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银屑病论文泉州

发布时间:

银屑病论文泉州

外伤:牛皮癣皮损发生于外伤之后的现象很常见,如碰伤、注射、虫咬、烧伤烫伤及骚抓等,这些刺激均可引起皮肤损伤,继而诱发牛皮癣的发生。代谢障碍:牛皮癣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表皮细胞增殖加速,使表皮细胞更替时间缩短,正常表皮细胞更替时间为26-28天,而牛皮癣皮损的更替时间则为3-4天,因而表皮细胞的成熟受到干扰,导致表皮组织学、系列化和角化的紊乱,产生银白色鳞屑等一系列病理现象。

2021年,普罗亭紧密追踪科学研究方向和实验技术手段的革新和方向,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与众多学术机构建立的广泛合作,完成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质谱流式相关项目。 截至2021年12月,普罗亭助力合作伙伴发表SCI文章28篇,影响因子总计355分,平均影响因子分,其中超过40%的文章影响因子大于10分 ,这些文章的发表为生命科学和精准医学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值此我选出2021年普罗亭部分合作高分文章,希望能给大家2022年科研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人朗格汉斯细胞发育和功能异质性研究

2021年10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团队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州心脏研究所李潇研究员 合作在《 Immunity 》 杂志发表题为"Distinct human Langerhans cell subsets orchestrate reciprocal functions and requir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研究人员在人表皮原代LC和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衍生的LC(HSC-LC)中发现了LC的四个亚群并绘制出完整的LC发育分化轨迹。通过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LC亚群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变化,发现LC和T细胞之间通过RANKL-RANK和PD-L1/PD-1/CD80轴调节皮肤的炎症应答。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具有不同表型的人LC亚群,并系统研究了不同LC亚群的发育分化途径,以及不同LC亚群的免疫应答差异和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型和功能改变。

新冠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有效人群筛选

本研究通过对SARS-CoV-2沉默感染阶段(silent SARS-CoV-2 infection stage, SSIS)的队列研究,通过整合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转录组测序(RNA-seq)和血浆微量蛋白的Olink检测技术,分别从从单细胞蛋白质组、转录组和血浆蛋白质组三个维度阐释区分持续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免疫学差异。研究发现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中具有特有的免疫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分化阻滞,淋巴细胞的耗竭和免疫抑制。随后通过临床特征结合转化,研究发现STC1和MMP-1两种因子水平可以较好的将两种无症状感染者区分开,帮助临床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 该研究通过对新冠疾病发展机制的理解,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及在更早阶段对其进行及时干预以阻断其进展为确诊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点击此阅读原文 详解

ILC2诱导肝癌微环境免疫抑制的机制研究

本研究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鉴定了肝癌微环境诱导的非常规ILC2细胞亚群,并研究了其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KLRG1-ILC2亚群显示趋化因子的产生升高,包括CXCL2和CXCL8,它们反过来招募嗜中性粒细胞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导致肿瘤进展和复发。 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以ILC2为靶点的肝癌免疫治疗新疗法。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GDF15可通过CD48诱导肝细胞癌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基于软骨肉瘤患者的疾病分型分级进行有效人群筛选

2021年12月,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叶招明、李冰皓教授团队 在肿瘤学权威期刊《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Fresh tissue multi-omics profiling reveals immune classification and suggests immunotherapy candidates for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的研究论文。

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从单细胞水平对普通型软骨肉瘤进行了免疫分型,发现普通型软骨肉瘤中存在“免疫衰竭”亚型,且临床治疗中使用PD-1抗体免疫治疗获益的患者均符合该亚型,其机制包括肿瘤IDH1/2突变导致肿瘤局部趋化因子浓度升高促进免疫细胞的归巢和识别。 该 研究基于临床问题和临床需求,在观察到临床现象之后,利用充足的临床资源分析罕见肿瘤的免疫学特征,发现部分普通型软骨肉瘤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进而研究可能机制,为该难治性肿瘤的系统治疗带来全新的思路。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后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

2021年1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曹红翠教授 团队在生物医学杂志《 Theranostics 》上发表论文”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modulation of recruited mononuclear phagocytes during acute lung injury: a high-dimensional analysis study“。

该研究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CyTOF)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scRNA-seq)首次系统绘制了小鼠肺部免疫细胞,特别是招募的MNPs在ALI发生发展及MSC移植治疗后动态变化图谱。MSC治疗不仅调节MNPs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还调节其分化以及抗原递呈功能。 该研究为基于ALI肺组织招募MNPs的MSC治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为MSC治疗ALI的临床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点击此阅读原文详解

