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内经选读病证论文

发布时间:

内经选读病证论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医学教育 网原创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医学教育 网原创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常热者,谓之热中。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藏见,皆死。 颈脉动喘疾欬,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医学教育 网原创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医学教育 网原创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医学教育 网原创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本篇较详细地论述了阴阳交、风厥、劳风、风水诸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预后、治疗等问题。诸病皆因 正气不足,外感邪气 所致,且多有发热之状,多为外感热病之范畴,故篇名曰“评热病论”。

黄帝问:有的病人,出汗以后又发热,脉象急促躁进,病情不但没有因为汗出而减弱,还出现了胡言乱语、饮食不下等症状,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这种病是阴阳交,是死症。

黄帝说:希望您能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人能出汗,是依靠水谷进入胃后,被转化的精微物质。水谷精气充盛,就能战胜邪气而出汗。

邪气和正气在骨肉之间相争而出汗,表明邪气衰而正气胜。正气胜的表现是:病人能进饮食,并且不再发热。

如果病人汗出后又发热,说明邪气胜,精气衰,这是病情恶化的征兆之一。

如果病人吃不进东西,精气就得不到补充,邪气就会滞留不去,这是病情恶化的征兆之二。

《热论》中也说过:汗出而脉象躁进急促,则预后不良。现在脉象和汗出之后的情况不相符,表明精气无法胜过邪气,死亡的征象已十分明显了。

语言狂乱是神志失常的表现,神志失常则是病情恶化的征兆之三。

现在出现了三种病情恶化的征兆,这个人将毫无生机,尽管疾病可能因汗出而稍微衰减,但这只是暂时的,病人迟早会死。

黄帝说:有的病全身发热、汗出、烦闷,烦闷感不能因为汗出而得到衰减,这是什么病?

岐伯回答道:汗出而全身发热,是因为受了风邪的侵袭;烦闷而不得缓解,是因为下气上逆,这种疾病叫风厥。

黄帝说:希望您能详细地讲一讲。

岐伯说:太阳经为诸阳主气,主一身之表,因此太阳经最先遭受风邪的侵犯。

少阴和太阳互为表里,外表有病,内里必然与之相应,少阴受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也随之上逆,上逆就是厥。

黄帝问:如何治疗?

岐伯说:治疗时应针刺太阳、少阴表里两条经脉,刺太阳来泻除风热之邪,刺少阴来降上逆之气,同时还要饮服汤药。

黄帝内经病证的论文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1

临窗的夜晚,坐于桌前,翻看起流传千年的典籍——《黄帝内经》,典籍并不厚重,但是我们谁又敢说《黄帝内经》它“不厚”“不重”呢?那些轻轻的、自然不过的字句,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成为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被多少人拜读过、思索过、注释过、解说过,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本次读书心得分享会中赵坤教授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对生命探索了几千年,但我们并不了解生命的本质,也不了解情绪对生命的影响,我们不了解命运安排的真相,我们不清楚灵魂是否存在,我们不知道意念对思想的左右,我们不知道梦境为什么有神奇的预见。我们体内有太多看不见的生命现象。”生命,是自然的生命,我们未能全面的了解生命,但是所有我们生命活动中的每一步又都是在体现生命本身。《黄帝内经》是一本书写人类生命自然的书,包罗万象,但又整体统一,密不可分,去阅读《黄帝内经》,去思考它,去应用它,我们才能更加接近自己本身,才能更加明白自然,也才能进入学习真正中医的第一步。

关于《黄帝内经》,我们常常谈论的有:治病求本、中医的养生、治未病思想、脉学和经络等等,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有“卫出三焦理论”的思索和应用,更让人受益匪浅的还有关于“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思维拓展。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通过本次学习,也让我认识到,学习《黄帝内经》我们不仅要阅读它,掌握它,要从中提炼精华,还要抓住一点,分析、联系它,从而达到以点知面的高度。

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这就是作为我们中医人的三大原则,要想体验中医有多么神奇,就要知道经典有多么重要。没有什么比现在开始更早的了,让我们在学习《黄帝内经》、在学习中医经典的路上扬帆起航,道路越来越宽广吧。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2

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

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而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程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背诵,其中的内容让我对人体又有了新的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解剖的层面上,也从中更加深刻理解了脏腑之间的联系,启发我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讲手太阴肺经运行时,一句"还循胃口"便提示了治疗肺病时兼顾胃的调理以增强疗效的可行性。

我只是愚笨初学者,尚能有所感悟,对于圣贤前人,当然更不在话下:仲师之伤寒,金元四大家之寒凉攻邪补土滋阴,明清之温病,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内经。一部经典,竟成就了一部部新的经典,真是蔚为壮观。

事实上,黄帝内经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还不够全面,也不够准确,但它有留白,给後人完善的可能。譬如,黄帝内经对五脏六腑具体形状位置的论述并不详尽,但後就有人在一本叫医林改错的书中进行了纠正。我很佩服医林改错的作者,但更让我敬畏的是这隐藏在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传承,这是伟大的。

书读百便,其意自见,但黄帝内经的内涵可能是我用一生也探求不完的,但很值得,不是吗?

医生《黄帝内经》读后感3

《黄帝内经》给我印象最深启示最多的就是它的前几篇,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这几篇论述都在养生的原则和总纲上做了精当的论述,其中一些理念极具现实意义,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夫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必谨先之。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可以让人受益无穷的。很早就听过“天人合一”的理论,原来觉着很飘渺甚至有些故弄玄虚,在读过《黄帝内经》之后发现,人体就是法效天地生成的,因此,只有真的只有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在读过《黄帝内经》后,我结合自己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综合分析了一下,发现自己没能做到《黄帝内经》所提及到的理念。首先我觉得自己的作息习惯不仅没有类天地之道,相反,还有悖天地之道,既然要“法于阴阳”那一定得做到日出我起,日落我息,但实际情况是晚上熬夜熬到好久才睡,上午很晚才起床,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气虚无力。我个人身体一向还是很好的,体质不错,因此我一向不注重这些,认为这些离我还很远,老了在养生也不迟,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做起,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大到情志,小到作息习惯??在生活中我以前不注重自己情绪调节的,当然也很少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现在普遍大家都睡得很晚,殊不知这些都是背离阴阳之道的,而且平时也不注意情绪和精神的调节,在读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时才发现对精神的调节以及对情绪的控制对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看来这些谨小慎微的地方如果不注意真的会出现很严重的状况。另外现在正值春季,平时也没注意什么,在看过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后,知道春天气机是生发,条达,舒畅的,因此内心也应该是这样的。“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些也就提醒我们应该内心恬淡,而且应该到外面出去走走,这才符合养生的大道。

