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麻风病与天花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

麻风病与天花的关系论文

12世纪时由于十字军东征,将麻风病携带蔓延到各地。13世纪时,麻风病的猖獗达到最高峰。患病者皮肤硬化直至面目全非,甚至手足彻底失去功能,长出瘤体状如枯木(这一点和剧中的灰鳞病高度相似)此病直到二战之后才可以治愈,在此期间,确诊麻风病基本等于判处死刑,人们认为这种不治之症是上帝的惩罚。人们应对这种可以接触传染的疾病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流放。麻风病患者被流放到一个隔绝的区域自生自灭(反映在剧中就是石民居住的区域)。在流放之前,患者还要面对恐惧带来的歧视。生病之前纵使备受尊重,从确诊的一刻开始你就已经不被当作人对待了(中国在彻底消灭麻风病前也出现过众多“麻风村”,虽然非人道但确实对消灭麻风病起到了作用),想象一下欧洲人民长期以来被麻风病支配的恐惧。剧情需要一种不治之症推动情节大可选择癌症、渐冻症等等。为什么选择灰鳞病呢?因为它的症状恰恰唤起了这段有关麻风病的恐惧回忆。

1961年——天花天花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病毒,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甚至连顺治皇帝,也是因为感染了天花,24岁就驾鹤西去了。天花的死亡率在30%左右,假设有4个人感染了天花,至少有一个人会因此毙命,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比如眼瞎耳聋。历朝历代,天花病毒都曾肆虐过,但始终没人找到灭除天花的办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只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就彻底消灭了天花,至于消灭的方法,看看你胳膊上的小花就知道了。1966年——流脑流脑,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是一种脑膜炎感染之后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小孩子和青少年是易感染人群。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400多人发病,全国共有300多万人被感染,一直到流脑疫苗研发成功之后,才将传染的势头扼杀住!1968年——香港流感还记得上面说过的亚洲流感吗?香港流感其实就是亚洲流感病毒经过演变之后出现的,毒性更强,传染速度更快,之所以被称为香港流感,是因为它是在香港开始爆发的。香港流感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超过15%的香港人被感染,一个月就传播到了东南亚,两个就传到了澳大利亚,3个月就蔓延到了整个世界,连地球另一面的美国也没能逃过。1981年——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一旦被传染,肚子就会疼痛难忍,上吐下泻,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再然后就是休克死亡。霍乱最早发生在西方国家,传入中国之后,我国马上就做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应对措施,提出了“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对抗策略,效果极佳。后来,我国还研发出了口服型的霍乱疫苗,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现如今,这种口服型疫苗依旧是霍乱地区的首选用药。1988年——甲肝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能天天吃肉的家庭并不多,为了解馋,上海人喜欢吃一种名为毛蚶的贝类,可以理解成现代人吃花甲,花甲是干净的,但毛蚶吃完之后会患上甲肝。甲肝在上海流行之后,接近30万人患病,全上海大大小小的医院全都爆满了,多出来的患者只能躺在走廊里,甚至是广场上,后来,甲肝疫苗研发成功,才解决了这一难题。1999年——麻风病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不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甚至不小心摸到了患者的衣服,也有可能被传染。一旦感染上麻风病,皮肤会出现很多红斑,面部浮肿,发红发光,就像是喝醉了一样,四肢也会受到影响,一般表现为手指伸不开,像鸡爪一样蜷缩着,足底溃烂,久治不愈,走路跛脚等。经过几十年的治疗和预防之后,现在麻风病已经很少见了,几乎没有了。2003年——非典非典最先发生在广东,然后开始向周边蔓延,不仅覆盖了全国,甚至还由东南亚传到了全世界。后来经过统计发现,内地的非典患者有5327人,其中4959人痊愈出院,349人死亡,还有19人死于其他疾病,香港的非典患者有1755人,治愈1455人,死亡300人,台湾的非典患者有665人,死亡180人。此外,加拿大、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都出现了一些死亡病例。2020年——新冠这个就不用多少了,我们都置身其中,生活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防疫策略十分完善,每次都能将疫情扼杀在摇篮当中,保证了我们的健康生活,反观其他国家,现在依旧是一团乱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因为贪婪的口欲,惹出了不少祸端,也因为人类的齐心协力,战胜了很多疾病。

