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胆囊结石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胆囊结石医学杂志

胆囊炎、胆结石的病人主要在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胡萝卜、水果等,不能暴饮、暴食、要禁大鱼、大肉、大油、高脂、高胆固醇(如动物内脏、鱼籽、蟹黄、蛋黄等)、油煎油炸食物及含油多的糕点、酒类;必要时可吃些能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括约肌的食品,如山楂、乌梅、玉米须(泡水代茶饮),在作息上的要求不多,注意不要太劳累就行。此外 ,还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生活规律、多运动等。有兴趣欢迎上我的个人中心(点击我的网名就可以上),就你所提的问题,我做过专题介绍,也许会有你想了解的东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运!希望采纳

排出去的那种绿色的东西是胆结石

那这些排出的东西是什么呢?在美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文章中,胃肠道医生和生化专家联合对排出的“石头”作了分析。通过显微镜下检查,这些“石头”缺乏任何结石具有的晶体结构。如果把这些“石头”在40度的温度下放置十分钟左右,它们会慢慢软化成油性绿色液体。我们知道根据成分,胆结石可以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但是通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东西不含有胆固醇、胆红素、钙这些胆结石该有的成分。通过粪便脂肪提取法证明了这些“石头”中约75%的成分是脂肪酸,结论是这东西只是硬化了的橄榄油。 这些绿色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橄榄油里的甘油三酯在胃脂肪酶的作用下,形成长链羧酸。因为柠檬汁含有高浓度的钾,长链羧酸和钾混合在一起被皂化,形成大量的不溶性的脂肪粒或称为“肥皂石头” 的半固体的小白球。这些其实是吃下去的各种物质在体内“皂化”后形成的产物,经肠道时被胆汁染上颜色。这种东西在室温下经过空气干燥后,会变得比较干硬,很像结石。

胆囊结石与胆囊癌论文

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胆结石与胆囊炎的鉴别急性胆囊炎,可出现右上腹撑胀疼痛,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性疼痛,高热,寒颤,并可有恶心,呕吐。慢性胆囊炎,常出现消化不良,上腹不适或钝疼,可有恶心,腹胀及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加剧。胆石症的表现很多与胆石的大小和部位有关。如果结石嵌入并阻塞胆囊管时,可引起胆绞痛,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坐卧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和高热。但也有症状不典型,不感疼痛的,称“无疼性胆石”。胆囊炎并发胆石症者,结石嵌顿时,可引起穿孔,导致腹膜炎,疼痛加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或衰竭。胆囊炎胆石症可加重或诱发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专家认为: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胆囊炎胆石症常可引起胰腺炎,由胆道疾病引起的急性胰腺炎约占50%。因此,胆囊炎要及时调治。潍坊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中心

胆结石会影响肝胆系统正常功能,可能会刺激胆囊、胆管,引起炎症,导致胆囊炎、胆管炎,甚至肝炎。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逐步加重,并由炎症转化为癌,所以建议尽快到肝胆科就诊并遵医嘱接受治疗。

专家们普遍认为不典型增生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在胆结石或其他胆囊疾病切除的标本中,83%有上皮增生,是非典型增生,发生原位癌。

