道路。 对稳定转台进行了分析,设计了数字PID结合微分顺馈的控制软件,满足控制要求。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目录5-7

第一章 绪论7-10

引言7

国外研究概况7-9

激光识别与通信系统的研制、功能和本文内容9-10

第二章 激光识别与通信系统的组成10-13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0

激光发射与APD回波接收部分10

PIN光电接收部分10-12

主机控制部分12

调制解调键盘显示与控制部分12

稳定转台部分12-13

第三章 激光发射子系统13-18

激光器的调制特性和光束生成13-15

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参数15-16

激光发射方式16-17

激光发射子系统的组成17-18

第四章 PIN光电接收子系统18-29

激光功率探测和接收视场18-19

背景辐射与背景噪声19-21

开关键控(OOK)误码率21-24

PIN光电接收子系统的设计24-25

大气对激光接收子系统的影响25-26

PIN光电接收子系统的灵敏度26-29

第五章 APD回波接收子系统29-51

直接探测技术29-33

背景辐射33-35

APD光电探测器的基本特性及应用35-41

光电信号的检测与负载电阻41-42

判决门限的选择42-44

APD回波接收子系统的设计44-51

第六章 安装面误差与随动光轴的平行51-60

概述51-52

随动光轴的角误差分析52-58

安装面角误差的获得58-60

第七章 转台60-67

转台的组成和稳定原理60-61

稳定转台的控制系统61-62

控制算法和控制软件62-67

结论67-68

致谢68-69

参考文献69-70

半导体sci论文

下面都是材料学的刊物,很多哟。序号 杂志全名 中译名1 NATURE 自然2 SCIENCE 科学3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表面科学报告4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进展5 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学进展6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7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 材料科学与工程报告8 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发展9 ADVANCED MATERIALS 先进材料10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年度评论11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应用物理快报12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聚合物科学进展13 CHEMISTRY OF MATERIALS 材料化学14 PHYSICAL REVIEW B 物理评论B15 ADVANCES IN CHEMICAL PHYSICS 物理化学发展16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材料化学杂志17 ACTA MATERIALIA 材料学报18 MRS BULLETIN 材料研究学会(美国)公告19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20 CARBON 碳21 SU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学22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应用物理杂志23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学气相沉积24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25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IEEE量子电子学杂志26 CURRENT OPINION IN SOLID STATE & MATERIALS SCIENCE 固态和材料科学的动态27 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 金刚石及相关材料28 ULTRAMICROSCOPY 超显微术29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欧洲物理杂志 B30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美国陶瓷学会杂志31 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应用物理A-材料科学和进展32 NANOTECHNOLOGY 纳米技术33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B 真空科学与技术杂志B34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杂志35 PHILOSOPHICAL MAGAZINE A-PHYSICS OF CONDENSED MATTER STRUCTURE DEFECT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哲学杂志A凝聚态物质结构缺陷和机械性能物理3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EQUILIBRIUM PROCESSING 非平衡加工技术国际杂志37 JOURNAL OF NEW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电化学系统新材料杂志38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VACUUM SURFACES AND FILMS 真空科学与技术A真空表面和薄膜39 DENTAL MATERIALS 牙齿材料40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电子材料杂志41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核材料杂志42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 国际材料评论43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非晶固体杂志44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 磁学与磁性材料杂志45 OPTICAL MATERIALS 光学材料46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IEEE应用超导性会刊47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PHYSICAL METALLURGY AND MATERIAL 冶金与材料会刊A——物理冶金和材料48 THIN SOLID FILMS 固体薄膜49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物理杂志D——应用物理50 INTERMETALLICS 金属间化合物51 PHILOSOPHICAL MAGAZINE B-PHYSICS OF CONDENSED MATTER STATISTICAL MECHANICS 哲学杂志B-凝聚态物质统计力学52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表面与涂层技术53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POLYMER EDITION 生物材料科学—聚合物版54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材料研究创新55 BIOMETALS 生物金属5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塑性国际杂志57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智能材料与结构58 ADVANCES IN IMAGING AND ELECTRON PHYSICS 成像和电子物理发展59 SYNTHETIC METALS 合成金属60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 材料科学杂志—医用材料61 SCRIPTA MATERIALIA 材料快报62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复合材料 A应用科学与制备63 MODERN PHYSICS LETTERS A 现代物理快报A64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半导体科学与技术65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欧洲陶瓷学会杂志66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应用表面科学67 MATERIALS TRANSACTIONS JIM 日本金属学会材料会刊68 PHYSICA STATUS SOLIDI A-APPLIED RESEARCH 固态物理A——应用研究69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SOLID STATE MATERIALS FOR ADVANCED TECH 材料科学与工程B—先进技术用固体材料70 CORROSION SCIENCE 腐蚀科学71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固体物理与化学杂志72 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粘着科学与技术杂志7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 HARD MATERIALS 耐火金属和硬质材料国际杂志74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表面与界面分析7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国际杂志76 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 表面评论与快报77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 材料科学和工程A—结构材料的性能、组织与加工78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纳米结构材料79 IEEE TRANSACTIONS ON ADVANCED PACKAGING IEEE高级封装会刊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疲劳国际杂志81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合金和化合物杂志82 JOURNAL OF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无损检测杂志83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BIOMIMETIC AND SUPRAMOLECULAR SYSTEMS 材料科学与工程C—仿生与超分子系统84 JOURNAL OF ELECTROCERAMICS 电子陶瓷杂志85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先进工程材料86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IEEE磁学会刊87 PHYSICA STATUS SOLIDI B-BASIC RESEARCH 固态物理B—基础研究88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热喷涂技术杂志89 MECHANICS OF COHESIVE-FRICTIONAL MATERIALS 粘着磨损材料力学90 ATOMIZATION AND SPRAYS 雾化和喷涂91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92 NEW DIAMOND AND FRONTIER CARBON TECHNOLOGY 新型金刚石和前沿碳技术93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建模与模拟9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OPHYSICS 热物理学国际杂志95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溶胶凝胶科学与技术杂志96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高性能聚合物97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材料化学与物理98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PROCES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冶金和材料会刊B—制备冶金和材料制备科学99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 复合材料B工程100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与混凝土研究101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复合材料杂志102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杂志103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工程材料与技术杂志—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刊104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材料研究公告105 JOM-JOURN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 & MATERIALS SOCIETY 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杂志106 JOURNAL OF BIOMATERIALS APPLICATIONS 生物材料应用杂志107 FATIGUE &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 STRUCTURES 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与断裂108 JOURNAL OF ADHESION 粘着杂志109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计算材料科学110 IEEE TRANSACTIONS O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EEE半导体制造会刊111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复合材料和结构力学112 PHASE TRANSITIONS 相变113 MATERIALS LETTERS 材料快报114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APPLIED PHYSICS 欧洲物理杂志—应用物理115 PHYSICA B 物理B116 ADVANCED COMPOSITES LETTERS 先进复合材料快报117 POLYMER COMPOSITES 聚合物复合材料118 CORROSION 腐蚀119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GLASSES 玻璃物理与化学120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材料科学杂志—电子材料121 COMPOSITE INTERFACES 复合材料界面122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BULLETIN 美国陶瓷学会公告123 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 应用复合材料124 RESEARCH I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无损检测研究125 PROGRESS IN 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晶体生长和材料表征进展126 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MATERIALS DESIGN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杂志127 CERAMICS INTERNATIONAL 国际陶瓷128 POLYMER TESTING 聚合物测试129 ADVANCED PERFORMANCE MATERIALS 先进性能材料 130 SEMICONDUCTORS 半导体131 URNAL OF BIOACTIVE AND COMPATIBLE POLYMERSJO 生物活性与兼容性聚合物杂志132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 AND PROCESSES 高温材料和加工133 ADVANCES IN POLYMER TECHNOLOGY 聚合物技术发展134 COMPOSITE STRUCTURES 复合材料结构135 JOURNAL OF THE CERAMIC SOCIETY OF JAPAN 日本陶瓷学会杂志136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13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现代物理国际杂志B13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理论物理国际杂志139 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 集成铁电材料140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混凝土研究杂志141 ACI MATERIALS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材料杂志142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 材料科学杂志快报143 FERROELECTRICS 铁电材料144 BULLETIN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公告145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材料科学论坛146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A-SOLID MECHANICS AND MATERIAL ENGINEERIN 日本机械工程学会国际杂志系列A-固体力学与材料工程147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材料表征148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IN INORGANIC AND METAL-ORGANIC CHEMISTRY 无机物及金属—有机物化学的合成和反应149 MATERIALS AT HIGH TEMPERATURES 高温材料150 HIGH TEMPERATURES-HIGH PRESSURES 高温—高压151 JOURNAL OF COMPOSITES TECHNOLOGY & RESEARCH 复合材料技术与研究杂志152 ACI STRUCTURAL JOURNAL 美国混凝土学会结构杂志153 MATERIALS & DESIGN 材料与设计154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材料与结构155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半导体加工的材料科学156 BRITISH CERAMIC TRANSACTIONS 英国陶瓷会刊157 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S 复合材料力学158 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涂层技术杂志159 JOURNAL OF REINFORCED PLASTICS AND COMPOSITES 增强塑料和复合材料杂志160 MATERIALS AND CORROSION-WERKSTOFFE UND KORROSION 材料与腐蚀16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中国科学E技术科学162 CEMENT & CONCRETE COMPOSITES 水泥与混凝土复合材料163 MATERIALS EVALUATION 材料评价164 POLYMERS & POLYMER COMPOSITES 聚合物与聚合物复合材料165 JOURNAL OF MATERIALS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料合成与加工杂志166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先进复合材料16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 PRODUCT TECHNOLOGY 材料与生产技术国际杂志168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材料杂志169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 PROCESSES 高温材料加工170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结构与建筑材料171 HIGH TEMPERATURE 高温172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73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17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焊接科学与技术175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材料与制造工艺176 FERROELECTRICS LETTERS SECTION 铁电材料快报177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材料科学与技术杂志178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材料工程与性能杂志179 METALS AND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国际金属及材料180 GLASS TECHNOLOGY 玻璃技术181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材料加工技术杂志182 JOURNAL OF POLYMER MATERIALS 聚合物材料杂志183 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 先进粉末技术184 JOURNAL OF ADVANCED MATERIALS 先进材料杂志185 SYNTHESE 合成186 GLA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GLASTECHNISCHE BERICHTE 玻璃科学与技术187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测试及评价杂志188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材料科学与技术189 POWDER METALLURGY AND METAL CERAMICS 粉末冶金及金属陶瓷190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191 MATERIALS TECHNOLOGY 材料技术192 ADVANCED MATERIALS & PROCESSES 先进材料及工艺193 RARE METALS 稀有金属194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195 PLATING AND SURFACE FINISHING 电镀和表面修整196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无机材料杂志197 MATERIALS WORLD 材料世界198 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金属科学及热处理199 METALL 金属200 MATERIALS PERFORMANCE 材料性能 201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 MANUFACTURING SCIENCE 材料加工与制造科学杂志202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COMPOSITE MATERIALS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3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ONENTS AND PACKAGING TECHNOLOGIES IEEE元件及封装技术会刊204 JOCCA-SURFACE COATINGS INTERNATIONAL JOCCA—国际表面涂层205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先进功能材料 206 ANNUAL REVIEW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年度评论207 MATERIALS TRANSACTIONS 材料会刊

