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第一人

发布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第一人

很难用一个专有名词来概括刘易斯·托马斯的地位,他是医生、生物学家、教授,也是行政官员,还是诗人和散文作家,他1913年生于纽约城边的一个小镇医生的家庭里。父亲救死扶伤的一生对托马斯影响很大,长大后,他也选择了从医之路。

托马斯受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毕业后做过实习医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繁荣时期,他辗转并领导了好多个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在耶鲁大学任医学院院长数年之后,他又接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托马斯本具文才,做实习医生时,受同事怂恿,他经常写诗,赚取稿酬,用以补贴不足的日用。1941年他发表于《大西洋月报》的一篇《黄金时代》,是关于未来的热核战争的,写出他对人类前途的殷忧和悲悯。托马斯不仅喜欢诗歌,还非常热爱音乐。在他的头脑里,混响着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全管弦交响乐。他极为推崇巴赫,他的思想有着巴赫般的复杂性——兴趣广泛、学识渊博、胸怀博大。托马斯之所以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高于个别的生命形式,音乐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乐高于任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会过时,而音乐则是永久的。因此在他的很多文章里,都涉及到音乐方面。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托马斯只好把他的诗笔和音乐束之高阁,而专心于严峻的科学研究,去做那些刻板的学术论文。

托马斯做过纽约市的卫生官员,1967年还被任命为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1968年,鉴于医疗费用的增高,白宫令委员会研究一下美国现行保健制度在科研方面的需求。托马斯领导一个小组工作了一年,得出的结论是,“半拉子技术”我们负担不起。要降低医疗费用,就要突破这种“半拉子技术”,真正认识自己,认识疾病,这就要政府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有风险”的基础研究。小组的报告由于越战而被搁置。后来,在尼克松执政时期,连科学顾问委员会本身也由于反对反弹道导弹计划和超音速飞机计划而被取消。过了几年,1978年,作者又在《华尔街日报》著文,重申这些主张。由此可以看出托马斯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的执著的关心。

1970年,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时,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做“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而谈被录了音。后来演说的整理稿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的手里,主编请托马斯为他的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后来结集成书,这就是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细胞生命的礼赞》。此外,他还著有《水母与蜗牛》、《最年轻的科学》等书,都十分畅销。

1994年,这位多才多艺的大师不幸逝世,这既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亦是文艺界的一大损失。

盖杜谢克1923年9月9日在美国纽约州的扬克斯市,拥有罗切斯特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哈佛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盖杜谢克从小对自然界特别地感兴趣。他上了当地最好的小学,成绩领先。1939年,年仅16岁的盖杜谢克考入了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在罗彻斯特大学毕业后,又到了哈佛大学医学院,并获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盖达塞克走出学校的第一份工作,是接受了纽约州哥伦比亚长老会的聘请,到该会当了一名医生。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又来到俄亥俄州儿童医院工作。盖杜谢克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苦鲁病(kuru)。他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自然》上的相关论文分别被引用达300次和500次左右。他的开创性研究直接导致了后来朊病毒的确定。1976年,因对苦鲁病研究的贡献,他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此之外,他在人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盖杜谢克在学术上的成就一直广受称赞。其传记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家Robert Klitzman说:“他是一个天才,他的大脑在高水平上快速运转,再没有另外一个我认识的人可以跟他相比。”不过,他的一些个人行为却备受争议。1997年,他被指控猥亵他所收养的男孩,服罪后被判入狱一年。但他宣称,他的行为在他所研究的文化中是一种惯例。对此,美国国立神经紊乱及中风研究所的神经学家Lev Goldfarb说:“他被不同的文化‘肢解’了,他认为的在某处完全正常的事情在这里并不正常,他从未完全接受这种文化的真实性。”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并首次证实了隐匿型哮喘的存在。他所领导的研究所对慢性不明原因咳嗽诊断成功率达85%,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达91%。截至2010年9月,钟南山取得中国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2005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得了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个人特等奖。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奖。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并列第一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最新前30如下:1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CA Cancer J Clin 癌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 Engl J Med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Annu Rev Immunol 免疫学年评 ↓4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at Rev Mol Cell Biol 自然评论:分子细胞生物学 ↑5 Physiological Reviews Physiol Rev 生理学评论35 ↑6 JAMA JAMA 美国医学会志 ↑7 Nature Nature 自然 ↑8 Cell Cell 细胞 ↑9 Nature Reviews Cancer Nat Rev Cancer 自然评论:癌症 ↑10 Nature Genetics Nat Genet 自然遗传学 ↑11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Annu Rev Biochem 生物化学年评 ↓12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Nat Rev Immunol 自然评论:免疫学 ↑13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自然评论:药物发现 ↑14 Lancet Lancet 柳叶刀 ↓15 Science Science 科学 ↑16 Nature Medicine Nat Med 自然医学 ↑17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Annu Rev Neurosci 神经科学年评 ↑18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 Rev Neurosci 自然评论:神经科学 ↑19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nnu Rev Astron Astrophys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 ↑20 Nature Immunology Nat Immunol 自然免疫学 ↓21 NATURE PHOTONICS Nat Photonics 自然光学 ↑22 Cancer Cell Cancer Cell 癌细胞 ↑23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 Rev Genet 自然评论:遗传学 ↑24 Chemical Reviews Chem Rev 化学评论 ↑25 Nature Materials Nat Mater 自然材料 ↑26 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Annu Rev Cell Dev Biol 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年评 ↓27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 Biotechnol 自然生物技术 ↓28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年评 ↑29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Pharmacol Rev 药理学评论 ↑30 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 药理学与毒理学年评 ↓参考资料:

