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卵巢癌与月经初潮年龄论文

发布时间:

卵巢癌与月经初潮年龄论文

一般卵巢癌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家族遗传,免疫力低下,肥胖,饮食不合理,环境污染,慢性炎性刺激,卵巢良性病变癌变等有引起来的。一般卵巢癌常见的症状主要是腹痛,阴道出血,月经不调等症状,卵巢癌早期的情况下一般是可以手术治疗,有治愈或者长期生存的可能性,中晚期主要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卵子就是通过卵巢排出的,所以女性们一定要注意卵巢的保养,近几年卵巢癌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他已经成为女性们健康的杀手,那么卵巢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让很多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都承受着巨大的威胁。那么卵巢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1、内分泌因素:卵巢癌多发生在未产妇或未育妇,妊娠对卵巢癌似有对抗作用,认为每日排卵所致卵巢表现上皮反复破损与卵巢癌发生有关。另外,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多并发卵巢癌。这是导致卵巢癌的病因之一。

2、遗传和家族因素:约20-25%卵巢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有癌瘤患者。这也属于引发卵巢癌的病因。

3、环境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及上层社会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中高胆固醇有关。另外,电离辐射及石棉、滑石粉能影响卵母细胞而增加旅发卵巢癌的机会,吸烟及维生素A、C、E的缺乏也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病有关。郑大二院生物治疗中心的专家指出,卵巢癌的预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女性要做好卵巢癌的预防工作:

一、在月经的初潮或者是绝经后的女性,有卵巢性肿物,应考虑为肿瘤,需要及时的采取治疗。对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卵巢内发现<5cm的囊性肿块,需要密切的观察,如囊性肿块不缩小则考虑为肿瘤,如果发现有增大的现象,需要立即手术。

二、绝经后的女性如果发现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或内膜腺癌,需要注意卵巢内由于肿物,经过诊断之后,如果确定,需要及时的手术。

三、在进行盆腔炎手术的时候,要仔细的观察双侧卵巢有无病变,除了卵巢疾病本身的适应症之外,年龄在45岁以上时,由于子宫的疾病必须切除子宫的患者,建议同时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卵巢癌的危害性是很大的,是应该得到广大女性的高度重视的。女性在平时不光要做好卵巢癌的预防工作,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为自己的身体健康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很多女性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变老了,甚至有时候大家还没有到衰老的年龄,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患上了卵巢早衰。大家都知道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如果卵巢发生了问题会导致人体的内分泌紊乱,人体的各种氧化物受到损害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因此,大家发现自己患上卵巢早衰一定要尽快进行药物治疗,那么卵巢早衰吃什么药效果好?三种药助卵巢年轻常在,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定期补充雌激素和黄体酮可以避免生殖器上皮萎缩和钙质流失,同时还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脂质代谢异常。口服雌激素可在任何时间给药,例如,每天服用至1毫克己烯雌酚,连续服用22天。同时,在服药的第11天需要及时补充孕激素,比如说每晚口服安宫孕酮8?10mg,连服10天。如果使用黄体酮进行注射治疗的话,需要从雌激素给药的第16天开始每天肌注10毫克,并连续给药5次。

第二、经过一个阶段的人工周期治疗后,需要在进行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每晚口服一次己烯雌酚,连续服用3周,停药1周。不管是否出现撤药性出血都需要进行第二周期的治疗,一般三个周期为一个疗程,经过治疗后如果雌激素水平出现轻微升高的现象,并且LH和FSH被抑制,这个时候可以用适量的HMG刺激卵泡发育促进排卵。

第三、如果患者出现肾上腺功能不全的话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皮质醇。

卵巢早衰的治疗药物非常多,大家只要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卵巢功能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的。因此,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发现任何不适症状的时候需要尽快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1、年龄。卵巢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多见于老年患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上升。一般多见于更年期和绝经期妇女。20 岁以下发病较少。不同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也不同。卵巢上皮癌40 岁以后迅速增加, 高峰年龄为50 —60 岁, 到70 岁以后逐渐下降;;而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20 岁以前的年轻女性。2、是否生育。这也是卵巢癌的原因之一,未生育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育后的妇女,临床研究表明,不孕妇女易患卵巢癌,而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患卵巢癌的几率会逐渐降低。3、血型。有人分析发现A 型血者卵巢癌发病率高,O 型血者的发病率较低。可能这是大家联想不到的卵巢癌的原因。4、是否结婚。独身的妇女卵巢癌发病率高。有人统计, 独身者的卵巢癌发病率较已婚者高60 % ~70 % 。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对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性格急躁, 长期的精神刺激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系统受损, 对肿瘤生长有促进作用。