当然也包括和人类鏖战千年的天花,这是迄今为止通过人类自身努力,用科学方法战胜的唯一一种传染性疾病。

如今科学进步,尽管和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但是仍然有很多疾病潜伏着,伺机而动。

昔日肆虐的麻风病就是其中一种,如今正在通过犰狳,将病菌“还给”人类。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

在众多传染病中,麻风病可以说,是一个古老,但并非邪恶的疾病,会引起神经和皮肤病变,导致免疫出现障碍,因此严重时会出现四肢畸形,肢端残废,鼻子塌陷侵蚀。

尽管如此,这种病菌并不是坚不可摧,离体后,一般在夏日阳光下照射两三个小时就会失去繁殖能力,通过高温沸煮或紫外线照射就可以杀死。

在我们国家,建国后积极防治,麻风病已经得到了控制。

然而在古代,麻风病就是死亡的代名词,由于对这种疾病不够了解,加上很多患者外表存在畸残,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歧视,一旦发现患者,患者往往会遭到驱逐,让其自身自灭。

犰狳是除了人类外,唯一一种能携带麻风杆菌的动物。

新的研究表明,在巴西西部帕拉州采集的九带犰狳样本中,有62%的犰狳表现出麻风病的迹象。

犰狳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外形有点像穿山甲,也有一身固若金汤的外壳,喜好挖洞吃昆虫。

犰狳相对温顺,没有什么杀伤力,就算危险来临,它也只是傻憨憨地把自己缩成一个球而已。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一直怀疑犰狳可能携带并传播麻风杆菌,直到2011年,遗传学研究后才最终确定,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犰狳,所携带的病毒和人类麻风患者携带的病毒是匹配的,也就是说,麻风杆菌可以在犰狳和人类之间来回传递。

犰狳,尝起来像鸡肉的一种高蛋白食物。

在巴西,吃犰狳并不罕见,尤其是在犰狳数量丰富、其他蛋白质来源稀缺的地方。

据说犰狳吃起来像鸡肉,大约65%的人每年至少吃一次犰狳,而且犰狳不太会逃跑,可以被圈养,很好养, 你给什么就吃什么,养肥后就像带甲的小猪一样。

尽管捕杀犰狳是违法行为,但是在比较贫穷的地方,迫于生活压力,犰狳还是成为当地人最好的蛋白质来源。

研究人员对146名当地居民进行了测试,发现其中92人对麻风病病菌有抗体,血液中麻风病抗体的浓度更高,表明他们广泛接触了麻风病病菌。

巴西某些地区的特别食谱,是造成麻风大面积传播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这种病菌可以通过高温杀死,因此食用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但是在巴西某些地区,有一道非常名菜:酸橘汁腌犰狳肝,生肉和洋葱混合而成的一种食物,肝脏和脾脏中含有大量麻风杆菌,吃了这种食物,感染率自然就大幅度升高了。

可笑的是,麻风病正是由人类传染给犰狳,如今,又还给了人类。

研究表明,在其他地区,大约有20%的犰狳有麻风病的症状,但是在巴西帕拉州,犰狳的患病率是其他地区的三倍多。

为什么巴西有这么多犰狳被感染呢?

