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癌痛患者疼痛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癌痛患者疼痛护理论文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培训前调查

培训过程

培训后调查

评分与赋值

质量控制

统一方法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护士基本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癌痛专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情况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培训对护士癌痛护理知识认知的影响

培训前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培训后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护士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

年龄

工作年限

学历

职称

疼痛培训经历

所在科室与职位

癌痛专科护理培训的经验与体会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

关键词:骨科;护理医学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2、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龚喜雪;卢梅芳;中国医药导报2011-01-2586

摘要: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关键词:骨科;安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安全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量研究报道均提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大体包括四个部分,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心。一般老年骨科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且其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阶段,若护理人员仅遵照常规操作,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匮乏风险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则较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且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7-8]。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服务的基础,是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产生的重要环节。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是提升骨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使患者获取充分的知情权,对任何治疗及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可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重病患者给予恰当的言语安慰,纠正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向每位患者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强化病区的防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意外事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展开强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方案,不仅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关键词: 癌症患者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给药途径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4 赵岳.浅谈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与护理.天津护理,1999,7(2):59.

癌痛患者疼痛护理管理论文

关键词: 癌症患者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给药途径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4 赵岳.浅谈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与护理.天津护理,1999,7(2):5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

关键词:骨科;护理医学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2、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龚喜雪;卢梅芳;中国医药导报2011-01-2586

摘要: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关键词:骨科;安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三、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安全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量研究报道均提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大体包括四个部分,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心。一般老年骨科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且其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阶段,若护理人员仅遵照常规操作,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匮乏风险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则较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且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7-8]。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服务的基础,是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产生的重要环节。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是提升骨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使患者获取充分的知情权,对任何治疗及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可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重病患者给予恰当的言语安慰,纠正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向每位患者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强化病区的防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意外事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展开强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方案,不仅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癌性疼痛患者护理论文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题目: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研究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常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开展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多维度协同护理),对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经护理后,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从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方面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发现,在各项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结论: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护理效果,获得患者的高满意度。文章引用:黄文辉. 重症监护室多维度协同护理应用研究[J]. 护理学, 2022, 11(3): 416-420.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集中收治危重病人的场所,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常见意识状态为谵妄,患者意识水平发生改变,精神状态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有临床研究表明,上述症状对于患者的康复是十分不利的,尤其会对患者的精神层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死亡概率 [1]。随着我国护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断革新,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当中,其以缓解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为目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在患者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的应用以及健康教育、家属沟通与护理等多方面均展开多维度的护理,在患者的疾病护理、心里护理等诸多方面都展开多维度的干预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与监督中。有鉴于此,本文在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间期间开展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的效果。于2021年1月~2022年4月开展本次研究,在某医院重症监护室护理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年龄上限为76岁,下限为22岁,平均为( ± )岁;发病时间上限为7天,下限为1天,平均为( ± )天。在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年龄上限为75岁,下限为22岁,平均为( ± )岁;发病时间上限为7天,下限为1天,平均为( ± )天。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医院ICU收治标准;患者未患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如合并癌症、精神类疾病等;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凡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排除;凡患有精神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排除。本文经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 )。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规定家属探视制度安排,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饮食、作息等干预。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对于ICU疾病、并发症情况的认知程度,评估家属的陪护能力和突发应急处理能力,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向患者或其家属做好规章制度说明,做好周到详细的解释工作,建立电话、微信等联系渠道,逐步进行引导和培训,达成一致的目标 [2]。其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支持护理。患者在ICU治疗期间,身体的疼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等会造成患者心理情绪负面化,紧张、焦虑、消极、绝望等等会不时出现,十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疏导。患者治疗期间多数情况下是处于昏迷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与家属勤沟通、多交流,合理安排家属探视的次数和时间,避免发生冲突。积极的向患者家属反映患者的情况,包括病情情况,使用药物、仪器,产生的费用等等。允许家属提出问题,并接受家属提出的合理意见。第三,护理技能护理。在患者刚刚入驻重症监护室初期,在家属探视期间向其演示各种护理操作,进行护理必要性、目的、作用的讲解,使家属有所了解 [3]。比如擦浴、双下肢按摩、叩背翻身等。第四,健康知识教育。ICU疾病属于危重疾病,病情变化快,程度严重,死亡率高,恢复时间长。因此,要对患者进行周到的护理服务。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依靠护理人员与看护家属的共同努力。因此需要在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的基础上,向家属详细介绍日常护理要点、干预举措等。在患者行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的SAS与SDS评分进行比较。SAS与SDS对成年人焦虑与抑郁的评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SAS得分在50分以下为正常状态,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分之间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得分在53分以下为正常状态,53~62分之间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同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对护理后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比较。护理满意度量表为自制量表包含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四个维度,问卷每个维度满分25分,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家属越满意,改问卷经过信度与效度分析,信度为,效度为,信度与效度均符合要求。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收诊治疗危重患者的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特点,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护理要求,常规护理干预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4]。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其基础为责任制护理制度,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以及自理能力,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水平,由护理人员进行引导共同作用于患者的健康护理当中来,能够有效地发挥多维度协同作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充分运用护患沟通、护理技能、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护理手段,强化对看护家属的教育,注重护患之间的沟通,在目标高度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护理 [5]。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经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临床显著少于对照组,P < 。从心理护理、护理技能、知识普及、协同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发现,在各项评分上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说明了多维度协同护理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多维度协同护理也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扥负性情绪。本文采用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比较简单,相比较国外在重症监护室应用的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本文院仍需要加强理论、资金、人员的投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综上所述,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模式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家属负面情绪,提升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老年癌痛患者疼痛论文