另外,纵观《黄帝内经》,它不是一时一家之作,融合了几代人的心血,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它也作为一部国学经典流传于世,该书巧妙运用以岐伯和黄帝等人的对话形式,使一些理念深入浅出,很精当的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候,五运六气一些理念。《黄帝内经》读后,我的感受虽然没有很深,但确实得到一些体会,我想这就是收获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按照这些感受去生活,虽不能达到上古之人境界,但还是大有裨益的。因为《黄帝内经》篇幅较多也没能全部看完,而且后面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也不能读懂,因此仅有这些肤浅的感想来完成这次作业。今当临文嗟悼,不知所言。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药物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7%~8%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本篇论述了由于阴阳、荣卫失于调和所形成的内热、里寒、肉烁、骨痹、肉苛等病证,从而阐明阴阳偏胜、荣卫不调导致病变的道理。 因本篇所论病证皆属“逆调”为病,故篇名曰“逆调论”。 黄帝问:人如果不是因为穿多了衣服而导致的发热,并且伴随烦闷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阴气少,阳气多,就会导致这种情况。 黄帝问:人如果不是因为穿的衣服少,也没有受到寒邪侵犯,却常常感到寒气从内部生出,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人痹气多,阳气虚,阴气胜,所以总是感觉身体寒凉,如同从冰水中出来一样。 黄帝说:有的人四肢发热,一旦遭受风寒,就感觉身体像被烈火炙烤似的,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这是因为体内阴气虚弱,阳气旺盛。 四肢属阳,风邪也属阳,属阳的四肢遭受属阳的风邪的侵袭,是两阳叠加,这样阳气就会过盛,体内的阴气就会逐渐虚少。 这就像用很少的水无法浇灭旺盛的火,因而导致体内阳气独亢。 阳气独亢,阴气就无法生长,阳气独亢到一定程度还会使人体的生机停止。 因此,这种四肢遇到风邪就感觉体热,如同被火炙烤一样的病人,肌肉会渐渐瘦削。 黄帝说:有的人身体寒凉,热水、火烤也不能使他热,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他温暖,但是他却不怕冷,也不会因冷而颤抖,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这样的人平时就是肾水旺盛,又常常接触水湿,致使水寒之气旺盛,太阳之阳气衰弱。 太阳之阳气衰弱,肾脂就会枯耗不长。 肾属水脏,主管骨髓,肾脂不能生长,骨髓就得不到补益。因此寒冷会侵入骨髓。 病人不会战栗,是因为肝是一阳,心是二阳,一个独阴的肾水,不能制胜心、肝二阳之火,所以寒冷时也不会战栗,此病就是“骨痹”。 患此病后,病人会出现骨拘急挛缩、肢节屈伸不利的症状。

中医内科经络病证分析论文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中医医学心理学

【摘要】中医医学心理学源于《内经》,是祖国医学的一部分。医生运用于临床,并进行系统的整理、提高。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基本疗法结合案例进行简述。

【关键词】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基本疗法;案例

1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形神合一论中医医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建立形神合一论。在狭义来讲,形为身体,神为心理,形神合一。

心主神明论用藏象学说阐述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假说。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藏象之心,故心为“君主之官”。 [1]

心神感知论《内经》阐明感知活动的中枢心神通过经络与感觉器官联络,如心神能感知针灸的“针感”。[1]

五脏情志论

五志分脏论《内经》阐述五志分属特定脏腑。不同脏腑精气的盛衰导致不同心理活动的改变,五志的太过不及均可使脏腑受损。

七情致病论《内经》以气机紊乱阐述“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有指导意义。[2] [3]七情生于脏腑,出于心神,当其强度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时可致病。[4]

人格体质的分型《内经》把人格、体质结合:①按阴阳属性,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5型阴阳五态人。②按五行属性,分25型阴阳二十五人。[5]

阴阳睡梦论《内经》从形神合一论出发,以脏腑功能的阴阳五行属性来释梦。 [1]

2 中医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疗法及案例

情志相胜心理疗法《内经》始创此法,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心理,丹溪、子和于此贡献犹大。[6] [7]子和提出“悲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等,丹溪提出“怒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以恐胜之以怒解之”等以情胜情的治疗模式。[8] [9]

单独运用 如怒伤肝,悲胜怒:张氏治疗因怒而厥的燕姬,使她因灸法损毁面板而悲,而排解郁怒。如喜伤心,恐胜喜:范进过喜而呈癫状,岳父突然打耳光,他因恐而清醒。

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要灵活运用。[10]一种情志 *** 可调一种或数种情志致病;一种或数种情志可调一种情志致病。[11]某女思夫纳呆,丹溪综合“以怒胜思,以喜解思”让其父使女怒,又诈以其夫将归使女喜,女思得解。

言语疏导法用语言对患者劝说开导的精神治疗方法。在能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使其畅言,顺其意疏导,改善其负面情绪。

惊者平之法《内经》:“惊者平之”。张从正:“惟习可以治惊,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习见习闻不惊”。[12]卫新妻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戴人用以木击几等方法发出声音,使之耳闻目睹,渐次为常,惊止病愈。

顺情从欲法欲愈其疾,当先治心。室女倾心于某男,初其父不许,由此郁闷而患瘰疬。其父遂许。婚后三月,其症大减,再稍加调治即愈。[13]

移精变气法《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讲述运用精神疗法转移精神,梳理气机。杨贲亨诊患内障的贵人,用诡言令其凝神于足以降火,愈目疾。

导引运气法让患者安神静志,摒弃不良情绪的干扰,梳理紊乱的气机,恢复平衡的心理疗法。卢不远治疗沈某的恐死症指导其禅宗参究法导引运气法,百日病愈。

传统音乐疗法《内经》以五音对应五脏的模式,用相应的五音组合,调理忧愁、思虑、悲哀等异常情志及心身疾病。

祝由疗法“祝说病由”以“移精变气”,而“邪不伤正,精神复强而内守”; “祝其病所由来以告于神”,而“病由是可愈”。[14]祝由疗法蕴藏合理的科学核心,借助患者的信仰,掌握和改变患者的心理,达到治病的目的。[15]

针药疗法《内经》强调心神,重视针药疗法,如选用针灸肝经原穴太冲或服用逍遥丸治疗肝气郁结的患者等被广泛地运用。

3 问题与展望

中国古代医学心理学存在发展连贯性,蕴含丰富的心理治疗思想,然其内容支离破碎,系统性不强。我等应结合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形成本土化的心理治疗体系。

参考文献

[1] 闵范忠,何清平.新编中医医学心理学[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105-110,117-124

[2] 周莲菊.《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医学心理学理论探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3-4

[3] 郭 倩,杨 洁,陈 刚,黄海健.朱丹溪的中医医学心理学思想探析[J].中 医 药 学 刊,2005,3. 233:462-463

[4] 闵范忠.论情志致病的条件及机能[J].广西中医药,1987,101:20

[5] 郜 峦.《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J].中医药学刊, 2003,9. 219:1496-1498

[6] 曾智.中国古代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10. 315:12-15

[7] 王金道,刘勇,郭念峰.临床疾病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0,61,69.

[8] 胡永年.略论以情胜情疗法[J].湖北中医杂志,

[9] 李益生.以情胜情疗法探赜[J].山东中医杂志

[10] 燕山高,朱文锋,闵范忠,等主编.中医医学心理学荟萃.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303-312

[11] 李兆健.古代情志相胜医案中的心理治疗方法初探[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

[12] 陈 莉,刘静宇.张子和心理疗法初探[J].中医研究, 2003, 10. 165:16-17

[13] 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1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206 、1305

[14] 祁巨集.“祝由”探释[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6. 203:7-8

[15] 林韶冰,李秀华,李秀云.移精祝由疗法浅识[J]. 江苏中医药,

>>>下页带来更多的

大一中医护理系 论文是护理方面的啊

护士啊 学的是《中基》

写论文 学得真的少些学中基要写护理方面的论文·········挺难

建议看下《内经》王洪图编写的 人卫出版社 《中医药高级丛书》

中篇第2节···生命观 、疾病观 、养生康复观 里面好多可以取材

学《中基》写论文有难度 ,现在学院教育都偏离了真正的中医

李友余,男,1965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从医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中医内科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于李师临床,收益良多,现将李师学术思想简要整理如下:

1.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中医疗效的根本方法

李师认中医的生命在于疗效,而提高中医疗效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坚持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辩证与辨病,中医应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方法和手段,"证"是临床辩证论治的依据,证在"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辩证就是在分析了解疾病的部位、性质、原因后,归纳成比症状更接近于疾病本质的证;中医对各种疾病进行分析归纳,着眼全局和整体,突出特点为统一整体观。以整体综合观察的方法,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人与天地相参也"的整体观念,强调入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李友余老师在辩证施治中,十分重视整体观念,强调从时令节气、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体禀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中对疾病加以分析。

李友余老师指出既要重视辩证,也要重视辨病,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是正确诊断的需要,是评价疗效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可以说辩证是中医的临床指导核心,舍此则失却中医的'特色;辨病是中医临床现代发展,无此则停滞不前。