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世界10大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Lancet、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细胞Cell、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s、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先进材料AdvancedMaterials、化学学会评论Chemsocrev

1、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注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许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自然》排名第439。

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

3、科学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科学》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科学排名第383。

4、柳叶刀TheLancet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

5、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全称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简称PNAS,和《自然》《科学》齐名,是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美国科学院院报》仍提供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周刊之一。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共同第一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写在前面的话】首先抱歉,标题是为了吸引眼球。而且,读者可以看到,本文介绍的工作并不适合用院士与否来评价,所以题目应该被批判。本文作为非正规博文一周后,题目将改回以下正文的标题。正文目前作为征求意见稿,也将适当修改后发表于正式刊物,这相反于我平时一般先正式发表后请科学网置于博客的习惯。在科学界,我有双重身份:正在实践的科学家和对历史与现实的评论员。第二身份包括我对科学史的兴趣。以前以介绍其他人研究过的科学史为主,近年对感兴趣较长的中国近代科学史,我通过和北大医学部张大庆老师和研究生黎润红的合作,获得了一些史料、正在写文章。如何呈现本文要讲的工作,也得益于“GSK终身生命科学成就奖”评奖委员会的同事们的讨论,他们是鲁白、傅新元、马红、王小凡。因为最近我第一身份出现一些情况,引起了出乎我意料的关注,为了避免继续过度解读,而将其中无意义的部分转化为较有意义的事情,我为本文加上目前对我博客感兴趣的外界人士可能注意的标题。本文主旨是希望中国重视一些在国内做出了杰出工作、而未获适当承认的科学家。本文要介绍的两位人物年龄都较大,其中一位还在病中。他们做出的贡献,在我(作为科学的评论员第二身份)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这是和题目的联系。同时,我认为如果考虑中国“国家最高科学奖”,其委员会需要做好功课,至少了解到本文的层面,而不是因为争议搁置考虑。我希望,有比较多的人,从各方面使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为世人所知。如果我们大家努力使他们能在有生之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才是我第一身份导致的小事件通过第二身份而带来的意义。饶毅【以下为正文】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可能不认为只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尚未成为主要的药物来源。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后毫无作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标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的传统还含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起来是中间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工作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生命。两个药物都来源于中药,而且碰巧是两位年龄接近的科学家于1970年代初期发现。在大型“523任务”研究抗疟疾药物过程中,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是发现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在以个体科研小组模式自由探索性地研究中药抗癌作用过程中,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亭栋是砒霜中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作用的主要发现者。在屠呦呦和之前,陈克恢曾于1920年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短期工作,期间用中药做出重要发现,特别是他对麻黄素功能的研究,闻名中外。在到协和工作以前,陈克恢留学美国留学获得很好的科学训练。在协和工作以后又回到美国,在学术界和药物工业界,特别是药理学界,陈克恢蜚声国际。1950年代后中国闭关锁国二十多年。在北京工作的屠呦呦和哈尔滨工作的张亭栋都没有可以和陈克恢相比的训练背景。他们分别在1950年代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大医学部)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他们在从事关键发现时期的工作条件也远非理想。1960年代中后期和1970年代初期,中国正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热潮中,是中国历史上奇特的阶段。在经历了有些中国人把人斗人的劣根性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几年、在将中国科学院和大学有经验的科学家和教授纷纷被批斗、关牛棚和靠边站后,到1970年代初,大学、科研机构很多人都无所事事,甚至每天工作时间主要是看只有4版的《人民日报》等报刊,有些女科学工作者当时也加入上班打毛衣的行列,科研经费和科研课题更是很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竟然有人做出重要的发现,而且堪称中国近代可能最重要的两项药物发现,其记录迄今未被大量投资药物开发的今天中国医药界所超越。肯定和认可屠呦呦和张亭栋的工作,回顾他们的工作,不仅对于他们有意义,而且本文希望能够刺激其他人更仔细的研究、以期总结有益的经验和值得汲取的教训,促进今后中国的医药更快更好的研究和对自然的有效探索。青蒿素和屠呦呦现在不少人知道青蒿素(artemisinin)的作用。它是起效最快的抗疟药,可以在一线使用,也是在对其他常用药物如氯喹出现抗药性情况下,可以改用的药物。当然,青蒿素并非无缺点,也不是可以替代所有其他抗疟药的唯一药物。