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雾化共识

发布时间:

中华医学杂志雾化共识

家长们急迫的心理我都懂,所以,我特意请教了崔医生,来为大家详细讲一讲有关雾化的那些事儿!

感冒高发时期,儿科门诊每天都人满为患,有时候看着孩子们咳得“惊天动地”、满脸通红的样子,的确很让人心疼。

有时候,医生会推荐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最开始让我们熟知,是哮喘病人的使用。所以一说到“雾化”,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哪有那么严重,还要做雾化?

其实, 雾化吸入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治疗哮喘了,它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很多呼吸道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而且优势也很明显:

所以,如今雾化吸入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我们今天就一一来分析一下。

真相到底是怎样,其实看看二者的作用原理就很清晰明了了。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输入,进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可以这样说: 静脉输液在治疗病症的同时,也使身体原本封闭的血管系统开放了。

这意味着,一些异物(比如工业制备过程中混入的添加物、细菌残骸等)都会随着输入的液体,进入到孩子的静脉血管里。

这些异物对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不良刺激,尤其是易过敏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比如高热、寒颤等异常反应。

雾化吸入

雾化的具体方法就是:雾化器里快速流动的气流,将将药物“打”成微小的雾滴,让孩子通过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到相应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人体的呼吸系统本身就与外界相通,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雾化就是充分利用呼吸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液体或者药物,来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很明显可以看出,雾化一方面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另一方面,也不会像静脉输液一样,对孩子的封闭系统造成影响。

中华医学会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对雾化药物做了特别说明:

目前能够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 扩张支气管的沙丁胺醇等药物、气道局部抗炎的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具有祛痰作用的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

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 。

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 。根据个体的差异,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

如果经过医生诊断,需要雾化治疗。那么你一定要跟医生确认所需药物名称和剂量。 千万不要按照常规或者自己的感觉随意用药。

我们提到的这些药物,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在于这两个:

家长在面对激素药物时,无需过于害怕。

激素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是其他物质在身体内发挥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维生素D,其实就是一种激素,它的作用就是帮助钙的沉淀。

事实上,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使用激素药物是经过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医生经过考虑后,确定有用才会使用这种药物。

激素并非猛如虎,关键看你怎么用。

事实上,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生理盐水一般被当做是吸入媒介,但它本身也有湿润呼吸道的作用。

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一看既然雾化治疗这么方便,孩子稍微有点感冒咳嗽就要求医生开药做雾化治疗,其实,真的没必要!

程度较轻的感冒,一般都是靠孩子的自身免疫来自愈的。

所以孩子仅仅只是咳嗽、有痰、鼻塞等,可以单纯使用雾化器吸入生理盐水来缓解症状。

不过家长还要注意:生理盐水可不能自行调兑。

要让雾化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家长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 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2 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因为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有影响,宝宝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影响雾化效果。

3 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减少入眼的可能。

4 使用激素药物时,雾化前不要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及时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采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再次跟家长朋友们强调一下: 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 。

如果孩子不肯接受雾化器,千万别强迫!

你可以试试把无画面罩当成“玩具”,比如,引导孩子将雾化面罩戴在脸上,模仿大象的鼻子,捏一捏、闻一闻,孩子熟悉了之后就不会这么抗拒了。

再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多摸摸雾化机器,给他讲解这个机器有多神奇,白白的雾气就像仙女出场一样,只要轻轻一吸,就能把药“吃进肚子里”,病很快就好啦~

总之,对待孩子,“糖衣炮弹”总是比条条框框的规定有用的多啊!

. 安静状态下进行,协助患儿取坐位或半卧位,雾化罐垂直于地面,以便雾化药物能够达到患儿肺部的深处,以利于药物的作用吸收,烦躁状态下呼吸为浅表呼吸,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2. 吃饭情况下,饭后一小时进行雾化吸入。3. 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异常烦躁及缺氧症状,应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4. 雾化吸入后必须漱口、湿式洁面,以免药物雾滴存留于口腔及面部引起鹅口疮及皮肤过敏。吸入后雾化罐用清水涮净、甩干、备用。5. 加强雾化消毒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管,每次使用后清水洗净晾干备用,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新的雾化面罩。6. 静脉应用氨茶碱前或应用后1小

吸入型药是通过呼吸道给药,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从鼻子里吸,从嘴里吸入肯定是错误的。

吸入型药是从鼻子里吸的,而不是从嘴里吸的!

中华医学杂志雾化吸入共识

前言——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大部分的气温已经降至冰点以下,不久就是冬至来临。家长们怕孩子受寒感冒而将孩子“宅”在家里,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一个个感冒、发烧、咳嗽,气喘,哎,泪崩……

几天前,病房里一名3岁患儿刚刚重症肺炎初愈,不几日,妈妈又领着孩子来到门诊。我一看这不是前几天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小家伙吗?这次生病可把爸爸妈妈内心煎熬的不轻。

妈妈说:“宝宝出院几天各方面还不错,就是咳嗽没完没了,嗓子里好像总有痰堵着,是不是病没好透?”

爸爸说:“医生交代说孩子太小,不让随便用止咳药,说是咳嗽是一种保护,可是雾化吸入听人说副作用也不少”。

现在国际、国内儿科学界一再建议,不主张2岁以下及6岁前的儿童服用止咳药和感冒药(至少2岁前不服用);就像儿童应用抗生素不可滥用,以防菌群失调。于是,家长们心里一直犯嘀咕,那孩子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家长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来,雾化吸入治疗的说法来来回回反转了很久,一直争论不休,到底哪方面说法更靠谱呢?

不是说,孩子咳嗽做雾化就能好得快吗?家长带孩子看病,医生大概率会让孩子做雾化吸入,雾化治疗效果有那么“神”吗?

最近,网上又流传雾化吸入,多是激素的作用,激素谁敢用?什么肥胖、水牛背、长胡须和感染?这副作用谁不“退避三舍”?

