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范

发布时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范

1.Liu J, Mao J, Chen L. Epithelial-Mesenchymal Interactions As a Working Concept for Oral Mucosa Regeneration. Tissue Eng Part B Rev. 2010 Nov 10. [Epub ahead of print]2. Liu J, Lamme EN, Steegers-Theunissen RP, Krapels IP, Bian Z, Marres H, Spauwen PH, Kuijpers-Jagtman AM, Von den Hoff JW. Cleft palate cells can regenerate a palatal mucosa in vitro. J Dent Res. 2008, 87(8):788-92.(SCI影响因子)3. Liu J, Bian Z, Fan M, He H, Nie M, Fan B, Peng B, Chen Z. Typing of mutans streptococci by arbitrarily primed PC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ries Res. 2004, 38(6):523-9 (SCI影响因子). J, Bian Z, Kuijpers-Jagtman AM, Von den Hoff JW. Skin and oral mucosa equivalents,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Orthod Craniofac Res. 2010, 13(1):11-20 (SCI影响因子). L, Liu J, Xu T, Long X, Lin J. Quantitative skeletal evaluation based on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s with normal occlusio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0 Jul;39(7): S, Liu J, Zhang H. Efficacy of rabdosia rubescens in the treatment of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9 Oct;29(5):659-63. Epub 2009 Oct L, Liu J, Peng B, Fan M, Nie M, Chen Z, Gan Y, Bian Z. The persistence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Caries Res. 2005,39(6):. Ye X, Shi L, Cheng Y, Peng Q, Huang S, Liu J, Huang M, Peng B, Bian Z. A novel locus for autosomal dominant 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 GINGF3, maps to chromosome . Clin Genet. 2005,68(3):. 聂敏, 樊明文,边专,张旗,孟柳燕,刘加荣. 变异链球菌的传播、定植及其与唾液sIgA的关系.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26(12):1044-104810. 聂敏,范华俐,樊明文,胡萍,刘加荣,边专. 酸性环境下唾液分泌型IgA对变形链球菌免疫反应的体外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3 ):215-21811.刘加荣.口腔细菌基因组,国外医学: 口腔医学分册, 2005,3:.刘加荣,边专,贺红,韩光丽.正畸治疗对儿童龋病活跃性影响.牙体牙髓牙周病学,2003,13(5):.刘加荣,边专,樊明文,聂敏.随机引物PCR法在变形链球菌基因分型中的初步应用.2003,19(2):.刘加荣.固定矫治器与菌斑形成.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2;29(3):186-188.

主要研究方向:1、牙种植成功的临床影响因素及生物学基础2、高成骨效能骨替代材料的组织工程学研究学术任职:国际口腔种植学会中国区教育代表(Education delegate);国际口腔种植学会高级会员(Fellow of 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中华口腔种植专委会常委;澳门口腔种植学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牙病防治杂志副主编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特邀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代表论文周磊,徐淑兰,徐世同,等。Summers骨凿提升上颌窦的临床应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3):296-29代表学术专著:口腔种植学临床实践》第一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要获奖情况:血管生成现象及微血管改变与口腔癌关系的研究。1997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医-3-044-01)在研课题:1、复杂牙列缺损缺失的种植修复和功能重建研究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万 (子课题负责人)2、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的研究 编号:2006B19901006 广东省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 2006-2009 万.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

男,1963年8月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87年毕业于湖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留校任教。1990和1999年分别获湖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作为国家教委访问学者在法国巴黎第五大学牙学院进行牙髓生物学研究。2000年10月-2001年1月在台湾私立中山医学大学牙医学院讲学和合作研究,200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国家医学卫生研究院第424研究所从事牙胚发育生物学研究。历任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讲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 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委会委员、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会员。担任《Oral Disease》杂志、《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的编委。从事牙体牙髓病学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牙髓生物学,主要专注于牙髓损伤修复和牙胚发育的分子机制方面。主编《牙体修复》专著l部,参加编写《中华口腔科学》、《现代口腔医学》等7部专著,卫生部规划教材2部。在国内《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和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牙本质细胞分化阶段Shh信号路径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修复性牙本质的研究”获2000年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3年获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04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名。

