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企业的危机管理关键词]危机;危机管理[摘要]现代企业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危机管理是企业控制危机的最有效方法,企业通过危机管理可以及时控制危机的恶化,缓解危机期间的各种关系,化危为安。现代企业应该从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化解、危机后的总结这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危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危机造成的损失。一、危机与危机管理美国公共关系协会(Public Relations Society ofAmerica)将危机定义为对组织正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破坏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能够引起媒体注意,而且能从政治、法律、金融及管理等多个方面,对公司业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这里的危机不仅仅指企业面向公众或顾客发生的重大事故,而是指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以及不可抗力所引发的能够导致企业处于危险状态的一切因素。从分类上,包括人力资源危机、产品服务危机、客户危机、行业危机、财务危机、媒体危机、计算机技术危机、工作事故、诉讼危机、侵权危机、合同危机、政策法规变更、天灾人祸、破产危机、并购危机、保卫工作危机、企业战略危机、供应链危机、文化冲突、多元化危机、权力交接危机等21种危机模式。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危机具有四个特点:突发性、严重危害性、难以预测性和舆论关注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危机管理十分重要。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为应付这些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定、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过程。危机管理正如奥斯本(Osborne)和盖布勒(Gabler)所说的:“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危机管理的目的是变危机为机遇,使企业越过陷阱进入新的发展期。二、国外主要的危机管理理论1、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从行政管理和公共关系的角度研究政府和决策者管理危机的方法。著名公共关系学教授詹姆士·格鲁宁(Jams E·Grunig)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具备管理、沟通、组织、面对公众、全球化运作等功能,主动影响公众,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协助组织更有效运作。如1981年美国联邦政府印刷局出版了众议院能源与商务委员会的报告《未来战略:预测明天的危机》,研究了能源政策与经济稳定、社会安定、环境政策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等问题。同年,美国储蓄机构营销学会的传媒关系专家小组出版了《危机状态下的传媒关系管理》,研究了储蓄与贷款、家庭危机管理、危机公共关系、广告在化解危机中的作用等问题。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侧重在危机发生后维持良好的组织与公众关系,树立企业的积极形象,有效化解组织与公众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等。与危机管理相关的职能有环境监测、危机公关和关系管理,即与相关利益集团保持长期的、平等的、互利的双边关系、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舆论环境。2、危机处理理论危机处理主要指事件发生后的一些技术性的决策和措施,例如管理者选择正确的决策,人员的调配,善后的处理等等。格雷厄姆·阿利森()将危机处理看成是决策论的一个分支,在《决策的实质》中提到了危机与决策的关系以及决策的模式。杰弗里·史密斯( Smith)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压力下的危机处理》中提出紧张情境下个人的心理危机处理。危机处理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适当的成本解决危机,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与消费者和公众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控制事态的恶性发展势态,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迈克尔·查尔斯()在《危机管理:案例研究》中将危机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事件爆发前的舒缓期(MitigationPhase)、事件爆发前的准备期(Preparedness Phase)、事件爆发中的反应期(Response Phase)、事件爆发后的恢复期(Recovery Phase),并以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如何进行危机管理的问题。3、危机管理理论现在,危机理论发展到了全面的、系统的危机管理阶段。西蒙·布思(Simon )在《危机管理战略:现代企业的竞争与变化》中提出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企业要有效应对来自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威胁,就要建立一个危机决策体系,从企业组织结构到内控制度以及企业的组织文化都要做出相应改变。因而,全面的危机管理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恢复。4、业务持续管理(BCM)理论是当今国外企业危机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业务持续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Management,以下简称BCM)与传统的危机应对策略不同,作为欧美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环,主要关注在企业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如何使现代企业在灾难事故发生时依然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行,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9·11”事件发生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加快了对BCM研究与实证分析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有关BCM的国家标准规范。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业务持续协会于2002年制定的《业务持续管理:行为规范》;美国国家消防协会出台的《灾害事故/应急管理及业务持续计划标准2004年版》;2005年,新加坡政府贸易产业省“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颁布的《技术参考(TR19)》等。三、我国企业危机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的危机管理离不开危机管理理论的指导。即使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西方先进的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相继被介绍到中国的大背景下,依然有不少企业对危机管理的理论指导重视不够。《职业》杂志联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青在线、中华企管网共同进行“2005企业危机管理调查”结果表明,四成人不懂危机管理,四成人没有危机概念。对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示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却又轻视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愿学习西方先进的危机管理理念,过分相信企业家个人的经验和直觉,这种危机理论指导的欠缺,直接导致了企业危机管理观念和方法的落伍,一再步入企业危机管理误区。2、没有建立系统化的危机管理运作体系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日渐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危机管理呢?