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误诊学杂志》。肝硬化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中国误诊学杂志》,这本书是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启迪作者思维,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中国误诊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办。设有:研究原著,综述与进展,教训分析,经验交流,临床合理用药,护理研究,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等栏目。
探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综上所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探讨.文秘杂烩网, 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吴伯文 徐爱民 潘泽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年12月第23卷第12期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我国对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手术切除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肝癌总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其中小肝癌达%。但由于多数肝癌的发现均较晚或早期即有肝内播散;肝癌病人多伴较重肝硬化,肝功能异常;年龄或其他疾病的限制等,使临床肝癌有手术切除条件的不足25%,并且肝癌术后复发率也很高,对于上述这些失去手术机会或已无根治性切除条件的病人,目前临床采用以介入为主的多种非手术治疗的综合疗法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定疗效,成为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介入疗法是这些非手术疗法中疗效最显著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肝癌介入疗法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采用的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放射性介入疗法和超声介入疗法,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介入疗法综合介绍如下。1、肝癌的放射性介入疗法放射性介入疗法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主要方法是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这一技术目前已得到广泛采用,疗效肯定,成为不能根治切除的肝癌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肝癌的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系统,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可达全身的100—400倍,增强抗肿瘤效应,而全身毒性作用明显减少;栓塞剂可阻断肿瘤血供,使瘤体严重缺血坏死,进而纤维化、缩小,有助于二期切除肿瘤;肿瘤局部坏死液化也有助于缓解肿瘤性疼痛;有研究表明,TACE也有助于刺激机体免疫效应,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有以下几点。(1)不能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无肝功严重障碍,无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2)肿瘤占全肝<70%;(3)术前应用可使肝肿瘤缩小后二期切除;(4)控制肿瘤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5)肝癌切除后预防性治疗。禁忌证:(1)肝功能损害,血清总胆红素及谷草或谷丙转氨酶>正常2倍,中等量腹水;(2)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有出血倾向,WBC≤×109,血小板≤50×109;(3)门静脉癌栓广泛(左、右支)或主干阻塞(但可做TAI);(4)显著的门静脉高压或近期内有上消化道曲张静脉破裂出血;(5)肝肿瘤占全肝70%以上(若肝功能正常可采用少量碘油分次栓塞);(6)肝内或肝外广泛转移;(7)全身状况差或其他器官如心、脑、肺、肾等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常用的肝动脉灌注药物有5-FU,顺铂、卡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选其中2、3种联合应用。常用栓塞药物有碘油、明胶海绵,各种材料(包括药物,放射同位素)的微球等。放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TACE术后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肝区剧痛,食欲不振,发热等,偶有胆囊炎甚至胆囊坏疽,腹膜炎;胃粘膜糜烂,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及肝或肾功能衰竭等,应严加防范。放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存在争议的问题经过多年大量病例的治疗实践,国内外文献公认TACE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9)报道TACE14000余例次,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77%,17-22%,6-13%。经TACE治疗后肿瘤缩小并获得二期切除约占TACE总例数的-%,二期切除者5年生存率与小肝癌切除者相近。有少数病例经多次TACE和综合疗法治疗后肿瘤缩小、消失,有的至今已生存10-20年以上,达到了治愈的疗效。 TACE疗法目前还存在许多缺点和难点影响其疗效。(1)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的治疗问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可达-%,对这类病人如放弃治疗,其生存期仅有3-6个月,因此目前对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病例行TACE是国内外文献中的一致共识。对于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是否宜做TACE治疗,目前有不同意见,国内相当多的作者持否定意见。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10000余例TACE治疗的观察、研究,门静脉主干癌栓一般并不会使门静脉血供完全阻断,即使完全阻断,周围也已形成许多迂曲的小静脉进肝,这些侧支循环在TACE术后仍可维持肝血供。Ralls发现即使同一病人,门静脉的向肝血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当肝动脉血流被阻断时,门静脉离肝血流会变为向肝血流以满足肝脏供血的需要;此外肝脏还可从门静脉血中提取高比率的氧以提高对门静脉循环的更有效利用,这些都说明肝脏具有防范缺血坏死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肝功能良好的门静脉癌栓病人,一般能够安全渡过TACE术后的危险。也有人提出经门静脉穿刺注射IL-2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可提高病人的疗效。(2)对于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术前是否行TACE,目前存在不同意见。多数作者认为,可一期根治性切除的肝癌,不作术前TACE,特别是直径<5cm的单个肿瘤。对较大肿瘤(>10cm)无包膜,边界不清,又贴近肝内大血管;周边有子灶或多结节的肝癌,这样的肿瘤难以做到根治性切除,相反,经手术刺激后极易在短期内复发并且较术前增长扩散的更快,也会促发肝外转移,对此类肿瘤宜术前行TACE,若肿瘤明显缩小,周边子灶坏死,肿瘤周边形成炎性包膜,使边界变得清楚,可再行二期切除,其5年生存率达,疗效近似于小肝癌切除,远较一期姑息性切除为好。若经TACE治疗后,肿瘤并未缩小,仍未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条件,我们认为继续做综合性地非手术治疗仍比勉强行姑息手术切除的生存期要长。(3)肝癌切除术后有选择性的行预防性TACE是提高肝癌疗效的重要手段。术后行TACE其主要作用是经DSA证实有无术后残存微小癌灶并可进一步杀灭。有报道对高危复发病例(肿瘤无包膜,有卫星结节,未达到根治切除标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或p53表达强阳性)术后辅加TACE治疗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提示,术后TACE组和单纯根治性切除组相比,前组肝内复发率从%降至%,4年生存率从%提高到%,提高了疗效。(4)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近年有学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认为,TACE确有杀灭肿瘤,提高中晚期肝癌疗效的一面,但有相当多的病例也显示了该疗法的局限性,甚至表现出疗效更差的一面。研究表明经TACE治疗后,虽有73%的肝癌病人50%以上的肿瘤组织出现坏死,但仅有5%是完全坏死,而残存的癌细胞会具有或产生更强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如有的病例TACE后短期内,病人肝内出现多处或弥漫性播散灶,有的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灶等。此外肝癌结节周围区域及包膜为门静脉供血,TACE后,肿瘤周边或包膜下常有存活的癌细胞,加之周围侧支血供很快建立,残留癌组织很快增殖;肝癌病人多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TACE术后,绝大多数病人出现肝功能损害,其中有的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多次TACE治疗后,会导致肝萎缩和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进而更加剧了病情的恶化。也有报道认为TACE不能阻止经门静脉癌栓导致的肝内转移并使药物栓塞不完全甚至促进肝内播散转移等;此外,肿瘤大小,肿瘤的血供以及肝功能状况等均是影响TACE疗效的因素。 如何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鉴于上述影响TACE疗效的诸多因素,目前临床除改进操作方法外,多采用以TACE为主的综合疗法以提高疗效。如采用微导丝精细超选插入荷瘤肝段乃至肝亚段或末梢的肿瘤供养动脉,使肿瘤在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下,大剂量栓塞剂最大程度栓塞血管,可使肿瘤完全坏死;若存在肿瘤血管的动脉-门静脉瘘,栓塞剂又可进入门静脉支内,使荷瘤动脉、门静脉支的供血被阻断,导致肿瘤完全坏死,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肝组织;此外重视对寄生血管的处理等都是提高TACE疗效的措施。近年国内有报道TACE经肝动脉置管注入放射性同位素,在化疗栓塞基础上加内照射治疗肝癌,3、5年生存率提高到74%和56%。自Kan等提出肝癌存在双重供血后,临床研究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化疗的报道增多。有报道肝动脉及门静脉双化疗加瘤内注射碘油、乙醇治疗肝癌,治疗后2年生存率可从21%提高至%。也有研究采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瘤段肝静脉,同时行超选择性TACE,其疗效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但这一新技术开展时间短,病例少,尚难评价。此外,大剂量碘油栓塞法,高温碘油热栓塞或加入中药(华蟾素、喜树硷等)TACE疗法,或TACE后结合放疗、无水乙醇注射、微波固化或射频消融等联合疗法,同时结合免疫,中药等进行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对肝癌的疗效。2、肝癌的超声介入疗法由于各种原因,如肝功能异常,其他严重疾病影响,肿瘤部位、大小等因素,暂不能采用手术治疗的肝癌,可在B超引导下,对肝癌行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微波固化、射频消融、氩氦刀局部冷冻等,近年该疗法国内外开展较多,进展很快。 经皮穿刺瘤内药物注射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高热蒸馏水或盐水等,其中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肝癌,方法简便、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好等受到临床重视,应用最普遍。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总结2000例肝癌病人,31000次PEI治疗,肿瘤坏死缩小率可达%,肿瘤直径<3cm的2、3、5年生存率达85%、80%和55%,疗效不亚于手术根治性切除。>5cm者2、3年生存率也达到%和15%,延长了病人生存期;作者认为如能联合TACE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15-50%的醋酸瘤内注射,较PEI有更强的组织渗透力,浸润范围更大,对瘤组织破坏比PEI大1倍以上,其注射药量及次数比PEI减少。Dodd等研究报道,醋酸治疗小肝癌,3、5年生存率可达79%和49%,完全可取代手术切除。近年,高温蒸馏水(PHDI)或盐水瘤内注射疗法国内外也始有报道,疗效与PEI相仿,但其副反应极少,安全性高。有报道经PHDI治疗,肿瘤坏死率达%(56/69),认为对直径≤6cm的肝癌疗效优于PEI。然而,由于注射量大,瘤内压力高,能否引起肿瘤扩散等并发症及疗效如何,尚待大宗病例观察。 射频消融(RF)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技术,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疗效较肯定。Rossi等报道39例癌结节直径<4cm的小肝癌和11例转移性肝癌经射频治疗后,前者中位生存期44个月,在平均约个月的随访中,局部复发率<10%。该组原发性肝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68%、40%。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1)报道100例肝癌经RF治疗,63例<5cm的肝癌治疗后总有效率达%,瘤体完全凝固坏死率达%,其中59例生存1年以上(仍随访中)。认为RF对小肝癌治疗可达到与手术根治切除同样的疗效。国内另一组报道也认为RF对直径≤3cm的肝癌,其组织坏死率可达90-100%,疗效好,延长生存期。此疗法适用于肝功能差、年老或不宜手术治疗;或肿瘤位于肝中央,肝门区;或手术困难的复发性肝癌(<5cm,尤其是<3cm)的病例;无手术指征的大肝癌也可试用,配合TACE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虽然+,疗法有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等优点,但也应注意穿刺出血、脓肿形成、邻近脏器损伤、穿孔等并发症,对有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肿块巨大,与胆道关系密切的肿瘤应视为禁忌。 微波固化(MCT)治疗通过微波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加温至50℃以上,致瘤组织凝固坏死。