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一、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入(课)室”与“出(课)室”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传统教学全部问题的肯綮都在于体验的失败。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二、把“教师可以少教”的办法定位教的法规1、实行“五要五杜绝”,限定教师“少教”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2、实施“三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3、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找好抓手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我们作了如下的分类和排序:第一载体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的学案,或题案,或学、教、练三合一的课案;第二载体才是课本、试卷(套卷)、其他学习资料;而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则列为第三载体。4、“教”这要信奉两句“教经”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如何实现这一主旨,又想起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们的两句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佛祖谢世,他传承给弟子们的法宝就是: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们教师该留给学生“多学”而至“不教”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但能让智力更好的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应该是教师教与智慧之所在。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老师,由于刚刚踏入教师岗位,在经验上存在许多不足,有的只是大学时候接触的一些教学理论知识,有的只是心中的满腔热情,还有的是对学生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好几个月之前,我还是一名大四学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位语文教师了,而且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度过了一个学期的时光,期间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作为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我们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次的远程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让我获益匪浅。我选的研修课题是“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说,“少教多学”是一个创新而实用的教学模式,但是要在课堂上做到真正的“少教多学”,却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职业高中的生源质量一般,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入学的起点较低。我们所教的很多学生本来就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较薄弱,整体素养也不是很高。进入职业高中后,刚开始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了解,然后更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甚至部分学生家长也持这一观点,以致学生更加放松对本专业以外的科目的学习。经过将近半个月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这一科目基本兴趣不高,课上绝大部分学生要求自由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体育课表现为没有探究的欲望,思维比较单一,甚至有些学生存在思维惰性,上课走神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要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作为老师所花的功夫就要更多一些,对课堂的组织和把控就要研究得更深一些,在课堂教学上更要多进行创新。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进行创新教育首先需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具体来说,在职业高中语文课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做到“少教多学”:一、 激趣。指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在课堂上能互动起来。孔子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他们对上专业课都缺乏兴趣,对上语文等文化课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感悟早读。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首先要让他们读语文读出味。我们把简单短小,而且语言或情感特点明显的文章集成册,称之为“早读教材”。例如有一天早晨同学们读到一篇摘自《青年文摘》的文章,写的是母爱,当学生读完最后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亲不在”后,学生们全部都静了下来,足有一分钟没人说话,我知道学生被文中的情感感动了。2、上课诵读。上面所说的早读是让学生走近语文,而课堂的朗读则让学生走进语文。琅琅书声是语文课的一个标志,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老师应该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指导和分析,体会。在课堂上精彩的朗读和分析,无疑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3、课外阅读。根据我的观察,爱看书的学生,语言的感悟力理解力会比较强,对语文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语文成绩自然突出。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给每位学生制作了阅读卡。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把握好,组织好这三个时间段,我们就能实现学生从知语文到喜欢语文的转变,再到以语文为乐的更大转变,从而使学生找到学语文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要。在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上要尽量少讲,’教师少教多学,但是讲课要精彩,要点不繁,有吸引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消化空间。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1.激趣导入 创造性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师常常能在上课开始用极短的时间,既出示了学习目标,又撩拨了学习兴趣,有时还设置了思维的荒漠,诱发了好奇心及求知欲。如教师上《不求甚解》时,一上课就撩拨学生的思维:“今天学《不求甚解》,看看谁能想个办法,把课文变短?”再比如一次看《老杨同志》的教学视频,教师激趣道:“常言说,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了解人的方法。其实了解人不光要听言现行,还要猜出他心里的想法。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去了解‘老杨同志’?”一个问题统摄了全课,课堂创造气氛浓烈。如果遇到名家名篇教师也可以由作者的简介着手导入课文,提问学生对作者了解多少,以前曾学过他的什么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还能达到温故初中所学习知识的目的。 2.取舍教材 成功的导入之后,应紧紧围绕与之有关的课文内容来进行课堂教学,并调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带入老师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去。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们必须要敢于舍弃一些内容,特别是篇幅较长的课文,要能够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学生需要去“虚”取“实”,去“粗”取“精”。