但是,它确实治疗了很多病人,有时起到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在结构上,青蒿素完全不同于其他抗疟药,是全新的一类药物,迄今国内外仍然试图寻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进疗效、减少抗药性。在科学上,青蒿素作用的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仍然是研究的问题。对于青蒿素的发现,知道的人也不少,但有较大争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屠呦呦是否可以作为其代表人物。“523”任务,是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应越南的要求、也考虑中国南方的疟疾问题,而开始的全国性抗疟研究计划。其组织起始为1967年5月23日,那是文革中开会都怕找不到安稳地方的时代。组织的主要协调办公室一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参与的单位遍布全国很多地方,北京、上海、云南、山东…,人员至少几百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规模合作项目,其中有很多人的集体起了作用。但是,是否有代表人物?谁是代表人物?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被召集加入“523任务”。“523”计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制造已有西药的仿造品、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在中药里面,不同课题组试了很多中药,包括药效较强、但副作用较大的常山。不仅古代中药书上,就是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民间都有使用青蒿的记录。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课题组的余亚纲梳理过可能的抗疟中药,共808个,其中有乌头、乌梅、鳖甲、青蒿等。军事医学科学院用鼠疟模型筛选了近百个药方,青蒿提取物有60%~80%的抑制率,但不稳定。屠呦呦给课题组提供了筛选了多个中药的清单(矿物药:黄丹、雄黄、硫黄、皂矾、朱砂等;动物药:鼠妇、地龙、蛇蜕、穿山甲、凤凰衣等;植物药:地骨皮、甘逐、黄花、菱花、鸦胆子、青蒿、马鞭草等)。屠呦呦课题组也观察到青蒿的效果,但水煎剂无效、95%乙醇提取物效价仅30-40%。1971年,屠呦呦本人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其提取物抗疟作用达95-100%,这一方法的提出立即导致发现青蒿的高效性。1972年3月,屠呦呦在南京523任务的会议上报告这一结果,获得大家注意,但并未成为唯一的重点,会议总结时组织者建议“鹰爪要尽快测定出化学结构,并继续进行合成的研究;仙鹤草再进一步肯定有效单体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搞清化学结构;青蒿、臭椿等重点药物,在肯定临床效果的同时,加快开展有效化学成分或单体的分离提取工作”。屠呦呦课题组工作其后集中于青蒿。倪慕云先试图获得青蒿中的活性化合物,以后钟裕蓉成功地获得青蒿素结晶,她们取得分子式。由屠呦呦课题组成员携带青蒿素,以其他课题组(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为主分析青蒿素分子、解析青蒿素结构。在获知屠呦呦小组1972年结果的情况下,山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都分别进行青蒿的提取工作,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和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独立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并分别命名为“黄花蒿素”(山东)和 “黄蒿素”(云南)。1974年,黄花蒿素和黄蒿素都被认为都是北京的青蒿素。虽然青蒿素历史有很多争论,无异议的是: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2)具体分离纯化获得青蒿素的钟裕蓉,也无疑是屠呦呦课题组的成员;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公开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作用以后进行的。有关青蒿素的历史回顾很多,本文仅限于明确一个问题:屠呦呦确实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其他课题组和科学家,确实起了很重要作用,屠呦呦的工作有前人的基础,也有她课题组人员起很重要作用。肯定她的作用并不埋没其他人的作用。应该有更详细的历史记载,让人们知道“523任务“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的贡献。砒霜和张亭栋砒霜的化学成分为亚砷酸(三氧化二砷)。用砒霜治病,中药有传统,西方也曾用过。含砷的中药有砒霜、砒石、雄黄、雌黄等。北宋的《开宝详定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记载了砒霜的药性。西方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曾用亚砷酸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1971年3月,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从民间中医得知用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蜍等治疗淋巴结核和癌症,韩太云将其改制水针剂,称\"713\"或\"癌灵\"注射液,通过肌肉注射治癌,有些肿瘤病例见效,但毒性太大而导致被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张亭栋继续此工作。张亭栋1950年代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六十年代曾经参加西医学中医训练班。1972年后,张亭栋等一方面开始主要集中做白血病,而不是无选择地做太多疾病,另一方面他们将组分分别检测,发现只要有砒霜就有效,而轻粉带来肾脏毒性、蟾酥带来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后两者对于治疗无用。1973年,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在《黑龙江医药》发表论文,报道他们用“癌灵注射液”(以后也称“癌灵1号)治疗6例白血病病人。他们明确主要用砒霜的化学成分“亚砷酸(三氧化二砷)”和微量“轻粉(氯化地汞)”,结果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都有改善,对其中一例有急性变的患者也有效。他们提到还正在研究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1974年,他们以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和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署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癌灵1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17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总结他们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进行治疗,发现“癌灵1号”对多种白血病有效、而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1976年哈医大一院中医科曾撰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五例临床纪实》。