胆囊癌早期没有特异性表现,或仅仅有慢性胆囊炎症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当感觉到上腹部持续疼痛、摸到有包块和黄疸时胆囊癌已达到中晚期。尤其是50岁以上患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症以及胆囊息肉的患者,应引起高度警惕,定期去医院做B超检查,及早发现胆囊癌早期。最近几年来,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攀升,那胆囊结石没有积极治疗会不会发展成癌变呢。一、患上胆囊结石,胆囊癌发病率高30倍肺癌、肝癌、甲状腺癌听得多了,但对于胆囊癌,大多数人表示不了解。相比其他脏器癌症,胆囊癌的发病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病,恶性程度非常可怕。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肿瘤专家张文彭主任介绍,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明确的危险因素,据研究显示,胆囊结石长期的物理刺激,容易诱发慢性胆囊炎、继发胆囊炎和胰腺炎,这些炎症的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胆囊癌的发生。临床数据统计,超过70%的胆囊癌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超过正常人的近30倍,尤其是结石直径超过了3厘米的患者,发病率是1厘米结石患者的10倍。二、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怎么办?体检发现胆囊结石一般分两类情况,第一类是由于不舒服有症状,到医院查体,从而发现胆囊结石,这类患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第二类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常规查体的时候发现胆囊结石,这类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建议切除胆囊,①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这类患者胆囊结石较大,导致胆汁排出功能不佳,胆汁淤积,诱发或加重胆囊炎的症状;②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这类患者胆囊功能基本丧失,胆囊癌变得概率明显升高;③伴有胆囊息肉≥1cm,胆囊息肉本身大于1cm就有外科手术指征,合并胆囊结石就更应该手术治疗;④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没有以上情况者可以随诊观察。患者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的治疗,不要自行滥用药物,防止病情的加重。三、胆囊癌中医的治疗方法胆囊癌目前唯一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胆囊癌的预后极其的凶险,生存质量太低。所以说大家也在尝试着用其他的一些辅助治疗。在中国胆囊癌有个独特的治疗方案,就是中医中药,这些在胆囊癌的治疗当中相对比较广泛,但是缺乏一个标准的疗效的判定,缺乏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方面,所以说大家尽可能的在正规的中医院来接受这种正规的中医治疗,但在西方的确也开始引进了一些中医中药,北京四惠西区医院中医肿瘤专家张文彭主任说对晚期的胆囊癌病人进行辅助治疗,比如说用针灸来治疗胆囊癌晚期的疼痛问题,在西方取得一定疗效,在中国也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他的像汤剂、烷剂以及一些理疗性的中医中药治疗。在中国大有市场,都有它一定的疗效,但是还是强调在正规医院里,接受这种规范性的中医中药的治疗包括针灸的治疗,但是的确目前中医中药在胆囊癌治疗也是处于一种辅助的地位,还不能取代手术的根治的效果。由此可见,胆囊结石会发展成胆囊癌,所以应做好防范工作。年龄超过55岁的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能及时发现胆囊癌早期。

外科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论文

急性发作期症状比较明显,行抗炎治疗症状缓解比较快,同时结石比较大了,用药排出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暂时不考虑手术可以用药逐渐溶石化石,控制结石的发展,同时缓解症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7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并观察疗效。结果 77例LC,其中成功74例,3例因炎症黏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11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4例,均行LC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是安全可靠的。 【关键词】 老年人;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明显优势,随着术者操作水平的提高及经验的积累,以及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出现,腹腔镜手术的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广泛应用到胆囊、胃肠[1-2]、肝脏[3]、胰腺[4]、疝气[5]、泌尿[6]、妇产[7]等疾病。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技术的日渐成熟,各类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但老年患者合并症多,病情进展快,手术耐受性差,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存在较大难度。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 月对60岁以上急性胆囊炎患者77例行LC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77例中男21例,女56例,年龄60~81岁,平均(69±2)岁,均表现为右上腹痛或压痛,伴恶心、呕吐,白细胞升高或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示胆囊明显肿大54例,均表现为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有漂浮絮状物;提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9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8例。11例B超显示胆总管轻度扩张~ cm,均未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发病时间:72例<72 h,5例>72 h。术前合并其他内科疾病59例(),其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者共41例(),高血压病39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2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肝功能异常6例()。按腹腔镜术中所见及病理分类:急性单纯性胆囊炎67例,化脓性胆囊炎9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规建立气腹,CO2气腹压力控制在~ kPa,采用四孔法技术,先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周围及Calot三角黏连情况,分开大网膜及黏连组织,先显露胆囊,若胆囊张力高则在胆囊底下方约2 cm处进行减压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如既往有胆源性胰腺炎、黄疸史,术前直接胆红素升高、B超示胆管扩张者,均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感染、术中显示不清的LC术后常规肝下放置引流管,严重者中转开腹。2 结果 本组77例急性胆囊炎中,74例LC成功,其中11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4例,均行LC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3例因Calot三角炎症黏连严重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中转手术率。手术时间(65±25)min。术后腹腔引流液(60±25)mL。一般术后1~3 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2)d。无肝外胆管损伤、胆囊动脉出血再手术、肠管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 讨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 (1)起病隐匿,临床体征不典型;(2)病情重,病情进展快;(3)合并有其他器官疾病多。老年人发病前有较重的伴随疾病者可达到65%,以呼吸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些伴发病对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有无伴随病其病死率分别为16%及7%。 手术时机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病死率高,一旦确诊应争取早期手术。毛静熙等[8]认为,急性胆囊炎影响手术的唯一因素是发病时间,程章林等[9]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最好在发病72 h。Koo等[10]也认为病程是决定LC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由于老年人血管硬化等因素,一旦胆囊炎急性发作,病程进展快,保守治疗效果差,易发生胆囊化脓、积脓、坏疽、穿孔,产生严重后果。除全身条件极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外,均应争取在发病48~72 h内施行LC;此时胆囊及肝门处黏连多为纤维索性,局部水肿不严重,与周围黏连容易分离,可以提高手术效果,降低中转开腹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操作轻柔,加强心电监护,建立气腹应低流量,持续气腹压力不宜太高,应控制在~ kPa,穿刺时注意防止皮下气肿,手术后注意排尽腹腔内CO2气体,同时麻醉不宜过深,以保证手术完成时,患者能迅速清醒[11]。 急性炎症期胆囊往往肿大、充血、水肿,与周围黏连、解剖不清。分离黏连时应采用先分离胆囊周围的黏连和电切分离的方法,逐渐将黏连分离到胆囊壶腹与胆囊管的交界部位,确认壶腹部,解剖出胆囊管,再追踪胆囊管的远端走行,但不要过多地向胆总管方向游离,以免损伤胆(肝)总管,这在胆囊管短粗时,显得特别重要。张力过高时,造成夹持困难,妨碍了显露Calot三角及胆囊颈管,此时可于胆囊底部穿刺减压,但减压不宜过大,须保持部分张力,以利于Calot三角解剖分离及胆囊剥离。胆囊壁厚水肿仍难以抓持者于胆囊壶腹部剪开,单层抓持。原则上是宁伤胆囊,不伤胆管。胆囊在急性炎症期组织水肿、脆弱,应避免分离时将胆囊管骨骼化。在用钛夹夹闭胆囊管时,不要用力太大,以免部分夹断管道,术后残端坏死、脱落而发生胆漏。如遇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时,在术中必须紧靠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处囊壁分离,分开Calot三角后方后,再分离肝胆囊三角,弄清胆囊管与胆(肝)总管或右肝管的关系后,再处理胆囊管。解剖Calot三角确有困难,应考虑逆行、逆行与顺行结合行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三角的出血,不可慌张,不可随意乱夹、乱凝以免造成胆道侧壁伤或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胆管闭锁、电灼伤。正确处理方法是迅速夹住出血点,清洁术野,辨清解剖后予以结扎。

