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畜牧兽医学报 6、中1国兽医学报 6、中1国预防兽医学报 8、中0国兽医科技(改名为4:中5国兽医科学) 2、中5国兽医杂志 7、草业学报 0、中3国草地(改名为4:中3国草地学报) 1、草地学报 7、动物营养学报 00、蚕业科学 13、黑龙江畜牧兽医 01、草业科学 22、中1国家禽 01、动物医学进展 36、中0国饲料 38、畜牧与i兽医 52、饲料工t业 13、中5国畜牧杂志 70、饲料研究 40、中4国畜牧兽医一s级学报不n太i清楚。。。 lbrfyㄣg姬aイ◣む鸳农〗eaイ◣む鸳农〗yㄣ
一般从投稿到出版得1年以上,从发录用通知到发表也得半年多
认可。中国食品与营养杂志,医院评职称认可,中国保健食品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中国保健食品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中国保健食品公认誉为是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是的。北大的核心就是中国的食物和营养,而且特别关注这个。
一般从投稿到出版得1年以上,从发录用通知到发表也得半年多
首先,如果你的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那么sci论文对于你来说肯定不会太简单,但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那就是多读文献
是的。北大的核心就是中国的食物和营养,而且特别关注这个。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该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该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该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该刊可能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来稿不付稿件处理费。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版面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因、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地址:北京东单三条甲七号《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05。
吃苹果、香蕉、葡萄、胡萝卜、黄瓜、苦瓜,这些都能够补充维生素A,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那么也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减肥的作用。
临床营养作为肿瘤治疗以及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国内近几年被纳入重点研究方向, 专门成立了MCL肿瘤患者医学生活方式全程管理, 其中发布 了很多具有专业性的案例指导及学术研究,。
新生儿到底有没有必要补充维生素AD?这个问题我从几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 健康 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很少缺乏维生素,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准妈妈在妊娠期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胎盘盘功能低下并早产,新生儿可能会缺乏维生素C、D、E和叶酸,需要及时补充,可选择各种含有维生素A/D/E/等多种维生素滴剂。
2,关于题主没有提到的维生素K,我想在这里也顺便说一下。
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新生儿自发出血症或晚发维生素K缺乏出血症。
早产儿好特别注意,肠道菌种成长晚,肝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维生素K缺乏,要及时询问医生,每日按照医嘱给孩子补充维生素K。
3、维生素D
新生儿出生时储备一定量的维生素D,由于不能在室外接触足够的阳光,又不能经食物摄入,婴儿期可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婴儿手足抽搐症和幼儿期佝偻病。应该从出生后半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iu(单位)
4、维生素A
在补充维生素D时,有的选用鱼肝油制剂,即维生素AD剂。遵医嘱来进行补充。
切记不可过量,我提供一个比例大家参考。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比较合适的比例是2:1或3:1
综上所述,维生素D和A是按照比例需要补充的哟。
1、对于维A缺乏(包括亚临床和可疑亚临床缺乏)的宝宝
适合吃AD补充剂,维A的含量通常较高,一般达1500IU/粒左右,大约是450μg~600μg /粒,这个量比0~3岁宝宝的每日推荐量都要高。
2、对于正常饮食的宝宝
食物中维A摄入量足够,并无必要要吃AD制剂,只需要补充维D即可。
3、对于有挑食、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的宝宝
可以额外补充AD。
如果你自己也不确定,也不想费那么大劲去搞清楚,那医生给你开AD,给宝宝吃了也没有问题,也不会出现什么负作用。
也有医生会AD和维D一起开,然后说轮流着一天吃一种,这种情况主要也是针对那些自己也搞不清楚缺不缺维A的宝宝,反正就是根据大的指导原则统统给预防呗。这当然是比较懒的做法了。
0~岁宝宝、岁宝宝每日维A的最高耐受量分别为600μg和700μg,通常来讲,每日一粒维AD都在允许摄入量范围内。
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9版)》
维A要达到急性中毒剂量,对于宝宝来说,一次过需要摄入30万IU,大约是200粒维AD的量;达到慢性中毒剂量,则宝宝每日需要摄入5~10万IU的量,大概是33~66粒维AD的量。
可见,无论是急性中毒还是慢性中毒都不容易产生。但是,也存在一些情况,宝宝通过口服大剂量鱼肝油来治疗维生素D缺乏,因为鱼肝油既含有维D,也含有维A,所以就出现慢性中毒的情况。
虽然不会有什么负作用,但对于正常饮食,食物中维A含量较多的宝宝来说,其实没有必要吃AD,也没有必要AD和维D轮流着吃。
维生素D是不能够通过食物直接获得足够的量,但是宝宝需要足够的维生素D去完成钙吸收。即使通过晒太阳这样的方式也不足够刺激身体合成维生素D,所以直接购买维生素D是刚需喔!