不同肺部疾病患者的外周免疫状态剖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图谱研究

该研究就结核病、艾滋病、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进行了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团队首次使用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对来自于艾滋病、结核病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多个队列的患者外周血进行了免疫学的表征及分析,首次揭示了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中CD3+CD19+淋巴细胞新亚群及功能,并基于质谱流式(CyTOF)的多参数同步检测研究,更深入地分析了各个功能指标包括趋化因子受体、免疫检查点受体、活化分子等在该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群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免疫致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在HIV-MTB 合并感染中,该探索有助于科研开发HIV、MTB及HIV-MTB合并感染的靶向治疗药物或新策略。

2021年,基于质谱流式细胞技术平台(CyTOF),普罗亭助力多项研究项目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展示了普罗亭优质的技术服务和强大的生信分析实力。2022年普罗亭将不断完善质谱流式完整解决方案体系,助力更多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进,助推质谱流式检测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我们客户文章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在文末留言互动,我们统计后会整理打包发送给您 。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同学在2022年都能如愿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治疗银屑病采用“中药渗透活化免疫消癣疗法”,该疗法以中医经络理论、生物全息理论和物理医学理论为指导,以中药渗透活化免疫治疗为核心,可促进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各器官相互平衡,快速驱除体内湿热淤毒,修复和滋养表皮细胞,是一种综合调治牛皮癣金技术。它从牛皮癣病因、病症整体出发,从脏腑和皮肤两个局部入手。采取边治疗、边巩固的形式,根据“急则速治表,缓则除根本”的原则,在消退表面银屑皮损症状的同时,更加注重针对牛皮癣的病因辨证施治。是许多银屑病患者的最佳选择,希望此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郑州刘清军治银屑病论文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皮损特征是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有明显的季节性,多数患者病情秋冬季加重,夏季自然缓解。根据其皮损的不同特点,临床上一般将银屑病分为四型: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银屑病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一般和遗传、免疫、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白疒”、“松皮癣”等,其发病原因复杂,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外因为风、寒、湿、热、燥、毒之邪侵袭肌肤;内因可由素体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疾病初期多夹有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肤而发病;病久不愈,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化火,而耗伤气血,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肤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血虚生风所致。 少数患者可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燔的证候,临床上表现为严重型银屑病,即泛发型、脓疱型、红皮病型银屑病。 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银屑病四证四法四方: (一)血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新皮疹不断出现,皮疹散发,不连片,脱屑多,红斑压之褪色,瘙痒甚,伴见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方药:皮内2号方(即自拟荆芩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荆芥15g,枯芩15g,生地30g,丹皮15g,生槐花30g,赤芍30g,紫草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二)毒热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泛发全身,潮红热,压之褪色,皮肤肿胀,大量脱屑,瘙痒剧烈,伴见发热烦躁,形寒身热,重则神昏,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皮内4号方(即黄连解毒汤加味)。 药物组成为:川黄连10g,枯芩小红参30g,生地榆30g,紫草30g,九里光30g,乌梢蛇30g,冰糖1小块。 (三)血瘀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皮疹暗红,白屑难脱或屑多且薄,或疹色淡红,病程较长(半年以上),皮疹压之不褪色,伴见口干欲漱不欲咽,舌质暗紫或暗红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涩或沉涩,可有舌下脉络迂曲。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皮内6号方(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黄芪60g,当归12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5g,赤芍30g,水牛角30g,小红参30g,生地榆30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15g。 (四)血燥证 临床表现:红斑、丘疹、银屑,病情稳定或皮损部分消退,细碎脱屑,伴见口干舌燥,欲饮,秋冬加重,舌质淡红或舌质淡,舌尖红,苔少,少津,脉缓或沉细。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润燥。 方药:消燥救肺汤加味,药物组成:炙枇杷叶15g,冬桑叶15g,炙甘草10g,阿胶(烊化)15g,炒胡麻仁15g,煅石膏30g,杏仁15g,麦冬30g,沙参15g,白藓皮30g,地肤子30g,小红参30g,乌梢蛇30g。 加减运用: 1.若咽痛、红肿者,加马勃15g、青黛(包煎)15g、白僵蚕15g。 2.鳞屑较厚者,乌梢蛇炒黄后研细末吞服(用药汁),并加紫草30g。 3.大便秘结者,可酌加生首乌45g或秦艽30g; 4.热盛伤阴者,加女贞子30g、枸杞30g、白芍50g; 5.脾虚湿盛者,加茯苓50g、白术15g、生苡仁30g; 6.脓疱型,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 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们体会到老师治疗银屑病有三个特点: 第一,辨证分型论治。 导师主张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认为血热毒盛为其基本病机,热邪侵淫营血为其表征,瘀血阻络贯穿于病程始终。加之患者多为阳热之体,且发病诱因以感染者居多,进而说明当病邪侵犯人体后,邪热郁搏而发为本病。因此,银屑病之病因,在外当推风热毒邪内侵,为病之标;在内责之素体血热蕴毒,属病之本。根据上述病因病机特点,将银屑病分为血热、毒热、血瘀、血燥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在病变过程中,各型可以相互转化或并见,在治疗时应注意标本缓急。 第二,方药应用特点: (1)应用云南特有中草药小红参,该药属云南民间草药,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的根,性味微苦、甘、凉,功效补血活血,祛风除湿。 (2)重视顾护阴液。热毒之邪,最易灼伤阴液,肌肤失于濡养,致皮损干燥,叠起鳞屑;加之清热解毒之药多为苦寒之品,苦寒也易伤阴,因此,临证中要重视顾护阴液,导师刘复兴常以乌梅合冰糖,酸甘化阴,并加用女贞子、枸杞、白芍以滋养阴液。 (3)常用虫类药。血瘀证用水蛭,咽痛者,用僵蚕,其余几型均用乌梢蛇。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蚂蝗和水蛭及柳叶蚂蝗等的全体。 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二经。功效破血逐瘀。张锡纯认为,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专入血分而不损气分”。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性味咸、辛、平,归肝、心、脾、肺四经。功效散风泄热,化痰消坚,解毒镇痉,活络通络。乌梢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性味甘平,无毒,入肝、脾经。 功效搜风通络,攻毒定惊。它能外达皮肤,内通经络,其搜风透骨之力最强,有“截风要药”之称。 第三,强调饮食宜忌。 导师认为,饮食宜忌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临证时他不厌其烦地告诫患者忌口甚为重要:忌辛热刺激之品,如酒、韭菜之类;忌水产或海产品,如鱼、虾、蟹、海带、紫菜等:忌腥臭发物,如牛羊肉、臭豆腐、腌卤食品、牛奶、鸡蛋等;忌野菜类,如竹笋、蘑菇、香椿等;忌水果中之草莓、芒果、菠萝等。《外科正宗》:“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枣等类,又能损胃伤脾;鸡、鹅、羊肉、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原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