胆囊炎患者饮食应清淡不要吃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蛋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还要避免烟、酒的刺激。可以口服消炎利胆的药物,推荐柏龄胆炎舒,中药又没有副作用,效果也不错。

胆结石患者多伴有胆囊炎,因结石阻碍胆汁分泌从而引起胆囊发炎 胆囊炎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胆囊炎本身并不严重,但胆囊炎治愈后由于上述原因依旧容易复发,且胆结石容易引发其他疾病(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 所以,一旦患胆结石,就要在生活和饮食上加以注意,尽量防止急发胆囊炎。存在胆结石的胆囊炎患者,建议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只有这样,才能治愈胆结石患者饮食禁忌较多 胆结石伴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待病情稳定后,逐渐恢复饮食 恢复期患者饮食应注意:1.少食多餐,5--6餐/日为宜 2.饮食以清淡稀软的食物为主,容易消化 3.尽量不要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黏性食物,肉不能吃,油腻的不能吃,鸡蛋不能吃 4.控制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应为健康成人的1/3) 5.戒烟戒酒6.严禁暴饮暴食 .

英国医学杂志胆囊结石

和传统手术相比,精确度更高,手术创口更小,恢复的速度更快,去病灶更彻底,耗费的金钱也更少。

“胆绞痛,要人命”,此话毫不夸张,胆绞痛发作起来,疼痛剧烈,实在难忍。凡患过这种病的人,都知道它的厉害,究其原因,是胆结石在作怪。

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梨形小囊,由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这里贮存和浓缩。当人们进食时,贮存在胆囊中的胆汁随着胆囊的收缩,经过胆囊管、胆总管而进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

