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论文

发布时间: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论文

很多家长在小孩子感冒发烧了之后没有进行很认真的护理,所以就会很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肺透明膜病这种情况,还有很大一部分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也会患上这种病,那么你知道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生后几天吗?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跟着我一起来看看问题的正确答案吧。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发生于早产、剖宫产儿,或有窒息史、孕母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生后6~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考虑目前宝宝超过72小时,密切配合医生治疗,肺成熟度增加,则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建议注意保暖,经常清除咽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孩子的肺相对不成熟,或者是因为先天的一些缺陷因素,使得肺泡的Ⅱ型上皮细胞所分泌出的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无法正常张开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通常多见于一些早产儿、糖尿病母儿以及有家族病史的孩子和有宫内发生的感染的孩子,进行择期剖宫产的孩子也会有患有此病的可能。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宝宝从胎儿循环通过脐带运送供氧变成自体循环,通过肺开始呼吸时,需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去打开肺泡张力,而部分小孩因先天肺部发育不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减少,肺泡无法打开,在肺内部形成一个透明膜,无法通过肺进行呼吸,进而出现呼吸衰竭,如不积极进行治疗,面临的就是死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见于早产儿,因早产儿的肺发育未成熟,足月儿无病理因素不会出现肺透明膜病。

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是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极度困难、窘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多种原因引起肺脏内血管与组织的液体交换功能紊乱导致肺的含水量增加、顺应性降低、肺泡萎缩、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呼吸窘迫的临床表现。在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典型症状之前会有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尤其是随着呼吸出现了胸骨上下窝的吸气肌凹陷、鼻翼煽动等体征。随着呼吸窘迫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会出现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出现以下症状:一,呼吸困难,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或者呼吸次数慢慢减慢,患者会感觉到胸闷、气喘的症状。二,全身皮肤粘膜重度紫绀,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此时要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缺氧的情况。三,发热,炎症指标比较高时,会出现高热寒战。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发生在刚出生的宝宝身上的,其主要症状就是呼吸困难。严重的则会造成呼吸衰竭从而会危及生命。由于新生儿太脆弱照顾生病的宝宝就是一件非常小心翼翼又困难的事情。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早期给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立即给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用量:一般每次100-200毫克/公斤。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起泡萎陷,并有助于萎陷的气泡重新张开。如持续气道正压呼吸使用后仍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下降,应改用机械通气。

1、氧疗护理:①持续正压呼吸(CPAP)给氧:早期可用呼吸机CPAP吸氧(鼻塞接呼吸机行CPAP通气)或用简易鼻塞法;②气管插管给氧,如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2、气管内滴入表面活性物质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吸净气道分泌物。抽取药液,用胃管从气管中滴入,然后用复苏囊加压给氧,使药液迅速弥散。用药后4-6H内禁止气道内吸引。3、保暖室内温度应维持在24℃-26℃,肤温在℃℃,以降低机体耗氧;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体内水分丢失。