牛皮癣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当要注意: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到皮肤,使病情严重化。饮食宜清淡,还要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自身的抵抗了,其他并发症引起牛皮癣复发。牛皮癣病发时患者要提醒自己,不要抓搔病发区域,也不要使用热水敷患病区域,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护肤品和化妆品。保持心身健康,适当的放松心情,对于牛皮癣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牛皮癣在皮肤病中属于发病缓慢的一种,且治疗难度极大,易反复发作,目前医学上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科学论述,多认为该病的发生有后天因素有关,如环境,个人卫生,用药等等,很多人对于该病并不是太了解,进而将其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以致出现误诊。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愈牛皮癣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患者不能轻信偏方,虽然有小偏方的确具有效果,但是一旦停药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的可能。有些患者总是认为偏方是万能的,看到别人用偏方治疗牛皮癣效果很好,于是也去用,却不知道偏方治疗牛皮癣虽然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一定适应所有的患者,有些患者使用后可能不但没有效果,甚至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偏方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但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这点患者要认识清楚。 此外,牛皮癣患者也要在治疗之前调整好心态,因为有些患者患病后,会出现急躁,恐惧心态,这就会导致滥用药物情况的发生,或者是一些患者病急乱投医,相信一些路边或者是电视上的广告,这些广告宣传能够根治牛皮癣对于患者非常有诱惑力,实际上,等患者去治疗花了很多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了,目前牛皮癣不可能根治,只能在治愈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复发的机率。 就目前来说,如今最为有效的牛皮癣治愈方法有:激活人体自愈能力,即激活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欧淇贝康采用德国先进纳米微分子制药技术与传统中医炮制手法相结合提炼而成,从外到内,直达皮肤病灶,清除血毒并对内脏进行深层排毒和治疗, 彻底清除体内毒素,改善血液质量,它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就是通过激活人体自愈潜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最终改变牛皮癣患者的这种身体特质。 这样,我们不仅铲除了牛皮癣患者体内的邪毒,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激活式疗法改变了牛皮癣患者的身体特质,提高了患者的抗病能力和自愈潜能。人体的内环境改变了,即使邪毒在再次侵入体内,牛皮癣患者的抗病能力会像正常人对付病菌一样把它们消灭。

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对病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运动能够增强其抵抗力,对疾病的防范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医生建议,病人能够挑选太极拳、气功等运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该疾病要求病人“避免某些食物”的食物非常多,刺激性的、辛辣的食物,以及平时的“发物”,病人都应当远离,也不能够抽烟喝酒。

论文银屑病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医学上称为寻常型银屑病,很多人习惯称为白疕或松皮癣 ,饮食上少接触酒、海鲜、忌辛辣,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要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

