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菊花题材文学与审美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侧重点在文化方面。菊文化主要包括菊花的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 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二、三、四章为菊文化生成与发展进程及其文化意义的历史研究,其中第四章“陶渊明采菊的文化意义”属于点的深入。第五、六、七、八章属于不同文化方面的菊花形象及其文化意义的阐释。菊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历程。早期菊花作为野生植物,首先是以其使用价值进入先民视野的。菊花的实用价值体现在物候作用、药用功能和食用功能三个方面。菊花的审美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时期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发生期,以屈原为代表,体现在菊花人格象征功能的产生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奠基期,以陶渊明为代表,为菊花注入了隐逸内涵和高洁刚贞的品格,奠定了中国菊文化的基础;宋代是菊花审美认识的勃发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理学对人格的要求,宋代菊花审美认识中表出鲜明的伦理倾向。第二,随着崇陶现象的出现,菊花成为宋人阐释陶渊明的重要媒介。菊花与松、兰、竹、枸杞等意象的组合扩大、深化了菊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菊花是一个符号,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更多。这种象征含义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屈原、陶渊明和宋儒三个阶段。从屈原开始的菊花高洁人格象征经过陶渊明的定型,到宋代发展到极致。在这个过程中,陶渊明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的采菊行为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为后世文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篱菊精神是中国菊文化的核心。而清代蒲松龄通过短篇小说《黄英》完成了对菊花意象原有品格内涵的消解与改造,使菊花的孤高隐士品格兼容了市民文化的新内涵。魏晋六朝时期是咏菊文学的初步繁荣期,以专题咏菊赋为代表。陶渊明对后世咏菊诗的影响深远。唐宋时期是咏菊文学尤其是咏菊诗的高度繁荣时期。菊花的思想内涵有屈原精神与陶渊明精神两个主要系统,另外还有思乡怀远、慨叹不遇等内涵。在艺术上,咏菊诗可以门纳为三种模式:1、菊花的习性与香色;2、他物的映衬与拟人手法的运用;3、菊花的伴偶。对菊花的艺术表现有一个从写形到写神的发展过程,表现出唐宋两个时期的不同美学追求,唐代注意写菊花的姿态美,具象化,而宋代追求清枯之美,多写枯菊、残菊。菊花意象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主要表现在与民俗节日重阳节的密切关系上。赏菊、簪菊、饮菊酒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而其内在的根源是源于上古消灾避邪和企求长生的心理。重阳节的菊事活动也促进了重阳诗的发展,使菊花成为重阳诗的重要意象。菊花的园艺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菊花为野生,人工栽培始于陶渊明。宋代是菊花栽培的兴盛时期,园艺技术先进,不仅菊花的品种丰富,姿态绚丽多彩,而且出现了第一部菊谱。明清时期,菊谱与艺菊著作数量众多。菊花与绘画有密切关系。早在晚唐时期,菊花就已经成为绘画题材了。宋元以后,随着文人画的繁荣,菊花成为“四君子”题材绘画的重要表现对象。菊花也是插花、盆景等工艺作品的重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