癌症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很多人都会患癌症,而且癌症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多,而困扰女性最多的癌症就是卵巢癌和乳腺癌,这两种妇科疾病让很多女性头痛,那么卵巢癌的早期症状到底有什么?卵巢癌高发的原因有哪些?1、警惕卵巢早期症状卵巢居住在盆腔,在子宫的两侧,不容易被发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扩散,五年生存率只有30%-40%,而“卵巢三联征”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早期症状。卵巢癌一般发生在40岁以上,若是不警惕很容易发展成卵巢癌晚期。卵巢癌的人都易消化不良、腹部发胀,很多人都会以为是肠胃不消化导致的胀气,但约有2/3的患者腹内都有积水。早期卵巢癌的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大于5CM的,应该做切除手术。青春期前、绝经期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2、卵巢癌高发的原因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相关研究表明,每个月经周期中,排卵后卵巢上皮增生迅速,排卵点周围有些分裂活跃,所以在排卵期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就越大。2、【未婚、未育】不结婚或未生育地孩子的女性患卵巢癌的机率要高于生育过的女性,妊娠可以降低卵巢癌发生的危险性,孕产次数和累积妊娠越多,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就越低。3、【高脂肪饮食】高动物脂肪摄入可增加患卵巢癌的风险,动物脂肪能摄入过量可致癌,而且也可能造成免疫机体发生转变,增加患癌的风险。3、卵巢癌症状缓解方法1.预防卵巢痛——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卵巢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其癌变早期毫无症状,一旦有临床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到晚期,所以其危险度不可小视。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以帮助你来抵抗卵巢癌的侵袭。通过研究表明,如果每天摄取90毫克的维生素C和30毫克的维生素E,患卵巢癌的概率就会减少一半。2.预防经期乳房肿痛——佩戴无钢圈的胸衣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在200位患有经期乳房肿痛的妇女当中,有85%的人在佩戴无钢圈的胸衣12周后,乳房疼痛的症状就会完全消失。因为钢圈胸衣能托起双乳、塑造完全胸型,会严重影响乳房的自由活动,经期乳房膨胀的时候,自然也就会引起疼痛。3.预防直肠痛——观察排气量如果你总感觉腹胀,并且排气太多,就要注意了,也许是你正面临直肠癌或卵巢癌的威胁。虽然腹胀的状况在40多岁的女性中并不少见,但如果年纪轻轻就有这种症状就不可轻易忽视了。如果你还有以下症状:便秘或腹泻、经常疲劳、经常腹痛、或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如果排气量大,又伴有以上症状,你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了。4.防宫颈癌——谷类早餐宫颈癌也称子宫内膜癌或子宫内膜腺癌。根据数据调查,在患有宫颈癌的女性中,有30%的人叶酸摄人量明显低于正常女性。同时,建议在怀孕期间摄人足量的叶酸,宝宝患上致命性神经功能疾病的概率就会下降二分之一。叶酸摄取的方法也很简单,每天一餐谷类早餐就可满足需要。

ca125与卵巢癌论文

卵巢癌经过腹子宫附件B超发现卵巢肿块,或者是腹部CT、核磁共振等这些影像学检查发现卵巢肿块,还有就是结合肿瘤标志物,尤其是卵巢上皮癌肿瘤标志物CA125会明显地身高。 基本上有这两项的话,临床上基本上就可以诊断考虑卵巢癌。那么它的确诊是需要病理确诊的,要肿块取活检,可以做穿刺活检,或是手术切除术后的病理活检确诊卵巢癌。

还有些卵巢癌患者发现的时候合并了大量的腹腔积液,如果是腹腔积液中找到了癌细胞,结合CA125明显升高,以及影像学的检查发现卵巢肿块的话,也可以诊断为卵巢癌。

CA125是血清卵巢上皮癌的相关抗原,在大约80%-90%的卵巢上皮癌,尤其是浆液性腺癌中,一般会有升高,而且它会随着病情的进展或者好转,而出现升高或降低。所以CA125在临床上常作为卵巢癌病情诊断、监测和判断疗效的一个指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CA125在一些妇科良性病变可能也会有所升高,所以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参考。

CA19-9明显升高的话一般主要是见于消化道的恶性肿瘤, 比如说胃癌,还有就是结肠癌或者直肠癌、胰腺癌这类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对来说升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CA19-9对卵巢癌的鉴别诊断,或者是疗效的评估意义不是很大,卵巢癌患者CA19-9不一定会升高,相对来说检测卵巢癌用的比较多的肿瘤标志物是CA125,尤其是针对卵巢上皮癌的患者,CA125一般会有明显的升高。

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 卵巢癌AFP升高,常见于生殖细胞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是,内胚窦瘤有特异性的价值,它的AFP常常显著增高。

CA125是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因此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黏液性卵巢肿瘤中不存在。80%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升高,但近半数的早期病例并不升高,故不单独用于卵巢上皮性癌的早期诊断。90%患者血清CA125与病程进展无关,故多用于病情检测和疗效评估。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125的水平≤40U/ml,若升高至正常值的2倍以上应引起重视。概述CA125不仅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输卵管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CA125的生物学特性CA125是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取名为OC125)所能识别的抗原,是一种位于染色体19p13.2区域,并含有5797个碱基对的跨膜糖蛋白,属于IgG1。由于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一些黏蛋白分子的特性,故将其命名为CA125(基因为MUC16),而且通过转染技术已经证实MUC16就是CA125。CA125相对分子质量为20万~100万,为高分子糖蛋白,外形呈环行结构,含24%的糖类,是一种类似黏蛋白的糖蛋白复合物,属于IgG。健康成人CA125的浓度小于35U/mL。临床症状临床正常参考范围:血清<35U/ml。临床意义:①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和手术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若有复发时,CA125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之前。②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其他妇科肿瘤43%。对于肺癌患者,CA125的阳性率随肺癌分期进展而明显升高,临床研究表明:肺癌I期阳性率为,II期阳性率为,III期为,IV期为,总体阳性率为.③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阳性率较低。④在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⑤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存在于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病人的血清中,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同时也是卵巢癌术后、化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可以持续动态的观察。

糖类抗原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主要标记物,常用于监控已诊断为卵巢癌的患者,监测治疗效果与预后不会是的

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125的水平≤35U/ml。CA125不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输卵管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 临床正常参考范围:血清<35U/ml。临床意义:①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手术和化疗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若有复发时,CA125升高可先于临床症状之前。②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结肠直肠癌32%、其他妇科肿瘤43%。③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阳性率较低。④在胸腹水中发现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检出较高浓度的CA125。⑤早期妊娠的头3个月内,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