李道泉1950年10月出生,主治医师。1968年到197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332部队任卫生员。1972年到1976年在建江工农管局职工医院五官科任医士。其中1973年到1974年在佳木斯医学院进修耳鼻咽喉。1977年1980年在富锦市口腔医院任医士。19幼年到1988年在富锦市二院五官科历任副院长、医师。1989年至今在富锦市锦西医院任院长、主治医师。1973年在五官科工作期间,发明用塑料奶瓶做洗眼壶,效果很好。1982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小诺霉素做鼻腔下早注射治疗肥厚性鼻炎、单纯性鼻炎、充血性肥大性鼻炎及副界窦炎,疗效满意。1991年开始侧重研究皮肤病,其中以银屑病为突破重点,以中药内外兼治,收到良好效果。撰写论文有:"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论银屑病的辩证施治"。中文名:李道泉出生日期:1950年10月职业:医师代表作品: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1950年10月出生,主治医师。1968年到197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332部队任卫生员。1972年到1976年在建江工农管局职工医院五官科任医士。其中1973年到1974年在佳木斯医学院进修耳鼻咽喉。1977年1980年在富锦市口腔医院任医士。19幼年到1988年在富锦市二院五官科历任副院长、医师。1989年至今在富锦市锦西医院任院长、主治医师。1973年在五官科工作期间,发明用塑料奶瓶做洗眼壶,效果很好。1982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小诺霉素做鼻腔下早注射治疗肥厚性鼻炎、单纯性鼻炎、充血性肥大性鼻炎及副界窦炎,疗效满意。1991年开始侧重研究皮肤病,其中以银屑病为突破重点,以中药内外兼治,收到良好效果。撰写论文有:"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体会"、"论银屑病的辩证施治"。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

引言:毕业论文写作是令众多学子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医学类论文,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医学论文写作要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题目

医学论文担负着传播医学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实践的重任,论文的题目是信息的集中点,更要求论文命题能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论文题目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1、论文题目要有具体性。题目不具体是初学者撰写医学论文时常见的缺点,例如“矽肺的预防”,“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等等。

2、论文题目要有简洁性。题目应简短、精练,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删除一切可用可不用的字词,以突出主题。一般中文文题字数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多亦不超过30个字,英文以10个实词以内为宜,文题中间不用标点,题末不用句号;尽量少用“的研究”、“的探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题目太长就不鲜明简洁和引人注目。例如,《无偿献血者肝炎指标检测结果及不同性别与血型差异分析》,应改为:《无偿献血者肝炎检测结果及相关因素的分析》。非长不可时考虑用加副标题的办法来解决。副标题常常是将主要研究方案列出附在主标题之后,但必须用圆括号或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位于正标题之下,以区分于正标题。较大的题目则应分成若干分题。每个分题单独写一篇文章,且尽可能不设副标题。

3、论文题目要确切而有特异性。指的是要求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文题应准确地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防止小题大作,名不符实。

例1,《剖宫产资料统计分析》,该文仅涉及剖宫产时间的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如产妇的年龄、职业、新生儿性别等均未涉及,故应改为:《剖宫产时间统计分析》。

例2,《鼻挫伤、烧伤等38例远期疗效分析》,文中述及的内容还有裂伤、撕脱伤、离断伤、挫伤、烧伤等,单列2种伤不全面,应改为:《鼻创伤38例远期疗效分析》。

例3,《天津市区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62)这个题目既有特点,也很具体。

题目应突出论文的特异性、新颖性,不要套用“××病××例临床分析”,或千篇一律地冠以“研究”“探讨”、“体会”之类的陈词俗套。题目可有多种类型,有以目的命题、以研究对象命题、以研究方法命题、以研究结论命题等。“研究”、“探讨”、“观察”、“分析”等词不是不能用,而是应在必要时用。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关系的研究》,宜改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4、论文题目要有可检索性。题目应适应学术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需要,用词严谨规范,凡病名、解剖生理名词、治疗方法、检查方法等,不得用俗称、习惯用语或社时的旧名词,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

5、撰写论文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文题应避免使用非公用的缩略词语、符号、代号、公式等。外国人名、常见缩略语和符号(如CT、ATP、DNA、HBsAg等)可以使用,但不宜将其原形词同时列出,亦不必再写出中文全名。以外国人命名的综合征或体征,不必译成中文,不加“氏”字。(2)文题中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但不包括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数字,如“十二指肠”不能写成“12指肠”,“三*神经”不能写成“3*神经”。(3)下列情况,应在文题的右上角加角注,并在首页下列出角号及加注内容。论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结,加注“本文系某科研基金会资助”;论文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加注“本文曾在某年某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系在进修或学习时的工作总结,加注“本文系在某院进修期完成”。

