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人体寄生虫绦虫论文

发布时间:

人体寄生虫绦虫论文

米猪肉即患囊虫病的死猪肉。这种肉对人体危害很大,不能食用。识别时主要是“看”,“米”猪肉一般不鲜亮,肥肉瘦肉及五脏、器官上都有或多或少米粒状的囊包。囊包虫呈石榴籽状,寄生在肌纤维 ( 瘦肉 ) 中,腰肌是囊包虫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子在肌肉上切,一般厚度 1 厘米,长度 20 厘米,每隔 1 厘米切一刀,切 4 - 5 刀后,在切面上仔细看,如发现肌肉上附有石榴籽一般大小的水泡,即是囊包虫。这种猪肉即是米猪肉。 米猪肉是含有寄生虫幼虫的病猪肉。瘦肉中有呈黄豆样大小不等,乳白色,半透明水泡。象是肉中夹着米粒,故称米猪肉。人吃了米猪肉会得两种病。一种是绦虫病,会在小肠长出长达2 一4米的绦虫,在粪便中排出一节节的白虫子,叫寸白虫。另一种是囊虫病,误食了囊虫后,虫卵在胃液,肠液的作用下,孵化出幼虫,钻入肠壁组织,经血液带到全身,在肌肉里长出一个个象米粒一样的囊肿,囊虫可寄生在人的心脏,大脑,眼睛。长在眼睛就失明,长在大脑引发癫痫。治疗很困难。 人若吃了未经煮熟的“米猪肉”,即受感染囊尾蚴可固着在人的肠壁上,逐渐发育成成虫,长期寄生于肠内,通过粪便不断排出节片或卵,此时称绦虫病。节片或卵通过污染的手或蔬菜被人食入经消化作用,孵出幼虫(囊尾蚴),进入肠壁,通过血流在肌肉、皮下组织、脑、眼等处寄生,此时称为囊尾蚴病。凡在40平方厘米的肌肉上发现囊尾铀或钙化的虫体3个以内者,可用冷冻或盐腌法处理。如40平方厘米内有4~5个囊尾蚴,则高温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制订本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2.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3.诊断标准3.1急性血吸虫病3.1.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3.1.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3.1.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蝴。(详见附录A)3.1.4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3.2慢性血吸虫病3.2.1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3.2.2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2.4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临床诊断疑似病加3.2.4。3.3晚期血吸虫病3.3.1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3.3.2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肿芽表现。3.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3.3.4血清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3.2.4。疑似病例具备3.3.1与3.3.2项。确认病例疑似病例加3.3.3。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3.4。4、处理4.1化疗4.1.1个体化疗4.1.1.1急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总剂量120米克/千克(儿童140米克/千克)的6天疗法。4.1.1.2慢性血吸虫病一般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一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4.1.1.3晚期血吸虫病一般可用吡喹酮总剂量60米克/千克,于1至2日内分3—6次服。4.1.2群体化疗4.1.2.1通过粪检抽样调查,以行政村为单位,凡血吸虫感染率高于20%的地区,不进行病原或血清学检查,对5岁以上60岁以下当年有疫水接触史而无禁忌症的人群进行普治。普治用吡喹酮40米克/千克顿服或分2次服。4.1.2.2对抽样调查感染率在20%以下的流行区,宜进行粪检或血清免疫反应检查,凡符合3.3.3或3.2.4条件之一者,给于吡喹酮40米克/千克治疗。4.1.2,3渔、船、牧民及其它频繁接触疫水的人群,不作检查,按上述剂量每年治疗1次,或2次。4.1.2.4中、重度流行区的家畜(黄牛、水牛为主)每年.化疗一次,宜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家畜化疗黄牛可用兽用吡喹酮30米克/千克顿服,水牛25米克/千克顿服,猪30米克/千克顿服。4.1,2.5化疗时间在流行区,人群化疗一般可在入冬感染季节结束以后进行,家畜化疗最好与人群化疗同步进行。4.2.1对钉螺面积大的流行区,一般宜处理易感地带的钉螺孽生地,以化学灭螺药氯硝柳胺杀螺为主,每年l一2次。辅以必要的、尽可能结合生产的改变钉螺孽生环境的灭螺方法。4.2.2对钉螺面积局限的流行区,以结合生产、水利改变环境为主,辅以药物杀灭。4.3防护 在感染性钉螺密度高的地方,特别是江、湖、洲、滩地区,必须做好血吸虫病防护工作。防护方法根据当地情况酌定。包括用杀尾蚴剂杀灭水中尾蚴、改变耕作方式、或进行防护性灭螺,或用涂肤防蚴剂,以避免或减少人群接触疫水,杀灭或排除水中尾蚴,或阻止尾蚴入侵。如已接触疫水可进行早期治疗。4.4安全用水保护饮用水源,减少或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挖并或兴建农村自来水;或用加热或药物杀死尾蚴后再使用,以减少或防止尾蚴入侵。4.5粪便管理在查清当地粪便污染水源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卫生建设,制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第一章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约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目前尚有3亿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疟措施的非保护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为非保护区。为此,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疟疾。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亿人受感染,其中班氏丝虫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胁地区的居民约有9亿余,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热带国家尤为严重。蚋传播的盘尾丝虫引起皮肤丝虫病和河盲症,估计全世界有1760万病人,广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严重地区失明的患者达15%。