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并不比输液反应少,黏膜吸收药物快,那是不是药物副作用也会附体?雾化吸入时什么药都可以用吗?那抗生素也能用吗?呵,现在信息如此发达,谁谁一找“度娘”就会有答案,至于准不准就不得而知了。

权威性的指导意见:

其实,雾化治疗并不是什么“新疗法”,更不是因为人们图方便,而从静脉输液疗法中派生出来的。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英国的医学研究就已经使用雾化疗法,作为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我国临床也开展雾化治疗呼吸道疾病有20 30年了。

为了进一步规范及合理使用儿童用药、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组织全国儿科学界委员专家讨论,先后制定了多部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的临床指南与共识,最权威的有《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这就为我们雾化吸入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为孩子的雾化治疗提供了保障及用药规范,只要我们严格把握用药指南,雾化吸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何谓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和灭菌用水在专业的雾化装置中,通过雾化装置将其溶解并分散成可吸入性的微小雾滴(以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通过孩子的吸入将这些雾滴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作用是:

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 直接的疗效,而且雾化吸入安全性高、 操作简便, 具有剂量可灵活调节、 应用方便等特点, 且对儿童治疗的依从性无特殊要求, 尤其适于儿科的患儿, 因而在儿科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经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雾化吸入是充分利用呼吸道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经过处理的、可吸入的含有药物的雾滴,来达到缓解气道痉挛、抗炎及湿化、稀薄痰液的作用。

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二者之间的用药途径与治疗目的不同,雾化吸入更多的是用作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相对静脉输液其用药范围可能就没有静脉输液广。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到身体各个脏器的方法进行治疗。

近些年来,科研部门不断对雾化吸入的驱动装置加以改进,使雾化应用的药物种类增加、安全性逐渐也增强。目前主要用于小儿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而且平喘、化痰效果很明显。

1、雾化吸入方便快捷且为无创操作:

雾化吸入便于操作,在家可以选择一个超声雾化装置,在医院则选择空气压缩泵或氧气驱动雾化装置,一般不需要特殊的专业培训,即可操作。而输液则必须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穿刺输液,无菌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因此一般的人是不能操作的。

雾化吸入属于无创伤性操作,孩子不太有戒备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就好于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是有创性操作,因此,孩子见到针头就会哭,不愿意输液。

2、局部雾化用药则起效快:

雾化吸入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不需要经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来运输,因此药物凑效快,尤其是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用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快。

3、药物的不良反应小:

由于雾化吸入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局部用药为基础,所以,雾化治疗的用药剂量就比全身用药,即静脉输液量小很多,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输液或口服剂量的1/10,仅此一点用药安全性就比输液好,不良反应相对少。而静脉输液是通过全身血液运输,其血药物剂量及浓度大、药物半衰期长;因此就会给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加负担。

同时,尽管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输液反应的几率也在所难免,液体中的致热源性物质(过敏、凝集、抗原等),将引起孩子突然高热、寒颤、皮肤过敏等超敏反应,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这是静脉输液最大的危害。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通过作用是抗炎,是目前专家共识的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气道发生的炎症高反应性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常用并推荐使用 吸入性激素类药物混悬液有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儿科学会将【布地奈德】定为儿童抗哮喘类药物的唯一推荐的基础药物目录中,且目前了该药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而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 16岁儿童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2、β2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作为支气管哮喘的短期用药,一般为4 6小时。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狭窄,可按需使用、在数分钟内起效。一般是将此药与激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β2受体激动剂的雾化制剂常用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两种。

3、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 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主要用于喘息、 咳嗽和有痰的患儿疾病。该药起效慢,但是持续时间相对于β2受体激动剂持久,因此也常与沙丁胺醇类联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联合吸入。 主要雾化药物有异丙托溴铵。

4、 祛痰药: 这类能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或者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主要促进呼吸道管腔内积痰排出,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目前国内雾化吸入祛痰药有两种,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不过,经过临床用药调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进行雾化吸入。通常情况下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根据个体差异,诊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1、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中成药注射液等。尤其抗生素高度过敏的孩子,即使有皮肤过敏试验,但是,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依然有过敏的风险。中成药制剂,由于药品种类复杂,药物的副作用并没有得到确认,也是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2、氨溴索注射液国内虽有临床应用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雾化吸入的安全性评价说明,2018版将其定为【超说明书用药目录】,并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因此,安全起见,不建议超范围应用。小儿多选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

1、首先要将雾化装置清洁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尤其是吸入用的面罩及蒸馏器及管道,要一人一用。

2、做吸入治疗时,教会孩子保持平静,做缓慢的深呼吸,这样才有利于药物的微粒在呼吸道内尤其支气管和肺泡内沉积,尽量达到药物较好的吸收。

3、小孩子要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尽量平稳呼吸,孩子哭闹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药物微粒主要是通过气流的惯性将药物送达口咽部。

4、现在适合孩子年龄的面罩,给孩子戴面罩,应尽可能舒适而密闭的贴合在面部,使之药物微粒均匀的吸入且不被喷入眼睛。

5、雾化吸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如果孩子烦躁哭闹,要停止雾化吸入,或者请教医生。治疗后要给或者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要漱口或喝水,避免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6、雾化吸入也是一种医疗行为,尤其雾化吸入均为处方用药,家长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吸入。

因为在雾化过程中,带着面罩雾化,药液会因为呼吸的缘故,有部分沉降在脸部。所以最好用清水清洗一下,避免药物被皮肤吸收。注意:雾化吸入治疗后,应及时洗脸,用温开水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溃疡,较小龄患儿如不能漱口,可饮水或用棉棒涂抹清洁。