卵巢癌高龄论文参考文献

刊名: 检验医学与临床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主办: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周期: 半月出版地:重庆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9455CN: 50-1167/R邮发代号: 78-157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检验医学与临床创刊时间:200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您好,该刊是省级普通期刊,不是核心期刊。你所需要的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 综合影响因子:

microRNA-181(miRNA-181)家族, 包括miR -181a、miR-181b、miR-181c和miR-181d4个成员。有研究表明,miRNA-181与肿瘤增殖、分化、迁移与侵袭及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在各种生理过程或病理过程中都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11] 细胞增殖、细胞凋亡是生物机体生长、发育以及代谢的必要过程,细胞分化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受到众多细胞信号分子的精确调控。其中,miRNA是转录后调控的主要表观调控机制之一, miR-181a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过程 ,在细胞的生长代谢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 首先,miR-181a对多种细胞的增殖过程起到抑制作用。有研究发现,ActivinA可通过剂量、时间等方式抑制 miR-181a在小鼠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中的表达; 过表达 miR-181a则会抑制其靶标ActivinⅡA 型受体(ActRⅡA)的翻译, 从而导致细胞周期蛋白 D2(CyclinD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表达下调, 进而阻止小鼠颗粒细胞的增殖, 所以在功能上, miR-181a能够负向调控颗粒细胞的增殖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miR-181a 也可以抑 制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的增殖 , 却不影响该细胞的凋亡。[12] miR-181a除了能够抑制多种细胞增殖之外,也对多种细胞的凋亡过程有促进作用。张群研究发现,miR-181a在卵巢早衰患者血清中异常高表达,且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受H2O2上调;miR-181a通过靶向抑制SIRT1的表达,增加FoxO1乙酰化修饰及细胞核转运,导致颗粒细胞凋亡。[13] 大量研究表明,除 促进细胞凋亡 之外,miR-181a对 细胞分化 也具有促进作用。例如,Naguibneva, I等人研究表明,miR-181a参与小鼠骨骼肌的分化过程,若miR-181a增多,则会促进新生肌肉的增加,若将miR-181a去除,成肌细胞的分化过程则受到抑制。[14]朱新峰等人研究表明,在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转染miR-181a模拟物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有关肌肉分化蛋白质如 MyoD、 MyoG 和 MYH3 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肌管数量显著增多,进一步证实miR-181a促进细胞的分化。[15] 在胸腺、初级淋巴器官以及成熟的T淋巴细胞中,miR-181a均呈高表达。 在鼠的骨髓内,B淋巴细胞同样有丰富的表达;在成年小鼠的造血胚胎干细胞中,miR181a的异位表达可导致B细胞来源的细胞比率增加。[16]miR-181a 的表达在人成熟的T细胞、单核细胞以及粒细胞中均可以被检测到,但miR-181a在B细胞中的表达含量较低。[17] miR-181a是miRs中,在T细胞内表达含量丰富的基因之一,并且在胸腺T细胞早期的选择阶段表达量丰富,说明miR-181a 在T细胞的功能性和敏感性方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18]。在胸腺细胞的分化过程中miR-181a 的调节呈现出一个动态过程,其在T细胞分化初期中表达量最为丰富[19][18]。若抑制miR-181a的表达,则DP胸腺细胞的敏感性降低,同时抑制T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这说明miR-181a对T细胞的敏感性和选择性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 推测miR-181a 能直接靶向并抑制 BCL2、CD69和T细胞受体(TCR) ,这些基因在T细胞阳性选择过程中均为关键基因。 miR-181a还可调节TCR介导活化,以及增强TCR信号对激动剂敏感性,若miR-181a过表达则会使T细胞对TCR拮抗剂的应答转变为活化状态[20][19]。这可能与miR-181a中包含的丝氨酸磷酸酯酶、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和22(PTPN11、PTPN22)PTPN11、PTPN22以及双重特异性磷酸酯酶DUSP5和DUSP6 结合位点有关,它们在TCR 信号通路中均为负调控因子。另外,miR-181a控制T细胞的无系性缺失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选择肽的亲和力,以确保只有高亲和性T细胞可以发育成熟。[21]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181a在众多 肿瘤疾病的发生、转移、诊断以及预后 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据夏永欣等研究结果显示,miR-181a的表达下调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miR-181a 的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合并肝硬化相关,推测miR-181a作用于转录因子EZF家族,促使癌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化,促进细胞增殖过程,并抑制细胞分化过程。[22]据马岳等研究结果显示,高表达的miR-181a可以促进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 细胞增殖,在AML中可能起 "癌基因"作用 ,对miR-181a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给AML带来新的治疗方法。[23] 据李美玲等研究结果显示,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表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显著上调,且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81a表达明显高于Ⅰ型子宫内膜癌,即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提示miR-181a在 子宫内膜癌 的形成早期起到一定作用。[24] 据曹聪等研究结果显示,在消化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等过程中,miR-181a也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由于肿瘤的诱因、组织类型以及个体差别等原因,miR-181a在不同的 消化系统肿瘤 中的表达程度有所差异,因此miR-181a可能扮演癌基因的角色,也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25] 据郝辰珺等研究结果显示,miR-181a在 卵巢癌 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并与患者FIGO分期、WHO分级、淋巴转移、术前CA-125等临床特征相关,它可能参与调节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猜测其可能通过参与调节间质-上皮转化(mesenchyal-to-epithelial transition,EMT)来影响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26] 在免疫系统中miR-181是一个起到重要作用的调控因子,它参与免疫细胞的 增殖分化过程,生物体免疫应答、耐受以及炎症的发生 等生理变化,同时一些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受到miR-181的调控。 有研究表明,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中,miR-181a出现了明显下调,而作为miR-181a 靶标的PCAF(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的表达在患者中有明显增加,这是因为PCAF除了扮演miR-181a靶标的角色之外, 也是p53调控相关的关键蛋白,PCAF可使p53蛋白表达量增加, 从而促进相关细胞的凋亡[27]。同时,有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的生理变化过程中,miR-181a既可以抑制炎症的发生,也可以促进炎症的发展[12]。 因篇幅原因,参考文献将会以截图形式发出。 (战友辛苦了,不必过多点评~)

