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心理学问题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原因及其解决策略的探析》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其特殊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人性特质的理论与 方法 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本文探讨分析了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原因;解决策略
一、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问题。(1)内容体系的问题。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系统性与整合性没有达到有效统一。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第一,将统一的心理学现象分割为不同的易于实验以及易于控制的小部分,研究中缺乏关联性,各自为政;第二,研究的课题过于繁杂,小到关于小学生的记忆研究,大到中学生的思维研究,上至教学技术研究,下至学科的教学心理研究,再从学习神经心理学至教学策略的探究,种类丰富的研究课题占据了教育心理学整个领域。第三,心理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范式更迭,致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侧重点不断变化,不同时期教育心理学中的内容体系均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难以产生稳定“范式”的原因之一是研究对象过于复杂。其研究对象本应是在学校教与学的情境中人的心理变化,一方面它研究了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教与学活动中各自的心理活动变化,另一方面也研究这二者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人内心的复杂、人与人交往的复杂以及教与学情境的复杂,最终导致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复杂性。除此之外,研究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我们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一般都是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由零散向系统过渡,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掌握全部的内容,教育心理学中也是这样,它必然存在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2)忽视人的特性问题。传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证法,另一类是现象学方法,以上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不同。心理学以研究人为侧重点,心理学研究中的困难也是研究人。自然科学的研究不以研究者的意志而转移,其研究物性变化中的表象与真相都是真实且客观存在的。而在心理学中,将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时,研究情境设计得再缜密,依然存在研究者同被研究者之间因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自然科学中容易掌控的“物性”,而是研究“人性”,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中过于重视效仿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殊不知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们不能忽视在研究人与人之间复杂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人的外在表现或行为并不能够代表其内在的意识或者动机。
2、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的原因。(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的原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视应用的学科,其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工作,也就是说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理论离不开教育实践,二者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相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理解与应用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旨趣。由此产生的研究类型也分为两类: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与现状中看,教育心理学过多的将重点放在基础上,提出的理论与方法经常是在教育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别的教学学科中而间接起到的指导作用。一直到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多数来源于理论,并不是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造成教育心理学实际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对教学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2)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首先诞生在西方,它发展早、发展快,有着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又受到国家的重视,因此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此外,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起步晚,尤其是经过“十年动乱”,在80年代后才开始全面复兴。当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刚刚恢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成果和材料,而教育实践中又急需有关的知识,因此,只能借鉴和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独立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确实与西方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常常使我们只看到学习他人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自身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科学构建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人类教育的共同目的决定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必须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2)教育的对象特点和需要是选择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基本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在保障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教育心理学的具体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要在稳定和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教育是复杂的系统,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探索也在与时俱进,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必须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
2、以素质教育实践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南。当前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当代教育心理学要想作出应有的贡献并使自身充满生命的活力,就应当结合教育实践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对于促进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学的自身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结束语
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国化这一问题。主要是指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准确地发现国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将教育心理学中的不足之处摒弃掉,并不是仅仅研究中国化的教育心理学,而是要面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郑亚楠.教育心理学发展现状探析[J].北方经贸,2009(4)
[2]张欣艺.发展中的教育心理学[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4(05)
[3]张礼娟 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挑战[J].学理论?中 2012(1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教育心理学问题探究论文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规律的科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是其研究的主要物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后进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1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具体做法