拿《智取生辰钢》这篇课文来说,可以简略的介绍故事情节,主要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提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 3.以生为本。 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时常常出现 “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上课的“不配合”,老师就干脆以自己的教替代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如果课堂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都会觉得疲劳,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利的。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两位学生扮演“大胡子教授”和“我”,我和这两位学生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把课文中的大学课堂搬到我们的中学课堂上来,使得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很快就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思想主旨。 学习《错误》一诗时,我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歌上台朗诵,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还主动要求再为大家唱一曲。由此可见,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活力和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合理,教材处理得当,可使老师在课堂上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效果。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 (三)存异。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要承认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悉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统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可以围绕文中提到的究竟人生是机遇重要还是自身的素质重要这个议题开个辩论会,教师担任评委,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学习《宋词二首》,我们可以让学生畅谈究竟喜欢哪一首,还可以延伸到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探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学生,也可以有一千个苏轼,一千个柳永 。 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创造,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最致命的缺欠也是创造。创造力是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如记忆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其中,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育通过一篇一篇教材(尤其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因为每一篇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想方式,呈现出作家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年龄特点、知识素养、生活经验和性情气质对之做出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它能启发学生对人生世界的思考,激起学生探求和创造的欲望。这也是语文课的特殊魅力所在。我们不能人为地创造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去理解。否则,我们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倡导“少教多学”额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式教学,提倡创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发挥他们创造能力,为他们能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教材第一篇就是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前人尚能创造,我们更应如此。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决定因素在教师,只有教师在这五个方面实现了转变,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少教多学”的局面。 这五个方面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转变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知道,人类一切活动的指南是思想,只有思想科学合理,行动才会正确、才会有效益。在这一点上,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确了、科学了、合理了,课堂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就当下的课堂教学而言,以学定教、以学为主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只有主动适应这种改革,积极响应这种改革,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课改洪流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教学的成功。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恰当
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理念的转变是根本,教学内容的恰当安排是关键措施之一。具体来讲,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可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从比例上讲,课堂教学三分之二的内容必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2.从重难点上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组织的作用。
3.从学生活动上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能少于课堂教学总时间的三分之二;少于这个时间,就不是“少教多学”、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恰当
一堂课只有45分钟,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也必须体现出少教多学、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来。具体而言,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时候,必须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安排学生的自学,三分之一用于教师的点拨、引导、讲解。
四、教学结构的设计要合理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少教多学”,从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这样来安排:
1.开头的引入环节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听记;
2.教学主体内容必须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能做点拨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不能越位;
3.教学难点学生须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来完成,在这一点上,教师同样不能越俎代庖;
4.课堂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由教师完成,或引导学生完成;
5.课堂拓展由教师负责提高材料,接下来的方式有两种: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合理