4、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每日所需热卡计算奶量,保证机体营养所需。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管饲法或静脉高营养液医|学教育网整理。5、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掌握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神志、精神状态等情况,观察呼吸困难及发绀的程度。6、定期对病人进行评估。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护,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密切联系、配合处理。7、做好消毒隔离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的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见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1,可并发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等,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早产儿,发生在出生后4~6小时。如何降低肺透明膜病的死亡率,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精心的护理至关重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急促,每分钟大于60次。鼻翼煽动、吸气性三凹征、口唇发绀,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以及四肢松弛。多数情况下,肺透明膜病通常于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72小时后病情明显好转。机械通气和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患儿于生后4~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吸气三凹征,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策略应该尽可能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为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获得最佳预后,必须给予良好的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正常的体温、恰当的体液疗法、良好的营养支持、处理动脉导管开放,以及循环支持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为是新生儿呼吸紧迫综合征,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的。临床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的症状。这种状况一般常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缺乏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表面活性物质中糖和蛋白质含量减少,在胎龄20到24周时候出现35周迅速增加。如果胎儿缺乏了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就会引起肺的透明膜,所以叫做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一、诱发因素:1.早产儿尤其是小于35周的婴儿,愈早产,表面活性物质(PS)量愈少,此病的发生率愈高。2.糖尿病孕妇的婴儿。3.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 二、临床表现:患儿出生后一般情况尚好,6~12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增快,呼吸次数超过每分钟60次,鼻翼扇动,严重者呼吸次数减少,继而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吸气性三凹征和呼气性呻吟,明显发绀。查体可见:反应迟钝,四肢肌张力下降,体温不升,皮肤苍白或青灰,全身浮肿伴尿少。胸廓由隆起转为下陷,尤以腋下部更为明显(因肺不张逐渐加重),肺部呼吸音减低。心率由增快到变慢,心音由强到弱,胸骨左缘或心底可听到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肝大。病情一般较严重,如无人工辅助通气,常于3天内死亡。若存活3天以上而无并发症发生者,只要积极抢救,处理得法,有恢复的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x线检查:两肺野透明度明显降低,可见均匀细小颗粒的斑点状阴影(肺泡萎陷与不张)和网状阴影(过度充气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管)为特征。晚期由于肺泡内无空气、萎陷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实变,气管及支气管仍有空气充盈,故可见清晰透明的管状充气征。充气的气管与支气管伸张至节段及末稍气管,类似秃叶分叉的树枝。鉴别诊断:包括湿肺、B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持续肺动脉高压症、吸入综合征。 四、治疗包括:1.一般护理,如体温不升者要保温,为了减少体内耗氧量,应将患儿置于中性温度的环境中;同时注意相对湿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2.氧气治疗和人工辅助呼吸:可根据缺氧的严重程度给与一般给氧、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间歇正压通气(IPP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等给氧方式。IPPV和HFOV是保证有效通气的有力的手段。3.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的紊乱4.防治感染5. 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应注意早期给药。 五、预防: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有早产可能的孕妇或羊水检查提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者,一般选用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每日2次,每次6mg,肌内注射,共用2天。但对于有严重高血压、感染、出血、胎盘功能不全者切忌应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论文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变其实就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因为这种疾病最主要就是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外界的一些刺激,导致宝宝的发育出现异常。通常早产儿患病的几率比较大,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x线特征是什么呢?

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34例肺透明膜病患儿均行X检查.结果:34例患儿中,20例肺透亮度减低,广泛细小颗粒及网点状影,下肺多见,6例两肺呈毛玻璃样改变,8例呈"白肺"改变,27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结论:普通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方法.两肺透亮度减低、伴细颗粒状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本病特征性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般是在出生之后就是会出现相关的症状的,持续的时间是需要看治疗的效果的。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肺透明膜病变,所以需要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如果没有好转,会出现呼吸衰竭。而且还需要预防感染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发育导致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早产儿中更常见。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充足时,透明膜病将被治愈。一般来说,透明膜病没有后遗症,但当儿童患有透明膜病时,容易引起缺氧,特别是脑缺氧严重时,会引起脑缺氧缺血性脑病。然而,如果孩子的胎龄更小,早产时肺部不成熟,氧气的影响将更大,肺部纤维化将更容易发生。

在新生儿患了肺透明膜病的时候,就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还经常伴有呼气性呻吟,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各种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患病的新生儿会出现胸腹呼吸不协调的情况,孩子的呼吸会由快转慢,并且出现不规则的呼吸暂停。一般经过急救之后,呼吸状况会有所好转,不过很容易复发,而且都是呈原发性发作。疾病的每一次发作,都会让症状加重,持续的时间也会加长。在疾病发作期间,患儿的体温很不稳定。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死亡率比较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新生儿很容易在48小时内死亡。在经过及时救治后,使用加压辅助通气手段,就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了72小时,孩子的肺成熟度便会有所增加,这就能够让患儿有更大的几率康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出生之后就携带的,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孕期的时候胎儿的肺部发育不良或者是血液循环的时候氧含量不足导致的。孕妇孕期一定要定期的到医院进行孕检,才能更好的预防疾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表现特点有哪些?

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进肺泡发育,配合氧气支持治疗,效果都比较好。

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宝宝从胎儿循环通过脐带运送供氧变成自体循环,通过肺开始呼吸时,需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去打开肺泡张力,而部分小孩因先天肺部发育不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减少,肺泡无法打开,在肺内部形成一个透明膜,无法通过肺进行呼吸,进而出现呼吸衰竭,不积极进行治疗,面临的是死亡。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罗音。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三天以上者,肺成熟度逐渐增加,恢复希望较大。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致感染控制后方可好转。

4.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会给导致肺功能异常,使肺无法正常运作,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这会导致身体损伤。这种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氧气少到一定程度可能瘫痪,体内二氧化碳过高会导致高碳酸血症。