关键词: 癌症患者 疼痛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给药途径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4 赵岳.浅谈外科患者手术前心理应激与护理.天津护理,1999,7(2):59.

痛苦是有的,却不是必然,是有差异的,并且因人而异。有的相对来说就会轻一些。我就是癌症晚期,整天不是面对疯涨的肿瘤,就是对抗各种药物的副作用,还有一次次心灵的蹂躏。

停了抗癌药肿瘤就苏醒,吃了抗癌药马上身体就各种不适,但是一些肺癌可以吃靶向药的,有的靶向药并没有太大的痛苦。

一般来说我们说3分以下算轻度疼痛,4分到6分算中度疼痛,7分到10分,那么就算是非常严重的疼痛。所以根据这种疼痛的程度不同,来决定用什么方法来缓解。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药物,我们说的止痛药,实际上也分成4级。

轻度疼痛用一级止痛药,例如普通的消炎镇痛、退热这样的止痛药。那么中级的就用中效的止痛药,这些止痛药一般来说都是在医院里门诊可以开到的。

那么重度疼痛或者极严重疼痛才会考虑到用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比如说杜冷丁这样的一些强效的止痛药,但这些止痛药只有医院还有高级医生才能够开。

止痛药效果越强,它的副作用也会越大,所以我们不能说为了完全的止痛,一开始就用强效的止痛药,比如刚才说的杜冷丁这样一类的药。

一旦用了过量,甚至可能导致你呼吸停止,以至于导致死亡。当然,癌痛有的时候通过药物还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面能够起到一个缓解作用。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有局部治疗、镇痛药及阻断疼痛的传导途径等。局部症状可将局部肿块予以放疗、化疗或用手术来控制局部肿瘤,解除对局部压迫引起的疼痛。

半身放疗对全身广泛骨转移引起疼痛疗效较好;切断颈髓前外侧束方法,可阻断神经传导,也能取得止痛效果。

中医认为癌症疼痛的发生主要为邪毒内蓄,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消肿解毒、活血理气为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法则。癌症疼痛其临床表现可分为邪毒内盛型、血瘀型及气滞型。邪毒内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灼热,疼痛固定不移,触之增剧。

血瘀型常表现为部分固定的针刺样疼痛,舌质暗,舌有瘀斑。气滞型常表现为痛无定处,攻窜胀痛。由于上述三型往往混杂互见,不能绝对分开,因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解毒消肿常配合应用。用药途径除了内服外还可采取局部外敷法,外敷药物可采用药性较猛、浸透性强的药物,它可弥补内服药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