第一章:肿瘤免疫分型的起源 1.肿瘤免疫分型的由来 肿瘤的近代治疗起源于西方,可从18世纪算起。而更远的肿瘤治疗史可追溯到我国宋代。最早描述癌症的特征是《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一书中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意思是说肿瘤像岩石状,有毒根深藏于体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对肿瘤的外观描述,基本上与现在的肿瘤类似。人类与肿瘤的斗争已长达上千年,而始终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因为先前对肿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也就是大家所认识的肿瘤生物学范畴;而随着医疗和科研水平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肿瘤异质性很大,尤其是患者之间更无从规律可循,并且肿瘤细胞可在周围环境产生变化之后发生进化,研究肿瘤细胞本身就变得困难重重。因此直到步入20世纪,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要想战胜肿瘤,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武器,那就是 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样的科研导向也就促进了肿瘤免疫学这个热门研究领域的发展。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杀伤肿瘤 的方式最开始并不被人们看好,一方面是因为利用免疫系统治疗肿瘤的方式没有像手术、化疗那样立竿见影;另一方面是因为最开始科学家对复杂的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并不透彻。随着人们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肿瘤免疫治疗近二十年才得以慢慢为世人所接受,其中最为引起轰动的是 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研究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位学者:Allison和Honjo 。他们分别揭示了免疫检查点CTLA-4和PD-1在肿瘤中的作用,从而为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很多肿瘤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响应,这本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结局,然而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并且肿瘤的免疫治疗之路才刚刚开始。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投入到各种肿瘤的大型临床实验中,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那就是虽然有些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答很好,但在另外很多肿瘤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却根本没有任何疗效。同样的抗体,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科学家开始研究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1: 考虑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是动员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想到的是会不会因为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不同,从而对免疫治疗药物的应答不同呢。方向是有了,但似乎离科学家想得到的解释还有点距离。这是因为如果从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出发,那问题就比较复杂,而且不够直接,这个问题直到免疫微环境的提出才得到更好的解决。研究者通过对多种肿瘤的肿瘤微环境分析后发现, 每一种肿瘤,甚至每一位患者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都存在差异 ,于是就有研究者根据免疫细胞浸润的特点将肿瘤大致分为 “冷”肿瘤 和 “热”肿瘤 , 前者肿瘤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少以及较多比例的是免疫抑制性细胞(Treg,MDSC),对免疫治疗应答反应弱;后者肿瘤中浸润着较多的激活性免疫细胞(CD8+T,Th1),能对免疫治疗药物产生较好的应答反应。 2.肿瘤免疫分型分子机制 “冷”“热”肿 瘤概念的提出是 肿瘤免疫分型的雏形 ,而如果想进一步的理解免疫分型,人们就迫切需要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引起不同患者肿瘤免疫微环境如此大的差异。 众所周知,人体免疫系统是一个整体,其包括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以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等,它们是各种免疫细胞的驻扎地,还需要淋巴管、血管等完成免疫细胞到局部组织的运输工作。肿瘤中很少有淋巴管,而血管含量丰富。那是不是肿瘤血管的含量是引起免疫细胞浸润的不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血管丰富的肿瘤反而浸润更多的抑制性免疫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故事说到这,就需要一些免疫学知识做支撑。 免疫细胞的定向迁徙除了受血管和淋巴管影响外,还需要一类重要的免疫分子: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如果将血管比作马路, 趋化因子就是信号灯,它们掌控着各种免疫细胞的走向 。 图2: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正是 肿瘤中各种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的种类以及含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患者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巨大差异 。一些肿瘤细胞也因此利用免疫系统的这个特点,从而释放促进抑制性免疫细胞浸润的趋化因子,并高表达对应的趋化因子受体来吸引抑制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长。 第二章:肿瘤免疫分型的全面揭示 1.肿瘤三大免疫分型的提出 肿瘤免疫分型的理念被提出了,但科研不是哲学,光是理念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者需要用数据说话。 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肿瘤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发挥杀伤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如:NK, NKT, CD8+ T细胞;另一类则是发挥抑制免疫细胞杀伤肿瘤功能的细胞,如:Treg, Th1, Th2, M1, M2; 这些免疫细胞中功能最重要的就是T细胞,因为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免疫细胞调控网络最后都需要T细胞的参与,而且目前各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也是作用于T细胞来发挥抗肿瘤功能,因此揭示肿瘤浸润的T细胞功能是最重要的。 图3: 对肿瘤免疫分型的研究有很多,其中 比较受研究者广泛认可的就是肿瘤的三大免疫分型: “免疫浸润型” 、 “免疫排斥型” 、 “免疫沙漠型” 。研究者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这三类显著的差异,在“免疫浸润型”肿瘤中,CD8+T细胞可以浸润到肿瘤内部;“免疫排斥型”肿瘤中,虽然也有较高的CD8+T细胞浸润程度,但都是集中在肿瘤外围;而“免疫沙漠型”肿瘤中很少有CD8+T细胞的浸润。 图4: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免疫浸润型”肿瘤内部表达较高的 MHCI 类分子 ,而另外两种类型的肿瘤中却MHCI分子的表达情况明显降低;此外,“免疫排斥型”的肿瘤外围表达较高的 细胞表面糖蛋白丝氨酸蛋白酶(FAP) ,这个基因主要负责塑造细胞外基质,可调控肿瘤外周形成一层厚厚的基质,从而阻断免疫细胞的浸润。 2.肿瘤免疫分型的量化 三大肿瘤免疫分型的提出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确切的证据,但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被诊断出肿瘤时都已经是晚期;而且如果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组织切片,从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来进行肿瘤分型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研究者在一个大型卵巢肿瘤队列中将数字病理和转录组数据分析进行结合,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方法来揭示肿瘤的分子分类和描述肿瘤免疫表型。通过使用随机森林的算法,研究者开发出了一个基于 157个特征基因的分类器 ,根据患者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患者进行肿瘤免疫特征分类。 图5: 3.影响肿瘤免疫分型的分子机制 “免疫浸润型”的肿瘤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MHCI类分子而低表达FAP基因;而“免疫排斥型”的肿瘤细胞的MHCI类分子明显降低却高表达FAP基因。那么这两种机制有什么关联呢?哪一种才是引起不同肿瘤免疫特征的始动因素?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两条路径的上下游调控机制,发现 无论是MHCI类分子还是FAP均受一个重要免疫分子的调控,那就是 TGFβ 。原来,肿瘤细胞为了逃脱T细胞的攻击,可以借助肿瘤抑制性免疫细胞(Treg,M2)产生TGFβ,后者一方面可以和肿瘤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下调MHCI类分子;一方面可以和成纤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上调FAP的表达,从而产生胶原蛋白形成厚厚的基质层包围在肿瘤周围,以排斥杀伤性免疫细胞的浸润。 