2.气血病变是临床辩证的基础和施治的根本

李师强调治病必求其本,本在阴阳,实则气血,气血病变是临床辩证之基础,调整气血是施治之根本。人体分阴阳,其构成的基本物质是气血,人体的气血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脏腑,既是脏腑经络功能的动力,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行与血畅、气血相互平衡是脏腑经络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始",气血也是各种疾病的病理基础,气血失常的病机,如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临床疾病病机的基础。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无不影响气血,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病症无不涉及气血,气血辩证始终贯穿在八纲、卫气营血、脏腑、六经等辩证方法之中。

3.宗师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独创"气虚气滞"理论

李师在临床辩证施治上特别重视脾胃,他受张仲景《伤寒论》"顾护胃气"学术思想影响甚大。提出"留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学习并领会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特别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能灌通其它四脏五腑,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根,故称"脾胃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受病,以脾胃先虚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人体气机升降是维护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气贵顺,血贵行,气血调和,百病无生;气不顺,血不行,气血不和,百病丛生,诸症蜂起。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失源,升降出入混乱,气虚无以运行,气虚导致气滞,气滞则致血瘀,并可行起阴虚、血虚、出血、挟湿、挟食、生水、生痰,碍肝累肺,络损心肾,诸症皆起,日久不解成为沉疴顽疾。这是李友余老师脾胃论指导下独创"气虚气滞"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创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共药物组成为:广香9g、砂仁7g(后下)、煨肉豆蔻6g、厚朴9g、党参3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3g、黑丑3g、生大黄3g。本方特点是权衡补行,把握升降,方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其气虚,选广香、砂仁、煨肉豆蔻、厚朴及少量的黑丑、生大黄,以及去其壅滞,推陈致新,清降胃气,综合本方以补促行,以行助补,补行结合,从而达到补中有行气不滞,行中有补气不耗。所有虚实传变,都应以脾胃气虚气滞为本,补行平衡为治,这就是李师治疗脾胃病的中心思想。

4.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

李师对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的临床运用有一定的研究,并运用活血化瘀治则,施实异病同治,论治痹证、痛证、心脑血管疾病、顽固性皮肤病、内科杂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瘀血学说和活血化瘀治则实则为李友余老师气血论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李师瘀血学说有三个观点:①"气帅血行"的观点。气血二者,以气推动"血之运行"。《素问》谓:"凡病皆生于气",强调气在发病学上的重要性。不论气实还是气虚,都可能导致血脉的运行不畅。临床上常有气滞血虚或气少血脉不畅等不同情况。②关于血虚血实的观点。过去曾有人误解为"凡瘀血都一定血实",其实不然。在临床上确有二种情况,有偏有血虚者,有偏于血实者。③淤血分寒热。以临床遇见气滞血淤而导滞的血淤证来说,其分寒热。寒主收涩,血遇寒而凝属寒淤。热迫血妄行,离经之血便不全所引起的供血不足等。

活血化瘀的治疗目的,就是"化解"和"排除"淤血。从而使由"淤血"形成的疾病得到痊愈。李师运用活血化淤治则治疗"淤血"主要有四法:①调气活血法:如清代王清任所拟补阳还五汤,李师常用此方治疗气少血脉不畅,其中补气行气黄芪用量为60~120g,而其它活血化瘀药只不过10~30g。②补血活血法:血实者常用桃红四物汤,多用于血瘀之腰痛,血虚多为心脾两虚而致血瘀证选用归脾汤主治,妇科的痛经、经闭就常见此证。③行气活血法:此法又分行气温经活血,行气清热活血。瘀血属寒则经脉挛缩,凝滞不畅,临床以冷痛,苔白或舌青,脉沉迟等为主证,常见痹证,常用药物选用桂枝、干姜、细辛、当归、川芎、鸡血藤之类,瘀血属热则见头痛、胸痛、内热瞀闷、急躁善怒。舌质红、脉数等为主症,病如银屑病、玫瑰糠疹、面部痤疮、过敏性皮炎等均属瘀血属热,常用生地、丹皮、紫草、生地榆、白癣皮、白蒺藜、地肤子等凉血祛淤,每收良效。④祛血祛风法:"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中医所指"风"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内、外风,内风指病理产物,如中风、顽固性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等,在这些病证的治疗上也采用活血化淤的方药,认为这些"风证"的治疗仅用祛风方法还不够,要将活血药与祛风药并用或突出应用活血药,才能消除"风证",这就是"血行风自灭"的含意。李师在治疗痹证及过敏性皮肤病时常选用以四物汤为主方化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这一观点对临床实践是有指导意义。

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李师既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为己任,兢兢业业,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高度好评,笔者更是受益终身,故将李师的学术思想加以总结,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是你要吧!哥们要诚实

神经内科sci论文阅读

SCI论文是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换句话说,进入SCI期刊的论文就是SCI论文。但是,目前,中国人对SCI论文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于我们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来说,SCI论文仍然很难发表。同时,中国科技工作者还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查询现有论文和科技成果。搜索。目前,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和大学都将sci论文的发表作为评价标准,使科研人员在工作的同时致力于SCI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这不仅将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而且将使我国的科学研究符合国际标准。

解释:

SCI是美国的《科学引文索引》 ——科学引文索引的缩写。它是由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于1961年建立和发布的引文数据库。SCI涵盖医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金融,艺术等。它等效于人类文明图书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研价值。它是世界三大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与EI(工程索引)和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相比,SCI更为重要。

拓展:

1,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已成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国际同事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并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

3, SCI论文的发表数量和引文率是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国际公认标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同事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最后,这里的编辑者会提醒大家,写完纸后,您必须记住要通过纸检测系统检查副本。重复检查纸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检查率太高,则认为是It窃,因此在写完之后,检查重复项!

SCI论文,是指被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的SCI期刊上刊登的学术期刊论文。

我国民众对SCI论文概念模糊,小部分民众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此期刊由南京大学引入并成为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学术评价和奖惩的一类刊物。

SC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 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

扩展资料:

SCI由外国机构创办,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但随着SCI论文相关标准“独霸”教育、科研领域各类重要核心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弊端日益凸显。

“SCI论文至上”扭曲岗位评价导向。广东某高校人事处负责人说,当前教职工的科研项目、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等都与SCI论文指标挂钩,这导致指标与岗位标准错位,导致管理、教辅等非科研岗位职工也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

什么是sci论文?首先sci是一种科学引文索引,而sci论文就是被科学因为索引检索收录的文章,对于sci论文,相信国内的很多作者都不陌生,即使是从来没有发表过sci论文的人应该也听说,这种论文发表的意义在于它是最高水准的学术论文发表,sci论文发表在国际上被视为学术水品的衡量标尺。

sci论文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影响力和价值都是非常高的,它不仅仅在国外受到认可,在国内的认可度也是颇高的,在很多对于学术论文发表有要求的考核中,sci论文都是最受认可的,拥有一篇成功发表的sci论文,对个人的晋升发展、能力提升都极为的有力。

除此之外sci论文也是一国际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一个国家sci论文的发表数量也能证明该国家的科研水平高低。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宏观角度,sci论文发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学术价值。因为它是能够推动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进步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sci论文呢,在这里也是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阅读文献和参考文章

这是写论文都必须经历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每周坚持泛读最少3篇sci,精读1篇sci,其实你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2.期刊的选择

写论文之前,选择合适的目标期刊是令自己集中精力的最好办法,能够在后面写作时避免很多无效的工作。一定要把握住期刊声誉和当前所在研究层次显示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之后就可以根据期刊官方网站给出的要求来选择自己的写作防线和修改初稿。

提升论文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撰写目标读者希望关注的研究,所以挑选期刊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掠夺性期刊”!这些“欺诈性期刊”的出版方式极其不道德,经常恶意;利用初次投稿作者急切发表的心理。所以当你不能确定选择的期刊是否靠谱时,一定要向导师寻求建议,并对这种期刊进行彻底调查。