纸质投稿一般需要将稿件打印几份,邮寄给期刊编辑部,有的期刊还要求需要论文的软盘或光盘;EMAIL投稿就是将论文以附件形式发给编辑;网上投稿就是期刊有网上投稿系统,将论文在网上提交。一般国内期刊要求纸质投稿的比较多,而且还有一些国内期刊在纸质投稿后,同时还要将稿件EMAIL给编辑,国外期刊也有要求纸质投稿的,但似乎越来越少,毕竟航空信件来往费时费钱,所以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EMAIL投稿国内国外期刊都有,但考虑到网络安全和技术的发展,EMAIL投稿也会逐渐被网上投稿所取代。网上投稿是国外期刊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有直观、迅速和方便的特点,但在网上投稿前需要在网站注册一大堆信息,第一次使用网上投稿会感到麻烦,但可以将你第一次注册的信息保存到WORD文件,以后再网上投稿时大部分信息复制粘贴就可以了,一定要记住注册的帐户名和密码,否则耽误你的投稿计划哦。纸质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电子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国外的没遇到过,有知道的请告诉我。EMAIL投稿的期刊国内比如有《微细加工技术》,国外期刊比如有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网上投稿的期刊国内还比较少,如《半导体学报》、《物理学报》、《中国物理》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期刊,国外就比较多了,这里就不举例了。国内邮寄纸质文章用什么方式寄好呢?我以前用平信邮过的,没丢过,挂号和EMS当然安全迅速了,不在乎费用可以挂号和EMS的。有很多水友问自己该如何投稿,其实大概是这些水友第一次投稿吧?如何投稿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着想:一是稿件内容和质量;二是找到适合的期刊;三是熟悉投稿要求和流程;四是经验的积累。稿件的内容自然和你研究方向有关了,这个不能去强求改变,但与稿件质量相关联的似乎分为好几种,比如研究方向冷与热、实验结果成与败、文章表达优与劣、图形处理好与坏,当中有些我们还是可有作为的,这在以后如何写好论文中进行阐述。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请导师或别人评价,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和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进行对比,看自己文章质量怎样,然后再决定适合投哪个期刊。有的作者受影响因子影响,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好高骛远,喜欢投本研究领域影响因子高的期刊,这当然会导致后来的拒稿,拒稿是件痛苦的事,一是浪费了那么久的时间,二是打击了自信心,投稿热情受挫。在正确评价自己的文章后,那又如何找到合适的期刊去投稿呢?有几个比较好的方法:在自己查找的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文献中找期刊;在数据库中寻找;询问同院的XDJM。如何寻找期刊介绍,后文将说明。

这个不属于二次元如果你要认证的话,不要选择这个。

半导体学报事实上应该是sci。

导体与半导体的论文研究

超导体与半导体的相似之处如下:

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可以充当导体。

超导体与半导体的区别如下:

一丶物理性质

1.半导体的电阻比超导体的电阻大。

2.超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电阻为0的材料。半导体是一种导体和绝缘体在室温下导电的材料。

二、关于使用

3.半导体需要在室温下使用,超导体一般需要在超低温下使用。

4.不同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

半导体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是超导体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超导体和半导体的作用是:

半导体:电子元件,芯片,晶体管

超导体:远距离传输高压、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发电机

扩展资料:

超导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1.完全导电性: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是指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以下,电阻突然消失。

2.完全反磁性:完全反磁性也被称为梅斯纳效应。“抗磁性”是指当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时,磁力线不能通过超导体的现象。

完全反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的表面产生一种无损的抗磁超导电流,这种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3.通量化:量化通量,也称为约瑟夫逊效应,指的是现象,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原子大小,电子对产生隧道电流通过隔热层,也就是说,超导电流可以superconductor-insulator-superconductor结构生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导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导体

自己的话导体,一般指金属,其在常温下的金属晶体结构与晶体硅等半导体是大不相同的,虽然名义上金属在非化合态的时候电子轨道最外层也有1-4个电子在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看起来是受原子核严密控制的,但实际上金属晶体的结构却十分松散,金属原子之间可以滑动,这就是为什么金属有或多或少的延展性,而电子们的活动就更为自由,当有外电压的作用时,他们就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半导体晶体的内部结构相比之下就牢固得多,特别是体现在原子核对其外层电子的作用力较强,当电子离开原子核的时候,原子核对电子原来的作用力就在原先电子存在处形成了"力量真空",就是我们所说的空穴.而金属的力量相比之下小得多,当失去电子之后就不能认为出现了"力量真空”。所以,只有在描述半导体导电原理是才引入“空穴”这个概念(清华资源)

顾名思义,其区别在于导电能力上:半导体是导电能力在所有物质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如硅;导体是导电能力很强的,如金属;超导体就是导电能力比金属还强的,需要在温度极低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半导体因为导电能力居中,可以通过其他方法随意的调整其导电能力,所以广泛应用在电子领域,身边的一切电器、手机、电脑等等,都有无数大小半导体芯片组成。

超导体与半导体的相同点为:

在达到特定条件的时候都能作为导体。

超导体与半导体的不同点有:

一、物理性质上

1、半导体的电阻大于超导体的电阻。

2、超导体是在特定条件下电阻为0的材料,半导体是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二、使用上

3、半导体需要在常温条件下使用,超导体一般需要在超低温条件下使用。

4、在实际运用中作用不同。

5、半导体已经投入使用很长时间,但超导体仍在研发阶段。

超导体和半导体的作用分别是:

半导体:电子元件,芯片,晶体管

超导体:远距离传输高压电,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发生器

扩展资料

超导体的三个基本特性:

1、完全电导性:完全导电性又称零电阻效应,指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以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完全抗磁性:完全抗磁性又称迈斯纳效应,“抗磁性”指在磁场强度低于临界值的情况下,磁力线无法穿过超导体,超导体内部磁场为零的现象,“完全”指降低温度达到超导态、施加磁场两项操作的顺序可以颠倒。

完全抗磁性的原因是,超导体表面能够产生一个无损耗的抗磁超导电流,这一电流产生的磁场,抵消了超导体内部的磁场。

3、通量量子化:通量量子化又称约瑟夫森效应,指当两层超导体之间的绝缘层薄至原子尺寸时,电子对可以穿过绝缘层产生隧道电流的现象,即在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结构可以产生超导电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导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导体

半导体论文范文

物理学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提供了精神财富。物理学的高技术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论述了X射线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20世纪许多重大发现;半导体的发明,使微电子产业称雄20世纪,并促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原子能理论的提出,使原子能逐步取代石化能源,给人类提供巨大的清洁能源;激光理论的提出及激光器的发明,使激光在工农业生产、医疗、通信、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蓝光LED的发明,将点亮整个21世纪.事实告诉我们,是物理学推动科技创新,由此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昭示人们,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工科要重视大学物理课程.