维生素A从正常饮食途径很容易获得,母乳妈妈的饮食和奶粉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过量摄入会增加维生素A中毒风险。所以吃AD不如直接吃维生素D喔!
新生儿从15天开始就要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不管奶粉宝宝还是母乳宝宝,每天获取的钙都是充足的,但是需要维D宝宝才能将获取到的钙补充到体内,否则就会造成缺钙。
配方奶粉中含的维生素D是不足的,母乳中是不含维生素D的。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其中只有紫外线是有效的,也就是需要阳光直晒,不可以透过玻璃),但是新生儿实际情况下是不能得到充足的日照的。所以只能通过口服维生素D滴剂来补充。
一般医生会推荐维生素AD滴剂和维生素D混合服用,比如一天AD一天D,或者十天AD十天D。因为维生素A服用过量会造成维生素A中毒,而市面上最畅销的伊可新AD滴剂中维生素A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奶粉和母乳中都是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的,所以不推荐天天服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是有必要的~
生后2周患儿生理需要,体内各种维生素容易缺乏,所以要及时补充。
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表现为经典的皮肤角化过度和眼干燥症,边缘型和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没有特异的表现,主要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和贫血等广泛影响有关,增加婴幼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佝偻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母体以及皮肤的光照合成。母亲妊娠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新生儿日照不足、新生儿生长快需要增加、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或者是胃肠道肝胆疾病营养维生素d的吸收,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
美国的指南写的是生后several days开始补充AD,我国结合国情并参考美国指南后定成生后2周开始补…………
2016年12月刊登在《中华临床营养杂志》上的《 健康 儿童脂溶性维生素A、D、E现状分析》对1538例0-16岁 健康 体检儿童血清维生素A的检测结果显示,半数以上(>50%)的儿童存在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的情况,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率高。进一步对年龄和喂养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岁以内的婴幼儿(特别是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维生素A水平最低,提示婴幼儿是我国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防治的重点人群。
欧美发达国家一般直接补充维生素D3.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东西部生活水平差别大,不应绝对照搬欧美发达国家,贫穷经济水平低下的建议AD一起补,北上广发达地区可以单补D3.依从性不好,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的建议AD一起补!