布地奈德吸入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它结构中不含卤素,与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减少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局部抗炎作用强,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降低气管高反应性,脂溶性和水溶性适度,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的黏液层和细胞膜,快速发挥抗炎作用,全身不良反应少,是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主要治疗药物。虽然布地奈德吸入剂全身不良反应少,但长期用药局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影响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常见局部不良反应有: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和发音困难是布地奈德吸入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加大用量,发生率高,呈剂量依赖性,但停用后可逆转。口咽真菌感染:长期吸入布地奈德会发生口咽部真菌感染,如口腔黏膜念珠菌病,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会导致口腔黏膜免疫力下降,加之唾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促进了念珠菌生长繁殖。口周皮炎:布地奈德吸入剂可直接刺激面部皮肤导致口周皮炎。口干和舌体肥大:有一部分儿童吸入布地奈德后出现口干、口渴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布地奈德刺激喉部,也可能与口咽部念珠菌感染有关;一部分婴幼儿吸入布地奈德后出现舌体肥大,这可能是因为布地奈德可致舌体局部脂肪聚积,停药后可缓解。反射性咳嗽:一部分儿童在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射性咳嗽,这可能与布地奈德对咽喉部的非特异性刺激有关。为了防止这些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后,应至少进行3次深漱口,方法简单,获益颇多。参考文献: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说明书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699.南开孙药师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南开医院执业药师 健康领域创作者万粉丝 · 万赞搜索地奈德可以涂抹鼻腔吗布地奈德价目表哮喘最怕吃三种东西2020儿童禁用药名单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价格哮喘最怕三个水果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拒绝“一头雾水”,详解“雾化30问”,让你不再“雾里看花”雾化吸入疗法,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工作中,关于雾化吸入治疗,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拒绝“一头雾水”,接下来,详解临床常见的30个问题,让你不再“雾里看花”。1雾化吸入疗法有何优势和特点?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μm的气溶胶微粒,以便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的给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药物直接作用靶器官——呼吸道和肺部 (肺组织有巨大的肺泡表面积,狭小的气血通路,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酶活性低,在肺深处有较慢的清除速率,肺泡细胞膜较薄),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快,局部浓度高;(2)用药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少:较全身给药而言,药物剂量小,一般仅为5%-10%,体内吸收少,全身不良反应大大减少;(3)使用方便:潮式呼吸有效,无需患者配合,使用简便;(4)其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辅助供氧和实现联合药物治疗。2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临床如何选择雾化装置?(1)分类: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 (或鼻腔)吸入 的药物输送装置。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可分为3种: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图1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的分类(2)优缺点:表1 各类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优缺点(3)雾化装置的选择:1)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但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疗效,一般需较大的药物剂量。2)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 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ICS)]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 疗。3)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 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 较少(),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 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3面罩式雾化器与口含式雾化器哪种更好?面罩式雾化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相对而言药物的使用率会比口含式吸入低一些。口含式雾化器是直接经过口腔进入,下达呼吸道,相对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作用也会较好一些。但一些特殊情况,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1)患者因体力、智商、理解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无法进行配合的时候,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2)老年患者,因四肢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无法配合雾化治疗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3)对于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雾化面罩更有利。4雾化吸入时,有效雾化颗粒是多大?有治疗价值即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的雾化颗粒直径,应在μm,以3-5μm为佳,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图2 雾化吸入时的有效雾化颗粒5喷射雾化器的氧流量为多少适宜?喷射雾化器产生的颗粒直径和释雾量取决于压缩空气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压缩空气泵产生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适宜,稳定性较好。使用氧气源驱动,则氧流量需调节为6-8L/min。氧流量过小,产生的颗粒较大,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流量过大,易导致药物过早过快的丢失。6单位时间的释雾量越大越好吗?虽然,单位时间的释雾量大,可以使被吸入的药量增加,继而更有效地发挥治疗效用,但在短时间内,增多的药物进入体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增大,需要综合评估。此外,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液体经雾化吸入到体内,有可能导致肺积液过多(肺水肿),或气道内附着的干稠分泌物经短时间稀释后体积膨胀,导致急性气道堵塞。7雾化液总体积越大越好吗?建议雾化液总体积为4-5mL。总体积过大,药液容易溅出,雾化时间过长,患者易于疲劳,尤其对于患儿来说,过长的雾化时间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哭闹等,使吸入效率大大减低。总体积过小,残留体积占比过大,雾化药物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相对较少,影响治疗效果。8雾化时间越长越好吗?在雾化液总体积和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雾化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大约10-15min。此外,喷射雾化器的残留体积一般是,当剩余雾化液小于残留体积时,雾化器则不产雾。随着水分蒸发,气溶胶的温度逐渐降低,易引起支气管痉挛,雾化液浓缩、药物输出减少、颗粒增大,影响治疗效果。9机械通气的雾化器应如何连接?(1)在进行有创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时,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损耗,应将其连接在呼吸机吸气管路远离人工气道处,前后的管路可起到储雾罐的作用,从而减少在呼气相连续雾化时造成的气溶胶浪费,进一步增加气溶胶的输出量;(2)人工气道直径越大、长度越短,气溶胶的输送率越高;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气溶胶输送率较气管插管高。当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但未拔管时,如果需要使用雾化器吸入,用T管(雾化装置与呼吸管路的连接管)连接与用气管切开面罩相比,前者气溶胶输送率更高。如果雾化同时用简易呼吸器连接T管(T管另一侧阻塞)辅助通气,气溶胶输送率可增加3倍;(3)呼吸机管路中往往有较多接头和弯头,气流容易在这些部位形成湍流,导致气溶胶大量沉降损耗。改进为流线型的呼吸管路或T管有可能提高气溶胶的输送效率。10雾化吸入时,怎样“呼吸”才正确?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当吸气容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因此,雾化吸入治疗时,采用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提高雾化治疗效果。11雾化吸入时,最佳“体位”是什么?患者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有利于膈肌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药物充分地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便于拍背协助排痰。卧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潮气量、深吸气量及排痰,而且雾化器杯体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降低雾化治疗效果。12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对雾化有何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黏膜炎症、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可能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因此,雾化治疗前,应尽量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13为何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4为何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案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呼三联”药物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及疗效均无统一规范,故不推荐雾化治疗。(1)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进入体内后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短,较难通过雾化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疗效相对也较差;(2)α-糜蛋白酶: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3)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易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15为何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和抗菌药物?(1)中成药无雾化吸入制剂,所含成分较多,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不足。(2)目前国外已上市的雾化吸入治疗用的抗感染药物仅有几种,我国仅有部分厂家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由于抗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我国上市,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非雾化吸入剂型抗感染药物雾化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机麻痹、变态反应、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反应等,此外注射剂型中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辅料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痉挛。16国内是否有盐酸氨溴索雾化液?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使用,有何危害?(1)氨溴索雾化吸入剂型已经在我国上市。(2)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的给药途径只有静脉注射,将非雾化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安全隐患。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被氯化钠溶解后pH为,生理状态下,覆盖在呼吸道上表皮层的液体的pH为中性。如果患者本身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酸性溶液的雾化刺激后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另外,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可诱发哮喘的防腐剂,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粒径要求,可能沉积在肺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17利巴韦林是否可用于雾化治疗?利巴韦林在美国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方式,其中雾化吸入方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批准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不用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常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抗病毒谱窄,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不推荐利巴韦林注射液用于雾化治疗。18对雾化吸入的药物贮藏和配置有何要求?(1)药物贮藏:按说明书要求贮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性状均正常;(2)药物配置: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纯化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可能引起脂质性肺炎,不能用于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制剂应在开瓶后立即使用。部分药物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应严格遵医嘱用药。19雾化吸入治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2)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3)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20雾化吸入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应调整好氧流量至6-8L/min,观察出雾情况,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3)关注雾化吸入治疗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如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不必恐慌,及时停药,如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类药物,如特布他林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后随访告知医生;出现呼吸急促、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应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21雾化吸入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1)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2)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3)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4)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5)雾化吸入装置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22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一方面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需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1)ICS:老年人群用药时肺炎发生风险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ICS肺炎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2)支气管扩张剂: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 雾化吸入SABA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吸入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23儿童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推荐用于平喘的ICS雾化剂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ICS;(2)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3)儿童雾化吸入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尽可能使用口罩吸入(年幼者应使用面罩吸入器),优先选择密闭式面罩,且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4)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5)对于需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家长切不可自认孩子有好转就自行停药。24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C级。布地奈德治疗对先天畸形、胎儿死亡、孕龄及胎儿生长均无显著性影响。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首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SABA。25无创呼吸机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应适当增加吸入药物的剂量,同时缩短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抬高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26气道高反应性人群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抗炎,抗过敏,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吸入结束时应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27雾化吸入出现不良事件,该如何处理?(1)雾化器及装置相关不良事件:戴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眼部,刺激眼球,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换用咬嘴。气溶胶温度过低、输送的气溶胶密度过高、雾化溶液pH值不当、低渗及高渗气溶胶或可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治疗措施;(2)患者相关不良事件: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其吸入药物的不同,可出现口腔干燥症、龋齿、口腔黏膜改变、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味觉障碍等多种口腔疾病,通常与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如出现上述口腔问题,应积极就医,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28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是什么?表2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注:BUD:布地奈德;BDP:丙酸倍氯米松;a:药名括号内为商品名;b:剂量及用法均来源于相关产品说书。29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如何?表3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1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30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哪些?表4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2]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本文作者:张暄责任编辑:戴戴版权申明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共识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