胆结石其病胆汁中某些成分过高与核心物聚集形成结石胆汁淤积,结石损伤胆囊内壁,形成胆囊炎结石移至狭窄处,诱发胆绞痛胆囊炎严重时会导致胆囊穿孔长期炎性刺激可能诱发胆囊癌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固醇、胆酸、胆色素、卵磷脂、黏蛋白、脂酸盐、无机盐等。如果胆汁巾某些成分比例过高,沉积下来,再与纤维蛋白、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甚至进入胆道的蛔虫卵等为核心聚集起来,可形成形形色色的结石;如果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或与胆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均可引起胆固醇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结石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而且各种胆结石的比例中,胆固醇结石的比例逐渐增大。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已上升到10%以上,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胆石症患者已逾1亿,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不过有时胆结石无症状或症状并不明显:只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如食后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这些症状往往在进食后加剧,因此常常会被误诊为胃病或消化不良,长期以胃病治疗,药不对症,自然疗效甚微。然而胆结石也不会老老实实与患者相安无事,由于它的存在,导致胆汁淤积,以及结石在胆囊内移动磨擦,可以使胆囊壁损伤,引起慢性胆囊炎。只有当炎症发展到胆囊外层时,并涉及到腹膜时才会有较剧烈的疼痛,而真正的胆绞痛多为结石从胆囊移到胆囊管或胆总管时才产生。病人对疾病的重视态度往往取决于症状的轻重,如对胆结石,恐怕只有多次发生胆绞痛之后,才会想到要认真治疗,不然,要么不加理睬,要么吃些助消化药对付了事,孰不知就这样任结石自由存在,不但会不断增大、增多,还会不断滋生闹事。胆囊炎严重,会导致胆囊穿孔,引起腹膜炎,威胁生命,甚至引起急慢性胰腺炎,更有甚者,由于长期的炎性刺激,诱发胆囊癌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虽然医学界对两者的关系,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据统计有胆囊癌的患者,绝大部分都并发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由此可见及早防治胆结石的意义并不仅在于防止胆绞痛的发生。当然对胆结石的治疗,人们更熟悉的是手术治疗,不过也有部分病人不愿意或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在本节所叙述内容的中心目的是要大家知道胆结石是怎样形成的,以手术之外的措施,尽量把胆结石拒之体外。

如果有这些情况请联想患胆结石的可能胆绞痛:上腹部剧烈疼痛,并放散到后背长期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嗳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容易诱发的因素饮食因素高脂、高蛋白饮食高脂、高蛋白饮食为胆石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据以往统计,我国胆结石多为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但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往粗茶淡饭的饮食减少了,而代之以肉、蛋和禽类等富有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胆结石的化学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十年前就有文章披露,我国胆固醇结石已高于胆红素结石,在北京、上海、天津胆石外科治疗的病例中,胆固醇结石占70%~75%,西方国家的情况也火致如此。还有调查表明,以高脂、高蛋白饮食为主的人群,其胆石症的发病率几乎是以蔬菜、糖类饮食为主的人群的5倍。可见食物的种类与结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很强的排胆作用,而碳水化合物饮食则较弱。当人们在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时,胆囊发生强烈收缩,迫使胆汁急速排出。如果胆管内有胆结石,胆汁排出不畅或完全受阻,就会发生胆绞痛,甚至出现黄疽或其他并发症。所以对胆石症病人来说,荤食较易引起胆绞痛发作,尤其在暴饮暴食以后更易发生。

经常不进早餐不吃早餐也可作为胆结石形成的一个统计学原因。据美国医学杂志报道,20—25岁的女性胆石症患者,多有不进早餐的习惯,空腹时间比同龄女子明显增多。英国医学家初步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空腹使胆汁分泌减少,胆汁中胆酸含量降低,而胆固醇含量不变,以致形成一种高胆固醇的胆汁,如果空腹时间过久而且是经常性的,使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在胆囊巾沉积形成结晶,产生结石。

饮酒在胆绞痛的发作病例巾,除大量荤食是一个明显原因外,许多胆绞痛的发作与饮酒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原因女性女性较男性的胆结石发病率要高。一组全国性调查资料表明,我国胆石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2.57,可见胆石症十分偏爱女性。这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体内脂类代谢有利于脂肪的沉积有关,而且女性怀孕时,胆汁巾胆固醇含量上升,加上此时胆道运动功能不良,使胆汁巾的胆固醇容易沉淀下来;这也是容易形成结石的原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胆石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胆道运动功能逐渐降低。因此,年龄越大,胆汁中的胆固醇越容易从胆汁中沉积,在胆道系统中“安居乐业”而形成结石。

