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学杂志招聘编委

发布时间:

医学杂志招聘编委

医学杂志社发放的编委证书没多大用处,目的是想你多投稿而已。我当年拿过5-6个杂志社的编委证,都是那个样子。

现任职位:现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介入质控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常委、湖北省预防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学会常委、湖北省中德医学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湖北省分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医科委员会理事、《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临床内科杂志》编委、《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编委。

医学消化病学专家卫生部卫生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学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浙江大学消化病学博士点、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重点学科内科学和消化病学负责人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招聘医学杂志编委

医学杂志社发放的编委证书没多大用处,目的是想你多投稿而已。我当年拿过5-6个杂志社的编委证,都是那个样子。

法律分析:符合以下条件中任何三项的专家,可认定为全国知名专家。

SCI统计源期刊杂志编委;任三本以上(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CD)医学杂志编委;任三本以上(含)教育部,卫生院统编医学教材编委;教育部,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主编或副主编;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CD)医学杂志主编或副主编;中国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一级专业分会常委以上,二级专业分会副主委以上某一专业领域全国性学科组织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十七条 医学会应当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组成人数应为3人以上单数。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其中主要学科专业的专家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医学杂志编委招聘

2022年11月24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编辑部对原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等人关于“新冠肺炎对患者健康的长期影响”的一篇研究论文发表关注声明。该论文披露了对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在当年6月至9月期间完成的集中随访的研究结果。该论文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COVID-19患者报告了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比如疲劳或肌肉无力。《柳叶刀》编辑部上述关注声明称,《柳叶刀》编辑部在询问通讯作者后,于2022年11月7日被告知,涉事论文中使用的“数据集中的一些变量被错误地打乱了顺序”。“鉴于这些数据错误的程度,我们现在对‘6个月’论文发表关注声明,同时将进一步调查,包括对更正后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和临床审查。”2022年11月24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编辑部发布的关注声明涉事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6个月临床结局:一项队列研究》,于2021年1月8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上。该论文标明,曹彬、张定宇和王健伟贡献相同。曹彬为论文中标注的通讯作者。其中,曹彬的署名单位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相关网页2021年1月11日发布的信息称,上述研究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完成。黄朝林、黄立学、王业明、李霞、任丽丽、谷晓颖、康亮、郭丽和刘敏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评估了COVID-19对患者的长期结局影响。“研究发现,76%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持续症状。疲劳、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也频繁出现。”“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曹彬教授表示:‘因为COVID-19是一种新发的疾病,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它对患者健康的长期影响。我们的随访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会继续受到该病毒的至少部分影响,出院后的医疗照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住院时病情更重的患者。我们的研究也提示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的重要性,以便了解该疾病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全面影响。’这项随访研究于2020年6月16日至9月3日期间完成,入选了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5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86天。”中日友好医院相关网页上述信息称。《柳叶刀》编辑部关注声明针对的文章。该论文称,随访发现,7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存在至少一个持续症状上述论文的署名作者有ChaolinHuang、LixueHuang、YemingWang、XiaLi、LiliRen、XiaoyingGu、LiangKang、LiGuo、MinLiu、XingZhou、JianfengLuo、ZhenghuiHuang、ShengjinTu、YueZhao、LiChen、DecuiXu、YanpingLi、CaihongLi、LuPeng、YongLi、WuxiangXie、DanCui、LianhanShang、GuohuiFan、JiuyangXu、GengWang、YingWang、JingchuanZhong、ChenWang、JianweiWang、DingyuZhang、BinCao。什么是新冠长期症状?在上述论文发表约一个月前,2020年1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称,“直面新冠长期症状困境”,并称,在2020年11月底举办的2020“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曹彬介绍了关于武汉COVID-19患者长期结局的情况,并警示,一些出院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可能会持续至少6个月。我们称之为‘新冠长期症状’,这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医学问题而且现在就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在上述涉事论文发表7个月后,2021年8月,曹彬、王健伟等人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对此前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患者中的1276名患者随访一年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还存在至少一种后遗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住院幸存者的1年临床结局:一项纵向队列研究》。对1276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随访一年的研究结果但该论文在首次发表后进行了更正。其更正后的版本最早于2022年5月5日发布在《柳叶刀》网站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个月论文”提及,在新冠肺炎发病6个月后,幸存者报告还存在至少一种症状的比例是76%。但上述“1年论文”提及的相关比例为68%。《柳叶刀》目前尚未披露其关切声明中提及的“数据不一致”是否为这一比例。《柳叶刀》编辑部2022年11月24日发布的上述关注声明称,“在收到了一位研究人员关于这两篇文章之间数据不一致的询问,我们向这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寻求解释。2022年11月7日,《柳叶刀》编辑部被告知,‘6个月’和‘1年’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是由于‘用于6个月的论文的数据集中的一些变量被错误地打乱了顺序’。鉴于这些数据错误的程度,我们现在对‘6个月’论文发表关注声明,同时将进一步调查,包括对更正后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和临床审查。如有更多信息,我们将立即更新此通知。”此外,2022年5月11日,曹彬和王健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上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了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中1192人随访两年的研究结果。该论文称,从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2469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其中1192人在三次随访中完成了评估,被纳入最终分析;94%的人、1119人参加了感染两年后的面对面访谈。总体而言,新冠康复患者在首次感染后两年时的健康状况仍然差于普通人群,这意味着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还存在至少一种后遗症状的新冠肺炎幸存者的比例从6个月时的68%,显著下降到2年时的55%,疲劳或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该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住院幸存者的2年健康结局: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该研究被媒体报道为“全球新冠最长随访”。对1192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随访2年的研究结果此外,据《柳叶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2021年7月17日,该期刊发表一项针对英国302家医院超过7万人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每两个COVID-19住院患者中会有一人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教授及谷晓颖在一篇相关评论中写道:‘考虑到全球有大量的SARS-CoV-2感染者,COVID-19后急性期的公共卫生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分析COVID-19后急性期整个临床疾病谱的多种表现之外,还需要在具有不同人口和临床特征的人群中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阐明COVID-19后急性期尤其是远期COVID-19的病理生理机制。此外,还需要研究血清学特征,以及急性SARS-CoV-2感染导致的免疫异常和炎症损伤对后急性期或长期COVID-19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官网显示,曹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是诊疗呼吸系统感染;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管委会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委员、《ClinicalRespiratoryJournal》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王健伟,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2月至今,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克里斯托弗_梅里埃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校科技管理处处长。2019年6月任副院校长、党委常委。上述信息称,王健伟主要从事重要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曾获多项人才计划项目支持,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Biosafety&Health杂志执行主编。

