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家庭观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家庭观毕业论文

含金量是多少 家庭教育的论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由此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成才的重要因素。一、自古有造就的安邦定国之英才,无不与家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它是塑造性格、品德、意志、情感的重要场所。因而不管是具有血缘关系或非血缘关系的家长本身所具有的道德品质、文化水准、情操培养,所供何职、生活经历,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的完善和残缺情况,成员间的健康状况与邻居乡朋等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把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及能否成材造成深刻的影响。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途径。”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其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的心理品质,言行举止,无不在孩子心理上深刻地,潜移默化地构成影响。许多事实证明了成功的家教不一定只取决于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其家庭的文化水平和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家庭父母及其家庭成员是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同时教育着自己,在于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如何。二、当今时代是高频率竞争的时代在信息量强大知识层变更急剧的商品社会,社会成员的意识观念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在“大浪淘沙”趋势的必然引导下,使家庭发生质的飞跃,一切不利于社会发展或跟不上社会变革的意识观念都要强迫性的摈弃和消除。而现今的孩子们处于突飞猛进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他们需要有崭新的思想观念,他们需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需要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需要有钢铁般的意识,他们需要有高深而渊博的知识,他们需要有忘我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与当今的时代合拍,而现在的实际状况却令人甚忧,尤其是表现在农村的家教太落俗套了,有相当数量的家长从思想、素质上、文化素质上还远不及他们的孩子,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而且由于观念陈腐不堪而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负面的反应,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其一,给学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压力,比如说有些家长对子女偏三向四,重男轻女,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或贫而不学……难怪有些学生逃学或个别学生辍学抑或回家不学等不良现象的产生,无疑给国家普九工作增添了麻烦。其二,给社会平添负担,有些家长生而不育、生而不教、生而不管,在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型教育主导下,家长们只是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听之任之,致使孩子疏于约束而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其三,给家庭带来危机,许多家长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的残余,只要孩子,“学而忧则仕”,就算成才,偏重智育忽视德育,有些孩子因考学落榜或考学无望受到家长的训斥,而自杀或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难以下咽的苦果。其四,断送了孩子的前途,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奉行了溺爱型教育,武断型教育,“各吹各的号”的失调型教育,教子不正身的失尊型教育,“育苗不培土”的污染型教育,“揠苗助长”的毁才型教育等思想内容或思想方式方法,致使自己的儿女,尝到了由家长和自己所酿的苦酒,而悔恨晚矣。发表论文。家庭中好多痛心疾首的悲剧数不胜数,这在于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作为家长尤为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进行一些对照检查,思而则敏,敏而促行,为了使你成为合格家长,以此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孩子(一)要有高度过社会责任感教育好孩子不再成其为一家一户的私事,孩子也不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关系到孩子在地球村后代的较量中能否站稳脚跟的大事,古往今来的严重教训证明:孩子的身体不好,将会为残品;孩子的知识贫乏,将会成为废品,孩子的道德品质不好,将会成为危险品,如果家长不从科学管理着手,教育失当失误失措,必然导致孩子失学失业失足,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利益,而且也会给学校和社会教育增加负担,甚至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做家长的不仅从个人的家庭利益出发,而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上考虑,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不辱使命。(二)要鼓励孩子长志气长出息家教艺术中说:“我们的言辞充满了进取意志,他们就会振奋他人”。“我们的行为象个英雄,他们就会成为勇士。”要通过家长的教育自身的模范行为以及古今中外的英雄贤哲之典型事迹讲给他们听,影响他们的行为,以此产生思想动力,更好地塑造自己。发表论文。(三)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俗话说:“老不歇心少不歇意,为人之父母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比其更有出息更有才华,特别在当前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才竞争相当激烈,而往往从父母心愿上更迫切使儿女及早成才,由于期望值过高欲速则不达。家长应该“量其力而教之。”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规律可寻,违背规律的做法非但无益,反而会伤害儿女的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应因材因时因地制教,视其发展再逐步提高要求更实际一些,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做法只能视之为笑谈。(四)要提高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家教艺术中说:“不要只是站着或只用手比划指点着,你期望你的孩子征服高度,攀登吧,他们就会跟上来。发表论文。”“以身说教。”也就是说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孩子们,并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合理约束,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早起床带着孩子跑步锻炼或室外活动,早餐安排好保证孩子整个上午要有充分精力听课,中午要督促孩子作适当的休息调整,以保证下午更好学习,晚上要让孩子看些与学习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在掌握好生活学习规律的同时,注重实教,培养学生意志的品质,陶冶性情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五)要给孩子创造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家教艺术中说:“我们是什么比我说什么更有力量,孩子们在注视着我们的生活。”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好多了,在居住中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空间,有他们自己的居室,有他们一定的办事独立性,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科学的作息制度,不要以家长自己某些嗜好,尤其是一些不良习惯去干扰或在无意中影响了他们。综上所言,可见家教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问,它具有渐进性,隐形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当代的孩子,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事不尽心,这就更增加了家长对其教育的韧性,耐心,家长既不可急于求成,应根据新时代新潮流新变革下的形势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子女的家庭观念———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较分析摘要:对城市青少年及其父母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影响程度的差异与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有明显关系;独生子女父母态度对子女的影响力大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父亲态度的影响力大于母亲;两类家庭在家庭权力方面倾向于夫妻平权,在家庭义务方面仍然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承担家庭义务方面的不平等较缺少批判性。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角色分工;性别角色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由于家庭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亲密的社会群体,因而儿童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参照群体来与之认同的,并把家庭的规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家庭中的某些成员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模式,而且成员之间的互动范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家庭角色是青少年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然而在扮演之前,青少年对两性的家庭角色分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将来的角色扮演做好了主观准备。而对家庭角色的扮演,最重要、最便利也是最经常的学习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就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参考模板。当代中国的城市家庭是由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独生子女家庭不仅在家庭规模上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异,而且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特点。那么,两类青少年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是否也有所不同呢?本文的资料来源是2006年3月笔者对郑州、开封两城市青少年所做的抽样调查。该调查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两个城市先各随机抽取一个区,再从这两个区的普通层次的中学各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然后在抽中的学校随机抽取初二和高二各四个班。被抽中的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构成两个调查样本,并且中学生样本与中学生家长样本严格一一对应。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5份,有效问卷为619份,有效回收率为77%。其中独生子女占,非独生子女占;男孩占47. 0%,女孩占53. 0%。本文拟从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和两性家务劳动分工三个方面来探讨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一、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父母在家庭中谁主外,谁主内,以及父母中谁挣钱更多、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本研究把家庭内外角色分工分为“夫妻谁主外、谁主内”、“夫妻俩谁挣钱更多”、“夫妻俩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②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实际分工只具有弱相关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独生子女的性别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即只有男孩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而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分工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对于自己家庭中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父亲和母亲的满意度是否会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呢?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中男孩的家庭观念与父母行为的弱相关受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而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女孩所起的示范作用大小与父亲对这一分工的满意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以父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为中介的。同样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也受母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但比父亲的影响作用要小。同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控制还是不控制父亲和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行为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受父母行为的影响非常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可能与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方式有关。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夫妻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值为,显著度为。从中可以看出在两性家庭角色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即更倾向于丈夫主外、丈夫比妻子挣钱更多、比妻子在事业上更有成就。可能是因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夫妻分工比较平等,即父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因此父亲对自己优势下降的态度对子女接受父母的角色分工模式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母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满意度对子女的影响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较为传统,这一因素可能是导致非独生子女对父母角色分工的接纳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可能受家庭之外的因素影响更大。二、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如果说夫妻在家庭内外事务上的分工更多地体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整体意义上的夫妻角色分工模式,那么家庭事务决策权和后面将要分析的家务劳动分工则体现的是两性在家庭内部的角色模式。家庭事务决策体现的是权力,然而对不同事务的决策体现的权力性质也不相同。西方学者沙菲里阿斯-罗斯柴尔德提出对婚姻权力的研究要区分出谁做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决定,谁偶尔做决定与谁经常做决定,以及这些方面的交叉。“仅仅做出重要的、偶尔决定的权力不侵犯他们的时间,但可以决定家庭的生活风格以及他们家庭的主要特征和面貌”,这种权力是一种“指挥权力”。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能够不为决定琐事而消磨时间。而做出习以为常的、不重要的决定,则被称为“执行权力”,因为做这类决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执行先前所做出的决定。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设置了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内让具有“执行权力”的配偶行使处理权。①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模式中,丈夫一般是拥有“指挥权力”者,而妻子是拥有“执行权力”者。在本文中,“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和“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指挥权力”,“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执行权力”。青少年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角色分工之间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2。在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方面,对于重大家庭事务,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且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大致相当,非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则没有相关关系。对于两性重要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但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高于男孩与父母的相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情形与独生子女家庭相似,即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也存在弱相关关系,但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存在明显差异,即只有女孩与父母具有相关关系,男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无相关关系。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方面,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男孩还是女孩,其观念与父母的行为都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父母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上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否也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呢?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包括男孩与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由弱相关变为无相关。可见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对父母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分工的接受程度受父亲态度的影响较大。而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见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分工模式上受母亲态度的影响很小。然而非独生子女在控制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都与父母的行为表现出无相关。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表现为相关的程度增强。非独生子女中同样是女孩与父母的相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相关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在控制了“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无论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分配方面对女儿的示范作用受到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较大影响。而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都没有发生变化。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后发现同样如此。可见,在受父母家庭日常事务分工的影响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既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也不受母亲态度的左右。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什么女孩对两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和重要事务上的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相关程度较高,并且女孩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较大?而父母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方面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很小,并且这种示范作用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小?首先让我们从两类家庭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现实分配状况来寻找原因。从表3我们看到,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向夫妻平权靠拢,但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权力明显大于独生子女父亲。对家庭重要事务和日常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两类家庭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前者,都倾向于夫妻平权,对于后者,都以母亲决策居多。也就是说,在“指挥权力”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表现出父亲的权力较大,但亲的优势与传统性别角色相比已大大降低,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此男孩(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家庭权的分工时父亲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女孩比男孩更看重男女平等,因而对于父母在家庭“指挥权力”的较为等的分配接受程度较高。然而由于父母在“指挥权力”上又没有完全平等,特别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只是介于传与现代之间,因此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对子女(特别是女孩)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执行权力”方面,两类家庭都表出较强的传统色彩,因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但在夫妻地位较为平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的态度对于男孩接受父母在“执行权力”方面的分工显得较为重要。三、两性家务劳动分工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承担义务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分从一个侧面为子女提供了一个两性家庭角色的样板,对其家庭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表4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对于日常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程度相当,而非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没有相关关系。对于知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但从性别的角度看,只有男孩与父母存·33·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则与父母存在中度相关关系,而且这种中度相关表现在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对于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不存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虽然从整体上看与父母没有相关关系,但如果分性别看,则发现女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在日常家务分工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独生子女中男孩和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见父亲的态度对独生子女接受父母在传统的男性家务方面的分工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样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中男孩对两性日常家务分工的看法以及男孩和女孩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非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的分工以及男孩在接受父母对日常家务劳动的分工方面,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接受父母对照顾家庭成员方面的分工非独生子女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对日常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发生了变化,非独生子女只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接受父母日常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而非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在接受父母对传统的男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的相关,然而在前两类家务上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并且男孩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日常家务方面的相关,而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受父亲态度的影响大于母亲的态度,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受父母态度的影响。以上结果中所显示的各种差异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有一定的关系。从表5显示的结果看,两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还遵循着传统的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即在日常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都以母亲负责居多,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方面,都以父亲为主。但在日常家务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相比,母亲所拥有的权力增加,而承担的义务没有明显减少。对于接受了较多的男女平等思想的青少年,能否接受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传统分工方式,父母的态度就显得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父亲承担较多的男性家务和母亲承担较多的女性家务,父亲对前者的态度和母亲对于后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男孩对父母的态度更为敏感,可能是因为触动传统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特别是家务劳动方面的分工,男性得到的不利最多,而男性从社会得到的支持要小于女性,因此男孩更多地参考父母的态度。此外,与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相比,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承担得较多,但独生子女并不认同父母的分工方式,并且也不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这可能是与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灌输了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一思想有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两性角色分工更为传统,即父亲拥有的权力大,承担的义务(主要是日常家务)少,因此子女对父母的日常家务分工很少认同,但男孩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而对于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较为认同由父亲来承担这类家务。四、结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也不乏相同之处。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首先,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更大,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差异的地方,都是两类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有明显差异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影响更大的方面,都是非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父母更为传统的方面。因此可以说,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与其分工符合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差异导致了对子女影响程度的差异,或者说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角色分工接受程度的差异。两类青少年虽然在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影响方面有差异,但从其差异中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其观念与父母行为的一致程度与父母行为偏离传统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的趋向是一致的,即都倾向于接受男女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只是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在家庭中得到生活经验的支持。其次,在接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的态度影响更大,可见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更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类青少年都是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宣扬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中,改变家庭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触动的是男性的利益,女性作为受益者极少有不赞同的,因而男性的态度极为重要,它表明了社会对打破传统分工的接受程度,所以青少年更为看重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程度。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普遍低于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但两类家庭也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都更倾向于“丈夫主外,妻子主内”,在家庭事务决策上偏向夫妻平权,而在家务劳动分工上偏向于传统模式。即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相比,女性的家庭权力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家庭义务的减少幅度,而两类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权力分配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弱相关,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中度相关,从中反映出我国男女平等运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在倡导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妇女地位的提高,而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用女性向男性的靠拢程度来衡量,侧重的是女性权利的增加,并且妇女解放的参与者主要是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对性别平等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女性义务的减少。因为在家庭中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或者说夫妻平权,不仅仅是男性放权给女性,还在于男性应分担传统上属于女性的义务。这一点不仅被现在的父母一代忽略了,也没有被青少年一代所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角色分工方面要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2]沈崇麟等.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3]雷雳等.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丽莎·斯冈茨尼等.角色变迁中的男性和女性[M].潘建国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5]谭琳等.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6]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6).[7]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研究, 2002, (8).[8]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 2002, (5).[9]郝玉章等.城市中学独生子女家庭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 (3).[10]郝玉章等.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J].青年研究, 1998, (1).[11]郝玉章等.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12]沈峻?五十年来婚姻家庭中妇女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J].天津师大学报, 2000, (3).