肥胖肥胖的人往往有高脂血症,其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加上肥胖的人往往缺乏运动,胆道运动功能也比较差,因此肥胖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情绪波动和劳累情绪波动和劳累后均会诱使胆绞痛发作,这在胆结石患者中也成为一条规律。

遗传倾向遗传是影响胆石症发生的又一因素。直系家属中如有患胆石症的人,其胆石症发病率为一般人群的4.5倍。生 活 建 议生活调理保持规律有序的生活原则,是每一个人都应遵循的,对于胆石症患者当然也如此。劳逸结合,情绪稳定,适当运动,避免肥胖,你最好这样去做。

饮食建议基本饮食原则基本饮食原则是你首先应该遵循的。具体内容你可以从“附录”中查到,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应该注意高植物纤维饮食的摄人,这样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汁酸的排泄,保持大便通畅,起到利胆的作用,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如果你血脂高,或者在胆绞痛易发期及胆囊炎发作期,应该采用素食原则(见“附录”),有观点认兔胆石症患者应该只摄人素食,而绝对禁止荤食,尤其一些长期受病痛折磨的胆石症病人,更是谈荤色变,对肉类、蛋类食物敬而远之,惟恐避之不及。其实除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以及暴饮暴食易发生胆结石和胆绞痛外(对此应该绝对避免),适当进食些荤食能对胆石症病人起积极作用。因为荤食的排胆作用强,胆管下段的胆砂或小的胆石,可随胆汁而排出,减少胆管内胆石的沉积,对疏通胆道有利,而且胆囊内胆汁因经常排出而不至于过度浓缩,对防止胆囊内胆石的增长也有利。另外荤食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脂溶性维生素,这对维持人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胆石症病人长期不进荤食,则对荤食的耐受力更降低,偶尔吃少量荤食就会引起不适或急性发作。因此长期严格禁荤食是不可取的。仅仅是为了防止胆绞痛的发作,原则上应禁荤为好,但从全面考虑你还是应该遵循基本饮食原则,应经常有节制地适量地摄入荤食。具体掌握还得靠你自己在生活中逐步摸索,但对患有胆总管内大结石或胆囊颈部结石的病人来说,进荤食极易引起胆绞痛,还是不吃荤食,以素食为好。

对于超重胆石症病人请你调整饮食以逐渐减至标准体重,这点你可参考“肥胖症”一节来掌握。

坚持每日吃早餐吃早餐也是你必须遵循的原则。前面已经谈过,长期不吃早餐,易产生胆结石,那么对于已经患了胆结石的病人也一样,长期不吃早餐,仍会促使结石加速增长,所以建议你坚持每天吃早餐。同时也提示你平时也应按时进食,不要过饥过饱,应保持一定的饮食规律。

避免你敏感的食物虽然高脂饮食是诱发胆绞痛的明确原因,而对于每一个人,具体的食物品种又不尽相同,所以请你注意哪些食物对你威胁更大,请严禁摄食这些敏感食物。

戒酒戒酒是你应做的另外一件事,虽然不像荤食那么敏感,但饮酒确实常常是诱发胆绞痛的一个原因。

你应该了解的营养素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C有多种重要功能,它是机体内生理氧化还原过程的主要递氢体之一,对新陈代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给予动物高胆固醇饮食,动物就会有维生素C缺乏现象,并较易产生胆结石,这大概是由于胆酸减少及血液和胆囊中的胆固醇增加双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结果。而维生素C在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量约2000毫克,患疾病时需要量增加。目前认为较大剂量有益于健康,但过大剂量又会有不良后果。

如果不想受胆结石之苦,请你正确选择高脂饮食:高脂饮食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请你避免经常不进早餐:容易使胆汁浓缩,使胆结石形成,请你坚持进早餐饮酒:饮酒容易诱发胆绞痛,请你避免减肥:肥胖人群也是胆石症高发人群,请你减肥平衡饮食:荤素搭配的饮食,有利于健康及营养平衡适当素食:当疾病发作时,请你选择素食维生素E同维生素C一样,动物如果缺乏维生素E也会促使胆结石的形成。当给予动物大量的胆固醇或脂肪时,足够的维生素E就能防止胆结石的形成;而缺乏维生素E时,即使食用不含胆固醇和脂肪的饮食,也会发生胆结石。这表明,饮食中的维生素E含量比脂肪或胆固醇含量对胆结石的影响还大。

