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肝片吸虫病论文

发布时间:

肝片吸虫病论文

要选择高燥牧场防牧,尽量避开有螺的死水区域;灭螺;对牛进行驱虫,要经常进行消毒,通风,有条件的要打疫苗,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氨水、氯硝柳胺药物灭螺和消灭椎实螺孳生地。坚持在疫区对牛进行春秋雨季的驱虫,

牛,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寄生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引起,对牛、羊的危害性很大,并经常地方性大流行。肝片吸虫寄生于牛肝胆管中,产生虫卵,虫卵随着胆汁进入肠内与粪便混合,肉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脏和胆管中而引起以营养障碍、贫血、消瘦、水肿、异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通过被污染了的草料和饮水而传播,犊牛较敏感,多发于夏季和秋季。

综合防治措施一是要管好粪便,搞好其堆积发酵。坚持在安全地放牧,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地放牧和饮水。二是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氨水、氯硝柳胺药物灭螺和消灭椎实螺孳生地。中草药具有杀灭有害微生物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其有抗细菌和抗病毒的效用。如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有广谱抗菌的作用。

在肉牛疾病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黄连、黄柏、黄芪等中草药具有抗菌消炎和清热解毒等作用,而栀子、知母、麻黄、防风、地骨皮等中草药可解表祛风、清热泻火,诊断要点如下:一、在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注意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但一般体温不高,在夜间休息时或清晨,能听到牛群的咳嗽声,以及拉风匣似的呼吸声,在驱赶牛时咳嗽加剧。

中草药具有驱虫作用,这类中草药具有増强机体坑寄生虫侵害的能力和驱除体内寄生虫的作用。如槟榔、贯众、百部、硫磺等对绦虫、蛔虫、姜片虫有驱除作用。某些中草药中含有酚类、多糖、生物碱、绿原酸等成分(具有驱虫、抗毒杀菌作用),其中苦参、大蒜、槟榔、使君子等可作为驱虫剂使用,其中苦参在牛球虫病和疥癣虫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

第一个综合防治措施是管好粪肥,做好粪肥的积累和发酵。坚持安全放牧,避免在低洼潮湿的牧场放牧和饮水。二是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和氨水、氯硝柳胺药物杀灭钉螺,消除钉螺孳生地。

肝片吸虫病是牛、马等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在人、马及一些野生动物中亦可寄生,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肝片形吸虫外观呈叶片状,灰褐色,虫体一般长20~25毫米,宽5~13毫米。成虫寄生在终宿主(人和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椎实螺在我国分布甚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区,春夏季大量繁殖。随同终宿主粪便排出的虫卵可进入螺体内发育为幼虫,叫尾蚴。以后尾蚴逸出,游进水中,很快脱尾,成为囊蚴,附着在水稻、水草等植物的茎叶上,等待动物捕食。动物或人经口吃进囊蚴后,囊蚴在小肠内蜕皮,在向肝组织钻孔的同时,继续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胆管内。可生存2~5年之久。

当幼虫穿过肝组织时,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和坏死,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当经过体腔或其他器官时可发生脓胞或形成结节似包囊。成虫在宿主胆管里生长,能使胆管堵塞,由于胆汁停滞而引起黄疸,刺激胆管,可使胆管发炎、变厚或扩张,并导致硬化等症状。

虫卵对干燥很敏感,在干燥粪便中停止发育,完全干燥下迅速死亡。如在室内干燥半小时即破裂死亡,阳光照射30分钟,40℃~50℃数分钟皆可死亡,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能生存数月。家畜粪便经生物热处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灭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人不要食用被囊蚴污染的肉类和蔬菜。

羊肝片吸虫病论文

一般在生食水生植物后2~3个月,可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1~2周,甚至长达8周以上,并有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肝内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生食羊肝者应注意有无咽部水肿、充血、暂时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耳聋等。体检早期可出现荨麻疹、划痕征、右肺底部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肝脏明显肿大,质较硬,有压痛,脾亦可增大,腹水常见,可自行消失。慢性期可出现胆管炎或胆道阻塞,如有胆道出血,则贫血明显。异位肝片形吸虫病,可出现胃、胰腺、腹腔内或右季肋部皮下肿块。