3.尽早动笔

很多同学都是等到实验操作快结束了,数据都整理好了,才开始动笔;其实写论文最好的方式,是尽可能早地开始动笔。

最常见的论文撰写策略按顺序依次是:

Method-Introduction-Result-Discussion

我们可以将论文中的部分内容预先写好。确保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能详细地列出论文的提纲,以便规划后期你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可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写好方法学 (Method) 部分的段落,这是前期最容易撰写的部分。如果项目计划有任何变动,之后可以稍作调整。如果你够勇敢,甚至可以提前写好引言 (Introduction) 段落。

很多人喜欢把引言部分留到最后编写,目的是要确保这部分内容的准确性。但是也有人会先将引言部分落实到位,再去搭建剩余那部分论文内容的框架。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习惯偏好。在开始准备初稿之前,最好是在给论文编制提纲之前,就先考虑应如何引导阅读论文的读者。这样在你撰写论文时,尽可能始终贴近论文的主线思路。

最后就是关于写作效率的问题了,在确定了方向和契合期刊后应当如何保持高效的写作效率。关于这一点小编只想说,只能依靠自身努力去克服,不论你是拖延症还是完美主义者,又或者其他习惯性格,都会影响你的写作效率,所以小编才建议大家尽早动笔,毕竟坚持每天花费几小时写论文,总要比每隔几周才来一次马拉松式论文写作的效率更高。

最后再给大家说几个sci论文的注意事项:

1.摘要中切忌将引言出现的内容写入,也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

2.不要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3.论文的结构一定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2个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

相信很多看过文献的同学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组成部分,SCI论文前期准备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顺序和论文排文顺序是不一样的,写作顺序更加贴近作者的思考和研究顺序,而排文顺序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顺序。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目的和内容的顺序可以是不一样的。

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是更加适合作者创作和研究,排文顺序更加适合读者理解和阅读。排文顺序是论文的正常排版和发表的结构。

建议

1、多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

2、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

3、注重论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sci神经内科论文阅读

你到长春富春制药网站里看看,里面设的有左卡尼汀专栏,收录了很多左卡尼汀临床资料和论文!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

回顾一年来神经外科的护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方面

1、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临时指性指令任务。在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活动中,真正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紧密联系科室实际,深入思考目前工作中急需改进、急需创新的地方,把为病人办好事,办实事变为自觉行动;教导护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岗位,一切从病人出发,一切为病人着想,一切为病人服务。珍惜好的工作环境条件,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2、认真积极准备,迎接“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以及“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活动的检查,并把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贯穿在护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抓好护理质量管理,改善服务。

3、当选河南省优秀护士。获得河南省人民医院护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

二、业务工作方面

1、截止到20____年____月30日共收治患者873人,其中急诊患者159人次,手术603例,气管切开患者79人次,病危人数35例。其中包括脑干肿瘤,听神经瘤,脑动脉瘤,椎管肿瘤、面肌痉挛等。

2、病区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合格率为100%,然而,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有待改进:患者基础护理有待加强;病房管理陪护人员太多;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欠佳,服务态度有需进一步提高。组织全科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跟踪监控,希望这方面的问题能得到根本解决。

3、护理新业务方面,今年下半年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截止到截止到20____年____月30日共穿刺110例。

4、由于全民医保及合作医院的建立,患者人数量剧增,并且急诊患者数量剧增,经常处于加床状态。现有护理人员16人,床:护=1:,距卫生厅要求神经外科床:护=1:,还有一定差距,危重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大,现护理工作开展仍有一定困难。

三、护士的继续教育

1、在科内采用晨会交接班、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组织小讲课每周一次;每月科内组织一次业务学习,由科室老专家及博士学历的医生讲解神经外科专科知识,培养护理人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表达问题能力。

2、组织人员按时参加护理部举办的业务讲座。

3、为了更好的使用监护仪、微量泵、血糖仪等仪器,组织邀请相关厂家人员讲解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使大家常学习,更新知识。

4、每月组织了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均在93分以上。每季度组织科室护士一次专科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平均在95分。

四、护理教学

全年共接待省内护理进修人员1人次,接受护理实习人员50人次。护理见习人员3人次。

五、撰写的护理学术论文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xx人民医院队伍中的一员。怀着对社会的好奇心,对工作的热情,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现将试用期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医院的办院宗旨、行为规范、服务理念都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我还认真学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运用,医患沟通技巧,消毒隔离与职业防护,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程序等相关知识,了解在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其次,也使我的执业素质有了提高,为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帮助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专业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特别是在心内科,许多患者都病情危重,又大多是些老年人,所以基础护理较多,病情变化较快。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患者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护士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者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护士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通过护士长对护理的核心制度、护理程序的讲解,我了解了工作中各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护士工作职责为我们明确了工作内容和责任,有利于提高责任心,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护士一定要脑勤、眼勤、口勤、手勤,要细心,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还认识到建立良好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对我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质量,服务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关系融洽,将有利于医嘱、护嘱的执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我所受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如何成为一名令人尊敬的好护士是我奋斗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

今年在xx医院度过了非常快速的一年,从过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就一直都在马不停蹄的赶路。医院今年的情况比较紧张,所以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也带上了一颗非常坚定的决心不断往前。一年的时光已经结束了,我作为今年新晋的护士长,也该为自己的工作做一次总结了,以下是我今年的工作总结,望领导审批!

一、自我提升,加强学习。

我是今年上半年x月份的时候提升为护士长的。我从事护理事业已经差不多八年了吧,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是比较谨慎的,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对待什么人或者事情,我都不会盲目和冲动,我会冷静思考,保持一个非常镇静的状态去工作。所以这些年的进步还是很大的,这次也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护士长一职。在这一年中,我依旧是保持学习的状态,积极去参与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也从身边的工作当中去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展示自我价值,创造更多可能和成绩。

二、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在这一次工作的经历当中,我认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这个集体的团结与合作。今年整整一年对我们的考验都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科室的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是保持了很高的激情和责任感,谨慎细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份工作。当我们意识到了团结的能量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大家一起来想办法,一起来处理可以更快、更准的处理好。尤其是在这样紧张的关头,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去和挑战做较量,实现每个人最真实的价值。

三、改善不足,业务提升。

我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较真的人了吧,所以我对这份工作是比较严格的,对同事们也更加的严格了。对于护理工作的管理,我认为自己也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首先我在这份工作上可能太严肃了一些,所以有时候同事们对我还是有一些怨言的。这一点我也的确应该去反省一下自己。因为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需要慢慢去进行的,有时候我出击太猛烈了,反而有些人会受不了,因此这一点是我今后需要改正的。还有一点就是我的表达能力还是要提升一下,有时候大家说没有办法理解我说的话,其实我也很苦恼,但是我还是会去锻炼一下自己的沟通能力吧,争取在来年展示出更好的自己,把这份工作也做到最好!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

工作一月来在院领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言传身教、关心培养下在同事支持帮助、密切下我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对工作精益求精圆满地了所承担工作任务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都了进步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基础现将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护理服务理念新护理模式社会发展新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病人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二、法律意识

学习《护士法》及其法律法规让我意识到法律制度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自身合法权益已人们共识现代护理质量观念全方位、全过程让病人满意这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更高、更新需求这就要求我法律知识安全保护意识使护理人员懂法、用法依法医疗事故。

三、工作学习

在工作中遵守医院和科室 规章制度 ,查对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制度差错事故,无菌操作孕产妇新生儿安全“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理念文明礼貌服务文明用语到工作中每个岗位工作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和蔼、语言规范。

对年轻护士传、帮、带护师职责努力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及护理表格合格率;对缺点、差错总结、分析、查找工作隐患防患于未然。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传染病知识很少感到自身学习、自身素质紧迫性向书本学习每天挤出充实汲取“营养”;向周围同事学习谦虚谨慎、虚心求教向同事请教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传染病知识学习班;在实践中学习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倾向。

我时刻提醒要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锻炼奉献意识把无私忘我做为人格修养不受社会上不良风气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防微杜渐牢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宗旨。