维生素A科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之巾,平时以高脂、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饮食为主,但他们几乎不生胆石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爱斯基摩人喜食深海中的鱼,这种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它可以有效地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其他氨基乙磺酸氨基乙磺酸通常与胆酸键结合在一起,增加胆酸的合成,于是降低了胆固醇的含量。国外有动物试验证明给予动物会促使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饮食时,补充氨基乙磺酸可以抑制结石的形成。

卵磷脂卵磷脂是胆汁中的成分之一,从前面的叙述中大家知道如果胆汁巾胆固醇的含量过高及与胆汁中胆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均会沉积而发生胆结石。我们知道卵磷脂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之一,在人体各种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降低过高的胆固醇是其功能之一。防止胆结石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卵磷脂对胆固醇的分解、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卵磷脂所针对的是胆固醇结石。《世界医讯》曾报道过卵磷脂在使胆汁中胆固醇保持液体状态时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小组发现:狗的胆汁中含有高浓度的卵磷脂,而狗几乎从不产生胆结石。将人的胆结石放到狗的胆囊中,结石会自动被溶解。同时他们还发现凡胆结石患者,其胆汁中卵磷脂含量一定不足。

所幸的是,我们日常食品中就有许多富含卵磷脂,而且在我国市场上也开始有卵磷脂制剂出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选择富含卵磷脂的食品食用,或买市售卵磷脂食用。如果你能坚持的活,不光能帮你预防胆结石,对你身体多方面都会有好处。不过你要想使已经生成的结石完全溶解,则需较长的时间,希望你能有信心。

给你的营养建议维生素C:1000毫克/日维生素E:2000毫克/日卵磷脂:2粒/日营养治疗药膳药草金钱草金钱草有利尿通淋和排石作用。在中医界经常用金钱草与其他药配伍治疗胆、肾结石。据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酚性成分和鞣质等多种成分,能促进肝、胆细胞分泌,促进胆汁从胆管排出,煎剂使尿变酸性,促使结石溶解。对于轻症还可以以金钱草一味药泡茶饮。

蒲公英蒲公英作为清热解毒药,经常在治疗痈、疖等处方中出现,也常用于治疗黄疸。令人感兴趣的是,蒲公英里富含卵磷脂,你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将其做菜或做粥吃。

大蓟在中药的传统用法中大蓟是一味止血药,常用于由于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症。现代医学研究其成分含有生物碱、挥发油等,还含有一种抗氧化剂,能保护肝脏免受自由基氧化的损害。它还能刺激肝脏新细胞的生长,以替换老而受损的细胞,且大蓟能增进胆囊分泌出的胆汁的溶解力,可以预防或治疗胆结石。

药膳荸荠煎荸荠120克,切成小块,煎汤代茶,日内饮完。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适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蒲公英粥蒲公英30—5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粳米50克煮成粥,空腹食。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健胃利胆之功。

山楂制品山楂糕、山楂片等平常可常吃,以利胆汁排泄。

很容易造成毛细血管堵塞,会有心脏病,脂肪肝,肠胃不适发生,很有可能会导致胃炎。

手术的效果,伤口的大小,恢复的情况以及止血的效果,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胆囊结石转癌论文

胆结石几年后会变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李**,女,68岁。患有胆囊结石10余年。其子女也都是医务人员,反复劝她手术,但她死活就是不肯。反到是很相信城隍山上一起晨练的老人们的江湖偏方,搞了一些不知其名的树叶草根服用,自己觉得好多了。到医院检查B超,发现胆囊内已没有胆汁,自己也不觉得肚皮痛,就认为没事了。2000年,因发现血压升高来找徐教授。徐教授仔细为病人做体检后,发现病人巩膜略有黄染,便让病人查肝功能。肝功能提示黄疸指数增高,立即行B超检查。经验丰富的B超室高主任亲自为病人做了检查,从极细微的迹象发现事情不妙——胆囊癌不能除外!随即展开了进一步全面检查,所有迹象均表明患者得的是胆囊癌!徐教授向病人家属详谈了病情,并告知须立即手术。但即使这样病人仍不愿手术,后经家庭会议决定患者才同意接受手术。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术后病人恢复的也很快,不久便出了院。至今已有4年多,仍健康存活。但是应该强调的是胆囊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疾病,大部分病人术后存活不到一年。该病人之所以术后4年多仍情况良好,是因为看高血压病看出来的胆囊癌,完全是由于早发现、早治疗。胆囊癌占全部胆道手术的2%左右,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和胆囊粘膜的损害可能是最主要的病因。Moosa指出“隐性结石”5~20年后,发生胆囊癌者占%~50%。国内大宗资料报告20%~%的胆囊癌合并有胆结石,国外报告则高达%~100%。癌肿的发生与结石的大小关系密切,结石直径小于10mm者癌发生的几率为,结石直径20~22mm者的几率为,结石直径在30mm以上者的几率可高达10%。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胆囊癌临床上有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晚期可有黄疽、腹水,恶液质、胆囊肿大等。但症状缺乏特异性,待作出诊断,多属晚期。 胆囊癌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为4:1。治疗上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因术前难以正确诊断,手术时多属晚期,无法切除。切除胆囊后,多数病人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不能切除者可试用化疗,放疗,中草药治疗、但疗效不肯定。