羊肝蛭的幼虫寄生到池塘中的椎实螺上,在那里能发育成能游动的中间体,便回到水中,依附在水藻上,很容易被羊吃下,它们就会进入羊的肝脏内,并在那里长成成虫。人类吃了没有洗干净的在有蜗牛生长的池塘的水生植物,也会感染上肝蛭。肝片形吸虫病致病:肝片形吸虫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成机械损害和化学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炎症(损伤肝炎)童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损害更加明显而广泛可出现纤维蛋白腹膜炎。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其虫体片形呈棕红色,长20-75毫米,宽10-13毫米,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可引起牛羊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功能障碍,常造成牛、羊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雨季,但由于此时牛、羊营养状况良好,所以通常不见症状表现。进入冬季以后,特别是春季牛、羊营养状况不良时,临床状况便很快表现出来。

最近养殖户询问最多的问题是羊的肝片吸虫病和血液寄生虫病,这两个疾病,也是最近造成羊死亡的主要病原。造成死亡的原因:一是养殖户诊断错误,二是用药不对,三是药品不合格。肝片吸虫病1、羊肝片吸虫病是如何发生的?该病是肝片吸虫寄生在羊的肝胆管中引起的疾病。肝片吸虫呈棕红色,形状像柳树叶,俗称“柳叶虫”。成虫产的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最后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虫卵在温暖的水中发育,在发育过程中,需要进入某些螺的体内繁殖一段时间,然后再从螺的体内跑出,成为有感染性的幼虫。附在草上或在水中。当羊吃草或饮水时,就可造成感染。而后幼虫穿透肠壁进行腹腔,从肝被膜进行肝内并定居于胆管;也可从小肠胆管口爬入胆管内。在胆管内经2-3个月就可发育为成虫,可生存3-5年,但并不排卵。低洼、潮湿、有死水泡子的草场,本病流行严重,感染率可达30-60%。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愿夏秋季较多见。2、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该病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流行地区。在流行病区和流行时间内,病羊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羊感染肝片吸虫少时,无明显表现;感染多时,可见食欲降低,反刍异常,瘤胃出现周期性臌胀或前胃迟缓,明显消瘦,下痢、贫血、黄疸、水肿,产奶量下降,孕羊流产。死后剖检,可见明显的胆管炎变化,胆管扩张,管壁增厚,内膜粗糙,内有粘稠的胆汁,可能有出血,胆汁中包含着大量肝片吸虫虫体。3、怎样防治羊肝片吸虫病?预防,要选择高燥牧场防牧,尽量避开有螺的死水区域;灭螺;对羊进行驱虫,开春一次,入冬一次;羊粪要堆积发酵,杀死虫卵。治疗,可选用的药物: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血液寄生虫-羊附红细胞体病1、羊附红细胞体病是如何发生的?有何临床表现?该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的致病微生物,属于立克次氏体,呈环形、球形、卵圆形等形态,附着在红细胞上或存在于血浆中。病羊和带菌羊是传染源,其主要传播途径是吸血昆虫叮咬,血源性传播以及经胎盘传染给胎儿。当附红细胞体侵入机体后,迅速繁殖,进入外周血液,破坏红细胞。各种年龄的羊都可感染,发病集中在夏秋季节。病初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异食、口渴,粘膜呈黄白色。随着疾病的发展,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好,呼吸、心跳加快,食欲降低,反刍减少。流涎,流泪,多汗,四肢乏力,行走不稳,严重的卧地不起。产奶减少,发生便秘或出现腹泻,尿血,孕羊可发生流产。后期,粘膜极度苍白,黄疸也明显,肌肉震颤,有的突然退烧后死亡。在血涂片中发现附红细胞体即可确诊。2、如何防治羊附红细胞体病?预防,在夏秋季节,消灭吸血昆虫,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控制本病。在本病流行地区,于5月份发病前用贝尼尔或黄色素进行两次预防性注射,间隔10-15天,可防止本病的发生。治疗,发病后病羊要隔离,精心饲养和护理。可选用贝尼尔、黄色素、四环素或土霉素进行治疗。贝尼尔,每千克体重3-7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5%的溶液,在深部肌肉分多点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两天;黄色素,每千克体重3-4毫克,用生理盐水配成的溶液,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间隔1-2天,可再注射1次;土霉素250-300万国际单位,1次静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2-3天。此外,静脉注射葡萄糖、维生素C等有利于病羊恢复。在牛羊方面,牛羊苏壮体现如下:一、促生长生长肉牛提前2个月出栏,羊提前20天出栏二、调节瘤胃改善瘤胃微生态平衡,从而迅速解决牛羊不食,呕吐,消化不良。三、改善体型,提高瘦肉率改善肉质结构,让肉质更加鲜美,提高肌肉比例!四、提高饲料利用率可以提高牛羊对饲料,草料的利用以及消化,节约百分之15的饲料以及草料。五、提高免疫力减少牛羊腹泻以及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六,使用五天粪便细腻无饲料残渣消化,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全国空白市场招代理联系热线巩老师 153  4656  6729 微信同步

