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乐平市第十一小学 程鹏 一、任教年级与学科: 四年级语文 二、研究的课题: 基于智慧作业探索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三、个人子课题: 基于智慧作业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目的: (1)通过对智慧作业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改善小学课堂教学结构,探索提高运用智慧作业的可行性途径和解决办法,力争构建出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的“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于智慧作业的环境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3)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培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教师,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于“智慧作业”系统,开展“智慧作业”资源应用活动。 2.基于“智慧作业”形成小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3.课堂中充分利用智慧作业错题集,进行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突破,提升学生倾听、理解能力。 六、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课题组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七、工作安排: 八月份: (1)查阅资料,撰写并提交课题申请书 (2)撰写实施方案和开题报告 (3)参加开题会,明确自己任务,更深层次了解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课题研究具体实施方案。 九月份: (1)参加课题培训会,学习实施方案,明确研究内容。 (2)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3)积极参加智慧作业培训,掌握智慧作业相关操作流程。 (4)指导学生和家长掌握智慧作业相关操作。 (5)每周积极推送作业2次,及时提醒学生观看智慧作业微课视频,指导家长查看错题。 (6)完成一次研修日志。 十月份: (1)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专题研讨课。 (2)每周积极推送作业2次,及时提醒学生观看智慧作业微课视频,指导家长查看错题。 (3)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4)完成一次研修日志。 十一月份: (1)每周积极推送作业2次,及时提醒学生观看智慧作业微课视频。 (2)通过课堂教学,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3)完成一次研修日志。。 十二月份: (1)每周积极推送作业2次,及时提醒学生观看智慧作业微课视频。 (2)通过课堂教学,尝试并探索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3)完成一次研修日志。 (4)积极参加智慧作业资源应用教学课例活动。 元月份: (1)参加课题中期总结会,交流课题开展中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根据研 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 (2)撰写课题中期报告,并及时与课题组成员交流经验与教法。 (3)认真撰写个人课题总结, (4)完成一次研修日志。 (5)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6)整理个人课题研究资料。
通过一段时间的智慧作业操作与推广,我个人对微课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探索,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反思。重点学习了微课的制作和设计,并参加了2021年智慧作业资源应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以及系列学科课程资源(含配套微课)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1月底,课题组组织全体组员学习微课制作技术,上了一堂利用微课来教学的高效课堂。组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做好课堂设计,制作课堂教学视频送去参加"2021年智慧作业资源应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交流活动"。我先认真观看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自己对微课制作理念,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关键点,易混点,根据学生的认识和接受情况,确定微课的制作内容,每节微课制作前都要先确定授课目标,授课思路,完成微课设计和相关课程的制作。本学期共有13节课被江西省赣教云平台录用。 2. 开展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 九月份,我班首次使用微课在课堂习题上的教学。慢慢地学生适应了,于是我就先制定好班上的智慧作业家长群,把有机顶盒的可以观看智慧作业的学生组了一个群,每周至少发两至三次的相关习题让学生去做。经过一个学期来的不断坚持努力,班上大约有40人已开通智慧作业,家长的手机也关联了"智慧作业家长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错题,而且家长自己也可发布作业让学生去做习题。以此来让学生养成自学,主动学,提高学习效率,抓好零碎时间段。 在组内,我们也会互相学习借鉴彼此好的方法和渠道,提高微课的应用意识。 3.开展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 按照课题组的要求,在课上使用微课之后,在全班开展问卷调查活动,收集了学生对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的第一印象,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课题实验积累了原始数据。 而我也会在一个月内去查看学生的使用情况,把他们每次观看的次数在班级公开,同学之间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积极性更高了。 4.撰写微课案例,深入反思,积累经验。 2021年12月,课题组开展了案例交流活动,借助课例对各班进程中微课的辅助作用进行了反思、总结和提升。 存在问题 1.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只能制作简单的微课,对后期制作技术还缺少学习和认识,如对微课进行必要的降噪,、添加字幕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探索。 2.还有少数学生无法通过机顶盒学习微课,所以微课在课后的使用率及查看率不是很高。 三、下步打算 1.继续深入学习微课录制技术,制作简洁、实用、高效的微课,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的更快乐。 2.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尤其是学困生提高有效的学习方法,建议家长提供学习的有利条件。 3.继续探索微课对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多听课题组成员的课,多学习优秀微课的制作,积极实践,执教课例并进行课例观摩研讨,提高个人对微课的应用能力。 4.及时完成课题任务,做好资料总结和整理。 5.在组内推广微课教学,逐步推广到全校,积极动员所有教师学习微课制作,将微课用于教学之中。
“双减”背景下,智慧作业的应用可谓是及时雨,实施近三年来,已逐渐成为一项民生工程,极大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辅导难的问题,有力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勇敢挑起这份责任,记得智慧作业刚开始实施时,不少的老师内心当中有相当多的抵触情绪,认为是无形当中增加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负担。本身教师承担的教学业务比较重,现在又来一项这样的考核,家长那边又弄不来,一时间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滋生。其实这一切是没有摆正心态的结果。 诚然,很多时候上级部门下发的与教学无关任务层出不穷,也确实令一线基层教师是应接不暇,也大大干扰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精力,城区的学校还好些,因为家长多少会有所配合,间接地帮助老师分担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但是对于乡村一线的学校来讲,几乎所有的文件最后都压在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肩上,叫家长也弄不来,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爱理不理,心有余力而不足,孩子的教育任其自由发展,一切都是随缘,面对上级部门的任务,乡村学校有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全部压到了老师的肩上,这就是一线老师万般抵触的心理,因为很多任务做了也是白做,没有效果。 本次的智慧作业,在启动初期,确实也遭遇不少的困境,很多农村的家庭都是那种搭线的锅的卫星接收器,根本看不到了智慧作业,怎么办呢?如果要动员家长装电信、移动、广电、联通的机顶盒,想象一下,这就变成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很多老师也是一筹莫展,因此是相当棘手。 好在考核方案是非常人性化,初期使用只有达到了班级总人数的10%即可,为此要教会学生使用好智慧作业,不妨可以从班级当中的部分学生入手,当然这里老师或班主任可能要辛苦一下,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到学生家中亲自指导,手把手教会家长或学生操作电视信号源的接入,关注“智慧作业家长会”和“智慧作业家长营”两个公众号,在电视上能顺利查看智慧作业及自主归集,发现某个知识存在的问题,能使用举一反三,指导家长能用手机能查看到自己孩子的错题集。 在这里,来到学生家中,要正面宣传“智慧作业”,指导解读《一文读懂智慧作业》: 一 智慧作业是什么 “智慧作业”是省教育厅组织研发,由全省无私奉献的优秀老师精心录制,为全省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 免费作业辅导 的公益性 平台 。 设计初衷: 在不改变师生作业习惯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作业本每道习题的讲解视频微课,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精准推送,实现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以解决广大家庭孩子作业辅导的烦恼。 观看方式: 平台设计之初,考虑到学生数量大、学习访问时段集中、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影响和家长管控等问题,主要以广电、电信、移动和联通四家运营商的机顶盒+家庭电视展示的方式呈现,且 任何运营商不得因增加了“智慧作业”应用而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同时考虑到师生在校课堂及课后服务需求,开放了电脑端,主要用于教师课堂教室一体机、课后服务的智慧作业AI教室计算机的智慧作业微课呈现。 收视体验: 当前,平台常态化用户数约为150万人,电脑端用户学生数近50万人。开学后,由于电脑端智慧作业用户数激增,且集中在晚高峰时段,导致平台经常因服务器资源紧张而出现页面访问卡顿的现象。经过测算,人均每年的服务器、带宽等支撑成本大约为60元/年。要解决当下50万学生电脑访问问题,需要每年3000万的运维经费;如果要解决全省400万学生电脑访问问题,需每年投入近亿元左右。现有财政支持不具备智慧作业电脑端的完全保障能力,目前教育厅也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以改善电脑端的收视体验。 