1,请您谈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高/低档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呢? 2,您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是长期或临时的吗? 3,如果你是开车的人会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具体考虑? 4,你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影响呢?为什么呢? 5,请您谈一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对汽车行业的具体路径? 6,与实例,谈论一个国家的货币的货币,国内汽车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论文林语堂家庭观毕业论文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有一个大家庭,因为小媳妇心灵手巧、才智过人、贤惠温顺而颇得公婆宠爱.对此,大媳妇、二媳妇则嫉恨在心.一天,家中轮到小媳妇做饭.她把饭做好后,又去门前的池塘边洗衣服.这时,大媳妇、二媳妇使出一恶计:她俩又往灶膛里添了一大把火柴,欲使锅中米饭焦糊串烟,让一贯心灵手巧的小媳妇在家人面前丢人现眼,陷入尴尬之境.不一会儿,小媳妇洗完衣服回屋,突闻锅中米饭串出焦糊气味,一看灶膛,木柴还在燃烧.生性聪慧的小媳妇已猜出个中原委.她灵机一动,遂把略呈焦糊状的米饭熬成了稀饭,另外,还做了一些大饼.待众多家人在一起就餐时,她说:“这两天天气较热,大伙儿总吃米饭胃口一定不大好,所以,我熬了些锅巴稀饭,做了些大饼,给大家调调胃口厂这一言一行,即刻博得了家人们的同声称赞.此举,既讨好了众多家人,又暗中让大媳妇、二媳妇下了台阶,可谓一举两得,使得一贯嫉妒并有心加害于她的大媳妇、二媳妇不得不敬佩之至.此后,她俩对小媳妇善意相待,而聪慧的小媳妇则不计前嫌,对两位嫂子加倍尊敬.就这样,妯娌之间的关系从“山雨欲来”的险境,步入了“柳暗花明”的胜境.见风使舵 贬义词 比喻做事无定见,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1966年,现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回台湾定居.同年6月,台北某学院举行毕业典礼,特邀林语堂参加,并请他即席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的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冗长乏味的演讲,令台下听众昏昏欲睡.轮到林语堂时,他抬腕看了看表,已是十一点半了,于是就改弦换调.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一片笑声,接着与会者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位优秀演讲家的拥戴.在第二天台北各大报纸上均出现了“幽默大师名不虚传”的消息.看来,即兴演讲者有口才还不行,还要有见风使舵的机智.

幽默,简单,思索性强,随意,别具一格!写出的文章既生动幽默.而且别有一翻风味啊! 谢谢!

林语堂的世界里有两朵玫瑰,他与心中最爱的那朵白玫瑰陈锦端曾有爱情却无奈不能走向婚姻,不能说惋惜只能道有缘无分,虽然此生未能与白玫瑰结秦晋之好,但也让林语堂怀念了一辈子。但林语堂生命中又无心插柳的盛开了一朵红玫瑰,正如张爱玲说的那样,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而廖翠凤,就是林语堂生命里的那颗朱砂痣。

而陈锦端,也只能是那粒饭黏子粘结在心里。

林语堂与廖翠凤相识结缘,说起来林语堂心里还是颇许心酸,在自己无力给自己心爱的女人陈锦端相对富裕的生活,在陈父的委婉拒绝下林语堂只能选择放弃,但陈父介绍了隔壁廖家的二女儿廖翠凤给林语堂,希望能成全美事一桩,虽说陈父眼中的门当户对无错,但的确残忍。

这就跟现在的年轻男女一样,在世俗的房子车子的条件下,男孩子无力满足,两人哪怕是爱的死去活来那也只能选择分离,毕竟爱情不能当饭吃。男人最痛苦的莫非就是在最没能力的时候遇上了最想要保护一生的女人,而女人则在最美好的年纪遇上了最等不起的男人,世间事,也就不过如此。

无论你是在热恋中还是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又或者是孤身一人,希望你能明白,恋爱可以是荒唐的,但婚姻会是世俗的,祝你好运。

无论是您的女儿在谈恋爱,还是您觉得那个男孩子无法给你女儿未来,但还是想说一句:莫欺少年穷,毕竟前途不可限量,请您思量。

就在林语堂接受陈父的建议后,尝试与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接触,一来二去两人也是颇为合适,其实很简单,廖翠凤已经注意林语堂很久了,林语堂风度翩翩才情绝冠,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廖翠凤又怎么会不心动,只是由于林语堂那时偏爱陈锦端,无心看一旁的廖翠凤。

论相貌,廖翠凤的确比不得陈锦端,论家世,廖家也是当地巨贾,差不了陈家多少,这样看来在当时无论是陈家还是廖家,林语堂都是搞不定的,那为什么最后廖翠凤愿意接受林语堂且她的父母也被搞定了呢?这就是廖翠凤与陈锦端的不同,廖翠凤有点像江冬秀的性格,敢作敢当行事如风,自己认定的事就不会改变。而陈锦端更像是个多愁善感的乖乖女,对父母之命是不敢随意反抗的。

当林语堂第一次去往廖家做客的时候,廖翠凤是非常羞涩的,所以她就在旁边看着林语堂在饭桌上与自己的几位兄弟吃饭聊天,因为林语堂与他们也是好友,所以倒也不拘谨,后来林语堂回忆说:

“ 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应邀到他们家去吃饭。在吃饭之时,我知道有一双眼睛在某处向我张望。后来我妻子告诉我,当时她是在数我吃几碗饭。另外我知道的,我路途中穿的那脏衬衣是拿到她家去洗的。却从来没人把我向她介绍过。”

这顿饭吃完以后,林语堂继续在学业上深造,直到大学毕业对于自己与廖翠凤的关系他也没有表态,彼此就这样交往但不亲密,受过一次的伤的人怎么会马上进入下一段感情呢,陈父委婉的话语还在他的耳边回响,廖家也是富贾,想必也没这么容易让女儿与自己交往,也许这又会是一样的结局吧,何必自取其辱呢,林语堂心想。

但此时的廖翠凤倒是急了,这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好歹是给句话啊这都快毕业了,她又不好意思主动只能不禁在心里碎碎念到:“林先生怎么还不肯来娶我呢?”

我猜廖翠凤此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难道他看不上我?难道他心里有别人了?话说这也是那时候不够开放,要是放在现在,廖翠凤就该壁咚林语堂,拿把菜刀跑到他面前推到墙上喃喃地说:

林童鞋,说,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了,所以不跟我表态。

我没有女朋友啊廖童鞋。

很好,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现在有了。

要是同意,那菜刀就是以后用来切菜做饭给林语堂吃,要是不同意,那菜刀切的可就是林语堂了,想想这画面,哈哈哈哈,我真是天才。

当两人最终决定走到一起的时候,果然,反对者站住来了,廖翠凤的母亲反对说:

“ 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

廖翠凤坚定回答说:

“ 穷有什么关系?”