儿科学:0-1岁婴儿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400μg(μg=1IU)和10μg(1μg=40IU),按照这个标准推算每天维生素A 摄入量为1333IU,维生素D摄入量400IU.而目前配方奶粉已经有加入足量的维生素(我有参照美赞臣2段奶粉的营养成分表计算,大概都能达到推荐剂量),如果每天配方奶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能够达到上述量,就不用额外再添加了。
具体的补充方式,根据每个新生儿的情况,如早产,低体重儿,双胎,其补充方式都会有差异,如果需要补充请到医院去咨询专业的医生,维生素摄入过多也会导致相应的疾病发生,所以,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
现代人养孩子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就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下生开始就忙活着补这补那,要不要补钙,要不要DHA,其实这些都有点过头了。对于新生儿来说,需要额外补充的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维生素D,就这还得看是母乳还是配方奶粉。
需要补充什么,我们还需要从孩子吃什么开始,拿母乳作比方,母乳中的成分很完善,是最适合婴幼儿的食物。但是也有其缺陷,没有维生素D,不含铁。对于新生儿,其肝脏内有铁的储备,可以够用到添加辅食,也就是说大约4-6个月。
至于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和骨钙沉淀离不了,本身它能通过晒太阳自身合成,但是对于新生儿来说,这个途径不太靠谱。中国有坐月子的习惯,不足月的小孩子根本就不出屋,再加上婴幼儿皮肤娇嫩,所以晒太阳显然完不成任务。
再加上前6个月也不吃别的东西,从其他食物里获取显然也做不到,那怎么办,只能吃补充剂。所以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是有必要吃维生素D的。常用的做法是吃一个月AD,接下来吃一个月D。
当然,如果是吃配方奶粉的新生儿,如果奶粉里已经添加了足够的维生素D,那就没有必要额外吃补充剂了。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赵伟,注册营养师,欢迎关注。
我就想知道到底是D d3 还是AD 还是不用吃也没啥影响呢 我家孩子 8个月 没吃过这些,都是青菜萝卜汤也很 健康 ,维生素D还没使过
一般建议新生婴儿满月后就可以正常补维生素AD滴剂,能够促进钙的吸收,满足日后骨骼及牙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钙剂。
不要急,孩子生出来,跟成年人比缺的东西太多了,许多商家为了卖产品,各种所谓科学实验,得出数据来教化大众,大众就是这样引起恐慌,心啊,就是浮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从食物中获取,不需要担心。
有的吧 每个宝宝多少都会有点缺钙 宝宝六个月以内都不能直接吃钙片去补钙 维生素D可以促进宝宝钙吸收 母乳里的钙会优先供给给宝宝 所以还是有必要吃的
中国食品杂志社系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中国食品杂志社是国内食品界历史最长、最具影响力的食品专业杂志出版机构之一。从1972年发行第一本食品刊物以来,在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原国家内贸部)、主办单位北京市食品研究所的领导下,在广大读者朋友和企业的热情支持下,中国食品杂志社不断发展壮 大,曾编辑、翻译、出版过多种食品类书刊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如著名的《吃》一书不断再版,至今仍得到读者的青睐。 为遵照中央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控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2000年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由主办单位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控股成立了北京市中食亿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营中国食品杂志社。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总经理执行董事会决议,对董事会负责。 中国食品杂志社目前主要编辑出版《中国食品》、《食品科学》、《西餐》等食品类杂志。创办至今为传播科学技术,普及科普知识、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弘扬中国饮食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广大食品、餐饮行业和有关人士的首肯。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隶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主办。
《中国食品学报》杂志社自2014年 8月12 日启用新采编平台,原邮箱停止接受投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稿件处理等日常工作均在网络上进行。 作者可直接登录网址 进入《中国食品学报》采编平台,再点击“作者登陆”进入投稿界面。首次投稿的作者须注册登记。注意:投稿时请务必删除全部作者及单位信息(含英文),否则视为无效投稿。投稿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稿件编号,作者可登录采编平台查询稿件状态。 《中国食品学报》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7848;国内统一刊号:CN11-4528/TS)。 《中国食品学报》是全国众多食品刊物中代表中国食品工业和科技水平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国内外许多著名文献检索机构收录[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食品科学与技术文摘》(FST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等],承担着国内外学术和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在国内外拥有广大读者群。 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及食品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检测、安全、流通、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国内外食品科技发展动态等方面的综述文章。辟有专家论坛(约稿)、研究报告、调研报告、综述、政策法规、科技动态、市场动态、国外资讯、学会工作等栏目。读者对象为从事食品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科研、设计、管理人员。
《中国动物保健》创刊于1999年3月,国家一级刊物,拥有国际国内刊号,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为月刊,大16开本,每月15日出刊,全年12期,,邮发代号:82-991。该刊以“为中国健康动物养殖服务”为宗旨,以推广动物保健品新技术、新产品为己任。是一本由全国著名行业专家学者执笔,面向全国畜牧业的唯一一本全国性专业与科普与时事相结合的,服务于畜牧兽医、动物保健品行业的中央级期刊。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应行业需求,为更好的推动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于二○○三年四月吸收《中国动物保健》杂志作为其会刊,并具体承担该杂志的出版、项目运作事宜。杂志社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包括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杂志的专家委员会顾问和委员;重新组建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的管理和采编人员团队;站在中国动物保健品行业发展最前沿的高度对杂志进行全面改版并对栏目进行重新调整等,杂志目前已跻身媒介前列,成为动保行业的宣传、推广、交流阵地。主要栏目:行业导航、动物保健、安全饲料、养殖园地、专家论坛、热点聚焦、特别关注、国际了望、新兽药、经营攻略、市场直通车、企业风采、经验交流、药品专栏、产品信息等。主要发行对象为大型兽药市场、各大养殖场、畜牧兽医站、全国各畜牧局、饲料/兽药监察所、饲料公司及兽药公司等企业,根据该杂志社公布的数字表明其月发行量二万四千册。