公益服务 : 因为“智慧作业”是纯公益服务、免费的作业辅导平台, 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任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家长和学生不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没有任何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也不会对学生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讲解都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的情况发生。 关注贫困: 另外,考虑到贫困生的情况,学校可通过家访的方式,正确宣传和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有意愿使用“智慧作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与运营商联系,免费为其安装机顶盒,以解决家庭困难孩子使用“智慧作业”的问题。 二 智慧作业的优势 01 是否收费? “智慧作业”是省教育厅面向全省所有学生的免费辅导平台,“智慧作业”平台的使用完全免费; 02 是否自愿? 家长、学生对“智慧作业”的注册、使用都是 自愿 、 免费 的。 (1) 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学校、企业及教师都不能以任何名义强迫家长、学生使用。 (2) 家长、学生使用不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学业不产生任何影响。 (3) 教师不会因为有了智慧作业,而课堂上对作业内容不讲,或故意讲不透,教师照样会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关讲解。 03 是否方便? “智慧作业”平台支持广电、电信、移动和联通四家运营商的机顶盒以及“智慧作业宝盒”,家长在拥有任何以上一种学习设备情况下,可完全免费使用“智慧作业”,运营商不能因“智慧作业”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04 是否合理? 为什么不能使用电脑观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慧作业”不支持学生通过手机、平板及电脑学习。故此,“智慧作业”选择可“管控学习机(网络机顶盒或智慧作业宝盒)”加“显示设备(电视或显示器)”的模式学习为主。 在部分家长和学生大力做好宣传,并能顺利指导观看,让学生和家长尝到学习的甜头,再到班级微信群正面宣传智慧作业使用的便捷性、公益性、高效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长也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假以时日,这项工作家长定然会欣然接受,并且会成为常规性的操作,每天孩子看看智慧作业,听听老师的视频讲解,顺利的完成家庭作业,父母的这种教育焦虑心理也会大大减少,家庭和谐性,孩子的学习进步,破解了社会性的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的难题,真正做到“天下无学习难题”,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实实在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民生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作业的营运而生,可谓是功德无量。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仔细研究,科学使用。省装备中心给参加的省智慧作业的培训的每一名专家发放一台“智慧宝盒”接收机,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师使用率,给第一、二期的已经立项的智慧作业主持人发放了一支智能笔,这无疑是为智慧作业的大力推广和使用插上大力腾飞的翅膀,试问,我们这批感受到智慧作业的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 初心不改,育人不止。教育路上我们因智慧作业结伴同行,教师团体力量从未什么时候能有今天这样齐心协力在共同推动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感觉无限光荣和自豪,真正实现了为社会的教育事业在添砖加瓦,不断在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人工智慧是20世纪电脑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摘要:人工智慧是20世纪电脑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论述了人工智慧的定义,分析了目前在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人工智慧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慧;电脑科学;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98200913-0248-02
1人工智慧的定义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门综合了电脑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人工智慧”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自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慧的概念也随之扩充套件。由于智慧概念的不确定,人工智慧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慧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慧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慧工作。”童天湘在《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中这样定义人工智慧:“虽然现在的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直觉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慧程式,是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慧,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慧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慧。”诸如此类的定义基本都反映了人工智慧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即人工智慧是研究人类智慧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慧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体来模拟人类某些智慧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人工智慧的应用领域
人工智慧在管理及教学系统中的应用
人工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刘玉然在《谈谈人工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把人工智慧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认为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人的智慧和人工智慧的关系,了解人工智慧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人工智慧的应用平台,搞好企业智慧化软体的开发工作,这样,人工智慧就能在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人工智慧在智慧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焦加麟,徐良贤,戴克昌2003在总结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开发智慧多媒体汉德语言教学系统《二十一世纪汉语》的过程中累积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智慧教学系统的历史、结构和主要技术,着重讨论了人工智慧技术与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当今这个领域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工智慧专家系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慧专家系统在医学中的应用。国外最早将人工智慧应用于医疗诊断的是MYCIN专家系统。1982年,美国Pitt *** urgh大学Miller发表了著名的作为内科医生咨询的Internist 2I内科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成果,1977年改进为Internist 2Ⅱ,经过改进后成为现在的CAU-CEUS,1991年美国哈佛医学院Barnett等开发的DEX-PLAIN,包含有2200种疾病和8000种症状。我国研制基于人工智慧的专家系统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但是发展很快。早期的有北京中医学院研制成“关幼波肝炎医疗专家系统”,它是模拟著名老中医关幼波大夫对肝病诊治的程式。上世纪80年代初,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计算机中心研制的林如高骨伤计算机诊疗系统。其他如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河南医科大学、长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其他研究机构开发了基于人工智慧的医学计算机专家系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
人工智慧在矿业中的应用。与矿业有关的第一个人工智慧专家系统是1978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的矿藏勘探和评价专家系统PROSPECTOR,用于勘探评价、区域资源估值和钻井井位选择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矿山局匹兹堡研究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开发了预防煤矿巷道底臌、瓦斯治理和煤尘控制的专家系统;弗尼吉亚理工学院及州立大学研制了模拟连续开采过程中开采、装载、运输、顶板锚固和装置检查专家系统Consim;阿拉斯加大学编写了地下煤矿采矿方法选择专家系统。
人工智慧在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人工智慧在超声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在超声无损检测NDT与无损评价NDE领域中,目前主要广泛采用专家系统方法对超声损伤UT中缺陷的性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判断和归类;专家在传统超声无损检测与智慧超声无损检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能把一般的探伤人员变成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专家。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智慧超声无损检测有很大的价值。
人工智慧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应用。沈显庆认为可以把人工智慧和模拟技术相结合,以微控制器硬体电路为专家系统的知识来源,建立微控制器硬体配置专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以提高纠错能力。人工智慧技术也被引入到了计算机网路领域,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的常用技术是防火墙技术,而防火墙的核心部分就是入侵检测技术。随着网路的迅速发展,各种入侵手段也在层出不穷,单凭传统的防范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把人工智慧技术应用到网路安全管理领域,大大提高了它的安全性。马秀荣等在《简述人工智慧技术在网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具体介绍了如何把人工智慧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安全防范作用。