图6: 第三章:肿瘤免疫分型的应用 说完了肿瘤免疫分型的基础知识,那么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最近有关 肿瘤免疫分型的高分文章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思考。 应用1:m6A分子调控肿瘤免疫分型 近些年,肿瘤m6A修饰的调控机制也是研究的热门方向。热点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下面首先介绍一篇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IF:) 的一篇文章,篇名为:m 6 A regulator -mediated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pattern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filtr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gastric cancer。 图7: 在开始讲解m6A和肿瘤免疫分型的联合分析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些m6A的背景知识。这篇文章首先确定了21个m6A调节因子,包括8个Writers、2个Erasers和11个Readers。图7介绍的是这些分子的细胞分布和基本功能,简单来说m6A是对RNA的一种可逆的修饰方式,依靠Writers对RNA进行修饰,Readers进行m6A修饰信息的读取,当完成特定使命后又可以依靠Erasers对m6A修饰进行删除。 图8: 下面开始讲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根据 m6A调控因子的表达对患者进行分类 ,随后发现这种分类和肿瘤免疫分型有很高的相似度 。于是作者就研究了肿瘤的m6A修饰和免疫分型的关系。最后发现依靠m6A特征基因算出的m6Ascore值在“免疫浸润型”、“免疫排斥型”、“免疫沙漠型”患者中的得分存在明显差异(图8A)。随后在抗PD-L1队列(IMvigor210)和抗PD-1队列(GSE78220)中,低m6Ascore的患者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图8B),并且显著的延长了生存率。此外,低m6Ascore患者的PD-L1明显高表达,这表明在对抗PD-1/L1免疫治疗中有潜在的反应。 总之, 这项研究基于21个m6A调节因子,区分了三个不同的m6A甲基化修饰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明显不同的TME细胞浸润特性。 并且不同的m6A修饰模式之间的mRNA转录组差异与m6A和免疫相关的生物途径显著相关。作者建立了m6A score评分系统来评估每个胃癌患者的m6A修饰模式,从而在预测免疫治疗结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应用2:单细胞测序揭示卵巢癌免疫特征 单细胞测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它赋予了研究者在单个细胞水平研究各种细胞功能机制的能力。同样作为近些年高分文章中的常用技术,单细胞测序揭示肿瘤免疫分型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呢,下面我就介绍一篇发表在Cancer cell (IF:)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篇名为: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shaping the tumor immune phenotypes in ovarian cancer 图9: 此研究首先对15名卵巢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scRNA-seq(图9A),根据已知的细胞类型的标记物来定义细胞类型。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不同免疫分型的患者肿瘤细胞差异较大,同一免疫类型的肿瘤细胞能聚类到一起,不同免疫分型的肿瘤细胞差异较大(图9B);此外,基质细胞(图9C)和免疫细胞(图9D)类型虽然在患者之间转录层面差异不大,但其相对分布情况差异很大,并且与肿瘤的免疫分型并没有明确关联。 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肿瘤内在特征是否影响免疫浸润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排斥型和浸润型的肿瘤之间没有显著的肿瘤细胞转录差异,但在排斥型和浸润型组合与沙漠型肿瘤之间有29个基因表达显著差异。对于这个结论我认为为排斥型和浸润型应该也有比较大的差异,只是单细胞测序需要制备单细胞悬液,可能破坏了这种结构。因而,用单细胞空间转录组进一步解析这两种免疫分型下的肿瘤细胞功能会更有意义,尤其是揭示免疫排斥型最外周的基质细胞层的特征将会为治疗这类患者提供更直接的参考价值。 基因集合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增殖途径有关,它们的鉴定是由三种具有增殖分子亚型的沙漠型肿瘤所驱动的。另一方面,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细胞在干扰素应答通路中显著富集,这主要是由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和II类加工和呈递的基因驱动的。此外,文章还观察到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细胞中氧化磷酸化途径显著富集。 图10: 最后,作者为了总结这些观察结果,总结出了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不同的成分和肿瘤、免疫和间质间的潜在串扰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肿瘤免疫表型(图10)。模型中,TME中有免疫功能的肿瘤(包括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有许多不同于沙漠型肿瘤的共同特征。表达CX3CR1配体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也可能参与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中CX3CR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浸润型和排斥型肿瘤之间也存在重要差异。在T细胞浸润型肿瘤中,浸润程度可能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浸润型肿瘤细胞呈现出CXCL16的高表达,这可能与CXCR6+T细胞向肿瘤上皮的募集有关;此外,浸润型肿瘤中IL1 CAFs丰富,其可能通过CXCL12/ 14促进CXCR4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募集T细胞。 这项研究通过 对15个临床卵巢癌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深入剖析了TME中不同的细胞、功能表型及其动态相互作用,使肿瘤免疫分型的特征更加丰富。 文章结果强调了可能形成肿瘤免疫表型的潜在分子机制,并可能为改善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提供了治疗策略。 总结和展望 近些年,关于 肿瘤免疫分型 的机制探索无论是在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科学研究中都是 炙手可热的方向 ,其产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有利于进行临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转化。 本文系统的梳理了 肿瘤免疫分型的来源、发展和应用 ,但只是窥全豹之一斑,仍然有很多细节需要大家自行补充。我是做肿瘤免疫基础研究的,近几年,发自内心体会到如今只简单的做经典的基因功能调控机制已很难再冲击高分文章,只有着手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如今科研浪潮下拔得头筹,而肿瘤免疫分型的研究正是符合了科研工作者的各种想象。 当然如果你并不是想发高分文章,只是想水几篇SCI,那么做一些较简单的肿瘤免疫分型也是不二选择。但从2021年已经发表的生信文章中可以看出,我们已很难再见到只分析纯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文章,将近90%的肿瘤生信思路文章或多或少都会联合免疫特征进行分析。如果之前你还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阅读完此文的你就抓紧学习肿瘤免疫分型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发表一篇不错的肿瘤免疫分型相关的SCI论文。 [参考文献] Nagarsheth N, Wicha MS, Zou W. Chemokines in the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and their relevance in cancer Rev Sep;17(9):559-572. doi: . Epub 2017 May 30. Desbois M, Udyavar AR, et al. Integrated digital pathology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is identifies molecular mediators of T-cell exclusion in ovarian Nov 4;11(1):5583. doi: . Zhang B, Wu Q, Li B, Wang D, Wang L, Zhou YL. m6A regulator-mediated methylation modification patterns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filtr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gastric Mar 12;19(1):53. doi: . Hornburg M, Desbois M, et al. 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shaping the tumor immune phenotypes in ovarian Apr 27:S1535-6108(21)00212-9. doi: .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生信人公众号 最新文献免费获取,欢迎还珠医科文小程序

