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界近来传出中国另行扶植道教张天师,要与正统张天师张源先抗衡,引发道教传承正统之争。张源先到台中市视察道坛时,透过自由时报发表严正声明指出,天师的传承有非张姓嫡系不可传的规定,且须由他指定继任人选,部分媒体报导中国出现所谓的第65代张天师,不符合祖制。世袭传承 已有人选 张源先指出,虽然他没有儿子,但他还有堂兄弟,同时他心中已有第65代张天师的人选,只是天机不可泄漏,且他还健在,就不会出现第65代天师。道教起源于公元142年,距今1800多年,由东汉人张道陵崇尚黄老学说,尊老子为道祖创教,为第1代张天师,之后,道教天师犹如孔子世家,采世袭传承制,如今已传到第64代张天师张源先,是众多道教信徒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张源先目前住在南投县草屯镇,视察台中市三界通真坛时,针对近来媒体报导中国江西省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住持张金涛,系所谓的第65代张天师,并指张天师“闹双包”一事指出,据第1代天师张道陵遗训,天师传承有遗嘱从其遗嘱,无遗嘱则由家族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外族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 张源先指出,第63代张天师张恩溥系其堂叔,当年随国民政府迁台,由于张恩溥儿子早年因病去世,因此堂叔依祖制于民国60年传位给他,而张金涛系张恩溥二女儿张稻香的儿子,得称呼他为舅舅,因此张金涛是否具备继任天师的资格,不辩自明。指定培训 才能继任 他表示,最重要的是,第65代天师须经第64代天师指定人选,并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透过神圣科仪通报三界仙圣与历代张天师,获认可后才能继任天师职位,否则继任天师不学无术,连祖宗传承的符箓也不会画,无法弘扬道法、净化人心,岂不贻笑大方。天师玄奇:画符避厄,呼风唤雨记者张协升 张天师不是民间传说的神话人物,而是真有其人,相传历代张天师均有神奇道法,能驱魔除妖,现代张天师是否也神通广大呢?第64代张天师张源先平易近人,昨天与家人接受专访时,避谈神通,但娓娓道出许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既玄奇又有趣。 根据文建会的数据,在道教信仰中,护符可以带来幸福、健康、成功以及保佑祝福。因为有神灵驻守,护符的作用就像是灵性力量的媒介,在纸张或空中画写咒符、诵念神灵的名号等等都是道教的疗疾形式。符灰被调和以适当的药材,内用或外敷。 道教嗣汉第64代张天师张源先,曾担任陆军士官,戴眼镜、身材不高的他,虽已77岁,身体仍相当硬朗,经常应邀到各地庙宇主持建醮法会。 从小就写了一手好毛笔字的张源先,也传承符法,研习五斗经,其天师符据说相当灵验,主持大型建醮法会时,不少人看过他打「五雷令」,四周卷起滚滚沙尘或飘下雨露的景象;49岁才结婚的张源先,据说当年娶妻,也是经由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亲自降乩主持婚事,选定媳妇。 小张源先10多岁的天师夫人谈起这段往事,也露出不解的神情。她表示,当时她只是无意中到该宫坛拜拜,却被老祖宗选定为媳妇,说也奇怪,当时她并不知道结婚对象是天师,不少人为她介绍医生等对象,她都不中意,或许正是姻缘天注定! 张源先的女儿则表示,她从未感受父亲有何特异之处,只有国中上历史课提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背景时,她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让老师惊讶不已。道教正统,总坛在南投记者张协升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东汉年间在中国四川成都以西的鹄鸣山创教传道,唐太宗并正式立为国教。而根据民间的“仙佛奇踪”一书,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8世孙。他身长9尺3寸,浓眉大脸,鼻子高挺,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十分威武。 张道陵聪慧过人,7岁就读通老子道德经,还遇到神人指点,修成最高道术,能飞行天上,又能分身隐形。张道陵劝人行善,成立道教团体,成了道教祖师。由于他规定入教者须交五斗米,也称“五斗米教”。 西晋永嘉年间,第4代天师张盛从四川迁居至江西贵溪龙虎山,世代相传。第63代天师张恩溥随国民政府迁台后,于台北市大龙峒觉修宫创设台湾道教协会,第64代张天师张源先则在南投县国姓乡另建天师府。正牌张天师在台湾刘建宏、潘裕宗张天师张源先举行奏职仪式 历代张天师均受到朝廷敕封,统领道教一切,位高权重。如今,台湾和大陆都有张天师出现,孰是正统传承,引起一场天师大斗法。“张天师”不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存在,代代相传。不过,台湾有六十四代的张天师,大陆也有六十五代的张天师。两代张天师怎么会同时存在,闹出双包?台湾第六十四代张天师名叫张源先,大陆第六十五代张天师叫做张金涛,严格来说,论辈分,大陆的张天师还要称台湾的张天师为“舅舅”。对于同时存在两代张天师的情况,张源先显得有些不悦,他说:“我都还活着,怎么会有第六十五代张天师?太离谱了!”张源先表示,天师的传承有一定的规矩:下代继承上代之传统职位,有遗嘱从其遗嘱,无则从其家族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向无紊乱。中国道教嗣汉天师府组织规程第二章第七条也写到:嗣汉天师依照历代天师传统,以嫡系长子(有遗书从其遗书,无则从其家族会议决定,以为其血统为原则)继承之,称谓为“嗣汉○○○代天师张○○教主”。因此,张源先也说,“有关六十五代天师继承人之选定,亦得由六十四代天师遵循祖制指定人选。某人自称为六十五代天师,如此行径罔顾伦理,不尊重现任六十四代天师,根本就是企图破坏祖制规矩。”