此疗法国内外已经应用多年,取得显著疗效。SATO报道应用MCT治疗19例不能切除的肝癌(直径5-9cm),31个病灶中,28例完全消融获得根治,2例长期存活,10例无瘤生存10-64个月,3例带瘤生存17-22个月,疗效满意。国内一组报道27例直径<3cm的44个肝癌结节,经MCT治疗后,肿瘤完全消融率%,1、2、3年生存率为%、%和%,显示MCT对肿瘤的疗效满意,特别对那些因肝硬化重,肝功能异常,或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风险大或要切除大块肝组织的小肝癌,MCT无疑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的方法。也有报道此疗法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出血,周围脏器特别是胆道等损伤等并发症,应注意适应证选择和细致的操作。 氩氦刀靶向冷冻损毁术冷冻技术治疗肝癌,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获得一定疗效。氩氦刀冷冻损毁术是近年临床开展的冷冻治疗新技术,氩氦刀通过4或8个能单独或组合应用的热绝缘超导刀,插入肝肿瘤组织内,由于超导刀为中空,当输出高压氩气,藉氩气在刀尖急速膨胀作用,使刀尖区域在1min内降温至-140℃,肿瘤组织呈冰球状,冷冻15-20min,肿瘤低温坏死。理想的治疗是,B超下可见冰球超过肿瘤范围1cm以上。冷冻结束后开启氦气加温系统,使刀尖温度回升,病变区在数分钟内解冻并升至20-45℃,化冻过程冰球膨胀爆裂,对瘤组织也能造成严重损伤,然后再重复以上循环。这一疗法适应证是:(1)病人一般状况好,无其它重要疾病;(2)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Child A或B;(3)3个以内肿瘤,肿瘤直径<5cm;(4)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行手术或其它疗法疗效差的病人。对于较大肿瘤可以逐次试用多根超导刀,或术中多点穿刺治疗,术后与TACE等治疗结合仍能获得好的疗效。开腹行氩氦刀治疗时,因在直视下操作,可采用5-8cm大直径超导刀,多点穿刺,对半肝以内较大肿瘤也可采用此疗法。国外作者报道转移性肝癌行冷冻治疗较多,国外作者报道123例肝转移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44%,5年无瘤生存率为30%,10年生存率19%,疗效显著。对于>5cm的大肝癌,配合TACE治疗仍有相当的治愈率,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作者研究,病人术后CD3+、CA4+、CD8+及NK细胞等多种免疫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提示该治疗可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效应。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氩氦刀治疗31例肝癌(原发21例,转移10例),肝癌直径≤5cm,治疗后AFP转阴率达80%,CT、MRI复查示肿瘤完全坏死率为%。由于该疗法创伤小,恢复快,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常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目前国内逐渐开展这一新技术。并发症有针道或肝包膜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邻近器官损伤,血红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等。对较大肿瘤的治疗,术中需输液加温或铺电热毯加温,防止冷休克;术后行碱化尿液、利尿等保护肾脏等治疗。 如何上传文件??
现代人情志、精神各方面容易出现压力,因此在临床上,肝胆性疾病,要比其他类型的疾病常见得多。这篇文章将为我们讲解,肝胆都有哪些不同的证型?分别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剂或中成药去治疗和养护? 肝的4类常见实证和对应方剂 1、肝的第一类实证: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这4个字,我想大家应该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1)肝气郁结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最典型的就是胁痛——肋骨下边的两胁作痛,呕逆,腹痛,而且经常会泄泻,且便后不爽。甚至有时候会有腹部的积聚。 长肿块——不管是囊肿还是其他的,其实它都是肝疏泄不畅的表现。 ①胁痛,主要是以胀痛不舒,或是来回走窜的痛为主。就是你疼的时候,它这个气是来回走窜的,而不是固定在一个点剧痛。这是肝气不调畅比较典型的疼痛表现。 ②呃逆,主要表现在经常嗳气、打嗝。且不是吃饱饭后才嗳气、打嗝,而是在空腹的状态下,就是在不吃东西的状态下,也是频频嗳气、打嗝,甚至还会吐苦水。 ③腹痛泄泻,疼痛特点是什么?就是你肚子疼时,跑到厕所里去拉肚子,但肚子拉完之后,这个疼痛是不会缓解的。而且便后有种拉不干净的,所谓“便后不爽”。而且这类腹痛,往往会跟人情绪波动或者情志不遂有密切联系。 ④积聚,在我们中医里面,它是肿块的一种类型。一般来说,肝气郁结的积聚所出现的部位,就是在胁下。如果积聚不是实质性肿块,是以气为主的话,它会或左或右,聚散无常。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且是以胀痛和刺痛为主。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情绪易怒等表现。 (2)推荐方剂或成药 对于肝气郁结证型,我们中医里比较典型的方剂就是柴胡疏肝散。如果伴有积聚,或者气滞血瘀这种状态,还可以结合失笑散进行气血的同时调整。 2、肝的第二类实证: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有点类似于,老百姓通常讲的“肝火比较旺”。 所谓肝郁化火,就是当你生气、肝郁时,郁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化火的表现。 (1)肝火上炎都有哪些表现? 它的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如胁痛,呕吐,眩晕,头痛,易怒,暴怒,头昏耳鸣,耳红目赤,然后还有吐血和衄血(鼻孔出血)。 ①肝郁化火胁痛的疼痛特点跟肝气瘀滞是有一些区别的。肝火上炎的胁痛,它是以灼痛而烦躁为主,经常会呕吐苦水。 ②眩晕和头痛,自己的感觉就是头晕不支,头很沉,支不住,自己会觉得头部的经脉会跳,且“痛如刀劈”——就像刀往下劈的那种感觉,或者以胀痛为主。 ③耳鸣耳聋,都偏于突发,不像肾亏的耳鸣是缓缓而来。 肝火上炎的耳鸣和耳聋都是突然发作,鸣声如潮。就是说鸣响是一阵一阵的,像潮水一样,即使按一按耳朵,鸣响也不会减退。 ④吐血和衄血也是一样,也是骤然发作,出血量比较大。 ⑤肝郁化火还可以经常见到大便干燥,小便热痛,面赤目赤,脸上热烘烘的,口苦口干等表现。 以上都是肝火上炎所体现出来的症状。这些表现,一般我们从它的症状上可以看出来,发病是比较急骤。就是你郁久化火了以后,发病的症状都是骤然出现的。 (2)推荐方剂或成药 对于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的这个证型,临床上所对应的典型方剂就是龙胆泻肝汤。我们可以在药店买到的中成药就是龙胆泻肝丸。 关于龙胆泻肝丸是否安全的问题,大家需要更理智地看待。 龙胆泻肝丸以前被报道过,有人说里边有木通,据说有人吃了后引起所谓的“肾脏问题”。 其实这是完全不需要担心的。因为龙胆泻肝丸这个药在我国,已经用了几千年了,所以组方本身不可能有问题,出现问题的都是个案。 当一个人的基础体质有问题,吃很多药,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这不能代表所有人都吃不得。 3、肝的第三类实证:肝风内动 (1)肝风内动都有哪些表现? 肝风内动主要表现的症状是昏厥,痉挛,麻木,眩晕,头痛,口眼歪斜等。 ①昏厥,主要的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抽搐、口吐涎沫。 ②痉挛则是指头项强直,四肢挛急,不能屈张,甚至会出现角弓反张的表现。 ③麻木,一般表现为手、足、面,还有唇部,上面像蚂蚁来回跑一样的,这种略微有一些“麻而痒”的感觉。 ④眩晕、头痛跟肝郁化火的表现有略微区别。它的表现是头昏眼花,行走时感觉飘飘的,头部表现为扯痛——抽扯而痛。 ⑤在昏厥之后,经常会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艰涩,半身不遂的一些后遗症。类似于我们现代医学里提到的“中风”。 (2)推荐方剂或成药 在我们中医的里,比如说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都是针对肝风内动的典型方剂。 4、肝的第四类实证:寒滞肝脉 (1)寒滞肝脉都有哪些表现? 寒气如果进入肝脉,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少腹肿胀,睾丸坠胀或阴囊收缩,甚至还会合并出现疝气。 ①少腹肿胀,疼痛是以胀痛为主,牵扯睾丸的“坠痛感”为主,疼痛比较剧烈,受凉后会加重,如果用热水捂一捂,会暂时缓解。 ②阴囊收缩,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寒滞厥阴经肝脉的表现,有时候会跟少腹胀痛,睾丸的坠胀、剧痛合并出现。 此外,寒滞肝脉还会表现出厥阴寒气的蜷缩的这种虚寒状态。 (2)推荐方剂或成药 在我们中医里所对应的,是暖肝煎之类的方剂。 肝的常见虚证和对应方剂 肝的虚证,最典型的就是肝阴不足,也就是由于肝血不足,或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而造成了肝阴不足、郁而化火,甚至会化火动风。 (1)肝阴不足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典型的症状有眩晕,头痛,耳聋耳鸣,身体的麻木震颤,雀盲(也就是夜盲)。同时会伴有阴亏的一些症状,比如口干舌燥。 ①肝阴不足的眩晕和头痛,跟我们上面讲的实证的头痛,还是有一些略微区别的。 肝阴不足的头晕和头痛,表现的是头目发昏,眩晕,人感觉要坠倒,但是又没有实质性的突然晕倒。 ②耳鸣和耳聋,它跟刚才我们讲的肝郁化火是不一样的,那个是突然的一下就爆发起来,而肝阴不足的耳鸣耳聋,它是逐渐形成的。它的这个鸣响声也是比较低微,经常按一按耳朵,这个鸣响声可以减退。 ③肢体的震颤,跟我们刚才讲的,实证的表现也是有区别的。它主要表现的是肌肉的蠕动,不自觉的发抖,以四肢拘急为主,跟实证里那种发病很急骤,角弓反张之类的截然不同。 ④雀盲,就是指两目干涩,晚上外出,会感到视力大大减退。 ⑤除了这些临床表现之外,肝阴不足,它同时就像我们刚才讲的,会伴有一些阴虚的表现,比如说面部烘热,两颧潮红,咽干口燥,然后少寐、多梦。 (2)推荐方剂或成药 比较有代表性的临床方剂,比如说有张景岳的一贯煎。还有就是我们在药房可以买到的杞菊地黄丸、石斛明目丸这一类,这些都是针对于肝阴不足而设的方剂。 肝的4类常见兼证和对应方剂 除了实证和虚证之外,肝还会有一些兼证。 1、肝的第一类兼证: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是,胸脘的满闷痛,就是胸脘部的又满又闷又痛的这种感觉,同时伴有两胁的窜痛。吃东西不容易消化,经常嗳气、吐酸水。 针对这一证型,我们治疗一般是以疏肝和胃为主,比如使用四逆散,配合一些左金丸。 2、肝的第二类兼证:肝脾不和 主要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思饮食,腹胀,肚子里边经常咕噜响,伴有肠鸣,大便稀。 临床上比较典型的方剂,就是逍遥丸或者是逍遥散等。 3、肝的第三类兼证:肝胆不宁 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就是,虚烦不寐,经常做噩梦,噩梦中会被惊醒,遇到事情容易惊恐,短气乏力,视物不明,嘴巴苦,脉一般都是偏弦细的。 这一类证型,我们一般都是使用酸枣仁汤和温胆汤这一类的方剂进行调理。 4、肝的第四类兼证: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两颧潮红,头晕目干,腰膝酸软,咽喉干痛,盗汗,五心烦热。男子会伴有遗精,女子会产生月经不调或带下疾病。舌红,无苔。 临床上比较典型的方剂,就是六味地黄丸。 胆的常见证型和对应方剂 胆的虚证,如肝胆不和,一般我们用酸枣仁汤或温胆汤来调整。 胆的实证,表现是目眩,眼睛花,耳聋,胸胁苦满,口苦,呕吐酸水或苦水,人的情绪是暴躁易怒,烦躁不眠,心里惊悸不宁,舌苔偏黄腻。 针对胆实证,中医里比较典型的方剂就是黄连温胆汤。 正式讲座至此告一段落,以下是问答环节的精选。 讲座问答环节精选 问1:老师好!情绪化是否属于肝胆疾病,如果是,又该如何调治呢? 答:情绪化和肝胆疾病是相互伴生的。 如果肝胆有疾病,会引起人的情绪化、烦躁易怒;而长时间的情绪化(如工作压力大,经常抑郁,思虑过度等)反过来,又会使我们容易得肝胆疾病。 谈到如何去治疗,就是要看你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你是因为情绪不好,然后引起的肝胆疾病,那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你平时要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整,学会排解压力。 如果你是先有肝胆性疾病,反过头来影响到了情绪,那么这时候就要求助于医生,先调整你的肝胆疾病,然后情绪的烦躁自然而然就会消失。 问2:我有个问题,我眼睛老是干痒,我想问问除了我自己知道的,可以用菊花、枸杞泡茶,还有什么更好的改善方法吗? 答:眼睛如果偏于干痒,而没有视物模糊或者昏花状态的话,一般都是偏于肝热。 对于肝经有热或者是肝胆湿热,可以用清肝明目的枸杞、菊花,包括决明子,在平时泡茶来喝。 同时,你以后要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少荤多素。肉类、辛辣刺激的,这些燥热性比较强的东西,都是嘴巴要管牢的。这个是自己要特别当心的。 包括饮酒、熬夜,这些习惯都可能加重眼睛的干涩。也不要长时间地盯着手机和电脑屏幕去看。 问3:您好!我是属于那种特别容易上火的体质,所以脸上经常会冒痘,这个是不是和肝胆功能有关? 答:容易上火、长痘痘,有的是跟肝胆是有关系,有的跟肝胆没关系。 在我们身体里,除了这个足少阳胆经之外,还有手少阳三焦经,以及肺热、胃热、脾胃湿热等,这些都可能会引来痘痘。 所以痘痘不一定跟肝胆有关系,具体还是要找医生当面看一下。 问4:您好,老师,的胆结石能用中医方法治疗吗?谢谢! 答:中医排胆结石,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药物去收缩胆囊,然后促进胆结石的排泄。 胆结石如果在2公分以上,是有点大,所以必须得去测试一下你的胆囊活动度。如果你胆囊活动度已经完全丧失,或者是10%都不到,中医排石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这个时候,你可以采取西医的微创手术。