嗯,穷有什么关系,就是这么霸气就是这么傲娇,同样的家境,陈锦端就没能跟她的父亲说出这句话,而廖翠凤却是勇敢的说了出来并且顶住家里的压力,就认定了林语堂,是啊,穷有什么关系,又不是穷的吃不上饭,又不是穷的住贫民窟,不过就是没自己家里住得大吃得好而已,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吃什么都是山珍海味,住什么都是海景大床房。

廖翠凤的勇敢也打动了林语堂,看着她这样的维护自己,难免感动,这样一来,两人好事将近。

一九一九年一月九日,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结婚的时候,林语堂做了一件奇事,他把结婚证书一把火烧掉了。不过,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 把婚书烧了吧,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

这件事往后成为美谈,这也是林语堂的处事哲学,他不会忘记眼前的这位女子不顾自己家庭清贫而义无反顾,从那刻开始,他就知道,这辈子,就是她了。

陈锦端,再见了,记得我曾经深爱过你。

但如今,我的爱,此生只能给眼前人了。

婚后不久,林语堂带着妻子到了美国,结婚时廖父给的一千块钱需要很省才能生活,两人在波士顿租了两间房,就开始了留学中的婚姻生活,他们的生活清贫但不困苦,因为廖翠凤会过日子,当年蒋碧微与徐悲鸿私奔到日本,两人面对茶米油盐只能是大眼瞪小眼,蒋碧微出生大家,自然不会这些日常琐碎之事,同是出生大家的廖翠凤却不是,她倒是很会这个,一是精打细算,不愧家里是做钱庄生意的。另一个是做的饭菜还十分到位,变着花样做给林语堂吃,这点还真是不像大家闺秀,倒像一个普通的妇人,勤劳稳重不耍大小姐脾气,难得可贵。哪怕是他们后来在德国生活艰难,廖翠凤只好变好首饰维持生活,也没有半句怨言,也正是廖翠凤的后勤保障工作到位,林语堂才有心思扑在学术研究上。

从美国到德国,从硕士到博士,林语堂在学术之路上笃定前行,廖翠凤就这样一路陪着他,照顾他的生活,中间他们想要生小孩,但因为生活并不宽裕,一直没敢要,直到结婚四年后,廖翠凤才怀孕,这时候林语堂正好赶上博士论文答辩,林语堂倒是心大,觉得自己没问题,廖翠凤倒是担心通不过,所以等到答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很温馨的画面,林语堂从一个房间答辩完成走到另一个教授的房间继续答辩,而廖翠凤则挺个大肚子在门外焦急徘徊,答辩直到十二点才结束,看到林语堂快步走过来,廖翠凤心急的问:

结果怎么样了?

合格了!

听到这三个字的廖翠凤不顾大街上的人潮,向林语堂送上深情一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一九二三年,林语堂与廖翠凤回国,林语堂任北京大学教授、并且有了他们的长女林如斯,但林如斯的命运稍许坎坷,最后为情所困,一九二七年,林语堂一家来到上海,那时候刚生下二女儿林太乙不久,林太乙在文学上是最像林语堂的,算是继承了他的衣钵,也是三姐妹中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后来还为林语堂写了传记。三女儿林相如倒是偏爱了理科,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回国了的林语堂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从《语丝》到《论语》,用他的幽默和才气给那时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春风,正所谓:“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他那时的文章风格比较活泼但不失辛辣,颇受大家喜欢,他自己也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林语堂这种东西文化都玩的转的笔风受到了当时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喜欢,她还帮助林语堂出版了《吾国与吾民》,让国外的学者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了中华民族,一举成名享誉欧美文坛。

一九三六年,林语堂应赛珍珠的邀请,一家去往美国,住在纽约,在美国的林语堂除了潜心写字以外,还热爱发明,早在国内的时候他对打字机的改造就念念不忘,原来早在国外的时候用英文打字机他觉得别扭,于是想自己制造一个中文打字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度痴迷到不问世事,为了这个打字机他耗尽家财不惜借钱也要研究,虽然说也获得了专利,但最终因为造价昂贵和战乱的原因,并没有推广开来,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在国外的那段时间,他不忘关心国内的时局,随着战事爆发,他用笔鼓舞着中国军民奋战,一九四零的时候,他还飞往重庆看中国战争的现状,回到美国后他为中国抗战做宣传,也指责美国政府当时的两面做派。

之所以讲到这两段,是想告诉大家,这两件事情没有廖翠凤的支持和理解是做不下去的,林语堂痴迷打字机,虽然花费了不少钱财但廖翠凤依旧支持他,因为他热爱,抗战时期林语堂到重庆,中间有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林语堂还是义无反顾的回来,廖翠凤又怎会不知,他心系国家,她也知道战争的苦痛,她理解林语堂的痛苦。

在生活上也是如此,廖翠凤细心的照顾他,幸福便是在这样细微的感触中流动,洋溢在彼此的内心,比如林语堂是一个很随性的人,对于西方那套正式的领带、腰带、鞋带,他是通通不喜欢,但廖翠凤毕竟出生大家对礼仪很看重,每次出门,都会将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检查妥当才会出门,精致的连衣服的边角都没有褶皱,也帮林语堂打扮的得体。

那时候的他们时常出入上流社会,而且当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多少文人雅士在功成名就之后抛弃结发妻子,这种风气也时常让廖翠凤感到不安,林语堂仪表堂堂还颇有才情,早在刚去美国的时候,隔壁的寡妇就看上林语堂,时常装作晕倒吸引他的注意,还把自己写的情诗给廖翠凤看,如今外面自然也有许多少女少妇的盯着呢,林语堂知道她的担忧后,只好哈哈大笑地说道:

“ 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林语堂有时候也很调皮,比如他把烟斗藏起来,然后像孩子喊妈妈那样:“凤,我的烟斗不见了。” 廖翠凤只好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说:“堂啊,慢慢找,别着急。” 廖翠凤就在满屋子找,看着她手忙脚乱的,林语堂则在一旁默默的燃起烟斗,悠然自得地看着。

廖翠凤看到后也不生气,只好自认自己摊上这么个孩子气的主,林语堂内心的那个孩子,他只有在廖翠凤面前才会展现出来,在外面他是别人仰慕的文学大师,在家里他就是个活泼的孩子,他会模仿廖翠凤的语气说:“堂啊,你有眼屎,你的鼻孔毛要剪了,你的牙齿给香烟熏的黑了,要多用牙膏刷刷,你今天下午要去理发了。”

廖翠凤在一旁好气又好笑,只好自言自语地说道:“ 面子是要顾的嘛。”她用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容纳了林语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廖翠凤是勤劳的,体贴的,也是幸运的,她感谢当年那个勇敢的自己,她明白自己的角色,在家她就是一个普通妇人,在林语堂回家的时候,写字劳累的时候,端上一杯热茶,做上一桌饭菜,这就足够了,这就是属于她与林语堂的幸福,虽不轰轰烈烈,却也柔情似水。对于她的付出,林语堂深怀感激的说道:

“ 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

一九六六年六月,林语堂一家回到了台湾定居,一九六九年一月九日,在中国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了,因为今天是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五十周年,是他们相濡以沫的金婚纪念日,本想低调,但还是被亲友知晓,大家都开心的聚在一起,这一天,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献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林语堂给翠凤买了一个手镯,手镯上刻着若艾利著名的《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廖翠凤读着这首情诗不禁流泪,是啊,彼此磕磕碰碰走过五十年,她知道自己不是林语堂的最爱,可是又怎么样呢,毕竟自己得到了他,陪伴了他,陈锦端有他林语堂的思念,但又怎样呢,虚无缥缈的思念终究是抵不过日夜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恋,

相守是最美好的婚姻。

十年后的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林语堂病逝香港,灵柩运回了台北,埋葬于阳明山麓林家庭院后园,林语堂去世后,廖翠凤守着他的墓,时常一个人在墓前陪着他说说话聊聊天。廖翠凤把故居和林语堂的图书资料捐赠出来,设立林语堂纪念馆,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像胡适去世后的江冬秀,两位妇人都以此来纪念与自己最爱的那个人走过的点点滴滴。

一九八七年,廖翠凤在香港去世。

廖翠凤的一生是甜蜜的,快乐的,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同眠共枕的那个人一起嘻嘻闹闹,一起看着彼此鬓角发白,步履阑珊,看着对方的老牙脱落然后掩嘴偷笑,从日起晨晖到夕阳西下,彼此相依,便是一生。

我一生最奢侈的事,就是途中与你相遇,然后相濡以沫,共闻花香。

我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那年与你携手,然后休戚与共,共看叶落。

伪民国史砖家,一本胡说八道正经的段子手,一个勇于直面幻灭的理想主义者。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晴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许多人可能会说,当然是快乐度过喽!可是如何才能快乐,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快乐是一种能力,快乐的生活更需要一种智慧。林语堂先生用他的文字给我们生动阐述了这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让我们明白:人生不过如此,完全可以过得轻松一些,开心一点。 《人生不过如此》是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随笔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全书分为六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悟。语言轻松活泼,形式不拘一格,很好的体现了作者本人闲适散淡的行文做人风格。他的作品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流,他的影响是旷远而深刻。其文字的艺术价值和他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至今仍是我们很有价值的借鉴。 在本书第一篇《少之时》中,林语堂认为,人的一生如何度过与他的童年和家庭生活关系密切。他说:“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的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 这在目前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早期记忆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多用来分析人类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以便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并最终扫除人心中的阴霾。 林语堂先生则从自身的体验说出了童年有山有水的生活环境和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自己身心的友谊濡养,正是这样的条件,让他养成了一种达观超然的性格,使他具备了享有快乐人生的无穷智慧。 时隔多年,林语堂依然记得童年时靠近自然有山有水的农家生活,那“常见的青山”,那“儿时捡石子的河边”,还有那“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林”,以及去厦门上学路上在江中行船三日时,沿途看到的如画美景……  他觉得正是这些,让自己拥有了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让他“会爱真,会爱美”,让他面对丑陋与不堪时,能够拥有宽容的“嘲讽能力”。 可以说,儿时这些温馨美好的回忆,在林语堂的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奠定了他一生为人和行文风格的基础,为他以后的发展储存了丰厚的精神养料。 每个人的儿时都是记忆中最弥足珍贵的闪着露珠光芒的财富,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也处处流露出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香,令人回味绵长心怀温情。大师们因为幼时精神上的丰富供养而越发热爱人生,热爱生活,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是他们缠绵的爱,一页页文字成为他们走向辉煌的印证。 大师们如此,我们平常人记忆最深处的东西,又有谁能抹去儿时甜蜜欢乐无忧的痕迹呢?谁又能忘记自己童年的美好岁月呢?那些在田野里挖野菜,追兔子的日子,那些堆雪人、捉迷藏欢乐时光,常常会让我们在浮躁的当下,觅得短暂的宁静,获得心灵的安慰。 可是现在的孩子们又如何呢?想想他们挺可怜的,孩子们从小就被电子产品和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包围,远离了大自然的芬芳,没办法聆听鸟儿婉转的歌喉,无心去欣赏繁星闪闪的夜空…… 他们本该五彩缤纷的童年记忆枯燥而单调,他们本该灵活机敏的头脑苍白而空洞,一个个沦为时代发展的受害者,畸形的成长又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独特闪光的灵魂呢?更为可悲的是家庭氛围,父母整天忙碌奔波,为了打拼所谓更好的未来,对孩子该有的陪伴、教育和引导,以及耐心和爱集体缺失。那么多留守儿童的凄楚生活,反映的是时代的悲哀。再多的金钱和物质,也无法挽回孩子健康快乐无忧的童年。而这,恰恰是人生之初最为可贵的,能够影响一生的财富。可惜的是,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林语堂说“一个小孩子需要家庭的爱情,而我有的很多很多……我深识父亲的爱,母亲的爱,兄弟的爱和姐妹的爱…… 那些极乐和深忧的时光,或只是欣赏良辰美景之片刻欢娱,都是永远镂刻在我的记忆中……”从这点来说,大师无疑是幸运的,他童年的财富是丰厚而充裕的。也正因此,直到成年之后,林语堂依然忘不了姐姐出嫁前“含泪而微笑”的话和她早逝之后自己所流的眼泪。记忆中父亲对他们兄弟姊妹的引导和教育,一桩桩一件件温馨的小事,在多年之后作者的笔下是那么深情,那么温暖。 经历即是财富,可如今孩子的经历呢? 在当今许多孩子避学习读书如同瘟疫一样的年纪,林语堂却在享受那些早晨八时被父亲拍定古诗诵读的时光。 在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让现代孩子痴迷沉湎其中时,当年的林语堂和他的兄弟姐妹却乐淘淘地干着父亲给各自分配的家庭劳作。 林语堂收获的是古典文学的熏陶修养和美好情感的积淀,现代的孩子们拥有的却是对学习的厌倦和疲倦的双眼以及苍白空洞的大脑。 当下的孩子放学后只想赶紧回家上网,林语堂当年却一次次沉浸流连于童年那些甜美的时光。西溪船上夜景的绝美曼妙,水上灯光箫声人影的变幻迷离,都让他小小年纪便沉浸于美好的遐想里。厦门书院毕业前夜,当林语堂坐在窗前凭眺运动场,静静冥想想给以后留下些美的记忆时,当代的孩子又如何能理解这份细腻的感受与珍贵的情怀呢? 真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学校和社会能够还给孩子一个美好无忧的童年,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最为珍贵的财富! 无戒训练营  第129天