关键词:X射线;半导体;原子能;激光;蓝光LED;科技创新;大学物理

1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以及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1-3],其内容广博、精深,研究方法多样、巧妙,被视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同时,其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带动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正因如此,大学物理成为了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要求[4-5],大学物理课程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144学时;大学物理实验最低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工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64学时.然而调查显示,众多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开设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他们往往打着“宽口径、应用型”的晃子,大幅压缩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时,如今,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的总学时数实际仅为32-96学时,远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80学时).试问这么少的课时怎么讲丰富、深奥的大学物理?怎么能够真正发挥出大学物理的作用?于是有的院、系要求只讲力学,有的要求只讲热学,有的则要求只讲电磁学,…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物理的授课教师在无奈状态下讲授大学物理.从《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上获悉,这不是个别学校的做法,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殊不知,力、热、光、电磁、原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这种以消减教学内容为代价,解决课时不足的做法,就如同削足适履,是对教育规律不尊重,是管理者思想意识落后的一种体现.本文且不论述物理学是理工科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只论及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这一命题,以期提高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物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2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且不说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以蒸汽机为标志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实现了机械化;且不说库伦、法拉第、楞次、安培、麦克斯韦等创立的电磁学的发展,以电动机为标志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实现了电气化.这两次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使中国近代落后了.本文着重论述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1895年,威廉•伦琴(WilhelmR魻ntgen)发现X射线,这种射线在电场、磁场中不发生偏转,穿透能力很强,由于当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故取名X射线.直到1912年,劳厄(MaxvonLaue)用晶体中的点阵作为衍射光栅,确定它是一种光波,波长为10-10m的数量级[6].伦琴获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的X射线开创了医学影像技术,利用X光机探测骨骼的病变,胸腔X光片诊断肺部病变,腹腔X光片检测肠道梗塞.CT成像也是利用X射线成像,CT成像既可以提供二维(2D)横切面又可以提供三维(3D)立体表现图像,它可以清楚地展示被检测部位的内部结构,可以准确确定病变位置.当今,各医院都设置放射科,X射线在医学上得到充分利用.X射线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1913-1914年,威廉•享利•布拉格(willianHenrgBragg)和威廉•劳仑斯•布拉格(WillianLawrenceBragg)提供布拉格方程[6,P140]2dsinα=kλ(k=1,2,3…)式中d为晶格常数,α为入射光与晶面夹角,λ为X射线波长.布拉格父子提出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分子结构,创立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一学科,布拉格父子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今,X射线衍射仪不仅在物理学研究,而且在化学、生物、地质、矿产、材料等学科得到广泛应用,所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有X射线衍射仪,它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必备仪器.1907年,威廉•汤姆孙(W•Thomson)发现电子,电子质量me=×10-31kg,电子荷电e=×10-19C.电子的荷电性引发了20世纪产生革命.1947年,美国的巴丁、布莱顿和肖克利研究半导体材料时,发现Ge晶体具有放大作用,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很快取代电子管,随后晶体管电路不断向微型化发展.1958年,美国的工程师基尔比制成第一批集成电路.1971年,英特尔公司的霍夫把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80年代末,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突破1000万大关.微电子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微电子技术称雄20世纪,进入21世纪微电子产业仍继续称雄.到各个工业区看看,发现电子厂比比皆是,这真是小小电子转动了整个地球啊!电子不仅具有荷电性,还具有荷磁性.

1925年,乌伦贝克—哥德斯密脱(Uhlenbeck-Goudsmit)提出自旋假说,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角动量S轧,它在空间任意方向上的投影只可能取两个数值,Sz=±h2;电子具有荷磁性,每个电子的磁矩为MSz=芎μB(μB为玻尔磁子)[7].电子的荷磁性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8年阿贝尔•费尔(Alber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Grünberg)发现在Fe/Cr多层膜中,材料的电阻率受材料磁化状态的变化呈显著改变,其机理是相临铁磁层间通过非磁性Cr产生反铁磁耦合,不加磁场时电阻率大,当外加磁场时,相邻铁磁层的磁矩方向排列一致,对电子的散射弱,电阻率小.利用磁性控制电子的输运,提出巨磁电阻效应(giantmagnetoresistance,GMR),磁电阻MR定义MR=ρ(0)+ρ(H)ρ(0)×100%式中ρ(0)为零场下的电阻率,ρ(H)为加场下的电阻率[8].GMR效应的发现引起科技界强烈关注,1994年IBM公司依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此前的磁头是用锰铁磁体,磁电阻MR只有1%-2%,而新型读出磁头的MR约50%,将磁盘记录密度提高了17倍,有利于器件小型化,利用新型读出磁头的MR才出现笔记本电脑、MP3等,GMR效应在磁传感器、数控机库、非接触开关、旋转编码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3年,Helmolt等人[9]在La2/3Ba1/3MnO3薄膜中观察到MR高达105%,称为庞磁电阻(Colossalmagnetoresistance,CMR),钙钛矿氧化物中有如此高的磁电阻,在磁传感、磁存储、自旋晶体管、磁制冷等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10-12].然而,CMR效应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原因是要实现大的MR需要特斯拉量级的外磁场,问题出在CMR产生的物理机制还没有真正弄清楚.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13]:“就一个粒子来说,如果由于自身内部的过程使它的能量减小了,它的静质量也将相应地减小.”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莓C2式中△m.表示经过反应后粒子的总静质量的减小,△E表示核反应释放的能量.爱因斯坦又提出实现热核反应的途径:“用那些所含能量是高度可变的物体(比如用镭盐)来验证这个理论,不是不可能成功的.”按照爱因斯坦的这一重大物理学理论,1938年物理学家发现重原子核裂变.核裂变首先被用于战争,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来原子能很快得到和平利用,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原子能发电站投入运行.2009年,美国有104座核电站,核电站发电量占本国发电总量的20%,法国有59台机组,占80%;日本有55座核电站,占30%.截至2015年4月,我国运行的核电站有23座,在建核电站有26座,产能为千兆瓦,核电站发电量占我国发电总量不足3%,所以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核电,制定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8千兆瓦的目标.核能的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力地解决能源危机.利用海水中的氘和氚发生核聚变可以产生巨大能量,受控核聚变正在研究中,若受控核聚变研究成功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那时,能源危机彻底解除.

20世纪最杰出的成果是计算机,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从1946年计算机问世以来,经历了第一至第五代,计算机硬件中的电子元件随着物理学的进步,依次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用的是磁性材料,随着物理学的进步,磁性材料的性能越来越高,计算机的硬盘越来越小.近日在第十六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2015年10月21—25日)上获悉,中科院强磁场中心、中科院物理所等,正在对斯格明子(skyrmions)进行攻关,斯格明子具有拓扑纳米磁结构,将来的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只有花生大小,ipod平板电脑的硬盘缩小到米粒大小.量子力学催生出隧道二极管,量子力学指导着研究电子器件大小的极限,光学纤维的发明为计算机网络提供数据通道.

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受激辐射原理,时隔4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希奥多•梅曼(TheodoreMaiman)于1960制成第一台激光器[14].由于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和亮度高等特点,在医疗、农业、通讯、金属微加工,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激光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暂不展开论述,只谈谈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微加工等,激光加工技术具有突出特点:不接触加工工件,对工件无污染;光点小,能量集中;激光束容易聚焦、导向,便于自动化控制;安全可靠,不会对材料造成机械挤压或机械应力;切割面光滑、无毛刺;切割面细小,割缝一般在;适合大件产品的加工等.在汽车、飞机、微电子、钢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仅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总收入约270亿人民币,其中激光加工设备销售额达215亿人民币.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赤崎勇、天野浩、中山修二等三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帮助人们以更节能的方式获得白光光源.他们的突出贡献在于,在三基色红、绿、蓝中,红光LED和绿光LED早已发明,但制造蓝光LED长期以来是个难题,他们三人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蓝光LED,这样三基色LED全被找到了,制造出来的LED灯用于照明使消费者感到舒适.这种LED灯耗能很低,耗能不到普通灯泡的1/20,全世界发的电40%用于照明,若把普通灯泡都换成LED灯,全世界每个节省的电能数字惊人!物理学研究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因发明石墨烯材料,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集成电路晶体管普遍采用硅材料制造,当硅材料尺寸小于10纳米时,用它制造出的晶体管稳定性变差.而石墨烯可以被刻成尺寸不到1个分子大小的单电子晶体管.此外,石墨烯高度稳定,即使被切成1纳米宽的元件,导电性也很好.因此,石墨烯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革命[14].2012年,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Serge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在“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16].

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早在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薛其坤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电子自旋向上的在一个跑道上,自旋向下的在另一个跑道上,犹如在高速公路上,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不产生电子相互碰撞,不会产生热能损耗.通过密度集成,将来计算机的体积也将大大缩小,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现在的iPad那么大.因此,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7].物理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重大发明,都会开辟一块新天地,带来产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纵观科学与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3结语

论述了X射线,电子、半导体、原子能、激光、蓝光LED等的发现或发明对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自然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打开国门看一看,美国的著名大学非常注重大学物理,加州理工大学所有一、二年级的公共物理课程总学时为540,英、法、德也在400-500学时[18].国内高校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以他们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为例,大一开设:力学与热学80学时,大学物理—基础实验54学时;大二开设:电磁学80学时,光学与原子物理80学时,大学物理—综合实验54学时;大三开设:理论力学60学时,大学物理及实验总计408学时.在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高等学校理所应当重视物理学教学.各高校的理工科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给足大学物理课程及大学物理实验课时.

参考文献:

〔1〕祝之光.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文蔚,周雨青.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倪致祥,朱永忠,袁广宇,黄时中,大学物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前言.

〔4〕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5)

〔5〕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4):1-3.