3人工智慧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慧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展现状。目前,AI技术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很快。在AI技术领域十分活跃的IBM公司。已经为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制造了号称具有人脑的千分之一的智力能力的“ASCII White”电脑,而且正在开发的更为强大的新超级电脑――“蓝色牛仔blue jean”,据其研究主任保罗・霍恩称,预计“蓝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将大致与人脑相当。麻省理工学院的AI实验室进行一个的代号为cog的专案。cog计划意图赋予机器人以人类的行为,该实验的一个专案是让机器人捕捉眼睛的移动和面部表情,另一个专案是让机器人抓住从它眼前经过的东西,还有一个专案则是让机器人学会聆听音乐的节奏并将其在鼓上演奏出来。由于人工智慧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发展市场被各国和各公司所看好。除了IBM等公司继续在AI技术上大量投入,以保证其领先地位外,其他公司在人工智慧的分支研究方面,也保持着一定的投入比例。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AI人工智慧国际会议上进行了主题演讲,称微软研究院目前正致力于AI的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其物件包括自我决定、表达知识与资讯、资讯检索、机械学习、资料采集、自然语言、语音笔迹识别等。
我国人工智慧的研究现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机械 和自动控制专家们都把研制具有人的行为特征的类人性机器人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国际科技大学在国家863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支援下,一直从事两足步行机器人、类人性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在1990年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两足步行机器人的基础上,经过科研10年攻关,于2000年11月,又成功研制成我国第一台类人性机器人。它有人一样的身躯、四肢、头颈、眼睛,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能。它的行走频率从过去的每六秒一步,加快到每秒两步;从只能平静地静态不行,到能快速自如的动态步行;从只能在已知的环境中步行,到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环境中行走,取得了机器人神经网路系统、生理视觉系统、双手协调系统、手指控制系统等多项重大研究成果。
人工智慧发展方向
在资讯检索中的应用。人工智慧在网路资讯检索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①如何利用计算机软硬体系统模仿、延伸与扩充套件人类智慧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机器感知、机器思维、机器行为,即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利用的过程。②由于网路知识资讯既包括规律性的知识,如一般原理概念,也包括大量的经验知识,这些知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随机性、不可靠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其进行推理,需要利用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
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方法。入侵检测中的专家系统是网路安全专家对可疑行为的分析后得到的一套推理规则。一个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利用自学习能力进行规则的扩充和修正,专家系统对历史记录的依赖性相对于统计方法较小,因此适应性较强,可以较灵活地适应广普的安全策略和检测要求。这是人工智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人工智慧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机器人足球系统是目前进行人工智慧体系统研究的热点,其即高科技和娱乐性于一体的特点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学者的兴趣。决策系统主要解决机器人足球比赛过程中机器人之间的协作和机器人运动规划问题,在机器人足球系统设计中需要将人工智慧中的决策树、神经网路、遗传学的等演算法综合运用,随着人工智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使机器人足球有长足的发展。
4结语
由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人工智慧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应用领域对人工智慧都高度重视。人工智慧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要求我们必须加大研究和投入力度,以使人工智慧的发展能为人类服务。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演进,以及智慧教学支撑工具的逐步完善,教学方式和实施途径发生着巨大变化。课程教学由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变为双向、多向能力培养,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本文对多媒体教室各要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规划,构建适合学校应用需求的多媒体教室,在软件平台支撑下,以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智慧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将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直观表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授课情景,改变了课堂教学,多媒体在教学中得以快速普及。媒体信息手段将如何发展,如何支撑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将是何种模式,如何建设智慧教室并实施智慧教学,这些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近百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发展,多媒体信息展示手段与设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代到来,课堂教学多媒体信息手段也不断演进。上世纪初到90年代,教学素材主要以录像播放方式展示,经历了幻灯片投影、透明膜投影、磁带录音机、光盘影碟机等。90年代到现在,教学素材展示载体转变为网络教室屏幕广播、液晶投影机、光电感应电子白板、触摸一体大屏幕电视等等,并逐渐在学校教室普及,教学设备设施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让教师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同时也促使各类学校不断的升级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将变得更加开放化、智能化、互动化、移动化。 智慧教学的多媒体教室组成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如图1。电脑主要负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信息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显示设备展示教学资源和互动结果;教学过程中,利用书写及扩音系统进行内容表达和圈注,甚至教学内容及师生语言采集和播放;通过摄像设备和录课系统把课堂实景教学同步的记录制作成视频课件。 目前,很多学校正在将普通教室改造为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希望对现有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学校在建设、升级多媒体教室的过程中,应当合理规划,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兼顾建设成本及后续维护。 电脑 电脑是最基础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之一,主要类型如表1。 电脑操作系统主要有三种:Android、Mac OS、Windows。早期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多采用安卓系统,目前基本被淘汰。苹果电脑存在各种外围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兼容性问题,导致许多优秀教学资源都使用,也不利于多媒体教室升级维护。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软件十分丰富,能够满足各种教学应用。但微软已停止XP系统升级支持,学校应尽快升级到WIN10,以兼容和支持各类应用软件。 如果仅仅是满足简单播放电子教案、音视频媒体播放,以及电子板书软件等功能,电脑的配置要求不高。若要运行各种教学软件,则应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推荐配置:英特尔(Intel) 酷睿7代/8代I5 CPU,集成显卡,8G DDR4内存,256GB NVMe固态硬盘。 显示设备 常见的多媒体显示设备有投影机、液晶屏、LED拼接屏等类。 投影机分普通投影机和激光投影机。普通投影寿命短、亮度低、显示效果差,已逐渐被淘汰。激光投影机亮度高、寿命长、故障率低,但成本较高。 多媒体教室常见的液晶显示屏主要有普通液晶电视、教学专用一体机和液晶拼接屏。普通液晶屏电视由于产销量大,物美价廉,售后维护极其方便,是多媒体教室建设的一个趋势。教学专用一体机产销量相对较小、价格高、维护成本较高。液晶拼接屏价格昂贵,大型教室可以考虑使用。LED拼接屏价格贵、能耗高、故障率高,通常用于大型阶梯教室、学会报告厅、会议厅等。 显示设备的亮度和清晰度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所以设备显示面积和亮度应当与教室面积相匹配,参数推荐配置如表2。 书写设备 通过书写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重点标注、板书等,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多媒体教室书写设备主要包括大屏显示器书写、讲台同屏书写和手写板书写三大类。 大屏显示器书写主要是在红外电子白板、液晶触屏显示器上书写,前者延时大、书写体验差,将逐渐被淘汰,后者价格昂贵。大屏显示器书写需要教师站在屏幕前,限制了活动范围,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讲台同屏书写是教师在讲台的小屏幕上书写、操作电脑,在大屏幕上同步显示,书写体验和板书效果非常好,尤其满足理工科类的大篇幅板书,是未来的应用趋势。 无线手写板书写,教师能够脱离讲台的束缚,走到学生中充分互动,掌握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指示教鞭,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将得到广泛应用。 扩音系统 多媒体教室的扩音系统主要由输入——麦克风,输出设备——功放和喇叭组成。 为利于教师走动授课,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无线麦克。常见的无线麦克有座式、手持式、胸挂式、领夹式、和耳挂式等。耳挂式无线麦克具有小巧轻便、无需手持且音质稳定的特点,推荐使用。此外,在选择麦克的时候还需考虑麦克风效果、拾音器类型、指向性及品质。教学环境噪音较为复杂,推荐选择单指向麦克风。 麦克的声音经电脑采集后通过喇叭播放,普通教室一般采用集成功放的有源音响。功率过大容易引起噪音和啸叫,影响相邻教室教学,50人左右标准教室选择6-10W喇叭功率足以。 摄像设备 根据不同应用情景,多媒体教室通常采用四类设备进行课堂影像采集:实物展台、摄像机、监控摄像头、USB摄像头。 大多数教室配备有实物展示台/高拍仪,可以将教材、文件资料、实物及教师书写的文字推送到投影机或显示屏,多用于作业讲解、试卷点评等情景。对于要求较高的实训课、公开课、精品课程,学校经常会采用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制作高品质的视频课程,多机位采集授课情景后使用工作站和专业级非编软件处理音视频,成本较高、时间较长。有的学校采用监控摄像头录制课堂实景,作为评教、考勤依据,也可制作成要求不高的学习资源。 常规教师备课或微课资源录制,通常会使用笔记本摄像头或USB外接高清摄像头。