这里所说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而言,课堂教学要实现“少教多学”的局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这么三点:
1.教法必须以点拨引导讨论为主,讲解为辅;
2.学法必须以学生自学、合作讨论、反馈总结为主,听记为辅;
3.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明确这么一个道理: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学法是在教法的引领下学法,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互相呼应,不能成为两张皮。
以上回答不知满意否? 立恒语文 期待与您交流。
传统的教师角色长期以来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但现代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的角色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师这种地位的转变呢?布点教学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理论及方法的三者统合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四步操作“区分、优化、转化、内化”。用四步操作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讲解时间大约为整个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时间,自然而然地做到精讲多练的效果。
要想做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首先要做到教学思想的两个转换:把自学的优化步骤转换为教学步骤;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那么,四步操作就是这两个教学思想转换的表征。四步操作具体如下:
布点教学法的四步操作:区分或识别、优化、转化、内化是启动学生放射性思维的教学步骤,四步操作是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四个阶段:
(1)区分或识别 学生对学习客体的区分,这种区分是整体感知是放射性思维的激活阶段,布点教学法要求学生以“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一套激活因子组成的放射结构与学习客体进行整体互动。所谓整体互动是指学生感知的对象应以“完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课时作为一个教学单位,学生就应感知一节课的所有教学内容。当教材成为学习客体时整体阅读就是整体感知的基本手段。为了加深感知,一要按教学目标的要求给学生充足的感知时间,并组织镶嵌在感知过程的教学活动。二要围绕教材提供多种感知对象,包括按感知要求制作多媒体等
(2)优化 布点教学法的优化是通过师生之间的特殊互动进行一种结构性板书的教学活动,称为布点构图。 布点构图是学生放射性思维成果的表征阶段。学生以放射结构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激活因子将生成由“知识框架、学习目标、学习策略”三者组成的学习结构。学生按各自生成的学习结构进行述点,教师根据学生述点,择要板书,这叫布点。布点图是学生学习结构的外显,是放射性思维成果的表征。
(3)转化 通过分层推进进行知识加工的转化。 经整体感知与布点构图放射性思维构建的是一张具有模糊性的图,分层推进是放射性思维从模糊向清晰转化的发育过程,这一发育过程有三个层次:扩展已知、理解未知、转化技能。图的清晰化有三个交替强化手段:整体与局部交替强化、记忆与理解交替强化、学生活动与教师精讲交替强化。分层推进是放射性思维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4)内化 是学生利用布点图对知识学习进行贯通、评价、修正的过程。布点图是教师、学生、教材互动的成果,它以教材为依据,同时又超越教材信息。学生在布点图的内化过程中由于放射结构的作用又不断生成新问题。
限于文体及篇幅,就聊这么多。系统的表述可以浏览我发布的布点法系列文字。
课堂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变多灌输为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一直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
这个阶段的网课,一些学生学习效果明显不行,有的学生反而提高很快。其中的关键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少讲,学生多学,核心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少讲,不是仅仅用时间来规定的,不能命令教师不讲或只许讲十分钟,其余学生自学,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形式主义,肯定就不好了。
一、教师要有改革意识,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实行了几十年的凯洛夫教学法,正在退出 历史 舞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出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被广泛研究和推广。学案成为学生预习的纲要。
教师要适应改革,参与改革。就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就要研究或完善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明确自己新的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要明确自己怎么讲、学生怎么学,注意,不是不讲,是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是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耗费大量时间反复尝试。
教师要通过学习,理论上充实自己,让实践有依据。也借鉴他人的成功做法,但不要照搬照抄,不假思索的完全模仿,效果未必好,要逐渐过渡,有学习,也有创新。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启发、引领、组织的作用。
教师要针对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示范,如何进入学习,需要哪几个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做出评价。最后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实施。
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动力。
教师要创设好学习情境,还要使新旧知识之间科学衔接。
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的交流讨论,要启发性讲解,提出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活跃,发现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
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学生一直面对的问题。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前提,要自觉、自律、坚持。
良好的习惯是保障。
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也是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学习上依赖老师的指导,依赖家长的督促,不可能学得好。
要主动预习,按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预习。做到有准备的课堂学习。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要养成主动与同学交流讨论的习惯。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分享,用严谨的态度倾听他人的分析。
要用知识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还要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好时间管理。
总之,教师的少讲是针对性很强的讲,是启发点拨的讲,是有序的课堂组织。学生的多学,是有方法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互相促进,是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习品质的不断增强。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不能以老师为主,不能整节课几乎都是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素质教育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教的少,学生自然学得多。
怎样才能做到让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呢?