我在医院试用期来感受到医院向上朝气对未来充满信心愿意为六院一份微薄力量请和同事们监督和支持!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

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在所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所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本年护理计划905%以上,现将20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我科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保证护理工作按照操作规程去做。

2、坚持查对制度:

(1)要求每日核对医嘱,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必须做到三查八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内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二、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2、对全体护士进行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培训,改善医患关系,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三、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每月对处置室的空气培养。

关于神经内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在ICU全体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ICU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并稳步发展,现将一年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执行ICU管理制度,提高科室正规化管理水平。

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转入转出制度、探视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等,加大了科室正规化管理力度,增强了医护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从根源上杜绝恶性医疗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

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针对ICU的工作特点,我们规范制定了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置管技术、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等各项技术的操作和抢救流程,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治疗细节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如:容量管理的正规化,合理应用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血糖监测与控制镇静评估、APACHEII评分的应用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学习,科室整体医疗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我科十分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提升科室业务水平。我们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讲座,同时也定期(每周一次)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在本科室开展业务学习讲座,讲座内容有“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急性心包填塞的诊治,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等。

我们将每一个病人当成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将每一例疑难杂症当成一次挑战,经常性开展疑难病历讨论,对专业性比较强的病例我们还邀请院领导、上级医院专家和专业科室主任参与共同讨论,提升科室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面。通过不停的摸索和讨论学习,科室的业务水平较往年有明显的提升。我科室医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ICU医生的技能学习,使我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气管插管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及深静脉置管术,能够规范的进行有效心肺复苏术,能熟练操作目前科室的仪器设备,业务水平迅速提高。

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室协作。

一年来我科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会诊近xxxx次,参与抢救xxxx余次,在关键时刻为各个科室抢救危重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转入及转出制度,尊重转来科室,为有危重患者入住ICU的科室经治医生提供各种便利,积极配合科室经治医生工作,绝不说对医院及转来科室不利的言论,积极与各位主任沟通患者及家属的情况,及时发现医疗纠纷隐患,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相关科室将危重患者放到ICU放心、省心,使相关科室愿意将危重患者转入ICU治疗,从而提高ICU的床位使用率。

有辛勤的汗水,也有成功的喜悦。在今后的日子里,ICU的发展仍然需要院领导的大力扶持,需要各位相关科室的鼎力支持。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医疗服务,让领导放心,让其他兄弟科室信任,让患者和家属满意。