1 投稿方式投稿请通过中华急诊网的在线审稿系统提交,作者在网络递交成功后,同时通过邮局汇款50元审稿费至编辑部。初审一般为3个月,作者可以在该投稿系统中查询稿件的状态。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2 来稿要求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 论著、综述、继续教育稿件等一般不超过4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无中、英文摘要格式)、病例报告以1500字之内为宜(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投稿清单 (1)投稿函(推荐信)、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2)题名及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简介,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Email,电话,传真,投稿日期;(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正文,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志谢、参考文献(视文章体裁选择相关项目)。来稿首页请注明 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表数和图数。对于在我刊发表的论文而又需以其他语种在他刊发表的,需征得我刊授权同意;同样,在他刊以其他语种发表过的论文,投寄我刊时,请附已刊登论文杂志的授权证明,否则不予受理。基金资助论文 论文如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表示,著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并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中间以“;”隔开。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论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应与编辑部联系说明研究的基本情况;(2)稿件应符合本刊稿约的要求并附单位介绍信;(3)作者应书面提供说明论文需要 “快速通道” 的理由,同时提供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证明;(4)同时有2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至少有1位为非本单位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作者可推荐3~5名审稿专家,需注明其详细联系方法(包括Email),供编辑部参考;(6)应提供作者的通讯地址、电话、手机、传真、Email等联系方式。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纳审稿费每篇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个月内出版。 稿件处理费 每篇50元。来稿文责自负 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内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刊登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本刊通知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3撰写要求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以20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作者 正文题下排列作者姓名,姓名上不加角码。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再作更动。正文首页左下方脚注中应注明第一作者的地址、单位名称和科室、邮政编码和Email,以及其他作者的单位名称和科室。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明确通讯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和Email。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其本人同意在本刊发表的书面材料。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Email地址。通讯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的时候,作者应当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论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摘要 摘要包含目的(Objective),方法( Methods), 结果(Results), 结论(Conclusions)四要素。(1)目的 1-2句。相对简单,通常开门见山地交代研究的目的,并不要求交代本研究的背景和作者的前期研究,但应当足够地表达出对本研究目的的内容,和本研究的运用前景,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或者新颖性,不能泛泛而谈。(2)方法 是摘要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材料、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其科学性、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临床研究论文应当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法。如是前瞻性的还是回顾性的,是描述性的还是对照性的;临床病例的收集与分组方法。不应当是简单地说以多少例某某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当交代清楚病例资料的来源、收集时间、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病例资料的基本情况、对照组的情况、健康对照组的来源、分组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后各组资料的可比性情况;对于临床干预措施或指标的检测,应当具体说明干预起止时间和间隔、剂量,检测样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检测样本检测的方法等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基础研究论文应当交代:实验的地点,实验动物的种属、样本数,实验动物分组的方法、实验模型制备的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如何分组对照,对照组的基本情况;干预的方法、给药的剂量和途径,样本取材部位和时间,样本检测方法等;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写明统计方法的名称)。结果 根据方法部分交代的情况,依序交代结果,要求写出结果的主要数据及可信值和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需要注意的是,阴性结果也需要报告。结果中不要有任何推理和解释,应该留到下一部分的结论之中。结论 1-2句。紧扣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写作,要使用避免笼统套话、猜测语言。可突出新发现的价值和局限,是否可推荐或者推广。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讯作者的工作单位,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讯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统计学 按GB 3358/T-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 ;(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用±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此外,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应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值= 8);当涉及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报告统计学检验的结论,当P<时一律描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只需要选用P>、P<、P<三种情况。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GB/T 《经穴部位》和GB/T 《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入者应附注拉丁文。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得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图表 图表随文列出,应有图(表)序、题名;说明文字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放大倍数、染色方法或引自他刊的出处等;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带有英文摘要文稿的图(表)题请用英汉双语列出。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表格中的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依以下顺序选用:“※、#、△、☆、▲、★”。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FONT>kg-1?/FONT>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1?/FONT>min-1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如: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min。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 ng/L± ng/L”可以表示为“(±)ng/L”。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

这就多了,

小二十本呢。

但就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最好。

中华医学杂志指南共识

1、不宁腿患者可以在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温水泡泡脚,有效放松局部肌肉,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给,减少症状发生率。同时还可以在每天清晨或睡前洗脚后用手搓一搓脚心,等脚心被搓到发热、发红时就可以停止操作,这种方法还能防止双脚双腿出现麻木、怕冷等症状。平时还应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身体过度疲劳、受凉。2、不宁腿的患者在平时也应该注意保持饮食均衡,尤其应注意戒烟戒酒,少吃荤菜,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粗粮。也可以在中医辨证指导下服用一些食疗方来调理体质,从根本上防止不宁腿症状发作。3、不宁腿的患者也可以通过中医治疗方法来缓解,中医治疗这种疾病多采取辩证分型施治的方法,比如患者辩证属于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的,在治疗时就要采用散寒祛湿的方法治疗;如果辩证属于血脉瘀阻的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就要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肝血不足的患者在治疗时要采用具有补益肝肾等作用的药物治疗。在用药治疗期间还可以采用针灸、刮痧、拔罐等方法辅助治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注意事项如下:1.患者应当停止服用能够引起不安腿综合征的相关药物,比如抗抑郁药物、抗组胺药物、镇静剂以及止吐药等,这些药物都有可能会诱发不安腿综合征。2.患者也要调整日常的饮食,不要饮酒、吸烟,也不要喝浓咖啡等一些刺激性的饮品,能够降低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几率。3.患者在日常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放松心情,避免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因为这些不良情绪也会导致不安腿综合征的加重。这种病因的饮食禁忌,比方说是因为酒精中毒引起的,肯定要戒酒,然后就是说比方说有一些中毒引起的,肯定要脱离这种中毒的药物,或者说是这种重金属,或者说是一些用的汽油什么之类的,其实要要就是脱离这种环境。如果是糖尿病引起的,肯定就是把饮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要进行合理的饮食,要荤素搭配好,这些都是要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就是这种普通大众需要注意的这种饮食禁忌,主要包括,不能在睡前喝浓茶,不能在睡前喝咖啡,总之会导致睡眠障碍的一些饮食的这种坏习惯都要给它戒掉,还有就是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使这个病表现的会更明显一些,其它的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偏食。