《Wild Life》。这是一本专门的动物杂志,也是一本月刊。作为老牌传媒BBC的旗下杂志,整本印刷精美,图片质量很好,文章有料且生动。
男,江苏海门人,汉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5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三届、四届、五届、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协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印象初院士长期从事蝗虫分类工作,30多年来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1975年发表《白边痂蝗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理变异》一文,揭示了一个物种由于海拔升高,其形态特征出现梯度变异为种内(亚种内)变异。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是蝗虫的发音器官构造之一,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缺翅,缺发音器,缺听器的种类是最进化的种类,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1984年出版的《青藏高原的蝗虫》为该地区蝗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1982年建立了《中国蝗总科新分类系统》,后被誉为印象初分类系统;1990年发表了《北美洲镌瓣亚目(蝗亚目)的分类》一文,两者之间的区系组成和主要危害种类完全不同,提出了必须防止相互传播的建议。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虫及其近缘种类分布目录》,200多万字,英文,记录了从1758—1990年所有的已知的蝗虫类10136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同类专著。97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青藏高原的蝗虫》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蝗总科分类系统的研究》和《青藏高原的蝗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男,浙江绍兴人, 1935年5月9日生,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前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生物学系。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任动物所副所长、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来河北大学工作,当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兼职:法国国际蜘蛛文献中心(CIDA)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濒临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动物分类学报》主编、《生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动物杂志》副主编、《科学》和《生命》科学编委等职。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先后从事枝角类、淡水和寄生 足类的分类区系研究,河蟹生殖洄游的研究以及吸血蚂蟥的生物学和防除研究。首次报道剑水 噬食鱼苗,找出了淡水养殖中鱼苗突然大量死亡的原因,避免渔场的经济损失。针对河蟹减产,通过研究查明系由于成蟹和蟹苗在洄游中受水坝和河水污染的阻拦,提出移苗的办法。经各地采用后大大增加了河蟹的产量。首次详细阐明了日本医蛭的生物学并提出驱避的办法,发表吸血蚂蟥新种多个。自七十年代末起,从事蛛形类的研究。蛛形纲是陆生动物中除昆虫纲以外的第二大类群。蜘蛛作为农林中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消灭害虫和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先后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密桑研究院、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联邦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生物学研究所、法兰克福圣肯堡博物馆、梅茵茨哥登堡大学、斯图加特国家自然博物馆,韩国蛛形学研究所、日本东京自然博物馆等地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通过他的研究及与同行的合作,使我过蜘蛛学的研究尽快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推动我过蛛形学会的成立和《蛛形学报》的出版, 在推动我国蛛形学的发展和奠定我国现代蜘蛛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迄今为止,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和工具书20余册,论文约200篇(其中10篇发表于美、日、德、韩国学术刊物上)。《中国淡水 足类志》、《农田蜘蛛》分别获科学院二、三等奖。七五期间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西南动物资源研究。八五期间,主要从事中国土壤动物、动物地理分布研究和蜘蛛目系统演化研究,以及中国动物志(蟹蛛科)的编写。在参与领导中国动物志编写工作的同时,还主持我国动物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已完成初稿),以及动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已完成审定词6000余条),为我国动物学界学术带头人之一。 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1931年11月1日生,中共党员。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软引进为河北大学教授,2007年成为河北大学终身教授。国内外兼职情况: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真菌学报》 副主编,中科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际孢子植物学报》 编委,《极地研究》 编委,《POLAR SCIENCE》编委,中科院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生物多样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探险西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Mycosystema》科学顾问,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系名誉研究员,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联合资助的三志(动物志、植物志、孢子植物志)九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四册。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1享受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特等奖,1997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二等奖。 