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此菌多存在于自然界及动物体内,在鸽子聚集地的粪便、鸽巢中尤甚。传染途径有三种:主要的是吸入空气中的孢子,其次是创伤性皮肤接种和吃进带菌食物。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及早治疗者可以完全恢复健康,没有后遗症。如救治太晚或脑脊液中隐球菌计数超过280/立方毫米,则预后不良。目前的抗真菌药物中以氟康唑和伊康唑效果明显。二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咪康唑等亦有显著疗效,但二性霉素毒性较大,应正确掌握剂量和用法。此外,两种不同的抗真菌药物适当配方可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症状、治疗及预后 一。疾病描述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或)脑实质所致。由于其症状的不典型性及治疗的不规范,误诊率及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广泛或不适当应用,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该病罹患率亦呈增长趋势。 二。症状体征 1.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 2.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3.约半数以上伴脑神经受损,以视神经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 VI脑神经。部分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4.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的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眼底水肿、锥体束征等。 三。疾病病因 新型隐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外裹由细胞壁和荚膜组成的被膜,广泛存在于土壤、蔬菜、牛奶、草地、蜂巢及鸽粪中。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可产生一种胞外磷脂酶B ,破坏肺泡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进而改变肺组织的物理特性,使菌体较易在肺内形成病灶,数月内经血行播散至脑或脑膜,引起炎症反应。 四。病理生理 1.发病机制 国内陈裕充2000 年报告,多糖荚膜是构成荚膜毒性的最主要成分,它主要通过介导对吞噬细胞的抑制,减少诱发特异性T 淋巴细胞反应。研究发现荚膜厚度与其抗吞噬能力呈正相关,且主要与荚膜多糖的高分子量片断有关。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2.病理改变 大体显示脑膜血管充血,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软脑膜混浊不清,尤以脑底部为重。桥池、视交叉池、小脑延髓池、外侧沟、脑底部及扩张的蛛网膜下隙内,可见黄色黏稠冻胶样的渗出物。脑沟、脑池或脑主质内可见小颗粒状结节或囊状物,内有胶样渗出物。 镜下胶样黏液中可见大量隐球菌,部分被多核巨细胞吞噬。脑主质、脑膜及蛛网膜下隙内有大量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发病缓慢者可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肉芽肿及小脓肿。国内郑建仲等1999 年报道一组隐球菌性脑膜炎尸检病例,发现小动脉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并有脑主质内出血及多处软化坏死灶。 五。诊断检查 诊断:有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及免疫低下性疾病如AIDS、淋巴瘤、白血病、器官移植等病史,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的头痛、喷射性呕吐、脑神经受损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蛋白定量增高、氯化物及葡萄糖降低者,应考虑本病。临床确诊需在脑脊液中找到新型隐球菌,由于其检出率受病灶部位、病程发展阶段等影响,故对可疑或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脑膜炎,应反复作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或动物接种以寻找病原。通常墨汁染色阳性率较低,故需尽早应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或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隐球菌抗原,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微混或淡黄色,蛋白含量轻~中度升高。细胞数增多,多在 100×106/ L 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及葡萄糖多降低。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菌体呈圆形,无核,荚膜染色较淡,为双层反光圈,菌体大小不一,可见颗粒状物质,出芽菌体呈葫芦状或哑铃状。早期脑脊液检查,不论常规、生化、细胞学均有95%以上异常。主要表现为炎症性变化,虽然与结核性脑膜炎有相似的变化,但99%可从首次腰穿脑脊液中查出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反向乳胶凝集试验呈阳性、强阳性反应。因此,脑脊液检查是隐脑确诊的重要依据。 2.免疫学检查:乳胶凝集(LA)试验:可检测感染早期血清或脑脊液中隐球菌多糖荚膜抗原成分,此方法较墨汁染色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高达99%。若抗原阳性滴度>1∶8,即可确诊为活动期隐球菌脑膜炎,且其滴度与感染程度多呈正比。有人认为新型隐球菌抗原酶联免疫测定比LA 更快速、更优越。 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颅脑CT 缺乏特异性,40%~50%显示正常,其阳性率与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关,病程越长,阳性率越高。可见脑室扩大、脑积水、脑膜强化及脑实质内不规则大片状、斑片状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少数显示小梗死灶或出血灶。颅脑MRI 可显示脑实质内T1 呈低信号、T2 高信号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血管周围间隙扩大,部分呈多发粟粒状结节样改变。 六。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影像学特点等与结核性脑膜炎极为相似,两者鉴别需依靠病原学证据。另外,还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脓肿、颅内肿瘤、脑猪囊尾蚴病(囊虫病)等相鉴别。 其他脑部真菌病还有曲菌病(aspergillosis)和毛真菌病(mucormycosis),也应注意鉴别。 1.曲菌病(aspergillosis) 系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组慢性真菌病。曲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皮肤黏膜表面。本病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可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脑脓肿所致颅内占位性病变症状,常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此外,依不同感染途径及脓肿的形成部位,出现不同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精神异常、视野缺损等,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常显示单发或多发性脑脓肿、脑梗死、出血性梗死等改变。原发感染部位分泌物如痰液、鼻涕、脓液等直接涂片或培养,可找到菌丝及孢子,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因这些部位正常可有曲霉寄生。血清或脑脊液PCR 检测曲霉菌DNA,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病理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菌丝及孢子最有确诊意义。 2.毛真菌病(mucormycosis) 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致死性真菌病。主要侵犯鼻、脑、肺、胃肠道及皮肤,严重者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其中以脑毛真菌病最常见。糖尿病酸中毒为主要诱发因素,其次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大量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器官移植等患者。感染常始发于鼻甲、鼻旁窦或咽部,引起蜂窝织炎,进一步侵犯眼眶至脑、脑膜;亦可侵入局部血管,经颈内动脉而至脑部。 本菌一旦侵入脑内,迅速引起脑炎、脑膜炎。多呈急性起病,少数呈亚急性或慢性。早期表现为鼻塞、头痛等类鼻窦炎症状,后出现发热、单侧面部肿胀、疼痛,鼻腔内有暗红色分泌物流出。侵及眼部引起眼睑水肿、眼球突出并活动受限,瞳孔散大、视力下降甚而失明。脑神经常受累,以第V、Ⅶ脑神经损伤最多见,出现周围性面瘫、面部麻木、角膜反射消失。动脉血栓形成可致偏瘫、失语等,部分出现脑膜刺激征、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晚期多因颅内压增高致脑疝而死亡。 颅脑CT 或MRI 显示脑脓肿、脑梗死、鼻窦混浊、骨质破坏、少数呈脑出血等改变。感染部位分泌物如脓血涕直接涂片镜检或培养,可发现毛霉菌。组织病理学找到病菌最有确诊意义。 七。治疗方案 1. 两性霉素B(二性霉素B)是目前公认的首选药,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结合,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内物质外渗,导致真菌死亡。首次剂量为~1mg,第2 天为3mg,第3 天为5mg,以后每天增加5mg,直至每天~1mg/kg,新鲜配制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避光、缓慢静脉滴注4~6h 以上,总剂量为2~3g,国内谭爱莲等1993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性霉素B (AMB)总剂量小于1g 的25 例中,20 例死亡。该药静滴中常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可在用药前半小时给予解热镇痛药口服或在静滴同时加地塞米松2~5mg,其他常见副作用有低血钾、贫血、皮疹、心肌及肝、肾功能损害等,故应定期作血清钾、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等检查。 AMB 脂质体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它将两性霉素B (AMB)掺入脂质体中,使其凝聚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成为单体的两性霉素B (AMB)在体内缓慢释放,增加感染灶内的两性霉素B (AMB)浓度,提高疗效并降低对机体的毒性。AMB脂质体最大的机体耐受量可达25mg/(kg·d),而两性霉素B (AMB)最大用量为1mg/(kg·d)。严重病例可合并椎管内注射,首次剂量为~,用3~5ml自体脑脊液稀释后,加入1~2mg 地塞米松缓慢注入,以后每次增加~,每周1~3 次,此方法可迅速减少脑脊液中隐球菌数目,缓解颅内高压症状,副作用为发热、下肢麻木、一过性小便潴留、下肢疼痛无力等。目前认为仍有20%~30%患者对AMB 治疗效果差,因此,主张联合应用氟康唑或5 氟胞嘧啶(5FC)。 2.氟康唑 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 依赖酶,抑制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该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中80%左右,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首选药。可口服或静脉滴注,每天200~400mg,副作用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及肝脏损伤。国内姚志荣等1998 年报道一组应用二期疗法治疗10 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前期两性霉素B (AMB)静脉滴注合并鞘内注射,同时给予氟康唑,至脑脊液培养转阴,继续应用氟康唑100~200mg 口服维持,直至CSF 直接镜检连续3 次阴性后停药,结果10 例患者均痊愈,无复发。 3. 5 氟胞嘧啶 通过阻断核酸合成,抑制真菌生长。该药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单独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与两性霉素B (AMB)并用有协同作用,能减少两性霉素B (AMB)用量从而降低其毒性作用。口服剂量为100~150mg/(kg?d),总剂量为500~1000g(徐俊等,1996)。 本病一经确诊,需立即抗真菌治疗。用药途径及疗程应个体化,一般总疗程为~11 个月,停药指征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CSF、常规检查正常、CSF 直接镜检和培养阴性3~4 周(每周1 次)、两性霉素B (AMB)总量达~3g 以上。另外,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等脱水剂;颅内脓肿或肉芽肿可考虑手术切除;严重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并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疗法。 八。并发症 1.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躁动不安。 2.颅底蛛网膜炎,视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第Ⅷ、Ⅲ、Ⅶ、 VI 脑神经受损。 3.部分病人可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九。预后及预防 预后:本病目前仍有较高死亡率(20-30%),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早期被误诊、用药剂量或疗程不足、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脑脊液压力过高、应用激素或抗生素时间过长者,预后差,可遗留脑神经瘫痪、肢体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 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十。流行病学 主要传染源可能是鸽。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另有约1/3 患者经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染。 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抗癌药物、接受器官移植术及白血病、AIDS、淋巴肉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糖尿病等患者,成为该病主要易感人群。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隐球菌在脑内繁殖并产生大量抵抗宿主防御反应的毒性因子,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各种年龄均可发病,20~40 岁青壮年最常见。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少数急性起病。国内福州陈梅根等92 例隐脑分析报告,40%病例曾误诊。 十一。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连续三次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正常及脑脊液墨汁涂片和隐球菌培养均未发现隐球菌,维持用药半年左右无复发。 2.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但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仍不正常,脑脊液墨汁涂片和隐球菌培养仍可发现隐球菌,仍需进行抗真菌治疗。 3.未愈: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十二。预防常识: 本病在早期极易与结核性脑膜炎相混淆,对于经系统抗结核治疗仍未见好转的患者应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脑脊液本菌墨汁涂片在治疗前检查是病原诊断的关键。在本病治疗期应加强生活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治疗切不可半途而废,“痊愈”后的2年内要定期回医院检查(必要时做腰穿查脑脊液)以排除复发的可能。 结核性脑膜炎的话肯定是在稳定生命体征后进行积极长期的抗结核治疗,那里的医生是这么干的么?? 后来的隐球菌感染就比较麻烦了,一般是因为体内菌群失调引起的真菌感染……真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效药治疗,极少的抗真菌要都是非常昂贵的…… 目前的问题是要稳定一般状况,降低颅内压,对症治疗。真菌感染,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建议你去最好的传染病院或是有最好的神经内科的医院就诊。 还有,别相信江湖郎中给你的“中医偏方”!切记! 隐球菌性脑膜炎(神经内科)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大多从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经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该病患者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治疗较为困难,死亡率较高(20-30%),治疗成功与否与(1)是否早期治疗;(2)药物对隐球菌的敏感性;(3)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 1.