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该病在东非正在扩散。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胁的人数约4500万;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数至少达1000万人。 此外,肠道原虫和蠕虫感染(intestinal protozoal and helminthic infections)也在威胁人类健康,其重要种类,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还有一些地方性肠道蠕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Peters(1989)估计全世界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人数分别为亿、亿、亿和亿。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如阴道毛滴虫的感染人数估计美国有250万、英国100万;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几乎接近流行。许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此外,一些本来不被重视的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隐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asis)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原虫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开始出现流行现象。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目前,由于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如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化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各有20余个省、市、区。由于对外交往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寄生虫和媒介节肢动物的输入,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居世界各国之前列。面临严峻的事实,表明寄生虫病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人体寄生虫论文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的危害比牛带绦虫危害更大。因为在生活史上,人只能作为牛带绦虫的终宿主,而且是唯一的终宿主,牛带绦虫成虫感染人以后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因虫体大量吸取营养,并分泌毒素,故可导致腹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症状,偶尔因孕节的蠕动造成肠梗阻,阑尾炎。其他症状也主要表现在神经和胃肠方面。人体由于对牛囊尾蚴具有天然免疫力,故牛囊尾蚴不寄生在人体,总体来说牛带绦虫致病较轻或无。而对于猪带绦虫来说,人既可以作为终宿主,也可以是中间宿主,当人作为终宿主的时候,致病与牛带相似,如腹膜炎,肠梗阻。当人作为中间宿主的时候,猪囊尾蚴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如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口腔囊尾蚴病,心脏囊尾蚴病,症状包括肌肉酸痛麻木,假性肥大,癫痫,高颅内压,脑膜炎,神经衰弱,白内障,虹膜炎,青光眼,视力减弱甚至失明,还可出现舌体肥大,传导阻滞,心律失常等。参考资料:《人体寄生虫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您好,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中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籍中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早在公元217年,《金匮要略》中即有白虫的记载,公元610年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该虫体形态描述为“长一寸而色白、形小扁”,并指出因炙食肉类而传染。猪肉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对人体的危害除引起消化道疾病外,还会由于猪肉绦虫幼虫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脑、眼、心脏、肌肉、皮下等组织器官,引起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组织和眼囊尾蚴病等疾病。猪肉绦虫多寄生在猪的肌肉、肝脏、脑等部位,人因吃入未煮熟的、并含有猪肉绦虫的猪肉而感染,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之一。1、消化道疾病:猪肉绦虫成虫本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消瘦等;2、脑囊尾蚴病:当囊尾蚴寄生在人体脑部时,会导致脑囊尾蚴病,患者的症状与囊尾蚴的数量、寄生部位、病变程度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癫痫、精神障碍、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3、眼囊尾蚴病:大多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下,也可位于结膜下、眼眶等处。寄生于玻璃体和视网膜下时,症状轻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改变、结膜损害、角膜炎等,严重者可致失明。寄生于结膜下和眼外肌的囊尾蚴病表现为眼球表面囊肿,寄生于眼眶者可致眼球轻度突出和复视等;4、皮下组织和肌肉阑尾蚴病:患者可出现皮下或肌肉的囊内有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移动,硬度近似软骨。结节以躯干、头部和大腿上端较多,常分批出现,可自行消失,多数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但严重时可感到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或呈假性肌肥大等症状。对于猪肉绦虫病,临床上常用驱绦虫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等。合并囊尾蚴病的患者,应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遵医嘱对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上是我的回答,祝您生活愉快!