显然,是因为巴西人也有较高的麻风病发病率。

美国每年记录的麻风病病例约200例,其中只有25%与犰狳有关,而巴西每年记录的病例约为万例,大部分和犰狳有关。

虽然犰狳已经成为麻风病的最佳容器,有时会传染给人类,重要的是,始作俑者是人类自己。

最早的美洲,是没有麻风病的,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带来了船只和其他生物,也带来了麻风病,是我们最先将疾病传染给它们的。

最后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很多觊觎犰狳这种高蛋白食物,但是由于九带犰狳数量充足,因此在评估濒危物种时,被评为“最不受关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犰狳都如此幸运。

巴西本土的几种物种都快被吃灭绝了,巨型犰狳和三带犰狳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和现代的树人病外表一样

桂花病与防治的关系论文

桂花最常见的虫害是刺吸性的叶螨、瘿螨类以及蜡蚧、盾蚧类;主要病害是由刺吸性害虫排泄物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如煤污病等。防治桂花病虫害,应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两条基本原则和与其相配套的五大技术防治措施。现分述于下:

1.搞好地栽和盆栽桂花的养护管理,使其健康成长,增强桂花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改善地栽和盆栽地点的环境卫生条件,使桂花病虫害无立足空间和活动余地。

3.做好桂花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病虫害在初发阶段(即在发现发病中心后)、虫害在幼龄阶段(即在3龄前),就要及时加以防治,力求病虫害不发生或少发生。

综合防治即不依赖单项防治技术,而是综合运用人工操作、园林管理、物理方法、生物技术和化学农药等五大技术手段,全面防治桂花的病虫害。

1、人工操作

(1)“剪”。通过修剪来改善桂花植株的通风透光条件,不仅能促其健壮生长,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2)“刮”。用刮树刀把桂花树干裂皮和翘皮内隐藏的虫体和病斑全部刮除掉。

(3)“扫”。定期扫除桂花植株周边的残枝落叶,将其烧毁或用作沤肥。

(4)“翻”。初冬,耕翻园地或苗地土壤,破坏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促使它们暴露在地表死亡。

(5)“换”。早春,盆栽桂花翻盆换土,可将部分宿土抖落,调换干净培养土,避免盆土中藏匿的病虫害暴发。

(6)“晒”。换下的盆栽宿土,可于晴热天摊放在水泥地上暴晒,消灭其中的病虫害,再拌和腐熟的农家肥沤制,供后续上盆使用。

(7)“涂”。在桂花枝干上刷涂石灰浆,夏季可防止蛀干害虫入内产卵,并可减免枝干皮层被烈日灼伤,冬季可消灭枝干上越冬的病虫害,并能兼防枝干冻害。

(8)“隔”。园地里种植的桂花和盆景园里摆放的盆栽桂花,都应设计有适当的间距。此举有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促进花芽形成,防止中下部枝条光秃,也有利于喷药工作的进行。

(9)“诱”。入冬前,在桂花主干分枝处扎以草团,诱集害虫入内越冬;过冬后,再将草团解下烧毁。

(10)“养”。保护利用瓢虫来防治介壳虫;保护利用草蛉来防治粉虱;保护利用捕食螨来防治红蜘蛛。

2、园林管理防治

(1)轮作换茬。严格要求感染严重桂花病虫害的苗圃或林地,换种其他经济植物,近年不得再利用发展种植桂花,也不可再挖用其内土壤,用作盆栽用土来源。

(2)严格检疫。禁止引进感染病虫害的桂花苗木,也不可用它作为扦插或嫁接的繁殖材料。

(3)及时排灌。雨后,林地、苗圃和盆景园等地都要及时排水或倾倒满溢盆水,防止土壤暗渍,造成桂花烂根。天旱,则要及时浇水或喷水,保证桂花苗木不受旱,避免秋后早期落叶,影响来年开花。

(4)合理施肥。冬季施足基肥,满足桂花全年营养需要,生长季节巧施追肥,包括薄肥勤施和花前加施磷胛肥,保证桂花开花需求。

3、物理方法防治

(1)黑光灯。利用此灯发出的紫色光,引诱能飞翔的金龟子、刺蛾、地老鼠、蝼蛄等害虫的成虫,使之落进黑光灯下水盆淹死。黑光灯宜设立在地形开阔地带。

(2)黄色捕虫板。该板能有效控制粉虱等害虫的初期数量,防止它们暴发成灾,可用于监测和防治粉虱等桂花害虫。

4、生物技术防治

(1)饲养害虫天敌,以虫治虫。采用人工养殖办法,批量培养瓢虫、草蛉和捕食螨等害虫天敌,让它们捕食与其相对应的介壳虫、粉虱和红蜘蛛等桂花害虫。

(2)研发各种生物农药,控制桂花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即把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培养液,稀释后喷洒到林地、苗圃或盆景园等各处,使桂花病虫害染病死亡。目前,在我国生产的生物农药中,真菌性制剂有白僵菌,细菌性制剂有苏云金杆菌(俗称Bt乳剂),抗生素制剂有灭幼脲3号等,均可选用。