〔6〕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张怪慈.量子力学简明教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孙阳(导师:张裕恒).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中的超大磁电阻效应及相关物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

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全息教学理论,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课型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带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物理知识进行重演在现,激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静电屏蔽时,首先带领学生对静电屏蔽进行了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用电吹风吹头时,电吹风其对电视信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静电屏蔽不完全成立?”于是带领学生们又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手机放在一个密闭的纸盒内,用另一部手机呼叫,学生们听到了响声。再让同学思考,如果将手机放在前面做过实验的金属笼内,是否能听到铃声?多数学生根据静电屏蔽原理猜测肯定不能。然而将手机放进铁笼后,仍能听到铃声。学生们都感到疑惑,难道静电平衡理论有误?针对这种现象让大家思考了“静电”二字,然后向学生们解释手机信号是一种电磁波而不是静电,其属一种交变的电磁场,遇到金属网时,金属网会感应出同频率的电磁波,只是强度变小,因此在仍能听到笼中手机铃声,也解释了,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吹风机对电视信号有影响。这样通过对物理知识重演再现与对比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物理教材和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物理教材中的安排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同,如果各个知识点都按照相同的教学方法去讲解,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会掌握的相对熟练,而对于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其似懂非懂,这样就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样物理教师在运用全息理论时,不要一味的按照一个教学方法进行讲解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点。另外,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掌握的好一些,有些学生掌握的差一些,因此物理教师要根据学情来选择教学方式,既要照顾那些掌握知识差的同学,也要让掌握较好的同学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向同学讲解“测量”的知识点时,对与学生来说这个相对知识点相对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因此教师在运用全息教学论时,可以先向学生对所要内容的主旨,主要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仔细讲解,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很容易对测量知识进行掌握。而在向学生讲解“光学规律”时,学生对其中的规律和容易混淆,如果物理教师还按照讲解“测量”方法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就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既要向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要带领学生对个规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学规律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能够更好地掌握。3.运用全息理论,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非常重要,有的评价方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知识的兴趣,而有的评价方式可能使学生受到打击,从而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运用全息理论,并且根据知识内容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回答对了要给与肯定的评价,而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要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去评价,用全息理论去告诉他,其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再去进行探讨,这样既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了不足,也对学生进行了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去学习,从而大大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结束语

返回英国房价高

半导体激光器解析半导体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随之而来的晶体管的发明,使科学家们早在50年代就设想发明半导体激光器,60年代早期,很多小组竞相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分析方面,以莫斯科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尼古拉·巴索夫的工作最为杰出。在1962年7月召开的固体器件研究国际会议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两名学者克耶斯(Keyes)和奎斯特(Quist)报告了砷化镓材料的光发射现象,这引起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工程师哈尔(Hall)的极大兴趣,在会后回家的火车上他写下了有关数据。回到家后,哈尔立即制定了研制半导体激光器的计划,并与其他研究人员一道,经数周奋斗,他们的计划获得成功。像晶体二极管一样,半导体激光器也以材料的p-n结特性为基础,且外观亦与前者类似,因此,半导体激光器常被称为二极管激光器或激光二极管。早期的激光二极管有很多实际限制,例如,只能在77K低温下以微秒脉冲工作,过了8年多时间,才由贝尔实验室和列宁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约飞(Ioffe)物理研究所制造出能在室温下工作的连续器件。而足够可靠的半导体激光器则直到70年代中期才出现。半导体激光器体积非常小,最小的只有米粒那样大。工作波长依赖于激光材料,一般为~微米,由于多种应用的需要,更短波长的器件在发展中。据报导,以Ⅱ~Ⅳ价元素的化合物,如ZnSe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低温下已得到微米的输出,而波长~微米的室温连续器件输出功率已达10毫瓦以上。但迄今尚未实现商品化。光纤通信是半导体激光可预见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一方面是世界范围的远距离海底光纤通信,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地区网。后者包括高速计算机网、航空电子系统、卫生通讯网、高清晰度闭路电视网等。但就目前而言,激光唱机是这类器件的最大市场。其他应用包括高速打印、自由空间光通信、固体激光泵浦源、激光指示,及各种医疗应用等。晶体管利用一种称为半导体的材料的特殊性能。电流由运动的电子承载。普通的金属,如铜是电的好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没有紧密的和原子核相连,很容易被一个正电荷吸引。其它的物体,例如橡胶,是绝缘体 --电的不良导体--因为它们的电子不能自由运动。半导体,正如它们的名字暗示的那样,处于两者之间,它们通常情况下象绝缘体,但是在某种条件下会导电。对半导体的早期研究集中在硅上,但硅本身不能发射激光。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William Schockley,Walter Brattain 和 John Bardeen 发明的晶体管。这一发明推动了对其它半导体裁的研究发展进程。它也为利用半导体中的发射激光奠定了概念性基础。1952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 Heinrich Welker指出周期表第III和第V列之间的元素合成的半导体对电子装置有潜在的用途。其中之一,砷化镓或GaAs,它在寻找一种有效的通讯激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砷化镓(GaAs)的研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研究:高纯度晶体的叠层成长的研究,对缺陷和掺杂剂(对一种纯物质添加杂质,以改变其性能)的研究以及对热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的分析。有了这些研究成果,通用电器,IBM和麻省理工大学林肯实验室的研究小组在1962年研制出砷化镓(GaAs)激光发生器。但是有一个老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过热。使用单一半导体,(通常是GaAs)的激光发生器效率不是很高。它们仍需大量的电来激发激光作用,而在正常的室温下,这些电很快就使它们过热。只有脉冲操作才有可能避免过热(脉冲操作:电路或设备在能源以脉冲方式提供时的工作方式),可是通过这种工作方式不能通讯传输。科学家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驱热一例如把激光发生器放在其它好的热导体材料上,但是都没成功。然后在 1963年,克罗拉多大学的Herbert Kroemer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的方式--制造一个由半导体"三明治"组成的激光发生器,即把一个薄薄的活跃层嵌在两条材料不同的板之间。把激光作用限制在薄的活跃层里只需要很少的电流,并会使热输出量保吃持在可控范围之内。这样一种激光发生器不是只靠象把奶酪夹在两片面包那样,简单地塞进一个活跃层就能制造出来的。半导体晶体中的原子以点阵的方式排列,由电子组成化学键。要想制造出一个在两个原子之间有必要电子键连接的多层半导体,这个装置必须是由一元半导体单元组成,我们称之为多层晶体。 1967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Morton Panish 和 Izuo Hayashi 提出了用GaAs的修改型--即其中几个铝原子代替一些镓,一种称为"掺杂"的过程-- 来创造一种合适的多层晶体的可能性的建议。这种修改型的化合物,AlGaAs, 的原子间隔和GaAs相差不到1000分之一。研究人员提出,把 AlGaAs种植在GaAs 薄层的任何一边,它都会把所有的激光作用限制在GaAs层内。在他们面前,还要有几年的工作,但是通向"不间断状态" 激光发生器-在室温下仍能持续工作的微型半导体装置-的大门已经敞开了。还有一个障碍:怎样发射跨过长距离的光信号。长波无线电波可以很容易穿透浓雾和大雨,在空气中自由传播,但是短波激光会被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其它颗粒反射回来,以至于不是被分散就是被阻挡住。一个多雾的天气会使激光通讯联络终断,因此光需要一个类似于电话线的导管。

为了避免工程技术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工程技术进行伦理控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光伏发电因其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再生等特点,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攻坚时期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各个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改革 措施 。随着光伏发电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践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概念切入话题,探讨光伏电场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应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光伏电场;实践应用

光伏发电是当前较为前沿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发电方式,其因为自身的绿色、无污染及可再生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疆域辽阔,纬度跨越较大,光照资源极其丰富,所以在我国研究光伏发电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专家估计,到十三五结束时,我国的光伏发电将会占到全国总电力装机的6%左右,大量的光伏电场将会相继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在光伏电场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向前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不仅仅能够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

1相关概念综述

光伏发电中的“光伏”,实际上指的是光生伏特效应,即我们常说的光伏效应,它指的是半导体在受到光照射时能够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当前最为广泛的应用就是制作各种光电池等等,进一步发展为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中的光主要指的是太阳光,光伏发电指的就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基本原理,利用特制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全部过程。由于太阳光是一种非常绿色环保,不会产生污染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所以当前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电子信息工程则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只要研究的对象是电子信息的处理和控制等等。基于电子信息业在当前已经成为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当前也成为非常热门的学科和专业。而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在当前仍然局限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和范畴内,其主要发挥的作用仍然是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得以广泛应用,对于光伏发电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它能够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方面更加精确,为光伏电场作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依据。要知道,光伏发电中基本上都是电子元器而很少有机械原件,相较起来更容易发生各种故障,需要做好更为精准的监控和控制。并且在光伏电场中,各项传感器测量的参数需要非常精确,参数的细微差别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的监控和处理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其次,它大大解放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能够以充足的资源投入到更多的方面去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计算机没有广泛应用之前,发电站的数据监测和处理只能够依靠人力,不仅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出现各种细微的谬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一项在当前非常成熟的技术,无论是数据监测还是数据采集又或者是数据统计都非常快捷和精确,解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应用的实际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首先,数据测量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是光伏发电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主要承担的是数据测量的重要任务。传感器测量的数据是否准确将会对整个发电系统产生巨大影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感器测量的周期性误差、偶然性误差、量化性误差都进一步降低,测量数据更加精确。其次,数据采集中的实际应用。传感器可不仅仅是进行数据测量,其在测量出数据以后,会进一步进行数据采集并进行传送。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之前,数据的采集和传输需要进行模拟转换,需要将数据先转化为模拟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息,很容易出现失真情况。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将数据直接传输,最大可能地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再次,数据分析中的实际应用。这里的数据分析并不像字面上说的那样仅仅进行数据的分析,电子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甚至能够直接根据数据进行决策。举例来说,光能相较于水能来说,可控性更差,所以很容易出现孤岛现象,而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光伏并网的决策系统就能够在受到异常波形时及时作出分析和决策。最后,数据统计中的实际应用。传统的数据统计依赖于人力,容易出现错误。而数据统计在光伏发电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场通过长期对数据的测量、收集和分析,能够据此作出进一步的决策和改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统计电场运行以来的各项数据,对光伏发电过程不断改进,使其能够更加稳定、高效率地运行和发展。

4结语

当前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和网络的时代,严格意义上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已经不是一门前沿的学科,而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成熟学科。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其可以与很多前沿的学科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创新性的实践应用,在光伏电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就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近些年来与实践领域相结合的最好例证。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在处理数据方面,最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在数据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统计中的应用,其仍然没有摆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本身的特点。未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光伏发电的不断发展,相信二者会有更多的结合,为全面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本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光伏电场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12):111~112.