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囊尾蚴寄生组织造成损害,猪带绦虫是我国常见的人寄生绦虫之一,其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虫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约半数患者可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不适,如食欲减退或食欲亢进、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瘦等。约的猪带绦虫病患者,可因自体感染而患猪囊虫病。囊虫可以寄生在人体的很多地方,比如皮下组织、肌肉、眼、心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囊虫寄生于不同的部位就会引发很多种疾病,尤其是寄生于脑部的时候会引起脑积水、脑室扩大等疾病,在晚期的时候患者甚至会出现脑萎缩、颅压增高以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囊虫病是很严重的疾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论文人体寄生虫猪带绦虫

猪肉是不少中国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如何挑选放心猪肉一直备受关注。有一类问题猪肉,因为带有寄生虫猪囊尾蚴而被称为“米猪肉”。人食用了未煮熟的这种问题猪肉就容易被感染,患上猪肉绦虫病。

猪带绦虫成虫为无脊椎动物,绦虫纲,带形科,体长一般为2~3米、宽7~8毫米,共有节片800~900片,后端的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猪带绦虫的头节呈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具有4个吸盘,并有顶突和2圈小钩,又称“有钩绦虫”。

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可引起猪肉绦虫病。

(1)猪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可引起猪带绦虫病,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猪囊尾蚴病

囊尾蚴寄生人体可引起猪囊尾蚴病,病情较严重,其引起的损害主要取决于所寄生部位,常见的有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皮下与尾肌肉囊蚴病等。

脑囊尾蚴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能全无症状,也可能引起猝死。通常病程缓慢,发病时间大多为1个月~1年,最长可达30年。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使颅内压增高。其他症状还包括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失明等。

猪带绦虫是一种主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是唯一的终未宿主,而猪和人都可作为其中间宿主,感染其幼虫而成为囊虫病感染者。

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吸血于人体小肠引来的疾病。绦虫病在我国排列较广,猪肉绦虫撒发于华北、、西北一带,地方性盛行区仅见于;本病的盛行和饮食习惯及猪喂养方法不当有密切关系。绦虫的成虫吸血在人的小肠内。成虫在人肠内寿命由数年至20年。有时再次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等。

猪带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当中,会影响小肠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小肠对食物消化以及吸收,不利于营养成分吸收。同时猪带绦虫寄生于小肠当中会竞争性吸收营养,从而导致人体出现营养不良症状

人体寄生虫牛带绦虫论文

当牛食草时吞食虫卵后,卵在其十二指肠内孵化为六钧蚴虫,该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管,带至肌肉,两个月后发育为牛囊尾蚴。人吃未煮熟含有牛囊尾蚴的牛肉而被感染。在人体内三个月左右即可变为成虫。

牛带绦虫以小钩和(或)吸盘钩挂和(或)吸附在小肠粘膜上,引起局部损伤及炎症.多条绦虫寄生偶可导致不全性肠梗阻.短膜壳绦虫的蚴虫寄生在小肠粘膜内可引起微绒毛肿胀.其成虫则可灶性出血与浅表溃疡等病变.寄生人体的绦虫大量吸取诉诸的肠内的营养成分,可造成病人营养不良,贫血等.虫体的代谢产物可能对宿主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潜伏期为从吞食牛囊尾蚴至粪便中出现虫体节片或虫卵,约需3 个月。症状轻重程度与体内寄生虫数有关。轻者可毫无症状,重者症状明显甚至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粪便中发现白色节片为最常见的症状并常成为患者就诊时主诉。妊娠节片多于大便时伴同粪便排出体外,而且常自动地单个或两三个节片相连从肛门爬出,在肛门周围作短时间蠕动,并滑落到会阴或大腿部,患者感到肛门瘙痒不适。几乎100%患者有此症状。

胃肠道症状中以腹痛最为常见,见于约半数病例。腹痛可在上腹部、脐周或无固定位置,可为钝痛、隐痛、刺痛、咬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可有肠绞痛。此外还可有恶心(~46%)、呕吐(11%)、腹泻(10%~50%)等。食欲减退或亢进都较常见。头昏、神经过敏、失眠、癫痫样发作与晕厥等神经症状以及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结节性痒症也在少数病人中出现。