1.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要放下“架子”,不能高高在上,像法师讲经一样,讲的又细又长,甚至还反复的讲。学生在下面“齐刷刷”的被动的听讲,然后笔记,然后背诵,然后练习、作业等等。这种强调学生要无条件的服从、听从教师的师生关系,学生完全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实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融洽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做朋友。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只是引导者,“幕后英雄”,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角”,让学生尽情的表演。
2.教学要转变观念。
就是要放弃“我不讲到位,学生怎么能会”的错误思想,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只要引导得法,学法得当,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会知识、增长能力的。杜郎口中学的336模式,砸掉了讲台,教室四周挂满了黑板。一节课最多只允许教师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完全让学生来学习和展示。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成功,也引来了全国各地学校和教师们的学习和模仿。
3.课堂教学要改革。
新课程改革主张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用浓浓的爱心、厚厚的学识、热情的笑脸、温柔的教态营造宽松的、祥和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自由的、快乐的、踊跃的学习。学生的潜能、求知欲、创新思维被极大的唤醒,学生主动多学会学,教师少教或不教,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看,似乎就是“精讲多练”的化身。教师是课堂上的导演,话语应少而精,核心在于导。一般提出任务、点拨方法和释疑解惑是教师亲为,相对而言,一节课中占时量少。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练:学生分析整合文本数据、利用辅助工具、完成书面作业及同桌同组讨论等等。说回来,怎样才能达到“少教”“多学”?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支配力,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通透教材后才能恰到好处地支配,学生获得更多主动练习的时间,达到“多学”之效。
着眼2个字:效率。这是我从教18的心得,要想尽量放大课堂效果,那在课前的备课环节,要目的明确:这样设计,能提高效率么?能节省时间么?效率就是无形意念,要融在为师者的潜意识中。这样才能做到课堂“少教”学生“多学”。
相信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时间的重视是第一位的,师与生每天相处时间有限,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能为学生节省时间的老师,方为大师!
我的教师资格证
课堂上要做到老师少教让学生多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精心设计,讲重点,抓关键,难点分散。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题,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一人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方式。要用寓教于乐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做到老师少讲,学生还能多学。
老话题,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教给学生方法就可以做到少教多学,如果停留在只是灌输知识这个层面上则可能陷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
聪明人做事,化繁为简,事半功倍。教学过程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例子教给学生方法,学生明白了方法,剩下的就是练习和实践了。学生练习和实践,教师要做的事就是点拨和纠错了。
思考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方法。只有把握好这一点,才能做到“少教”“多学”。学生明白方法之后,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有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有一个巧能生精的过程。这些过程就是学生“多学”的过程,这些过程中,教师就由“主教”变成了“辅导”,从而做到“少教”“多学”。
如果是高年级高学段,能够教会学生自学,引导学生自学知识,加上自律能力,自觉地经营和管理好自己,那么“少教”“多学”简直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也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方能体会到教书之乐!
这个问题很有探讨价值。为了说明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先引用我2020年11月21日回答“年轻教师怎样上公开课”这个问题时所举的一个课例。
课文 落棋有声 张新民
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大黄和小李两个人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位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汪科长难住了。几经斟酌,决定不下来,他打算听听新厂长的意见。
厂长略一沉思,出其不意地问道:“还能告诉我一些题外的细节吗?”
“关于他俩?”科长疑惑了。他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突然想了起来:“哦,这两位都是象棋高手。大黄连续三年蝉联全厂冠军;小李呢,虽没有大黄稳定,但去年也得了第三名……”
厂长颇感兴趣地站起身来:“好哇,我找他俩赛几盘!”原来厂长也是个棋迷。
为了知已知彼,厂长亲自找不少工人了解情况,最后正式下了战表。昨晚与大黄下了三局棋。大黄一向出手稳健,素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美誉。但昨天他下得不很顺手,接连三局都握手言和。厂长拱拱手,说:“真太过意不去,让你连让三局。”
今天上场的是小李。棋友们给他的外号是“程咬金”。据说他既有开局的“三斧头”,在遇到逆境时,又常常会像“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一样,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招,使对手防不胜防。两局下来,厂长就被他凌厉的攻势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第三局,下到得意处,小李一扫初进门时的拘谨,竟然拍起厂长的肩膀来:“老兄,十步之内,解决战斗。”“唔?”厂长不买账,“要是赢不了呢?”
“这辈子不下棋!”“一言为定?”
“当然!”