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交谈有目的的了解谈话物件的思想和心理活动,找到其“后进”的主要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与后进生谈话首先要营造平等交谈的氛围,切莫教师一言堂,安静的聆听较之一味的说教更能让人开启心扉,触及心灵;其次,要善于把握谈话物件的心态和性格特征。利用其心态的变化因势利导,根据其性格特征确定谈话的态度、语气、表情和动作;最后,后进生或多或少会有自卑的心理,谈话中应多用安慰鼓励的话语,让其感到格外亲切知心,从而振奋精神积极向上。谈话法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的基础,是取得后进生的信任和成功转化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耗时长、见效慢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讲究语言的艺术,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的语言转变思想上出现偏颇的暂时落后的学生。
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教育者运用语言、行为或某种事物,比较含蓄间接地对教育物件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运用暗示法时,首先要求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因为在他人暗示中,特别是语言暗示,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暗示,在师生间建立一定的信任度后运用该方法;其次,要恰当运用暗示法的载体,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师可以从其优势领域中着手,并以此为切入点,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创设能让其发挥自身优势的任务,鼓励其加以努力获取成功,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最终带动学习上的进步。例如,笔者曾有一个迷恋网路型的后进生,他是个电脑高手,利用这个特长,让其做院报的美编,在老师的信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中,终于戒除网瘾,成绩由不及格跨越至良好以上,最终顺利毕业。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达到积极暗示的目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望梅止渴是暗示的典型案例,这说明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教师可以把暗示法与谈话法相结合,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奖惩法
奖惩法即用强化的方法分化行为的正误,促进人的行为向更正确的方向活动。奖励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惩罚可以校正人的错误,这是教师常用的两种强化手段,对于后进生尤为适用。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当发现她他的点滴改变时就要加以充分的表扬和肯定,一方面要使学生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使其获得阶段性的成就感,增强其坚持下去的信心,另一方面还要为其设定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仍是不够的,还需继续加强努力。同时,当发现后进生有所松懈,在简单的任务前仍犹豫不前,不思进取时,则要实事求是地做出批评。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如何解释和说明自己的学习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要科学奖惩,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发他们的动力和斗志,增添自豪感,不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先进行列。
最佳心态教育法
最佳心态教育法即及时把握教育物件的心理变化,选择受教育者最佳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教育。心理状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绝大多数后进生有特殊的经历,当教师不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成因时,往往会表现出盲目性和情绪化的倾向,这往往使教育偏离正确的轨道,因此,教师应当全面掌握和分析后进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里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及时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育。例如,笔者曾经历这样一个后进生,富家子弟,平日我行我素,当我得知其父因病突然去世时,担心其心理承受不住更无心学业,于是抓住时机,劝慰他的同时,鼓励其振作、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结果从此他再没有不及格,学习成绩平稳上升,并顺利毕业。
2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转化后进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因为本文着重从心理学角度阐述,因此,不能取代其他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比如;专业教育,养成教育,调动资源、形成合力等。
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自身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应用
方法是受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的,后进生的情况大多是复杂的,不能固定地、孤立地运用某一方法,而应灵活地综合运用或交替运用多种方法,从而发挥他们的整体效果,获得理想的效果。
教育者本身应该克服常见的心理现象
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情绪的控制等等。实践证明,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复杂的过程,常常还会出现反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教师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以防事倍功半,半途而废。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现有的研究,大多以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为主要的手段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理性思维和经验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物件的部分根本规律和共性与特性。但是,过多地依赖于这两种研究方法难免会对研究物件的特征概括不完全、不能充分发挥根本规律的功能,且较少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物件进行跟踪,实证的方法运用少,缺乏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比较的研究。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物件的思想、心理状态,提出的对策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时间不长,在许多研究领域存在较多争议。
一是关于研究物件。学界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但对于研究物件未形成一致观点。主要观点概括为:
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胡凯指出“:以人们的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依据这种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物件”;王新山、王玉婷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物件”;乔立骐、梁丽萍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笔者认为,如何把握一般心理过程来探究新的、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因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施春华认为研究物件包括四个方面:社会环境、个体心理状况、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心理。针对第一种观点,本学科要特别注重研究如何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来实现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转变和提高,若不能把握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将很容易被认为是偷换普通心理学的概念、照搬其内容体系。第二种观点的范围更加宽广、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利于学科的内涵丰富、外延拓展。但可能会使研究范围泛化,致使学科边界模糊。现有研究表明,对于研究物件的阐述已经在对过程进行“心理分析”、“心理研究”上保持了原则性的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教育物件和过程的突破。但是尚未形成定论,不够清晰、明确。
二是关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对心理环境、心理效应、心理机制与心理功能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将思维、情绪、需要、动机等内容纳入研究内容,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
2对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学研究。致力于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和职业类别教育物件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其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及其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针对性对策;研究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心理品质、能力结构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学科的研究物件决定了其研究内容,上述研究内容符合学界对于本学科研究的普遍观点。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没有切实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甚至是简单地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科界限比较模糊,不利于确立其学科地位。三是关于学科归属。由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具有牵丝挂藤的联络,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代表性观点有:
1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王瑞雪从学科成立的背景、研究物件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论述,认为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有学者从“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角度出发,论证其学术立场。
2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此观点被普遍认同,因为学科交叉,兼具了两个学科的共同特点和性质。胡凯,王希永、杨芷英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分析,指出,一方面,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心理研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与特殊的心理规律,其范围包括在一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之中。明晰学科归属问题,是构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重要动力是开展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但必须以明确的学科归属为前提。目前对此缺乏权威性的论证,致使学科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也颇有分歧: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与“以心理学为纲”的对峙。需要不断深入研讨,推动其逐渐走向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新兴学科,困难和不足尤为突出。主要面临着一些在短时期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的困境。
一是理论建构不完备。
1研究的基本范畴存在较大争议。学界普遍认同本学科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也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主体、相对客体以及教育过程的心理研究来解释其研究范畴。
2学科归属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学者认为本学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部分共同的特点和内容,应归属于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
3学科体系建构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主张以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来构成学科体系;也有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因素出发,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
4学科理论整合程度不够。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整合,构建特有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现实难题。首先,对于二者在理论、方法上的联络和区别缺乏系统的论述,导致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含混不清、特色不够鲜明;其次,需要长期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学的方法、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二是缺乏科学的正规化。具体表现在:
1在教育正规化上,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依然大量采用传统文字教育正规化,封闭、知识化、教条化以及一定程度的泛政治化,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未能实现相对主体同相对客体的良好互动;
2在研究正规化上,高校具有广泛的教育网路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实践和研究的主要阵营,其主导型研究正规化是经典教育学正规化,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为主要理论资源,以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主要思维特色。但是实证研究还不够,其广度和深度还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研究结构不够优化。
1相对主体业务素质有限、整体协作程度不够。缺乏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同时,研究者缺乏联络和沟通的氛围和平台,协作不够,致使研究力量分散,学术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2相对客体覆盖面不够广泛。研究人群主要是高校学生,较少涉及不同年龄层和其他行业的群体。
3动态研究、对策性的研究有待加强。针对教育物件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变化而进行的动态研究以及个案和小样本的长期、追踪研究相对薄弱;同时,用于解决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性研究有待加强。
4对教育过程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当前,较多关注于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功能开发、利用的研究鲜见,需要借鉴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此外,对于受教育者如何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获取的资讯外化为行为的研究少,不利于受教育者良好行为的强化与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改进。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建议及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应该坚定发展的信心,攻坚克难。基于对现状和面临困境的理性分析,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第一,推进范畴及体系的理论完善和创新。对学科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探索和提升一些新的范畴,使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充实。
1推进学科化建设。要创新理论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术语和话语体系从本学科研究的“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领域中概括、提升和创新范畴,避免从心理学中简单照搬、机械拼接;要整合学科资源,借鉴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最新成果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如: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为切入点,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探讨激发其兴趣的方法与对策。
2推进科学化建设。学科发展“科学化”的趋势要求教育过程更加关注对教育物件和教育过程的研究。以现实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作出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本质和规律的概括。
3推进现代化建设。以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重的方式进行新的理论分析,对本质和规律进行前瞻性的概括,总结出预见性的理论和应对方法。对现有的正规化理论框架加以检验和论证,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以新的观点、范畴、原则加以补充;构建既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又适应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学科理论体系。
第二,发展“人本”的研究正规化。正规化是学科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信念、遵循的一套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与方法。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本学科逐步向科学化和时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学正规化强调以人为本,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又要教育物件生存方式的优化提升。在坚持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事实进行客观、资料型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探究,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注其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2要扩大研究物件的覆盖领域。研究的相对客体由以大学生为主,逐步涉及中学生、儿童、其他群体,如:少数民族地区、军队、企业、社群等群体。同时,群体与个体心理的比较研究,以及针对群体人际互动、集体意识的研究将受到重视。
第三,扩充套件新的载体和方法。
1在教育实践方面,探索公共、虚拟空间的运用。教育过程呈虚拟化和模糊化的发展趋势,要突破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加强公共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发挥现代资讯科技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提高无意识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能力,强化互动性和渗透性。