虫体外观呈扁平叶状,体长20〜40毫米,宽8〜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活虫体为棕红色,固定后呈灰白色。其前端呈圆锥状突起,称头锥。头锥基部扩展变宽,形成肩部,肩部以后逐渐变窄。体表生有许多小棘。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在肩部水平线中部。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前方。虫体的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和左右分开的两条肠管组成,每条肠管上又有许多侧小分支。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两个分支状的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的中后部。1个鹿角状分支的卵巢位于腹吸盘后方的右侧。卵模位于紧靠睾丸前方的虫体中央。在卵模与腹吸盘之间为盘曲的子宫,内充满黄褐色的虫卵。卵黄腺由许多褐色小滤泡组成,分布在虫体两侧。虫卵呈椭圆形,黄褐色,长130〜150微米,宽63〜90微米。前端较窄,有卵盖,后端较钝。在较薄而透明的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大的胚细胞。

肝片吸虫病论文2000字

肝片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人和其他畜禽均能感染。肝片吸虫体扁平,外呈叶片状,从胆管中取出时呈棕红色。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并发生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不良,尤其对幼畜危害相对严重,发育不良或引起大批死亡。

预防与治疗:①注意动物饮水和饲草卫生,定期对圈舍消毒和动物进行驱虫;②硫双二氯酚,羊每千克80~100毫升。

要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如经常在潮湿低洼地区放牧)、粪便检查和尸体剖检来综合判断,粪便检查主要用水洗沉淀法。

治疗药物有:①硝氯酚3~4mg/kg,一次口服;②五氯柳胺10mg/kg,口服;③碘醚柳胺,口服;④三氯苯唑(肝蛭净)6~12mg/kg,口服,残留期14天;⑤硝碘酚腈30mg/kg,口服,如果注射则用10mg/kg,残留期1个月;⑥硫双二氯酚(别丁)40~60mg/kg,口服。

预防要根据肝片吸虫生活史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制订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①驱虫:除治疗病畜外,一年应进行2次定期驱虫,一次在秋末,另一次在春初。②粪便无害化处理:一般以堆肥的方式让粪尿发酵,以杀死虫卵。③消灭中间宿主:对中间宿主椎实螺,可用药物(血防-67,)、改良土壤、养鸭等方法进行杀灭。④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不要到潮湿低洼地区放牧,尤其是在夏秋暴雨过后。此外,还要对猪、犬等保虫宿主进行驱虫。

防治方法:①实行4年以上非茄果类蔬菜轮作,选地势高燥地。②选用耐病品种,圆茄比长茄耐病。③采取高畦铺地膜,或用稻草、麦秆,及时摘除老叶、病果、病叶。④加强雨后排水,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减少土壤水分。⑤药剂防治重点是雨前和发病初期。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6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隔5~7天1次,连续防治3次。

肝片吸虫病fascioliasis hepatica肝片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肝脏肿大及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为特征。本病遍及世界各地,牧区的家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等易感染。人因生吃带囊蚴的水生植物、含嚼水草或饮用含囊蚴的河水偶被感染,多为散发。法国、英国、原苏联、古巴等国报道的病例较多。据WHO1979年的资料记载,秘鲁某些村庄中1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达~34%,马拉维个别地区的感染率为。中国至1983年已报道数十例,分散于东北、内蒙古、山东、江西及两广等地。

肝吸虫病论文

肝吸虫可能会引发脑炎,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可能会影响你的神经,导致你抽搐,或者是引发癫痫。

可能会引发脑炎,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可能会影响你的神经,可能会导致你抽搐或者是引发癫痫。

肝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疾病为主要疾病的寄生虫病。 人们通过食用含有活的肝吸虫囊尾蚴的生的或半熟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蜗牛而感染。 该省有数百万肝吸虫患者,其中许多人因食用生鱼和生虾而感染该病。 其临床症状以乏力、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隐作痛、肝肿大、头晕等为多见。 严重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晚期变为腹水,甚至死亡。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只有重度感染时,才会出现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肝区痛等。长期严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肝吸虫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就是生吃或半生吃鱼肉,比如吃鱼生,吃未经煮熟的鱼肉,吃未经烤熟的野生小鱼。因此,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如果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都可能未杀死全部囊蚴。而鱼肉中的肝吸虫囊蚴甚至可通过砧板、菜刀、盆碟、碗筷等厨具交叉感染,然后进入人口,使人感染上疾病。 肝吸虫病其实易于防治,关键是看人们是否了解和认识肝吸虫病的危害,主动改变生吃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如果以前有吃鱼生的习惯,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吸虫感染的情况,或者直接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粪检,查看是否感染肝吸虫。如果已经有感染的话,只要口服药物驱虫即可。