1.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可以治愈的,大家不需要太担心。除非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肺部感染、肺出血等疾病,则存活率就很低。

2.新生儿有这种透明膜病会造成呼吸方面的一些困难,一般都是因为孩子有一些营养缺失,或者说是早产才会有这种不良的症状发生,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就会造成窒息死亡,在这钟情况下,平常一定要严密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千万不要大意,避免再有一些感染等不良的症状发生。

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通常将患儿放在重症监护室里进行治疗,治疗的越早越好,最好是能做到孩子出生,即刻就给他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各种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及时控制感染后方能好转。

新生儿如果出现肺透明膜病一定需要马上进行治疗,通常这种病会导致肺功能异常,使肺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导致宝宝呼吸异常,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宝宝脑瘫或者是视网膜病变,对宝宝是非常不好的,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治好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甚至发展成呼吸衰竭等症状,发病率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体重越轻的患儿病死率则越高。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愈的可能性是与孕周有关系,如果孕周比较大,没有并发症,那么可以治愈。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通常将患儿放在重症监护室里进行治疗,治疗的越早越好,最好是能做到孩子出生,即刻就给他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各种脏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及时控制感染后方能好转。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和少数足月儿一个非常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本病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还不太清楚这个病是如何产生的。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它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肺泡发育后,里面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肺泡不能打开所致。肺泡就好像气球一样,气球打开之后,才能进行气体交换,但是如果瘪下去了,气体就不能进行交换。所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要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可以完全打开,打开之后,气体就在可以在里面进行很充分的交换,氧气可以到血管里面去,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排到肺泡里面来,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所以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以治愈,大家不需要担心。除非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颅内出血,或者是肺部感染、肺出血等疾病,则存活率就很低。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可以治愈的,大家不需要太担心。除非是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肺部感染、肺出血等疾病,则存活率就很低。

26周早产了,胎儿的存活率非常低,宝宝儿需要放在保护箱中,等各器官发育成熟之后,才能出保温箱,具体什时候能稳定,不好确定。建议您,早产儿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硬肿症,接触孩子时要做好消毒措施,避免发生感染,尤其早产早产儿要加强喂养,加强护理的。

一般来说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身高在46厘米以下的婴儿,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来决定什么时候能度过危险期。建议,对早产儿的护理,主要是针对一些并发症的护理,早产儿必须要通过呼吸喂养感染三道关才可以度过危险期。

一般情况下,孕妇应该保持自身的健康生活作息,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早产的出现。孕期孕妇也应该要坚持定期的到医院去做各种产检,如发现患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的话,应该尽早的积极治疗。女性在怀孕期间,也应该尽量预防心脏病和肾病。如果有糖尿病的话,早产几率会提高,所以孕期一定要注意糖分摄入。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t论文

透明肺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透明肺的临床症状较轻,仅在胸部X线片上单侧肺叶的透明度增加。清晰的单侧肺通常无症状,可通过正常的胸部X光检查发现,或有轻微的呼吸症状,如胸闷、呼吸不足、心动过速,并在哭泣或哺乳期间加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出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不张,导致呼吸困难、紫绀、呼吸衰竭等症状。在病理检查期间,患者将有嗜酸性粒细胞水解酸膜。建议给患者氧气和机械呼吸。恶性通货膨胀有许多原因和病原体。影像学表现为受累肺野的传导异常增加和肺透明度增加。考虑到可能存在肺气肿,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和对症治疗。未经确认,建议不要使用药物。

