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病以叶片染病多,初期仅在叶片正面可见叶尖中部或基部产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正、反两面均可看到紫红色或红褐色斑点。后期病斑不规则,一般直径为2至4毫米,病斑边缘呈红褐色或紫红色,与叶片健康部分组织界限很明显。病斑中央呈白色,上生黑色粒状物。 病原:分生孢子器突破表皮,散生或聚生于叶面,几乎无色,但多数聚集在一起即呈浅黄褐色,甚至产生黑色小点。病斑融合可致叶片成段干枯或全叶枯死。
发病规律:
该病原菌在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95%以上。特别是春末,室内温、湿度极有利于病原菌扩展蔓延,而病斑又不受叶脉部位限止,发病严重时,病斑与病斑相连,致使整个叶片成排干枯,影响观赏价值。
防治:
一、秋后要彻底剪除病叶,集中烧毁。
二、选择土层深厚,带弱酸性的砂壤土作栽培栽培环境要通风透光,盆栽时不要放在水泥地上,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三、冬季入温室前结合剪除病叶,喷3~4度波美石硫合剂。
四、发病初期喷洒25%苯菌灵·环己锌乳油800倍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