1979年,荣福祥和张亭栋在《新医药杂志》报道癌灵1号治疗后存活4年半和3年的两例病人,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在《黑龙江医药》发表《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结他们1973年至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共55例,其中1973年至1974年23例用癌灵一号,1975年至1976年用癌灵一号加少量化疗治20例,1977年至1978年用癌灵一号加少量化疗治12例。对于每一个病例,他们都具体分型,有明确的疗效观察。全部55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缓解率70%,12例完全缓解,对病人的毒副作用小,他们还用十倍于成人的剂量,给12只家兔注射癌灵一号,未见心、肝、脾、肾毒性作用。有三个重要问题:1)张亭栋等是否确切知道治疗癌症的作用来源于“癌灵一号”,而不是同时使用的其他中药、和化疗西药?2)他们是否意识到癌灵一号的作用来源于三氧化二砷,而无需轻粉(汞)?3)他们是否知道三氧化二砷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这三个问题,在1979年《黑龙江医药》杂志中,可以看到张亭栋和荣福祥有明确答案:1)有三例病人(一位成人、两位儿童),单纯使用癌灵一号,不用其他中药、不用化疗西药,也显示疗效,其中当时儿童存活已经4年,成人已存活9个月;2)在第11页,他们指出“癌灵一号之有效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其他中药为“扶正”,他们明确这些中药并非治疗白血病、而用来支撑病人身体状况;3)在第10页和第11页指出,他们明确指出对早幼粒型白血病效果最好。可以说,到1979年,张亭栋和不同的同事合作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我们今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也既法国-美国-英国分型的M3型白血病)。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指导:张亭栋;执笔:李元善,胡晓晨;参加人:李明祥,张鹏飞,荣福祥,孙洪德,李会荣,吴云霞,检验科血研究室)在《黑龙江中医药》发表《癌灵1号结合辨证施治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73例临床小结》,报道癌灵一号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24%、总缓解率达86%。1982年的全国中西医结合白血病座谈会上,张亭栋、李元善公布了《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实验研究―附22例完全缓解分析》和《98例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与临床疗效探讨》。1984年,张亭栋和李元善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总结他们1972年以来治疗的8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析其中完全缓解的22例。他们指出,完全缓解的22例中,7例为M2型,15例为M3型白血病(既APL)。他们也指出“以M3型效果尤为显著”。1985年张亭栋等撰写《癌灵1号(713)注射液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1991年在《中医药信息》杂志,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荣福祥、王钦华、李金梅、冯秀芹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长期存活16例报告”,应该是1984年张亭栋、李元善文章中的的延伸。1991年文章指出,他们从1974年到1985年以癌灵一号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19例完全缓解,五年存活16例。1992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为“经验交流”,介绍的内容完全相同于1991年论文。比较奇怪的是,英文文献基本都引用这篇文章。这篇也是中文,内容是1991年的简介,而实际发现在1973年就有文章,在1979年就明确对APL的作用最好。张亭栋研究的几个问题张亭栋等当时的研究,没有对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是觉得不能用不治疗作为对照?1982年,张亭栋在《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的评论文章,显示他知道医学研究的规范,但他指出“对于较严重疾病的患者建立对照组,即使是建立无害的‘空白对照’,也是不允许的,只能用平素认为较好的疗法与新疗法来对照观察。而对于某些‘绝对’的治疗也可以不必选用对照组,如对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等,也可以说明”。这种说法有些人接受、有些人不接受,但其中的道理很清晰。中医理论是否对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有指导作用?如果我们今天复习这些文献,可以看到,中医辨证分型,对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没有意义。比如,他们谈到对急性白血病的中医分为五型,而治疗时使用三氧化二砷并无差别,对于其他辅助的中药,也许这些分型起作用,但当证明三氧化二砷有作用,而其他中药不用也可以的时候,中医分型的意义就没有确定。而西医对白血病的分型才对他们找到适应症起了作用。他们完全放弃中医辨证分型以后,适应症和效果更确切。有趣的是,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在1973年的第一篇论文完全没有谈中医理论,而其后多篇论文讲解中医辨证分型。中国对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治疗的贡献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曾被认为是白血病比较凶猛致死的一种。1973年,法国Bernard等推出的西药化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其后改进的方案成为世界主流治疗方法。1973年张亭栋等发现亚砷酸(三氧化二砷,As2O3)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至1979年完全清楚其最佳适应症为M3型白血病(也就是APL)。1983年,Koeffler 总结了多种化合物(包括维甲酸)在体外细胞培养对人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1983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Flynn等报道用13-顺维甲酸治疗一例APL病人,对白血病有缓解、因其他原因去世。1984年,瑞典的Lund大学医院内科的Nilsson报道用13-顺式维甲酸治疗一例APL。1986年荷兰的Daenen等报道用顺式维甲酸治疗一例APL。1986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Fontana等报道用13-顺式维甲酸治疗一例APL。