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法”初步研究》(196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龚贤》(196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3、《黄慎》(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4、《书法美学简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一版,1982年5月第二版。湖北教育出版社于1985年出第三版。5、《美学对话》(198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6、《中国美学史》(第一卷)(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7、《美学与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8、《艺术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9、《中国美学史》(第二卷)(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重印。《刘勰》(1989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0、《<周易>美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11、《书法美》(199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12、《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德译本)(1996年),德国特里尔大学。13、《文征明》,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次印刷。14、《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印行新版。15、《中国书画、美术与美学》(2006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6、《刘纲纪文集》(200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7、《刘纲纪书画集》(2012年),湖北美术出版社。 1、《王朝闻文艺论集》(共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年-1980年。2、《美学述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3、《中西美学艺术比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4、《美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红旗出版社,1988年。5、《现代西方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6、《邓以蜇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7、《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开始出版。8、《中学生美学文库》(共13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开始出版。 1、 《<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史从哪里来的?>解说》,人民出版社,1977年。2、《<矛盾论>解说》,人民出版社,1978年。3、《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4、《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5、《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6、《中国儒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1988年-1997年)(1)《实践本体论》,《武汉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2)《论新马克思主义的探讨》,《武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3)《实践本体与人的主体性》,《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问题的重新考察》,《天津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5)《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形态》,《求是》,1989年第2期。(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求是学刊》,1991年第2、4期。(7)《批评与答复——再谈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日本《唯物论研究季报》,1997年第59、61号连载。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80年-2007年)(1)《关于马克思论美》,《哲学研究》,1980年第10期。(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美学与艺术讲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美学》,《江汉论坛》,1983年第1期。(4)《略论“自然的人化”的美学意义》,《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5)《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第1辑。(6)《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当代美学问题》,《光明日报》,1998年10月23日。(7)《关于文艺美学的思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8)《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9)《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第10辑。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1989年-2004年)(1)《老子思想论纲》,《江西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2)《孔子思想的世界意义》,《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联书店,1992年。(3)《法家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王晓波著<先秦法家思想史论>评介》,台湾《书目季刊》,1992年第1期。(4)《关于儒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兼谈我所主张建立的当代儒家学》,《海峡两岸首次儒学对话》,齐鲁书社出版社,1993年。(5)《略论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炎黄文化与现代文明》,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6)《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中华人文》,1994年第1辑。(7)《孔、孟、荀思想比较》,《孔、孟、荀之比较》,社科文献出版社,1994年。(8) 《易学思维的三大特征》,“国际易学思维与当代文明研讨会”论文,1995年。(9)《儒学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儒学与二十一世纪》,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10)《关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的思考》,《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4、中国美学研究(1981年-1989年)(1)《孔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2)《孟子的美学思想》,《美学》,1982年第4辑。(3)《庄子的美学》,《美学》,1984年第5辑。(4)《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武汉大学学报》,1983年第5期。(5)《中国古典美学概观》,《美学与艺术评论》,1984年第1辑。(6)《中国哲学与中国艺术文化中的境界》,《国内哲学动态》,1986年第7期。(7)《“艺”与“道”的关系——中国艺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江汉论坛》,1986年第1期。(8)《中西美学比较方法论的几个问题》,《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9)《“美”与“力”》,《人民日报》,1987年9月29日。(10)《东方美学的历史背景与哲学根基》,《文艺研究》,1989年第1期。5、中国书画与美术研究(1960年-2007年)(1)《关于“六法”的初步研究》,《美术研究》,1957年第四期。(2)。《漫谈西方现代绘画》,《文艺研究》,1981年第一期。(3)《释“骨法”》,《朵云》,1985年第8期(4)《谢赫<古画品录>校勘中的一个问题》,《学术月刊》,1987年第7期。(5)《楚地的瑰宝》,《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9月29.(6)《走向现代——湖北省首届青年美术节部分作品观后》,《美术思潮》,1987年第1期。(7)《楚艺术美学五题》,《文艺研究》,1990年第4期。(8)《龚贤生平事迹再考》,《东南文化》,1990年第5期。(9)《倪瓒的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93年第6期。(10)《“四王”论》,《清初四王画派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1)《中西艺术史观比较》,《艺术学》,第3卷第3辑,学林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