[2]白波,王蔚琼,张主杰,刘炎东.关于光伏电场中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5,05,(07):165~166.

[3]秦志龙.计及相关性的含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D].重庆:重庆大学,2013,08(11):101~102.

【 文章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根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级骨干示范院校建设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制定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0引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关乎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根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级骨干示范院校建设中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对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从而促进 教育 教学的发展。

1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院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依托西安大金空调有限公司、海尔空调工程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就业为导向,以空调工程施工为载体,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制冷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由行业企业的专家与学校共同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制订、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理论学习阶段的构建

理论学习是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及拓展学习领域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在此阶段,一部分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交替进行,一部分课程采用“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应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 教学 方法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从而实现知识及能力的逐级提升。

岗位实操阶段的构建

在校内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及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在订单培养企业岗位进行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进行和企业产品生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探索曹振华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西安710302产相适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形成“边工作边学习,为工作而学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增加了学生对生产过程包括设计原理、生产设备、工艺流程、 规章制度 等的切身认识,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工艺和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工作能力。并引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制冷工、钣金工等),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接轨。

2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我院针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的专业特点和相关企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要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载体,共同实施“6学期3阶段”的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第1、2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通用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本学习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及专业通用能力训练。

让学生学习相关的 公共基础知识 和专业基础知识,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完成制冷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和国防 拓展训练 ,在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了解专业具体产品生产组织、生产工艺,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自我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将校园 文化 与军工文化相融合,实现学生达到制冷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二阶段:第3、4、5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第3、4学期,完成专业核心领域课程的理论学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训练、课程仿真训练及综合仿真训练。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选择典型工程施工或设备做为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活动。[3]获取专业技能证书,实行“双证书”制。第5学期,利用3周在生产现场进行实习,利用12周完成专业拓展课程学习,拓展专业视野,为就职可能面临的转岗、转业做好准备。后7周进行 毕业 设计,也可在企业边进行生产实习边完成,在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岗位实际生产进行选题,通过实操,进一步掌握工程管理、设备维护等相关知识,获取企业上岗证书。

或利用前13周在订单企业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完成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学习。第三阶段:第6学期,本阶段完成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标准,将就业与实习有机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学生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专职教师负责实习辅导和学生管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质量教育、成本教育、保密教育和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及国防精神。

3 总结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我们将随着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不断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培养出合乎社会要求的和一批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路玲;涂中强.高职制冷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J].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四川),2009(05):89-92.

[2]吕君;宋永军.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办学模式的探索——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60.

[3]林永进.高职空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27-28

工程技术论文范文三: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工程技术作为化学生产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在化学生产中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对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进行了阐述后,又详细的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传热技术以及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并且分析了现如今的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得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应用;分析

在我国,科学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化学生产过程中也开始广泛的采用化工技术。化学工程技术主要是一项研究化学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相关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对化学工程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由于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升化学生产中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化学工程技术有了更广泛的关注,并不断的将其拓展到化学生产中的各个领域,使得化学工程技术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

1化学工程技术的技术概念阐述

现如今,化学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例如药物、食品和日用品,还有农业药物和工厂生产所需的原料等等。因此化学工程技术变成为了一项炙手可热的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化学工程技术是根据化学理论基础与相关的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应用于化学生产中的技术,利用化学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进行产品的大量生产。在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化学的反应物和设备对于工程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化学工程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化学反应的要求,进而提高了化学产品的质量。除此之外,化学工程技术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对废物的处理,这项技术能够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正符合我国当前对生产的要求。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技术主要的内容是,控制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使得需要的流体处于液体与气体中间的状态。这种流体的特点集合了气液的优点,它的粘度低与气体相似,它的密度很高与液体相似,这就导致它的扩散能力很强,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同时它还拥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压缩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化学生产中,通过控制温度与压力,得到超临界流体,利用其拥有的优势来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现如今,我们将这种技术应用于更过多领域,比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有机物材料和无机物材料。

传热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化学工程之中的传热技术主要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细尺度传热技术,另一方面是强化传热过程。首先微细尺度传热,是以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为主要的内容,从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微细进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传热技术。这项技术在微米、纳米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人们更加关注它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强化传热过程,主要的重点是通过调试换热器设备,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传热系数,使其能够有能力不断的对外放热。为了强化传热过程,就要增加冷热流体间的温差,这就必须通过改变换热的面积来提高传热系数,从而来提高传热的效率,使得在化学生产的过程节能减耗。

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

通常化学生产的产品一般对我们生活有一些影响的,因此我们就需要采用绿色化学反应来防止化学生产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从源头来解决污染问题的技术方法。绿色化学只得就是通过使用化学的技术与方法,结合相关的知识来解决化学对人们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要求就是,化学生产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催化剂、反应原料,和反应完成后的产物与副产物都必须对人类和环境无危害,同时也要保证绿色环保。

例如,采用绿色无毒的原料方面,可以将石油原料装换成生物原料。像是在化学产品尼龙的生产过程中,原先采用的是含苯的石油化工原料,我们将可以其原料改换成生物原料,一样也可以制成尼龙,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也保护了人体收到伤害。除此之外,这项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食物是对人体很有益的,在其生产过程中一般禁止使用化学药剂,这样不仅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生产绿色食品的代价就是成本高,为了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够有质量,我们可以将化学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开发基因技术,提高并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生物技术与化学反应技术相结合可以在以下过程中充分的利用。

3现今化学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非常更广泛,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滴状冷凝在工业上的应用仍然不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在获得滴状冷凝后,冷凝的液滴不能够被长久的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在这问题上有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化学工程技术的人才匮乏

在化学工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问题,只有用化学专业技术强的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化学生产的质量。而我国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化学领域的工作人员的普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理论要点掌握很好,但实际操作方面却严重的匮乏,这就导致技术型人才的缺乏,从而影响了化学工程技术的进步。

4对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策

不断提升化学工程技术

随着我国的科技不断的发展,化学工程技术也会越来越进步,我们应该不断的更新技术,以此来适应社会科技的发展。应该在巩固传统的化学技术的同时不断的添加新型技术,并抛弃不利的部分,从而实现化学工程技术有更好的发展。

培养化学技术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化学技术人才对于化学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化学工程技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重点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让专业对口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生产工厂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从而来培养理论知识牢固并且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来工作。

5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广泛,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不断涌进,我国的化学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竹,王一龙,麻超等.关于化学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J].大科技,2015,(27):283~283.

[2]侯海霞,柯杨,王胜壁等.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3]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4]刘玉琴.浅谈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化工贸易,2014,(25):95~95.

