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黑星病属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黑星病属论文摘要

第1点上面会长很多的黑色的点点,一定要有点注意第2点上面还会长绿色的虫子,一定要及时的去观察,第3点上面还会出现烂叶的现象,这些都是黑星病的一种表现,第4点想要很好的防治就是应该进行施肥,应该喷洒一些农药,这样才可以。

为害叶、茎、卷须及果实。苗期染病: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心叶枯萎,幼苗停止生长,严重的全株枯死。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锄草,适时整枝、打杈、压蔓,提高地温,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降低湿度,减少发病。

成株染病,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湿润状污点,后变褐色至浅黑色斑点,最后病组织坏死,脱落而出现穿孔。茎蔓染病:产生椭圆形至长圆形凹陷斑,上生煤烟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染病,病斑初呈暗绿色,凹陷,表面密生烟煤状物,后期病部多呈疮痂状,常龟裂。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锄草,适时整枝、打杈、压蔓,提高地温,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严格控制浇水,降低湿度,减少发病。

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湿润状污点,后变褐色至浅黑色斑点,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斑点,心叶枯萎,幼苗停止生长,防治措施有及时处理病害部位,可以采用药物来防止,喷一些药剂。

黑星病属论文

桃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外观艳丽,肉质细腻,而且营养丰富。下面是我整理的桃树的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桃树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摘 要] 桃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外观艳丽,肉质细腻,而且营养丰富。桃适应性广泛,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山地、平地、沙地,无论南北都可栽培。早结果、早丰产、早收益。是当前调优种植结构,提高果业收益的理想选择。现根据我多年来对桃树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从品种选择、授粉树配置等方面介绍桃树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品种选择 合理修剪 无公害栽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55-01

1 正确选择品种是栽培、效益的关键

为确保栽培效益,首先就必须选择好适宜的优良品种。品种选择错了,所有投入的财力、物力和精力都将付之东流。作为果品栽培者,选择品种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品种本身的先进性;二是品种要有较好的适应性;三是要有市场潜力。否则结了果子我们自己欣赏是没用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黄淮地区,主要应选择中油16号、青研1号、红甜、重阳红、玫瑰红、超红珠等优质桃。以上桃品种普遍具有性状先进、市场潜力大的优点。

2 合理密度,正确配栽授粉树

栽植时期和栽植密度

秋季落叶至年春桃树萌芽前均可以栽植,但早栽为宜。早栽能够使果苗及时愈合伤口,早发新根,为果苗抽枝展叶及时提供养分,植株生长迅速。

栽植密度应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模式以及品种特征来定。一般宜采用“宽行窄株”的栽培模式栽植,株距2-3米,行距4-6米。

授粉树的配置

尽管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比较高,但异花授粉产量、品质均有所提高。尤其是花粉量少的品种,配置授粉树更为重要。一般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比为4:1-8:1。主要品种与授粉品种可按行列式栽培,也可在行间隔1-2株成中心点状式栽培。

整地与栽植方法

定植前将园地按行距整成畦或垄,畦与畦之间要清沟。沟深一般30厘米,宽40-50厘米,畦沟与边沟贯通,以利排灌。定植时先按行距在畦顶拉线定位,开挖8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土壤瘠薄的宜适当挖大穴,增肥换土改良土壤。降水量大的地区或粘土地,栽植前最好挖通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水,防止烂根死树。

整地时的施肥标准一般为每亩5000公斤农家肥+磷肥100公斤。按每株计算,不少于100公斤农家肥加磷肥1公斤,并充分与土壤拌匀。回填土时先填表土,再填与基肥拌匀后的心土。南方或地下水位高或降水量大的地区,可采用台式栽植法,即按以上方法整地施肥并用回填土填满定植穴或定植沟。再在定植穴或沟顶上培土栽苗,使苗木根部分介于地平面之上20厘米。栽苗时要将苗木根系舒展开,苗木扶正,边培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充分密接,浇足定根水,将根部四周1-2平方米内培成馒头土堆,以防穴内积水造成死苗或生长缓慢。定植当年树干四周2米见方内不间作任何农作物。2米见方外不得套种深根系或高秆作物。行距可以间作蔬菜、豆类、花生、薯类、草莓等矮秆作物,增加收入。