198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用全反维甲酸治愈一例5岁白血病儿童。1987年王振义课题组在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报道用全反维甲酸(合并和单独)治疗六例APL病人。1988年,王振义课题组在美国《血液》杂志发表论文,总结他们用全反维甲酸治疗24例APL病人,获得完全缓解。这篇论文,使有关医生瞩目全反维甲酸治疗白血病,引起广泛重视,在国内外较快得到重复和推广,为APL病人带来福音。1995年,大连解放军中医血液病专科中心黄世林、郭爱霞、向阳、王晓波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慧娴、富丽等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复方青黛片为主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以复方青黛片治疗60例APL,完全缓解率98%。所用中药复方含青黛、太子参、丹参、雄黄,估计是雄黄的硫化砷起作用。1996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张鹏、王树叶、胡龙虎等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当年第二期发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总结他们自1992年至1995年用简化为三氧化二砷(不含汞)治疗130例APL病人中完成一个及以上疗程的73例。初治患者完全缓解率为73%,复发患者完全缓解率为52%,与全反式维甲酸无交叉耐药。1996年8月1日美国《血液》杂志发表陈国强、朱军、石学耕、倪建华、仲豪杰、Si GY、金小龙、唐玮、李秀松、熊树民、沈志祥、孙GL、马军、、张鹏、张亭栋、G Claude、陈赛娟、王振义、陈竺的合作论文。该文报道陈竺、王振义、陈赛娟等带领上海血液研究所,用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开创对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1997年,徐敬肃,段秀锦,徐莹,辛晓敏,宋晓红,张庭栋在《中国血液学杂志》报道对于一例三次反复发作的APL病人,每次用癌灵一号,获得20年存活。1997年《血液》杂志发表沈志祥、陈国强、倪建华、李秀松、熊树民等论文,他们用纯化的三氧化二砷治疗15例APL,其中10例只用三氧化二砷,取得90%的完全缓解率。1998年,世界最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位于美国纽约的Sloan-Kettering癌症纪念医院和康奈尔医学院的Soignet等的论文。他们在12例其他治疗后复发的APL病人,用三氧化二砷,观察到11例完全缓解,其机理可能和细胞部分分化和细胞凋亡有关。从此,国际医学界广为接受三氧化二砷对APL的治疗作用。迟迟未至的认同屠呦呦和张亭栋的研究成果,国际国内都认可:都得到了应用,直接产生治病救人的效果。但是,两人由于不同的原因,个人没有获得中国充分的认可,也缺乏国际肯定。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广为人知。而屠呦呦的贡献,却一直有争议。其原因,还待历史学家细究。初步可以看到:与齐心协力的“两弹一星”大计划不同,青蒿素的研究几乎从头到尾经常出现矛盾,不同课题组之间矛盾,课题组内部不同人之间的矛盾。当时的研究人员,因为文革的原因,一般年资都比较低,有了课题组也相互不服气。论文写作不及时、发表不规范,英文论文更滞后,留下争议的余地。如果按现在自己先发表论文再与他人分享,争论会少很多。不过,这样虽然对科研人员好,对于病人就不一定是最好:如果都要等一家发了论文,其他课题组才能用药,当时有些病人就不可能用药,其中有些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张亭栋虽然被《纽约时报》报道过,但未受到中国的充分肯定,在国际学术和医学界也几乎默默无闻,其原因不在矛盾。他的课题组,有人发生过矛盾,但在很后面。从1973年开始发表的论文中,张亭栋的关键作用很清晰。他未被很好地认可,可能与所在地区有关,也和他英文论文较少、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有关。不能完全排除他本人没有充分意识到其工作重要性的可能性。1998年,在《中西医结合杂志》,陈国强、陈赛娟、王振义、陈竺在专题笔谈中介绍“自70年代初期,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在两次实践中发现三氧化二砷(简称氧化砷)治疗继续早幼粒白血病(APL)有效。进两年来,我们与哈医大合作,应用氧化砷注射液知道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常规化疗药物耐用的APL复发病人”,肯定了张亭栋的工作。但几乎所有英文文献,都不知道张亭栋的关键作用,引用的文献不太提他的名字。几乎所有英文文献并不知道张亭栋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有关论文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发表。很多英文文献,包括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献,和国外学者的文献,都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现定为1992、甚至1996年。例如,重复中国结果,也有助于将中国发现推到世界的1998年Soignet等的论文,在摘要中说中国有两篇报道三氧化二砷治疗APL的文章,在引言中说中国最近有报道三氧化二砷可以引起APL完全缓解,然后引用了孙鸿德等1992年《中西医结合杂志》的短篇“经验交流”、张鹏等1996年《中国血液学杂志》、沈志祥等1997年《血液》等论文。1996年《科学》记者对三氧化二砷的介绍,虽然介绍了张亭栋,但说他的文章是1992年发表的。张亭栋本人很少英文论文。2001年,张亭栋和陈国强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为王铸钢、王振义、陈赛娟、陈竺,通讯作者为陈竺)在国际期刊《癌基因》发表论文,介绍三氧化二砷,在引言中,他们也称最近发现三氧化二砷对APL的作用,引用陈国强等1996年《血液》论文。在正文内,说明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始于1971年,但没有文献,号称治疗了一千多不同癌症的病人,观察到对几种癌症的作用,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和特别是APL”,但是也无文献引用。然后,文章说对APL作用的初步报道于1992年,引用孙鸿德的“经验交流”。这样,张亭栋本人作为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就没有引用自己1970年代的几篇文献,把自己在1973年和1974年公开发表的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的疗效、和1979年明确提出对APL疗效最好的发现,全部淹没了。而1992的论文,在本质上,与1979年的文章无差别,既没有改变所用的药物成分、也没有改变适应症。2002年朱军、陈竺、Lallemand-Breitenbach、de The等在《自然综述癌症》介绍砒霜治疗作用时,在图中显示了1970年代张亭栋的里程碑作用,但引文是孙鸿德等1992年经验介绍(在引文中注明是证明三氧化二砷治疗APL作用的第一篇论文)、和1996年张鹏等的论文。因为1992和1996这两篇文章是中文文章,而且没有引用1970年代文献,所以,国外学者一般不能知道原始文献。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人传人