半导体论文网站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1 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状况 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市场的高速成长及其结构特点 1)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销售额从1990年的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约1300亿元,8年市场销售额规模增长30多倍, 年增长率90年代以后一般高于40%。中国计算机市场以硬件为主,到1997年硬件销售额仍占计算机市场的80%,软件、服务业的规模份额分别只有8. 7%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硬件为主的结构基本未变,这说明中国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还与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较差有关。 表1 中国微型计算机销量及销售额 年份1986 七五 销量(万台) 37 1 10 25 45 72 115 增长率(%) 18 150 80 60 60 国产机占有率(%) 70 42 39 33 44 销售额(%) 111 169 增长率(%) 69 占硬件市场比例(%) 37 占计算机市场比例(%) 年份1996 1997 销量(万台) 210 350 增长率(%) 83 国产机占有率(%) 56 67 销售额(%) 248 415 增长率(%) 47 占硬件市场比例(%) 占计算机市场比例(%) 2)中国的硬件市场以计算机主机,特别是微机为主, 外部设备比例较高。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中国1997年硬件市场各类产品的份额为:计算机整机43%,外部设备26%,耗材和零配件17%,应用产品10%,网络产品4%;计算机整机的主体是微机。1997年微机的销售额达415亿元,占硬件的比例高达%,估计微机约占中国计算机整机市场的份额接近90%。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90年代以来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如表3所示,整个“七五”期间中国仅销了37万台微机,1991 年销1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销售额达415亿元,1992年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一般大于60%。 表2 1997年若干外设和零部件业的数据 产品 销售额(亿元) 产量(万台) 出口比例(%) 打印机 54 908 86% 显示器 49 1313 76% 驱动器(软、硬、光) 102 4015 83% 主板42 800 50%以上[C] UPS 32 180 终端11 3184 键盘/鼠标 5 12875 96% ATM/POS 30 51 MODEM 80 产品 前4名企业及有关情况 打印机 HP、EPSON、佳能、Stnr 显示器 冠捷、长城b、主体为外商 驱动器(软、硬、光) 三星、新进、华强三洋、信华、三菱电机 主板 联想a、伟易达、长城、东莞联讯 UPS 主体为合资企业 终端 实达、湘计算、常国光、 键盘/鼠标 罗技、外资占74% ATM/POS 外资占70%以上 MODEM 外资企业为主 说明:a 为中国人控股的或民族品牌企业,余为外商或港澳台资企业。b 仅按硬驱、光驱计算,光驱计算,软驱出口比例也很高。C 为估计数。 表3 中国计算机产业销售额集中度 单位:% 类别 1993 1994 集中度CR[,4] 集中度CR[,2] 类别 集中度CR[,4] 集中度CR[,2] 说明:计算方法:电子百强中最大的4家或8家计算机企业的销售额+全国销售额*100% 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以微机为中心高速增长的特点和国际上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中国微机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大概比美国晚5—10年。此外计算机市场中微机所占比例中国高于美、日约70%。 3)中国计算机市场已和国际市场连通,贸易额急速增加, 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目前进出口的主体都是零部件和外部设备。 中国计算机类产品进出口总额1991年仅亿美元,1997 年已急增至亿美元,从1993年以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1993年顺差亿美元,1997年顺差已增至43亿美元;目前进出口的主体是外部设备和零部件产品,导致贸易迅速增加及形成目前这种贸易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计算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计算机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由于国内计算机零部件业技术落后许多零部件必须进口。 4)中国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结构 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6年中国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金融保险和制造业各为18%,服务业9%,交通和通信各为8%,教育科研为7%,能源和政府机构为6%,家庭为4%。但PC 机市场中家庭份额更高并呈上升趋势,根据电子部的数据和预测,PC 机中家用PC 机份额1997年为%,到2000年将上升到30%以上。 中国计算机业基本形成,民族品牌发展很快, 但与国外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中国计算机产业初步形成 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企业成长、开始形成体系,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到1990年中国计算机业原电子系统的企业仅有197家, 从业人员不到10 万人, 系统外企业也不多。 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 到1995年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50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制造业1000余家, 从业人员10万人,软件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人,营销、服务业130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 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规模发展很快。如表2所示, 原电子部系统企业的规模在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反映中国计算机业的规模,其销售额1980年为亿元,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 约占当时全国工业销售额的万分之七,1990年上升到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千分之二,而到1997年,由于各类计算机企业的迅速成长,计算机业仅硬件销售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 此外,除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产品外,计算机业各子行业都有较发展。 2)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 中国计算机产业由所有在中国注册的计算机企业组成的。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形成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密切相关。由于计算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计算机业各领域各具特色,形成相应的国际分工和合作,二是主要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品都是大进大出的大宗贸易产品);外国企业看好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成长潜力;在中国生产可降低成本;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等原因,90年代以来境外计算机业制造商纷纷来华投资。据JEEC估计,仅1991~1995年外商对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总额已达12~13亿美元。9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境外金融投资者也开始向中国计算机投资。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一是计算机业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7年计算机硬件企业中,合资、独资、中外合作企业的产值比例已分别高达%、%、和%, 其中包括一些境内投资到境外再返投到境内的企业。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二是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1997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额已相当于国内企业销售额的60~ 70 %(按硬件1000亿元计算为72%)。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美国1995年为%,日本1997年为%(美、日差别主要源于日本高比例的零部件出口份额);台湾1996年为%。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三是民族企业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这是因为国内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国际竞争在国内的延伸。同时,整机厂的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和国内外资企业供货,也推动了各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采购。 3)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开始壮大 该文所说的中国民族企业是指企业终极股权(或出资产权)50%以上为中国机构(如政府或中科院等的事业机构)和中国个人所持有的企业。 中国民族计算机企业壮大的突出表现是微机市场上民族品牌已占主要份额。在“七五”(1986—1990年)时期,靠保护政策,以长城机为代表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曾高达70%,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扩大、放松进口管制,国产民族品牌机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1998年已降到33%,以后国产民族品牌机份额再度上升,1995年份额超过50%,1997年达到67%。 在软件、计算机外设、零部件行业,民族企业份额还较小,唱主角的是外资企业。如表2 示大数外设和零部件位居前位的企业都为外商及台商企业,尽管财务软件和排版系统软件中国产品牌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软件市场份额份居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美国Oracle、微软、IBM在中国的子公司。 2 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以市场结构为重点的初步考察 产业组织即企业的市场关系的总和。本节以市场结构为重点,对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初步考察。 市场结构 1)一般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用产业的产值、销售额或资产中最大的数家企业所占的份额表示,它反映业内主要大企业对产业或市场的综合影响能力。由于缺乏系统资料,正确计算我国计算机市场或产业的一般集中度相当困难。我们仅根据销售额对我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作些初步估算。我们的初步结论是:1.如表3所示,到1997年, 最大4 大企业的份额大约为1/4,最大8企业立份额大约为1/3。 年代以来计算机业的销售额集中度经过了一个先降后略升的过程,4企业和8企业集中度1990年分别高达%和%,1992年降到谷底为%和%,以后再度有所上升(1990、1991年的数计算口径较小可能高估集中度值,但根据这两年的数,可以认为集中度下降趋势是存在的)。这种变化似乎表明业内主要大企业由于技术,经营能力、资金筹措能力较强已加快发展。3.与美国CR4 40%强和CR8 60%(1996年分别为 %和%)、 日本1997年CR4 70—80%(估计数)相比,中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明显较低,即中国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实力仍然有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计算机业一般集中度还不高,但位居前面的企业的销售额都增加很快。1997年最大的4 家集团公司及其销售额分别为联想(125亿元,集团销售额,后同)、四通( 亿元)、方正(亿元)长城(亿元),而在1992年这4 个集团的销售额仅分别为、、和亿元,仅5年4家公司销售客分别增长约12倍、15倍、19倍和5倍。 表4 几种产品的销售集中度(1997年) 单位:% PC机 万台 软件 (亿元) 打印机 联想 Oracle Epson 31 BM 微软 3 Canon 康柏 IBM HP 同创 Sybasc Star 惠普 方正 2 OK1 方正 Infarmix 实达 AST 东大阿尔派 富士通 EDC 8 Novell NEC CR[,4] CR[,8] 2)不同产品市场的集中度 表4为三种产品的市场销售集中度和位居前8位的企业名单。数据表明不同市场集中度差距较大,大致地看:软件市场相当分散,这主要为软件品种多所致,实际上在PC机操作系统、汉字排版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微软、方正、Oracle公司的市场份额很高;PC机市场集中程度中等,1997年CR4仅30%左右,CR8也仅40%强;打印机的集中程度相当高,市场结构是寡占竞争型的,这种情况与打印市场主要被几家跨国供应商控制有关。 表5 中国PC(按品牌)销售集中度 单位:% 类别 集中度CR4 集中度CRS 集中度CR8 在急速发展且产品批量较大的PC市场,90年代中国后期出现集中度上升的趋势,但仍明显低于美日等国。如表5所示,根据IDC数据计算的PC(按品牌)集中度,CR41995年为%,1997年上升到%,CR6从95年的%升到97年的%,但是,与美国CR4 %以上(为1997年数)相比,中国PC机市场集中度仍然明显较低,这可能与中国主要PC机企业规模小,中国PC机市场尚处于初步发阶段等有关。 国外IT业大公司都在中国建厂,民族品牌企业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各细分市场上也正在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总的看中国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不算太高,在充分开放而中国企业基础又弱的情况下,集中度高可能意味外国厂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3)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产品差别又称产品差别程度,是指买者因产品不具有完全的代替性而对产品产生的偏好差别。从总体上看,计算机业是产品差别较大的产业,计算机器件及外设的产品差别主要是技术性的。微机使用标准元器件进生装配,其产品差别主要表现在总体设计和设计组装的性能质量差别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品差别更大。 其次是营销和服务方面差别较明显。许多人认为,Dell与其它计算机厂商差别在快速服务上。目前中国国内优秀企业在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新产品的推广及营销等方面,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已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买方对产品知识程度的差别。 进入障碍是指行业内现有企业相对于企图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潜在竞争者)的优势。进入障碍对市场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有较大影响,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规模障碍;必要投资规模障碍;产品差别进入障碍;政策法规进入障碍(见表6) 表6 计算机业进入障碍 经济规模 必要投资 产品差别 PC机 小到中等 小到中等 大(主要基于品牌和服务) 外设和主要零部件 大 中等到大 大(主要基于技术、质量) 系统软件 大 中等到大 大 应用软件 小 小到中等 大 政策法规 PC机 小 外设和主要零部件 小 系统软件 小 应用软件 小 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1)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计算机产品的产品差别较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很难搞价格卡特尔,中国计算机业和国外一样,厂商非常注意通过价格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价格竞争激烈的原因,一与计算机芯片等零部件降价或价格变动较快有关,二是随着市场扩大,需求不断增长,而新的潜在需求者对价格变化更敏感。 非价格的竞争行为首先表现在产品开发领域。主要PC机厂商都重视及时推出装有新芯片、操作系统的PC机或其它有关产品,重视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开发新产品,如PC机场上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的要求开发出商用和家用电脑。此地外各厂商都重视通过广告宣传、各种促销活动进行市场竞争,估计一些主要PC机场上的年广告宣传费已占年销售额的3~5%。 2)投资购并 实力逐渐雄厚的主要计算机厂商都重视通过兼并收购扩张。 仅1998年就发生多起重要的收购兼并事件。这些事件可分为四大类, ①垂直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投资和收购,如联想注资金山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实达控股收购北京朗新进入软件业,同创参股从事跨省互联网联网服务业务的深圳讯业集团,以及浪潮与华光的强强联合。②旨在水平扩张的收购,如联想投资生产服务器的公司,实达收购广东海达进入广东广场。③非IT业企业旨在进入IT业投资收购,如海尔与北航合作成立软件公司、宝钢入股东大阿派。④与股票市场活动有关的收购,如方正收购延中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资本市场的“壳”资源,以利企业扩张。 3)市场绩效:规模结构水平与技术进步能力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到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市场绩效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限于资料,本文仅从规模结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能力三方面对计算机业的市场绩效略评论。 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可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表示。按信息产业部的中国计算机产业中微机合理经济规模为50万台的标准,中国计算机业规模结构效率尚低。因为1997年中国微机市场中排名第一的联想公司销售量也只有万台,1998年才达到近80万台,其它中国厂商产量更小。美国学者贝恩认为规模结构效率较高的市场中,产品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提供的比例在70—80%左右或更高。中国计算机规模结构效率低可能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 表7 计算机业的企业类型比例和产值、企业数 1980 1985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国有% 集体% 外资% 其它% 大中企业 产值比例% 产值(亿元) 企业数(个) 132 72 60 1995 计算机 整机 外设 国有% 集体% 外资% 其它% 大中企业 产值比例% 产值(亿元) 企业数(个) 604 225 379 说明:(1)本表计算机史包括整机和外设两个行业, 均为独立核算企业数。(2)1980、1985年的国有指全民所有制企业。(3)其它,1980、1985数含国有和集体联营,1998年含乡镇企业,1995年“其它”的比例用100%扣减国有、集体、外资的比例计算。 资源配置效率是同时从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生产效率角度考察资源利用状态,可以用利润率分布的情况反映产业的资源配效率。我们没有利润指标的详细数据,很难作相应分析,总的感觉是中国计算机业利润率较低且利润丰厚的供应链上游主要被外商控制有关。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目前主要企业计算机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形成能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快速开发能力。具备从笔记本PC机到服务器、工作站全系列产品的开发能力、具有同期安装最新的系统软件和MPU的能力,技术进步较快。 3.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 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 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入联系在一起的。此外一引起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7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 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已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0年其份额降至已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分析。 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洪澳台占%,外国资本占%;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中港澳台占%,外国资本占%。表8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 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 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 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产品(包括软件、硬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的看计算机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业绩较好,较受投资者青睐。此外联想、方正两家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善和完善。 表8 硬件各所制企业的产值份额(%) 企业类型 国有 合资 独资 合作 其它 1996 18 36 40 5 1 1997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点 计算机企业(企业集团)的特点: *都是在80年代以后成立的新企业; *发展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产品及有关服务起家, 目前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产品展开,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 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普遍重视与外商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 近几年在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重视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关于发展计算机业政策的若干设想 1)要继续加快改革,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革宏观和行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2)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政策支持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意义。 从政治、经济、技术的任一层面看,民族的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不容置疑。由于民族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太弱,根据美、日、韩等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有意义的。 3 )明确发展计算机业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有效竞争的原则,国家的资源支持不能撤胡椒面,也不宜只给一家,要按兼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之利的有效竞争原则支持数家有优势的企业较快发展;②政策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③对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但又极为重要需要发展的领域,国家可根据“经济租金”原则择优给予直接支持。 4 )有利于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体制,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讯业的融合,是扩大计算机市场也是扩大通信业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国家订货、PC机的分期付款、大中小型机和服务器的卖方销售信货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政策。 5)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 需要研究及可采取的政策包括国家对企业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更紧密的包括让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鉴美、日、韩等的经验,鼓励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或重要样机的开发方面合作;联合开发可由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进行。日本、美国企业的计算机、半导体的开发项目,许多重大的都曾得到政府支持。 6)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计算机企业发展, 包括承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股或创业权益,产业政策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成份,而是按适当向竞争优胜者倾斜的原则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7)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事业, 支持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8)由于计算机产业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 在制定和执行上述政策时要注意与开放政策的有机结合、支持民族品牌企业发展不能成为狭隘民族主义和闭关锁国。