1、中医方剂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应用于不安腿综合症的治疗,能起到益气温经、活血通络的疗效,用药后改善患者双下肢肌肉酸胀、麻木等表现。本方由桂枝、白芍、生黄芪、牛膝、木瓜、地龙等中药组成,对于眩晕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当归、天麻等药物,从而巩固本方剂的疗效,有助于患者的腿部健康恢复。2、药物治疗卡马西平是一种口服的西药,在治疗不安腿综合症方面疗效显著,患者在第一周每晚睡前用药,之后两周结合患者的反应以及副作用等情况,合理增减药物用量。服用本品后可减轻腿部疼痛不适的表现,如过量用药将会产生头晕、嗜睡以及乏力等不良反应,症状方面特别轻微,不需要调整药物用量。3、一般治疗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应当规律作息,可以在睡前冲洗热水澡,之后再进行腿部肌肉的按摩,这样可促进腿部的血液流通,减轻疼痛等表现。此外应当提高生活质量,切记不能过度劳累,更不能进行跳跃运动,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影响到医生的治疗工作。看完介绍,知道了3种不安腿综合症的治疗措施,大家要关注腿部健康状况,小心疼痛以及肢体活动受限的情况发生,病发后不能延误就医时间,及时治疗才能帮助腿部健康恢复。发病期间多注意休息,还要注意提高生活质量,均衡日常饮食,补充一些清淡的食物。

一、中国指南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5-04-30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46-257. 2、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 发布日期:2014-04-15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4): 258-273. 解读:王拥军教授解读2014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 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发布日期:2015-05-31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48(05): 356-361. 4、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 发布日期:2015-06-20 制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HFPC),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出处:中国卒中杂志.2015,10(6):499-507. 5、2015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15-03-24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803-809. 6、2015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15-03-17 制定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95(11):648-653. 二、美国指南 1、2015 AHA/ASA指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更新版) 英文标题:2015 AHA/ASA Focused Update of the 2013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Regarding Endovascular Treatment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46:000-000. 翻译:美国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2015版) 2、2015 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英文标题: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发布日期:2015-05-28 制定者: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 出处:Stroke. 2015 May 28. 翻译:AHA/ASA发布最新自发性脑出血指南 3、2015NCS循证指南:大面积脑梗死的管理 英文标题: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 A Statement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 and the German Society for Neuro-Intensive Care and Emergency Medicine. 发布日期:2015-01-21 制定者: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NCS) 出处:Neurocrit Care. 2015 Jan 21 翻译:2015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指南推荐意见(全) 4、2015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建议 英文标题:Diagnosis of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发布日期:2015-06-25 制定者:卒中肺炎共识组(Pneumonia in Stroke Consensus Group) 出处:Stroke. 2015 Jun 25. 三、其他指南 1、2015CAEP立场声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英文标题:Canadian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3-20 制定者:加拿大急诊医师协会(CAEP) 出处:CJEM. 2015 Mar;17(2):217-26. 2、2015 HSFC加拿大卒中最佳实践建议:情绪,认知和中风后疲劳实践指南(更新版) 英文标题:Canadian Stroke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Mood, Cognition and Fatigue Following Stroke practice guidelines, update 2015. 发布日期:2015-06-29 制定者: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 出处:Int J Stroke. 2015 Jun 29. 3、2015急性脑卒中入院治疗首个72小时的分类、治疗和转移建议 英文标题:Triage, Treatment, and Transfer: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nd Models of Nursing Care for the First 72 Hours of Admission to Hospital for Acute Stroke. 发布日期:2015-01-06 制定者:国外神经内科相关专家小组(统称) 出处:Stroke. 2015 Jan 6. 4、2015韩国卒中指南:房颤和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抗血栓形成的管理 发布日期:2015-05-29 制定者:韩国卒中学会(Korean Stroke Society) 出处:J Stroke. 2015 May;17(2):210-5.

中华医学杂志雾化治疗方案

家长们急迫的心理我都懂,所以,我特意请教了崔医生,来为大家详细讲一讲有关雾化的那些事儿!

感冒高发时期,儿科门诊每天都人满为患,有时候看着孩子们咳得“惊天动地”、满脸通红的样子,的确很让人心疼。

有时候,医生会推荐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最开始让我们熟知,是哮喘病人的使用。所以一说到“雾化”,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孩子哪有那么严重,还要做雾化?

其实, 雾化吸入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治疗哮喘了,它 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很多呼吸道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而且优势也很明显:

所以,如今雾化吸入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是,很多家长还是有各种各样的疑虑,我们今天就一一来分析一下。

真相到底是怎样,其实看看二者的作用原理就很清晰明了了。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输入,进入体内的治疗方法。

可以这样说: 静脉输液在治疗病症的同时,也使身体原本封闭的血管系统开放了。

这意味着,一些异物(比如工业制备过程中混入的添加物、细菌残骸等)都会随着输入的液体,进入到孩子的静脉血管里。

这些异物对孩子来说就会成为一种不良刺激,尤其是易过敏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输液反应,比如高热、寒颤等异常反应。

雾化吸入

雾化的具体方法就是:雾化器里快速流动的气流,将将药物“打”成微小的雾滴,让孩子通过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到相应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而人体的呼吸系统本身就与外界相通,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雾化就是充分利用呼吸系统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液体或者药物,来达到缓解病症的效果。

很明显可以看出,雾化一方面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呼吸系统功能,另一方面,也不会像静脉输液一样,对孩子的封闭系统造成影响。

中华医学会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对雾化药物做了特别说明:

目前能够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 扩张支气管的沙丁胺醇等药物、气道局部抗炎的布地奈德等激素类药物、具有祛痰作用的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 。

不过,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 。

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 。根据个体的差异,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在此提醒广大家长:

如果经过医生诊断,需要雾化治疗。那么你一定要跟医生确认所需药物名称和剂量。 千万不要按照常规或者自己的感觉随意用药。

我们提到的这些药物,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在于这两个:

家长在面对激素药物时,无需过于害怕。

激素的存在,是为了能够是其他物质在身体内发挥作用。比如大家熟知的维生素D,其实就是一种激素,它的作用就是帮助钙的沉淀。

事实上,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使用激素药物是经过利弊权衡的结果,也就是说,医生经过考虑后,确定有用才会使用这种药物。

激素并非猛如虎,关键看你怎么用。

事实上,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生理盐水一般被当做是吸入媒介,但它本身也有湿润呼吸道的作用。

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一看既然雾化治疗这么方便,孩子稍微有点感冒咳嗽就要求医生开药做雾化治疗,其实,真的没必要!

程度较轻的感冒,一般都是靠孩子的自身免疫来自愈的。

所以孩子仅仅只是咳嗽、有痰、鼻塞等,可以单纯使用雾化器吸入生理盐水来缓解症状。

不过家长还要注意:生理盐水可不能自行调兑。

要让雾化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家长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 做吸入治疗时,让宝宝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2 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因为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有影响,宝宝哭吵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影响雾化效果。

3 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减少入眼的可能。

4 使用激素药物时,雾化前不要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及时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采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再次跟家长朋友们强调一下: 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 。

如果孩子不肯接受雾化器,千万别强迫!