使用USB摄像头能够便捷拍摄课堂场景、实验演示,简单易用,师生可在课堂中自行操作,性价比高、成本低。普通教室同步录课,推荐采用脚架固定USB外置摄像头(机),多机位同时拍摄。摄像头也可实现高拍仪功能,采集的画面通过大屏设备展示,结合书写设备同步实现视频画面讲解和标注,教学效果媲美师生一对一现场讲解。这种方式能够彻底解决存在场地有限、学生拥挤、视线受阻等弊端的传统教师带少量学生分组式实训课教学,大幅提升教学效率。 录课系统 为促进学校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课后复习课件,往往需要同步记录讲课堂教学过程。常见的录课方式有三分屏录制、演播室拍摄制作、教学监控系统同步录课、课堂实景同步录制等。 三分屏录制课件的形式相对固定,大多在录播教室录课,缺少课堂实景和互动,现已逐步淡出大家的视线。部分学校搭建了专用录影棚,一些实力雄厚的学校使用抠像技术制作虚拟场景,这种录播教室和录播系统投入相当大、使用率不高,一般不用于多媒体教室和普通教室。部分学校采用教学监控系统同步录课,该方式主要将教学监控的摄像头兼作场景拍摄,一般用于质量要求不高的课堂同步录制。 将教师课堂授课实景、电子讲稿、实验操作、教学活动等画面同步记录的录课系统更加满足学校的应用需求。使用录课系统将课堂实景及师生互动过程等同步录制,生成包含课堂实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用于学生课后复习、教学示范交流,以及校际教育资源共享。这种录制方式还原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实施成本低,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多媒体教室建设应合理规划,遵循“运行稳定、功能实用、易扩展、易维护和高性价比”原则,最大化利用教室资源,协助教师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谈话曾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 多媒体教学不是单纯的硬件使用,应当充分发挥教学主动性和灵活性,将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多向能力培养,进而实现“智慧”的教与学。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变化,转变为课堂设计者、提问者,事先精心备课,课上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掌握课堂的主动性,刺激学生思考,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为学校积累智力资产。 课前备课应用 学校要全面推行、落实资源库平台建设和资源校内共建共享,通过自建、购买、定制开发等多种途径丰富资源库,逐渐实现每门课程拥有数量丰富、质量较好的素材库。备课时,教师从资源库管理平台获取素材资源,依托网络备课平台,定制个性化教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答疑,完成在线备课。 课堂授课应用 授课中,教师围绕个性化电子教案组织课堂活动,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分组讨论、抢答竞赛、实践演示等方式,提升学生注意力和参与度。借助无线手写设备,能够帮助教师离开讲台深入学生中高效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授课过程中,利用录课系统将课堂实景及师生互动过程同步录制,生成包含课堂实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用于学生课后复习、教学示范交流,以及校级教育资源共享。 课外活动应用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例如事先设定问题或任务,提供讲义、视频、课件、习题等资料供学生进行预习核,,学生登录教学平台获取课堂的实景录课、微课等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可进行在线答疑或小组交流讨论,充分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借助平台可记录、追踪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根据记录客观评价学生甚至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认为,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会继续保持,但教师可以从学校资源库快速获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备课,实现花很少的时间制作出优秀的教案,课后通过平台布置、提交、批改作业,进行在线交流、互动答疑等,学生可以在平台自主上学习课堂实景录课等资源,这就是智慧教学在软件平台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极大提升。 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混合式教学软件支撑工具是智慧教学的必要条件。建设支持教师在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充分互动的情况下进行板书批注,支持将教师课堂授课实景、电子讲稿、实验操作、教学活动等画面同步展示并记录的多媒体教室,不仅有助于加强教学互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能逐步为学校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和软件平台支撑下的智慧教学应用将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教学改革和提升。
运用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的论文
近年来,各地继续规范办学行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师们所殷切期盼的,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后,教师们反映出很多不适应:由于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各学科课时大量减少,但总的要求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教学任务依旧,升学压力依旧。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总感觉捉襟见肘,一些本应该拓展的内容不能拓展了,一些本应该加深的难度不能加深了。
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关注发展,真正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即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下打造“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一、明快
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要适合课堂教学内容。
二、融洽
融洽是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三、投入少,产出多
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中学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事实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尤其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四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家庭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肃处理。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2.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学生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教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教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3.师生结合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课堂教学想要不高效都不可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投入情感、激发智慧,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也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健康成长。“高效课堂”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合作是一块块方砖,你挨我,我依你,搭成的亭台楼阁。合作是一朵朵浪花,追赶着,嬉戏着,掀起的狂风巨浪。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合作的 作文 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合作作文素材一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如果要完成一件事,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力量去拼搏的话,即使他有三头六臂,成功的几率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要完成任何一件事,就要与别人团结合作。我也有和别人合作过的经历。 放暑假后的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个难逢的好天气。这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寻思着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对了!我灵机一动,卖报纸呗!既可以锻炼我的锻炼,又能赚到一些零花钱。好,说干就干!我从我的钱包里拿了一些零花钱,向家里人打听了进报的地点后,就准备出发。可我转念一想,不能自己一个人卖吧?又要拿报,又要收钱,肯定忙不过来。于是,我拿起了电话,向好朋友叶叶发出了邀请,叶叶满口答应了下来。我们约好在进报的地方见面。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进报地点时,正好8点,许多报贩早已等待着了。等到报纸一到,人们就立刻拥上去。我这个矮个头儿根本沾不上边。幸亏一位阿姨帮我们抢到了一些报纸,不然我们就无法实行计划了。 抢到报纸后,我们首先来到一个热闹的地方——龙马大商城。这里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是个“下手”的好地方。我急忙上前拿着报纸,呆呆地站着,可没有一个人来理我们。对了,卖报纸就要吆喝嘛!可是谁来吆喝呢?这时,叶叶说:“你不是挺能说吗?平时你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发起言来口若悬河;与人 辩论 起来妙语连珠。今天你就吆喝几句嘛!”是啊,不吆喝怎么能做成生意呢?我终于鼓足勇气,大声吆喝起来:“《泸州晚报》,事事知道!快来买《泸州晚报》啊!五毛钱一份儿!”……在我的带动下,叶叶也跟着吆喝起来。不一会儿,有很多人都围过来,争着说:“我来两份儿!”“我来一份儿!”我们立刻分工:叶叶收钱,我拿报。整整一个上午,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快到11点的时候,我们的报纸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数了数赚来的钱,不但本钱还上了,还另赚了一些钱。这时,我们的心情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团结合作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有着格外重要的分量。我们在今天,更要有着团结合作的精神,它是对现代生活不断向上的需求。所以,团结合作是现代生活蒸蒸日上的主要调剂,绝对不能忽视! 关于合作作文素材二 生活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独奏、合奏各展风彩,飞扬出美妙的旋律。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与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而不胜。”要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就要善于与人合作。 