浅析肝病辨治中 “ 实则阳 明 , 虚则太阴 ” 张炳煌1,陆定波2 中医学认为,肝脏与脾脏、胃腑,在生理上互相为用、互相协调;病理上互相影响、互相传变,肝脏疾病的病位在肝, 还涉及脾胃,历代医家持此观点和论述的数不胜数。 枟金匮要略枠首条便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而后“肝病实脾”理论即为历代医家传承,并得以发掘创新。 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的“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在肝脏疾病辨治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确切含义 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 太阴包括手太阴肺与足太阴脾。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所指“阳明”、“ 太阴”, 主要是指胃与脾,高度概括了阳明病与太阴病的病理特征。 “实” 与“虚”则反映了阳明病与太阴病的病症性质。 病理状态下,胃受纳、腐熟功能失常,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改变, 进而有形之物留滞胃肠,形成“邪气盛则实”的病机变化。 胃腑的虚证多由脾失健运、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来。 而脾病多以运化功能失常,水谷津液失运,气血化源不足, 以及脾不统血, 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 寒湿或湿热之邪入驻中焦, 侵及脾脏, 因脾易为湿困,又会出现一派脾失健运之证。 同时久病亦可使脾失健运, 引起脾虚证。 故脾脏为病,常常表现为虚象。 所以, 阳明病的性质属实者居多,太阴脾病则易见虚证。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含义即源于此。 枟内经枠 曰: “ 太阴、阳明为表里, 脾胃 脉也。 阳者,大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 阴道虚”[1]也反映了这一观点。 2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辨治肝病的体现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主要反映脾胃病的病症特点。 在肝病临床诊治中往往面对治疗病位的确定问题。 现代许多肝病患者是通过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确诊患有肝病。 临床多表现有纳差、乏力、腹胀、泄泻等症,这些症状并非单纯仅由“肝”的机能失调所致,病位往往涉及到脾、胃、肝、肾。 因此治疗用药时, 不能单纯拘泥于“肝病”,而应该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 着眼“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实则阳明”证,多见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较为常见的实证。 肝失疏泄是引起气机升降失常, 胃失和降,有形之物留滞于胃肠的主要机理, 患者出现纳呆食少、吞酸嘈杂、胃脘胁肋胀痛等一派肝胃不和证。 “虚则太阴” 证是慢性肝病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虚证或兼见虚证,多有太阴脾虚的表现。 邓铁涛教授于 1975 年提出了五脏相关理论, 在五脏两两相关模式中,肝脾两脏关系极为密切。 邓铁涛教授认为, 肝病的病位不单在肝,更主要是属于脾的病变。 肝之疏泄功能正常, 则脾胃升降适度,故有“土得木而达”、“木赖土以培之”之说。病理条件下,若肝脏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情进一步发展,往往引起脾脏功能失常。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则胆汁分泌异常,进而影响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引起“木不疏土”或“肝脾不和”之证。 临床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 则“木旺克土”, 肝气横逆, 引起肝郁脾虚,临床出现食欲不振、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大便溏薄等脾虚证。 脾失运化, 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 形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甚至形成水肿。 故枟素问· 至真要大论枠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同时,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 无以升清化浊, 肝脏失于气血之滋养,其功能又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如此恶性循环, 脾虚与肝郁、水湿、痰饮、瘀血等实证同见, 形成虚实错杂之证。 这些虚证或虚实错杂证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晚期肝癌等。因此,在慢性肝病病情演变的各阶段进行中医辨治, 应高度注意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在肝病临床的运用。仲景所创主治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枟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枠所载逍遥散等方剂, 都是在疏肝柔肝同时, 加以健脾益气之品, 是“治肝实脾”理论在临床广泛运用。 3 病案举隅 案 1:李某,男,45 岁,2009 年 3 月 2 日 初诊。因右胁肋下反复阵发性胀痛入院。 诉半月 前出现右侧胁肋下阵发性胀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症见胁肋胀痛, 时恶心呕吐, 脘腹痞满, 食欲不振, 伴口 干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舌苔黄腻, 脉弦滑。 笔者辨治之初, 考虑本病由湿热之邪所致,仅给予清利肝胆湿热之剂,用黄芩滑石汤加减 3 天后,症状改善不甚明显,细辨认为患者存在胃腑热盛之证,加用大黄、枳实等药清泻阳明胃热。 服用 2 天后, 诸症状皆有改善,继服 3 剂,症状消失出院。 按:在肝病发展过程中, 湿邪、热邪相兼为病较为常见。 如热邪过甚或蕴遏过久,则会出现胃腑热盛证。 立法用药时,不仅要考虑肝胆湿热, 还要兼顾胃腑热盛, 加用大黄、枳实等泻热之品。 叶天士提出的“腑宜通即是补”,主张用降胃之法,使胃气降则和[2]。 可见治疗肝病应知常达变,注意阳明腑实,拟法当以通为用。 案 2:庞某,男,66 岁,2009 年 7 月 21 日 初诊。因反复腹部胀满 3 年, 再发 2 月 入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 症见:腹部胀满,口干口渴,纳食不佳, 时胃中嘈杂不适,消瘦, 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少, 脉弦细。 证属肝肾阴虚。予大补阴丸加减 6 剂后, 患者诸症有所减轻, 但不甚明显, 考虑“虚则太阴”。 故在上方基础上, 加沙参麦冬汤补其太阴, 继服10 剂后,腹部胀满消失,余症也基本改善。 按:腹水在鼓胀虚证中, 有“ 阳虚易治, 阴虚难调” 之说。 水为阴邪,得阳则化。 故阳虚患者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退。若为阴虚型鼓胀, 温阳易伤阴, 滋阴又助湿, 治疗颇为棘手。 此时阴虚一证,如果单纯仅考虑肝肾阴液亏虚而处方用药, 恐难取效。 临床应该结合“虚则太阴”, 进行整体调治。 清· 唐容川指出:“脾阳不足,水谷不化, 脾阴不足, 水谷仍不化也。 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2]。 故阴虚鼓胀,不仅要重视肝肾阴虚, 尤应重视脾阴亏虚, 给予养阴之剂, 使胃阳复,则水自清。 当然,“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论治观点,绝不可以偏一概全,一概而论。 只是提示临证时应在辨别主病、主证的基础上,尤其对于治疗虚实错杂中焦病证,应知常达变,见微知著,辨证论治,方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生理功能
肝: 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布胁肋,络胆,系目,交巅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畅达,助脾运化,疏泄胆汁,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有助于女子调经、男子泄精;肝又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胆: 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并主决断。
(二)病理特点
肝病: 主要病理为 疏泄 与 藏血 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眼部症状、月经不调、阴部症状等。
胆病: 主要病理为 贮藏 和 排泄胆汁 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口苦、黄疸等。
(三)常见证型
肝病: 常见证型可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
实证: 多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
虚证: 多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
虚实夹杂证: 多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
胆病: 常见证型有胆郁痰扰证。
(1)肝血虚证
定义: 指肝血不足,机体失养,以眩晕、视力减退、肢体麻木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
证候表现: 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唇淡白,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
病因: 多由脾胃虚弱,或肾精亏少,血源不足,或久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等而形成。
证候:
①肝血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
②爪甲失养则干枯脆薄;
③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
④肝血不足,神魂不安,故失眠多梦;
⑤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所以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⑥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唇、舌,则见面、唇、舌淡白;
⑦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
辨证要点: 眩晕 、 视力减退 、 肢体麻木 与 血虚 症状共见。
定义: 指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以眩晕、目涩、胁痛及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肝阴虚证
证候表现: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胁肋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而伤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多服久服辛燥药物,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所致。
证候:
①肝阴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
②阴虚内热,则肝络失养,虚火内灼,故胁肋隐隐灼痛;
③阴津亏虚,口咽失润,故口干咽燥,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
④阴虚内热,虚热内蒸,迫津外泄,故见盗汗;
⑤虚火上炎,故两颧潮红;
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之象。
辨证要点: 眩晕 、 目涩 、 协肋隐痛 与 阴虚症状 共见。
鉴别 : 肝血虚证与肝阴虚证
相同点: 二者皆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等头目失养的症状。
区别:
肝血虚证: 为血虚,常见爪甲不荣,肢体麻木,经少闭经,舌淡,脉细,且无热象;
肝阴虚证: 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胁肋灼痛,眼干涩,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3)肝郁气滞
定义: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及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 肝气郁结 证。
证候表现: 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情志抑郁,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因其他病邪侵犯,以致肝疏泄失职,气机不畅。
证候:
①肝失疏泄,经气不利,故胸胁、少腹胀满疼痛;
②肝气不疏,情志失调,则情志抑郁,善太息;
③肝失疏泄,气血失和,冲任失调,故月经不调,痛经或闭经;
④肝气失疏,脉气紧张,故见弦脉。
⑤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水和血的运行。
⑥若肝气郁滞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水液和血液运行障碍,日久则生痰致瘀。
⑦痰气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异物感;
⑧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瘰疬;
⑨气血瘀阻,结于胁下,日久形成肿块。
辨证要点: 情志抑郁 、 胸协 、 少腹胀痛 、 脉弦 与 气滞症状 共见。
(4)肝火炽盛
定义: 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胁痛、烦躁、耳鸣及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又称 肝火上炎 证。
证候表现: 头目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耳聋,或耳痛流脓,或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
病因: 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外感火热之邪;或嗜烟酒辛辣之品,酿热化火,犯及肝经,以致肝胆气火上逆而成。
证候:
①肝火炽盛,气火循经上逆于头面,故头目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
②肝火内灼,则胁肋灼痛;
③火热内扰,神魂不安,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④肝胆气火上冲于耳,故见耳鸣耳聋,甚则耳痛流脓;
⑤火热炽盛,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
⑥火热灼津,故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⑦舌红苔黄,脉弦数,皆肝火炽盛之征。
辨证要点: 头目胀痛 、 胁痛 、 烦躁 、 耳鸣 与 实热 症状共见。
《中国误诊学杂志》。肝硬化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中国误诊学杂志》,这本书是在通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启迪作者思维,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中国误诊学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办。设有:研究原著,综述与进展,教训分析,经验交流,临床合理用药,护理研究,调查研究,病例报告等栏目。