亚急性起病,病初可表现为轻度间歇性头痛,此后头痛逐渐呈爆裂样剧痛,常伴有恶心、喷射状呕吐。2.多数病人有发热、精神异常,病程长者有明显消瘦、虚弱等,少数病人有抽搐。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谵妄、昏迷等。4.大多数病人脑膜刺激征明显阳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阳性。5.常有多颅神经受损的表现:视力减退、视物重影、眼球活动障碍等。6.部分病人有肢体瘫痪,少数病人有脑疝形成最后死亡。脑脊液检查压力明显增高,除突性所见外,脑脊液涂片隐球菌阳性率高达85%。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结核治疗后好转。 可能是激素用得太多,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了隐球菌。 隐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二重感染,治疗棘手,但也不能说死亡率100%. 我建议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 神经内科简介 神经内科是本省医学十大重点学科之一,在我省神经科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目前开放病床86张,并拥有视频/动态脑电、肌电、经颅多普勒(TCD)、重症监护室等一系列相关辅助科室,成立有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该科室由国内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早年创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的先进科室。 目前在神经遗传及肌肉疾病的诊疗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中风整体治疗、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多种神经科疑难病诊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神经内科已分出脑血管病、神经遗传和肌病、神经免疫及运动障碍、头面痛及神经痛、痴呆及睡眠障碍、癲痫等6个临床专业组。拥有一批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医师32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3人,医师中有9人具博士学位。教学力量雄厚:本科、硕士教学分别成为省精品课程和省优质硕士课程,现有博导2人、硕导6人,常年招收博、硕士研究生,并已接受博士后进站。神经内科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近年来申请到5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一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资助,在《Neurology》《Archives of Neurology》《中华神经科杂志》等国内外著名神经病学专业杂志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源论文10余篇,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数十项科研奖励。 地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院址:中国福建福州市茶中路20号 电话总机:83357199 87983333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设置齐全,重点科室技术特色显著。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分别是内科、普外科、皮肤性病科;省级135重点学科15个,分别是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老年医学科、普外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皮肤与性病学科、感染病科、耳科学与听力学科、临床生殖医学、麻醉科、临床生物学诊断与治疗实验室;省级重点临床专科24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4个,分别是江苏省心脏介入中心、江苏省肝脏移植中心、江苏省急诊医学中心、江苏省耳科疾病与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医院是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点,是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就设在医院内,共有5个学系,45个教研室,担负着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拥有本科学位以上医师14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学位4名,硕士学位2名。科室成员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分会烧伤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分会多发伤与复合伤急救与治疗学组委员,江苏省整形烧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修复与重建学分会秘书、常委,南京医学会医学美容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华东六省一市烧伤学会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组织工程与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学术职务。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拥有先进的烧伤治疗悬浮床,Zimmer电动取皮机,烧伤专用浸泡设备,烧伤专用电子体重磅,皮瓣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皮肤磨削仪,红光治疗仪和电动负压抽脂机等医疗器械。拥有专业的摄像室和独立的门诊美容手术室及手术设计软件系统。医院科室列表 内科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病科肿瘤科皮肤科普通内科(全科医学)妇幼心血管内科(普通内科)外科麻醉手术科ICU骨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普外科普外科·肝脏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烧伤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乳腺病科(普通外科)老年医学科老年ICU老年CCU老年肾科老年心血管科老年呼吸科老年神经内科老年血液科老年消化科老年内分泌科老年综合病区老年诊疗体检科康复医学科妇产科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妇女保健科儿科儿科儿童保健门急诊急诊中医科针灸科临床心理科医技药剂科检验学部放射科介入放射超声诊断科病理科核医学科营养科输血科HLA实验室放射治疗科诊疗中心胰腺中心消化内镜中心肝脏移植中心康复医学中心重症医学中心冠脉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司法鉴定所 江苏省人民医院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原传染病科)创建于1954年。在著名热带病学家许本谦教授和陈钟英、贾辅忠、王明秀、唐保元、黄祖瑚、李军等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常见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于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是目前省内唯一的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目前感染病科门诊分设发热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常年有专家坐诊。病房设有两个病区,共50余张床位,年出院病人超过1200人次。住院病人中近一半是来自外地,包括外省、市的基层医院的疑难、危重患者,充分体现了科室医疗水平和整体实力被同行认可度和信赖程度的提高。我科除对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有丰富的经验及较高的水平外,近几年对发热待查、重症感染、各类肝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诊疗亦有长足进步,并取得一定突破,已成功救治多名复杂感染及重症肝病病人,如成功抢救重症结核性脑膜脑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亚急性肝衰竭合并脑脓肿、肺部感染患者、重症CMV病、病毒感染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甲亢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等等。对这些疾病的成功救治,不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同时也提高了全科的诊疗水平,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地位。今天的感染病科设施优良,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宁静温馨的病房、设备先进的重症监护室、功能齐全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按GLP标准建成的细胞治疗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以及布局合理、装备一新的感染与免疫研究室为感染病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科室现有病床50余张,近3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000人次。学科有多位省内乃至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专业人员队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兴卫工程”重点人才1名,13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8名曾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德国进修学习。感染病科是我国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我省最早的内科学传染病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和SFDA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抗感染专业,也是传染病专科医师进修基地,并承担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为主的多层次高等医学教学任务。学科于1997年被批准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兴卫工程”的感染病学重点学科。学科以各类肝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为其特色,并选择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细胞生物治疗、建立重型肝炎的新型综合疗法和研究开发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性核酸疫苗为主攻目标。与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基因疫苗研究室共同组建了“中美疫苗研究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现有工作人员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50人。年调配门、急诊处方166万张,完成了5168份TDM监测,上报ADR 946份。该学科率先在全省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工作,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药物静脉配置中心。并先后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办公室,门诊药物咨询台,开展了临床药师工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最佳的给药方案,承担新药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工作,协助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用药品评价、新药试用和疗效评价工作。该学科获得卫生部科技基金2项,江苏省科技基金项目2项,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江苏省卫生厅基金9项,南医大基金4项。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是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博士点、硕士点。现有工作人员71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3人。现有实验用房的总面积为2500M2。该科是江苏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江苏省医学诊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设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开展各种常规及特殊的临床检验诊断项目近八百项。于2002年被确认为江苏省当时唯一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学检验科)。近年来,获得各种研究课题共6项,申报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两项,独立或参与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2项,主编各种论著十部。每年发表学术论文达30篇。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建于1962年,由南京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高达教授兼主任,顾元方任副主任,附属医院许勤安任第二副主任。建科初由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组派医技人员轮流来科进行日常病理工作。1965年增加技术人员2人,1972年增加住院医师1人。1977年许勤安任科主任,工作人员继续增加,1984年夏开屏任副主任,1988年后范钦和历任副主任,主任至今。病理科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病理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现在编人数为26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人。近几年来,每年完成外科病理检验4万余例,细胞学检查1万余例,TCT1万5千余例,免疫组化2千余例,快速冰冻诊断2千余次,全国各地病理会诊5千余例,尸体解剖20余例。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近几年来,病理科培养博士、硕士生10余人,培养省内外进修医师100余人。自2007年以来,我科已接收实习医生及技术员10余人。 营养科属于医院医技科室,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营养教研室,有从事临床营养工作多年的主任营养医生、副主任营养医生、营养医生、营养师及营养护士10名。承担着医院营养治疗、门诊会诊、教学科研等工作。多年来,营养科在加强科室基本建设和基础管理的同时,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承担着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肾脏疾病、肝胆胰疾病、外科术前术后等各类病人的营养会诊工作,根据病情提出营养治疗的方案,并进行营养教育,对疾病的治疗、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配合临床各科室开展对重症、疑难及脏器移植等病人的营养支持;在健康意识日益强化的当今社会,利用科室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展营养与慢病的干预研究。开设营养门诊、专家门诊,对各类有营养需求的人提供营养咨询和营养干预,确实起到防病治病、增进健康的作用。 输血科成立于2003年,由原先功能单一的血库转变为目前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监测和预防输血传播疾病;负责全院临床用血会诊;进行造血干细胞单采,血浆置换等治疗性输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研究。目前,输血科科室使用面积200平方米,设有储血室、血型室、配血室、治疗室、发血室、资料室等功能间。现有工作人员12人,均是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培训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疗、检验专业毕业的人员。其中硕士2人,本科7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近年来更新输血理念,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比例达90%以上,远超过卫生部卫生厅的三级甲等医院的要求(成分血比例70%)。我院全年用血量达1800万毫升以上,位居全省之首,我科为临床所提供的血液成分品种有红细胞悬液、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等。