由牛带绦虫(牛肉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较猪带绦虫为长,孕卵节片也较之为长。人是其唯一终宿主,孕卵节片随粪便排出后,为中间宿主黄牛、水牛等吞食后,在其体内形成囊尾蚴,人们进食不熟的带囊尾蚴的牛肉后受感染。牛带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仅在鉴定患者粪便中节片后才能区分。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加南瓜子驱虫有效。

因为这种虫子比较的细,而且可以吸食人的血液,这种虫子也很难被免疫系统发现。

会导致身体上的感染,就会导致很多的器官被破坏,也会导致细菌滋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也会导致一些器官出现感染的情况。

牛肉绦虫可长达4~8米,全身可分三节,头节有吸附能力。猪肉绦虫顶端有一圈小钩,用小钩和吸盘吸附在肠壁上;牛肉绦虫成虫在肠道内可存活10~20年。绦虫没有消化道,体表有许多绒毛,靠绒毛吸取肠道营养以供自身需要。 绦虫留在肠道,它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却经常会引发体重减轻、偶尔腹痛、食欲减退及肛门四周刺痒等径度症状。

寄生虫绦虫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第一篇总论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与人体及外界因素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人体寄生虫学由医学原虫学(medical protozoology)、医学蠕虫学(medical helminthology)和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内容组成。学习本学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 第一章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histosomaiasis)、丝虫病(filar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和锥虫病(trypanosomiasis)。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估计约有21亿人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每年有1亿临床病例,约有100万——200万的死亡人数。目前尚有3亿多人生活在未有任何特殊抗疟措施的非保护区,非洲大部分地区为非保护区。为此,仅在非洲每年至少有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伴有营养不良和其它健康问题的疟疾。 血吸虫病流行于76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亿血吸虫病人,5亿——6亿人受感染的威胁。蚊虫传播的淋巴丝虫病,有亿人受感染,其中班氏丝虫病是全球性的,居住在受威胁地区的居民约有9亿余,在东南亚、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岛国的大部分热带国家尤为严重。蚋传播的盘尾丝虫引起皮肤丝虫病和河盲症,估计全世界有1760万病人,广泛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在严重地区失明的患者达15%。白蛉传播的利什曼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呈世界性分布,每年新感染的患者大约有40万人,该病在东非正在扩散。锥虫病,其中非洲锥虫病(睡眠病)受感染威胁的人数约4500万;美洲锥虫病(恰加斯病)在南美受染人数至少达1000万人。 此外,肠道原虫和蠕虫感染(intestinal protozoal and helminthic infections)也在威胁人类健康,其重要种类,有全球性的阿米巴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还有一些地方性肠道蠕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等。Peters(1989)估计全世界蛔虫、鞭虫、钩虫、蛲虫感染人数分别为亿、亿、亿和亿。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发达国家,寄生虫病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如阴道毛滴虫的感染人数估计美国有250万、英国100万;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在前苏联特别严重,美国也几乎接近流行。许多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给经济发达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也危害人群的健康。此外,一些本来不被重视的寄生虫病,如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隐孢子病(cryptosporidiasis)、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asis)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原虫病,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包括日本、荷兰、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开始出现流行现象。 当前寄生虫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在已经出现恶性疟抗药株,媒介昆虫抗药性的复杂问题。因此,随着寄生虫病的化学防治及媒介昆虫化学的防制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问题;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不可避免地将许多本来和人类没有关系或极少接触的寄生虫从自然界带到居民区而进入人群,造成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交往越来越频繁,本来在别国危害性很大的寄生虫病或媒介节肢动物可输入本国,并在一定条件下传播流行;现代工农业建设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和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某些寄生虫病的流行;近代一些医疗措施、如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可造成人体医源性免疫受损,使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异常增殖和致病力增强,这些寄生虫正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目前,由于市场开放、家畜和肉类、鱼类等商品供应渠道增加,城乡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不健全,加以生食、半生食的人数增加,使一些经食物感染的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程度在部分地区有不断扩大趋势,如旋毛虫病、带绦虫病、化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地区各有20余个省、市、区。由于对外交往和旅游业的发展,国外一些寄生虫和媒介节肢动物的输入,给我国人民健康带来新的威胁。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数之众,居世界各国之前列。面临严峻的事实,表明寄生虫病不仅是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