好像是统计源 但是很好发的 代理都喜欢这个

2020年卵巢癌的论文

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例卵巢癌新病患,其中万人面临死亡的风险。根据美国统计,约每80位女性在终其一生中,就会有一位女性会得到卵巢癌。而在台湾,则每年约有1100位卵巢癌新病患,其中约650例会面临死亡风险。

根据国民健康署的资料,1990年全台湾的新个案为334例,1995年为514例,2000年为791例,2005年为935例,2010年则为1113例。可以看出台湾的卵巢癌发生率持续在上升中。卵巢癌目前被认为与女性的排卵具有相关性。排卵次数愈多,则卵巢癌风险愈高。生育愈多胎的妇女,由于卵巢有较多时间休息,则患有卵巢癌的机会愈低。

而根据国外统计,平均每位女性终身罹患卵巢癌的机率为%。但是如果其有一位一等亲罹患卵巢癌,则该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机率增为5%;如果其有二位一等亲罹患卵巢癌,则该女性罹患卵巢癌的机率则增为7%。(注一)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发现到其实约25%的卵巢癌与遗传性基因功能异常有相关性,高于传统认为的10%(注二)遗传性卵巢癌常见有三大种类:第一是遗传性乳癌暨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而第二是林奇氏症候群(Lynch syndrome , 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第三则是属于少数基因病变。

遗传性乳癌暨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此疾病主要归因肿瘤抑制基因 BRCA1/BRCA2 的功能异常。正常人口中约有 ∼% 带有 BRCA1/BRCA2 异常,但是卵巢癌患者中有高达15%左右呈现 BRCA1/BRCA2 基因异常。研究显示也显示若 BRCA1 异常,则终生罹患卵巢癌机率为40% ; 而若 BRCA2 异常,则终生罹患卵巢癌机率为20%。注三)

因为 BRCA1/BRCA2 异常所发生的卵巢癌与一般散在性卵巢癌(也就是与遗传没有相关)的特征不一样。与BRCA1/BRCA2 异常相关的卵巢癌较易发生于年轻女性(比散在性卵巢癌约年轻5∼10岁),病理型态偏向上皮性卵巢癌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尤其是浆液性病理形态(serous subtype)。此外这类癌细胞一般分化程度也必较差,p53染色一般是正常的。(注四)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 BRCA1/BRCA2 异常所发生的卵巢癌,存活率要比散在性卵巢癌较好:就5年存活率而言,BRCA1 异常的存活率52%,BRCA2 异常的存活率44%,相对的在散在性卵巢癌却只有36%。如果有人被检测出 BRCA1/BRCA2 阳性,那她下一步如何做选择?美国国家网路癌症协会(NCCN)为这类民众做以下建议:当介于35∼40岁之间,而且生育计划已经完成(已经生下想要生的小孩数目),则接受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risk-reducing bilateral salpingo-oophoectomy,简称RRSO)。RRSO 显示可以减少卵巢癌90%发生的风险,也可以减少乳癌50%的发生风险。(见附注二,三)。

