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年都有近百万的人报名参加中医专长医师考试,可以说考试队伍是非常庞大的,脓耳的辨证论治经常作为中医专长医师的易考考点出现,为了帮助大家可以更加高效高质的进行备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2021中医专长医师考点必背:脓耳的辨证论治,希望对各位备考考生有所帮助。
(1)辨证要点:一般来说,早期多为实证、热证;流脓日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按其脓色,黄脓多为湿热,红脓多为肝胆火盛,白脓多为脾虚,流脓臭秽黑腐者,多为肾虚。
(2)治疗原则:实证宜祛邪为主,根据病因分别采用疏风清热、清肝泻火等法;虚证宜扶正为主,采用健脾渗湿、补肾培元等法。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应注意排脓法的运用。
(3)证治分类
1)风热外侵
主症:发病急,耳痛逐渐加重,听力下降,或有耳内流脓、耳鸣。伴发热、恶寒或鼻塞流涕,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数。检查见鼓膜红赤或饱满,或见鼓膜小穿孔及搏动性溢脓,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蔓荆子散。常用蔓荆子、生地黄、赤芍、甘菊、桑白皮、木通、麦冬、升麻、前胡、炙甘草、茯苓。
病初起风热偏盛者,可去生地黄、麦冬,加柴胡、薄荷;若鼓膜红肿、耳痛剧烈者,为火热壅盛,可加野菊花、蒲公英、地丁、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2)肝胆火盛
主症:耳痛剧烈,痛引腮脑,耳鸣耳聋,流脓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小儿症状较成人为重,可有高热、烦躁不安、惊厥等症。检查见鼓膜红赤饱满,或鼓膜紧张部穿孔,耳道有较多黄稠脓液。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排脓。
方药:龙胆泻肝汤。常用龙胆草、黄岑、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甘草。
若火毒炽盛,流脓不畅者,可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疗效。小儿热盛易引动肝风,可加入平肝息风药,如钩藤、蝉蜕。
3)脾虚湿困
主症:耳内流脓多呈间歇性发作,脓液清稀,量较多,无臭味,听力下降或有耳鸣。全身可见头晕,面色少华,纳差,大便溏薄等。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检查见鼓膜浑浊、增厚或有白斑,多见中央性大穿孔,通过穿孔可见肉芽、息肉。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聋。
治法:健脾渗湿,补托排脓。
方药:托里消毒散。常用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白芍、川芎、当归、金银花、桔梗、白芷、皂角刺。
有纳差、便溏等症者,加薏苡仁、砂仁扶脾健脾;脓液黄浊者,加黄芩、蒲公英、野菊花之类清热解毒;脓水夹血者加生地、丹皮、石菖蒲;痛如锥刺者加生牡蛎、珍珠母、夏枯草等;小儿热盛易引动肝风,可加入平肝息风药,如钩藤、蝉蜕。小儿脏腑娇嫩,用药过于苦寒会损伤正气,临床用药应加以注意。
4)肾元亏损
主症:耳内流脓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量不多,脓液秽浊或呈豆腐渣样,并有臭味,听力减退明显。全身可见头晕,神疲,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检查见鼓膜穿孔多在边缘部或松弛部,脓液为灰白色或豆腐渣样,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
治法:补肾培元,化湿怯腐。
方药:肾气丸。常用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鱼腥草、金银花、木通、夏枯草、桔梗。
肾阴虚者,若湿热郁久,化腐成脓,气味臭秽,可在前方基础上选用穿山甲、皂角刺、板蓝根、金银花、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以活血祛腐。若伴见虚烦失眠、耳鸣、腰膝酸软等症,则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中医专长医师考点必背:脓耳的辨证论治的相关内容,希望各位考生可以积极备考,争取一次通关,早入为我国中医经典文化传承,献出自己的力量,至于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执业范围有哪些,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操心,但凡使用到中医药技术方法,都属于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执业范围,未来发展前景将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