探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论文摘要:目的:探讨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结论: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 关键词: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 stone pancreatitis ,AGP)是由于胆总管下段结石阻塞或十二指肠乳头炎平水肿造成胆汁胰液的排出障碍引起,随胆总管结石发病率的增加,AGP的发病也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关于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4岁,经影像学及手术证实有胆囊结石43例,胆总管囊肿4例,胆总管结石或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囊癌1例,胆道有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例。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标准:入院24 h内APACHE-Ⅱ≤8分为轻症AGP,共48例,APACHE-Ⅱ > 8分为重症AGP,共8例。 诊断标准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①有胆道疾病史;②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以上;③肝功能损害伴黄疸;④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或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⑤部分病例经过手术探查证实。胆道梗阻诊断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②影像学或手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③胃肠减压管中无胆汁引出。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经入院体检:T38℃~℃,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中腹偏左有压痛,其中轻度腹膜刺激症25例,巩膜黄染31例。实验室检查×109/L,血清淀粉酶升高,平均约610μ/dL(酶比色法),尿淀粉酶升高,平均920μ/dL(酶比色法)。 方法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首先实行禁饮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针对胆道感染及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甲氰咪胍,生长抑素等抑制胰酶合成与分泌。同时,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以防止向重症发展。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行B超或CT检查了解胰腺病变情况。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胆囊切除,27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包膜切开引流术。 2结果 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48h内病情均有所好转,白细胞、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均有所下降,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T管引流者于出院后4W造影证实胆道通畅,一次性拔除,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 3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有报道胆源性胰腺炎约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60. 8%左右[2]。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既要遵循胰腺炎的现代治疗原则,又要兼顾胆管疾患的处理,否则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且有较高的复发率。针对部分轻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种基础的治疗手段,我们认为应贯穿于整个病程[3]。关于手术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详细了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和时间,动态观察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演变,可将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增高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作为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依据。术前的基础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也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的基础治疗则可阻止各种炎症反应,避免并发症[4]。大多数轻型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部分重型胰腺炎也可治愈。术中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尽量兼顾彻底解决胆管问题。对于非手术治疗成功者在胰腺疾病稳定好转后1~2个月解决胆管问题,以防复发。本组资料中,23例轻症AGP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平均住院2W出院,于出院后4~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25例轻症患者和8例重症患者行手术治疗,也获得满意疗效,随访1~3年,平均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综上所述,急性轻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急性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亦主张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需急诊手术。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胰腺炎诊治草案[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2):111-113. [2]赵玉沛.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探讨.文秘杂烩网, 2002,8(2):95-96. [3]李华,李光明.重症胰腺炎的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2):88-89. [4]安宏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9例诊治分析[J].河北医药,2006,28(2)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中医认为,元气为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由先天之肾所藏,后天脾胃来濡养,借三焦和经络流行分布并弥散全身。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 思维方式 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中医科分类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历史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1) 关于健康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人们赋予健康的内涵不尽相同。健康在词典里的定义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这是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单单是指不生病,而且还包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肉体和社会适应状态。由此可知,"健康"既包括体能健康也包括精神健康,即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的健全和不虚弱,在生理上没有疾病,在心理和精神方面保持平衡状态,还包括人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与社会和谐相处。新的健康概念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个体与社会结合,是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2)关于疾病
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疾病,有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最常应用的定义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也有人从功能或适应能力来定义疾病,认为功能受损和与环境的协调能力遭到破坏才是疾病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把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误划为疾病。缺氧时才出现症状的镰状细胞性贫血,就表现为适应能力的缺陷。对许多精神病人,特别需要考察其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但是适应功能的不良并不一定是疾病,如一个长期缺乏体力活动的脑力工作者不能适应常人能够胜任的体力活动,稍有劳累就腰酸背痛,这不一定是有病。
二、结合自身特点,总结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因素。
1、人体生物学因素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在影响和制约人体健康的诸多生物学因素中,主要有遗传和心理两种因素。
(1)遗传因素
后代形成和亲代相似的多种特征称为遗传特征。遗传不仅使后代在形态、体质以至性格、智力、功能等方面和亲代相似,而且还把亲代的许多隐性或显性的疾病传给了后代。某些遗传病不仅影响个体终身,而且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于遗传病,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如提倡科学婚姻,用法制来制止近亲结婚等。
(2 )心理因素
消极的心理因素能引起许多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肿瘤等。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是人们适应环境的良好表现。
2、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
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空气、阳光、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粮食、蔬菜、鱼肉、食盐等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
大自然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广泛存在的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空气中的污染物、溶于水中的有害物质等。另外,气候的突然变化(如酷暑、严寒、气压、空气湿度异常等)也会影响人体健康。
( 2)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人们一方面享受着社会生产的成果(例如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人们有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的发展(例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风俗,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对发达国家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进行过详细的调查,认为20 世纪70年代以后,在发达国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已变成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以及环境污染所致疾病等,而这些疾病的起因都与人们滥用酒精和药物、过度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4、卫生保健设施因素
保健是包括对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在内的康复训练、普查疾病、促进健康、预防疾病、预防伤残以及健康 教育 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健全的社会保健制度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重要保障。
5、体育锻炼因素
人体在适宜的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性变化,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然而,运动量过大,则可能导致伤害;运动量过小,又达不到刺激体内各组织器官,从而提高生理功能的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要想获得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其科学性。
三、结合自身健康状况和六大营养素相关知识谈预防疾病
1、食物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体力不支,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此外,我在夏天的时候,很容易出汗,稍微一运动,整个人就像是洗了淋浴。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这与日常饮食及六大营养素的摄入有很大的关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 措施 。
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健康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
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膳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全身各部位、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2、饮水和健康与疾病预防的关系
我不爱喝水,经常一天也喝不了一杯水,也常常以果汁、咖啡代替水,通过学习健康疾病与预防,我了解到饮水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六大营养素之一,它分布于:1、细胞内液(细胞质)2、细胞外液(血清)3、固体支柱组织(骨)。水占成人体重的比重约60%(有人说是70%,这个是不确切的),女性和男性稍微有点区别,只有50%多,因为脂肪多。温带居民每天吃流质食物2500毫升(根据季节和年龄不同可有所调整),一半来自水,一半来自食物,来自水的一半千万不要丢。
(1)水能防传染病
呼吸道是我们人体第一道防线,如果水补给少,呼吸道粘膜细胞因缺水而萎缩,分泌黏液就会减少,粘附病毒能力随之下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我们体内引发流感、气管炎等疾病。如患流感,须多饮水,可稀释病毒!