我们的学习必须与人合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果。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通过全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结合作中感受群体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外向的良好性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范围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必然是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合作和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竞争的合作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如日中天,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共同进步即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我致力于竞争,但更酷爱合作。 足球 运动就是必须依靠竞争与合作亲密无间的配合才能取胜的艺术。 我喜欢足球,不仅因为它的精彩激烈,还因为它给予我们合作的启示。一场比赛,十一人上场,位置各不相同,但每个人必须全力以赴,既然要为同伴创造机会,又要把伙伴为自己创造的机会把握住。同伴犯了错误,其他人要赶紧弥补而不是加以指责,只有这样,一场比赛才能取胜。没有大明星的球队才有机会战胜明星云集的大牌球队。而任何一名球员如果只图自己精彩发挥,不讲协调合作,整支球队输了,打败仗的明星球员能快乐吗?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感到安全。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受到启迪。 我们合作,因为它,我们充满生机。 正因为这一切,我们共同追求一个团结合作、携手并肩、和谐双赢、共同进步的世界。 关于合作作文素材三 世间万事万物都息息相关,于是无论在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合作。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地偎在旁边,一切都是那样和谐而美好,然而水却因眷恋岸的周围,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于是它冲垮了堤岸,然而无知的水却并没有得到自由,反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没有了水,岸也失去了本该属于它的存在价值。 水和堤岸是需要合作的,然而水却不懂,它不懂合作了岸会给它提供依靠,岸也会因它而充满价值。他们的合作即是一种成功,一种美丽。如果它不懂的不因岸的约束而放弃离开岸的话,它或许会永远轻轻地流淌下去。 生活中许多时候都需要合作,合作即是一种互利,一种双赢的智慧。有些时候,唯有合作,我们才能生存、发展。 是生命,我们就注定了要学会合作,这是不变的真理。 整个宇宙,都是在合作之中存在。大到星体,小到动植物、微生物。在天体星系中,太阳与恒星、地球与卫星,它们是通过“万有引力”的合作而稳定存在于自己的轨道上。在植物中,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唯有通过合作,豆科植物给根瘤菌提供养料,根瘤菌为豆科植物固氮,它们之间互利共生,它们通过合作,互利双赢。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而使自己生存,而生态系统也正因为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保持平衡。 既然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合作的整体,作为人类,我们更应该懂得合作,学会合作。 在NBA球赛中,正因为队员们的合作才能取得团体的最终的胜利。 在学习中,唯有懂得与老师合作,我们才能更好的进步。 叔本华说过:一个人是孤立无助的,正像漂流的鲁宾逊一样,而合作,我们才能成功。 面对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我国,更需要合作,更需要我们提高合作精神,在国与民之间的互相合作中,创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世界。 懂得合作,学会合作,也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合作了,我们才会更成功。
懂得合作,学会合作,也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合作了,我们才会更成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合作的 议论文 高中素材,欢迎参阅!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乌龟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相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外国,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火海逃生”。老师将许多 乒乓球 放进瓶子,只露出系着的棉线。花瓶代表楼房,细细的瓶颈是唯一的出口,七只乒乓球是居民,要求当大楼起火时,全体居民能在短时间里安全逃离。七名学生兴奋地上场了,他们个拿一根棉线,都以最快的反应拉扯棉线,可一个“人”也没能脱离火海,原来,七只乒乓球都卡在了瓶口。这几个学生面 面相 觑只见其中一个小声跟同伴们商量了几句,又开始了新的一次实验,这回大家没有各顾各的拉棉线,而是由左到右依次地拉。果然,火还没有起来时,七位“居民”已离开了出口。
由此见,良好的合作很重要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样也是呼吁合作的社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竞争是合作的目的,合作是竞争的基础。
正是我们的合作意识使自己变的如此高大,我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登上成功的顶峰。使自己有了竞争的实力,并最终胜利下去。
作为初三的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中考,我们同学之间一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我们在学习上就不敢与其他对手对抗竞争,争取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手将败将,我们的学习不在于单单只想有理想的成绩,而且为了成功,不想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想告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那可以摆明是不想互相合作,也是做人的懦夫,一个不想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算现在取得优秀的成绩,到头来以后就不能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了,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合作是社会的立存,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竞争与合作是彼此之间不能分离的,如果没有合作的竞争,只会弄的两方都两败俱伤,合作不竞争,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
竞争与合作是相随相生的,只有共同发展,我们人类才会有所真的发展与进步。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饭,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素材如下:
素材一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原典】
此句阐明了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即万物竞相生长,但是彼此之间并不妨害、不相干扰;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各有各的规律,互相之间不会存在冲突。
【运用场景】
我国在谈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时引用了这句话。
在他看来,今日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和广泛,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之间的依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和密切。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相信“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兼收并蓄地弥合自身与他者的差异与隔阂。
素材二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第十四》
【原典】
意思是:天下人相互亲爱,天下就会治理好;天下人都相互憎恶,天下就会混乱。
【运用场景】
我国在探讨推进全国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时引用了这句话,把墨家的“兼爱”“非攻”的理念用至实处,直接针对了网络治理、网络空间秩序的维护等现实问题,要我们在网络建设这个问题上,也坚持“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素材三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原典】
意思是:树立天下正确的名位,推行天下最大的道路,表达了行事要符合公平正义的宗旨和精神。
【运用场景】
我国在对中东问题的讨论上引用此经典,表达了中国要坚持光明磊落的作风、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从中东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愿和中东人民共同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双减”背景下,智慧作业的应用可谓是及时雨,实施近三年来,已逐渐成为一项民生工程,极大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后作业辅导难的问题,有力减轻了家长的教育负担。 作为我们一线教师,要勇敢挑起这份责任,记得智慧作业刚开始实施时,不少的老师内心当中有相当多的抵触情绪,认为是无形当中增加了一线教师的教学负担。本身教师承担的教学业务比较重,现在又来一项这样的考核,家长那边又弄不来,一时间各种不良的负面情绪滋生。其实这一切是没有摆正心态的结果。 诚然,很多时候上级部门下发的与教学无关任务层出不穷,也确实令一线基层教师是应接不暇,也大大干扰了一线教师的教学精力,城区的学校还好些,因为家长多少会有所配合,间接地帮助老师分担了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任务。但是对于乡村一线的学校来讲,几乎所有的文件最后都压在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肩上,叫家长也弄不来,都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家长爱理不理,心有余力而不足,孩子的教育任其自由发展,一切都是随缘,面对上级部门的任务,乡村学校有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全部压到了老师的肩上,这就是一线老师万般抵触的心理,因为很多任务做了也是白做,没有效果。 本次的智慧作业,在启动初期,确实也遭遇不少的困境,很多农村的家庭都是那种搭线的锅的卫星接收器,根本看不到了智慧作业,怎么办呢?如果要动员家长装电信、移动、广电、联通的机顶盒,想象一下,这就变成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很多老师也是一筹莫展,因此是相当棘手。 好在考核方案是非常人性化,初期使用只有达到了班级总人数的10%即可,为此要教会学生使用好智慧作业,不妨可以从班级当中的部分学生入手,当然这里老师或班主任可能要辛苦一下,必要的时候可能要到学生家中亲自指导,手把手教会家长或学生操作电视信号源的接入,关注“智慧作业家长会”和“智慧作业家长营”两个公众号,在电视上能顺利查看智慧作业及自主归集,发现某个知识存在的问题,能使用举一反三,指导家长能用手机能查看到自己孩子的错题集。 在这里,来到学生家中,要正面宣传“智慧作业”,指导解读《一文读懂智慧作业》: 一 智慧作业是什么 “智慧作业”是省教育厅组织研发,由全省无私奉献的优秀老师精心录制,为全省学校、师生及家长提供 免费作业辅导 的公益性 平台 。 