这个病毒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涉及范围广,一般是破坏我们的免疫细胞的。

全国唯一白发变黑发是一位51岁患有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

通常头发变白被认为是衰老的一个标志,这个过程不可逆转。然而,8月23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个病例让人看到了白发变黑的希望。

这名51岁的男性患者患有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他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尼罗替尼(nilotinib)的治疗后的第18个月,满头灰发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颜色。

这期间他并没有使用其它药物或者染发产品。与此同时,除了他的头发变回此前的棕黑色以外,并没有在其皮肤、粘膜、和头发上发现其它的色素分布异常。这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和接受尼罗替尼治疗后的头发颜色。

这是首例使用尼罗替尼后头发变黑的患者,尼罗替尼治疗CML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BCL-ABL蛋白激酶活性。在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尼罗替尼处理黑色素细胞系,会导致黑色素水平的上升。而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是生成黑色素,让头发变黑的主要细胞。

进一步研究发现,尼罗替尼可能通过抑制AKT酶的磷酸化和激活CREB的磷酸化来导致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此外,促炎症细胞因子(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6和IL-1)都是黑色素生成的抑制因子。

毛囊组织中的很多细胞,包括巨噬细胞,都可以生产这些细胞因子。衰老毛囊的结构缺陷可能导致炎症水平上升,抑制黑色素生成。而抑制这些促炎症因子的活性有可能允许黑色素生成继续进行。

在论文的最后作者指出:单个病例虽不能支持使用抗癌疗法将白发变黑,但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头发变白虽然是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却不一定是必然的或者不可逆的。

疫情反反复复已达3年,目前还看不到结束的尽头,国外猴痘出现,庆幸的是在我们国家并没出现,近日,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发表的 文章称,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 一种新亨尼帕病毒,命名其为“琅琊”。这种人畜共患的病毒宿主为鼩鼱 ,目前在山东和河南发现35例感染者 ,还没有死亡病例。

人畜共患病毒“琅琊”这种病毒有何特点?

琅琊病毒症状具体有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头痛、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等,1、轻度患者病毒症状:轻度流感样疾病,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者2、重度患者病毒症状:出现致死性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和致死性脑炎3、琅琊病毒会不会人传人目前暂未确定,这是一种能人畜传播和共患的病毒,也是主要攻击呼吸系统。而在病毒系统发育树上,可以判定LayV属于新毒株。

很高兴能为您解答!首先, 肺癌不会传染,不光是肺癌,目前已知的所有癌症都不会传染! 听到癌症这个字眼,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害怕,毕竟这是个不治之症,谁也不想得。肺癌到了晚期会转移,就是从肺癌患者的肺转移到患者的其他器官,最常见的是转移到大脑和骨头。但这个过程只能发生在癌症患者体内,癌细胞想要在体外存活需要严格的条件,即使进入别的人体也会被免疫系统清除掉,所以周围如果有肺癌患者,大家不用害怕,就和普通人一样交流就可以。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要及时手术切除病灶,作为家属要照顾好患者的术后,并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在生活上注意补充营养,在心理上多鼓励安慰,早期手术效果是不错的。如果是晚期患者,那么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更为重要,得了晚期癌症患者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结局,心理压力会非常大,又渴望生存,又害怕拖累家人。作为家属首先不能显得冷漠,多陪伴患者,患者痛苦时及时带到医院处理。 得了癌症的患者是不幸的,他更需要家人的温暖!

平时经常会有患者家属偷偷得来问:医生,请问肺癌有没有传染性,家里小孩子和肺癌患者吃饭时需不需要碗筷注意分开的。答: 目前没有证据认为肺癌具有传染性。

动物实验中,我们将肿瘤细胞接种于正常老鼠皮下, 正常情况下肿瘤不会在老鼠身上种植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动物有自己的一套免疫体系,种植在体内的瘤体会被杀死清除 。 如果要成功的将肿瘤种植到其他老鼠皮下,就需要专门用于种植肿瘤得免疫缺陷鼠。

顶级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2015年发表了一篇科学文献, 个案报道了一例病例,发现一例艾滋病病人(免疫缺陷)被携带癌细胞的寄生虫传播肿瘤,这类案例很罕见,同样也是建立在免疫缺陷基础之上 。

目前 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同样也不支持肿瘤在正常人群中具有传染性 。如果哪一位提供一个肿瘤传染性的证据,那将是大震动。当然也没有拿人做实验的数据,这是不符合伦理的。

总之, 没有认为肺癌在正常人群中传染的报道。影响最大的是,吸烟等不良习惯的传播。

欢迎您的关注

首先肺癌不会传染,它并非细菌、病毒等外来物感染导致的疾病,所以护理肺癌患者的朋友不必担心自己被传染。

关于肺癌的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姑息治疗,真些症状包括:疼痛、呼吸困难、心理压力等。

这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目前医学提倡无痛治疗,即只要患者感到疼痛就予以止痛。药物止痛分为三个阶段:轻的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中度使用若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重度疼痛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让患者忍住疼痛对他没有好处,癌症晚期患者中也很少发现上瘾的,换个角度考虑及时成瘾也不会比癌痛给他带来的痛苦多。

70%的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所以吸氧显得很重要,制氧机现在很普及而且价格也不贵。有条件的家庭我都建议买一台制氧机让患者吸氧,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锻炼呼吸功能,对病情有一定帮助。如单纯吸氧不能改善时同样需要药物介入。

其实这才是击垮癌症患者的首要因素,所以家人的支持尤为重要。改善心理情况的方式有很多:宗教信仰、家人陪伴、专业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等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其他的问题好有失眠、食欲下降、乏力等。失眠的治疗和一般失眠患者处理没什么两样;食欲下降可采用少食多餐,病人想吃就吃不必强求;乏力的患者会存在卧床的问题,这类患者护理应注意帮助他们多翻身,以免发生褥疮,可以帮他们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按摩和床上的力量训练以延缓肌肉的萎缩。同时不能忽略肺癌患者都是肺部感染的高发人群,所以帮助他们拍背排痰也很重要。