(2)•水能防肝癌
中国现在很重要的成就—防肝癌。其中,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肝癌,是癌症之王。肝癌患者中国占全球一半,每年发病35万人,死亡32万人,死亡率非常高,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地区,都是我国肝癌高发区。肝癌与水污染关系密切。
乙肝、丙肝病毒污染水。吃入生的或未煮透的海产品能引起病毒性肝炎。水遭到污染后,富含各类营养,使水中的藻类繁殖快。其中最常见的蓝藻,带剧毒,可引发中毒性肝炎。水和食物被黄曲霉毒素(霉玉米、霉粮食中含量最高)污染,也能引发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为肝癌危险因素。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肝癌患者?因为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清洁程度不高,污染非常严重,所以中国是全世界肝癌最多的地方,是最危险的地方。一个月前在广州开肝癌的防治会议,提出了这些新的数据和观点。
(3)水能防心脑血管病、泌尿系统结石和关节痛
喝水不足或不主动喝水,(特别是老人)导致身体缺水,会加快脏器衰退;喝水不足,使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由于缺水凝聚黏度高,造成供氧不足,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堵住脑血管引起脑中风、血栓堵住心脏的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塞。多饮水可减少此过程。有些老人的“中暑”与此有关(301医院证实)。希望我们老人家可要注意,天天早上要喝一杯水,最好是喝活性水。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事先说明。仍在审阅中的稿件,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严禁一稿多投,如有一稿多投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作者责任自负。录用稿本刊将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临床肝胆病杂志》有权以印刷版、光盘版、电子期刊等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本刊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该刊来稿实行同行专家外审制。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后,请将修改稿(需标明稿号,修改处请用红色字体标注)发回本刊编辑部。修改稿超过1个月未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作者若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可提出复议申请,并对复议的内容作出书面说明。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审查合格后,本刊将优先刊用。对重大研究成果或本刊编委/审稿专家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的稿件,将使用“快速通道”。
肝胆的生理功能在五脏六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内经》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即表明了这一点。而肝胆病变亦多且杂,诚如《知医必辨》所云:“五脏之病,肝气具有。”林佩琴谓:“诸病多自肝生。” 对肝胆病变的治疗,自《内经》以降,多有所论,如王旭高以“肝病最杂而治最广”,拟治肝三十法,可谓详尽。先生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对肝胆的生理病理进行认真 探索 ,对肝胆病变,尤重视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强调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胆证候常同见;治疗上应肝胆同治,而据其证候表现有主次之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高度灵活性,兹从三方面介绍如下。 (一)肝胆的生理特点及相互联系 肝在五行属木,秉东方风木之气而生,故谓之风木之脏。木喻其枝叶萌发,欣欣向荣,繁荣向上之生机,说明肝性“ 喜条达而恶抑郁 ”的生理特点。 性喜条达。 指肝在生理上具有疏通、条达、生发、舒畅之性。因而可促进气机的畅达,血液的运行,饮食物的消化,津液的输布。此外,精神活动、女子月经等皆受肝的影响。若肝不能遂其条达之性,则会抑郁不舒,或亢逆为害。 体阴用阳。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有体阴而用阳之说。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动静相制,阴阳互用亦是肝的生理特点。肝藏血以养筋,《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爪为筋之余。”故爪甲筋脉为肝之外候,肝之阴阳气血调和,则筋力强健,爪甲红润。而筋脉失养,拘急抽搐又往往是肝病之见证。为女子先天。古有“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说法,因肝为“血海”,关系冲任;肝肾乙癸同源,精血互生。故女子月经赖肝之调节,月经失调又常与肝相关。 胆附于肝,藏精汁,主决断。 胆为“中精之府”,所藏精汁来源于肝,故胆汁盈亏取决于肝。“胆主决断”,说明人之勇敢、果断与胆相关,此外还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关。如程杏轩引《医参》语:“遇大风不畏则不为风伤。遇大寒不畏则不为寒中,饮餐非出于勉强,则必无留滞之患,气以胆胀,邪不能干。”即言胆气壮则能御邪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生,则余脏从之。”意指胆犹如春天少阳生发之气,春气发生,万物生长;胆气升发,各脏腑的功能方能旺盛。 木气冲和,胆气升发,共主疏泄。 肝木冲和,气机条畅,脾胃健运。肝气盛,胆汁盈,泄于小肠以促脾运。胆气升发,推动木气之疏泄。肝胆互济,肝主谋虑,非胆不断,又表明两者彼此互助的密切关系。所以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就需胆的通力协作。如肝之疏泄调畅情志,胆气疏利使人勇敢果断,精神饱满,两者的配合,有维持精神及情志活动稳定的作用,因而在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因素致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故肝胆病变时,往往伴有情志活动的异常。 (二)肝胆病变的相互影响 病理上,肝病常累及于胆,胆病亦常波及肝,所以说肝胆常同病。由于肝胆功能特点各不相同,故病变时有不同的证候表现,但两者可相互影响,肝胆同病。 肝风内动,与胆相关。 肝风内动一般以肝之阳气亢逆变动生风为病机,故《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然胆与肝风的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以胆附于肝,肝为风木之脏,胆主春生少阳之气,“肝木所生之火,藏于胆腑,是谓相火”,风木疏达,相火不亢,木气冲和条达,气血流畅,筋脉柔和。若胆火过亢,是为壮火,扰于肝木,风火相煽,亢逆变动而化风,眩晕、震颤、抽搐动摇之症由生。 肝气郁结,胆失疏泄。 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疏泄不及,则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肝气虚则胆汁少,肠胃水谷不化;或肝气不疏,胆汁郁遏不泄,则见胁肋胀痛,腹胀,厌油腻。若肝气亢逆,又可使胆汁上溢或外溢而见口苦、黄疸等。反之,中焦湿热郁遏,影响胆汁排泄,胆汁郁积,则肝气不舒,疏泄不畅而致肝病。肝虚胆怯,意无所定。《素问·奇病论》说:“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指出肝胆相互为用,对思维活动的影响。肝病及胆,或胆病及肝,往往有神志的异常变化。如肝虚可见“悒悒不乐”,“惊悸不安,如人将捕之”之状。肝虚则胆怯,而见畏怯、恐惧、不寐、善叹息或虚烦不眠等。因此,对上述病变的治疗又须从肝胆论治。 (三)肝胆病证的治疗 肝胆常同病,肝胆病必同治。 历代医家对肝胆病治法论述颇详。如《内经》治肝有三法: 辛以散之,甘以缓之,酸以收之 。甘缓、辛散、酸收三法为后世治疗肝病奠定了基础。《难经》指出“损其肝者缓其中”,《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并创四逆散、小柴胡汤、芍药甘草汤等重要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此基础上制逍遥散,合三法为一方,为后人治肝所常用。清·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拟治肝三十法,分肝气、肝风、肝火三类,根据主症不同治法各异,颇为实用。 先生认为,肝胆病证候复杂多变,故有“肝为五脏之贼”、“肝木如龙”之说,内科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因此,对其治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前贤对肝胆病证的治疗研究颇详,治法繁杂,方药众多,但不出扶正祛邪两途。 因此,先生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师古不泥,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提出对肝胆病的治疗应注重肝胆同治,此先生治肝胆病之特点。临证处方善以古方为基础,据证化裁是其特色。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温胆汤等皆为临床常用之方,但随男女老幼不同,病因之异,证之不同而灵活变通。处方用药,味少量轻,则又体现先生用药之特色。通常一方不超过10味,剂量亦轻,6 12g为常,临证化裁,药量多少之变亦属其一,处方组成虽未变,然其用意已迥然不同。 疏泄不及,肝郁不舒,治当舒肝。 肝气郁结始在气,继必及血。肝气郁日久化热化火,耗伤阴血,病重在血。 治当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用逍遥散。 逍遥散 原方组成为:甘草半两,当归、白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1两,共6味,制成粗末,每服2钱,烧生姜1块,薄荷少许,水一大盏,同煎到7分,去滓热服。从其用量而言,属“轻剂”,每次仅服2钱。而现一般用汤剂,用量较大。 先生用药时,多保持古人原意,用量轻,合其轻清宣泄之目的,其效多佳。同时注意随证加减。如肝郁失于疏泄,病及于胆,则疏肝以兼以利胆,加入胆经之郁金,取其利胆之功;且郁金又能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又合于肝郁始病气而继及血的病理变化,故为首选药物。肝郁气滞,不通则痛,痛甚者加川楝子行气止痛。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女子经行腹痛,加香附人肝以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收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乳房胀甚者,加王不留行,取其入肝经走血分,善利血脉之功,配之可理气行血,消胀止痛。 疏泄太过,肝气亢奋,治当柔肝。 肝气亢逆,气机逆乱,气血上涌,或横逆乘脾犯胃,或挟胆火而动致胆汁上逆或外泄,情志表现为急躁易怒等。 方用柴胡疏肝散,调理肝用。 柴胡疏肝散 方见《景岳全书》。方中柴胡、陈皮、枳壳、香附四味皆以调气为主,但行气药辛燥升散,为防伤及肝体,复用川芎、白芍、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主和血走散;白芍敛阴,伍甘草可酸甘化阴,且能柔肝,阴柔以制肝用,防止疏散过甚,为治肝气过用之常用方。运用时亦当随证加减。胆汁上溢,口苦,呕吐黄绿水,加郁金,增强疏利肝胆之功;胸胁、胃脘、少腹胀痛甚者,加川楝子,取其苦寒性降,入肝胃经,泄肝行气止痛,凡疏泄太过,肝气横逆,犯胃克脾致脘腹胁痛,为常用之品;肝气上逆,见头胀痛、眩晕或巅顶痛、耳鸣等,加生牡蛎,取其性寒质重,能清热益阴潜阳,凡肝阳上亢,或化热化火,伤及阴液,皆可选用。逍遥散和柴胡疏肝散皆是据四逆散之立法化裁而来,为疏肝理气之常用方,但所主病证同中有别。 先生认为柴胡疏肝散重在气分,调气为主,主肝用为病,兼顾肝体,故常用于治疗肝气疏泄太过之病证。消谣散则顾及血分。二方皆有柴胡、白芍,一为气药,一为血药;一主辛散,一主酸收;一主行气,一主养血。配伍得当,能调肝用,补肝体,使肝之体用俱舒。 先生对柴胡、白芍的用量与配伍调剂也颇有讲究 。二方虽皆用柴胡、白芍,但用量有变。逍遥散中白芍量少于柴胡,而柴胡疏肝散中白芍量大于柴胡。逍遥散主治病及血分,用白芍酸以收敛,当归甘以温补,敛阴补血,补肝体。但肝郁病起疏泄不及,以柴胡疏其肝用,酸收太过则滞碍肝用,故芍药用量少于柴胡。柴胡疏肝散重在调气,主治肝之疏泄太过,故用柴胡配枳壳、陈皮、香附调气为主,但恐其辛散之性又往往损伤肝体,伤肝之阴血,故需配白芍等补血养阴之药以柔肝。诚如张锡纯所说:“肝体木硬,宜用柔肝之法。”是以白芍用量大于柴胡,酸以收之,以防疏散太过。两证两方同用二药,但病机不尽相同,故可通过调整二药用量比例来应对之,使疏而不散,收而不滞,体用兼顾。