设计初衷: 在不改变师生作业习惯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作业本每道习题的讲解视频微课,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精准推送,实现学生的一对一辅导,以解决广大家庭孩子作业辅导的烦恼。 观看方式: 平台设计之初,考虑到学生数量大、学习访问时段集中、电子产品对学生视力影响和家长管控等问题,主要以广电、电信、移动和联通四家运营商的机顶盒+家庭电视展示的方式呈现,且 任何运营商不得因增加了“智慧作业”应用而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同时考虑到师生在校课堂及课后服务需求,开放了电脑端,主要用于教师课堂教室一体机、课后服务的智慧作业AI教室计算机的智慧作业微课呈现。 收视体验: 当前,平台常态化用户数约为150万人,电脑端用户学生数近50万人。开学后,由于电脑端智慧作业用户数激增,且集中在晚高峰时段,导致平台经常因服务器资源紧张而出现页面访问卡顿的现象。经过测算,人均每年的服务器、带宽等支撑成本大约为60元/年。要解决当下50万学生电脑访问问题,需要每年3000万的运维经费;如果要解决全省400万学生电脑访问问题,需每年投入近亿元左右。现有财政支持不具备智慧作业电脑端的完全保障能力,目前教育厅也在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以改善电脑端的收视体验。 公益服务 : 因为“智慧作业”是纯公益服务、免费的作业辅导平台, 学生家长自愿选择 ,任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不得强制学生使用。家长和学生不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没有任何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也不会对学生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讲解都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的情况发生。 关注贫困: 另外,考虑到贫困生的情况,学校可通过家访的方式,正确宣传和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对有意愿使用“智慧作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与运营商联系,免费为其安装机顶盒,以解决家庭困难孩子使用“智慧作业”的问题。 二 智慧作业的优势 01 是否收费? “智慧作业”是省教育厅面向全省所有学生的免费辅导平台,“智慧作业”平台的使用完全免费; 02 是否自愿? 家长、学生对“智慧作业”的注册、使用都是 自愿 、 免费 的。 (1) 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学校、企业及教师都不能以任何名义强迫家长、学生使用。 (2) 家长、学生使用不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学业不产生任何影响。 (3) 教师不会因为有了智慧作业,而课堂上对作业内容不讲,或故意讲不透,教师照样会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教学要求进行相关讲解。 03 是否方便? “智慧作业”平台支持广电、电信、移动和联通四家运营商的机顶盒以及“智慧作业宝盒”,家长在拥有任何以上一种学习设备情况下,可完全免费使用“智慧作业”,运营商不能因“智慧作业”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04 是否合理? 为什么不能使用电脑观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智慧作业”不支持学生通过手机、平板及电脑学习。故此,“智慧作业”选择可“管控学习机(网络机顶盒或智慧作业宝盒)”加“显示设备(电视或显示器)”的模式学习为主。 在部分家长和学生大力做好宣传,并能顺利指导观看,让学生和家长尝到学习的甜头,再到班级微信群正面宣传智慧作业使用的便捷性、公益性、高效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就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家长也不会有什么抵触情绪,假以时日,这项工作家长定然会欣然接受,并且会成为常规性的操作,每天孩子看看智慧作业,听听老师的视频讲解,顺利的完成家庭作业,父母的这种教育焦虑心理也会大大减少,家庭和谐性,孩子的学习进步,破解了社会性的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的难题,真正做到“天下无学习难题”,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这就是实实在在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民生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智慧作业的营运而生,可谓是功德无量。 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要转变观念,正确理解,仔细研究,科学使用。省装备中心给参加的省智慧作业的培训的每一名专家发放一台“智慧宝盒”接收机,这就大大提高了老师使用率,给第一、二期的已经立项的智慧作业主持人发放了一支智能笔,这无疑是为智慧作业的大力推广和使用插上大力腾飞的翅膀,试问,我们这批感受到智慧作业的教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 初心不改,育人不止。教育路上我们因智慧作业结伴同行,教师团体力量从未什么时候能有今天这样齐心协力在共同推动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感觉无限光荣和自豪,真正实现了为社会的教育事业在添砖加瓦,不断在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文/ kanghaiyan 一、当前任务 (一)数据达标(本项工作在一星期内完成) 1.双率均达到60%以上(教师端--我--应用数据,每个人完成后请截图到群里,以便打印) 2.教师推送次数达到40次以上。 3.学生观看归集平均20次以上。 (二)三张问卷:教师卷、家长卷、学生卷。组内成员将家长卷和学生卷发到班级群(告知班级号),让家长和学生完成并保存部分截图。(等有答案后再发,一周内完成。) (三)学期任务:课题成员每个学期初制定个人课题计划,每月一次研修日志(一学期计四次研修),学期结束完成个人课题工作总结。 二、课题组分工 负责人:康海燕 1.负责组内活动会议记录。每个学期三次:本学期9月上旬课题制定计划研究会,10月下旬课题开展讨论会,1月课题中期总结会。(已完成,成员需签名) 2.撰写中期报告、课题组的计划与工作总结等。 3.智慧作业资源应用教学课例(已完成),准备好教学设计、课件、视频、反思及照片等交给资料整理负责人。 4.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 5.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成员1∶程停停 1.完成个人课题计划、每月研修日志、课题工作总结。 2.智慧作业资源应用教学课例(已完成),准备好教学设计、课件、视频、反思及照片等交给资料整理负责人。 3.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 4.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5.负责组内活动的美篇报道。 成员2∶潘雨婷 1.完成个人课题计划、每月研修日志、课题工作总结。 2.撰写并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参赛案例资料(撰写前可以和组内成员商议)。 3.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 4.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成员3∶程思 1.完成个人课题计划、每月研修日志、课题工作总结。 2.负责组内活动资料整理。 过程性资料:学期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日志、活动会议记录、美篇等图文资料、数据表格截图(双率)问卷截图等。 成果性资料:课例、教案、视频、反思、论文集、论文发表等。 3.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 4.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成员4∶徐小平 1.完成个人课题计划、每月研修日志、课题工作总结。 2.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 3.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成员5:朱美风 1.完成个人课题计划每月研究日志、课题工作总结。 2.完成一篇关于课题方面高质量的论文。3.积极参加智慧作业相关的竞赛活动。 (后续有任务再另行通知)
有人强调写作的精神价值,有人更着眼于写作的工具意义;有人认为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很重要,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水平就能提高,也有人认为写作知识、写作方法对写作帮助不大;有人推崇自由写作,有人更赞赏课堂命题写作。同样是课堂作文,有人推崇情境式活动型的写作实践形式,认为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思想素养、写作素养的提高,也有人赞赏常规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认为这种形式更能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人觉得多写才能写好作文,也有人认为一味贪多意义不大,应该少而精,写一篇是一篇„„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截然相反的认识和做法。这些想法和做法,各有其利,又各有其弊;各有其长,又各有其短。作文教学的智慧就在于权衡利弊,知其长,识其短,知道“软肋”所在。强调作文教学的精神价值固然好,但是容易流于空泛,缺乏操作性;同样,强调写作的工具价值,而不从精神思想上下工夫,也难有大的进步;倡导情景活动式作文,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可是“写作成本”太高,很难长期坚持;强调课堂命题正规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和条理,但又容易远离学生的生活,引发“假大空”“伪圣化”。怎样扬长避短?古人讲的中庸之道能给我们以智慧的启发:“执其两端”以求得中和常行之道,从而避免走向极端。作文教学中写作方法很重要,但不能过分迷信,学生不是掌握一点方法写作上就会进步的;课堂命题写作很重要,但如能适当穿插一些情景性的写作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避免“审美疲劳”,更有利于学生眼界的拓宽、思想的提升、灵性的培养、才气的保护;精批细改固然好,但在学生有了进步后,适当组织学生自批互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采用灵活的策略,两种方式交互为用,彼此穿插,而又有主次侧重,才能收扬长避短之效。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根据学术堂了解,教育论文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眼睛,要清晰明了地点明所要研究的问题.2.署名署名要写清楚作者单位、姓名等信息,以示文责自负.如有投稿需求,单位务必以官方单位名为准,避免出现错误.3.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4.关键词关键词是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是文章中涉及的核心概念.5.正文不同体例的论文,对正文部分的格式要求也有所不同.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将正文分成若干板块,加以标题,标"一""二""三"区分,逐层展开论述.一般而言,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论据、论证、结论都要十分明确.论证中要阐明作者的独特见解,求新、 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6.参考文献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论文最后注明作者姓名、题目名、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等信息.这有三个作用:一是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二是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三是避免有剽窃之嫌.