用药途径除了内服外还可采取局部外敷法,外敷药物可采用药性较猛、浸透性强的药物,它可弥补内服药的不足,使药物直达病所。

肿瘤如果不断变大,会压迫周围器官,侵犯周围神经,从而导致疼痛出现。肿瘤细胞还会入侵到软组织或皮肤,造成转移或浸润的情况出现,破坏正常的组织,接着导致剧烈的癌痛出现。

比如做完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损伤或者切口,导致癌痛;部分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还会出现栓塞性静脉炎,放疗也会导致局部损伤,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癌痛出现。

很多人会选择吃止痛药,这也是常用的选择方式,但是可能会导致药物依赖的情况。对于腿部神经受损导致的痛麻、可以按摩或者用热水敷。千万不能一出现了癌痛就立马吃止痛药,因为副作用不小,可能还会导致成瘾的情况。

除了吃药,心理上的引导也很重要,有些患者导致的癌痛可能是因为恐惧、绝望导致的,可以给患者多一些陪伴,可以适当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疼痛。

中医三位一体疗法采用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缓解和消除症状体征来帮助患者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全身免疫力,最终实现人与瘤和平共处,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癌痛非常的痛苦,因为癌痛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就像被刀割一样

对癌症患者来说,可怕不仅是癌症的本身,更可怕的是癌症引发让人痛不欲生的癌痛。这种癌痛,只有经历的人才知道,而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更没有资格说感同身受。

黑暗中如约而至的疼痛,是一种绝望。而77岁的林光焰(化名)已经不知道在这份绝望中忍受了多少个夜晚。

前列腺癌晚期伴随骨转移的他,疼痛就像无数只的蚂蚁在他的身体内噬咬着他神经,皮肉仿佛在绽开,骨头和神经仿佛被撕裂成为了无数的碎片。他的意识慢慢堕入无尽的深渊之后,每一丝的疼痛又在扯着他的神情,让他醒来感受这生不如死的疼痛。

确诊癌症才半年的时间,他的体重就从130斤下降到99斤。每当疼痛袭来,女儿都会提出要带他去医院疼痛科,可林光焰往往只有苦笑。他认为癌症就是喜欢这样折磨人的,而且止痛药上瘾了的话,到时候也是生不如死,因此往往只是默默忍受,实在受不了才用止痛药。

癌症的可怕在于其死亡吗?不是, 癌症的可怕在于其制造的疼痛 。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和平年代感受一番炼狱的场景,可以到医院的肿瘤科病房区域转转,这里不同类型不同进展期的癌症患者,脸部的表情或是麻木,或是扭曲, 这都是癌痛的“杰作” 。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人类已知的所有疾病,其所制造的 痛苦和癌症比起来都望尘莫及 。 健康 人用刀子不小心划破手指都疼得要命,孕妇顺产的疼痛仿佛脱了一层皮, 而癌症患者所感受的疼痛,比生孩子还要可怕 。

临床上的癌痛,一种是癌细胞在浸润和侵犯体内 健康 组织时所导致的疼痛;另一种是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时所产生的疼痛。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350万癌症患者中, 六成以上的群体都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 中晚期癌症疼痛的比例可以达到80% ,尤其是发生骨转移、腹腔转移以及肿瘤压迫到神经的时候,疼痛的感觉更为剧烈。疼痛,就是通过神经传导向你的大脑发出明确的信号—— 癌细胞正在啃噬你的五脏六腑。

世卫组织按照1-10分的打分顺序将癌痛分为四个级别:

临床上,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基本都在遭受中度以上的癌痛,有的患者睡眠受到干扰,有的患者则像林光焰这样彻夜失眠,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甚至于身体根本不能活动。谁都不知道地狱里是什么场景,但在人世间, 癌痛袭来时绝对就是人间炼狱 。

难道癌痛就只能靠意志去忍着吗?其实并非如此。 浙江省肿瘤医院疼痛门诊龚黎燕 副主任医师表示,癌痛是需要治疗的, 而且通过治疗癌痛可以得到缓解 。

疼痛在最大程度的消磨患者的耐受力以及对抗癌症的信心。忍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不利于治疗。试想一个癌症患者不能吃饭和睡觉,身体在一天天的极速垮下去,那他还怎么战胜病魔呢?