方虽寻常,药无大变动,往往以平淡制胜。由此可见先生临证处方之奥妙。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其身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健康的生活可以使人平安长寿,免患许多疾病;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会给人们带来疾病。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1 一、摘要 由于我自己平时比较关注养身,也很注意身体健康,但对于这些了解的不多,自己想多知道一些相关方面的内容。所以这学期选了《健康与疾病》这门课,上了后觉得真的很有益,对平时生活和健康能给很多指导。 这门课是由医学院开的,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不错,分别给我们讲了他么自己从事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我自己对中医这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就选了这个方面,写一下我上了这门课的收获。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中医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我对中医的理解:一、中医简介,主要从起源、特点、哲学基础几个方面阐述;二、阴阳五行学说,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藏象学说:概论、肝脏、精气血精液、体质几方面;四、病因病机主要是外因、内因等;五、中医治疗 方法 ,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六、针灸学基础,主要有筋络、腧穴、十四经血、经外奇穴;七、四诊,即指望闻问切。 二、正文 (一)、中医简介 中医这个概念来自中国传统医学,它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具有科学、系统、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数千年沧桑巨变,现在依然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乃至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 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最早的医疗行为,起源于手的进化,按摩是最早的医疗行为→外治法。其特点是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我国古代创立的哲学体系主要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正是在这个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哲学思想指导下构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古代的哲学范畴。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总称。阴阳五行学说自引入中国传统医学领域后,逐渐成为其解释人类生命的起源、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思想武器,并用以分析、归纳疾病的本质与类型,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轴心,贯穿于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并通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构筑成一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的中医学理论 体系,促进和推动着中医学的发展,因此说明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以其用到的一些概念也是对立的。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但其两者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阴阳对立制约,最终达到对立与制约的动态平衡。将中医应用于医学能帮助人医治疾病。阴阳中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五行各有特点,均处于运动变化中。五行学说将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以五行来说明各脏的生理特性。 (三)、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也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腑脏、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二是研究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精、气、血、津液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质的“体”,指形体、身体,可引申为躯体和生理;“质”指特质、性质。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养于后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等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它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体质观。体质的形成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密切相关。偏阳体质:是偏于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偏阴体质:是偏于抑制、偏寒、多静等特性的体质。阴阳平和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类型。 (四)、病因病机 病因——泛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分为外因、内因、其他因素。外因包括六淫、疠气;内因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其他原因有痰饮、淤血。病机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这些均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运行。 (五)、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艾灸、火罐。中药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中草药,几乎未经加工的原生态的,这个与西药是相对的。中药可内服,外用、注射、外栓。针灸有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颅脑脊髓损伤、运动系统创伤、疼痛的功效。推拿是指在人体一定部位,运用各种不同手法和进行特定性肢体活动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六)、针灸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功能:阐释病理: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胀痛等。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的 作用。指导诊断 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常点按养老穴可美容肌肤和明目等。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某些特殊的穴位会有特殊的意义, 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法。基本原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通联内外,因而通过审察外部征象,探求疾病的本质。 (七)、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闻诊主要从声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几个方面。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 其它 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 经验 的 总结 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 ,植物的“生长化 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篇2 一般对人来说,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即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两者相 互影响、相互促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源泉。作为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我们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应保持高度重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基础。然而,周边的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为工科学生的我深有体会,经常熬夜完成作业),另一方面由于脱离了父母老师的监督,自己的随意性、惰性逐渐表现出来。据一份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不足一小时,超过54%的大学生每周只参加1到2次的课外体育活动,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群体体质的整体下滑。有鉴于此,我首先将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做出阐述,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一、 身体健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我们宿舍为例,大家普遍的入睡时间是晚上十二点。长此以往,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的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的大学生们普遍都有晚上熬夜打游戏,看书早上或者白天补觉的习惯并且直接导致了不能够正常进行一日三餐。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日三餐能够对身体机能进行能量的补充,满足人体的正常运转。如果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容易使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健康状况肯定有影响。有时候也会使自己的生物钟失调,这样对眼睛及脑部的伤害比较大。时间长了就会出现体力不支、易累、心烦等现象。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 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 根据中医饮食保健的特点来说: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不主张偏食,不提倡过量与废食。注重协调阴阳、脏腑。同学们应该注意在日常饮食中不能够光根据自己的喜好吃单一的食品种类或者为了盲目减肥而不吃食物。虽然食堂的饭菜不太可口,但我们应尽量不要挑剔,只要注意饭菜的营养搭配,鼓励自己管饱就行。对于女生而言,由于近几年,在高校女生的减肥队伍越来越庞大。为了身体的所谓苗条,整天不吃饭,吃减肥药品,结果身体搞坏了,心理方面也形成一种疾患。同时,女生普遍存在着挑食和偏食现象,这不吃、那不吃,要么暴饮暴食。有时候打一个菜,吃不下几口,就倒掉,这样身体缺乏营 养,体质也就自然下降。对于男生而言,男生不能够酗酒。很大一部分学生有参加聚会的习惯,借着给同学过生日、同乡会、庆祝会,各种理由的宴请也就此起彼伏,豪饮一番,结果不胜酒力,每次下来,都难受几天,甚至送医院抢救。 其次,还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有选择性的选择一些食物。例如:人的体质简单分类为三种。阴性体质偏寒,宜食偏温热的食物;阳性体质偏热,宜食偏寒凉的食物;平性体质属正常,宜食平性的食物。 体瘦者多阴虚(火旺),宜食甘润生津之品;体胖者多痰湿,宜食清淡化痰之物。 总之,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更是对身体的重要保证。 3、 保持一定量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前身健体缓解压力。