你可以试试把无画面罩当成“玩具”,比如,引导孩子将雾化面罩戴在脸上,模仿大象的鼻子,捏一捏、闻一闻,孩子熟悉了之后就不会这么抗拒了。

再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多摸摸雾化机器,给他讲解这个机器有多神奇,白白的雾气就像仙女出场一样,只要轻轻一吸,就能把药“吃进肚子里”,病很快就好啦~

总之,对待孩子,“糖衣炮弹”总是比条条框框的规定有用的多啊!

前言——

现在正值隆冬季节,全国各地大部分的气温已经降至冰点以下,不久就是冬至来临。家长们怕孩子受寒感冒而将孩子“宅”在家里,尽管如此,还是挡不住一个个感冒、发烧、咳嗽,气喘,哎,泪崩……

几天前,病房里一名3岁患儿刚刚重症肺炎初愈,不几日,妈妈又领着孩子来到门诊。我一看这不是前几天感染肺炎克雷白杆菌的小家伙吗?这次生病可把爸爸妈妈内心煎熬的不轻。

妈妈说:“宝宝出院几天各方面还不错,就是咳嗽没完没了,嗓子里好像总有痰堵着,是不是病没好透?”

爸爸说:“医生交代说孩子太小,不让随便用止咳药,说是咳嗽是一种保护,可是雾化吸入听人说副作用也不少”。

现在国际、国内儿科学界一再建议,不主张2岁以下及6岁前的儿童服用止咳药和感冒药(至少2岁前不服用);就像儿童应用抗生素不可滥用,以防菌群失调。于是,家长们心里一直犯嘀咕,那孩子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家长的问题:

其实,这些年来,雾化吸入治疗的说法来来回回反转了很久,一直争论不休,到底哪方面说法更靠谱呢?

不是说,孩子咳嗽做雾化就能好得快吗?家长带孩子看病,医生大概率会让孩子做雾化吸入,雾化治疗效果有那么“神”吗?

最近,网上又流传雾化吸入,多是激素的作用,激素谁敢用?什么肥胖、水牛背、长胡须和感染?这副作用谁不“退避三舍”?

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并不比输液反应少,黏膜吸收药物快,那是不是药物副作用也会附体?雾化吸入时什么药都可以用吗?那抗生素也能用吗?呵,现在信息如此发达,谁谁一找“度娘”就会有答案,至于准不准就不得而知了。

权威性的指导意见:

其实,雾化治疗并不是什么“新疗法”,更不是因为人们图方便,而从静脉输液疗法中派生出来的。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英国的医学研究就已经使用雾化疗法,作为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我国临床也开展雾化治疗呼吸道疾病有20 30年了。

为了进一步规范及合理使用儿童用药、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和《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近年来组织全国儿科学界委员专家讨论,先后制定了多部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的临床指南与共识,最权威的有《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这就为我们雾化吸入提供了权威性的指导意见,为孩子的雾化治疗提供了保障及用药规范,只要我们严格把握用药指南,雾化吸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何谓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将药物和灭菌用水在专业的雾化装置中,通过雾化装置将其溶解并分散成可吸入性的微小雾滴(以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通过孩子的吸入将这些雾滴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作用是:

雾化吸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达到 直接的疗效,而且雾化吸入安全性高、 操作简便, 具有剂量可灵活调节、 应用方便等特点, 且对儿童治疗的依从性无特殊要求, 尤其适于儿科的患儿, 因而在儿科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经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呼吸道与外界相通,雾化吸入是充分利用呼吸道开放性的特点,在孩子呼吸的空气中加入一些经过处理的、可吸入的含有药物的雾滴,来达到缓解气道痉挛、抗炎及湿化、稀薄痰液的作用。

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二者之间的用药途径与治疗目的不同,雾化吸入更多的是用作呼吸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因此,相对静脉输液其用药范围可能就没有静脉输液广。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液体、电解质、药物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到身体各个脏器的方法进行治疗。

近些年来,科研部门不断对雾化吸入的驱动装置加以改进,使雾化应用的药物种类增加、安全性逐渐也增强。目前主要用于小儿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而且平喘、化痰效果很明显。

1、雾化吸入方便快捷且为无创操作:

雾化吸入便于操作,在家可以选择一个超声雾化装置,在医院则选择空气压缩泵或氧气驱动雾化装置,一般不需要特殊的专业培训,即可操作。而输液则必须是专业的医护人员穿刺输液,无菌操作技术要求严格,因此一般的人是不能操作的。

雾化吸入属于无创伤性操作,孩子不太有戒备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就好于静脉输液,静脉穿刺是有创性操作,因此,孩子见到针头就会哭,不愿意输液。

2、局部雾化用药则起效快:

雾化吸入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不需要经过全身的血液循环来运输,因此药物凑效快,尤其是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用的糖皮质激素作用快。

3、药物的不良反应小:

由于雾化吸入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以局部用药为基础,所以,雾化治疗的用药剂量就比全身用药,即静脉输液量小很多,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输液或口服剂量的1/10,仅此一点用药安全性就比输液好,不良反应相对少。而静脉输液是通过全身血液运输,其血药物剂量及浓度大、药物半衰期长;因此就会给孩子的肝肾功能增加负担。

同时,尽管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输液反应的几率也在所难免,液体中的致热源性物质(过敏、凝集、抗原等),将引起孩子突然高热、寒颤、皮肤过敏等超敏反应,严重的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这是静脉输液最大的危害。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通过作用是抗炎,是目前专家共识的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主要用于气道发生的炎症高反应性的治疗,如支气管哮喘。常用并推荐使用 吸入性激素类药物混悬液有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儿科学会将【布地奈德】定为儿童抗哮喘类药物的唯一推荐的基础药物目录中,且目前了该药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而丙酸氟替卡松仅适用于4 16岁儿童的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2、β2受体激动剂: 此类药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作为支气管哮喘的短期用药,一般为4 6小时。主要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狭窄,可按需使用、在数分钟内起效。一般是将此药与激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β2受体激动剂的雾化制剂常用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两种。

3、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 具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主要用于喘息、 咳嗽和有痰的患儿疾病。该药起效慢,但是持续时间相对于β2受体激动剂持久,因此也常与沙丁胺醇类联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联合吸入。 主要雾化药物有异丙托溴铵。

4、 祛痰药: 这类能使痰液变稀、黏稠度降低而易于咳出或者能加速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转运功能的药物。主要促进呼吸道管腔内积痰排出,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也有利于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目前国内雾化吸入祛痰药有两种,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

不过,经过临床用药调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进行雾化吸入。通常情况下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根据个体差异,诊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

1、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中成药注射液等。尤其抗生素高度过敏的孩子,即使有皮肤过敏试验,但是,药物通过皮肤、黏膜吸收,依然有过敏的风险。中成药制剂,由于药品种类复杂,药物的副作用并没有得到确认,也是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2、氨溴索注射液国内虽有临床应用的报道,但目前还没有雾化吸入的安全性评价说明,2018版将其定为【超说明书用药目录】,并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因此,安全起见,不建议超范围应用。小儿多选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液。