5、化学药剂防治

实践证明,化学农药是柄双刃剑。应用得当,能够减轻或控制桂花病虫害;应用不当,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桂花带来巨大的伤害。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倡导使用高效低毒农药。高效低毒农药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推广。国产种类有多菌灵、氧化乐果等;进口种类有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和尼索朗等。进口农药药效虽好,但售价也高。

(2)使用化学农药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按桂花病害共可分为以褐斑病、枯斑病、和炭疽病等为主的侵染性病害,和以叶片黄化病为主(由干旱落叶、水渍烂根和因缺铁等导致)的生理性病害两大类。对侵染性真菌病害,可用多菌灵和百菌清等化学农药来防治;对生理性病害化学农药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采取灌溉、排水和施用硫酸亚铁、螯合铁溶液等改变生态条件,并结合根外追肥等措施来进行补救。

桂花虫害可分为以刺蛾、袋蛾等为主的食叶性害虫,和以介壳虫、粉虱和螨类等为主的刺吸性害虫两大类。对食叶性害虫,可用敌百虫等胃毒性杀虫剂防治,对刺吸性害虫,可用氧化乐果等内吸式杀虫剂防治。

(3)化学农药在使用前要进行鉴定,对乳油剂要观察其有无分层、沉淀或结絮现象。

当化学农药鉴定有效后,其稀释方法和稀释倍数也大有讲求。如乳油剂,应先在喷雾器内装入1/4的清水,再倒入乳油剂摇匀,最后注入适量清水,满足其使用倍数的要求。再如可湿性粉剂,可先用水调成糊状,再按使用倍数要求进行稀释。一般化学农药的稀释倍数为500至1500倍。病虫害预防阶段可采用最小浓度如1500倍;病害初发和害虫幼龄时段可采用中等浓度如1000倍;而病害蔓延和害虫高发期则应采用最大浓度如500倍。

(4)化学农药应讲求使用技术以提高防治效果。例如: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洒化学农药。如无特殊情况,最佳喷药时间为上午8至10时和下午4至6时(特别下午时段正值桂花叶面气孔张开,喷药吸收效果最好,且无日灼高温,可以减少药害)。雨前或下雨时不宜喷药,防止药液流失,减效或失效。喷雾作业时,雾点要细,喷力要足,喷嘴要由下而上,均匀全面,防止漏喷。

在杀虫剂中可加入适量的中性皂液,藉以提高药液的展布面积和粘着性能,并溶解害虫体表蜡质,封闭它们的气孔,增强杀虫效果。

(5)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桂花病虫害要坚持“连续用药”和“交替用药”。所谓“连续用药”指应该查明并利用化学农药的残效期,进行有一定间隔天数的2至3次或更多次喷洒农药,以解决桂花病虫害多代发生的持续危害。所谓“交替用药”指要轮换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化学农药,防止长期施用一种农药使桂花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实际的防治效果。