毕业论文选题中美家庭观念差异

第一,对于自己的家庭,西方人非常看重,结婚前,他们可能对男女朋友交往比较随便,但是结婚后,他们会非常忠诚,戒指不离手,根本不像有的人形容的那样,大家都找情人。第二,对孩子,这是最大的不同点,父母对待孩子真的非常有耐心,而且非常平等,真的是像朋友一样。他们永远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中国的家长是“我说的你就照做,小孩子懂什么??”另外,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爱自己的伴侣是肯定超出对孩子的爱的(中国相反,父母爱孩子胜于爱伴侣,而且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那个非常强烈)。第三,国外的老人,由于社会保险比较好他们都是独自居住,孩子时不时拜访一下,一起做做饭。而没有孩子的老人被政府照顾的非常好,住在干净漂亮的公寓,满阳台都是花草(我说的当然是相对富于的国家),但是他们思想上非常独立,不愿意依靠别人。第四,在国外,亲人之间都直呼名称,大家聊天的时候天南地北,男人女人,爱,性,什么都聊,在场的16、17岁的孩子也都很开心地各抒己见,跟他们吃饭的时候会觉得像是更加温馨的朋友聚会。我真是非常羡慕这种平等但有有爱的家庭。 以上是软硬谦施团队给你带来的解答。满意请采纳哦亲(*^__^*) 嘻嘻……

你自己不会在网上查啊???????????????意义很简单嘛,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差异来找到解决我们本国家庭教育问题的方法。首先说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在说美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两个对比,因为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科技水平,以及地理的不同,孩子们的特点不同,家长的教育方式理念技巧内容都不同,所以有很大的差异。再写中国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再写美国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本国家教的缺点有可能是美国教育的优点和长处,我们要学习什么,改正什么。这样就有意义了。

1.中国家庭观念强,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外国人的家庭观念淡薄,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多。2.培养儿童的不同:美国家庭在培养儿童独立意识的问题上只积极态度,中国父母背道而驰,有家长制的作风 美国家庭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建立,中国父母使儿童自卑。3.姓名的不同:

一般来说老师不会问很偏门的问题的。1, 你认为造成中美家庭观念不同的根源原因是什么?(可以回答历史啊,文化啦什么的)2, 你认为差异会造成家庭中未成年人成长的什么问题?(美国就是暴力,早熟,之类的吧,中国就是中庸,服从,反叛期之类的吧····)3, 你是怎么取得你的数据的?你平时从哪里知道这些案例的?(图书馆,杂志,上网什么的)4, 你比较倾向那种家庭观?卤煮我可是老师哦~

以家庭观念为主题的论文

重视 家庭 教育 ,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良好家风的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家教家风论文,欢迎阅读!

>>>点击进入更多热门的家教家风家训主题的作 文、演 讲 稿、故 事

家教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作 文

好家风好家训的主题演 讲 稿

好家风正能量的故 事

古代家风家训小 故 事

小学生家风家训小 故 事

一、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理念的意义

对孩子而言家庭是第一课堂,当然也是永远的课堂。此外父母亲不仅仅只是首任老师,与此同时还是永久的老师,父母身体力行地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公德意识的养成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心。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种教育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也要坚持长期性、系统性,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由德育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道德和思想修养的理论,虽然处于必修课的地位,但是同学们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样的道德教育形同虚设,德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也不高,因此,高校教育联合家庭教育,家庭要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学校必须确立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教育的全新理念,大学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有道德的、有才华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社会公德教育的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不仅体现在孩童时期,父母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关键时期,能给予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对其品德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大学生公德意识养成最初的奠基石。社会公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让受教育者坚持不懈地投入到思想 文化 修养、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从而将自身所学到知识和 社会实践 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最大力量,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断奋斗。同时,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切实贯彻到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点突出全面性、系统性等特点,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完善构建安全、稳定、文明、整洁校园,侧重于食堂、宿舍、教室建设与管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严格遵守校园秩序,将环境育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这就需要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互相监督才能得以实现。

三、家庭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养成的作用

(一)家庭氛围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个体生活的摇篮。由于家庭环境不一样,父母亲教育方式不一样,因此,子女道德规范形成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相关资料调查显示,父母过度宠爱孩子,那么孩子成长道路上则总是会重视个人利益,以自身为中心,严重忽视他人感受,对他人不尊重、不关心;若是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严厉对待,更甚者还对孩子暴打,那么孩子必然就会养成冷漠习惯,对周遭事物不关心,更甚者还会有逆反倾向。由此,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

(二)家庭教育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养成的基础

1.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从古至今父母极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对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例如撒谎、懒惰、作弊等现象在父母看来却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孩子成长过程中严重忽视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必然就会丧失社会责任感,对周遭事物漠不关心。对此家长需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孩子思想道德意识,当家长能够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时,那么必然就会重视 对子 女进行思想道德方面教育。

2.家长应树立社会公德的榜样

朱熹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朱熹那里,道德高于知识,并且他提出的德育 方法 是很丰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今天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朱熹倡导“力行”教育思想,他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家长是不是正确树立价值观、道德观,个人行为是不是符合相关规范,这都会严重影响到孩子行为与思想。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并严格管理其行为,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易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性。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家长尤其要重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给孩子树立榜样。作为父母,就应当以身作则,做到“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楷模”,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起到示范作用。如父母要求孩子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那么父母就首先要做到。细微之处见精神,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孩子能亲眼目睹,就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天长日久,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就会灌输到子女的心中,变成他们日常行为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归根结底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因此也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以学生社团和班级为载体,把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与学生对自己的考核结合起来,把公德教育融合到活动中,把 自我评价 及自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师规划的各项活动中,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理调节、妥善处理身心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个人的社会公德认知。

作者:程相宽 单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杜宇波,杜昕.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摘要: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而家训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家训的典型代表。其主要内容包括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材;家训宜早,始自婴孩;勉子自立,读书致用;以“中庸”治家、处世;贵节操,一名实;养生惜生,不可苟生这六个方面。其及早施教,勿失良机;寓爱于教,严慈相融;均爱诸子,平等对待; 经验 传授,典型引导的原则与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代的家庭教育具有启示。

关键词:《颜氏家训》;家庭教育;启示

1《颜氏家训》的简介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531—约591)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写的一本告诫子孙的书,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9年)之后,全书共20篇,内容丰富,体系庞大。除首篇《序致》说明全书宗旨,末篇《终制》叮嘱后事、《归心》篇崇佛外,其余17篇,大体可分为“家庭伦理”、“品德智能”、“思想方法”、“养生处世”和“其他知识”五个方面。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仕宦家训的成熟,是中国古代家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推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除却具有封建思想的内容,其大部分内容在当今仍具有时效性,值得我们仔细研读,思考借鉴。

2《颜氏家训》的主要内容

务先王之道,成国之用材

颜之推认为家训的目的是使子孙们成为“国之用材”。《勉学》篇中有言:“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使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颜之推认为,各行各业都要要必备的知识,读书人也不例外,他教导子孙要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颜氏家训》中的家训目标,固然反映了其名门世族的立场和“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观,但其经世致用、希望子孙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务实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猜你喜欢:

1. 家风家教的征文1500字

2. 家训家风家教心得体会6篇

3. 家风伴我成长演讲稿

4. 家风家教的励志日志

5. 有关家风的经典散文随笔

6.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心得体会

下一页更多精彩“家庭家教家风论文”

家庭 教育 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优秀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家庭教育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当前,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家庭的教育。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人,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有着一定的情感和思维,父母与孩子有着血缘关系,是孩子的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生活老师,同时还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经济和生活来源,这就突出显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主要是看能否构建一个温暖、和谐、民主型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 民主家庭

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有种感受——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大不相同了。他们常常迷茫、缺乏自信、厌学、学习困难、考试焦虑、难以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力薄弱、 记忆力 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人际关系差等,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作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的事件。他们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绝非偶然,社会的发展竞争残酷激烈和我国选拔人才的途径比较单一和太过刚性,使得众多家长 对子 女的教育进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健康状况小而言之影响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健康状况,大而言之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的主观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 一旦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更多的家长就寄希望于学校,这时候家长认为学校的力量无限大。学校教育确实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但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以此本人谈谈有关家庭如何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 家长必须接纳孩子的错误

首先是对孩子的接纳,对孩子百分百的接纳、无条件的接纳。很多家长天真地认为,不接纳孩子的不足是为了孩子更完美,结果却强化了孩子的不足、放大了孩子的不足和巩固了孩子的不足。有的家长一旦听说自己的孩子与同学发生争端、口角或其他什么错误,尤其是考试,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没达到自己规定的目标,就会给予严惩,那样做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遇到自己的孩子考试失利,家长不应一味地责备,应安慰孩子,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氛围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构好夫妻关系,恩爱有加的夫妻关系才是好的亲子关系的前提,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决定性地影响着家庭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建构着孩子的心理世界,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管理的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 爱好 、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因素,都会使家庭长期弥漫一种紧张的气氛。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母都处于极大程度的情绪紧张状态,孩子常常也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三 构建与孩子平等的关系