1950年12月生,汉族,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动物学。长期从事动物学教学和蛛形纲动物区系分类、动物地理和无脊椎经济动物开发利用研究。共订立320新种、5新属和2新亚科。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共13项,其中主持国家“八五”、“九五”、“十五”重大项目子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主编或参编专著8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含SCI索引5 篇)。首次对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我国原蛛类进行修订研究,为我国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解放后作为中国学者首次在国内外刊物上独立发表盲蛛目新种。其研究成果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被美国自然博物馆的世界著名蛛形学家Platnick博士在《世界蜘蛛学进展》中全部引用,并为我国农林植保工作者和生态学研究者广泛参考和应用。世界著名蛛形学家美国哈佛大学Levi教授评价《 中国动物志·球蛛科》为“……本志及其有用性,为世界其他各地同样的志提供了范例” (英文原文见《蛛形学报》,1999年8卷1期);《中国动物志·肖蛸科》对我国肖蛸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2002年完成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003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如日本蛛形学家Ono, H. 评价本志说:“……书中附图非常精确,一一列出了每种的异名,并详细进行了分类讨论,我认为这一卷是中国动物志中编著地最好的卷册之一。”采集保存蛛形动物标本近10万头号,模式标本300余种。目前正在进行中国原蛛下目分类和生物地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本类动物是蜘蛛目中较原始的穴居类群,为历史生物地理研究最理想的类群),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重大项目子项目《中国动物志蛛形纲蜘蛛目· 暗蛛科 漏斗蛛科》编著工作。承担本科生、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现有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和7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蜘蛛目、盲蛛目和蝎目的多样性及系统学、蜘蛛的生态学和蛛毒的毒理学研究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蛛形学报》和《河北大学学报》编委。 女,1955年5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会员,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专业方向 为微生物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生物学。1982年2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微生物生化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10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获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12月—2002年7月在云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10月定职讲师,1993年6月定职为副教授,1998年10月定职为教授。1996年聘为水生生物专业硕士生导师,1998年聘为微生物专业硕士生导师。2004年聘为动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河北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生物专业硕士点导师组长。河北省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北省生物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兼职教授、博导。埃及开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博士论文国外评议人。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河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河北省委委员、第五、六届保定市委副主委。第九届河北省政协常委。 男,汉族,1963年10月生,博士、留学以色列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学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植物学专业,1998年博士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专业,1999~2001年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生态学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1988~2002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教研室工作,2003年1月被引进到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现任河北大学植物学科带头人,植物硕士学位点导师组组长,动物学博士点博士生指导教师,河北省第二届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农学、农业工程学科组召集人,中国植物学会区系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菌根联合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973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函审专家,教育部研究生优秀推荐教材评审专家,河北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保定市高新技术专家库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植物学博士点博士生指导教师,《生物技术通报》编委。 男,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细胞、发育生物学及水生动物学。1991年7月于江西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8-9月到北京大学生物学系高级生理班进修学习;1992年4-5月到内蒙古大学“动物胚胎中心”进修学习;1995年8月8-18日到扬州大学畜牧兽医系“转基因中心”进修学习;1998年6月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2月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海洋生物科研工作)期满出站;2002年12月被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甲壳动物学学会理事,中国动物学学会、中国生理学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会员,河北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函审专家库成员;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专家咨询组成员。
我觉得《动物世界》、《动物奇迹》这两本杂志比较权威,内容不错,知名度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