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居消化道肿瘤的第5至第6位。据近10~15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胆囊癌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胆囊癌表现隐匿,常被掩盖在以往的胆囊、胃或肝脏疾病中,而一旦出现阻塞性黄疽、右上腹肿块、右上腹痛和贫血等症状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加上胆囊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根治机会少,预后差。所以,早期发现胆囊癌是防治的关键。胆囊癌前病变是指能诱发胆囊发生癌变,或可能转化为胆囊癌的良性病变。一般包括以下几种。1.胆囊结石:结石对胆囊是一种慢性刺激,可导致胆囊粘膜发生炎性增生到不典型增生,最终发生癌变。据报道,60%~90%的胆囊癌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发生胆囊癌是无结石者的倍,特别是结石大于2厘米者容易发生。2.慢性胆囊炎:由于炎症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胆囊壁发生纤维化和点片状钙化,最后整个胆囊壁增厚、变硬,称瓷样胆囊。瓷样胆囊的粘膜发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慢性胆囊炎还可刺激胆囊粘膜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或肠腺上皮化生,最后发生癌变。另外,慢性胆囊炎多为厌氧菌感染。厌氧菌能使胆汁中胆酸等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化学致癌物,促进胆囊癌的形成。3.胆囊腺瘤:据文献报道,腺瘤的恶变率达,其中直径大于厘米者占,大于厘米者占,合并结石的占。胆囊腺瘤无论单发还是多发,都具有明显的癌孪潜能。一般认为多发性、无蒂、直径大于厘米的腺瘤,或伴有结石的腺瘤以及病理类型为管状腺瘤者,癌变的可能性更大。4.胆囊息肉:有人认为,胆囊息肉少于3个、直径小于厘米者6%为肿瘤;~厘米的37%为肿瘤。5.胆囊腺肌病:以胆囊腺体和平滑肌增生为特征。目前认为其为癌前病变或具有癌变倾向,因此即使不伴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也应行胆囊切除术,以免除后患。6.胰胆管合流异常:正常人主胰管与胆总管在十二脂肠壁内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胆汁和胰液只能流人十二指肠内。胆胰管合流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胰管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由于汇合部位过长和缺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控制,胆汁和胰液可反流人胆道。胆胰混合液对胆道上皮细胞具有诱变性,使其遗传物质改变而发生癌肿。临床研究也证实,胰胆管合流异常者胆囊癌发病率显著高于胰胆管合流正常者。7.美尔直(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引起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是胆囊结石少见的并发症。胆囊结石引起胆囊壁增厚,加上胆汁长期淤积,故容易发生胆囊癌。8.其他:研究证明腹泻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有腹泻者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无腹泻者的2倍。胃溃疡手术后患胆囊癌的危险性是来接受手术治疗者的3倍。另外,胆囊癌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胆固醇代谢失常、胆汁内致癌因子、性激素、X线照射、伤寒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接触造影剂等可能相关。毋庸讳言,胆囊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并非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转变为癌,也并非所有的癌都来自癌前病变。所以,对癌前病变不要忧心忡忡,谈癌色变,要积极治疗,定期到医院做B超等检查。若治疗无好转,或病变持续发展,最好早期做胆囊切除,以根治疾病,免除后患。

胆囊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观察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多数人认为胆囊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还有人提出胆囊癌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胆总管下端和主胰管的汇合连接处存在畸形有关,因有此畸形以致胰液进入胆管内,使胆汁内的胰液浓度提高,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粘膜变化生,最后发生癌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