很多癌症患者担心 使用阿片类的止痛药会产生依赖甚至成瘾 ,这种观念也是错误的。成瘾那是因为滥用才产生的, 而癌症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临床上有严格规范 ,目的是为了消除疼痛,而且也不会产生依赖。

临床上,癌症患者因服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 成瘾率低于万分之四 。规范化的使用药物,不但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而且能增强其和癌症对抗的信心 。

目前,国家层面针对癌痛的治疗指南,卫健委专门出台有《癌症疼痛诊疗规范》和《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而且规范和指南会定期实时的更新。此外,各地区卫健委也有针对本地区的癌痛诊疗规范。

癌痛规范化治疗目标,是将癌痛缓解至患者可接受的生活质量水平。治疗目标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癌痛规范化诊疗流程。包括常规筛查、全面评估、合理诊断、有效镇痛、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积极患教和定期随访,医护人员和临床药师等参与全程管理。

按照规范化的治疗指南,针对不同的癌症患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不但要缓解患者的疼痛,也要控制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最终的目标是要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换句话说,癌症患者完全没有必要用意志力去忍受疼痛,无痛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当疼痛出现,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措施,患者才能重新燃起生的火焰。#39 健康 超能团##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癌痛患者的家疼护理论文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 措施 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 文化 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经验 ,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龄7~92 岁,25 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 、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 渠道 ,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 方法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 教育 ,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 ——心理 ——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 :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 :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 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 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 医院 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 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 其它 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 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 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性交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 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 治疗 。

6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 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 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 临床护理 实践,我们感觉到,在 中国 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 第5期.

[2]乐杰.妇产 科学 ,第7版.2008:1.

1.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 肿瘤护理论文

3.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临终护理是为患者提供一种心身及社会需求的全面照护,它是以临终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恐惧、忧虑等痛苦的折磨,尽可能使他们无忧无虑地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临终护理 癌症晚期 中年患者

临终护理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物件的新兴学科。从所周知,癌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特别是晚期癌症临终患者。而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又是癌症患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提高尚存生命的质量,维护其人格生命的尊严,切实做到患者在最后生命历程中面对死亡,保持安详。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应该以满足晚期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宗旨,给予全面的临终护理。

一、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经确诊为晚期癌症中年住院病人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23—61岁,平均49岁,文化程度:中专以上13例,中学以上30例,小学10例。

二、临终护理

1、心理护理

有文献调查显示[1]:有的癌症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后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不良情绪可减弱机体免力,不利于身体健康[2]。我科采用自制问卷对53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进行心理调查。

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调查表

专案 子女上学 经济负担 子女就业 死亡 疼痛 孤独 其他

例数 11 22 16 37 27 7 5

百分比% 30 70 50

本调查显示中年晚期癌症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反应。而他们多为事业有成,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当他们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但还有未完成家庭责任时,就会表现出恐惧、担心、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病房,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分析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状态,认真倾听患者诉述,让患者通过诉述疏泄感情,消除压抑的情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情感,保护患者隐私,定期与患者家属、朋友及单位沟通,寻求在精神上、情感上、经济上对患者的支援,使患者在临终 期更多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疼痛护理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明癌症病人中30%—50%在不同程度的疼痛,而晚期症状病人中度、重度疼痛者可达70%。疼痛对机体的影响非常大,影响正常活动和睡眠,导致和加重血压、高血糖、焦虑、抑郁、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和精神体能崩溃,并能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机体免疫功能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3]。所以临床上对晚期癌症患者控制其癌性疼痛,缓解症状十分重要。我们针对患者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部位等情况,合理使用中枢性镇痛的程度,对于个别药物成瘾或因情绪忧郁加重疼痛,患者可使用安慰剂,如安定、谷维素等,同时帮助其注意力转移,减轻对疼痛的关注,另外,我们在临床应用针刺止痛疗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它通过 *** 人体特定穴位,促进人脑分泌内阿片肽而产生镇痛效果[4]。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避免不必要的额外伤害。 3、营养支援