现在我们学校虽然组织早操,跑之前还必须盖章,然而因为场地、天气的限制,加之大学生们的普遍反感,早操根本就达不到预想效果,甚至许多同学呼吁要求取消早操。对我们个人而言,一定要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运动并持之以恒地锻炼。我平常喜爱打 篮球 ,但上学期初来大学感到不适应,打篮球的次数也变得屈指可数了,我后来就明显地感到体质的下降。好在,这学期我坚持每周打一次球,身体状况也大有改观。资料介绍,一定量的运动驱除忧虑,焕发精神。控制体重,降低血胆固醇浓度、防止骨质疏松 、有利于降低血压 、 消除紧张 力 、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 、抵抗焦虑和压抑感,增加积极性和乐观感。 二、 心理健康 我们大学生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 自己,学会自行解脱,时刻绽放阳光笑颜。 要想时刻保持好心情,就要积极地避免不良刺激,养精神,和喜怒,调情志。第一,是 要尽量地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因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 环境,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等,有利于精神的调养。因而,要积极创建这种环境和氛围,尽 量避免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方面的不良刺激。我们生活在西安交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花园一般美丽的校园,净畅宁美的环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第 二,要积极地治疗疾病,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这些疾病既可给我们造成痛 苦等不良刺激, 重病或久病常易形成患者的精神负担, 其内源性刺激还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 化,加重病情,影响康复。身体可是自己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 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这告诉我们在不能改变客观的外界时,就要试着提高自我的心理调摄能力,注重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心态,乐观面对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勤奋上进、勇敢理性是我的座右铭,我会将它一直坚持下去。 三、 常见疾病及预防 1、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起因于接触感染,传染性极强,感染后数小时即可发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春、夏二季多见。 预防 措施 : 注意用眼卫生,不熬夜,尽量减少用眼时间。不用脏手揉眼睛。阅读书写保持良好采光、距离。注意个人卫生,不乱用他人的毛巾、脸盆及其它生活用品。避免近距离接触病人,接触后要洗手。洗澡或 游泳 后应滴上消炎眼药水。 2、疥疮 是一种由疥虫(螨虫)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两季流行。它偏爱于住集体宿舍的学生,往往是一人患病,整个宿舍全部遭殃。 患了疥疮常有剧烈的瘙痒,尤以夜间为重,故影响睡眠。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换衣服,避免同疥疮病人接触。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同学之间不要混睡,宿舍内物品堆放整齐,无蚊蝇、无垃圾、无臭味、开窗通风、空气保持新鲜,经常晾晒被褥,这样才能避免疥疮的传染与蔓延。 3、扁桃腺炎 本病在大学生中极为多见,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如果事先有感冒,可能为病毒后继发性细菌感染。发病前可能有全身无力和发冷,随后有咽痛,吞咽时尤甚。开始时大多位于一侧(以后蔓延至对侧),颌下或耳旁淋巴结可出现肿痛。随着病情发展,临床出现高热、体温39℃以上,全身酸痛、头痛、食欲减退,医生检查:咽部充血,扁桃腺明显增大,表面有散在的白色渗出物覆盖。 预防措施: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要劳逸结合,不熬夜,娱乐过度,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逐步增强体质。 4、甲沟炎 脚拇趾甲边缘一侧常发生红、肿、热、痛,逐步形成趾甲边缘脓肿,即所谓的甲沟炎。发生原因是穿的鞋子过小、过紧,脚拇指甲不能平稳地生长,边缘扎入趾头组织、引起细菌感染。轻微的甲沟炎局部用碘酒消毒或敷消炎膏可消散。重者需剪去或拔去趾甲,抗菌消炎治疗。 预防措施: 养成个人习惯,天天洗脚、洗袜,保持鞋内干燥,鞋子要适当宽畅、透气,尽量不穿尖头鞋、高跟鞋,尤其是体育活动或较长时间走路更应穿舒适的平底运动鞋。 5、口腔溃疡 口腔粘膜、舌尖、牙龈常出现直径2—3毫米的溃疡,有剧烈的烧灼痛,咀嚼和接触咸味时尤甚,影响食欲、工作、学习。病程一般不超过7—10天,愈合后不留疤痕,但容易复发。一处好后,他处又可发生,间隔时间长短不一。 预防措施: 得了口腔溃疡,经口服一些抗菌消炎药、维生素B2、C,局部敷锡类散、西瓜霜喷剂、云南白药等,短期内即可愈合,另外,要调整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时间,不疲劳、娱乐过度;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精神负担;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论文3篇”
(1)急性肝炎的饮食疗法
在急性肝炎的治疗中,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提高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减少毒物的形成,促进毒物的分解和排泄。
①供给丰富的蛋白质。急性肝炎病人,蛋白质代谢受到明显影响,这对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抗体的形成等十分不利,因此应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膳食,如鱼、奶、蛋、瘦肉和豆制品等。一般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供给蛋白质不应少于1~克,例如,l个体重70千克的患者,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70~140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假如患者血氨增高或有肝昏迷倾向,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否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②碳水化物要足够。急性肝炎患者的糖代谢降低。给予充足的碳水化物,对损伤的肝细胞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有利于损伤的肝组织修复。中老年患者只要每日摄入400克左右的粮食即可满足需要,因为肝脏贮存糖元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摄入过多,不会转化为更多的肝糖元,而转化为脂肪,反而增加肝脏的负担。
③脂肪供给量要适宜。急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由于极度厌油,应给予低脂肪饮食,一般每日不超过20~50克脂肪。无黄疸型肝炎患者,脂肪的摄入量可以高一些,以便增加总热能。这些脂肪,主要从植物油及牛奶、鱼肉中获得。
④维生素的供给要充足。肝脏是多种维生素的贮存场所,并参与维生素的代谢。例如,肝细胞可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把尼克酸转变为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组成成分。因此,患肝炎后,体内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均受到影响,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以补充机体的需要。
⑤切忌饮酒。酒精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是肯定的。当患肝病时,肝脏对酒精的解毒能力明显降低,此时再饮酒,无异是雪上加霜。如饮酒过多,易导致急性肝坏死,引起不良后果。
⑥饮料及其他。每日水分要充足,不得少于1200~1500毫升。这样有利于胆汁的稀释,加快代谢废物的排泄。若有腹胀,应少饮牛奶、豆浆,少吃甜食及其他产气食物。
⑦注意食物的调配。肝炎患者往往食欲低下,改善烹调方法,可增加病人的食欲。患病初期,以清淡的半流汁为主,随着病情的好转,要给予适合口味、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饭菜。
⑧简易食疗。取泥鳅若干条,放入100℃烘箱内烘干,研成粉末。每日服3次,每次10~15克,饭后服。
(2)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的饮食疗法
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是常见的肝脏疾病。患者通过饮食治疗,可以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康复。
①热量的摄入要适当。过去有人以高热量饮食治疗肝炎,结果有1/2的急性肝炎和1/3的慢性肝炎患者发生了脂肪肝。实践证明,慢性肝炎患者总热量的摄入,以每日从平衡膳食中获取2400千卡为宜。
②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慢性肝炎患者由于消化吸收障碍,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蛋白质丢失较多,故蛋白质的需要量高于正常人,每日每千克体重应给予克左右,而且要多给一些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特别是有腹水时,如果体内白蛋白增加,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有利于组织间液的回流,减少腹水的漏出,增加血容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从而起到利尿和减少腹水的作用。蛋白质主要从鱼、虾、鸡蛋、瘦肉、牛奶和豆制品中获得。
肝硬变晚期的患者,由于体内对蛋白质的代谢终末产物——氨的处理能力低,为避免氨中毒,应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控制在~1克,或更少。
③碳水化物应从粮食中获得。碳水化物应选用大米和面粉,适当食用一些粗杂粮、精制糖,如蔗糖、水果糖等不宜多吃,否则,不仅影响食欲,妨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而且易造成体内脂肪的堆积,诱发脂肪肝。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每人每日以400克左右的粮食为宜,占摄入总热量的65%~75%。
④脂肪的供给要适量。肝脏患病,胆汁的分泌受到影响,妨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适量减少食物中脂肪的供给量是必要的。一般每日不超过50克脂肪,其中包括烹调用油和各类食品中的脂肪。
⑤供给充足的维生素。肝脏患病时,维生素的吸收和代谢受到影响,故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对促进消化吸收、合成肝糖元和防止脂肪肝均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从粗杂粮和肉类食品中获得。维生素C有促进新陈代谢和解毒的功能,主要从新鲜的有色蔬菜和水果中获取。维生素A、维生素E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主要从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油中取得。
⑥其他营养素的供给。肝病患者,肝中含锌量减少,血清锌含量也降低,应重视锌的补给。猪、牛、羊的瘦肉中含锌量丰富,可结合补充蛋白质多食用一些。
肝硬变病人如果有腹水,应根据腹水的多少,采取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即每日食盐用量在3~5克,包括其他调味品中的盐均计算在内。
另外,肝硬变患者易发生低血钾、肝昏迷,应选用含钾、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可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胺类的吸收,对预防肝昏迷有一定的作用。
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⑦简易食疗。慢性肝炎:取梨削去皮,浸于醋罐中,2~3天后,适量食用。经常食用有效;肝硬化腹水:取猪胆4个,绿豆面500克。将猪胆烘干研末,放入绿豆面中,加水拌匀制成豆丸。每次食用6~9克,每日3次,吃完为止。