民主的家庭应该是谁都有发言权,家庭成员要相互尊重,有关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参加或了解,父母不能一味地包办到底。虽然孩子所说的所想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要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积极参与权。不过决定权还要在父母手中,只不过父母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让孩子感到家庭的平等,这样孩子长大后无论接物还是待人都很客观和友善,并且能以平常心对待一些竞争。孩子拥有阳光的心态,在愉悦、轻松的心境下,其学习效率、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四 要真正关爱孩子

1.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第一,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些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第二,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家长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戏,这样既不影响家长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 经验 ,岂不一举两得? 第三,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第四,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交流 观后感 ,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2.要学会爱抚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要学会适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也要适时地进行安慰,不一定要太多的言语,让孩子觉得父母永远是爱他、关心他的,那会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动力。

3.学会和孩子沟通

通常沟通的方式主要是谈话。谈话的时候做父母的不能过于啰嗦,要学会迁移和引导,当然也不能像提审犯人似的和孩子谈话。对孩子的过错要指正,不能一味地包容,但也不能永远挂在嘴上,那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现代家长希望与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如人愿。为何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往往成不了朋友?笔者提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用心灵去接近。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

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体会在孩子的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

第二,语言沟通困难可以用书信的形式。有时候,语言沟通确实困难,容易形成对抗性情绪,使得矛盾激化,这时候用书信的形式沟通最好。因为书信沟通可以避免正面交锋和产生敌对情绪和尴尬,使得交流难以顺利进行,而书信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语言,使语气柔和,孩子容易接受。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目的是让孩子能在这个复杂多变,又富有挑战的人生大舞台赢得一席之地。这些都要求家长学会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并且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然后才可以合情合理地予以引导、教育。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成才。

参考文献

[1]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易春丽等译)[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谢弗著.发展心理学—— 儿童 与青少年(第六版)(邹泓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摘 要】敢问“素质教育”路在何方?“路漫漫其修远兮”。有识之士,上下求索,其实,路就在“家庭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学校积极转变素质教育观念,教师纷纷开展素质教育,学生热情欢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农村这一广阔的天地,素质教育的推行进程缓慢,甚至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学生家长观念陈旧, 文化 知识水平不高所致。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设置在校内的“家长学校”的潜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的推行不仅要靠国家的大政方针,老师的大力执行,还应得到学生家长的大力配合。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谋发展,造成许多学生缺少家庭教育,或隔代教育。农村学校在校内设置的“家长学校”形同虚设,大有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之嫌。据我县不完全调查统计,95%以上的学校内设置的“家长学校”徒有其名,多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设。致使许多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对素质教育默默无闻,有的甚至对素质教育产生抵触,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些,通过“家长学校”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十分必要。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有以下六大误区:

一是眼睛盯住考试分数的多,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少。

许多家长只看重子女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成绩,不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不看重子女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发展自己的 兴趣爱好 与特长,不支持子女参加学校的活动,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许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着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殊不知,兴趣爱好与特长是一个人成为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不注意、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就可以扼杀了将来极具前途的有特长的专业人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二是满足子女物质要求的多,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少。

许多家庭应该说还称不上“富门”,却有相当多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着“苦了什么也别苦了孩子”的心态,衣服要穿名牌的,零食要吃进口的,学习用具要买高档的,处处养尊处优,时时惟我独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子女在家中养成了不懂礼貌、骄横撒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并影响到学校中的行为习惯,给素质教育带来了负面作用。

三是关心子女身体健康的多,关注子女心理健康的少。

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关心无可厚非,而忽视子女心理健康更为可怕。不少孩子性格孤僻,撒妖撒野,与同伴不合群,只喜欢表扬,不接爱批评,害怕困难,经受不起挫折。在家受批评就哭闹,在校受批评就与老师作对。这些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家长应与教师配合纠正这些坏习惯。如果家长不够重视,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甚至人格不健全,从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

四是创设顺境的多,逆境锻炼少。

许多家庭条件不是优越,孩子却一直生活在优越顺利的环境之中,感受不到逆境的锻炼,也经受不了挫折,甚至不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有的还造成逆反心理,对老师、家长怀恨在心,故意作对。因此,家长应通过逆境锻炼子女,时刻告诫子女:“家衰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让他们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朴素的道理,从而让孩子明白,从小在蜜糖罐里泡大的人,是没有多大成就的。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从小就要让孩子受到逆境的考验,长大才有所作为。

五是重视学习结果的多,平时关注学习过程的少。

许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平时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情况,只是到了考试后关注孩子试卷上的分数,考得好就高兴,重重奖赏;考得差就大发雷霆,甚至女子“单打”或者男子“单打”。低年级孩子挨打挨骂后不敢吭声,可有的高年级孩子挨打骂后,一边哭一边说:“你们平时不关心我的学习,等到我考差了就打我,你们也有责任”。

六是家长知识欠缺,训斥唠叨多,尊重指导少。

许多家长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多乖!”常常训斥子女:“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等等,把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属于父母的。于是,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对孩子缺少信赖、沟通、讨论,缺少循循善诱,有的甚至把工作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知识欠缺,知识面狭窄,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缺少必要的指导 方法 。有的家长不注重自身形象,平时出口成“脏”、吸烟、酗酒、赌博等,严重影响了自身形象和孩子的形象。致使两代人之间产生代沟、鸿沟,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以上种种弊端,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因此,应通过学校设置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家长的素质教育意识,从而最终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发挥家长学校“潜能”呢?

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并且发挥监督检查职能,让“家长学校”名副其实。

二是学校家长密切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参与素质教育。

三是编辑出版“家长学校”的相关教材读物,促进家长创新意识的转变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通过“家长学校”的运作、考试、评估,全面提高家长素质能力。

五是改革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总之,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国家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挖掘“家长学校”的潜能,培养提高家长的素质,对整个素质教育的推行,意义十分重大。

摘 要 高中教育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又是高中教育中的难点,抓好高中生的家教事关国家的未来,也是关于学生的一生。

关键词 家庭教育;过度保护;和谐;知心朋友

现在的高中学生进入学校,就进入了学习的最紧张的时期,甚至紧张程度远甚于大学,当前,我国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一、高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溺爱

父母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于是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就可能出现性格突变。

父母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无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2.家长过度保护

有时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孩子想跑、想玩时,有的父母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如此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习惯,身体变得迟熟、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困难。父母必须明白,关怀是心灵上的沟通,并不是行为上的干预。过分的干预会妨碍孩子潜能的发展。

3.家长太望子成龙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发育情况,强迫他提早学站、学走路、学写字……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导致孩子出现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还可能会出现拒绝学习的问题,也不懂与人和谐相处。

4.家长对子女太苛刻

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并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另外,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父母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父母身上。

二、高中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比如,高中阶段的孩子学习任务重,要保证充分的营养,尤其是早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孩子睡了一夜起来,头一天的食物已经完全消化掉了,胃处于一个完全的排空状态,非常饥饿的,上午学习时间又长,又基本都是主课,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只为了充饥吃点馒头之类的,孩子到十来点钟就会觉得很饿,使大脑处于缺血状态,直接影响到第三第四节课的学习效果。研究证明,蛋白质类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大约四小时左右,淀粉类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仅两个多小时。所以,早饭要吃点鸡蛋牛奶豆浆之类的高蛋白食物。

孩子的衣服要整洁大方,切不可追时髦讲排场比名牌,那样会让孩子分散过多精力,还会刺激孩子的攀比欲望,讲究打扮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更容易发生早恋之类的问题。

睡眠:高中阶段孩子学习任务重,要有一个很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好觉是学习好的一个重要保证。

关于偏食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高中阶段这个不是校正孩子偏食问题的重点。家长可以在满足孩子营养全面化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孩子的口味,让孩子吃饱吃好。

2.做合格的家长

家长要不断学习,学习家教的有关知识,研究青少年心理生理发育,研究怎样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作息时间等各种与孩子有关的问题,全面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比如,家长可以多看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家庭保健之类的书刊杂志,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电视讲座等,都会对提高我们家长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3.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成为学习型家长,家长的学习行为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学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经常在家里打牌玩 麻将 ,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满座喝酒闲聊的,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夫妻之间有分歧最好不要当着孩子吵闹,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协商解决。尤其是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更不能当着孩子争论,俗话说“人前教子,人后劝夫”,这样,才会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4.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人、关心人,这样孩子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给自己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

关注孩子心理发展,有些问题要在平时的闲聊中,把家长的观念潜移默化的传输给孩子,而不要等到发现问题了,采取粗暴武断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恋问题,家长可以在平时看电视或谈论某个熟人的孩子的早恋问题时,表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老师教育学生时这样说:爱情的果实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实是苦涩的。学生时期正是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个子长高了,看上去像个大人,但是心里还没有完全成熟,每个人的未来发展还都是未知数,这时候谈恋爱很容易处理不好,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会给未来的爱情生活埋下阴影。

不要当着外人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更不能翻沉年旧账。尤其是不要当着同学指责孩子。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当众受到上级指责心情会怎样呢?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赞扬和尊重。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应该认识到有波动是正常的,不能总是抱怨名次怎么低了之类的问题,而是在考试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是马虎大意了还是这一部分没有学好,还是考试时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导致最后会做的题目也来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理解,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都会对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这样,他和同学老师之间有良好的关系,有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家长要经常和老师交流,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不要溺爱孩子,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心疼孩子,孩子更会自己娇惯自己,在生活上多关心孩子,而不能在学习上心慈手软,学习的时候就是要专注于学习,不要一会儿送点吃的,一会儿送点喝的,影响孩子专心学习。

总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关系到每个家庭,因此每个家庭都要重视起来,勿以恶小而纵容其为之,勿以善小而不教之!