1、首先要将雾化装置清洁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尤其是吸入用的面罩及蒸馏器及管道,要一人一用。

2、做吸入治疗时,教会孩子保持平静,做缓慢的深呼吸,这样才有利于药物的微粒在呼吸道内尤其支气管和肺泡内沉积,尽量达到药物较好的吸收。

3、小孩子要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尽量平稳呼吸,孩子哭闹就会影响治疗效果,因为药物微粒主要是通过气流的惯性将药物送达口咽部。

4、现在适合孩子年龄的面罩,给孩子戴面罩,应尽可能舒适而密闭的贴合在面部,使之药物微粒均匀的吸入且不被喷入眼睛。

5、雾化吸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咳嗽、咳痰情况,如果孩子烦躁哭闹,要停止雾化吸入,或者请教医生。治疗后要给或者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同时要漱口或喝水,避免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6、雾化吸入也是一种医疗行为,尤其雾化吸入均为处方用药,家长一定要根据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雾化吸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拒绝“一头雾水”,详解“雾化30问”,让你不再“雾里看花”雾化吸入疗法,疗效确切,适应证广泛,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规范使用,不仅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工作中,关于雾化吸入治疗,你是否有很多疑问?拒绝“一头雾水”,接下来,详解临床常见的30个问题,让你不再“雾里看花”。1雾化吸入疗法有何优势和特点?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μm的气溶胶微粒,以便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的给药方法。具有如下特点:(1)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药物直接作用靶器官——呼吸道和肺部 (肺组织有巨大的肺泡表面积,狭小的气血通路,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酶活性低,在肺深处有较慢的清除速率,肺泡细胞膜较薄),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起效快,局部浓度高;(2)用药量少,全身不良反应少:较全身给药而言,药物剂量小,一般仅为5%-10%,体内吸收少,全身不良反应大大减少;(3)使用方便:潮式呼吸有效,无需患者配合,使用简便;(4)其他: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辅助供氧和实现联合药物治疗。2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临床如何选择雾化装置?(1)分类:雾化吸入装置是一种将药物转变为气溶胶形态,并经口腔 (或鼻腔)吸入 的药物输送装置。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根据发生装置特点及原理不同,可分为3种:射流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图1 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的分类(2)优缺点:表1 各类雾化吸入治疗的装置优缺点(3)雾化装置的选择:1)射流雾化器:适用于下呼吸道病变或感染、气道分泌物较多,尤其伴有小气道痉挛倾向、有低氧血症严重气促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常选用射流雾化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支气管痉挛,但气管插管可影响气溶胶进入下呼吸道,若欲达到相同疗效,一般需较大的药物剂量。2)超声雾化器:工作时会影响混悬液[ 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制剂(ICS)]雾化释出比例,可使容器内药液升温,影响蛋白质或肽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超声雾化器的释雾量较大,但由于药物容量大,药雾微粒输出效能较低,不适用于哮喘等喘息性疾病的治 疗。3)振动筛孔雾化器:振动筛孔雾化器减少超声振动液体产热对药物的影响,筛孔的直径可决定产生药雾颗粒的大小。振 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效率较高且残留药量 较少(),并具有噪音小、小巧轻便等优点。 与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比较,震 动筛孔雾化器的储药罐可位于呼吸管路上方,方便增加药物剂量。3面罩式雾化器与口含式雾化器哪种更好?面罩式雾化器是通过鼻腔或者口腔吸入治疗,但更多的是通过鼻腔进入,相对而言药物的使用率会比口含式吸入低一些。口含式雾化器是直接经过口腔进入,下达呼吸道,相对药物损耗小,肺内药物沉积多,药物作用也会较好一些。但一些特殊情况,面罩式雾化器比口含式雾化器更好:(1)患者因体力、智商、理解能力比较差,或者是无法进行配合的时候,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2)老年患者,因四肢能力弱,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无法配合雾化治疗时,使用面罩式吸入器比较好;(3)对于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雾化面罩更有利。4雾化吸入时,有效雾化颗粒是多大?有治疗价值即能沉积于气道和肺部的雾化颗粒直径,应在μm,以3-5μm为佳,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的雾粒50%-60%沉积于肺泡。图2 雾化吸入时的有效雾化颗粒5喷射雾化器的氧流量为多少适宜?喷射雾化器产生的颗粒直径和释雾量取决于压缩空气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压缩空气泵产生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适宜,稳定性较好。使用氧气源驱动,则氧流量需调节为6-8L/min。氧流量过小,产生的颗粒较大,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流量过大,易导致药物过早过快的丢失。6单位时间的释雾量越大越好吗?虽然,单位时间的释雾量大,可以使被吸入的药量增加,继而更有效地发挥治疗效用,但在短时间内,增多的药物进入体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增大,需要综合评估。此外,如果短时间内大量液体经雾化吸入到体内,有可能导致肺积液过多(肺水肿),或气道内附着的干稠分泌物经短时间稀释后体积膨胀,导致急性气道堵塞。7雾化液总体积越大越好吗?建议雾化液总体积为4-5mL。总体积过大,药液容易溅出,雾化时间过长,患者易于疲劳,尤其对于患儿来说,过长的雾化时间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哭闹等,使吸入效率大大减低。总体积过小,残留体积占比过大,雾化药物太少,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相对较少,影响治疗效果。8雾化时间越长越好吗?在雾化液总体积和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雾化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大约10-15min。此外,喷射雾化器的残留体积一般是,当剩余雾化液小于残留体积时,雾化器则不产雾。随着水分蒸发,气溶胶的温度逐渐降低,易引起支气管痉挛,雾化液浓缩、药物输出减少、颗粒增大,影响治疗效果。9机械通气的雾化器应如何连接?(1)在进行有创通气雾化吸入治疗时,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损耗,应将其连接在呼吸机吸气管路远离人工气道处,前后的管路可起到储雾罐的作用,从而减少在呼气相连续雾化时造成的气溶胶浪费,进一步增加气溶胶的输出量;(2)人工气道直径越大、长度越短,气溶胶的输送率越高;气管切开患者雾化吸入时气溶胶输送率较气管插管高。当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但未拔管时,如果需要使用雾化器吸入,用T管(雾化装置与呼吸管路的连接管)连接与用气管切开面罩相比,前者气溶胶输送率更高。如果雾化同时用简易呼吸器连接T管(T管另一侧阻塞)辅助通气,气溶胶输送率可增加3倍;(3)呼吸机管路中往往有较多接头和弯头,气流容易在这些部位形成湍流,导致气溶胶大量沉降损耗。改进为流线型的呼吸管路或T管有可能提高气溶胶的输送效率。10雾化吸入时,怎样“呼吸”才正确?影响气溶胶沉积的呼吸形式,包括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呼吸频率快且吸气容积小时,肺内沉积较少。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当吸气容量恒定时,随潮气量的增加、吸气时间延长,深而慢的呼吸更有利于气溶胶的沉积。因此,雾化吸入治疗时,采用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气溶胶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提高雾化治疗效果。11雾化吸入时,最佳“体位”是什么?患者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有利于膈肌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药物充分地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便于拍背协助排痰。卧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潮气量、深吸气量及排痰,而且雾化器杯体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降低雾化治疗效果。12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对雾化有何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黏膜炎症、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可能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因此,雾化治疗前,应尽量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13为何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吸入制剂使用?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防腐剂,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而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颗粒要求,无法经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积在肺部,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4为何不推荐传统“呼三联”方案(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案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呼三联”药物无相应雾化吸入制剂、无充分安全性证据,且剂量、疗程及疗效均无统一规范,故不推荐雾化治疗。(1)地塞米松:无雾化剂型,进入体内后需要在肝脏代谢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短,较难通过雾化吸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疗效相对也较差;(2)α-糜蛋白酶:无雾化剂型,对视网膜毒性较强,雾化时接触眼睛容易造成损伤;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于咽部、肺部手术患者;有报道该药对肺组织有损伤,吸入气道内可致炎症加重并诱发哮喘,故不适合雾化;(3)庆大霉素:无雾化剂型,气道药物浓度过低,达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细菌长期处于亚抑菌状态,易产生耐药,同时可刺激气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应,故不适合雾化。