(3)脂肪肝的饮食疗法
脂肪肝是肝内脂肪代谢障碍而形成的,多是由于肥胖、营养过度、嗜酒、糖尿病、药物中毒等引起。如肝炎患者恢复期,过多食用甜食,可使肝内脂肪来源增多,脂肪运转障碍,导致脂肪肝。在脂肪肝的治疗中,饮食治疗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①控制热量摄入。脂肪肝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以促使体内多余脂肪的氧化分解,从而减少肝内脂肪的堆积。控制总热量,主要是减少脂肪和碳水化物的摄入,每日每千克体重脂肪应控制在~克,碳水化物应控制在2~4克。例如,1个体重为80千克的患者,每日碳水化物应控制在160~320克,约相当于大米(面粉)200~350克;脂肪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40~60克;蛋白质能帮助肝内脂肪的转运,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克为宜。这些蛋白质主要从鱼虾、瘦肉、鸡蛋、脱脂牛奶和少油豆制品(如豆腐)中取得。
②供给充足的磷脂和维生素。磷脂为肝内脂肪运转所必需的物质,故应该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磷脂和制造磷脂的原料。兔肉、虾米、干贝和小米、芝麻、菜花、油菜等,含有大量的在体内可以转化合成为磷脂的物质,在膳食中应增加上述食品的摄入。
脂肪肝患者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③禁忌及其他。脂肪肝患者应禁酒,以免增加肝脏的负担。要忌食含碳水化物多的水果和有刺激性的辛辣调味品。食盐的摄取量应限制在每日4~6克,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为缓解因限制饮食而带来的饥饿感,膳食中应选食体积大、热量低的食物。如粗粮及含淀粉少的蔬菜等。
④简易食疗。食醋500克,生姜50克。将生姜切成片放入醋中,密封1周后服用。每次服醋汁5~10毫升,每日1~2次;草决明和山楂各6克,放入保温杯中,用开水沏泡,代茶饮用。
(4)胆囊炎和胆石症的饮食疗法
胆囊炎和胆石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时这两种疾病可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病的原因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以及胆固醇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这两种疾病的饮食疗法,主要是控制脂肪摄入,以保证胆汁的正常分泌和代谢。
①饮食宜低脂肪、低胆固醇。胆道疾病患者,脂肪吸收障碍,胆固醇代谢紊乱。因此,在膳食中应减少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干果、籽仁等,以及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的脑、脊髓、内脏、鱼子、蛋黄等。每日脂肪的摄入量,包括烹调用油在内,不宜超过40~50克,且烹调时宜选用植物油,因植物油有利胆作用。如果限制了胆固醇的摄入,可以调整胆固醇的代谢,有防止胆结石形成的作用。
②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化物。胆囊炎患者应选用既易消化、脂肪含量又低的优质蛋白食品,如脱脂奶、鸡蛋白、豆腐、豆浆、兔肉、牛肉、猪瘦肉等。因胆囊发炎时所产生的毒素,可通过胆道返流至肝脏,从而使肝脏机能受损。饮食中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及时地修复被损害的肝细胞。因此,蛋白质的供给量,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为宜。在饮食中,还应包括富含碳水化物的食品,以确保机体热能的需求和肝糖元的合成。但是,碳水化物摄入以能维持正常体重为度,不宜过多,否则,反可促成脂质代谢紊乱。
③多食新鲜蔬菜。食用新鲜蔬菜,不仅可以供给充足的维生素,而且可以提供一定量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蔬菜中的纤维素尚有促进胆汁分泌及稀释胆汁的作用,可防止结石的形成,并有利于代谢废物排出。
④几点注意事项。一是饮食烹制宜采用炖、烩、蒸、煮等方法,忌用油煎、炸等。因脂肪在高温下能产生丙烯醛,食用后可反射性引起胆道痉挛,使病情加重。二是多饮液体和增加餐次。多饮液体可稀释胆汁,增加餐次可刺激胆汁分泌,均有利于胆汁排出。
⑤简易食疗。冬瓜皮60~90克(鲜皮加倍),加水浓煎,每日分2~3次饮服。可散热排毒、利大小便,治胆囊炎;活泥鳅2条,取其脊背之肉切丁,生吞服,温开水送下。可暖中益气、解毒消炎,治疗急性胆囊炎。
常见的肝胆病有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肝脏担负人体各种营养的代谢,胆汁参与食物的消化,因此,在患有肝胆疾病时,注意饮食,调节身体内营养平衡非常晕要。对于肝胆疾病的患者,必须要戒酒,忌吃辛辣、油腻、燥热的食物,例如辣椒、咖喱、咖啡、油炸食物、肥猪肉等;少吃难消化的食物,例如笋、芋头等;肝硬化晚期有腹水者忌吃咸的食物。肝胆病患者应多吃高蛋白、多种维生素(A、B、C)、热量适中,糖适量、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瘦肉、鲜奶、鱼类、新鲜蔬菜、谷麦类、豆浆等,还可多吃以下食物:1.龟肉性平味甘咸,功能滋阴补血、益肾填精、降火。龟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能加强身体免疫功能,并有抗癌作用。可煲汤食用。2.鳖(甲鱼)性平味甘,功能滋阴补虚,凉血软坚。鳖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可煲汤食用。
肝脏受损害时,维生素摄入和合成会减少,且消耗增加,以致人体缺乏维生素。而肝脏又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胃肠蠕动弱,使食物消化吸收受阻,蛋白质吸收及合成减少,而且,肝病令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大量蛋白丢失,血浆蛋白下降,使受损的肝组织难于修复,甚至产生局部水腹及腹水。肝脏既负担着人体内复杂而重要的生物化学变化,又是新陈代谢的枢纽,故必须好好保护。一般的肝胆病包括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等,预防肝胆疾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传染及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注意饮食调养、增强抗病能力。日常饮食要荤素适中,不要过于油腻及进食过多腻滞之品;过量饮酒会增加肝脏负担,甚至引起酒精中毒,损害肝细胞,患了肝病的人尤应注意戒酒。此外,保持心情舒畅亦很重要,因为情绪紧张、忧思、郁怒和过度疲劳都对肝脏有不良影响,使自身抗病能力降低,易于感染病毒。民间食疗用来防治肝胆疾病的方有不少,例如「绵茵陈粥」、「白花蛇舌草蜜露」、「玉米须蚌肉汤」、「珍珠草猪肝汤」等,都是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退黄功效的食疗,可请教中医师的意见作调理。本篇介绍的三款汤水,不但可作为防治肝胆病的食疗,健康人士饮用亦有助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其中,「五指毛桃淮山瘦肉汤」能健脾益气,对肝病日久、脾胃虚弱者很有帮助(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掌叶榕之根,味甘,气香,大型超市有售)。「女贞子枸杞子瘦肉汤」功能滋养肝肾,慢性肝炎属肝肾阴亏者最适合;「淮杞圆肉炖水鱼」功能滋阴养血,对一些肝病日久、阴亏血少者具有疗效。(一)五指毛桃淮山瘦肉汤材料:五指毛桃一两、淮山一两、蜜枣二枚、瘦肉半斤、调味适量。做法:五指毛桃、淮山洗净;瘦肉洗净,切片后出水;将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煮两至三小时,调味即成。食疗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二)女贞子枸杞子瘦肉汤材料:女贞子一两、枸杞子五钱、瘦肉半斤、红枣六枚、生姜二片、调味适量。做法:女贞子、枸杞子、红枣(去核)用水洗净;猪肉切片后出水;将全部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煮约两小时,调味即成。食疗功效:健脾益气、滋养肝肾(三)淮杞圆肉炖水鱼材料:淮山一两、枸杞子四钱、圆肉三钱、莲子一两、水鱼一条、生姜二片、调味适量。做法:淮山、杞子、圆肉、莲子用水洗净;水鱼洗干净,投入沸水中去薄膜后,用少许油煎香;将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内,注入沸水,隔水炖约三小时,调味,即可连汤料同食。食疗功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在慢性肝病的食疗过程中,常存在下列误区,必须加以注意:1误区之一:治疗慢性肝病主要依靠保肝药物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所有药物都要在肝脏内分解,转化,解毒,代谢,滥用“保肝药”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另外,各种药物成分错综复杂,药物之间的化学及拮抗作用很可能导致肝脏损害加重。许多药物本身长期使用也会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产生诸如脂肪肝,药物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严重情况。因此患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用药的原则是:少而精,以安全有效为准。而合理的营养是帮助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通过饮食调养促进肝脏代谢,改善肝脏营养,调整免疫功能,以及解除某些症状,对慢性肝病患者在某种意义上比保肝药物更重要。2误区之二:没有不适感觉就是“没病”,就不必食疗调养各种肝病,多以各型肝炎为病理基础,在肝炎病的毒残留期,多数病人可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对此种情况患者最容易掉以轻心,淡化对饮食调养重要性的认识。实际上即便没有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并不表明肝炎病毒已从体内清除干净,而低量的病毒复制仍可对肝脏产生潜在的损害,如果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可最终可导致肝硬化、肝癌。而且,一旦机体免疫力降低,还往往会导致肝炎的复发。因此,肝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尤要注重饮食调护,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对病毒的清除和抵抗能力。3误区之三:能吃就好,吃得越多越好肝脏发生病变时,影响消化的酶类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之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同时加重肝脏负担。而且肝病患者休息较多,体力活动少,高糖、高热量的饮食可造成营养过剩,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而易发生高血脂与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病病变,使之迁延不愈。所以肝病患者饮食要合理平衡,吃饭以八成饱最好。4误区之四:只要是补药(食),就对身体有益食药同源,用之充饥则为食,施以治病则为药。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与药物一样,均有自己的偏性,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寒、热、温、凉四气。在食用时也要根据病情和体质,遵循一定的食疗原则灵活选用。随便乱进,非但治不了病,且有害无益,故在食疗时宜辨证施食,因人而宜。更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一味迷信滋补品的作用。而应请教医生和专家,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以避免盲目跟从。5误区之五:肝病要严格忌食“发物”忌口是指疾病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是食疗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临床病人忌口往往存在误区,有人认为肝病,尤其是肝癌“要严格忌口,鸡、鸭、鱼等肉类都是‘发物’,只能吃素”,避免引起疾病复发或进展,结果忌口后病人日渐消瘦,体质一日不如一日,反而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对于中医所提及的“发物”——包括鸡、鱼、虾、许多肉类等,是否能确切地引起肝病复发,目前尚无定论,但这些食物均是人体蛋白质等生命物质的重要来源。故一般认为忌口应科学合理,实行辨证忌口、适时(季节)忌口等,做到动态忌食。如肝病阴虚体质者不宜进食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以防耗阴;冬季应避免饮食生冷,避免伤及阳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