桂花在平时进行生长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减少侵染来源,在秋季的时候,需要彻底清除病落叶,而且要将病叶及时的进行摘除,平时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并且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桂花种植中常见病害1、褐斑病:桂花在发生褐斑病的时候,在发病的初期会有大量的黄色斑点产生,之后会逐渐的扩展成圆形,而且病斑也会变为黄褐色,一般会在每年的4-10月份发生。2、枯斑病:枯斑病一般会从桂花的叶片感染,对于叶片的危害是最大的,在发病的时候叶片会有大量的淡褐色斑点产生,之后逐渐的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般会在7-11月之间发生。3、碳菌病:碳菌病对于桂花的叶片危害也是最大的,在发病的时候叶片上会产生褪绿小斑点,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会有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产生,一般会在4至6月份发生。栽培桂花主要虫害桂花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虫害产生,尤其是介壳虫、刺蛾以及红蜘蛛,对于叶片的危害最大,尤其是红蜘蛛,一般会在高温天气下产生,所以在平时一定要预防,在发生的时候要及时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桂花病虫害防治桂花在平时进行生长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减少侵染来源,在秋季的时候,需要彻底清除病落叶,而且要将病叶及时的进行摘除,平时还要加强肥水管理,并且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定要保证土壤肥力,一定要加强水肥管理,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要根据农作物产生的病虫害,使用专业的药剂,要注意喷洒的时间。

桂花树虽然是一年四季常绿的植物,但是也避免不了病虫害的伤害。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来防治桂花树的病虫害呢,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桂花树常见的病虫害有那几种。下面小编跟大家探讨下桂花树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一、病害及其防治1.桂花褐斑病本病由木犀生尾孢引起的。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1)症状:发生初期在叶上出现一些小黄斑,散生,逐渐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的近圆形斑,或受叶脉限制而呈不规则形斑,直径2-3毫米,没有明显边缘。外缘有一黄色晕圈。在叶片正面产生大量细小的灰黑色霉点。病斑可相互汇合成大斑,导致叶片枯死。(2)防治方法:选择无病株做养殖株,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清除病虫,减少侵染源。对重病区的苗木在出圃时,可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消毒。发病期间或喷1:2:200波尔多液,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2.桂花叶斑病本病由木犀生叶点霉引起的。各桂花产地有本病发生,如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广西等省市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为害症状。(1)症状:该病菌多从叶缘或叶尖侵入,病斑最初为淡黄绿色,后逐渐扩大,呈灰褐色至灰色,形状不规则或近圆形,边缘明显。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树冠下部受害常比顶部重,老叶发病比新叶严重。(2)防治方法:冬季摘除病叶,并加以烧埋,清洁田园,减少越冬病源。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天气燥热时应适当浇水,以加强树势和提高抗病力。3.桂花煤污病本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常见的有柑橘煤炱、刺盾炱和巴特勒小煤炱。本病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到处都有,不仅为害桂花,还为害柑橘、茶树等许多种植物。(1)症状:桂花煤炱污病因不同病原菌引起的症状也有差异。如煤炱属的煤污为黑色薄纸状,易撕下或自然脱落;刺盾炱的煤污为黑色似锅底灰,若用手指擦去,叶表仍为绿色;小煤炱的霉层呈辐射状小霉斑,分散于叶面及叶背,由于其菌丝产生吸孢,能紧附于寄主表面,故不易脱落。煤污病严重时,浓黑色的霉层盖满全树的成叶及枝干,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病叶变黄萎,提早落叶,降低观赏价值和鲜花产量。(2)防治方法:防治本病的关键是防治害虫(具体方法见虫害部分)。在养护管理上要适当修剪,清除杂草,改进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以减轻发病程度。药剂防治:可用2%硫酸亚铁溶液或50%退菌特1000-15000倍、50%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煤炱属引起的煤污病,可于6-7月间喷2-3次铜皂液(硫酸铜千克,松脂合剂2千克,水200千克)。

有关麻风病的论文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同时也是“中国麻风节”关于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活动总结怎么写?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总结范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xx年1月26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主题为“xx”。1月16日上午,xx省卫健委与省扶贫办、省残联、省红十字会组成联合慰问团,走进xx麻风病防治院,慰问麻风病休养员和麻风病防治工作者。

组织开展此次慰问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共同关爱麻风病患者。

活动中,慰问团走进院区病房、食堂、处置室等场所,实地查看休养员的医疗、康复与生活状况,与部分休养员和医务人员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并送去慰问金和床单、被罩、棉鞋、羽绒服等慰问品。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省卫生健康、民政、财政、残联、扶贫办、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健全麻风病综合防治体系,加大防控力度,强化监测管理,规范诊疗程序,普及宣传教育,我省“基本消灭麻风病”成果得到持续巩固,20xx年,全省麻风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