输血科包括广州路本部、江东北路河西分部,均向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ABO血型及Rh血型检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效价测定、交叉配血等输血前常规检查,疑难血型的鉴定,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产前实验室诊断等,自身输血,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我科在江苏省内率先引入进口抗人球微柱凝胶技术交叉配血、自动血型加样系统并建立了全方位的输血信息化管理系统,输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在省内及华东地区均处于先进水平,不仅保证常规用血安全及稀有血型和疑难病例的安全输血,同时作为中华骨髓库江苏省分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单位之一,每年完成数十例志愿者的捐献前动员和采集工作。输血科现为江苏省临床输血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01年以来先后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参编学术专2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正在开展与德国Ulm大学的血型专家 “关于Rh(D)阴性的基因分型和遗传学分布”研究课题的国际合作。承担了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输血专业的理论教学以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实习带教任务。输血科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健全科室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全方位加强质量和学科建设。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有效的服务。 超声诊断科成立于l982年1月,2001年更名为超声医学科。科室目前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硕导3名。共有超声临床医师1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4名。预约登记2人,其中一人为主管护师兼介入治疗护理工作。现任科主任胡建群教授,是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医学系硕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小器官和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眼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声学会理事,腹部超声专业组副组长;汪惠宁副教授为南京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叶新华副主任,是南京医科大学七年制硕士生导师,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永久会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介入性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影像系超声诊断教研室,同时也是省超声医师进修基地,每年完成影像本科、专科、进修医师教学320学时。承担省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超声有关专著十五部,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十五”期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三项,院诊疗新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鼓励奖各一项。独立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创新基金各一项,院内创新基金三项,参与多项。每年除完成一万人次以上腹部,浅表小器官,外周血管等常规彩超检诊任务,还开展了各种囊肿的穿刺引流减压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亚甲炎的超声引导穿刺药物治疗;肝癌的无水酒精治疗,配合微波、射频超声引导治疗肝肿瘤以及各种肿瘤超声引导下的组织穿刺活检和肝移植的术中、术后形态、供血的观察等新技术、新项目。腹部及小器官超声担负了全省的会诊任务。超声医学科的学术水平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1、 心脏电生理技术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及介入诊治研究:成功建立缺血性心脏病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干细胞移植的干预研究;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内转复除颤器治疗例数及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居全国前两名。三维标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应用三维标测(EnSite 3000/Navx)系统研究心律失常的病理基质和电生理学机制。根据动态基质标测原理自行设计了在窦性心律下线性消融的新策略,显著提高了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心脏离子通道疾病的临床诊断:研究并建立了诊断隐匿性Brugada综合征及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新方法。2、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的诊治技术缺血性心脏病生物学治疗和介入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腺病毒介导的VEGF165、Angiopoietin-1生物学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制备并获得抗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获国家专利2项及II类新药证书1项。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自主设计并完成了导管微创自膨三叶式主动脉生物瓣膜装置的制备,设计并完成了能在左心耳自动定位的封堵器,获国家专利2项。3、心血管疾病分子细胞机制研究心肌炎、心肌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1986年成立江苏省心肌病研究基地,现已建立了全国心肌病研究协作组。血管内皮、平滑肌功能研究:证明了内皮源性收缩因子是可扩散、可传递的物质,其作用靶点之一为血管平滑肌;发现白藜三醇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内皮损伤后的内膜增生。4、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在人群水平研究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多因素综合干预的防治效果;多次组织和参加了国家和省级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参加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积累了丰富的流行病学研究经验。 [2] 结合学科基础和临床需求,普外科在器官移植、微创外科、胰腺外科、乳腺外科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肝脏移植技术江苏省肝病外科中心2005年成立卫生部挂牌的中国活体肝移植研究所,含2个病区、100张床位、1个实验中心,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支撑。已成为中国能独立开展活体肝移植,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单位之一。已完成活体肝移植79例,为目前国内完成病例数最多的单位之一。目前已完成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病40例,是目前全球研究最为系统、深入的最大一组单中心病例报告。至今共施行肝癌肝切除术4500余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和,有60余例存活10年以上。2、腹腔镜技术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首批认证的腔镜外科技术培训基地。相继开展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胃肠肿瘤根治、甲状腺切除、甲状旁腺全切、胰十二指肠切除、胰岛素瘤摘除以及胃底折叠、胆肠Roux-en-Y吻合、门奇断流术等多项手术。成功开展ERCP、EST累计4000余例,在微创手术的复杂性、多样性、手术质量和数量、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均居国内前列。3、肿瘤射频治疗技术围绕RFA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电极优化,影像组织对应和实验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与企业合作已开发出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射频肿瘤治疗仪,2005年获得国家批准进行批量生产并应用临床;临床应用方面,是国内最早少数几家将该技术应用于肝癌、肺癌、肾癌和颅内肿瘤治疗的单位之一。协助神经外科在国际上首次应用RFA技术切除了常规手术无法切除的颅内巨大血管瘤。 “实体肿瘤射频灭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获得2006年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4、胰腺疾病诊治技术“胰腺疾病诊疗中心”为全国五大胰腺外科中心之一。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治方面国内领先;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胰岛素瘤摘除、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和胰体尾切除,均国内先进。手术数量质量跨入国内先进行列。省内首先开展胰肾联合移植,国内先进。作为主要协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支撑项目“胰腺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研究”子项目。5、乳腺疾病诊治技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微小转移等研究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开展“乳腺癌干细胞”及“新型胞苷脱氨酶hDCA基因在乳腺癌中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申请“乳腺癌干细胞新的分离方法”和“骨转移动物模型” 国家发明专利2项,首创微波固化治疗乳腺肿瘤的新技术。已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早期乳腺癌规范化保乳综合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1. 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研究数十年来该科一直以支气管哮喘作为主攻方向,作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特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深入研究了哮喘时气道炎症的发生机制及其无创性诊断、临床干预的新方法,成绩显著:“支气管哮喘患者β2受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支气管哮喘诊治的实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同时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和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承担部省级课题十余项,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参加国际研讨会交流10余人次。近8年来我们牵头组织“南京地区哮喘之家”活动,对哮喘进行群防群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少来自外省的难治性哮喘患者慕名来我科门诊或住院诊治。2.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治2001年建立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治中心,购置了国际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仪、PTT睡眠呼吸监测仪、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仪和匹配伺服全自动气道正压呼吸机等先进设备。每年成功诊治睡眠障碍疾病患者千余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在国内外获奖10项,受到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关注和好评。承担省级国际合作课题一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一项,主办国际睡眠呼吸障碍研讨会2次。该科在该领域的技术特色为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干预治疗的系列研究。该领域医疗和科研工作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研究该科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诊断率和治愈率高。殷凯生教授是全国抗感染学组成员、华东区肺部感染协作组副主任委员。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殷凯生教授担任江苏省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黄茂教授担任江苏省支援内蒙防治“非典”专家组组长,成绩突出,均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表彰。该科主编的《非典型肺炎的防治》获“国家图书奖”、《实用抗感染药物手册》(人卫出版社)受到广泛好评。主持了42种抗感染新药的临床研究,均顺利获得证书。近年来开展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4.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肺动脉高压作为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是影响COPD预后的重要因素。主持参加过国家“1035”子课题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课题“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治疗学研究”(2000051) 等课题计6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2007年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赛克勒医师年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学进步二等奖等奖项。5.呼吸内镜的诊断和治疗该科在省内较早开展了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治术、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胸腔镜检查诊治术、纤支镜下高频电刀术等。2007年获江苏省卫生厅课题“经纤支镜支架介入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模型的应用研究”。呼吸内镜中心于2007年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现由二个病区(70张床)、门诊、急诊、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和临床神经病学研究室(脑脊液细胞研究室)所构成。每年收容各类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病人1000人次,门诊诊治7万多人次,急诊抢救近1万人次。本学科在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卒中病人的急诊救治有着许多显著地特色。曾在江苏省重大招标项目《脑卒中急救关键技术的应用示范研究》(BS2006007)负责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卒中急救规范以及卒中急救关键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大量的疑难杂症疾病得到成功的诊断和救治。目前该学科可以开展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脑血流超声检测、肌电图(包括单纤维肌电图)、诱发电位、经颅磁刺激诊断和治疗等技术。除此之外,还开展颅高压实时检测、小脑顶核刺激等新技术。部分技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各项设备仪器总值400多万元,有效的满足了临床医疗的需要,保证了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护理水平。该学科目前具有优秀的学术梯队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省部级各项科研项目二十余项,每年年均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校级奖励殊荣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与救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技术研究、头痛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老年性痴呆临床特点与医护方法技术的应用等,已培养博士、硕士五十余人,是重要的江苏省高级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