肺透明膜病主要是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这是一种由于出生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导致肺泡无法打开的疾病。有必要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来维持肺泡表面张力并打开肺泡。由于通气不足,肺动脉痉挛无法缓解,肺毛细血管血流量不足,动脉导管持续打开,因此应存在向右偏左。只有轻微的呼吸系统症状会自发改善。肺功能衰竭、肺泡通气受限、肺短路增加、心脏从右向左偏移和肺毛细血管灌注不足,导致氧吸收减少,并导致低氧血症、高钙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流失,使间质水肿和肺纤维蛋白沉积在肺泡表面,形成透明的嗜酸性粒细胞膜,从而进一步加剧气体扩散障碍。怀疑支气管软骨缺乏或发育不良,导致空气塌陷和阻塞,以及远端肺叶继发性阻塞性肺气肿;它们抑制PS合成并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严重缺氧和混合性酸中毒也可能导致持续性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多于生后2~6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肺部早期多无阳性体征,以后可闻细湿_音。(2)体格检查:可见胸廓扁平,听诊呼吸音减低,可闻及细湿_音。(3)胸片对NRDS诊断非常重要。可有:①毛玻璃样改变,见于NRDS初期或轻型病例;②支气管充气征,见于中、晚期或较重病例;③“白肺”,见于严重NRDS。(4)一般生后2~3天病情严重,3天后病情好转,并发颅内出血和肺炎者病程较长。鉴别诊断:(1)湿肺:①多发生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②症状轻: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呼吸急促,可有发绀、呻吟、肺呼吸音减低或湿_音,但一般状态好。③胸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粗、肺气肿,重者肺野内有斑点状云雾影或叶间积液。④一般2-3天症状缓解消失。(2)B族链球菌肺炎:临床与x线表现与NRDS相似。鉴别点:①病史:母亲妊娠晚期往往有感染,或羊水早破、羊水臭味等;②母血或宫颈拭子培养可阳性;③机械通气时所需参数较低;④病程与NRDS不同。(3)膈疝:①阵发性呼吸急促和发绀,但腹部凹陷空虚,患侧胸部可闻及肠鸣音,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②胸部x线片显示患侧胸部有充气的肠曲或胃泡影和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论文

肺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呼吸系统,但有些孩子检查出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孩子死亡,非常危险,接下来我们了解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相关知识吧。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病因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容易导致孩子窒息等危险,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就是指孩子在出生不久后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症状。患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因为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而就会导致肺泡出现进行性的萎缩。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胎龄越小患有这种病的几率就会越大。需要给予表面活性物质来使呼吸顺畅。

要知道肺表面活性物质在胎龄18~20周时出现,35~36周达肺成熟水平,故本病多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糖尿病母亲婴儿、剖宫产儿、围生期窒息、急性产科出血等肺透明膜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临床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以很快就发现,因为症状比较明显,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出生时心跳、呼吸亦可完全正常。一般出生后立即开始或在6小时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青紫,伴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并进行性加重。胸腹呼吸动作不协调,呼吸由快转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青紫明显。经急救后呼吸可好转,但过后又复发,常呈原发性发作,程度渐次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隔缩短。体温不稳定,往往不升。死亡多发生在出生后48小时内。部分病例经治疗病情渐渐缓解,病程如能超过72小时,肺成熟度增加,则多数患儿能逐渐康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早产儿,主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在生后多少小时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生后就死亡了,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般均在生后多少小时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三天以上者,肺成熟度逐渐增加,恢复希望较大。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致感染控制后方可好转。病情严重的婴儿死亡大多在三天以内,以生后第二天病死率最高。本症亦有轻型,可能因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不多所致,起病较晚,可迟至24到48小时,呼吸困难较轻,无呻吟,发绀不明显,三、四天后即可好转。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的肺泡表面上皮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多种酯类、蛋白质和糖组成的,在胎龄20~24周的时候出现,35周以后迅速增加。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泡萎缩的作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疾病,通常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如果不是早产儿,在正规医院积极到医院接受治疗,没有并发症的话,本病可不留后遗症。但出院后一定要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通常使用鼻管氧气和头罩氧气,而侵入性方法通常指气管插管。此外,还应注意胎儿出生后的酸中毒和其他问题。抗生素治疗应该尽快进行。同时,胎儿出生后不应出现体温过低和低血糖。新生儿透明膜病的治疗越早越好,孩子出生越早,应该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第1期2、 新生儿区域转运与NICU,小儿急救医学2001年第2期3、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副作用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第3期4、 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极低体重儿贫血(附45例报道)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第10期5、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附1553例临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0年第11期6、 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9期,620-622页7、 广东省妇幼卫生技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践,中国妇幼保健 , 2007, (28)8、广东省各级妇幼保健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 2008年第3期9、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8年第8期10、影响机械通气治疗肺透明膜病患儿疗效的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年第1期11、听力筛查阳性患儿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测试,中国临床康复,2007年第2期12、激励机制在增强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1月第25卷第1期13、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践,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月第24卷第4期14、 社会财富的第三种分配形式在医疗系统的应用, 中国医院2004年第8期15、 项目管理在国际合作慈善活动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9期

宝宝的降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是总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的宝宝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导致呼吸困难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几级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在孩子出生后不久会得的一种病,所以在孩子出生后一定要预防各种各样的疾病,做好婴儿护理,防止某些疾病危害孩子健康的,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几级呢?