厂长毕竟还有两下子,他在太阳穴上抹了点儿清凉油,抖擞精神,沉着应战,几起几落,终于和了这一局。他笑吟吟地开始收摊,小李猛然抓住他的手:“慢,再来一盘。”“不是说这辈子不下棋了么?”厂长用含笑的眼睛端详着小李,意味深长地问。
小李不服气地说:“不行!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厂长朗声大笑:“你睡着睡不着我不管,反正今天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把小李送出门外,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
教案 落棋有声 张新民
教学目的:
1、 学习小李敢闯敢干和厂长锐意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 使学生领悟这篇小小说细微末节见精神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自己提问,自我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通过精读讨论“厂长与小李对棋”一节,特别是小李语言,品味细微末节见精神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运用“四主五导”教学模式。(“四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维主攻、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五导:导读、导问、导议、导结、导练的教学环节)
教 时 :一节(提前不预习)
步 骤
1、引题(1分钟):同学们下过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小小说三篇第一篇《落棋有声》。
2、导读(4分钟):指名读课文一遍,其余学生为听完后质疑做准备。提出质疑要求:用笔勾画有关语句或写出问题;提问的重要性,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提问方法,针对课题、提示或字里行间发问。
3、导问(5分钟):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鼓励性评价,开展竞赛;教师一边在头脑中迅速对问题筛选、理序,将有价值问题顺便写在黑板上。
4、导议(24分钟):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解决类似下面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提问基础上可补充关键性问题,给黑板上问题编上序号):
A、文末“厂长径自朝汪科长家走去…”,他对汪科长说了什么?(若讨论不下去可暂存疑)
B、作者对谁着墨多?怎样写的?为什么详写小李?
C、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谈谈大黄和小李(赞小李赞厂长)不同之处。
另外,大黄是否粗心而连平三局?题目说“落棋有声”,文中为什么没有声音?
5、导结(2分钟):你有什么收获?
A、内容:创新精神。
B、 艺术特色:细微末节见精神(用知识短文话概括)。
C、 “读———问———议———结———练”的学习方法。
6、导练(8分钟):续写厂长与汪科长的谈话。写好后四个小组各出一个代表交流。
7、结束:同学们提问和讨论得很好,有深度也愉快,还有一些问题,课后继续探讨。
这节课用“四主五导”教学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发挥非常好,特别是“问、议”两环节切实训练了学生思维,学生印象深,效果好。
此教学模式也可以广泛运用于其它学科课堂教学。理科教学,主要把握先学后教,课堂压缩授新课时间,大量练习,当堂反馈矫正的原则去进行。
这个教学模式能保证学生在课堂“多学”。在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发问,把学生逼到主动学习的地位。所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只起辅助作用,把课堂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给学生预习环节,特别是形成能力的练习反馈矫正环节留出大量时间。
这个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教学针对性,能使教师“少教”。教师针对学生缺乏的自学方法进行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只针对学生自学、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重难点问题讲解,节省时间,也符合学生学习心理需要,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教师不悱不发,适时点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业分层设计布置,教师逐人当堂面批,针对性纠错,再补偿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大量练习在自己基础上有所提高。
实施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有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课堂学生反应,随时改变教学预设,调整教学切入点,甚至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要能吃透大纲和教材,确定好教学重点,能够吃透学生,预测准学生学习难点。教师积累历年学生作业批改记录,研究学生,是提高教师预测能力,把准学生学习难点的一个好办法。让学生积累错题本,鼓励其主动提问,也能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疑难问题。
小班化教学,对于提高教学针对性,照顾到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实现教与学无缝对接,减少师生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很有益处。
关于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事。在我的教学岁月里,是没有实现过的。这是因为教学有大纲,大纲中已规定了你在每个学期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要完成大纲规定的任务,只能做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少讲、学生多练。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数学我上过,小学语文我上过。
小学每节课40分钟,就数学来说,40分钟的课,用20分钟讲课20分钟学生题问、做课堂作业是能做到的。但这要考虑教师是否认真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了。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现蒸热卖,不懂的课堂上解决,学生马上练习,当场补导,更可叫同桌互相帮助。再布置少点难度不大的家庭作业,再巩固一下就行。什么上补习班全是扯淡!上语文,比上数学要轻松一些,无非是教他们会读会写会解释会应用。应用就是造句写作文等。
少讲多练,是教好学生每一科的王道!少讲教师负担不轻松,多练学生负担不沉重。不知我的同行有无和我一样的共同体会。
294 浏览 2 回答
159 浏览 2 回答
142 浏览 2 回答
191 浏览 2 回答
156 浏览 2 回答
140 浏览 2 回答
307 浏览 2 回答
199 浏览 2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193 浏览 2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100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3 回答
199 浏览 2 回答
226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