(二)作者及其单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

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

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

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

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

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

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

(三)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

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

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

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

(四)前言(introduction)

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

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

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

(五)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

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

1、对象

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

2、研究方法

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

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1、病例组

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

2、对照组

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二、家庭史的确认

除先证者外,其一级或二级亲属中至少还有一位银屑病患者。

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在门诊对每位先证者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其一般情况、家庭史、发病情况等,以了解先证者一、二级亲属的患病情况(二级以上亲属未统计),对患病亲属进行随访,以确诊是否患病。一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的父母、子女及同胞,二级亲属包括先证者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侄子女、外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所有病例、对照均用EPIinfo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针对不同类型论文还应提供一些资料

(1)临床研究:1)病例来源及选择标准:病例是住院还是门诊病人,或是普查普治;病例选择标准(引用者要注明出处,自订者要说明根据),诊断及分型标准,分型分组标准(应考虑随机分配和双盲观察)。2)一般资料:病人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程、病因、病情、病型,主要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临床或病理诊断依据,观察方法与指标等,对病例摘要可不写姓名和住院号,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重要的有意义的家族史和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住院经过,治疗方法和疗效等。3)治疗方法:如药物名称、剂量、剂型、使用方法及疗程、生产厂及出厂日期(批号)等。如为手术治疗则需写出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4)疗效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现代医学器械检查、病理检查、观察方法与指标、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

(2)实验研究:1)实验条件:动物名称、种系、品系、数量、来源、性别、年龄、身长、体重、健康状况、分组标准和方法、手术和标本制备过程,实验、观察、记录的手段、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验方法与质量:感染接种方法,仪器种类及其精密度、测定结果,描记图像,试剂种类、规格、来源、成分、纯度、浓度、配制、操作方法及过程,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批号等。3)其他:季节、室温、湿度以及其他条件等。

(3)现场调查研究:要阐明何时、何地进行本次调查,设计类型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或现况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大小的估计。调查对象是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甚至病人。如果调查对象为病例,则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诊断标准,还需注明病例来自医院还是从普查中获得。由于资料来源能反映调查结论的可信性,所以应实事求是的详尽叙述,使读者可以从中判定该文是否有进一步阅读价值及结论的可*性。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及其统计方法。实验室检测应介绍使用的方法、步骤、试剂来源、批号及诊断标准,如果应用新的方法则应介绍具体操作过程。统计方法如果是众所周知,则毋须详述,如果采用新的统计方法,应介绍计算公式,引自文献等,使读者了解应用是否确切。

(六)结果(results)

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

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

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

(七)讨论(discussion)

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

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

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

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

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

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使内容有条理,有联系,重点突出。讨论部分不使用图和表,篇幅亦不宜过长,一般占全文的1/31/2即可。文献一般不整段引用,而是摘其观点或结论,用角码标出参考文献。

