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人体寄生虫小论文

发布时间:

人体寄生虫小论文

米猪肉即患囊虫病的死猪肉。这种肉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能食用。识别时主要是“看”,“米”猪肉一般不鲜亮,肥肉瘦肉及五脏、器官上都有或多或少米粒状的囊包。囊包虫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 ( 瘦肉 ) 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 1 厘米,长度 20 厘米,每隔 1 厘米切一刀,切 4 - 5 刀后,在切面上仔细看,如发现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虫。这种猪肉即是米猪肉。 米猪肉是含有寄生虫幼虫的病猪肉。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人吃了米猪肉会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 一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白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很困难。 人若吃了未经煮熟的“米猪肉”,即受感染囊尾蚴可固着在人的肠壁上,逐渐发育成成虫,长期寄生于肠内,通过粪便不断排出节片或卵,此时称绦虫病。节片或卵通过污染的手或蔬菜被人食入经消化作用,孵出幼虫(囊尾蚴),进入肠壁,通过血流在肌肉、皮下组织、脑、眼等处寄生,此时称为囊尾蚴病。凡在40平方厘米的肌肉上发现囊尾铀或钙化的虫体3个以内者,可用冷冻或盐腌法处理。如40平方厘米内有4~5个囊尾蚴,则高温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2.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3.诊断标准3.1急性血吸虫病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3.1.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3.1.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蝴。(详见附录A)3.1.4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3.2慢性血吸虫病3.2.1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2.4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临床诊断疑似病加3.2.4。3.3晚期血吸虫病3.3.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3.3.2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肿芽表现。3.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3.4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4。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加3.3.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4。4、处理4.1化疗4.1.1个体化疗4.1.1.1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米克/千克(儿童140米克/千克)的6天疗法。4.1.1.2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4.1.1.3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米克/千克,于1至2日内分3—6次服。4.1.2群体化疗4.1.2.1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岁以上60岁以下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症的人群进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顿服或分2次服。4.1.2.2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3.3.3或3.2.4条件之一者,给于吡喹酮40米克/千克治疗。4.1.2,3渔、船、牧民及其它频繁接触疫水的人群,不作检查,按上述剂量每年治疗1次,或2次。4.1.2.4中、重度流行区的家畜(黄牛、水牛为主)每年.化疗一次,宜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家畜化疗黄牛可用兽用吡喹酮30米克/千克顿服,水牛25米克/千克顿服,猪30米克/千克顿服。4.1,2.5化疗时间在流行区,人群化疗一般可在入冬感染季节结束以后进行,家畜化疗最好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4.2.1对钉螺面积大的流行区,一般宜处理易感地带的钉螺孽生地,以化学灭螺药氯硝柳胺杀螺为主,每年l一2次。辅以必要的、尽可能结合生产的改变钉螺孽生环境的灭螺方法。4.2.2对钉螺面积局限的流行区,以结合生产、水利改变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4.3防护 在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江、湖、洲、滩地区,必须做好血吸虫病防护工作。防护方法根据当地情况酌定。包括用杀尾蚴剂杀灭水中尾蚴、改变耕作方式、或进行防护性灭螺,或用涂肤防蚴剂,以避免或减少人群接触疫水,杀灭或排除水中尾蚴,或阻止尾蚴入侵。如已接触疫水可进行早期治疗。4.4安全用水保护饮用水源,减少或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挖并或兴建农村自来水;或用加热或药物杀死尾蚴后再使用,以减少或防止尾蚴入侵。4.5粪便管理在查清当地粪便污染水源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卫生建设,制