肺部X线检查按病情轻重可分四级。第一级为细粟粒状毛玻璃样阴影,两肺透亮度减低;第二级除粟粒阴影外可见超出心影的空支气管影;第三级除上述影像外,心缘与隔缘模糊;第四级为广泛的白色阴影称\"白色肺\",其中有黑色的秃叶树枝状空支气管树影由肺门向外周放射伸展至末梢气道,形成\"支气管充气征\"。用高压氧通入肺内,X线变化可获改善。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发绀,气促,呼吸暂停等。也叫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肺部发育不良导致的,但是一般见于早产儿,足月儿少见。治疗主要是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部的发育,还需要控制感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为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以正常,6到12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清灰,发生右向左分流后青紫明显,供氧不能使之减轻。缺氧重者四肢肌张力低下,体征有鼻翼煽动,胸廓开始时隆起,以后肺不张加重。胸廓随之下陷,以腋下最明显。吸气时胸廓软组织凹陷,以肋缘下胸骨下端最明显,肺呼吸音减低,吸气时可听到细湿罗音。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般是在出生之后就是会出现相关的症状的,持续的时间是需要看治疗的效果的。因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肺透明膜病变,所以需要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如果没有好转,会出现呼吸衰竭。而且还需要预防感染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先天发育导致的。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早产儿中更常见。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充足时,透明膜病将被治愈。一般来说,透明膜病没有后遗症,但当儿童患有透明膜病时,容易引起缺氧,特别是脑缺氧严重时,会引起脑缺氧缺血性脑病。然而,如果孩子的胎龄更小,早产时肺部不成熟,氧气的影响将更大,肺部纤维化将更容易发生。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生后就死亡了,那么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一般均在生后多少小时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为自限性疾病,能生存三天以上者,肺成熟度逐渐增加,恢复希望较大。但不少婴儿并发肺炎,使病情继续加重,致感染控制后方可好转。病情严重的婴儿死亡大多在三天以内,以生后第二天病死率最高。本症亦有轻型,可能因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不多所致,起病较晚,可迟至24到48小时,呼吸困难较轻,无呻吟,发绀不明显,三、四天后即可好转。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正常情况下的肺泡表面上皮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多种酯类、蛋白质和糖组成的,在胎龄20~24周的时候出现,35周以后迅速增加。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泡萎缩的作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疾病,通常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如果不是早产儿,在正规医院积极到医院接受治疗,没有并发症的话,本病可不留后遗症。但出院后一定要合理喂养,预防感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通常使用鼻管氧气和头罩氧气,而侵入性方法通常指气管插管。此外,还应注意胎儿出生后的酸中毒和其他问题。抗生素治疗应该尽快进行。同时,胎儿出生后不应出现体温过低和低血糖。新生儿透明膜病的治疗越早越好,孩子出生越早,应该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论文