1.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精选

2. 关于家庭教育论文

3. 浅谈家庭教育的论文

4. 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

5. 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

6. 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论文

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子女的家庭观念———对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较分析摘要:对城市青少年及其父母的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影响程度的差异与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传统程度有明显关系;独生子女父母态度对子女的影响力大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父亲态度的影响力大于母亲;两类家庭在家庭权力方面倾向于夫妻平权,在家庭义务方面仍然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承担家庭义务方面的不平等较缺少批判性。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角色分工;性别角色家庭是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由于家庭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为亲密的社会群体,因而儿童是把家庭作为一个参照群体来与之认同的,并把家庭的规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家庭中的某些成员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模式,而且成员之间的互动范型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模式。家庭角色是青少年将来要扮演的角色,然而在扮演之前,青少年对两性的家庭角色分工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为将来的角色扮演做好了主观准备。而对家庭角色的扮演,最重要、最便利也是最经常的学习场所就是家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就是青少年最直接的参考模板。当代中国的城市家庭是由独生子女家庭占主导地位的。独生子女家庭不仅在家庭规模上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异,而且在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观念等方面也出现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特点。那么,两类青少年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是否也有所不同呢?本文的资料来源是2006年3月笔者对郑州、开封两城市青少年所做的抽样调查。该调查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两个城市先各随机抽取一个区,再从这两个区的普通层次的中学各随机抽取一所初中和高中,然后在抽中的学校随机抽取初二和高二各四个班。被抽中的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构成两个调查样本,并且中学生样本与中学生家长样本严格一一对应。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5份,有效问卷为619份,有效回收率为77%。其中独生子女占,非独生子女占;男孩占47. 0%,女孩占53. 0%。本文拟从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和两性家务劳动分工三个方面来探讨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一、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父母在家庭中谁主外,谁主内,以及父母中谁挣钱更多、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本研究把家庭内外角色分工分为“夫妻谁主外、谁主内”、“夫妻俩谁挣钱更多”、“夫妻俩谁在事业上更有成就”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②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实际分工只具有弱相关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独生子女的性别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即只有男孩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而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内外事务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分工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对于自己家庭中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父亲和母亲的满意度是否会对子女产生一定影响呢?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看法与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中男孩的家庭观念与父母行为的弱相关受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而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女孩所起的示范作用大小与父亲对这一分工的满意程度也有较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以父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为中介的。同样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也受母亲对自己家庭中夫妻角色分工的满意度的一定影响,但比父亲的影响作用要小。同时我们还发现,无论是控制还是不控制父亲和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非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实际行为之间都不存在相关关系。可见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受父母行为的影响非常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情况,可能与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方式有关。方差分析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夫妻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均值为值为,显著度为。从中可以看出在两性家庭角色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即更倾向于丈夫主外、丈夫比妻子挣钱更多、比妻子在事业上更有成就。可能是因为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夫妻分工比较平等,即父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因此父亲对自己优势下降的态度对子女接受父母的角色分工模式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而母亲在家庭中的优势与传统模式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其满意度对子女的影响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较为传统,这一因素可能是导致非独生子女对父母角色分工的接纳程度较低的重要原因,同时也说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观念可能受家庭之外的因素影响更大。二、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分配如果说夫妻在家庭内外事务上的分工更多地体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整体意义上的夫妻角色分工模式,那么家庭事务决策权和后面将要分析的家务劳动分工则体现的是两性在家庭内部的角色模式。家庭事务决策体现的是权力,然而对不同事务的决策体现的权力性质也不相同。西方学者沙菲里阿斯-罗斯柴尔德提出对婚姻权力的研究要区分出谁做重要的与不重要的决定,谁偶尔做决定与谁经常做决定,以及这些方面的交叉。“仅仅做出重要的、偶尔决定的权力不侵犯他们的时间,但可以决定家庭的生活风格以及他们家庭的主要特征和面貌”,这种权力是一种“指挥权力”。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处于有利的地位,他们能够不为决定琐事而消磨时间。而做出习以为常的、不重要的决定,则被称为“执行权力”,因为做这类决定的人实际上是在执行先前所做出的决定。具有“指挥权力”的配偶设置了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内让具有“执行权力”的配偶行使处理权。①在传统的家庭角色模式中,丈夫一般是拥有“指挥权力”者,而妻子是拥有“执行权力”者。在本文中,“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和“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指挥权力”,“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可看做是“执行权力”。青少年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角色分工之间的相关统计结果见表2。在两性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方面,对于重大家庭事务,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且男孩和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大致相当,非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则没有相关关系。对于两性重要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独生子女的观念和父母的行为存在弱相关关系,但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程度高于男孩与父母的相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情形与独生子女家庭相似,即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也存在弱相关关系,但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存在明显差异,即只有女孩与父母具有相关关系,男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无相关关系。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方面,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男孩还是女孩,其观念与父母的行为都不存在相关关系。那么父母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上对子女的示范作用是否也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呢?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包括男孩与女孩)与父母的相关由弱相关变为无相关。可见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对父母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分工的接受程度受父亲态度的影响较大。而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可见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分工模式上受母亲态度的影响很小。然而非独生子女在控制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都与父母的行为表现出无相关。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前后独生子女对两性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表现为相关的程度增强。非独生子女中同样是女孩与父母的相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由相关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在控制了“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之后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见,无论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家庭重要事务决策权分配方面对女儿的示范作用受到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较大影响。而比较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前后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都没有发生变化。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后发现同样如此。可见,在受父母家庭日常事务分工的影响方面,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既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也不受母亲态度的左右。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什么女孩对两性在家庭重大事务和重要事务上的决策权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相关程度较高,并且女孩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较大?而父母在家庭日常事务决策权方面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很小,并且这种示范作用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很小?首先让我们从两类家庭在家庭事务决策权的现实分配状况来寻找原因。从表3我们看到,在家庭重大事务决策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向夫妻平权靠拢,但非独生子女父亲的权力明显大于独生子女父亲。对家庭重要事务和日常事务决策权的分配,两类家庭没有明显差异,对于前者,都倾向于夫妻平权,对于后者,都以母亲决策居多。也就是说,在“指挥权力”方面,虽然两类家庭都表现出父亲的权力较大,但亲的优势与传统性别角色相比已大大降低,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因此男孩(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家庭权的分工时父亲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女孩比男孩更看重男女平等,因而对于父母在家庭“指挥权力”的较为等的分配接受程度较高。然而由于父母在“指挥权力”上又没有完全平等,特别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只是介于传与现代之间,因此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对子女(特别是女孩)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执行权力”方面,两类家庭都表出较强的传统色彩,因而两类青少年对父母行为的接受程度较低,但在夫妻地位较为平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父的态度对于男孩接受父母在“执行权力”方面的分工显得较为重要。三、两性家务劳动分工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承担义务的多少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分从一个侧面为子女提供了一个两性家庭角色的样板,对其家庭观念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表4我们看到,在两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对于日常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性别的独生子女与父母的相关程度相当,而非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没有相关关系。对于知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但从性别的角度看,只有男孩与父母存·33·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则与父母存在中度相关关系,而且这种中度相关表现在不同性别的非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对于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不存在相关关系,非独生子女虽然从整体上看与父母没有相关关系,但如果分性别看,则发现女孩的观念与父母的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控制“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在日常家务分工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独生子女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没有明显变化,而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独生子女中男孩和女孩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见父亲的态度对独生子女接受父母在传统的男性家务方面的分工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样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中男孩对两性日常家务分工的看法以及男孩和女孩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此可见非独生子女在接受父母对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的分工以及男孩在接受父母对日常家务劳动的分工方面,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为明显,而在接受父母对照顾家庭成员方面的分工非独生子女不受父亲态度的影响。控制“母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度”后发现,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对日常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发生了变化,非独生子女只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分工方面的看法与父母行为的相关系数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中只有男孩在接受父母日常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而非独生子女(包括男孩和女孩)在接受父母对传统的男性家务劳动分工方面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的相关,然而在前两类家务上独生子女的观念与父母行为的相关受父母对家庭角色分工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并且男孩受母亲态度的影响较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方面的分工与子女看法的相关程度高于在日常家务方面的相关,而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受父亲态度的影响大于母亲的态度,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受父母态度的影响。以上结果中所显示的各种差异可能与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务劳动分工有一定的关系。从表5显示的结果看,两类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还遵循着传统的家务劳动性别分工,即在日常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成员家务分工方面,都以母亲负责居多,在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劳动方面,都以父亲为主。但在日常家务分工方面非独生子女家庭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与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相比,母亲所拥有的权力增加,而承担的义务没有明显减少。对于接受了较多的男女平等思想的青少年,能否接受父母在家务劳动方面的传统分工方式,父母的态度就显得比较重要,特别是对于父亲承担较多的男性家务和母亲承担较多的女性家务,父亲对前者的态度和母亲对于后者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男孩对父母的态度更为敏感,可能是因为触动传统的两性家庭角色分工,特别是家务劳动方面的分工,男性得到的不利最多,而男性从社会得到的支持要小于女性,因此男孩更多地参考父母的态度。此外,与日常家务和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相比,在照顾家庭成员家务方面,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承担得较多,但独生子女并不认同父母的分工方式,并且也不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这可能是与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灌输了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这一思想有关。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两性角色分工更为传统,即父亲拥有的权力大,承担的义务(主要是日常家务)少,因此子女对父母的日常家务分工很少认同,但男孩的态度与父亲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而对于知识技术性、体力性家务,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中母亲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较为认同由父亲来承担这类家务。四、结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方面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也不乏相同之处。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首先,和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影响更大,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表现出差异的地方,都是两类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有明显差异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影响更大的方面,都是非独生子女父母的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父母更为传统的方面。因此可以说,两类家庭中父母的角色分工对子女家庭观念的影响与其分工符合传统性别角色模式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两类家庭性别角色分工的差异导致了对子女影响程度的差异,或者说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角色分工接受程度的差异。两类青少年虽然在受父母家庭角色分工的影响方面有差异,但从其差异中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即其观念与父母行为的一致程度与父母行为偏离传统的程度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因此可以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家庭观念上的趋向是一致的,即都倾向于接受男女平等的家庭角色分工,只是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在家庭中得到生活经验的支持。其次,在接受父母的家庭角色分工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受父母的态度影响更大,可见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力更大。同时还可以发现,两类青少年都是受父亲的态度影响较大。这可能是因为在宣扬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中,改变家庭中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触动的是男性的利益,女性作为受益者极少有不赞同的,因而男性的态度极为重要,它表明了社会对打破传统分工的接受程度,所以青少年更为看重父亲对家庭角色分工的满意程度。另外,调查结果发现,可能是由于非独生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地位普遍低于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性别角色分工比独生子女家庭更为传统,但两类家庭也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都更倾向于“丈夫主外,妻子主内”,在家庭事务决策上偏向夫妻平权,而在家务劳动分工上偏向于传统模式。即与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模式相比,女性的家庭权力增加幅度要大于其家庭义务的减少幅度,而两类青少年对两性家庭权力分配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弱相关,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看法与父母的行为呈中度相关,从中反映出我国男女平等运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在倡导男女平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妇女地位的提高,而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用女性向男性的靠拢程度来衡量,侧重的是女性权利的增加,并且妇女解放的参与者主要是女性。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男性对性别平等所起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女性义务的减少。因为在家庭中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或者说夫妻平权,不仅仅是男性放权给女性,还在于男性应分担传统上属于女性的义务。这一点不仅被现在的父母一代忽略了,也没有被青少年一代所重视。由此可以看出,在家庭角色分工方面要实现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参考文献[1]风笑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2.[2]沈崇麟等.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3]雷雳等.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4]丽莎·斯冈茨尼等.角色变迁中的男性和女性[M].潘建国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5]谭琳等.女性与家庭: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6]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 2000, (6).[7]风笑天.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不同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研究, 2002, (8).[8]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 2002, (5).[9]郝玉章等.城市中学独生子女家庭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 (3).[10]郝玉章等.家庭与中学独生子女社会化[J].青年研究, 1998, (1).[11]郝玉章等.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6).[12]沈峻?五十年来婚姻家庭中妇女地位的变化和面临的挑战[J].天津师大学报, 2000, (3).