法国管理学家费尧曾说过,管理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是相互联系的运动过程。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3、缺乏专业的危机信息管理人才当前,我国的危机管理特别是危机信息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经过严格教育、培训的专业危机信息管理人才,普遍存在信息人员不懂管理,管理人员不懂技术的状况。危机管理还是依靠在实践中摸索出经验的非专业人士来执行,容易造成危机管理的主观随意性和非专业性。没有形成一个结构优化、高效能干的危机管理团队,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理念不深入,信息方法匮乏,信息管理手段不够成熟、信息管理水平较低。4、社会责任感不强,公关理念空白责任是处理危机的第一要义。很多危机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严重,但由于公司对待公关危机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使得危机越陷越深。企业对于与媒体的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当企业处于公关危机状态时,要么消极被动地应对媒体的报道,要么就是对于媒体不利企业的报道采取过激反应,导致与媒体关系紧张等问题,最终使得公司付出惨重的代价。四、危机管理的基本思路1、危机预防企业危机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危机管理的理念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大量事实证明,相当多数的企业都曾遇过危机的困扰,而对危机作了预防的企业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要小,因此,预防危机十分必要。(1)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在企业经营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容易看到企业存在的危机,但在企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居安思危则并非易事,然而危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到来。所以,企业进行危机管理首先应树立一种“危机”理念,营造一个“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员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用危机理念来激发员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微软总裁比尔.盖次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2)健全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不间断地监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及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及时捕捉警讯,随时向组织发出警报,提醒组织对危机采取行动,在危机之前就缩小其损失范围和爆发规模的一套系统。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使企业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风险,甚至避免风险的发生。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危机监测、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危机预控三方面的内容。(3)建立危机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系统、决策系统和运作系统三部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对外信息的传递。通过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危机给企业和社会、大众造成的影响,为控制危机恶化减少企业损失和应对公众、媒体提出建议,汇总信息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以供决策者做出正确、客观的决策。决策系统由拥有足够的权威危机管理者统帅,负责处理危机的全面工作。一般由公司的经营决策层担任,也可由中级或基层管理者担任,但是这时必须被授予较大的权限。运作系统是企业内部的正常经营地区与受危机影响地区的联系纽带,主要负责受危机影响的部门与不受影响的部门之间的指令和信息传达。及时将危机管理者的决策和计划演变成实战的反应策略和计划,并通过专业知识来实施这些计划。这种危机管理体系将每一部门的工作和目标清楚地限定出来,不论应对何种类型、规模与性质的危机,都将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和提供给外部团体的信息分开,减少了误解和对抗,降低了对企业信誉所造成的恶劣后果。2、危机化解(1)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对系统。从危机事件本身特点来看,危机事件爆发的突发性和极强的扩散性决定了危机应对必须要迅速、果断。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设立危机处理机构,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调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危机处理设备或工具,同时通过媒体把危机的真相公诸于众,防止事态恶化。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系统运作,稳固根本,以免顾此失彼。(2)勇于承担责任,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无论面对的是何种性质、类型及起因的危机事件,企业都应当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如果以真诚负责的态度面对公众与媒体,及时与公众和媒体沟通,这样大众对事件的看法会友好得多,更愿意从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件和企业。(3)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注重危机公关。当社会的信息渠道复杂多样,对于同一危机事件的传播可能在内容上产生很大的差异,危机消息一旦出现,伴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会立即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3、危机后的总结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制定新一轮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应对危机管理进行认真而系统的总结。企业危机过后,在带来巨大损失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深刻的教训。在这一阶段,调查危机产生的原因,评估危机后果,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然后针对性地完善企业危机应对策略,对消除危机后果,恢复企业的正常运营、重塑企业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危机总结中,企业还会发现一些未能发现的长处,或是未能发现的资源。这样的发现将有利于企业将这部分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或进一步强化。因此,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要通过危机处理来积累各种经验,要善于从危机管理中找到走向成功的通道。[参考文献][1]Graham T Allison,Philip of Decision: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Brown,1971.[2]R Jeffrey Management under ;(8).[3]Simon A Management Strategy:Competitionand Change in Mod2 ern Ltd,1993.[4]Robert with the Complete Crisis———TheCrisis Management Shell Science,1998.[5]章钢,谢阳群.危机信息管理研究综述.情报杂志.2006,(8).[6]赵浩,陈景峰.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企业技术开发.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