如果不想接受手术:则自30岁开始,每6个月接受 CA125 以及 *** 超音波检查。由于 BRCA1/BRCA2 基因检测阳性的女性,约有5∼10%的机会已经在卵巢或是输卵管存在有显微肿瘤(occult tumor),因此建议接受手术会是比较安全的选择。至于哪些人适合接受 BRCA1/BRCA2 基因检测?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美国国家网路癌症协会(NCCN)也建议:有以下情况,应接受 BRCA1/BRCA2 基因检测:女性本身罹患乳癌(年龄小于50岁),而且其一等亲、二等亲,或三等亲有一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则该女性应该接受基因检测。

.女性本身罹患乳癌(不限年龄),而且其一等亲、二等亲,或三等亲有两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则该女性应该接受基因检测。

.女性本身罹患卵巢癌、输卵管癌,或腹膜癌时。则病患本身应该接受基因检测。

.女性本身罹患胰脏癌,而且其一等亲、二等亲,或三等亲有两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乳癌/胰脏癌。

.健康女性,但是其一等亲或是二等亲有符合上述1∼4项时。则该女性应该接受基因检测。

结论

遗传性卵巢癌传统上被认为仅与 BRCA1/BRCA2 有相关性,但是随着基因逐步解码,林奇氏症候群的负责DNA配对错误修复的基因(MMR gene)功能异常,或是 RAD51C/D 基因异常,也都发现与遗传性卵巢癌有相关性。

总之,卵巢癌约有25%与遗传相关,目前建议卵巢癌病患本身,或是病患的一等亲或是二等亲,应该考虑接受基因检测。另外女性本身若本身罹患乳癌(且年龄小于50岁),而且其一等亲、二等亲,或三等亲有一位以上也罹患卵巢癌时,则该女性也应该考虑接受基因检测。

台湾目前在 BRCA 基因检测,已经建构非常完整的检测平台。病患或是家属仅须接受抽血(约10cc),经过3∼4周后,报告即可发出。目前就卵巢癌而言,已经有不少病患接受过 BRCA 基因检测,提供给病患重要的生物资讯信息。此项检测也适用于乳癌病患。