《浅析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

摘 要:家庭教育不但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原则做指导,而且必须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去实施。本文重点分析了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一些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的策略,提倡构建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幼儿健全的性格。

关键词:幼儿 家长 家庭教育方式

一、当前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长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和整体家庭生活环境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与实施。尤其是现在独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个孩子,越是重视越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问题,家庭成员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方式。

(一)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任性骄横。

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就只有这一根独苗,就像老人们经常说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事事依从,样样随着他,简直快要给去天上摘星星了,可以说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渴望唯一的孩子在感情上更多依赖自己,以保证老年有可靠的慰藉,他们放松了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行为上霸道,缺少控制力。这就属于溺爱型的家长。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极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在家里充当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上幼儿园挑座位,挑床,渴望得到教师的注意等,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希望大家都让他,没有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总是不讲理。他们在家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大家都围着他转,到以后离开家去上学或是在社会上生存,别人不可能都像父母一样对他们,他们就会有失落、无助的感觉,并且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对他们的成长工作都很不利。

(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缺乏锻炼。

一些家长在抚养孩子中,缺乏正确的观点,采取不恰当的行为,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说是帮父母干活,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根本就不让孩子做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本来幼儿园的孩子天性就爱玩,喜欢运动,喜欢跑、跳,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是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怕碰着、磕着,根本就不让孩子们出去玩,生怕孩子出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软弱,他们不会做很多同龄人都会做的事,不会玩大家都会玩的游戏,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渐渐地脱离了同年龄的人,在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后都有影响,因为你不会玩,因为你不敢玩,大家都排斥你。不和同年龄的人一起成长,不利于孩子社会化发展。上大学不会洗衣服大有人在,许多孩子上学必须有爸妈陪着才能学习。这样的孩子缺乏锻炼,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三)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好,但是对孩子缺少正确的评价,不能科学地为孩子定向。有的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子女,让孩子替他们实现梦想。有的家长以自己认为有用的、好的为孩子定向,不顾及孩子的爱好与能力。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许多家长走进了高期望值的误区:一是不顾孩子的实际,一味过高过严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有时根本就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比如过早地让孩子学弹钢琴,对孩子的手指的肌肉发展就很不利。二是攀比心理严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就一定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么样。三是重智轻德,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力高,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孰不知不恰当的期望,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期望太高,于是家长陪读、请家教、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往往成了考取高分数的机器,其意志、品质、情感、人际交往等等维系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准交往,不准贪玩,把早期教育设置成学计算机,学应用,弹钢琴,学书法等,使孩子过早脱离童年世界,极大地妨碍他们健康成长。而一旦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期望不一致时,部分家长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或迁怒孩子,横加指责,粗暴打骂;或放弃了正常的必须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认为孩子是没得救了,不给孩子正常的教育。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在家长长期的高期望值的压力下,其心理、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舒缓,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为失常,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四)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更多,一般最常见的是“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现象。在大家庭里大家都爱孩子但方法不一样,打也为孩子,护也为孩子,老人是彻底的惯孩子。一般孩子受老人的放纵娇惯比父母更厉害,祖辈和父辈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而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也会造成矛盾而削弱教育效果,因为祖辈总是认为儿子应该听他的,甚至因为孩子的教育导致家庭纠纷。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即:家庭里只有父母、子女两代。家长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有时夫妻二人还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脸。以为一个打,一个拉,有哄他的,有吓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种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两面性。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会伴随着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争吵尽管可以设法避开孩子,但分歧是无法避开孩子的眼光的。这种分歧会给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钻这样的空子,在一面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面去诉苦;在一面受了罚,就跑到另―面去讨爱。另外,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态度。由于家长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误以为家长中有的爱他,有的不爱他;有的专门保护他,有的老是惩罚他。于是孩子对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是重要,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两面派性格,他们在爸爸面前一个样,爷爷面前一个样,学会了两面说好话,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口是心非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后与人交往也会表达出这样的倾向。

二、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

(一)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观作为一种思想,支配着家长的教育行动。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观念正确了,自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有相应的正确的方式与行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是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的。

对于现在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它们直接导致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轻德育,这样家长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别的方面就太放纵孩子,在学习上又对孩子太严格。还有的是对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负担。

总之,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导致不正确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想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爱孩子应该爱得适度

爱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假若我们做父母的对幼儿过分溺爱和迁就,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一旦对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得不到满足又缺乏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家长对幼儿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其要求,而且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家长要保持对幼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长辈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有统一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的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行。如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家长应该一致的批评、说理,千万不能出现父母批评他,而长辈却站出来帮孩子的情况。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也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树立家长的威信。同时家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善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切实实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是我们要提倡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现在的一些家庭中所实施的民主却是一种变相的溺爱。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参与就是民主,但对孩子的要求过分地尊重,就又回到了有求必应了。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说: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分为六种类型: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相反,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斥多于鼓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低,总是甘居下游,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这样自卑的心态往往会对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的影响。

民主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热爱生活和自主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国外的父母比中国的父母用得多,我们要多借鉴,多参考。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我们现在应该教育我们的许多家长多应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他们好,只有他们在观念中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运用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既不辜负父母一片为孩子的心,又对孩子的成长好。

参考文献:

[1]刘春梅.试论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发展.濮阳教育学报,2002年4月.