高级技术职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必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申报条件、专业答辩、论文审查、评委库建立及评审程序等几个主要方面都有较大地完善和提高,卫生系列的职称晋升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公正、公平、透明。但对申报者来说无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了使申报者能比较顺利地通过专业评审,根据近几年申报者在准备评审材料、专业答辩等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申报高级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一、申报材料 高级职称的评审材料由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考核表、评审论文及相关证件等组成。评审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评审结果,因此必须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在上述申报材料中,除了部分由人事(职改)、评审部门填写外,多数是由申报者填写和提供的。申报者在填写各种表格、提供评审论文及相关证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填写的内容、提供材料一定要客观、真实、可靠地反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技术工作,业务述职中不能随意拔高自己,不能不适当地夸大自己在某项业务工作中的作用,更不能弄虚作假。但也不必过分谦虚,有意掩饰自己取得的成绩。客观、公正、真实、可靠地把自己任现职以来的情况反映到申报材料中才是正确的做法。 2、业务述职的重点是尽可能地叙述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充分展现自己任现职以来在业务技术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陈述的内容应与申报的专业相一致,不能过多地陈述非专业、非技术性的内容。 3、业务述职中应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措辞得当,切忌杂乱无章,词不达意。 二、论文 专业论文在高级职称晋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综合反映申报者的业务技术能力。申报者报考高级技术职称时提交的评审论文应该是他任现职以来所发表论文的代表作。评委通常在认真阅读论文的基础上,要对评审论文赋予合理的分数。因此申报者选择评审论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本专业比较著名的、影响因子较高的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和核心期刊中挑选自己的评审论文,通常情况下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 2、论文的结构要完整。除了论文标题和署名外,还应具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 3、篇幅应达到1500字以上。预防医学专业的评审论文篇幅较短或在期刊的简报、短篇报道、经验交流等栏目中发表的论文不宜选为评审论文。 4、论文应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尤其是申报正高者,提交的论文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深度或创新点。论文的质量关系到评委的打分。 5、无国际统一刊号(ISSN)或国内统一刊号(CN)的论文,一律不能选为评审论文。增刊、特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在境外、港澳出版的中文刊物及繁体字印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不能作为参评论文。综述性的论文不能选为评审论文。 三、基础理论知识 按照有关规定,在答辩、面试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讲的基础理论是指与预防医学各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申报者应在考前作充分的准备。从近几年答辩的情况看,基础理论较差是大多数申报者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基层工作者。疾病控制专业的申报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地方病学、寄生虫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中流行病学重点是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地理学、临床诊断学、营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3、卫生统计学。重点掌握疾病控制方面常用的卫生统计学方法。申报正高的考生,应掌握病因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4、申报正高的考生,应熟悉社会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 5、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答辩、面试的重点内容,申报者考前应结合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全面、系统地做好准备。 1、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病原学知识及病媒生物控制技术,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病因,熟悉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学说。 2、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尤其是病因不明疾病的发病机理。 3、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 4、熟悉各种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5、熟悉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及控制技术。 6、申报正高的考生,应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五、教学情况 教学及指导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能反映一个人的业务水平,是评委评判时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但是,在近几年的评审过程中一些申报者不太注意这一方面。在提交的评审材料中有的写得不详细,有的甚至未填写此项内容。有些申报者述职时也不提及教学方面的情况,每当问到时才补述这一方面的情况,这一现象应引起申报者注意。 六、自由答辩 自由答辩旨在测试申报者技术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它是申报者在评委面前再次展示自己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机会,对命题答辩成绩不理想的申报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补救机会。因此,申报者要重视自由答辩的准备。 自由答辩的关键是选好题。在以往的自由答辩中,一些申报者未能抓住自由答辩的机会,为自己挽回“败局”,多数是选题不当造成的。自由答辩的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不能太大。自由答辩是有时间限制的,题目太大势必造成时间已到、问题仍未讲清楚的尴尬局面。 2、题目不能太难。学术界尚未定论、尚未搞清楚的问题不宜选为自由答辩题,此类题目不利于申报者自由发挥。 3、题目不能太简单。过于简单的题目难以展示申报者的专业才能,达不到获取高分的目的。 4、认真备题。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选好自由答辩的题目后,一定要做好答题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搞清题目近几年的新进展,既要掌握选题的基本内容,又要熟悉与选题相关的内容,以防评委问及。 在专业答辩中,自由答辩与命题答辩同等重要(分数相等)。由于题目是自选的,只要申报者认真准备,应该说这一半分数可以稳拿。答辩中申报者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从理论和实践上把选题讲清楚,不能只讲理论,更不能背教科书的相关内容。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讨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要点与心得体会,加强护理意识与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在正确合理用药(如肺表活性物质)与采取机械通气等治疗的前提下,加强护理。结果 经过加强护理后,大部分患儿康复出院,少数发生并发症,其中5例患儿因严重的呼吸难而窒息死亡,2例患儿因肺出血合并DIC死亡。结论 在积极的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过程中,加强保暖、规范无菌操作、呼吸机的合理应等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治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多于生后6小时发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可伴有呼吸困难,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暂停窒息而死亡。为提高医服务质量,增强护理意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于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儿其中135例为早产儿,男性患儿97例,女性患儿47例,体重。137例患儿好愈出院,7例患儿死亡。 治疗方法患儿经过准确的诊断之后,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适当的药物(肺表面活性物质)等,必要时采取机械通气,一般采用经鼻塞气道正压通气(NCPAP)。