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89年获该校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博士后,1996-1998年及2001年5月-9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牙颅颌研究所(NIDCR)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涎腺学组组长。《Oral Diseases》等5本国际期刊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6篇,主编专著6部。获国际口腔威廉盖茨(William J. Gies)奖、《JDR》最佳封面论文奖、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卫生部突贡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承担973、863课题、国家杰青基金、国自然重点项目等课题。主研方向为涎腺疾病、牙齿发育和再生. 2001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总理基金),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997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始建于1955年,涉及口腔颌面整形,功能重建,口腔颌面肿瘤,口腔颌面种植,口腔颌面创伤,口腔颌面炎症等.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性课题分工细,目 前成立的医疗中心有正颌外科中心,唇腭裂治疗中心,牙种植中心,颞下颌关节病及口腔面痛治疗中心,颌面创伤中心,涎腺病中心等;同时各医疗中心又密切合作,相互支持使我科一方面整体综合医疗水平高,一方面各分支学科能向纵深发展,与国内及市内相应专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色.1996年作为重点学科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作为重点临床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全面高水平,重点有特色的方向,以努力保持国内的领先和国际先进为目标,全面进行学科建设.北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目前共有病床111张,床位使用率达88%以上,平均住院日低于16天,年手术例数超过2000例.口腔颌面外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的博士学科点单位.1984年培养出我国的第一位博士,现已培养出博士59名,硕士40名,七年制本硕连读生20人,博士后5人. 口腔正畸科创建于194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口腔正畸诊室,初期即具有一定规模。1977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口腔正畸科,并确定为口腔医学二级学科。1996年被批准确立为211重点工程学科。口腔医学专家毛燮均教授一手创建了学科,是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以来,共取得国家级科研成果4项,部市级科研成果21项,局级科研成果9项,在口腔界排名第一。承担科研基金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研基金9项,占据首位。目 前30名医师人员中,80%拥有博士学位,60%有一年及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拥有以毛燮均教授、黄金芳教授、傅民魁教授为代表的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在全国口腔正畸学界享有极高学术声誉。在学科的创始阶段:毛燮均教授(1901-1979)是我国著名口腔医学家、教育家,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奠基人,为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创立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以博士学位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系,历任北京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科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口腔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口腔界仅有的一级教授。半个多世纪前他提出了“口腔医学是一门生物学科”,“口腔医学与其它医学各科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关系”,在学术思想上取得了重要建树。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促使狭隘的牙医学转变为口腔医学,并发展为一门有独立理论、操作基础的科学科目。今天,口腔医学与医学各科,生命科学,信息工程学科的结合使之飞速发展,更体现出毛燮均教授学术思想的精辟。黄金芳教授(1922-1997)于194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历任北京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学组第一任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顾问,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口腔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6种期刊编委和特约编委。经她的不懈努力,使口腔正畸学首批成为口腔医学的临床博士点,从口腔矫形学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教研室,出版全国统编的口腔学专科教材,任第一版《口腔正畸学》统编教材主编,为口腔正畸今天的蓬勃发展局面奠定了第一块最为坚实的基石,加快了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 修复科位于门诊楼的一层,是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最大的门诊科室,全科共有大小诊室六间,口腔综合治疗台50台,日门诊220人次左右。修复科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在职人员45人,其中医师28人;护师14人;教辅人员3人。修复科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医师中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1人;北京口腔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一人,常务理事一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技术学组副组长一人,常委一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2人,审稿人5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际牙科研究会会员3人;国际牙科学会亚洲分会会员2人。 临床业务范围包括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诊断与系统防治,牙齿硬组织发育缺陷的诊断与治疗,牙齿医疗美学修复等。目 前拥有牙科椅位数30,主任医师(教授)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11人。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的教学任务,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科室近五 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研究项目1项,卫生部研究项目2项,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科室现任主任高学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留学英国和美国。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一共4种:华西,实用,和口腔医学研究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社

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89年获该校医学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1992年在日本东京齿科大学博士后,1996-1998年及2001年5月-9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牙颅颌研究所(NIDCR)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涎腺学组组长。《Oral Diseases》等5本国际期刊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主编。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6篇,主编专著6部。获国际口腔威廉盖茨(William J. Gies)奖、《JDR》最佳封面论文奖、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卫生部突贡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承担973、863课题、国家杰青基金、国自然重点项目等课题。主研方向为涎腺疾病、牙齿发育和再生. 2001年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总理基金),1999年入选国家人事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997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04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姓名:于世凤性别:女出生年月:学历:大学本科学位:学士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专业特长:口腔病理本科毕业学校: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最后学历毕业学校: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现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81单位电话: 年。于世凤简介:1960年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毕业后留校一直 从事教研工作,并在1983一1984年期间被聘为日本朝日大学口腔病理客座教授,与该校合作进行科学研究。于教授在破骨细胞培养及调控方面具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是我国骨吸收细胞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先后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部已验收合格。目前仍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1984年以来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6篇,指导研究生及合作发表论文96篇。参加论著及全国统编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一、二、三版的编写共5部;主编卫生部规划的全国中等医学学校教材《口腔组织学及病理学》(第三版)1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主编全国高等教材《口腔组织学及病理学》(第四、五版)2部,2000、2003年;联合主编《实验口腔病理学》1部,2002年。自1986年以来共获得各种学术奖励8项:1987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作者);1987年、1991年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1988年获得日本文部省科研成果奖(第二作者);1996年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作者);2001年获得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作者)等。自1992年起,兼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不是的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这里没有提到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为老年口腔医学学科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老年口腔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教研室主办,2002年12月创刊,刊期为季刊,每季末月出版,公开发行。主编:刘洪臣编辑部地址: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邮编:100853电话: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责任编辑

郑家伟,男,1964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研究生,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山东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硕士学位,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7月考取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邱蔚六院士的博士研究生,1999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院工作,2001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7年2月-2008年11月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助理,2008年11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参与创办《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中国口腔颌面外科网》,成功使《上海口腔医学》被MEDLINE收录。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治疗与发病机制。自1986年以来,在《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IJOMS》、《J Oral Maxillofac Surg, JOMS》、《Oral Oncol》、《Head Neck》、《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及评述273篇,其中第一作者(141)和通讯作者(63)207篇,被SCI收录60篇,教学论文32篇。发表译文、文摘165篇,发表各种述评171篇。主编专著4部(英文1部),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23部(英文2部)。荣获1998年度宝钢教育奖,1998年度上海联合利华(Unilever)一等奖,200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200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6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9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项。临床擅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致力于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领衔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头颈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治疗指南》,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Head Neck》上。与秦中平教授一起,率先在国际上采用小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取得显著效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率先在国内采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重症血管瘤,并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规范化治疗和指南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制定国内首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开展颈动脉切除重建的实验研究,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临床。其英语水平出色,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或主持人。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