[2]曾英.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12月.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 教育 ,给孩子的家教辅导也越来越广泛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教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家教的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家教利弊》 摘要:面对目前日益流行,并逐渐影响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家教风,笔者就该方面的问题对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家长和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在此基础上 总结 了小学生请家教的利与弊,笔者认为请或不请家教,以及请哪方面的家教,必须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家庭条件和小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决定。 关键词:家教 小学生 老师 家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教之风愈吹愈热。家教的盛行与现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式有关,与家长的期望分不开。笔者就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某小学的小学生作了一些调查,并与部分学生家长与教师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目的和效果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小学生的调查――家教有利有弊 1、家教在小学生中日益流行 在笔者的调查中约有的学生是三年级开始请家教,占主要地位。五年级开始请家教的学生有,二年级和四年级开始家教的学生都占了,而一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开始请家教的情况几乎没有。 2、父母为孩子请家教,大多是为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的小学生说,请家教是父母的要求,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认为家教占去了自己大量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其中也有小学生表示是自己想要请家教,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理想。有也些小学生请家教是由老师建议的,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建议家长可以请家教为学生帮忙。 而在调查家教原因的时候,有的小学生认为是自己学习上有了困难才请家教的,家教主要是为他们补习学习上的内容,也有一些小学生说自己成绩不差,家教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将来能上个好的学校。 此外,在请家教这一问题上,多数家长还有一个跟风心理,求心理安慰,看到别的孩子学这样学那样,自己的孩子也要学,惟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可是这样强迫学生补习的结果往往是使学生反感学习。 可见大多小学生请家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好,所以家教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语,数,外三门主要科目进行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补习 文化 课的内容。当然也有部分是为了发展小学生的 兴趣 爱好 ,例如小提琴,书法,跳舞等,但其数量远不及前者。 3、家教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超过一半的小学生说自己的家教老师是其他学校或自己学校的老师,可见家长也比较重视家教的质量,其中有些家庭教师是已退休在家的老教师。多数家长表示,有教学 经验 的老师能更好的辅导学生,让他们比较放心。而调查结果也确实表明超过70%中等及中等成绩以下的学生接受家教之后成绩有了提高,23%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再听老师的课比之前轻松很多,可见家教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后却有近10%的小学生觉得家教之后效果很好,觉得没必要再听老师讲课,上课不需要认真听讲,只要课后让家教补习一下就可以了。 调查显示一般小学生放学后和双休日是家教补习的主要时间,家教为他们复习已经教过的内容,讲解他们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辅导他们做家庭作业,或者陪他们一起预习新的课文,使他们更容易的听懂学校老师的讲课.寒暑假虽然也有学生补习,但数量明显比前两种情况少。但补习往往占据了小学生大量游戏玩乐的时间,使一些学生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大量数据看出家教也要布置小学生一些作业,而这些作业往往也要花去半小时以上,大量的作业确实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但对于在学校已有一份作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量是大了些,花去学生太多的时间,对于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太有利的。 二、家长感悟――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培养特长,家教必不可少 笔者也采访了一些家长,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白天要在学校学习,放学之后直接去补习班或者进行家教补习,为完成学校和家教的作业,甚至晚上到10点多还不熄灯,自己看着心疼。但自己的孩子本来学习成绩就不是拔尖,自己也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越来越大,心里着急,也只能给小孩请家教提提成绩。还有家长表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时刻照顾孩子,请了个家教学习之余能照看小孩,自己也能放心。另一位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学习也还说得过去,但眼看着其他孩子都利用课余时间上各种补习班补习,为避免与其他孩子产生差距,当然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清家教。而且也希望他们将来面对升级试能有更大的把握。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明自己的孩子成绩还是可以的,想要发展他们各方面能力,为他们请家教学习小提琴,书法,美术等艺术方面的内容,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在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家长觉得不应该给小学生请家教,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过多的负担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有可能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坏习惯。 三、教师感言――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家教作用很大,且效果显著 有老师对此情况表示理解,觉得对于部分上课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家教能够针对他们薄弱的部分进行辅导,使他们的学习不至于落后。但同时有些学生认为有了家教的帮助,上课就不那么用功了,造成上课不听,课后恶补的恶性循环。另外有老师认为为孩子请家教或参加辅导班,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像小学生的话,可以试着参加一些兴趣类的辅导,既培养学生兴趣,也能缓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盲目的跟风请家教是得不偿失的,应该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认为学生在接受心的知识的时候,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快,但过段时间就遗忘了;有些学生理解得较慢,但一旦理解就不容易忘记。教师虽然深知这点,但在授课时却无法做到各个兼顾,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家长就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在自身情况,来请适合他们的家教。 四、笔者感慨――请家教利大于弊,但仍需谨慎而为 家庭教师的市场在慢慢扩大,这无疑说明了这样一点,这种现象是让许多人认可的,对于请家庭教师,家长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为他们找家教,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意愿,不要盲目跟风,为孩子加重学习负担,造成他们厌学,偏学的坏习惯,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二:《试谈家教在中学教学中角色分析》 一、“家教”的定义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教”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不再是一个陌生名词,反之、无数家庭都与之有渊源。“家教”所谓是家庭教师的简称,随着社会对之的需要慢慢的演变成了一种职业,即被以一定的报酬聘请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主要由在职任教的教师和专职家教构成。通常负责功课的补习或是教授某些技能。 二、“家教”扮演的正面角色 (一)家长的合作者 为了让孩子更优秀、或者弥补家长自己在教育子女时间上的空缺等原因,为孩子请“家教”的家长越来越多。“家教”很多时候也充当了家长一个合作者的角色。主要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学生在日常行为上的管理和督促。常理下,家教主要工作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的技能。更多的时候家教又被家长赋予了很多新的角色,如保姆、陪读、及心理辅导等,此原因主要源自,很多家长为了扩大自己的诉求,而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和优越感。 另外提到的是一个单亲家庭 单亲的家庭 对子 女的教育相比正常家庭往往有着不自信,而把对子女的人格教育和学习的辅导,更多的寄托在了其他因素上面,也给活跃在家教市场上的“家教”提供“从业”机会。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加,留守学生也随之增多,在其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随之体现出来,也让家长对其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学校教育上,然而教职工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辅导好每个学生,就不能百分百的满足家长对学校的一个寄托。必然“家教”也就成为家长们的救命稻草,家长们也意识到家教这种独特的辅导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子女的成长。 综合上述:家长请家教虽出于种种不同原因、目的,却浮现了一个共识。家教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 (二)学生的辅导者 家教对学生的辅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点。 家教可以一对一的进行辅导,相对学校教师,更有力度的教授学生知识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对疑难问题的解答,这种情况下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也能具体详细的分解、消化疑难和困惑。也就加大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反之,大课堂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教师精力有限等方面的因素制约。让上诉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感觉很吃力,久而久之也就降低了其对学习的效率和兴趣。 家教也为此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也就增加了对学习的信心。家教不仅让学生和家长对之的一个重视,也间接填补了学生因在学校学习中被教师忽略所带来的心灵空洞,并且资深的家教还懂的如何用自己巧妙、幽默的风格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提升。 (三)家教是学校教师的补充 家教和学校教师所处的位置是完全不同的。教师是国家正统的教育模式下对学生进行授业的职业。学校教师是在固定的教育办学场所,对学生进行授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统一的固定的。是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模式。不论从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是这样的传统模式。学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单调,不能而家教却是一对一的模式, 这样, 一个教师可以将分散在多个学生身上的精力集中到一个学生身上, 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教育趋向个性化, 学校教育以班级制授课的模式已经很难完全适应教育个性化的需求 。学校大班教学是针对大都数学生进行的共性教学, 因而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个体的个性。在这个里与之完全不同的是家教,家教充当的角色是与学校教师完全不同的,他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传教。所以家教可以培养出个性化的人才,如 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心理特点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和 方法 。并且这些方案方法在一对一的形式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 其特长和潜质得到表现和发挥, 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教”扮演的负面角色 以上三点我们分析的都是“家教”的正面角色,但是家教也同样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和弊端。下面我们详细的对弊端进行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认为高学历的家教老师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尤其在一些经济生活条件很不错的家庭中,从小就开始给孩子请家教,而且家教老师的学历都非常高。在一个报道中,一名小学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成绩,竟然聘请了一名清华大学的教授,这真可谓是大材小用,聘请了这样的家教,非但没有给孩子带来有效的教育,反而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聘请家教需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和爱好,以及所需要补充的知识来进行家教培训,不能只根据老师的名气或者学历来聘用。 还有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只要有了家教就万事大吉了,因此他们忽视了正规的高校教育。他们认为家教是一切的保障,在学校,孩子成绩不好也没有关系,只需要有家教就可以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也找到一种学校成绩不好的理由和借口,他们会上课不认真听讲,给老师也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避免这样的想法。 当然在现实中,有一部分的“家教”纯粹就是为了家教而生,他们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只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上课。他们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社会上更缺乏一定力度的监督。 因此对于“家教”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我们应该公正的认识,要扬长避短,发挥“家教”的长处,给需要“家教”的人,带来他们有效的用处。另外“家教”在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 它是教学研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但要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雷红,张晓红.幼儿家教经验谈[J].山西教育科研, 1999, (4). [2]杨泽平. 家庭教育 的现状及对策[M].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86. [3]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 家教的论文范文篇三:《浅谈大学生家教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校兼职做家教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角度――多赢;家庭角度――多爱;社会角度――多才;但当前大学生家教存在诸问多题: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重“绩”轻情,急功近利;“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应对策: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引导: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家长主动从“心”与子女有效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家教;问题;对策 一、高校家教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跟着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家教问题成了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 热点 话题。而大学生家教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大学生勤工助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我国广泛大学生参与的重要活动,基于这种双方互利的关系,目前高校的家教市场正不断壮大且成上升发展趋势。 当前大学生家教的形式主要有几种主要的途径通过张贴 广告 举家教牌子;网上求职家教信息中介公司介绍;通过熟人介绍等。总的来说,大学生家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家教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角度一一多赢 从孩子的角度看,学习上,有一个人能够分担他们的学习任务和压力,自然很好。生活心理上,小老师可以给他们带来很多新奇事物及信息,开阔其眼界,甚至有些不想问学校老师也不想对父母启齿的问题及困惑也可以向其交流,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帮助。从家长的角度看,请大学生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带动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大学生口中了解子女的想法,并且和大学生探讨育子方法。从大学生角度看,首先是可以有经济保障,更好地独立生活;其次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方法技能,及早了解当前社会再次,大学生可以在家教中找到意义感,增强自信心,继而保持对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家庭角度――多爱 从家庭角度看,大学生家教本身虽然只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补充,但由于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家庭成员真正沟通交流的时间不多,而大学生家教挤出的时间一部分也是调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时间,是家长与子女双方表达爱的一种愿望和方式的润滑剂。家庭中相互关爱的成分表露得更多,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协调家长与孩子关系,成为家长与孩子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多给予爱的供养。 (三)社会角度――多才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只有细胞生命力旺盛起来了,社会这个整体才能发挥好。人才的培养本身就是为适应社会而服务。而人才的增多对社会的蓬勃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大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帮助中小学生解决成长中的诸多烦恼,为社会培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社会心灵的窗户。社会人才的增多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从长远意义上看,尽管大学生家教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诸多因素,当前日益扩大的高校家教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及隐患。 三、当前大学生家教现状及问题 (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高校家教市场尽管在日益壮大,但目前仍然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在家教的质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均存在诸多隐患。一方面很多不合格的高校大学生误人子弟造成家长不信任,以至于家长只相信熟人介绍,范围缩小了,家长们可能找不到真正最适合孩子的优秀家教小老师。另一方面,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在校大学生渴望求职的心里,建立所谓的中介公司,钱色,致使大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且由于没有这方面正规的法律出台,双方的合同意识也不强,造成了很多的“哑巴亏”。出现了家长认为找不到好的高校大学生家教,高校大学生也不敢轻易做家教,即使家教交易成功,双方也会有不信任的尴尬局面。 (二)重“绩”轻情,急功近利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生的学习也演变成了一种竞争手段。考试成了判定一切的指挥棒。在这个指挥棒下,为了迎合竞争需求,家长也只注重成绩分数,忽视了孩子心理成长与生活成长同步发展的需求,只以分数变动、成绩排名来断定孩子学习的好坏,出现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好心请来的家教也是为“分数”奋斗,知识经济变成了经济与分数的交易。这种思想怪圈的影响下,学习演变成了一种机械竞争手段,学生自然也拒绝知识和学问,而这对学生的更好的发展正是巨大的绊脚石,而且为其今后的高等教育埋下了诸多隐患,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卓越人才的巨大损失。 (三)教育衔接“断层”,进退两难 一方面,由于各种升学等压力聚焦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吸收,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中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花在功课上面。父母们也忙于生计,投入竞争同样激烈的工作中。子女与父母接触的时间都很少,家庭教育更是极少甚至没有,造成正常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衔接严重断层。另一方面,系统教育内容上,小、中、大学教育衔接也出现“断层”,基础教育阶段缺少职业生涯教育,很多中学生到了填高考志愿时都不知如何选择。这不仅让成长中的中学生身心倍感困惑及疲惫,已有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机械化。同时让做家教的高校大学生也进退两难。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高校大学生既不能完全替代其应受的家庭教育,也不能在短期内彻底将小、中、大学教育做到有机衔接。这种恶性循环下,很容易让家教的“绩”效处于尴尬局面。 (四)“包办”式教育,心理被动 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往往是真的“毁人不倦”,请家教也自然成为了一厢情愿的’包办’式教育之一。家长们越俎代庖,为孩子设置的目标多数是一种“身份期待”,是想让孩子做人中龙凤的迫切心愿。这种揠苗助长的激进愿望氛围下下,孩子和家教高校大学生甚至是家长本身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心里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是具体化、形象化、能震动心弦、有乐趣、能催人奋进的人生目标,却因为家长的心愿没有机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高校大学生作为自主教育的实践者,却要极力帮助孩子达到家长对子女的“身份期待”,快速提高其分数;家长以经济作为代价,想要寻求等价交换,认为请了家教孩子成绩就一定要有所大的变化,这样才能物有所值。然而,好的教育与诸多因素有关,很多时候,若没有真正的对症下药,家教很难凑效。整个家教过程中,行为的主动夹杂着心理的被动。 四、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 政府始终是建设教育事业的主体,针对家教市场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政府要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规范家教服务体系。对家教双方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及综合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对各个阶段的家教情况设立统一的家教收费标准,必要时,可以设置家教证等。同时,政府要将政策具体落实到各个高校及地方政府,不能够“雷声大雨点小”,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实 事为规范家教市场,并顺利发展扫清障碍。 另外,各级政府要通过至上而下的宣传,以海报 标语 、书籍报刊、 社会实践 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社会氛围。知识经济不是简单的知识与经济的交换,而是通过知识培养能力,运用能力发展经济。广大家长学生要正确认识家教的意义;加强社会的治安综合管理,真正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各高校加强合理培养、管理及引导 各级高校要相应政府的号召,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本身的人才培养,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设立家教互联网等多提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支持在校大学生家教勤工俭学,同时要狠抓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各高校要正面管理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做好家教,增强其人身安全意识,合同意识,职业道德意识等。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意识教育,谨防社会上不法分子以花言巧语、小恩小惠引诱大学生上当。保证家教的高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三)大学生要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长期作为学生而言,高校大学生要做到师生角色的灵活转换,需要品质储备、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而品质对人来说,是一切之本。由于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易受环境影响,高校大学生尤其要注重自我品质的储备,以期树立好的榜样并正确引导。第一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态度,认真对待家教,并施以积极正面的教育。第二,做到教育与心理同时辅导,多了解家教对象的想法,真正对症下药,事半功倍。第三,多与家长沟通,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委婉改变家长某些不好的育子观念。真正具备以人为本的师德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认真夯实专业知识,同时要辅以了解较为广泛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其次通过书籍资料了解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变化及家长心理。并遵循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饯行“教有学法,教无定法,’,在能力储备中,大学生不仅要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语言的浅显易懂,还要达到一个思维高度,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思想解决和看待问题,再对家教对象训练这种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教会他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做好高校大学生家教,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多方面的努力和完善,相信大学生家教市场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腊月梅.浅谈对家教大学生的管理[J].南部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2]杨映霞陈勇,大学生家教活动现状分析及思考[J].云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3]佛朝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多维视角U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l初梓豪.李力豪.张萌.北京地区大学生家教市场现状及问题对策2010[11]. [5]杨海.魏甲亮.大学生家教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抿2007(5). [6]骆风.成才与家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7]周蓉靖.导致家教失败的68个漏洞[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6). 猜你喜欢: 1. 爱心家教论文 2. 关于家长教育的论文 3. 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4. 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5.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6.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