2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量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研究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其相互关系及整体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研究的起点。在用实证方法进行巨集观概括的同时,也要注重小样本、个案研究,进行深入、动态的跟踪。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实证研究范例的标准化工具、实验来研究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融合的具体途径;研究已有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用代表性的资料和研究结果为参考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第四,加强复合型的研究队伍建设。
1从长远来看,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针对研究者或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操作技术的培训,使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既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又能够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
2从短期来看,在教育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应该优化现有的人才结构,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引进心理学专业人才,实行专、兼、聘相结合的模式,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在加大资讯交流、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1981年至1998年,在会东县中学任教,曾任会东县中学初八二级、初八三级、初八五级、初八八级、初八九级和高九一级、高九二级、高九四级、高九五级、高九八级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会东中学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科教学富有特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突出专长和丰富经验,受到同行和所教学生的广泛赞誉。能全面掌握所教数学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胜任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有独特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恰当,应变能力强,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学生易于接受,课堂教学艺术较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考试策略和应试心理的指导,深受学生欢迎。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从1983年开始在凉山州率先开始成功地进行了二轮“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研究),受到校、县、州、省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肯定和好评。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多次获奖。积极开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多次组织初、高中数学竞赛讲座,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办数学手抄小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并获奖。多次承担初、高中的公开课和研究课。1998年以来,在全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数学教学研究和新课程改革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主研参研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参与负责全州60多个省、州级课题的管理、指导和研究,为推进全州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是省、州级教育科研课题效果检测专家组和鉴定专家组成员,被多个课题组聘请为顾问和专家指导组成员,作为副主编、编委或顾问参与了八本课题专辑的编审工作。多年来具体负责全州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负责组织全州统考命题及试题评析、教师培训、优秀论文评选、数学竞赛、编辑教育教学刊物等工作。坚持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多次应邀在全州、各县市、学校举办数学教学、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大家的好评。负责参与编辑《凉山教育论坛》文集一本,主编《凉山教育研究》杂志七期,作为编委参与了四川省数学会《数学教育研究新探》和《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编审工作。2000年负责主持的课题《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被确定为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目前正在全州52所中小学开展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经有十六所学校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结题,子课题中有一项获省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德昌中学),有一项获省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盐源中学),有九项获凉山州第二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大力推进了凉山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学校科研组织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进综合开发研究》、省级课题《揭示“数学过程”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多元文化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并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各种教研和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对我州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业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凉山州数学教育界和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2001年以来,还结合工作开办了以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四川?凉山?教育?心理?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近二年多来网站已经被访问180多万次,日均访问量3千多次。个人教育网站“业锋教育在线”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中荣获二等奖。积极撰写论文,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上海教育》和《中国民族教育》、《心理与健康》等教育和心理学术刊物发表《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等论文共80余篇,其中省级以上报刊发表45篇。多篇论文在各级学术研讨会上交流,190多篇论文被部分教育网站收录发布。撰写的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6次,其中一等奖2次,省级优秀论文奖10次,其中一等奖7次,州级优秀论文奖8次。制作的20多个课件在教育网站上发布,其中课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K12教育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举行的第二次优秀课件评选三等奖。1987年作为编委参与执笔编写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正式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1989年获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年合编著的30余万字的《学校科研指南——教师如何参与教育科研》一书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2002年论文《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人民教育》2002年第八期,并被收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实施校长怎么办》(实践与操作部分)。2003年作为编委参与凉山州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凉山州人民检察院《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读本》的编辑工作,负责《素质测评》部分的编写。2004年7月论文《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上海教育》2004年第14期,2006年2月论文《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二期,2006年8月论文《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发表于《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第7-8期。撰写的论文及编辑出版的书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教育教学及教科研成果丰硕,在州内外有广泛影响。