2 护理 常规护理 保暖、保持呼吸道的畅通、记录患儿的出入量、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1]是患儿的基本护内容,护理人员应做到正确、规范有序。①保暖护理:因患儿绝大多数为早产儿,体温调功能还未发育完全,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外界环境温度与湿度,所以置于保温箱中保暖,且持适宜的湿度。保温箱的温度要根据早产儿的胎龄和出生后的日龄等进行相应的调节,符新生儿的生理需求。②呼吸护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对缺氧非常敏感,时刻保持患呼吸道通畅就尤为重要。定时清理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在应机械通气时,需注意定时湿化气道、吸痰及检查各种管线联机是否完好,避免因气道堵塞管线扭曲松脱而导致缺氧,呼吸不畅。③出入量的护理:由于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应用物,要严格控制输液量,避免水电解质的紊乱;合理喂养,尽量以母乳喂养为佳,必要时饲,观察患儿的吸吮力、消化力、排泄情况,并做好记录。准确计算能量的输入,保证患儿的正常的生长发育。④生命体征的监护:早产儿的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全,胎龄越小,生命体征的稳定性越差,因此要对患实施24小时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监测,医护人员对病情有全面的掌握,及时发现处理病情的变化。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 肺表面活性物质已经较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也有相关研究者对其做了护理观察[2]~[3]。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需要低温保存才能保证其活性,使用时现用现配,温化温度为37度,保证用药的安全与疗效。在用药前后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心电监护氧气面罩呼吸球囊、吸引器等,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防治并症。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准确用药治疗的职责,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呼吸指标,明确治疗效果。需注意在用药后6~8小时内尽可能的避免翻身拍背吸痰等动作。 机械通气的护理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与呼吸困难,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时采取机械通气,常采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这种通气方式的创伤小,而且便于护理。在理时首先要注意鼻塞管是否脱出,有没有达到给氧的目的;再次是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定时清理口鼻分泌物,检查并保持通气管道的畅通;最后且最重要的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适合呼吸机参数,以SaO2保持在88%-93%为宜,避免高浓度的氧易对患儿造成其他的伤害,特别是早产儿对氧的耐受度较低。采取机械通气易导口唇干燥,护理人员需定时的给患儿润口唇,防止发生皲裂;重症患儿在进行气管插管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避免出现人机对抗,增加患儿的呼吸做功。定时无菌操作吸痰,保持呼吸道顺畅。 并发症的护理 ①电解质紊乱: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导致患儿在出生后缺氧,再加上早产儿的生理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易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应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避免水肿,酸碱失调等发生。严格记录24小时水的出入量,计算每天的补水量,使用输液泵24小时不间断的准确输液。监测尿量和尿比重,适当抽取血气分析。②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护理[4]: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肺不张等。护理人员在看护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的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控制氧浓度,因高浓度氧能够引发早产儿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而影响视力的发育。还有其他的一些并发症,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专业处理。 无菌操作 无菌观念是医护工作者所应时刻谨记的。在新生儿科中,规范严格的无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的肺部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其他新生儿,这是因为治疗过程中针对于肺部的操作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医护工作者要保证在机械通气与应用肺表面活物质时的无菌操作。对于器械的严格消毒也显得格外重要。无菌操作是防治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3 小结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治疗技术的发展,患儿的治愈率大大的提高了,但是护理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也占重要地位,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护理技巧,加强护理知识与相关医学理论。保暖、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出入量的记录、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基本护是采取进一步治疗的基础。合理喂养,提供充足的营养能够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帮助患尽快的康复。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已经取得长远的进展,二者联合应用有效的缓解患儿缺氧的表现,降低病死率,而且容易护理。严格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积极有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颖芳,林冰纯,熊小云,张谦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医护对策和护理技巧[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4):322-323. [2]唐红娟.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1920-1921. [3]黄巧莲.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所致并发症的系统性预防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34):3117-3119. [4]黄少燕,陈海钿,陈佳佳,陈伟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77-

1、 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第1期2、 新生儿区域转运与NICU,小儿急救医学2001年第2期3、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副作用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第3期4、 早期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极低体重儿贫血(附45例报道)中国妇幼保健2001年第10期5、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附1553例临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0年第11期6、 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9期,620-622页7、 广东省妇幼卫生技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践,中国妇幼保健 , 2007, (28)8、广东省各级妇幼保健系统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情况调查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 2008年第3期9、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医院管理论坛,2008年第8期10、影响机械通气治疗肺透明膜病患儿疗效的因素分析,中国新生儿杂志,2007年第1期11、听力筛查阳性患儿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测试,中国临床康复,2007年第2期12、激励机制在增强医院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中的作用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1月第25卷第1期13、医疗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在妇幼保健机构的实践,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月第24卷第4期14、 社会财富的第三种分配形式在医疗系统的应用, 中国医院2004年第8期15、 项目管理在国际合作慈善活动中的应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年第9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