一、教学论文的撰写 教学论文是对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和描述教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说,教学论文既是教育工作者探讨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教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撰写教学论文不仅有助于先进的教学思想的传播,新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一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题目不够合适。表现为:题目过大,表述不明确或不清楚缺乏新意等。 2.观点不够明确。表现为:观点不鲜明,观点表述不清楚,没有自己的观点等。 3.论证不够充分。表现为:论据不明确,论据不足,论据与论点不符、论证不符合逻辑。 4.思路不够清晰。表现为:重点不突出,思路混乱,思路不符合逻辑等。 产生问题的原因: 1.赶时髦 这是从选题上说的,选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只是对教学论文的写作而言,对其他文章来说,也是一样的。新颖独特的选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这话是有道理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教学论文写作中选题一窝蜂的现象相当突出。前一阶段流行创新教育,许多老师写的都是“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目前又开始对“教学的有效性”、“预设与生成” 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教师所写教学论文能走在教科研的前沿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来说,不要往这方面去挤,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要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和进行改革的亲身实践,总结出有个性的经验,设计有特点的教学方案。我们可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特长的题目,切口要尽量小一点,对它作些深入的系统的研究,才有可能写出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2.无新意 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全在一个“新”字,教学论文也是如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如果没有新意,即使观点非常正确,材料绝对真实,语句相当流畅,也不算是一篇优秀论文。新意主要包括这样四点: 一是观点新,是不是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性的观点。 二是方法新,是不是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强的,并让人借鉴的教学方法。 三是材料新,是不是从你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种新观点或新方法。 四是角度新,是不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 一篇教学论文不可能在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新的,但至少要有一、二点是新的,如果一点新的地方也没有,那绝对不是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为此我们写文章时,首先要扪心自问:我的论文哪一点是有新意的,如果自己也觉得没有新的地方,那还不如趁早放弃。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教学论文,首先要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那个领域,看看人家对此已经有了什么研究,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而从来不看别人教学论文,喜欢闭门造车的人,就像做生意不了解行情做不好生意的人一样,是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教学论文的。写教学论文必须同时兼顾这样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实践意义,即在教学实践中有积极的作用;二是研究意义,即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新的突破。如果只有一方面的意义,那么也肯定不能成为一篇好的教学论文。 3.欠实在 我们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应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所谓实践性,是指它必须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所谓应用性,是指别人看了你的论文可能把里面的一些具体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或者可以借鉴。因此,评价一篇教学论文,非常强调可操作性。如有一位老师就对评价做了这样探讨,在考卷上添上三横,第一横是知识点的成绩,第二横写学生阶段学习态度,第三横写学生阶段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最终他写了一些操作很强、很有价值论文。 4.缺自我 撰写教学论文,也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提高文章的品位和深刻性。只有实践过程,没有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文章,严格地说,还不能算教学论文。但是,运用理论,并不等于大量抄袭。把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并不等于生硬地套上一些理论帽子。 教学论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实,在于有自我,有个性。实就是从实践出发,把它上升到理论后,再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有自我、有个性就是应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实践为文章的主体。别人的理论再多,即使都是当代最先进的,也还是别人的。 5.不缜密有些教学论文,有新意,内容实在,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粗读觉得不错,可细细再读一读,发现语言上的毛病不少,或表达不当,或语句不畅。这种文章,有位编审做个这样比喻:就像一个姑娘,远看,身材苗条,楚楚动人,可走近仔细一看,脸上五官不正,雀斑甚多。 二写什么1、把问题变成论文2、把做法变成论文3、把想法变成论文4、把课题研究变成论文三怎么写(一)、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学术性 教学论文一定要具有学术性,这一点是作品之所以称作学术论文的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学术性,也就失去了学术论文的资格。而学术论文与一般的议论文不一样,它应致力于探讨学术领域中的具有共性的学术现象。 2.科学性 由于理论总是发展的,所以论文的科学性必然是相对的。因此这里的科学性除了指论点在更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教学现象的本质及其关系外,主要指论证符合逻辑,表达能让别人理解,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独创性 论文的独创性也是相对的,比如所提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一定的新颖性。虽然是别人研究过的问题,但作者从新的角度提出了给人的启发的结论,能够用自己周密的分析,澄清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混乱看法,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提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策略或思路。 4.实用性 实用性即为论文所提出的观点或理论对别人的教育实践有意义。表现为:直接可以应用、改造后可以应用、有指导作用、有启迪作用。 5.可读性 文章要写得说理明白、语言通顺、行文流畅、文字精炼、文风活泼、实实在在,最好还能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二)、教育教学论文的基本要素 教学论文也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应做到: 1、要有一个鲜明深刻而有创意的论点 论点是论文的根本与灵魂,它既是出发点又是终结点,在论文中起到“纲”和“帅”的作用。要写好教学论文首先就要有好的论点:第一,论点要正确;第二,论点要集中。即要抓住事物的要害和关键,尽量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三,论点要鲜明。即要求论点本身清楚、明确、毫不吞吞吐吐,更不能模棱两可;第四,论点要深刻。即要求论点不肤浅,不是一般地表面地反映问题,只谈点做法和体会,而是要揭示出事物的实质和内在规律;第五,论点要新颖。要提出别人未提出过的见解和观点,给人以启迪,特别是教育教学论文,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 2、要有充足准确而富有支持性的论据 论据在论文中起着基础作用。教育教学论文中常用的论据主要有以下五种: 第一种:事实性论据。包括两类:一类是现实中的事实,一类是历史上的事实。 第二种:经典论据,是指引用经典论述以及重要言论来充当论据。 第三种:原理论据,就是把学过的教育原理或一般的道理和规律拿过来当做证明论点的论据。 第四种:科学数字论据,就是通过科学实验、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等得到的数字作为论据。 第五种:格言、谚语等论据,运用人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富有哲理、广为人知的论据易于被人所接受。 3、要进行严密科学而又充分的论证 论证的关键就是说清楚论点正确的道理。我们小学教师在论证时往往出现“说不清其中的道理”的错误,具体表现为四种情况: 一是无理,即指作者仅能解释论点的表面意思,而说不清其中内含的机制与原理。 二是理浅,即指道理讲得浅显,浮在表面,深入不下去。 三是理短,即对论点有明确的认识,也能说出一两方面的理由,但说不完全。 四是理乱,即指文章中虽然讲了不少道理,但一会儿说这个道理,一会儿又说那个道理,比较混乱。 因此我们在写教育教学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理清论证的思路。 其次:要运用好推理和证明这两种具体的方法。 再次:选择合适的论证表达形式。 (三)、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论文写作一般有这样六个步骤: 准备---选题---构思---写初稿---修改---打印。 准备,主要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是:①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②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③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④ 收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同时还要将材料的采集与整理“合二为一”来进行边搜集材料,边对材料进行整理。 选题,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找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关键,只要有了好的选题,整个论文的写作就等于有了一个可望成功的出发点。所以,选题这一步是非要走好不可。选题的最好考虑是: ①符合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②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 ③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 ④选择自己有充分的资料的题目; ⑤选择一些有争鸣的题目,写出自己有独特的见解。 在撰写争鸣型论文时,要注意考虑与之争鸣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一定的影响。若有,就可以撰写。 构思。论文构思,即解决布局和结构问题,虽然它因课题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人而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⒈并列式:就是围绕着论文的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进行论证,从而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⒉递进式:就是采取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办法,最终把问题论述得明明白白。 ⒊螺旋式:就是相互交错,螺旋上升的办法,把问题叙述清楚。 ⒋立体式:就是并列式论证中的某一方面采用递进式论证,或者递进式论证中的某一层次又采用并列式论证,是一种并列中有递进,递进中有并列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的好处是:并列中的递进,使问题更加深入,而递进中的并列,又可使论证全面展开,从而达到充分论证的效果。 写初稿。一般要“一气呵成”,写作有个灵感,有这个灵感时,才能顺着思路去写,如果断断续续写文章根本写不下去。为此写初稿,要尽量把基本框架写完。修改。初稿完成之后,正常需要反复修改,不断进行充实,使之完善。修改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自己修改或请语言锤炼比较好的老师帮忙修改。修改主要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四)、论文格式:1.论文标题 2.署名 3.摘要 4.关键词 5.文献标识码 6.绪论 7.本论 8.结论 9.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益性;④稳定性;⑤可操作性。2)、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从教育经验总结的内容来看,主要应针对要总结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回答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何意义。“是什么”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具体要求。“怎么做”就是要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方法,经验,规律,它是总结的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要突出这一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大量实例,找出其经验,发现其规律,提炼出要总结的思想观点。②把提炼出的要总结的思想观点再升华一步,凝聚成若干以正面表述形式出现的小标题,从而构成总结的重点部分的框架和基本内容。③高质量的经验总结总是善于用事实说话。3)、经验型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型及写作方法①纪实型的方法。即选取教学中比较精彩的一堂课,一个片断,或者转化后进生的有效做法,组织某项教育活动的做法,进行实录,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②举例型的方法。即通过一个实例,介绍某种做法,阐述某种观点。③归纳型的方法。