1996--1997,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副主任1997--2000, 哈医大一院门诊部主任、党总支书记1998--2000, 哈医大一院院长助理2000--2003,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常务副院长2003--2005, 哈医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哈医大一院党委副书记2005--至今, 哈医大二院院长2011--至今, 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学术机构任职和获得学术称号2011-至今,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011-至今,黑龙江省口腔医学会会长2006-至今,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2008-至今,国际牙科研究会(IADR)会员2009-至今,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口腔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兼冷冻医疗组组长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口腔外科首席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博士学术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十二五”学术带头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管理研究会理事杂志编委任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副主编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副主编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 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常务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编委上海口腔医学 编委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委荣誉称号:2011,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2011,黑龙江省高校十佳公仆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工作者2010,黑龙江省第一批德艺双馨名医2008,首批“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2007,黑龙江省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先进个人2006,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2005,哈尔滨医科大学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哈医大2004年“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3,哈医大一院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哈医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1999,2000哈医大一院先进工作者1999,2001哈医大一院优秀共产党员1998,1999,2000年度校优秀医院管理干部1998,哈医大一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

闵洁,女,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专攻妇科疾病,尤其在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成员,湖北省医学会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武汉市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擅长产科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治,产科疑难危重病症的抢救及治疗。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科技厅创新群体1项,湖北省卫生厅科研重点项目1项,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湖北省政府科技进 步一等奖1项;主持《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开发》,2011年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出版 著作6部(主编或副主编)。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特邀审稿专家,《医学导报》编委。

医学杂志2020招聘编委

现任职位:现任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队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军区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介入质控中心专家组副组长、武汉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常委、湖北省预防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学会常委、湖北省中德医学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湖北省分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医科委员会理事、《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委、《临床内科杂志》编委、《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编委。