此外,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将围绕今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传播“麻风病可防可治”的科学知识,促进麻风病例早期发现,消除对麻风病人的社会歧视和偏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关心、帮助麻风病患者。

20xx年1月31日是第XX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也是中国麻风节,为切实提高我区居民了解麻风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有效预防麻风病的发生,区疾控中心开展了“加速行动,消除麻风危害”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我中心在大门外设立了宣传台,悬挂LED宣传标语,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为群众解答疑难。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围绕宣传主题耐心地向群众就麻风病是怎样传播、那些主要症状,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宣传讲解。整个活动现场咨询约100人,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约500份。此次宣传活动现场气氛亲切而热烈,群众积极性很高。

此次宣传活动使人们认识到麻风病是一种可预防可治不可怕的疾病,只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引导和带动社会公众转变观念消除歧视,为患者主动就医,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20xx年1月26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主题为“xxxx”。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民政、扶贫办、残联、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印发通知,号召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共同关爱麻风病患者和治愈存活者,凝聚力量,消除歧视,从生活、医疗和工作等方面给予扶助,分享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成果。

近日,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分别陆续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慰问活动,走访麻风病院(村),看望麻风病休养员,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同时,慰问麻风病防治一线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大家为消除麻风病危害共同努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治愈了约xx万名患者。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消除麻风病危害工作稳步推进,全国接近98%的县(市)达到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麻风病防治综合措施,早日全面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目标。

20xx年1月29日是第xx个世界麻风病宣传日,此次的活动主题为“xx”。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普及麻风病防治、消除麻风歧视。根据xx市卫计委x卫疾控[20xx]x号文的工作要求,我区认真策划和部署了此次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层层落实。

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以世界麻风病日宣传为契机,提高全社会对麻风病防治的认识。开展以“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普及麻防知识。引导公众改变观念,消除歧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里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在第一时间把宣传活动通知下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严抓落实,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对麻风病防控知识的学习,让居民树立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观念。

二、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活动期间,我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以保证居民可以从方方面面了解到麻风病可预、可防、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我区基层医疗机构负责人亲自带头进行宣传,公卫办全体医务人员人员积极配合,在各个社区开展义诊,向辖区群众详细讲解麻风病防治知识,在场宣传的医护人员针对麻风病的感染途径、方式、感染后的表现及如何预防治疗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在场的老百姓对麻风病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并将精心编制的防治麻风病科普知识的宣传单发放到过往群众手中,达到了一定的宣传效果。本次活动共发放防治麻风病科普知识宣传单x多张、前来咨询群众达x余人,悬挂横幅x条,制作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xx个,通过活动提高社区居民防治麻风病知识知晓率,效果良好,得到居民好评。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使大家对麻风病的防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将为以后麻风病的防治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我们将会再接再厉,努力向辖区内群众做好宣传,使辖区内群众广泛了解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为辖区内广大群众做好服务工作。提高群众对麻风防治意识,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引导社会公众转变观念,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20XX年1月30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根据文件《关于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为巩固我镇麻风病防治成果,推进“十四五”期间麻风病防治工作,动员社会关爱麻风病患者,提高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根据上级通知要求,我镇组织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为确保本次活动顺利进行,xx镇结合实际,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落实专人跟进,加强部门沟通,形成联动工作机制。镇社卫中心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与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切实提高活动成效。

二、开展健康活动

围绕“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正值春运时期,结合我镇实际,于1月19日,在我镇汽车站采取现场派发健康宣传折页,现场咨询的形式,开展麻风病日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共派发健康宣传折页300余份,宣传礼品1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余人。

三、提高宣传实效

依托我镇社卫中心公众号,开展线上宣传活动,于1月30日发布内容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的相关推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的主要表现”及“如何预防麻风病”等。希望通过推文宣传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麻风病,关爱麻风病患者,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和关注度,做到早期发现患者,较少疾病传播。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麻风病的相关论文