首先这种寄生虫名字叫“猪肉绦虫”,下面是有关猪肉绦虫的特征习性以及吃了后的结果:1, 特征头节圆球形、直径1mm。头节前中央为顶突,其上有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小钩,顶突下面有四个吸盘,靠小钩和吸盘钩挂和吸附在寄主的小肠壁上,通过体表吸收人体小肠内已消化的养料。 颈部纤细,有强的分裂能力,不断横裂产生节片.2 习性节片可分未成熟、成熟及妊娠节片,成熟及妊娠节片中有发达的雌、雄生殖器官。妊娠节片中含有数万粒受精卵。妊娠节片每天由虫体末端逐节或逐段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每天排卵数可达几十万粒,此时受精卵已发育成六钩蚴,猪吞食了妊娠节片和虫卵,经猪胃、肠壁的血管、淋巴管带到全身各处。在肌肉、脑、肝等器官发育成囊尾蚴,人误食了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囊壁被胃液消化,它的头节钻出来,附在人的小肠壁上,又发育为成虫。猪肉绦虫寄生在人体内不仅吸取营养,还分泌毒素引起腹部不适,腹泻。囊尾蚴寄生在人脑,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呕吐,寄生在眼道中的,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猪肉绦虫成虫是寄生在猪和人的肠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等。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猪囊虫病,它是由于人误食绦虫卵的猪肉后,虫卵在人体生长发育,由于其不能直接在人体发育成成虫,而是停留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 同样,如果猪吃了绦虫虫卵也只是患囊虫病,而不发育为成虫(病程较长者除外)。一般患囊虫病的猪肉可见米粒大小白点,即通常所说“米芯肉”。人吃后患绦虫病。猪里脊肉属猪肌肉组织,不可能有成虫寄生,应以是否发现有白色米粒物为准 3,吃下猪肉绦虫的后果: 如果你使用没有煮熟的猪肉,有一定的概率会吃下活的绦虫。 这些绦虫会用“小钩子”“钩”住你的肠道并在肠道中生长。 大约一个礼拜之后,绦虫就会成行为成年绦虫并且每天产下20000到30000个卵。 这些卵绝大部分被排除体外,但是因为是卵,所以会穿越肠道壁,所以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而绦虫的卵会制造出一个外壳来抵御人体的免疫。 当人体出现不良状况时,免疫系统增强,开始攻击绦虫,致使人体局部肿胀,发炎,变形。

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后,由于虫种不同以及寄生部位不同,所发生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不同,对人体伤害也不同,主要伤害包括虫体对机体组织机械性损伤所引起伤害,以及虫体分泌毒素或者酶引起组织坏死,还有人体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浸润,甚至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性脓肿,和对幼虫或虫卵产生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人体寄生虫蛔虫小论文

人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之一,尤其是儿童,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蛔虫病,属大型的人体寄生线虫。成熟的雌虫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产卵。

受精卵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出外,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它能使人感染上蛔虫病,叫做感染性卵。如果这种感染性卵随食物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在十二指肠中孵出幼虫,幼虫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液经肝、心、肺等器官,然后经气管至咽部,再被吞噬经食道到达胃和小肠,在小肠定居发育成成虫。

成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并产卵,直接发育。每头雌虫日产卵量可高达20万粒,卵随寄主粪便排到体外。卵到外界在20—30℃、阳光充足、潮湿松软的土壤中经二周后在310卵内发育成幼虫,一周后幼虫在卵内脱皮一次成为具感染能力的卵。新排出的卵没有感染力。

人如吞食了感染卵,卵到小肠后则幼虫孵化,幼虫穿过肠粘膜进入静脉,并随血液在体内循环,经过肝、心脏,最后到达肺部,幼虫在肺泡内寄生,在肺泡内脱皮两次,随咳嗽等动作沿气管逆行又回到咽部,再经吞咽动作又进入消化道中,进入小肠后再脱皮一次,数周后发育成成虫,人体自虫卵感染到雌虫产卵,约需60—70天,成虫在人体内存活一年左右。

蛔虫是线形动物门,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简单的消化腔有口有肛门。雌雄异体,卵生,受精卵经口进入消化腔,寄生在小肠内,吸食半消化食靡。

【答案】: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角质膜发达,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简单,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有吸吮功能。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生活在含氧量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神经系统简单。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直接发育。蛔虫生活在人体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被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收营养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人体寄生虫指以人作为宿主之寄生虫。可分为内部寄生虫和外部寄生虫两大类。一般情况下,宝宝比较容易惹上的是蛔虫、蛲虫和钩虫。

1、蛔虫

蛔虫主要是患儿吃了带有其虫卵的食物而引起,一般是因为由于吃了未烧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

宝宝感染蛔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EFFLER综合症。症状1-2周消失。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癫痫、肝大、腹痛等。

2、蛲虫

蛲虫是由于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

宝宝感染蛲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搔痒和眨眼不安,因为雌虫的产卵活动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影响睡眠。局部皮肤可因瘙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不安、夜惊、易激动及其他精神症状。末梢血见嗜酸性细胞的增多。