肝吸虫寄生虫论文

可能会引发脑炎,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代谢,可能会影响你的神经,可能会导致你抽搐或者是引发癫痫。

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也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一、自然因素: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地理环境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如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有些寄生虫是通过淡水而到达人体的,如猪绦虫卵、血吸虫尾蚴,人一旦接触到存有虫卵的土壤或疫水,便有可能感染某些寄生虫,如从事农事的劳动者就属寄生虫的易感人群。而随着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活时尚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以各种形式亲近大自然,也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机会。 二、饮食因素:通过食用污染食物而致“虫从口入”,现代人喜欢尝试不同形式的饮食方式,也增加了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如食用不洁的新鲜瓜果、喜欢生吃蔬菜以及为图生鲜而吃那些未烧透的海鲜、河鲜及肉类食品。 常见的污染食品的寄生虫有绦虫(包括囊尾蚴)、旋毛虫、肝片形吸虫、姜片虫、弓形体、吸虫类和华枝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异形吸虫、蛔虫等。其中囊尾蚴、旋毛虫、肝片形吸虫、弓形体原虫等常寄生于畜肉中;华枝睾吸虫(肝吸虫病)、阔节裂头绦虫、横川后殖吸虫、异形吸虫等寄生在鱼贝类中;姜片虫寄生于菱、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的表面;蛔虫可存在于蔬菜瓜果上。生食易给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等寄生由提供温床,当人们生食或食用半生的食物时,这些寄生虫便会在体内成为“童虫”,并逐渐发育为成虫。 三、宠物:养宠物也有可能使人患寄生虫病,如狗能传染包虫病。此病由犬绦虫引起,病狗将含有虫卵的粪便排出体外,又沾染在狗体毛上,当狗与人密切接触时,就会诱发此病。养狗还易感染结膜吸吮线虫病,当蝇类舐食狗眼分泌物时,胎卵被吸入蝇体并在其中发育,待成熟后,若蝇再舐食小孩子的眼分泌物,就可以将成熟的幼虫接种到人的眼睛内而感染。轻者眼睛发痒、流泪、结膜炎、角膜炎;重则引起角膜混浊,严重的影响视力。养猫养狗还易感染上弓形虫病,使人发生脑水肿,精神、运动发生障碍。 此外,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疟原虫还可通过输血途径进入人体。

中华肝吸虫,又被称为“华支睾吸虫”,多时兴于海参威,像我国、韩等我国;据有关数据分析,全球已经超出3500万人被这类寄生虫病。一般情况下,肝吸虫幼虫会根据排泄物蔓延到谈水中,下面就会被“螺”摄取,随后在螺身体内将进行好多个发育过程,变为“尾蚴”再度释放出来到水里;下面其便会入侵到鱼类的肌纤维之中,在鱼身体内产生“囊蚴”。当我们或是小动物服用了生的、并没有煮开的、腌渍的、烟薰的或是腌渍的鱼类、虾时,就有可能会被肝吸虫感柒。下面,囊蚴会在十二指肠脱囊而且移位至胆总管位置,在胆总管时会生长发育为若虫。

此外,身体根据应用遭受严重污染的水果刀、砧板及其各种各样厨房用品厨具触碰食材后造成环境污染食材还会提升感柒肝吸虫的概率。并不是所有的刺身里都会出现肝吸虫的。因此吃过一次刺身不一定会得肝吸鱼病的。肝吸虫病又被称为华支睾吸虫病,重病毒感染者可发生消化不好、上腹隐痛、拉肚子、没精打采、肝肿大等临床症状,情况严重者可产生胆管炎、胆囊结石及其肝硬化腹水等并颁证。提议以少吃或不要吃为好。淡水鱼的裂头蚴尽管较多,不过威协相对性小,由于没法在人身体内进行生命期,从来都是造成腹疼、腹泻,不容易长期性生存。

并且我们品尝到的淡水鱼有许多全是冷藏来的,裂头蚴的活力没那么坚强,在-20度冻1-7天大部分也就嗝屁了。谈水裂头蚴则不一样,能够长期性生存在身体内。例如最常见的肝吸虫,就是说长在肝部,生存多的是能够做到过千乃至几万个。刺身没有经过传统式的炒、炸、蒸等烹调方法,因而营养元素完全没有外流,是一道富有养分的菜式,可是从个人卫生视角考虑到。