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巩固全国消除麻风危害成果,开展麻风病日宣传活动。关于麻风日宣传活动总结怎么写?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麻风病日宣传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为进一步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巩固全国消除麻风危害成果,关爱麻风患者,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和关注度,共同创建美好生活。1月30日上午,xx区疾控中心在xx广场开展以“关爱麻风患者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xx年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放置展板、张贴海报、接受群众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用品等形式大力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普知识,以及国家对麻风病患者和麻风畸残者的各项保障政策。引导群众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畸残的健康意识,消除公众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关心关爱麻风患者。随后,疾控中心派出10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此次活动,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了麻风病的防治知识及危害,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麻风病的防控意识和关注度。

据统计,现场为群众共发放麻风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宣传资料xx余人份,现场咨询xx人余次,印制有各类健康知识的纸杯、围裙、环保袋等宣传品xx个。

20xx年1月31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 为进一步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今年的宣传主题是“xx”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我院紧扣宣传主题,充分利用门头、大厅Led屏幕、宣传版面、宣传彩页等形式,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

1月31日上午,我院在微信平台发布了“关于麻风病的重要事实”等文章;利用院前电子屏幕滚动播放麻风病宣传内容;并在我院预检分诊处分发宣传彩页;最后组织3名公卫人员在我院病区广泛宣传麻风病的危害、感染方式、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为在我院就诊病人及家属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活动时间内,共接受宣传150余人,接受咨询80余人次,免费发放图册和相关宣传彩页共300余份。

此次活动向社会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增强了群众的麻风病防治意识,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水平,让全社会形成容纳麻风病人理解、关心、支持麻风病防治事业的良好氛围。

20xx年1月30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为进一步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扎实推动消除麻风病危害各项防治措施的全面落实,20xx年1月25日由XX镇卫生院在XX镇广场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和系列宣传慰问活动。

此次“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主题为“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活动中,为进一步提高公众认知程度,切实消除麻风歧视,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等防治知识,促使公众消除麻风歧视和可疑者及早就医。

由xx给xx镇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发放中国红十字会救助“博爱箱”及随访,送温暖,向麻风病患者治愈者及亲人宣传党和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怀举措以及社会各界对麻风病人的关爱行动,切实消除麻风病对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此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慰问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向社会传递了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提高了广大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公众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让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关心麻风病人和支持麻风病防治事业的良好氛围。医务人员2人参与,群众34人参与,现场1人咨询。知晓率达到90%。

为有效增强社区居民对麻风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做好自我防护,x月x日上午,xx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济仁医院开展了麻风病防治专题知识讲座。讲座开始前志愿者向居民们发放宣传手册并讲解了“麻风病预防”政策宣传。

本次活动中,医生为居民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讲座围绕宣传主题,以科普讲解、标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麻风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八大可疑症状、感染后的表现、如何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向居民们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

此次活动不仅向大家普及了麻风病防治知识,提高了他们对麻风病的预防意识,还呼吁居民们向周围人群讲解麻风病相关知识,宣传正确的麻风病观念意识,形成理解、关心、支持麻风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20xx年1月30日是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20xx年1月23日,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残联和县红十字会等多家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主题为“xx”宣传活动。( )

活动以悬挂标语、设立麻风病宣传展板、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专家开展现场义诊和麻风病咨询服务,向群众介绍麻风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感染途径、方式、感染后的表现、如何预防治疗等。让群众了解麻风病是能够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麻风流行,防止麻风畸残最好手段。依托此次麻风病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倡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政府相关规定,疫情期间注意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出门做好防护以及按要求接种好相关疫苗,学会科学预防新冠肺炎。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发放了各种麻风病以及新冠肺炎宣传知识彩画、小折页、围腰、菜篮、塑料盆3000余份,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50余份。现场宣传的同时,还通过智慧短信平台推送手机短信方式,开展预防麻风病友情提示。

宣传活动结束后,相关领导前往xx村等,对在家疗养的麻风病残疾康复者困难家庭15户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品共计大米15袋、菜籽油15桶、被褥15条、解放鞋30双。