由于晚期癌症患者长期性消耗,食欲不佳,忍受疼痛等原因,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而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和生命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应指导患者合理正确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流质为宜,少量多餐,鼓励家做好饮食搭配,改变饮食花样,并加强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宜忌,避免饮食不当出现并发症。当摄入量不足时,应及时采取支援疗法从静脉补充以延长生命。

4、基础护理

由于晚期癌症患者大多经过长期化疗,全身抵抗力差、消瘦,饮食不良,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基础护理是提高晚期病人临终生命质量上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年患者由于病前都讲究个人卫生,他们往往对护理要求特别高,为了满足病人的需求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该做好晨晚间的护理,为患者翻身,经常交换卧姿,保持口腔清洁,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而且能增强食欲,消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安置各种导管者加强护理,防止因导管脱落,受压、扭曲、堵塞而造成意外。

5、家属护理

为了使临终护理感受具有人情味,应该允许濒临患者家属守护身旁,满足了患者渴望与家人厮守相伴的需求,让悲痛中的家属在亲人辞世前尽到义务,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慰藉,减轻了自责与不安。在患者濒临死时护理人员通过倾听家属的诉说,给其渲泄的机会,并感受其内心的忧伤,可通过主动关心其身体况,提供休息场所,缓解其心身疲惫。人性化的临终护理给其承受悲痛和忧伤。这正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临终护理中贯彻整体护理观念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 黄华兰,程一霓.不同治疗期癌症患者的心理障碍调査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新医学.:797—798.

[2] 潘曼丽.癌症患者的心理与治疗.中国社会医学 .

[3] 张萍.晚期癌症病人疼痛的护理.光明中医.—1348.

[4] 袁红.临终护理经念与设想.实用护理杂志.

摘 要目的:减轻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提高并维护他们最后生命的质量,满足他们最后生命的要求。方法:通过各种方法,以最大的能力减轻和消除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正确面对死亡。结论:临终关怀对将逝者和生者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自然规律。而对于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如何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痛苦,安度余生,这是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所面临的课题。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临终关怀,它的出现,是人类在保护自己生命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创造和谐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1临终护理的目的及意义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即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护理是指临终护理的意义在于强调整体护理,即动用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的症状,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精神上的痛苦,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生活的舒适、有尊严、有意义。

2社群卫生服务中心在临终护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尚未完善,存在一定范围的不合理。一边是社群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量不饱和,一边是稍大一点的医院就存在着床位紧张,人手不够的问题。医院如果大量留置无治疗意义,且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的病人,并施行全人服务的整体护理,对要住院而没能住进院的患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对合理利用国家医疗资源上来说,也存在着有弊的一面。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院与社群卫生服务中心的双诊制得到尽一步落实,缓解了这一矛盾。推行社群内临终护理,既可以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也可以让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更好的照顾。

3疼痛上的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患者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临终护理工作中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身体上往往会引起许多种疼痛,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他们的痛阈下降,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病情。所以疼痛的护理是临终关怀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护士可遵照医嘱给药。另外,还应教会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前,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热敷、冷敷、 *** 等。 4 生活上的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在生活的自理能力上都变得很差了,护士应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注意面板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褥疮发生,并做好口腔护理,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补充营养。患者有恶心、呕吐时,应给予止吐,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给予高营养。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

5 心理上的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临终时的护理过程是很繁杂的。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士平时就应该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对患者要充满同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患者的愿望,哪怕是很微小,也应该努力去满足。

6 家庭护理

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在支援我们护理工作时,同时也需要获得我们的同情和安慰。我们应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避免因他们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

对身患绝症或濒临死亡的患者的临终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钜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我们应该在整体护理的工作中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难,力争把临终工作做得更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