3、钩虫

钩虫是因为人体的皮肤直接接触钩虫的幼虫而感染,通常是由于儿童赤脚行走于被粪便污染的土地上而感染。

宝宝感染钩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皮肤粘膜苍白、乏力、眩晕,影响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人体寄生虫吸虫小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血吸虫”,相信许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就会毛骨悚然,十分不舒服。的确,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它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或者哺乳动物体内,导致其发病的一种可怕的寄生虫病。对于零零后的我们,对血吸虫这个疾病可能会比较陌生,只是在电视上或者书本上看到过,这说明政府在防治血吸虫病这方面做得是比较成功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灾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灾区到处是田园荒芜惨不忍睹的惨状。如果想治好一种病,首先就要了解这个病的病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防治血吸虫病,自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效防治它,就必须弄清楚它的传播途径。通过互联网,我了解到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粪便入水。2、钉螺孳生。3、接触疫水。只要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就能很好地预防疾病。避免粪便污染水源和接触疫水这两点,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应该说比较容易做到,因此我觉得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是灭螺,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病就无法传播。要想消灭血吸虫病,就必须消灭钉螺。灭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根据人力、财力情况,认真制定好方案。调查钉螺分布,实施药物杀灭钉螺。灭螺时要坚持先上游,后下游,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重点消灭居民点附近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的钉螺的原则,并尽可能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改造钉螺的孽生环境。预防血吸虫病,人人有责。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消灭血吸虫吧!

人体寄生虫之蛔虫小论文

理论上说应该可能发生这种问题,但是蛔虫大多寄生在肠道内,肠道内的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活。另外,蛔虫寄生在人体体内主要是掠夺人体的营养,所以一般有个一两条就足以干扰人的正常营养的吸收,十几条同时寄生在一个人体内不太可能。

你可以看下,百度百科是这么说的,不过实际的没看过。可能那么大的蛔虫现在很少了,现代卫生条件比较好,从小就有杀虫保健,所以不要太担心,注意饮食卫生就好了,学习不是让你害怕的,只是让你更加健康的生活

【答案】:人蛔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角质膜发达,有保护作用。消化管简单,口腔不发达,口后为一肌肉性的管状咽,有吸吮功能。无消化腺,它摄取的食物是宿主肠内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质,一般可以直接吸收。生活在含氧量低的肠腔内,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神经系统简单。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力强。直接发育。蛔虫生活在人体小肠内,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可抑制肠内消化酶而不被侵蚀,这是寄生虫的一种适应性。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收营养外,危害并不严重。数量多时,可造成肠道阻塞。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

回手就是一个小小肉虫子,然后到了人体里面,它适合在里面居住,然后就是在那里面,就记住在人体里面了

人体寄生虫科普小论文

米猪肉即患囊虫病的死猪肉。这种肉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能食用。识别时主要是“看”,“米”猪肉一般不鲜亮,肥肉瘦肉及五脏、器官上都有或多或少米粒状的囊包。囊包虫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 ( 瘦肉 ) 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 1 厘米,长度 20 厘米,每隔 1 厘米切一刀,切 4 - 5 刀后,在切面上仔细看,如发现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虫。这种猪肉即是米猪肉。 米猪肉是含有寄生虫幼虫的病猪肉。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人吃了米猪肉会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 一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白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很困难。 人若吃了未经煮熟的“米猪肉”,即受感染囊尾蚴可固着在人的肠壁上,逐渐发育成成虫,长期寄生于肠内,通过粪便不断排出节片或卵,此时称绦虫病。节片或卵通过污染的手或蔬菜被人食入经消化作用,孵出幼虫(囊尾蚴),进入肠壁,通过血流在肌肉、皮下组织、脑、眼等处寄生,此时称为囊尾蚴病。凡在40平方厘米的肌肉上发现囊尾铀或钙化的虫体3个以内者,可用冷冻或盐腌法处理。如40平方厘米内有4~5个囊尾蚴,则高温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2.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3.诊断标准3.1急性血吸虫病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3.1.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3.1.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蝴。(详见附录A)3.1.4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3.2慢性血吸虫病3.2.1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2.4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临床诊断疑似病加3.2.4。3.3晚期血吸虫病3.3.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3.3.2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肿芽表现。3.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3.4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4。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加3.3.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4。4、处理4.1化疗4.1.1个体化疗4.1.1.1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米克/千克(儿童140米克/千克)的6天疗法。4.1.1.2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4.1.1.3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米克/千克,于1至2日内分3—6次服。4.1.2群体化疗4.1.2.1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岁以上60岁以下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症的人群进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顿服或分2次服。4.1.2.2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3.3.3或3.2.4条件之一者,给于吡喹酮40米克/千克治疗。4.1.2,3渔、船、牧民及其它频繁接触疫水的人群,不作检查,按上述剂量每年治疗1次,或2次。4.1.2.4中、重度流行区的家畜(黄牛、水牛为主)每年.化疗一次,宜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家畜化疗黄牛可用兽用吡喹酮30米克/千克顿服,水牛25米克/千克顿服,猪30米克/千克顿服。4.1,2.5化疗时间在流行区,人群化疗一般可在入冬感染季节结束以后进行,家畜化疗最好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4.2.1对钉螺面积大的流行区,一般宜处理易感地带的钉螺孽生地,以化学灭螺药氯硝柳胺杀螺为主,每年l一2次。辅以必要的、尽可能结合生产的改变钉螺孽生环境的灭螺方法。4.2.2对钉螺面积局限的流行区,以结合生产、水利改变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4.3防护 在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江、湖、洲、滩地区,必须做好血吸虫病防护工作。防护方法根据当地情况酌定。包括用杀尾蚴剂杀灭水中尾蚴、改变耕作方式、或进行防护性灭螺,或用涂肤防蚴剂,以避免或减少人群接触疫水,杀灭或排除水中尾蚴,或阻止尾蚴入侵。如已接触疫水可进行早期治疗。4.4安全用水保护饮用水源,减少或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挖并或兴建农村自来水;或用加热或药物杀死尾蚴后再使用,以减少或防止尾蚴入侵。4.5粪便管理在查清当地粪便污染水源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卫生建设,制