张继禹,汉文成留侯张良后裔。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1962年9月25日生于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后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西山万寿宫主持。其祖父张祥之,为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之胞弟(排行老大),父张宝训,业缝纫。[1] 中文名张继禹外文名Jiyuzhang国 籍中国民 族汉出生地江西龙虎山上清镇出生日期1962年9月25职 业道士、主持、人大代表毕业院校中国道教学院信 仰道教主要成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青联副主席代表作品《天师世家与道教》、《正一道经箓义理略论》等道教前辈王沐、闵智亭、陈莲笙等圈内好友陈贤金、任法融、张金涛等目录1人物生平2论文3个人成绩4工作履历1人物生平编辑张继禹幼年生长于上清镇,少年时期即随父劳作,同时在农村小学到中学时辍时读,勉强到初中毕业后便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69年“文革”中,因家庭背景关系,被下放到上清镇城门水南村农村劳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大力拨乱反正,全面、认真地落实政策,张继禹才得以重返上清镇,随父经营缝纫手工业维持生活。1983年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去贵溪上清镇参访天师府及古上清宫遗址,地方宗教工作干部引荐当时年仅20岁的张继禹给黎会长及随同人员见面交谈,黎会长觉其颇聪慧质朴,悟性极高,且为道教创始者张道陵之后裔,即有意栽培,勉励其学习文化,承继祖教。不久,中国道协举办的“道教知识专修班”第二期招生,黎会长便荐其入学。张继禹天赋慧根,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拥有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悟性,加班张继禹道长[2]加点夜以继日的勤学苦读,系统地掌握了道教知识,一年后结业,以品学兼优留中国道协研究室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这一机会使他更好的有了学习空间,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典籍、文汇资料,加之其好学的天性,如鱼得水的学习机会终于使他成为博学圣达之士。隔年,被选拨升入中国道协兴办的“道教知识进修班”深造,在近3年的学习期间,他又系统地学习了道教经典及我国传统的诸家流派的哲学思想,曾受到现代著名学者郭朋、王利器、苏晋仁、王家祐、潘雨廷及导师李养正的教诲,也深受道徒中的学者与前辈王沐、闵智亭、陈莲笙等的熏陶,更敬佩教内外学者的学识与风范,虚心学习,刻苦治学,素不以道教一家之见去对待知识,更不以门户之见对待长者,总是热情地、努力地学习知识。在党和政府以及中国道协的关怀、培育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位爱国爱教的新型的道教徒;由于他是张道陵的第六十五代裔孙,为道教世家,又加之修养颇佳,道风严谨,而平时待人热情,随和自然,在道教界有较广泛而良好的影响,便逐渐成为一位受到海峡两岸及国际信道者们所器重的年轻的道教界代表性人物。他成长于社会主义新中国,自幼在农村劳动,深知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伟大,因而对实行按劳取酬为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制度由衷拥护,生活也一直简朴无华,修学期间衣袜总是破了自己又补。又因他是在1978年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全面落实政策的春风下才得以恢复宗教信仰并得到关怀、培育的,故而他对党和政府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倡导道教要努力为“两个文明”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986年5月间,中国道协会召开第四届全国道教徒代表大会,他受到与会代表们的爱护与重视,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副秘书长职务。在负责岗位上,他仍保持“学生”态度,恭敬年长的工作人员,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谦虚谨慎,团结友爱,颇获好评。1988年被选拔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大事的议政工作。同年又当选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1990年当选为江西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同年又当选为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张继禹被选为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兼副秘书长,并任《中国道教》主编。1998年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近年来,又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江西省道教协会首任会长,江西南昌万寿宫及西山万寿宫的主持及法人代表等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