即对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归纳总结,概括出几条或几个方面,以揭示规律,得出结论。④探索型的方法。即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介绍有关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在教育经验总结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题方面要做到题目小,角度巧;②立意方面要做到观点新颖,探讨深刻;③要用自己带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述,使文章内容有新意,但在总结介绍或下结论时,要有分寸,不要用不恰当的形容词;④选材方面要严选择,活运用;⑤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⑥论文标题一般用《……的基本经验》《……的几点体会》《……的几点做法》《……的初步探索》《我是怎样……的》等格式。也可以此为副标题,另冠以能概括全部经验的突出主要经验的正标题。2、教学设计3、案例评析(课例):一个课例应该由以下四方面要素构成。1、主题与背景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因为课堂教学是复杂的,通常的听课评课往往对一节课从各个角度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课例研究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主题最好从课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主题从哪里来、为何选择这个主题研究?这就需要交代该课例产生的背景。例如,背景中可以交代主题是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惑、来自教学中常见的困扰难点、来自课改中的核心理念的践行等。背景的交代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整个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帮助读者理解课例中改进课堂教学的背景和条件等。2、情境与描述课例的载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情境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不等同于把大篇的课堂实录直接摆进课例报告里。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问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删去一些口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3、问题与讨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改进的过程,因此在课例描述中必然包含着提出的问题,以及由问题引发的后续讨论。因为课例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交代产生这个课例的过程中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过程的来龙去脉,否则读者只是感觉到描述了一节“好课”,却不知产生这个“好课”的过程是怎样的。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可能更具启发价值。课例描述中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在后续讨论中解决了,有的没有解决,但都可以呈现出来。甚至写作者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思维的后续问题或两难问题,留下一个今后可以继续研究和讨论的空间。对于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以筛选和梳理,最好问题的线索能够环环相扣,这样对读者更具吸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那种没有问题的课例描述,或者说只是一节“好课”的展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在这里所倡导的。4、诠释与研究对课例本身加以解读,赋予它更高一层的普遍意义,就需要对课例作出诠释、增加一些研究的成分,这是课例的另一要素。不过这种诠释应该是归纳型的、内容紧紧扣在描述的课堂教学和讨论过程上,不宜夸大和跳得太高,否则极易沦为空谈,使得课例前面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后面是一般理论的泛泛而谈。很多经验性论文就是这样的类型。对课例的诠释实际上就是交代对于课例研究中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和处理的、包括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改进等的原因,也就是要讲出课堂教学“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的理由,使读者明白这“背后的故事”。诠释可以选择多个角度解读、尽可能回归教学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过程,究竟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炼。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4、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基本方式 教育即生活。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生活,因此,从内容上看,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方式,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 教学叙事不只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录像。课堂教学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所以,教育叙事通常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插入到相关教学环节的描述中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生活叙事 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处于社会生活中。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体现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故统称为生活叙事。 自传叙事 自传叙事主要以自传的形式来表述生活事件及思考从中可以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老师们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教育叙事的特点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真实性、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自己经历的教育事件,是真实的教育故事,而不是设计的事件。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人物性、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叙述者将自己放到故事中,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和体验,对事件中的某个角色(学生等)作出较为科学与合理的行为和心理假想,从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更真实。 情节性、教育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通常有与所叙述的教育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 可读性、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感知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方式。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共享性、教育叙事研究与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因此,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叙事并结合发表交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四要素 根据前面对教育叙事的描述,笔者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教育思想 叙事研究首先就要体现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秉持怎样的信仰,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将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 教学主题 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困境,有心理困境才有学习动机。问题解决的前提是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解决的动机取决于问题情境。显然,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情境的建构都必须孕育在某个环境中,针对教学而言,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因此,教育叙事研究中,明确教学主题是必须的。 教学情节 教育叙事报告既区别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又不同于缺乏理论总结与提升的经验实践。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包含反思的理论提升,同时具有典型的!真实的故事情节。正是通过这样的情节,阅读者才能从叙事报告中看到教学影像,从而获得教学启示。因此,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尤其是对那些教学矛盾集中的那些事件进行细致描述(包含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当时的感悟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显得非常关键。 教学反思如前所述,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课堂教学实录,它的文体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它的内容则包含教师在教学过后的思考。只有经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才会在经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才能不断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在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辅导学生6、专题研究(调查、实验)报告7、教学反思(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于任何形式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连续和周密的思考。”——杜威。 “教学反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学后记”,主要是写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教后的得与失。(二)、怎样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表达采用的是叙事方式,它要求对于情境做出灵活过细的处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且,在表达这种认识的叙事中“教师即反思者”,要求尊重主观性,以第一人称的文体来叙述。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 1、捕捉题材。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敢说每一节课都有体会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学不同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的素材就有很多。主要从两大方面来思考: (1)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从课后师生交谈中、 学生学习的成功中捕捉教学随笔的题材;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2)失败的教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一定是完美的,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进行改进和提高。 (3)对比的差异。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在听课过程中,通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对比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 此外,还可以对照自己的教学,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写“教学反思”的题材。 2、锤炼题材。有了题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你可能通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说不好,这是因为尚缺乏理论积累,还不能从理论高度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视角。而这个至关重要的锤炼过程要求我们: (1)注重积累相关的理论。理论积累并无任何捷径,只有平常扎扎实实地研读并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处理起素材来自然会得心应手。 (2)认真解读他人反思成果。一般报刊杂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教学反思,可以细细地分析一下它们是如何总结提炼得出自己观点的,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受到很大启发,感觉豁然开朗。 (三)、写教学反思的要求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 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案例要真。在叙事时,事例一定要真实,而且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 又能学会用。 3、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结构多样。教学反思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我的教育故事”也属于一种教学反思型的案例,从结构分析来看,一般包含以下五个基本的元素:1、“背景”(事情的起因);2、“主题”(反映什么问题);3、“细节”(交代特定的内容);4、“结果”(交代实施的即时效果);5、“评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5、贵在坚持。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