1986年参与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为“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秀实验教师,1991年被评为凉山州青年优秀骨干教师,1993年被评为会东县优秀教师,1995年被四川省教委评为四川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被中共凉山州直工委、凉山州文明办授予州级机关文明职工光荣称号,2002年和2004年二次被中共凉山州教育局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被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参加了凉山州人事局组织的人才与创新研修班培训,2002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并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确认为凉山州骨干教师,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聘请为凉山州高中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教师。2005年被凉山州教育局聘请为凉山州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州中级职称评审。2005年被西昌学院教育系聘请为教育心理学副教授、西昌学院数理系聘请为数学专业客座副教授,2005年被西昌学院聘为2005年度教学科研奖评审委员会成员,2006年被西昌市教育局聘请为西昌市基础教育研究员。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参加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协作纪念奖。1986年进行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取得了成绩,获凉山州教育局的奖励。1987年《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等四篇论文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持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上获论文奖。1989年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会东中学初八五级三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总结》被四川省数学会高等数学委员会评为四川省数学会高等数学委员会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三等优秀论文奖。1990年在凉山州第二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被评为凉山州一等优秀论文。1991年在全国第四次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经验交流会上,论文《浅谈教师在数学自学辅导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评为全国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优秀论文。1994年在安徽教育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安徽省数学会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杂志举办的全国数学教改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论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总结》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4年在全国第三次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研讨会上,论文《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全国优秀论文三等奖,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荣誉证书。1996年论文《精心设计考试策略》获凉山州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论文《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凉山州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999年论文《谈数学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2000年论文《应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年论文《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浅析》获凉山州普教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年论文《中小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获四川省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年论文《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论文《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析》获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及教学方案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10月编辑的《凉山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专辑)》获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2003年8月,论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投入和情感体验》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2003年5月制作的课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获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课件评比三等奖。 2003年12月,论文《谈数学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获凉山州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受到凉山州委、凉山州政府的奖励。2004年2月论文《课堂教学评价探析》在四川省新课程改革中学教育教学评价优秀方案(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2004年7月专著《学校科研指南》获得四川省第十一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4年8月在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专著《学校科研指南》获得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获得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的凉山州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4年论文《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 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获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一等奖。2005年9月成果《揭示“数学过程”与优化数学教学研究》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第三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5年9月论文《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5年9月论文《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情况及对策》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5年11月论文《儿童自闭症的心理分析和教育对策》获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和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12月,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获四川省中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2005年12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获四川省小学数学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2005年10月,参与合作的《不可忽视的数学化过程》中国教育学会第18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5月,论文《用好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全国小学数学经验交流会上获课程教材研究所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7月,论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策略》获四川省教育厅第三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数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数学会、四川省心理学会和四川省思维科学学会会员,凉山州数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凉山州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成果和业绩被收入《中国数学教育人名辞典》、《中国科技人才大辞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中国青少年年鉴》(96年卷)、《中国当代名家名师传略》等多部辞书。《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教育》、《教育导报》、《凉山日报》等报刊报道过业绩和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第九期以《新课程需要他,大小凉山需要他——记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谌业锋》为题对他作了人物专访。
329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3 回答
159 浏览 6 回答
118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222 浏览 5 回答
251 浏览 4 回答
343 浏览 3 回答
151 浏览 4 回答
192 浏览 6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339 浏览 6 回答
179 浏览 3 回答
201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