牛皮癣在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升高趋势。据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如美国近年来的调查,其发病率为,患者多达600-700万人,远远高于中国。因该病顽固难治,仍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近年来召开的全国银屑病防治协作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是防治银屑病的方向,西医抗癌药和激素类药物有严重的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一、银屑病(牛皮癣)分型与临床特征临床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四种类型。(一)寻常型牛皮癣(银屑病)牛皮癣图谱寻常型牛皮癣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边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后显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后可出现多个细小出血点。上述鳞屑,薄膜和点状出血是该病的三大临床特征。该病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呈对称性分布,好发于膝、肘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的指(趾)甲呈点状(顶针状)凹陷。临床上有急性进展期、静止期和消退期。进展期:特点为皮疹多呈点滴状,色泽鲜红而发展迅速,鳞屑较多,易脱落,多有瘙痒感觉。正常皮肤如受到外伤等刺激后,可继发为牛皮癣皮损,医学称之为同形反应。静止期:病情保持于静止阶段,无新疹出现,旧疹也不见消退。退行期:皮疹缩小,逐渐消失。皮疹消退后,可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斑。(二)脓疱型牛皮癣(银屑病),分为泛发性、限局性两型。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少见。本型发病急剧,有全身不适并伴有弛张性高热等全身症状及白细胞增多。皮损初发为急性炎性红斑,表面有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黄白色无菌浅在性小脓疱。脓疱可扩大融合形成“脓糊”状。常累及广大皮面,甚至可扩延全身。其病原因多与寻常性银屑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剂后,骤然停药而发病,或与感染、药物刺激有关。本病病情较重,常呈周期性复发,预后较差。2.局限性脓疱牛皮癣(银屑病),又称掌跖脓疱病,多限于掌跖,常在大小鱼际或足跖部成批发生多数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基底潮红。约经1~2周脓疱破裂,结痂,脱屑。以后又在鳞屑下出现小脓疱,时轻时重。自觉痒或疼痛。可累及指甲,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常可见有银屑病皮损。亦有先发于掌跖,经多次反复发作后转变为泛发性者。3. 肢端脓疱病是银屑病的少见类型,其特点是好发于手指和脚趾的远端,肢端脓疱病经常继发于局部皮肤的外伤和感染。患者有疼痛感和功能障碍,指趾甲可以出现变形,在严重病例有骨质破坏。对这种类型银屑病的治疗一直较为棘手,煤焦油制剂、口服视黄醛等药物有时候对肢端脓疱病有效。(三)关节病型牛皮癣(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性关节炎,常继发于寻常型牛皮癣或牛皮癣多次反复恶化后,亦可先出现关节症状或与脓疱性牛皮癣及红皮病性牛皮癣并发。关节症状与牛皮癣皮损有平行关系,本病多见于男性。临床主要特征为有银屑病史或与牛皮癣并发的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累及远心端小关节,伴有指(趾)甲损害,类风湿因子阴性。此外,可参考X线检查所见。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后者多侵犯近心端小关节,但不伴发牛皮癣,类风湿因子阳性。 本病可长期迁延,治疗较为困难。(四)红皮病型牛皮癣(银屑病),多因寻常性牛皮癣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停药或减量方法不当所致。此外,脓疱性牛皮癣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本病约占牛皮癣的1%。初起时在原有银屑病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延成大片,最后全身呈现弥漫性潮红浸润,在弥漫性潮红浸润中,常有片状正常“皮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应与由其他原因(如药疹、毛发红糠疹等)引起的红皮病鉴别,后者无牛皮癣史。牛皮癣图谱二、牛皮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与机理的最新研究牛皮癣的发病原因目前有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刺激,外伤感染等多方面的学说,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临床上以往多以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环磷酰胺等细胞毒类抗癌药,以及地塞米松,强的松,倍他米松和进口针剂康宁克通等激素类药物治疗。因以上药物及其配制的各种制剂,,对机体肝,肾和免疫功能有严重损坏作用;部分患者用后虽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停药后病情反跳加重恶化的毒副作用,已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在近年来召开的全国银屑病防治协作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与中西医结合是防治牛皮癣(银屑病)的方向,西医抗癌药和激素类药物有严重毒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我们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分析大量的临床资料,认为牛皮癣的发病是由先天易感基因,在机体气血平衡失调,外界环境气候,风湿寒热,精神刺激,外伤感染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引起的血热,血燥与表皮细胞过度增生性病变。久病伤肾,久病多瘀,加之治疗过程中反复不当的应用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等细胞毒类抗癌药与激素类药物;又致病情趋向顽固恶化难治愈。三、中药银屑康治疗(牛皮癣)的研制与作用机理根据我们以上的见解,我们以补肾养血治本,清热凉血,化瘀解毒治标,重在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中医理论为基础,选择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血液微循环,抑制上皮细胞过度增生的中草药配成的“银屑康”“平屑汤”系列,治疗牛皮癣(银屑病)收到独特疗效。1990年 ,以中国中西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秦万章教授为首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研究与当今较好的西药乙双吗啉及中药克银方对照,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和经得起疗效重复等优越之处”。该研究在1998年(建国后40年间)全国中医治疗牛皮癣(银屑病)秘方评选中名列第一,入编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教授主编的《中国中医秘方大全》银屑病篇,《平屑方治疗银屑病(牛皮癣)临床观察研究》课题,1991年荣获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1993年获中国爱迪生杯金奖,1996年获国际中医药优秀成果奖,1998年获卫生部医促会验证推荐证书,1999年获世界传统卫生组织(WTHO)圣塔妮卡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列为2000年世界传统卫生组织两百项国际性推广成果。并收入《世界名医文献库》。该项研究成果在2002年(北京)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再次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国卫生信息报〉,〈香港信报〉,〈世界信息报〉等多家新闻机构做过报道。四、银屑康服用方法银屑康系纯中草药精制提取制制成浓缩颗粒冲服剂,该药每晚睡前一次冲服,具有服用方便,治疗作用缓和,常期服用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应用该药治疗30--6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患者在3周内见效。初发病患者多在1—2个疗程内痊愈,患病时间长,病情较为严重,且又反复不当的应用过细胞毒类或激素药治疗,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受到一定损害的患者,其见效与治愈的时间要延长,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痊愈,为防止复发,对愈后患者还要坚持服一疗程的药做巩固治疗。对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在服用银屑康的同时,根据临床辩证可再配合汤剂治疗。【典型病例】例一:苏怀山,男,聊城市梁水镇季庄农民,15年前全身患银屑病(牛皮癣)久治不愈,1984年服用“银屑康”2疗程痊愈,随访15年未复发。例二:王金生,男,41岁,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矿工人,15年前因出汗后突受雨淋而至全身起红色小丘疹,瘙痒脱白屑,并逐渐扩大成片。先后经白血宁,乙双吗啉等内服和外用药治疗时轻时重。二个月前又因精神刺激和感冒,使皮损加重,皮疹基底鲜红,覆盖鳞屑层层。1982年2月7日服用“银屑康”治疗3周,皮疹变薄,色泽变淡,继用30天,大部恢复正常,继续服用30天痊愈,随访9年未复发。例三:项俊峰,山东省汶上县退休干部,10年因出汗受风全身患银屑病,由于反复应用亚胺,双吗啉等细胞毒类药,而诱发了右肺支气管鳞癌,虽经手术切除,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又致牛皮癣遍布全身,1987年9月来诊时,身体非常虚弱,白细胞下降至3300mm3。经“银屑康”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例四:吉林省长白山林管局的周某患牛皮癣20余年,害得他与妻子分居多年,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1987年他从《大众日报》看了《治牛皮癣的吴梦平》新闻报道后,求治3个月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例五:香港刘风霞女士,全身患牛皮癣15年,历经美国,日本等多家医院治疗收效不佳,1988年她从《银屑病通报》看了吴梦平发表的论文后,求治3个疗程痊愈,随访10年未复发。在1998年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对我所治疗的银屑病(牛皮癣)病例进行的远期疗效随访调查中,辽宁省鞍山钢铁厂的李国光、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煤矿的孙全才、河南省南乐县千口镇西村的于焕玲、济南市大桥镇政府的王德祥和历城区姚墙镇陈庄的陈延水、济南汽车总厂的高玉兴、莘县王庄集退休教师王守身和余粮海村的张素英、聊城市梁水镇季庄村的苏杯山等数百名患者,经应用中药银屑康治愈后,至今已15年以上没有复发。因此而获得中国医促会信誉度调查委员会颁发的验证推荐证书。五、银屑病(牛皮癣)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因该病病因复杂,患者除坚持正确的治疗外,还应避免对病情的不利刺激,这对预防复发和恢复痊愈也较为重要。患者应做到:一,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二,忌口适当,勿食辛辣鱼虾,海鲜等过敏腥发物。三,洗浴时切忌水温过高或过低,一般以30—37度为宜。四,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免受刺激,避免过度劳累。五,治疗选药适中,切忌滥用细胞毒类和激素药。急性进展期应避免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注】细胞毒药类药主要有白血宁,乙亚胺,乙双吗啉,环磷酰胺,轻粉,水银等。激素类药物主要有:地塞米松,强的松,倍他米松和进口针剂康宁克通—A等,以上药物对部分患者虽有短暂的近期效果,但对机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停药后可使病情反跳加重顽固恶化。给患者彻底痊愈带来一定困难,应尽量避免应用。