假如刺身没有经过很好地解决,会变成大家患传染病的根本原因。芥末酱带有的除菌成份,可以击杀沙门氏菌、黄链球菌等病菌,并抑止食物中黄曲霉菌和别的有害细菌病毒的生长发育。此外,据日本营养膳食研究室的资料显示,芥末酱还可以抑止引起恶性肿瘤的成分主题活动,及其抑止肝部内碱化水果酵素的主题活动。因此在服用刺身时,最好是能蘸上芥末酱一起吃,可是,专家指出,芥末酱具备明显的刺激,孕妈妈及有肠胃病、眼病得人少吃为好。

时不时吃点生鱼肉做成的鱼生是孙先生的一大爱好,可近日孙先生却出现了恶心、肝区隐痛等症状,辗转多家医院才发现原是吃生鱼片染上肝吸虫惹的祸。专家提醒,生的或没煮熟的淡水鱼虾可能会感染肝吸虫,严重者还可诱发肝硬化和癌症。

遭遇“怪病”

肝里的虫子原来是鱼“传染”上的

“大夫,最近我总是恶心,肚子还觉得胀得慌,肝这块儿还有点疼。”近日,孙先生在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了位于济宁的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经过研究所临牀科主任于振华诊断发现,孙先生肝里有很多细小的虫子,肝里怎么会有虫子?这是啥“怪病”?孙先生很是害怕。于振华解释,这是因食用鱼生而感染的肝吸虫,“病情还不是很严重,在门诊上开点吡喹酮等药就行,不需要住院治疗。”

在听了大夫的解释后,孙先生心情轻松了许多。“按疗程服用药物后,患者一般都能完全恢复。”于振华说,现在病例虽然很少,但有不少像孙先生一样,在就诊时走了一些弯路,“不少患者是在看了很多医院之后,最后才想起来可能是寄生虫。”于振华介绍,肝吸虫大都是因食用生的淡水鱼虾而感染的,“在南方一些地方该病发病率比较高,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喜欢吃鱼生的多,我省发病率很低,但对于喜欢鱼生的朋友,对此不能忽视。”

专家分析

此虫不难治,时间长了就可怕啦

据悉,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内胆管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往往是人进食含有虫卵的“鱼生”或未煮熟的鱼虾造成的。

于振华介绍,肝吸虫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及时治疗也不会对人体有大碍,但如果长期在人体内,就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肝吸虫排泄物会 *** 胆囊黏膜,阻塞胆管,从而形成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如果长期不治疗,最终还可能诱发肝硬化甚至是胆癌和肝癌。

患者在染上肝吸虫病之后,有的会在一个月左右出现急性发作。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和腹泻、黄疸等。但在肝吸虫感染者中,只有约30%的患者会有急性期症状,有70%的没有明显症状。然而,没有症状不代表没感染肝吸虫,因为它可能正躲在胆道内暗中破坏胆囊、肝脏。有的患者可能在数年后才会慢慢出现不适,常见症状像胃口差,恶心,上腹部饱胀不适,肝区隐痛,腹泻或便秘,莫名消瘦并常感到疲倦等。“有些甚至患了肝硬化,倒过来追查原因,才发现是肝吸虫引起的。”

特别提醒

靠醋和芥末消毒鱼生这招不靠谱

那如何预防肝吸虫病呢?于振华提醒,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是最有效的措施。“而像做饭生熟不分有时也会感染。”于振华提醒,居民要改进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注意生、熟食的厨具要分开使用,经常对砧板、菜刀、盆碟、碗筷等餐具进行高温消毒也会起到预防作用。

完全不吃“鱼生”,对那些吃货来说可能无法接受。“不是说蘸芥末、醋等调料可以杀死肝吸虫吗?”孙先生以前就很相信这种说法。但专家提醒,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蘸着芥末,甚至饮用酒、醋、酱油都不能很快杀死肝吸虫囊蚴。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可活5个小时。

“肝吸虫最怕的是热。”于振华说,肝吸虫囊蚴怕热,90℃以上的热水几秒即可杀死生鱼片中肝吸虫及其囊蚴。因此,要杀灭囊蚴一定要充分煮熟煮透。对于那些实在无法抵御“鱼生”诱惑的吃货,专家提醒,经常吃淡水鱼生的人一定要进行检查。“现在可以通过查血和查大便及时发现。”于振华提醒,经常吃淡水鱼生的市民最好尽早做肝吸虫的排查,因为肝吸虫未引起胆囊、肝脏严重损害时,很好治疗,一般只需口服药物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