2006年7月就职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2007年9月参加四川省卫生厅主办四川省卫生系统办公室主任暨新闻发言人培训。2008年1月参加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项目办公室主办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项目培训,3月调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人事科。2012年2月参加四川省卫生厅主办四川省卫生人事工作宣传培训,7月调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科、精神文明办公室。2013年4月借调至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科技科。2013年8月借调至四川省医学会秘书处,9月借调至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同月参加四川省卫生厅主办四川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培训 。2010年5月被聘任为《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特约编委,12月被聘任为《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特约编委。2011年1月被聘任为《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审稿专家,6月被聘任为《临床医学工程》杂志编委,7月被聘任为《医药前沿》杂志特约编委,10月被聘任为《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特邀编委。2012年6月被聘任为《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特约编委。2013年4月被聘任为《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编委。《南充晚报》2006年7月21日第1447期、2006年10月28日第1529期、2008年7月11日第2109期、2008年9月29日第2187期、2009年5月9日第2391期、2009年8月25日第2497期、2009年9月30日第2533期,《川北医学院报》2006年7月15日总第340期、2006年10月30日总第347期、2006年11月15日总第348期、2007年3月30日总第354期、2007年10月20日总第366期、2008年6月30日总第383期、2009年3月30日总第396期、2009年9月30日总第406期分别对其工作后获得的各类奖项进行报道。