(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省科技厅和科技部的关心支持下,科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民营科技企业、专利保护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跃上了新台阶。2001-2002年度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市科技局在省科技厅考核中连续多年获得综合考评二等奖。到2003年底止,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技工贸总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与“九五”末相比,分别增长276%、316%和332%,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分别比2000年增长304%和个百分点。为加快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不断提高对科技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工作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切实解决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召开全市技术创新大会和农业科技大会,动员部署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推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对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全市通报。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形成了一把手抓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共识。二是制定、落实加快发展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十五”以来制定了《马鞍山市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马鞍山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见》、《关于推进农业技术承包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省政府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和流通三项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整合我市科技资源,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的若干意见》、《马鞍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马鞍山市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落实已制定的政策措施和上级有关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三是将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纳入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马鞍山市“十五”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规划(纲要)》是《马鞍山市“十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子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市科技部门和企业将规划与年度计划相衔接,积极组织规划项目的实施。规划项目库所列重点项目83项,到2004年10月止,已有65项已实施或正在实施中,其中液压锤、高速重载车轮等14个产品已产业化,有的已具有一定规模。四是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市财政用于科技发展的科技三项费用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124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853万元,占市级财政预算的2%,其中60%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五”前4年科技三项费比“九五”增长。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大中型企业2003年技术开发费内部支出达到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比2000年上升个百分点。2003年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信托投资公司、经贸发展公司、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风险投资,几年来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改制上市注入资金800万元。五是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产业化平台建设。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决定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一期工程万平方米综合楼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运营近2年来,在吸纳入驻企业、项目申报、强化服务方面狠下功夫,入驻企业已达38家,注册资金达8276万元,入驻项目的孵化面积5682平方米。大华机械、菲利特、星辰等企业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组建了“马鞍山高新技术创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的新体制。集综合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和软件园、新材料孵化园、环保科技园等专业孵化园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已启动建设,朝着国家级创业中心迈进。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十五”期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并得到科技部资金支持。建立了国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性材料、专用汽车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提升材料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材料主导产业发展,以新材料产业及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在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支持和帮助下,获准建设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搭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平台,并完成了六是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对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每年为民营科技企业安排一批科技三项费用支持项目;加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认定、职称评审工作。到2003年底,全市有民营科技企业87家,资产总额47645万元,职工总数3822人,技工贸总收54676万元,实现利税5189万元,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1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有9家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一半。七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和产学研合作深度。科技创新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为解决我市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的矛盾,实现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共享,外聘7名专家担任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委员,聘请10位专家、教授担任市政府顾问,聘请13位院士担任市政府高级顾问,建立了我市与全国一流高层人才联系网,先后有几十位专家、教授来我市考察、指导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科大、上海交大等全国几十所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与南京市科技局和上海市杨浦区科委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马鞍山863新材料项目对接会等,签订了上百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合作意向。(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家和省里的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高新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我市黑色金属采选、冶炼及加工领域有较强的科研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依托力较强,但其他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二是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服务还不到位。三是科技投入体系不够健全,尽管科技三项费用占市财政预算比重居安徽省前列,但风险资金、创新资金均未建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贷款难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高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我市人才结构畸偏,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科技创业和经营型人才缺乏。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健全,造成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层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引不进来。 五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全市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只有3家,最多的只有17亿元。 六是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力。我市高新技术产品多为中间产品、原材料、配套产品,终端产品少,因而附加值低下,市场竞争力弱。延长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十一五”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在实施“双百”和“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契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和优秀人才,形成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格局;主动对接,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以新材料为基础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主导产业。(二)发展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原则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一步规划到位,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与无序调整。既要注重规划的实施,又要及时调整发展对策,抓住发展机遇,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开拓进取。2、市场导向与政策导向相结合原则将市场需求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着力抓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突出重点、加强集成,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引导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3、突出重点与重点突破原则根据我市基础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出”的原则,整合现有科技资源,选择有限目标形成马鞍山的发展特色,不片面追求产业规模的扩大,应注重一定规模上的质的提高;着力抓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和企业集群,在特色及优势行业培育几家企业成为国内同行业的“单打冠军”。4、可持续发展原则马鞍山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材料是与资源及环保密切相关的产业,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方针,形成“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三)发展目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到2010年,建立起较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产学研结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市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持续吸纳能力。--建设863新材料基地。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个具有技术创新功能、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孵化功能、示范功能、辐射功能的新材料主体园区,同时在马钢工业区、慈湖工业园、金家庄工业园、雨山工业园、当涂工业园分别建立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园区,形成一园五区格局;建成6大行业新材料生产基地(新型钢铁材料及深加工、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材料刃模具);形成中国最大的新型钢铁材料及深加工的研发与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具特色的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环保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材料刃模具等5个研发与生产基地之一。--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50亿元以上,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达3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马鞍山市的支柱产业。--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工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达5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加值比重提高到45%。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其中新材料产值达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马鞍山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三、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一)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应用等六个层面来展开。1、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公共创新、研发、服务平台。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包括综合孵化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环保科技园、新材料孵化园及配套服务建筑。建设好国家级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高性能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专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冶金与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国家级车轮轮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力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试验室、国家级矿山植被复垦实验室、省级钢铁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新型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新型耐火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激光加工及表面处理技术中心、省级电力电子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2、加快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马鞍山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实施力度,加快基地建设。重点发展4个产业(新型钢铁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培育发展3个行业(新型耐火材料、刃模具、激光制造技术);建设功能齐全的新材料主体园区及5个相对集中的新材料产业园区。3、积极培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3个专项,重点发展软件产业、LED半导体发光材料、液压设备、智能仪表和微粉中药。4、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服务,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重点扶持10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亿元以上,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博望省级新材料刃模具民营科技园。5、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和生物医药专项。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PDM、RPM、MRPⅡ、ERP技术,专用汽车制造实现企业数字化。6、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应用重点实施现代农业和环保专项,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农作物(水产品)良种优质化培育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矿山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二)重点项目1、研发项目(见附表)合计45项,其中新材料18项,电子信息8项,光机电一体化4项,环保8项,现代农业5项,生物医药1项,其他1项,总投资亿元。2、产业化项目(见附表)合计43项,其中新材料15项,电子信息2项,光机电一体化17项,环保3项,现代农业6项,总投资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利税31亿元,出口创汇7450万美元。3、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见附表)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16项,其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后续工程总投资亿元,863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6亿元。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新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试验9个,省级民营科技园1个。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科技发展及高新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动力。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加大督查力度。进一步理清科技发展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思路,明确目标和任务。重视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对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动,互相配合。2、建立有利于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要以改革为动力,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制定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构建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辅助决策、研发、孵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积极参与科技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3、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市、县、区各级财政科技开发与研究资金应逐年增加,市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市级财政预算的比例应达到以上,县、区科技三项费占县、区财政预算的比例应达到法定规定的的比例。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中,也应切出一定的比例用于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市、县、区要建立相应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或科技发展资金。企业要继续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全社会R&D投入中,企业投入不低于50%。实行积极的税收、金融扶持政策,落实现有政策,制定科技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的新的扶持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资金,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筹集资金。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立足扩大总量、提高素质、内招外引、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一是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定期发布高新技术人才需求信息。二是鼓励企业与北京、上海、南京的强势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孵化器或开展项目合作,提升本地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灵活的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即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实施国家863计划集聚人才、举办招才引智活动挖掘人才,建立留学生创业园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四是继续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5、加强科技管理一是加大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项目和科技专项的管理力度,在立项、评审、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合理配备科技资源。二是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新型的国家863计划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管理模式。三是加强科技管理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善工作条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队伍,切实发挥科技综合管理职能。