首先这种寄生虫名字叫“猪肉绦虫”,下面是有关猪肉绦虫的特征习性以及吃了后的结果:1, 特征头节圆球形、直径1mm。头节前中央为顶突,其上有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小钩,顶突下面有四个吸盘,靠小钩和吸盘钩挂和吸附在寄主的小肠壁上,通过体表吸收人体小肠内已消化的养料。 颈部纤细,有强的分裂能力,不断横裂产生节片.2 习性节片可分未成熟、成熟及妊娠节片,成熟及妊娠节片中有发达的雌、雄生殖器官。妊娠节片中含有数万粒受精卵。妊娠节片每天由虫体末端逐节或逐段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每天排卵数可达几十万粒,此时受精卵已发育成六钩蚴,猪吞食了妊娠节片和虫卵,经猪胃、肠壁的血管、淋巴管带到全身各处。在肌肉、脑、肝等器官发育成囊尾蚴,人误食了带有囊尾蚴的猪肉而感染,囊尾蚴囊壁被胃液消化,它的头节钻出来,附在人的小肠壁上,又发育为成虫。猪肉绦虫寄生在人体内不仅吸取营养,还分泌毒素引起腹部不适,腹泻。囊尾蚴寄生在人脑,可引起癫痫、阵发性昏迷、呕吐,寄生在眼道中的,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猪肉绦虫成虫是寄生在猪和人的肠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腹泻,腹痛等。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猪囊虫病,它是由于人误食绦虫卵的猪肉后,虫卵在人体生长发育,由于其不能直接在人体发育成成虫,而是停留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中 同样,如果猪吃了绦虫虫卵也只是患囊虫病,而不发育为成虫(病程较长者除外)。一般患囊虫病的猪肉可见米粒大小白点,即通常所说“米芯肉”。人吃后患绦虫病。猪里脊肉属猪肌肉组织,不可能有成虫寄生,应以是否发现有白色米粒物为准 3,吃下猪肉绦虫的后果: 如果你使用没有煮熟的猪肉,有一定的概率会吃下活的绦虫。 这些绦虫会用“小钩子”“钩”住你的肠道并在肠道中生长。 大约一个礼拜之后,绦虫就会成行为成年绦虫并且每天产下20000到30000个卵。 这些卵绝大部分被排除体外,但是因为是卵,所以会穿越肠道壁,所以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而绦虫的卵会制造出一个外壳来抵御人体的免疫。 当人体出现不良状况时,免疫系统增强,开始攻击绦虫,致使人体局部肿胀,发炎,变形。

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后,由于虫种不同以及寄生部位不同,所发生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不同,对人体伤害也不同,主要伤害包括虫体对机体组织机械性损伤所引起伤害,以及虫体分泌毒素或者酶引起组织坏死,还有人体反应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浸润,甚至形成嗜酸性粒细胞性脓肿,和对幼虫或虫卵产生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