最新医学杂志编委招聘

一、基本情况 海南医学院是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一所公办医学院,前身是创立于1947年的海强医事技术学校和创立于1948年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学校秉持“厚德、严谨、博学、和谐”校训精神,践行“致力于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培养,彰显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服务健康海南、服务海南自贸港、服务热带病防控为己任,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多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学校座落在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海南省省会海口市,占地面积共计亩,其中新建桂林洋校区占地面积亩。 海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学校建设“热带医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学校有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四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3人,硕士研究生823人,本科生9553人,留学生640人。在1111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81人,其中教授158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有国务院特贴专家30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 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海南省杰出人才9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人、长江学者3人。 学校临床医学为海南省首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生物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急救与创伤研究、热带转化医学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点,1个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外创新单元、1个获得国家GLP认证的海南省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院士工作站。主办医学杂志6本,其中《AsianPacificJournalofTropicalMedicine》和《AsianPacificJournalofTropicalBiomedicine》是国内仅有的两种被SCI收录的全英文国际热带医药杂志,影响因子分别为和,分列全球SCI热带医学期刊的第11和12位。 学校拥有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第一、二附属医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个;住院医师培训基地69个,专科医师培训基地3个。是国家水上应急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依托单位。 二、拟招聘的人员范围、职数、基本条件、岗位条件等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4.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积极乐观,善于沟通。 5.委培、定向及在编在岗人员,须征得原委培、定向单位及工作单位同意。 6.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考: (1)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 (2)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 (3)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违纪违规且处理期限未满的; (4)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于试用期内或未满最低服务年限的; (5)失信被执行人;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报考的情形。 (二)招聘范围、职数及岗位条件 学历学位等其他资格要求详见附件1、2、3、4; 三、招聘程序 (一)发布公告 招聘方案经省人社厅核准备案后,在省人社厅网站、海南医学院网站上发布。 (二)组织报名 应聘人员须分别在以下规定时间内按报名要求先通过电子邮件报名。 1.报名时间:2022年1月13日-2022年1月27日; 2.网上报名邮箱: 现场报名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城西学院路3号海南医学院行政楼202办公室。 3.报名需提交的材料清单: 辅导员及党政管理人员岗材料清单 (1)《海南医学院应聘报名资格审查表》(附件5); (2)相关支撑证明及证件(学历学位证、身份证、职称证书、工作证明等)扫描件(网上报名),现场报名则提供复印件(并带原件核验)。 教辅、专业技术人员及专职我人员岗位材料清单 (1)《海南医学院应聘报名资格审查表》(附件5); (2)完整的硕士论文或代表作、科研业绩、相关支撑证明及证件等岗位要求所具备的证书、证件(学历学位证、职称证书、获奖证书等)复印件或扫描件; (3)近期彩色免冠1寸电子照片。 4.报名要求: (1)应聘人员须按要求的格式和项目如实填写附件5:《海南医学院应聘报名资格审查表》和准备相关材料; (2)2022年应届毕业生需提供由就读学校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出具的学籍信息证明扫描件或复印件;持国(境)外学历学位的,需附上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书扫描件或复印件; (3)往届毕业生需提供学信网()查询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扫描件或复印件; (4)网上报名邮件主题和附件的文件名均须按“应聘岗位+姓名+学历及专业+毕业学校”的格式书写,书写格式不规范的邮件视为无效邮件;邮件发送成功后会有报名邮箱的自动回复。 5.其他注意事项 (1)所有证书、证明材料只须提交复印件,考后均不退还。 (2)未按报名要求报名、报名材料不齐全或不合格者,均视放弃报考资格;材料弄虚作假者,除取消报考资格外,将通报报考者所在单位,情节严重者报送有关部门处理。 (三)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贯穿于公开招聘全过程,人事处及相关单位负责对应聘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入围人员名单,在学校的人才招聘网站上公布,同时公布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前对初选人员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等证书证件的复印件进行审查,面试时审查原件。 (四)组织考试 按照《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工作规则》(琼人社规〔2021〕3号)和《关于严肃招聘纪律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琼人社发〔2013〕138号),组织考试,确定拟聘人员。 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考核方式及内容。 采取面试方式:考核面试以本学科专业知识等为主,师德师风、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为辅。成绩实行百分制,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考核结果在海南医学院网站进行公布,对于应聘人数与招聘岗位数为1:1的情况,未形成竞争的,由考核小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后确定体检考察人选。 硕士人员考核方式及内容。 1.笔试 按照《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琼人社发〔2018〕516号)、《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工作规则》(琼人社规〔2021〕2号),各岗位的招聘人数与应聘该岗位经初审符合条件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3方可进行笔试,未到达1:3比例的,相应递减招聘人数。笔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主要考查应聘人员专业知识和应聘岗位适应能力。笔试合格分数线不低于笔试平均分,考试成绩及进入面试人员情况在学校的人才招聘网站公布。 2.面试 按照《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琼人社发〔2018〕516号)、《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工作规则》(琼人社规〔2021〕3号)规定,岗位招聘人数在10人以上的,按照1:2的比例从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以上的人员中确定各岗位进入面试人选;9人以下的,比例为1:3。末位出现并列的一并进入面试。达不到规定比列的,按实际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确定。面试为结构化面试,每人10分钟,主要考查应聘人员作为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岗位适应力等综合能力。面试合格分数线为60分,面试成绩达不到合格分数线及平均分数线的考生不予聘用。 面试成绩计算方式为:去掉评分要素中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将其余考官的终评合计分相加之和,再除以其余考官数(即:考生的最后得分=其余考官的终评合计总分÷其余考官数),计算出考生的最后得分。考生面试成绩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并经计分员、核分员、主考官和监督人员签名确认。 考试计分办法:笔试、面试满分各为100分,分别按各占6:4折算计入总分。   (五)考察、体检  根据综合总分排名顺序,按岗位拟招聘人数1:1的比例确定考察和体检人选,统一组织体检,并对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察,不符合要求的,将不予聘用。空缺的名额,从达到面试合格分数线的人员中按考核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体检内容等另行通知,体检费用自理)。 体检统一到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施,体检标准按照公务员招考的体检标准执行,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应聘人员对体检结果有异议的,本人可在体检结果公布后3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查,并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重新检查一次,以复查结果为准。 学校根据考试结果等额确定考察人选,考察人选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以及遵纪守法等情况。 (六)确定拟聘人员 经学校党委讨论,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及体检结果确定拟聘用人员。 (七)公示 拟聘用人员名单在本校人才招聘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八)上报 公示结果无异议后,将《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登记表》、《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花名册》报省人社厅核准。符合聘用条件的人员,由学校发出《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聘用通知书》,并将《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 (九)聘用及相关待遇 聘用人员与学校人事部门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照国家、海南省及学校工资政策享受相关待遇。 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合同。 五、纪律要求 公开招聘工作严格执行《海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琼人社发〔2018〕516号)的各项纪律规定,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准泄露考试试题、考核情况和领导小组讨论情况;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对有下列违反本规定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 (一)应聘人员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五)单位负责人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六)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一经发现,即取消考试资格,已经聘用的,一经查实,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其他事项 本方案由海南医学院人事处负责解释。 联系人:董老师,修老师 联系电话: 纪检监督电话: 1.海南医学院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计划表(党政管理人员及专职教辅岗) 2.海南医学院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计划表(教辅岗) 3.海南医学院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计划表(专任教师岗) 4.海南医学院硕士及以上人才需求计划表(专业技术及专职我岗) 5.海南医学院应聘报名资格审查表

通讯编委是编委力量的重要补充,是编委会的后备力量。通讯编委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聘任,聘期"年。原则上,通讯编委的聘任与编委会换届同步进行。通讯编委的基本条件:(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二)思想品德优良,作风正派,学风严谨。(三)工作在临床或科研第一线,有较高学术水平,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取得较大成绩,有一定的行业知名度。(四)热心期刊工作,有一定的编审能力。(五)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过至少5篇论著类文稿,或者在拟受聘期刊发表过5篇论著类文稿。(六)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不超过50岁,身体健康。(七)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