3 肥水管理

桃树的施肥特点是:早施、重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幼树不要偏施氮肥,挂果树强调花前肥和膨大肥,并保持一定的钾肥施入量。生产上基肥一般在8-9月份完成,不可过早,否则秋梢生长量大,影响花芽质量。施用量为每株100-150公斤土杂粪或厩肥,同时拌入公斤磷肥或公斤复合肥。采取对称环穴施法,即在树冠投影外缘,以树干为中心对称挖两个长、宽、深分别为100×50×35-50厘米环状穴施入肥料,并覆土浇足水。施肥穴位每年变换,5年内不在同一位置施肥。在此基础上,幼树每年仅6月初追尿素公斤。盛果期树花前一周每株施尿素公斤,辅以少量钾肥或结合施药根外喷磷酸二氢钾2次。气温高时喷肥浓度要降低。采果后每株追施尿素公斤,配以适量钾肥、复合肥或穴施人粪尿20-30公斤。

在秋施基肥或早春追肥时可根据品种、树龄和树体营养状况,适当加施一些20%的壮果素可湿性粉剂,可有效促进果实膨大,增加单果重,提高果品效益。需要提出的壮果素的使用,一定要以大肥大水和到位的疏果工作为基础。

注意:在高温干旱季节施肥应按照肥料使用量的下限施用,并浇透水。果实采收期20天内应停止叶面追肥。多雨季节通过沟渠及时排水,做到雨停水止,确保园地无积水。

4 整形修剪

桃树整形修剪有基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基部两主枝开心形基部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方法是:定干高度30-40厘米,南方地区可提高到40-50厘米。选留3个错落有致,平面分布均匀、枝体健壮的新梢作主枝培养。疏除竞争枝、交叉枝和重叠枝。其余枝条拿枝、扭梢控制生长,辅助营养树体。主干长到50-60厘米时摘心,促发二次枝。在主枝上培养结果枝组。主枝角度不理想,适当拉枝定位,促使秋后基本成形。

两干形的整形方法是每株选留2个主枝,主枝左右分开,伸向行间,只有两个主枝。主枝和侧枝的培养方法可参考“自然开心形”的整形方法进行。此方法适用于宽行窄株密植园。整个整形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枝条生长情况,一经发现徒长性枝条马上抹除,以免影响树形。修剪上以轻剪、缓放为主,尤其是幼树。夏剪主要解决光照问题。对开张角度偏小且在上层遮光的大枝应尽早疏除,不宜回缩利用,否则会引起大量新梢,影响花芽分化。主枝延长闲偏小的,可采用砖坠、绳拉等方式开张。

为确保强旺树能获得早期丰产,可于5月中旬、6月初分别喷一次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0-300倍。主要喷枝头生长点。配合夏季剪控势促花,以增加当年花芽数量,提高质量。

初果期树冬季修剪时,在疏除病虫枝、枯死枝、徒长枝和交叉重叠枝后,只对外围主要枝延长和着生在主枝上的侧枝延长短截,其余结果枝一律长放不剪,使其结果下垂并从后部萌发新梢后,次年冬剪时回缩更新。2-3年生树冬剪具体分三个步骤:1、顺着主枝的伸长方向在各主枝顶端选留一个向外开张的新梢作为主枝延长头培养。冬剪时剪口留较壮的外向芽剪截,并在主枝左右两侧配备相应的侧枝。2、疏除大枝背上和内膛其它部位的徒长枝、病虫枝和枯死枝等。3、2-3年生旺树冬剪时可对一般较壮的带很多花芽的结果枝长放不剪,但对一些水平或下垂的结果枝或树势中庸的盛果期树上的结果枝,可在花芽处适当短截。 五年以上的盛果期桃树冬剪时选留好更新枝的前提下,果枝剪留长度稍长一些,1米左右,具6-8个花芽;稍弱果枝剪留10-12厘米左右,具4-5个花芽。过强、过弱枝疏除。

5 其它管理

提高座果率的措施

加强秋季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减少秋季落叶。实行生长期修剪,改变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体贮藏养分,使花器各部分发育充实,增加抗性,提高花粉活性。