据悉,各乡镇卫生院将在“世界麻风病日”前后利用赶集日进行宣传。

长期以来,麻风病被医学界认为只在人类间传播。而2011年4月底,美国研究人员称,美国首例麻风病人可能由犰狳传染而来。一提犰狳,人们就会想到它的可爱。有些美食家还说,烤犰狳肉是一道美味。路易斯安那州的研究人员发现九带犰狳的更多信息。美国国家麻风病项目的微生物学主任理查德· 杜鲁门称:“大量证据表明,人类通过这种动物染上麻风病的。”相关学术报告已经刊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杜鲁门是论文的主创作者。每年,大概有100至150名人在美国被确诊患有麻风病。尽管很多人曾经去过麻风病流行地区的国家,但是在哪儿受到传染的并不为人所知。大部分的病患在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而这两个州也是携带麻风病毒的犰狳出没的地区。杜鲁门说:“我们能提供两者间的联系”。麻风病由麻风分支杆菌(赖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麻风分支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病的细菌的近亲。通常,麻风病人的皮肤会受损;在严重病例中,患者神经或四肢会受损。多年以来,对麻风分支杆菌的研究困难重重—由于种种原因,它在全球各地肆虐,很难区分。而这种细菌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无法生长。麻风病有一年的潜伏期,而且发病很慢。麻风病很难传染——只有5%的人类感染过,而甚至他们通常需要近距离反复接触麻风分支杆菌,才会最终患病。过去,麻风病患遭到隔离,群居在麻风病村。国家麻风病项目主任詹姆士·克莱亨布博士说,通过三种抗生素的组合治疗,麻风病完全能治愈。他说,美国约有3600名麻风病患者,生命无忧。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除人类外,犰狳是世界上唯一已知的麻风分支杆菌自然寄主。这种小型哺乳动物发病情况和人类一模一样,最后死于肾脏和肝脏损伤。与人类不同的是,他们更容易患上麻风病:在美国南部部分地区,超过20%的犰狳患病。确认犰狳将麻风病传染给人类需要强有力的遗传学分析。同时,这也基于近十年丰富数据积累,对采于世界各地的麻风分支杆菌基因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的对比分析。科学家已发现麻风病起源于东非或近东地区(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随着人类迁移到欧洲;而近500年,进入非洲和美洲。

是他是他就是他~

你要的回答!

关于麻风病的论文

2017年1月29日是第64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0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根据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区民政厅、区残联、区红十字会《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等四个部门关于开展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市卫生计生委、民政局、残联、红十字会要结合实际,制定当地活动方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利用“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和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精准关爱麻风病院(村)和社会上的麻风受累者,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总结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总结。2017年1月6日,由xx市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xx市民政局、市残联、市红十字会4部门联合开展xx市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春节走访慰问活动,xx市疾控中心及横县卫计局、横县疾控中心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当日还邀请到xx日报、xx电台等6家媒体记者一同前往广西亭凉医院,看望和慰问34名xx市麻风现症病人及疗养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歧视和偏见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总结文章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 首先由xx医院卢xx院长致欢迎词,对来访的嘉宾介绍医院基本情况。整个医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对现症病人的治疗和疗养员的生活护理等工作安排得非常细致周全,让长期居住在医院的疗养员们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爱。接下来,由xx市卫生计生委副调研员陈志明代表各部门人员做简短讲话,他鼓励病人和疗养员们安心休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并给每一位疗养员、志愿者送上春节的祝福和慰问品、慰问金。一位老畸残疗养员激动地说:“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每年都来看望我们大家,真是太高兴了!我们在这里的日常生活都很好,每天在食堂免费用餐,住房配套设施齐全,医务人员也时常关心帮助我们,请领导们放心,我们在这里会照顾好自己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除麻风病危害最后的攻坚阶段,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十分关键,通过深入麻风病院(村)及麻风病患者当中,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017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慰问活动总结工作计划。逐步消除部分群众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为麻风病人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