银屑病论文

很抱歉,确实没有听过这个人的,你可以上网查一下看有没有他的介绍,如果没有的话,也许就是你们当地有名的医生。

吉兆春,男,汉族,陕西西安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氏皮肤制药技艺传承人。196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皮肤科临床医药学,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医名师,中医皮肤病科泰斗,西安市康春皮肤病疑难病综合研究所所长。人物经历:1981年研制的“脚气王治疗脚癣100例疗效观察”的论文,荣获陕西省高陵二等科研成果奖。1987年—199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院学习深造皮肤科。1992年创办集医疗、科研、临床、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研机构——西安市康春皮肤病疑难病综合研究所,研制开发的“皮肤康产品上报国药”列入西安市2001年科学技术委员会计划第一批攻关项目。西安市康春皮肤病疑难病综合研究所在吉兆春领导下的专家团队和研究院队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研制的治疗银屑病(牛皮癣)的高效、速效外用产品“康春银消清”荣获美国国际铜奖;研制的“皮肤康”系列外用产品荣获国家金奖;研制的治疗银屑病内服药“银屑防治片”、“银屑防治粉”、“银屑防治丹”治愈了许多银屑病患者。“皮肤康”、“秃顶生发美”、“粉刺王”等被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评为中国保健品入选品牌,被国内外十多部药物大辞典收藏。吉兆春领导的研究所专家团队,多次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著,欧美多个国家竞相邀请衙门出国讲学,交流经验,对中国乃至世界皮肤病的研究,具有深远积极的意义。2012年“中国国际医学研究会”、“卫生部保健时报社”、“中国皮肤病医学大会”授予该研究所为《全国十大重点银屑病诊疗基地》、《全国十大重点白癜风诊疗基地》、《全国皮肤病新科技推广应用示范地》。2019年,建立西安市吉兆春皮肤医药博物馆,展示中国皮肤医药史和文化。展览面积480平方米,馆藏医药标本、古籍善本、制药器具等639件,免费对社会开放。