(转)在马鞍山上了大学,创了业,买了房应该算马鞍山人了,也是因为一直对马鞍山有好感。昨夜失眠,不自量力认真的思考和设计了马鞍山的未来。首先要纠正马鞍山绝大多数市民的对于马鞍山在国内地位错误思想倾向――充当南京后花园,或者直接划为南京管辖。这是一种很不求上进的思想。记得我有次坐火车去浙江湖州,临座有一对杭州人。全国人民,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人都公认杭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而杭州人却非常讨厌这顶帽子,所以他们看到自信心膨胀到傲慢无礼的上海人在杭州问路时,他们都给上海人指反方向。南京跟我们马鞍山有亲和力这是好事,是资源,但我们不能把这个当作资本来炫耀。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傍大款,而不是当大款呢??我们马鞍山应该学学国内几个自力更生的成功城市。首推温州、义乌、还有咱们好兄弟城市芜湖。为什么学习他们,而不学深圳、上海、北京。深圳完全是地理位置好靠近香港在加上我党和国家大把大把砸钱,而且给他们,我们这些内陆城市做梦都不敢想的政策。上海也是一样,扼住长江这条巨龙的咽喉,党和国家什么美事都给他们承办。北京更不用说了――皇城根。北京、上海、深圳的兴起我们内陆几十个省都是要做牺牲的,他们给外国人的各种特惠政策造成各种成本和财税的损失,我们不都替他们分担了吗。国家把美事给他们办,春风当然不会过玉门关到我们这了。温州、义乌、芜湖这些城市国家并不特别照顾他们,而他们憋了一股劲自己走出一条成功的路。现在全国知名,甚至在国际上也有名声。温州人才大气粗去北京上海炒房不过瘾还要集体跨洋过海到台湾、香港东南亚炒房。义乌也很牛,不靠江,不靠海,不靠党中央,现在义乌满大街都是外国人,他们常年住在这,把大批大批的义乌的小商品进口到自己国家。在看看芜湖的了不起,芜湖在办奇瑞是瞒着国家顶着压力干的,那时候国家是对各地办汽车业卡的很紧,因为汽车业风险太大,投资太大,几亿几十亿投下去如果赔了,别说水漂,连水花都看不见,试看国内的什么上汽,一汽,南汽,广汽哪不是国家大笔砸钱还得傍国外汽车业大佬才敢生产上市。奇瑞生产出来后上市更受气,因为没有上市许可证,必须挂靠上汽在创业很困难的条件下每年还得交大笔大笔的管理费给上汽,所以早期的奇瑞车都打着上汽奇瑞的牌子。我们马鞍山人对芜湖没什么神秘感,甚至有人对安徽唯一的倾国倾城魅力城市这事对芜湖有意见,理智的想想芜湖确实值得尊敬。上面这三个城市,有共同点就是特色鲜明:温州人专注于做皮鞋,知名的奥康、意尔康、红蜻蜓、蜘蛛王等等再加上不知名的,林林总总满大街都是与皮鞋相关的企业;义乌的小商品更是畅销国内甚至全球他们专著做小商品;芜湖还在路上,暂时不提。再举几个国内著名城市,重庆专注于做摩托车,天津专注从事手机相关产业。在看看全球知名国家小国或地区都很专注做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瑞士专注于做表,台湾专注于笔记本电脑的相关产业。所以我们马鞍山要在全国让人知道,一定得有特色,我们要小而强。想多管齐下综合发展固然对城市经济稳定性抗风险能力加强有好处,但要想全国知名一定得有特色的,非常上规模的产业。我们马鞍山想综合能力样样强不现实,至少短期不行。马鞍山历史短、地域小、国内知名度小吸引不了人才,注定我们不能走大而全的路。不讲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争外资争人才,还有二线城市无锡、苏州、东莞、厦门、青岛、大连、南京、宁波、杭州等等我们难以望其项背,再讲的残酷现实点我们连合肥、芜湖我们都比不过。那么我们马鞍山走什么路线呢?采石矶太小,内涵太少,靠它发展旅游不行。钢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夕阳行业,发展已经到极限。甚至连国内钢铁业老大首钢都考虑转型了。也就马钢也就是只能保证马鞍山人生活小康(我是说全体市民),至于大富大贵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我们马鞍山现在洗浴产业,在一定的范围有影响。我就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发展“水文化。”我就建全国知名的洗浴城。我们左右的南京和芜湖每年有大批的或是投资者或是旅游者。当然,芜湖南京也有自己的洗浴休闲企业,这是事实。我们只要做强做大做专,我们专注发展这个产业,让芜湖和南京的显得很简陋,我们是完全可以吸引游客过来的。这首先要我们把连接芜宁的轻轨或者是地铁建起来,最大程度的缩短,游客耗在路上的时间。试想外地游客爬完中山陵,逛过夫子庙,玩累了方特欢乐谷,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就来我们洗浴放松养足精神。游客愿意来我们这洗浴这一定要基于我的洗浴服务产品,非常的独特,精制,别的地方都没法跟我们比。很多地方都生产皮鞋,为什么做皮鞋生意的必去温州,很多地方都能做手表,为什么成功人士非得买瑞士表,就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已经知名的在人们心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马鞍山也应该这样。 (转)关于马鞍山未来发展的几点设想(转)马鞍山,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城市!从金泉街到解放路再到步行街!经过五十载的发展而成就今天的模样,身为马鞍山人自然希望马鞍山的明天更美好!在这里我抛砖引玉,期待各位网友把自己关于马鞍山未来发展的设想在这里表达出来!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警示性意见!形成一个合集,期望能引起市决策层的注意!以下为我个人之设想(所谓抛砖):马鞍山是一个年青的重工业城市,产业较为单一!也正是这单一的产业奠定了今日的马鞍山,社会稳定,居民收入与周边地区相比较高!当时钟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时候这单一的产业也就成了马鞍山发展的瓶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裁员(形式较多。如:九十年代以前马鞍山的男生少有没工作的,现在呢?马钢不招了!),受单一产业的影响,没有其它的产业可以接纳富余的劳动力,这部分人也是要是生存的,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分人中就有一些可能会为了生存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个社会一个地区要想发展自然首先要有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处处可以看见市里在这方面的努力,直至新世纪也没有太大的起色,究其原因:没有一个持续、渐进、有力度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在已引进的项目中很少是能够成就一个产业链的产业。苏州的发展较为典型就是首先引进一个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的项目(如:宏基),马鞍山有什么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的?那就是让我们马鞍山人引以自豪的马钢(全国唯一的康采恩钢铁企业)!这也是我们马鞍山进一步发展、腾飞的一个最有力的发动机!其实马钢也早就在做这一步,薄板、H钢固然很好,但我认为还很不够,力度不深。我们可以引导马鞍山的民间资本并引进外地以及外国的资本和技术进行钢铁产业链的深加工,(马鞍山有很成功的例子:私营企业市玉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其企业主马先生的领导下最初就是为台湾加工狗用电镀项圈起步的,九十年代中期为其打工的农民工就有月入一千五百元的了,可见其业务之火,利润之高!最近获悉马鞍山市玉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编织渔网用稀土锌铝镁合金镀层钢丝”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2003年科技部产业化环境建设贷款项目。在这里晚辈恭喜马先生了!预祝玉龙公司他日大展鸿图!期望马鞍山能有更多象玉龙一样的公司,马鞍山缺的就是这样的公司。)在近几年来最热门的产业那就要算汽车了,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那就是汽车用钢板。国内尚无厂家可生产此类产品,最近有宝钢在洽谈此类项目,另外台湾最大的汽车钢板供货商春源钢铁和中钢公司,将合作在福建福州投资大型汽车钢板厂,成为祖国大陆东南地区重要的汽车钢板供应基地。即使是这两家都生产了也不可能满足国内现有的的需求,何况汽车业在国内还才刚刚起步呢!这个项目的落户可以使马鞍山的综合竞争力上一个新台阶!当然这也是单一产业的延续,如果说要在根本上改变可能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就城市的发展我主张:向南京靠拢,做南京的配套,进而做长三角的配套,错位发展,别老想着做鸡头,没有牛后那牛不得憋死?(长三角:由上海、南京、扬州、镇江、南通、泰州、苏州、无锡、常州、杭州、湖州、宁波、嘉兴、舟山、绍兴15个城市组成,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已被世界公认为继纽约、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等城市为核心的五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占了10个;在最新选出的全国综合竞争力10强城市中,长三角地区占了4个。目前,“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1/4。)虽然我们不在长三角内,但值的庆幸的是我们身处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内,且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城市!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住这点。限于篇幅和时间这次只能写这一个方向了,我相信广大网友们会有很多很好的设想,我只敢说我是在抛砖,期望能引来你们的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我也是找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