15为何不推荐雾化吸入中成药和抗菌药物?(1)中成药无雾化吸入制剂,所含成分较多,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不足。(2)目前国外已上市的雾化吸入治疗用的抗感染药物仅有几种,我国仅有部分厂家的注射用两性霉素B被批准用于雾化吸入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由于抗感染药物的雾化吸入剂型尚未在我国上市,其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非雾化吸入剂型抗感染药物雾化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呼吸机麻痹、变态反应、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反应等,此外注射剂型中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等辅料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痉挛。16国内是否有盐酸氨溴索雾化液?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使用,有何危害?(1)氨溴索雾化吸入剂型已经在我国上市。(2)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的给药途径只有静脉注射,将非雾化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安全隐患。注射用盐酸氨溴索被氯化钠溶解后pH为,生理状态下,覆盖在呼吸道上表皮层的液体的pH为中性。如果患者本身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受到酸性溶液的雾化刺激后可导致支气管痉挛。另外,静脉制剂中常含有酚、亚硝酸盐等可诱发哮喘的防腐剂,且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有效雾化粒径要求,可能沉积在肺部增加感染的发生率。17利巴韦林是否可用于雾化治疗?利巴韦林在美国只有口服和雾化吸入两种给药方式,其中雾化吸入方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只批准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不用于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常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抗病毒谱窄,可能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不推荐利巴韦林注射液用于雾化治疗。18对雾化吸入的药物贮藏和配置有何要求?(1)药物贮藏:按说明书要求贮存,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颜色性状均正常;(2)药物配置:碱性药液、高渗盐水及纯化水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应避免用于雾化吸入。油性制剂可能引起脂质性肺炎,不能用于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制剂应在开瓶后立即使用。部分药物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应严格遵医嘱用药。19雾化吸入治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1)雾化吸入治疗前1h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2)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3)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为保持平静呼吸宜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下治疗,前30min内不应进食。20雾化吸入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如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应调整好氧流量至6-8L/min,观察出雾情况,注意勿将药液溅入眼内;(2)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3)关注雾化吸入治疗中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急剧频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如是雾化吸入过快或过猛导致,应放缓雾化吸入的速度;出现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不必恐慌,及时停药,如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类药物,如特布他林引起,一般停药后即可恢复,后随访告知医生;出现呼吸急促、感到困倦或突然胸痛,应停止治疗并立即就医。21雾化吸入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1)使用面罩者嘱其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抹干净口鼻部以下的雾珠,以防残留雾滴刺激口鼻皮肤引起皮肤过敏或受损;(2)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3)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特别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4)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5)雾化吸入装置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洁并干燥存放,以防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22老年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使用雾化吸入制剂时,一方面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需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1)ICS:老年人群用药时肺炎发生风险受到广泛关注,不同的ICS肺炎风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2)支气管扩张剂:患有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的老年患者, 雾化吸入SABA时,应严格掌握按需吸入的原则,吸入次数过多或吸入剂量过大易引起心律失常或冠心病症状加重;(3)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的老年患者:应慎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23儿童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ICS雾化剂型,是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推荐用于平喘的ICS雾化剂型,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ICS;(2)SABA是治疗任何年龄儿童喘息发作的首选药物;(3)儿童雾化吸入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尽可能使用口罩吸入(年幼者应使用面罩吸入器),优先选择密闭式面罩,且最好在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4)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5)对于需长期雾化治疗的儿童,应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家长切不可自认孩子有好转就自行停药。24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对于有持续性哮喘的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ICS是控制气道炎症的首选药物。布地奈德的FDA妊娠分级为B级,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为C级。布地奈德治疗对先天畸形、胎儿死亡、孕龄及胎儿生长均无显著性影响。推荐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首选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很少经母乳排泄,可作为哺乳期妇女优先选用的SABA。25无创呼吸机患者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效率不及普通患者自主吸入,应适当增加吸入药物的剂量,同时缩短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增加治疗次数。建议机械通气患者雾化治疗时,床头抬高30°-50°,采取健侧卧位,利于药液沉积到患侧。26气道高反应性人群雾化吸入,有哪些注意事项?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抗炎,抗过敏,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应时刻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吸入结束时应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27雾化吸入出现不良事件,该如何处理?(1)雾化器及装置相关不良事件:戴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药物可能会沉积在眼部,刺激眼球,如发生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换用咬嘴。气溶胶温度过低、输送的气溶胶密度过高、雾化溶液pH值不当、低渗及高渗气溶胶或可导致哮喘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发生支气管痉挛,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予以相应治疗措施;(2)患者相关不良事件: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其吸入药物的不同,可出现口腔干燥症、龋齿、口腔黏膜改变、溃疡、牙龈炎、牙周炎、味觉障碍等多种口腔疾病,通常与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和治疗期间未注重口腔护理有关。如出现上述口腔问题,应积极就医,加强口腔护理。对于长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28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是什么?表2 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和推荐剂量注:BUD:布地奈德;BDP:丙酸倍氯米松;a:药名括号内为商品名;b:剂量及用法均来源于相关产品说书。29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如何?表3 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数据C:有临床研究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1C:来自生产厂家的报告确证特定混合物的稳定性和相容性,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例子不适用于综述,通过包装内的说明或与厂家直接沟通确认;X:有证据确认或建议,特定混合物不能配伍;NI:评价配伍稳定性证据不充分,除非将来有证据证明可行;CD:配伍稳定性数据有争议。30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有哪些?表4 常用的雾化联合方案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8.[2]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本文作者:张暄责任编辑:戴戴版权申明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