我们遇见过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他们面临癌症时的结果大相径庭。那些获得长生存的癌症患者们,他们有的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有的长时间与癌症和平共处。他们是怎么拿到病魔的“存活通行证”的? 当癌症来临,除了无助,我们还能作何选择?今天我们来看看众多抗癌明星身上的共性,希望大家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学习方法,像他们一样战胜癌症!01 接受癌症,但不惧死亡大部分的患者确诊癌症时,情绪都会以时间为顺序,经历以下4个阶段:惊讶→否认→愤怒→绝望。而抗癌明星们则会很快进入第5阶段:接受(我要打败癌症,我要继续生活)。他们没有一直怨天尤人,而是很快接受了患癌的事实,积极的寻求方法去度过生命的难关,情况也真的如他们所盼慢慢好起来。心理状态和思维的不同方式成了癌症治疗和康复不同结果的重要原因。抗癌30年、患癌3次的艺术家陶玉玲女士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要拼搏求生,不能坐以待毙。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而陶玉玲老师也正是这么做的。在查出癌症后,她积极配合治疗,将看病当作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去做,很乐于与不同的患者一起交流谈心。科学试验也证明,情绪确实与肿瘤治疗息息相关。刊登在《细胞》杂志上的一个实验发现,把一群患肿瘤的小鼠放在一个有各种小鼠喜爱的玩具的“丰富生存环境”下,让它们尽情地玩耍,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小鼠被称为“快乐小鼠”,另一组小鼠正常生存。结果发现,“快乐小鼠”体内的肿瘤变小或消失了,实验证明,积极乐观的情绪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克服疾病的恐惧,调节好心态,对疾病有一定的帮助。02 适合自己的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很多人得病,认为只要使用国内外最新先进的治疗药物、国内外最有名的医生就是最好的治疗。其实不然,最好的治疗是最适合自己病情的治疗方案。许多患者总担心自己的主治医生不靠谱,不惜重金寻找最有名的医院和医生。或者只要听到新药、新治疗就千方百计地去尝试。这样不顾一切的行动,我们也能预见其后果。反观抗癌明星,他们所做的治疗、所住的医院,不一定是很有名的,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积极和医生沟通,积极了解自己的治疗和检查情况;看许多癌症的科普书籍和指南;不盲目排斥某种治疗手段,不主张过度治疗。与肝癌斗争20年的觅友李先生,在肝癌第一次复发后,就对这个疾病变得重视和谨慎起来,开始不断学习肝癌知识。他表示,对抗癌症首要一步就是找对医院和医生。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是最好的,适合的疗法,适合的量度,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唯有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合理的疗法,适度治疗,才能像抗癌明星一样获得长生存!03 正确认识中医中药抗癌明星们认为:我们既不能听信西医对中医的评价,否定西医的作用,也不能过分迷信中医。首先要坚持规范的西医治疗,再结合中医做辅助,两者结合治疗。西医就像“咖啡”,而中医就像“咖啡伴侣”,相互调和才能品尝美味。觅友李先生说自己会在每年春天和秋天喝上三个月的中药,不是用以抗肿瘤,而是作为调理身体、改变身体内在环境调节,以此保养正气。抗癌四年半的觅友超越大哥在肿瘤切除术后,通过专业的中医调理,一个月后他的体能、气血各方面逐渐恢复了正常。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许多打着“抗癌、治好癌症”旗号的所谓的“中医名家”,往往是坑害癌症患者、欺患者的,这些人要么是纯,要么就是伪中医。觅友们千万不可轻信虚假宣传,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无法挽回。04 改变生活习惯,现在就开始抗癌明星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在生病之后积极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找出过往的缺点、错误并加以改正。例如一位卵巢癌患者,从前是追求完美的性格,或者总是生气,因此造成不良疾病。那么现在就应该做出心态、情绪和行为上改变,接受世界上的不完美,有气就尽快用合适的办法消解,不要把所有情绪都憋在自己心里。我们常说:泰山易改,禀性难移。可是患癌后我们就会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泰山难移也得移,不改的话就要没命了。05 合理补充营养才能战斗很多肿瘤患者误认为营养物质的补充,都“喂”肿瘤了,所以避免一切荤菜的摄入;还有些患者会过于忌口,一味地避免“发物”,基本不吃鲫鱼、鸡肉和羊肉等。其实这样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癌症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的打击,组织粘膜的损伤,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促进身体恢复。缺少优质蛋白的摄入,会导致修复伤口的“原料”不足,免疫力也会持续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抗癌明星们的整体饮食原则是: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并结合适量的肉类。他们基本上在饮食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保证能量和蛋白质的正常摄入。如每餐中均有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可选用鸡、鱼、牛奶、豆制品等。为了保证消化吸收良好,食物做得软、烂,多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2.确保食材新鲜。多吃当季新鲜的时令水果和蔬菜,以确保维生素、膳食纤维。“与癌共舞”18年的觅友胡晓峰还会坚持在每天上午十一点吃一个苹果,三四点再来一份新鲜水果。3.不吃可能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如烟和酒,腌熏、烧烤油炸、霉变、肥腻的食物。由于多数卵巢癌患者的身体可能比较虚弱,所以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为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增加营养素吸收,每天进餐4-5次,每次只吃8成饱。06 坚持做运动癌细胞在氧气较少的环境里生长得更快且更容易发生转移、扩散,而进行有氧运动能让患者吸收更多的氧气,来延缓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有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坚持每天走路30分钟,死亡率将下降34%,生存率提高33%[1]。我们的抗癌明星也都充分意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他们有的会固定每天清晨六点前出门,在家里附近的公园慢跑混合快走,维持一到两公里;还有的会每天坚持跑步和气功导引交替。觅友超越大哥表示:站桩、八段锦、郭林新气功这些可能更适合癌症病人,动作都比较柔和。郭林新气功是内外修炼的新兴疗法,能够达到气血畅通,气血畅通能够帮助提高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运动也能让人心态愉悦,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下来就好了。运动不只是为了提振自己的新陈代谢、锻炼体力,更是为了每天都能让自己神清气爽,带着好心情出门,也带给身旁的人一股勃发的气息。病态,也就这样消失了。养成运动习惯之后,才能体会到运动的真正好处,不管怎么说都没法和旁人分享,只有自己最清楚。总结总结来看,其实抗癌明星们的康复道路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他们所进行的是身心合一的康复,而不单纯是身体的。维持健康的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困难只在能否落实。我们也可以学习他们,赢在心的改变,赢在头脑的智慧,赢在看待生命的态度和勇气,赢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喜欢的患友可以点个“转发”和“在看”!

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所成立的卵巢癌病案研究集团协会 (Ovarian Cancer Cohort Consortium)于2020年3月在著名癌症期刊发表了论文 ( Cancer Res 2020;80:1210–8; DOI: ) ,结论指出,一位女性如果终其一生排卵次数过多,罹患卵巢癌的风险将会增加。(推荐阅读: 【图解】罹患卵巢癌 可能的高危险因子 )

(图片来源:pixabay)

更精准地说:排卵次数高 (多于514次/终生)得卵巢癌风险是排卵次数少(少于294次/终生)的2倍。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排卵次数越多,对女性可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得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因此,年纪到了,如果月事仍然每个月准时报到,就应该提高警觉,定时接受子宫宫颈抹片以及超音波检查。

怀孕的过程,卵巢会暂时休息、停止排卵,所以有减少发生卵巢癌的好处。同样的,喂哺母乳也可以减少排卵次数,亦有助于减少卵巢癌发生的机会。所以为了减少卵巢癌发生的风险,女性可以考虑适度生育和喂哺母乳,以减少癌症发生风险。(推荐阅读: 妇科癌症基因检测:谈卵巢癌)

(图片来源:pixabay)

台湾在2020年6月发表最新癌症登记报告(2017年资料),卵巢癌个案为1,521例;2016年 (1,507例);2015年 (1,434例),所以可以看出台湾的卵巢癌在逐年缓慢增加。卵巢癌对于女性的威胁大,因此女性可要多多注意。

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体器官的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停止运作,卵巢正是个典型的器官。如果年纪到了,卵巢仍然没休息,每个月仍然排卵,月经仍准时报到,这个现象可不是好事。适龄进入更年期,好好保健身体,作息正常,反而活得更久、更有劲。

(图片来源:pixabay)

笔者的丈母娘今年已经83高龄,于48岁进入更年期,未曾服用荷尔蒙,长年茹素,每日准时9点入睡,清晨4点起床开始读经,6点到公园带领婆婆妈妈做早操,练气功,十足一尾活龙,连笔者都自叹不如。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近三年卵巢癌论文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您好,可以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