刘红霞从事中医外科、中医皮肤科医、教、研工作26年。具有系统扎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中西医皮肤科专业知识,熟练运用中西医基础理论诊治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提出了“调理脾胃为重”的学术观点,总结出清热利湿、清热凉血、补脾益肾、健脾益气、养颜祛斑、调和阴阳等治疗方法,自拟银花汤、五花汤、皮炎方、银屑病方、祛脂洗方等,运用临床疗效显著。其中“银花汤治疗痤疮”被收录在《中国特色医疗大全》第二分册中。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银屑病的中医治疗体会》获新疆第二届中医药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从血论治银屑病242例疗效观察》、《中维西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体会》在1996年国际传统中医药大会、2003年国际中医药论坛大会进行学术交流。 授予单位 等级 排名 角色 年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院级 1 先进个人 连续数年 自治区中医医院 院级 1 优秀十佳中青年专家 1999年 新疆医科大学 校级 1 优秀十佳青年管理工作者 2003年 自治区中医医院 院级 1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优秀内审员 2003年 乌鲁木齐市政府 市级 1 征兵体检工作先进个人 2003年 沙区人民政府 区县级 1 征兵体检工作先进个人 2004年 新疆医科大学 校级 1 师德先进个人 2005年 自治区卫生厅 厅级 1 自治区成立50周年医疗卫生保障先进个人 2005年 中国教科文卫体全国委员会 国家级 1 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 2007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家级 1 全国医德标兵 2007年 新疆医科大学 校级 1 巾帼模范 2008年

吉兆春是谁?谁也没法回答你,因为你没有给她的具体信息

泉州医学论文

有以下12个大专院校:

2.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3.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5.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6.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7.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8.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9.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10.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11.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12.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资料补充:

参考资料:搜狐网-泉州高等院校最全最完整名单

彭 勇泌尿外科副主任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泌尿外科专业10余年,有着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泌尿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在诊断及治疗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男性生殖感染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开展男性各种微创手术。吴 淮 阳耳鼻喉科主治医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笫一线进行对耳鼻咽喉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善于开拓创新,对耳鼻咽喉科各种疾病的处理巳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擅长诊治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声带小结、鼾症、各型慢性中耳炎、小儿先天性耳鼻畸形等。刘 文 友医学影像科主任毕业于丹东大学医疗系放射线专业,从事医学影像工作二十余年。82年在解放军230医院放射科进修,在放射科中国权威导师的教导下,水平迅速提升,在中国医科大第一教学医院进修CT后成为国内的医学影像专家,85年发表的《胃肠道低张力双重造影的探索》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永忠 外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普外工作,擅长阑尾炎、疝气、肠梗阻、大隐静脉曲张、痔疮、腋臭等普外手术,曾多次赴国内著名院校进修深造,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十作篇,深受患者好评。朱怀琳耳鼻喉科主任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擅长鼻内窥镜手术技术操作,成功使用鼻内窥镜治疗顽固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其他疾病,成功开展鼻腔内囊修补术、以及中耳乳突根治、鼓膜修补、鼓室成型等手术,对喉部声带的微创手术治疗也有很高的造诣。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0余篇。

泉州高校1、国立华侨大学 国立华侨大学是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于1960年由国家创办的综合性大学。 2、泉州师范学院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由原来的泉州师范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等三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泉州师范学院是省属本科院校,融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为一体,师范教育与非师教育并举的新型现代化大学。 3、仰恩大学 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教委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4、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5、闽南理工学院 学校前身是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福建长兴职业技术学校,由中国知名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与福建知名企业集团— 泉州兴达集团于1998年联合创办。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正式更名为闽南理工学院,目前,学校以 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含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6、黎明职业大学 黎明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国内首批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人是著名华侨教育家、书法家梁披云先生。其前身是创立于1929年的黎明高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办学积淀。学校实行“侨建公办”的办学体制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校内成立董事会,梁披云先生亲任第一任董事长。 7、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8、德化陶瓷学院 9、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10、泉州儿童职业发展学院 11、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2、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14、泉州信息学院 15、泉州华光学院 16、泉州泰山远洋职业学院 17、泉州中营职业技术学院 18、泉州纺织服装学院

1.黎明职业大学

2.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3.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5.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6.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7.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8.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9.泉州海洋职业学院

10.泉州轻工职业学院

11.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最早开发于周秦两汉,公元260年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之盛景。泉州素称世界宗教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