大多数肺癌都属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腺癌比较少见。肺癌的组织来源主要是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肺的转移瘤绝大多瘤大多数是由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肺部的。肺癌病人多数是男性,女性比男性发生的少,肺癌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高发年龄段在60—79岁之间。

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都不是传染病,所以不会传染给照料患者的人和其他密切接触的人,这一点不需要有任何顾虑。 但是它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

1.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因为纸烟燃烧时释放出来的很多致癌物质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发生癌变。

2.由于职业关系长期接触石棉、铬、镍、铜、锡、砷、放射性物质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3.大气污染和烟尘中致癌物质也会诱发肺癌,这也是城市居民发生肺癌的人农村多的原因所在。量较高有关。

4.一个人的内在因素如免疫状态不好、代谢活动异常、遗传因素、肺部的慢性感染(结核、慢阻肺)有时候也会导致肺癌的发生。

照料肺癌患者主要是帮助患者按时服药,缓解咳嗽、胸痛等不适症状;给卧床患者按时(4小时一次)翻身拍背和调整睡姿,帮助痰液排出和避免褥疮的发生,必要时给患者吸痰和雾化吸入;尽量说服患者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和患者多聊天,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治疗的及时顺利进行。这些对治疗效果和通过患者生活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天天医学,了解更多 健康 知识。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阅读!

肺癌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 健康 和威胁人民生命的恶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们不良习惯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越来越多的肺癌病人将会出现。

肺癌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存在基因缺陷或者有遗传背景的情况下,如果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致癌物质的暴露,就容易发生肺癌。

经过多年的研究,肺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它不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肺癌是不会人传人的。因此照顾肺癌病人的时候尽可放心,不会出现被传染的情况。

那么照顾肺癌病人,要根据他的分期,来针对性的进行,如果是早期的肺癌病人进行手术以后,逐渐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不需要特别的照顾,而如果是晚期的肺癌病人,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药物治疗,病人体质又比较虚弱,照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营养,注意病人的饮食和作息。另外,如果病人有什么不舒服的,要及时的去找医生进行处理。

给大家看两个报道,上个月刚刚发表的:

这两个案例都有共同的特点, 1、自然分娩,2、母亲有宫颈癌,3、婴儿患肺癌。

癌细胞是怎么到达婴儿的肺部的呢?研究者认为是因为,因此在母亲的羊水中会有癌细胞,那么在经过产道分娩的时候,患有癌细胞的羊水会被吸入到婴儿的肺部,母亲的癌细胞就会传染给婴儿,引起肺癌发病。这种概率大概是多少呢?概率约1/50万。因此,为了避免产道传播的风险,宫颈癌孕妇最好进行剖腹产。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免疫力不健全,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果恰巧接触到别人的癌细胞进入到自己的体内,是有极小的概率引起癌症传播的。

虽然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癌症的传播途径有的时候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但是这种案例发现的概率是极低的。因此不必过于恐慌。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其的罕见,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让肺癌的患者 密切接触 一岁以内的婴儿吧。当然这里并没有什么指南的推荐,只是我看了上面的两个报道之后,个人的一点看法。这里密切接触,主要是指亲吻这一类的亲密动作。

如果是再大一点的,儿童或者是成人的话,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因为癌细胞是很难传染到一个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身上的。

那么对于癌症患者本身来说,注意不要随便吐痰,吐血,因为痰里面和自己吐出来的血里面可能都是有癌细胞的,要把它用纸包好。

虽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通过痰液找到癌细胞确诊的患者并不多,但是教科书数据自然有教科书的依据。也可能是我们现在确诊的手段太多了,所以大家就不太重视痰液的检查。

肺癌患者本人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按时规律的用药和复查。

肺癌,对于这个病我们都不陌生,相信我们大家对肺癌也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肯定的一点是,肺癌不会传染,因为它不是传染病。

我们在照顾患有肺癌的病人时会问自己,这个病会不会传染?我和肺癌病人待的时间长了,我也会不会得肺癌?这也不为过,因为我们知道癌症是一个预后较差的病。所以,我们要多了解一点相关知识,正确防治。

照顾肺癌病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积极、正确的治疗。不仅病人要配合,我们照顾的人也要积极配合,打起精神,正确认识,给病人增加抗病信心,传递一种正能量,希望通过治疗,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肺癌病人合并有肺结核等传染病时,我们在照顾病人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自己的防护,以免被传染;如果肺癌病人合并有感染时,我们也要做好合理的防护,避免交叉感染;还有一点,如果我们自己患有传染病或者感染、流行性感冒等这种会传染、会引起交叉感染的疾病时,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或感染到肺癌病人,对肺癌病人的治疗和生活带来影响。

总之,我们在照顾肺癌病人时,不管是在治疗中还是生活上,一定要细心,避免马虎、大意,不要给病人或者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尽量提高生活质量!

肺癌不是传染病,也不会不传染,所以照顾肺癌的家人也没有啥需要特殊注意的。

传染病之所以有传染性,是因为存在可以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媒介,这种媒介就是各种致病微生物,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

比如:导致肺结核的结核杆菌,导致肝炎的甲肝、乙肝病毒,导致梅毒的梅毒螺旋体、导致霍乱的霍乱弧菌和导致艾滋病的艾滋病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空气飞沫、消化道等,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从而发病。

而癌症虽然是一种对人威胁极大的恶性疾病,但却不是微生物感染所致,癌症的发生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变成了恶性细胞,发展成为肿瘤,但肿瘤细胞只能依托母体存在,是不会在其它人体内生长起来的,所以,也就不会发生传染,陪护人员也不会因为密切接触“感染”癌症。

所以,不只是肺癌,任何癌症都不会传染。

康康体检网为你解答:

肺癌能在人体内生长,但没有办法由患者排出并传播给另一个人,无法构成传染源。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也没有发现肺癌能通过空气、水、唾液、接触、粪、血液等载体传播。所以肺癌不是传染病,患者和家人不必担心。

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患者家属悄悄地问医生:“肺癌会传染吗?”,其实,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往往通过呼吸道(如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消化道(如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或食具)、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等途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源头)、传播途径(搭载体)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肺癌肝癌晚期会传染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症状隐匿,以咳嗽、咳痰、咯血、消瘦等为主要表现.肺癌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体力活动、遗传因素等因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肺癌没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肝癌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但是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肝癌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乙肝或者丙肝引起,这可能会有传染性,但这不是癌症的传染性,而是本身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一般肝炎的传染途径是通过血液传播,破口接触造成的传染。还有一些是通过体液传播,包括唾液、精液以及汗液等,但是现在不是特别的明确。一般在患者抽取血液的时候,或者是处理废弃的体液的时候,不要随意丢弃,以免其他人接触造成传播。肝癌晚期是不会传染别人,在我们国家肝癌的主要病因因素是病毒性肝炎感染主要是乙肝和丙肝食物中的黄曲霉素污染已经农村中的饮水污染其它还有饮酒,吸烟,遗传因素等。

肺结核转肺癌会传染吗?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肺癌是来源于支气管粘膜的恶性肿瘤,所以两者发作病机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情况肺结核是不会转为肺癌的,但是当肺结核治愈后会遗留肺内钙化、纤维化等病灶,这些病灶时间久后容易导致细胞发生突发从而转变为肺癌,但是这时已经不具有传染性了,因为肺结核转变为肺癌时大多数是肺结核完全治愈后导致的。

少数情况下,肺结核转变为肺癌后,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使用化疗药物后出现骨髓抑制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复燃,再次出现肺结核,这时又具有传染性了。

所以说,肺结核转为肺癌时,在治疗肺癌期间,应该定期复查胸部CT,并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一旦有迹象表现肺结核复燃,需要及时抗结核治疗。

要体检,上康康体检网。

肺癌不是传染病。一般来说,肺癌的人抵抗力下降,易患感染如流感,肺结核等疾病,有些接触的家人可能会发生咳嗽,发热等流感或肺结核症状后就比较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

临床上也会碰到患者快不行了,家人送病人回家时戴好口罩,生怕传染上。这个是一直被误传的观念。

照顾肺癌患者比较费力,下列几点供你参考一下:1.痰。患者一般痰比较多,注意定期翻身拍背,及时排痰,痰液要注意观察颜色,是否痰中有鲜血等 2.痛。有些肺癌患者会疼痛较剧,要按时吃药,不等疼痛时再吃,如果无效,及时去医院更换止痛药物。3.营养。能吃时要及时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4.情绪。病人病情一般会越来越糟,他们容易发脾气,情绪低落。照顾他们自己要控制情绪和及时开导他们,但也要合理清除自身的负能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审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 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 )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1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导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至少需要两周时间。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medical journal)和综合性医学期刊,1812年由约翰·柯川博士创办,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

1828年,它改为周刊型态出版,也被更名为《波士顿医学与外科期刊》;一百年之后,它就采用现今我们所知道的名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0年12月8日,FDA授予Sotorasib(AMG510)突破性疗法称号,用于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这是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中首款获得突破性疗法指定的新药,标志着基于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疗法,正式翻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 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个月 根据9月刊登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Ⅰ期CodeBreaK100试验结果,在59例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当中,Sotorasib治疗的临床缓解率为,疾病控制率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个月;的患者观察到了肿瘤病灶缩小。 在960 mg剂量组(19例患者)中,Sotorasib治疗的Sotorasib治疗的整体缓解率为,中位缓解持续个月,疾病控制率。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也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的患者发生了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为ALK升高和腹泻(,6/59),其次为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3/59)。 受试的患者中位年龄68岁,均曾经接受过至少一种含铂化疗方案的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还曾经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最"难治"的突变型?突破性新药打破治疗困境 KRAS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中非常重要的突变类型,检出率约为20%。但临床上尚无直接靶向KRAS的抑制剂药物,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KRAS的下游通路,如MET等。 作为一种驱动基因,KRAS突变发生在肿瘤恶变的早期,约30%~50%的KRAS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现为肺腺癌。这一突变导致的肺癌,发生脑转移及在肺内转移的风险上升,复发风险高,肿瘤侵袭性更强、患者预后更差,且原发灶与转移灶的KRAS突变表达状态高度一致。 一般认为,KRAS基因的表达状态不会因治疗而发生变化,这样的特点为KRAS成为靶向药物的靶标提供了可能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