除了综合管理之外,花后喷布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提高座果率。

疏花与疏果

桃的结实率高,尤其是成年树,座果超越了负载量,必须进行疏花。合理疏果是桃实现稳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桃疏果时期通常在第2次生理落果开始后,座果相对稳定时进行,在硬核开始时完成。疏果前应根据座果情况,当年树势,历年产量综合分析,确定留量。再根据品种果实大小,树冠大小确定单株产量。一般中等果形品种长果枝留果3-5个,中果枝2-3个,短果枝和花束状留1个或不留果。

疏果方法一般不提倡机械果和化学疏果,采取人工疏果。人工疏果的方法首先疏除萎蔫果、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并蒂果,其次疏除朝天果、果实附近 无叶片的果。中果枝上以中上部果为好,中短果枝的先端果为好。疏果顺序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顺序进行,以防漏疏。

套袋在疏果后进行,掌握在当地主要蛀果害虫发生前完成。套袋前应得天独厚喷杀虫剂和杀菌剂。套袋顺序为得天独厚早熟后晚熟,座果率低的可晚套,减少空袋率。解袋一般于采收前进行解袋前3-4天先撕开袋子以利着色。光照差的地方和不易着色的品种可适当提前撕开袋、解袋。

6 病虫害防治

桃常见病虫害有黑星病、缩叶病、溃疡病等;主要害虫有蚜虫、桑白蚧、螨虫、桃蛀螟和桃小食心虫等。其综合防治措施是:发芽前在花芽膨大期喷一遍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打一次1:1:100倍式波尔多液。花前叶芽萌发、叶片部分展开时喷一次吡虫啉(蚜虫灵或一遍净)粉剂2000-3000倍液。花后喷一次杀虫剂加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4月底槐树开花时摘除桃小食心虫梢,并打一遍杀虫剂加杀菌剂。桑蚧严重树可用硬毛刷将枝上虫体刷除干净,并涂上杀虫剂或于冬季将二年生大枝及主干涂上石灰水。也可用1份生石灰、4份水,加入石硫合剂残渣或硫磺粉、或石硫合剂原液涂抹。5月中旬中晚熟桃打一遍来幼脲3号3000倍液或杀铃脲8000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1000倍液或20%氰马乳油1000倍液等。以上农药任选一种,加入杀螨剂杀菌剂交替使用,重点防治蛀果病虫。6月初以后重复用药。一般每半个月一次。施药当天遇雨,雨后重喷,采果后仍要坚持防治,至9月中旬。落叶前打一遍1:1:100倍波尔多液保护剂,杀灭病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桃树的栽培技术论文

病原菌形态:我国梨黑星病病原为纳氏生黑星菌(VenturianashicolaS。TanakaetS。Yamamoto),又称东方梨黑星病菌,属子囊菌门黑星菌属真菌,在北方梨区尚未发现,以往仅在陕西关中地区和江苏徐淮地区有形成的报道。冬季温暖多雪,早春温暖潮湿时,在树盘浅层的病落叶上能形成子囊壳。病落叶的正面、背面均有,以背面居多,常聚生成堆。子囊壳扁球形或近球形,黑色,颈部较肥短,有孔口,周围无刚毛,壳壁黑色,革质,由2~3层细胞组成。大小为(52、5~138、7)μm×(50。5~150)μm,平均为111、2μm×91μm。子囊棍棒状,无色透明,聚生在子囊壳底部,长35~60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鞋底形,淡黄褐色,双胞,上胞较大,下胞较小,大小为(10~15)μm×(3、8~6、3)μm。我国梨黑星病病原的无性型为纳氏生黑星孢(FusicladiumnashicolaK。Shub。etU。Braun),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生或丛生,从寄主表皮的角质层下伸出,呈倒棍棒状,直立或弯曲,多不分枝,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单胞,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两端略尖,大小为(7、5~22、5)μm×(5~7、5)μm,发芽前少数生有一横隔。

梨黑星病论文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以生物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原料而制成的一类农药。 它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不产生公害,而且原料易获得,生产成本低,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种农药。 生产中常见的生物农药有以下几种: 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生物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虫等。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可以分解昆虫肠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体腔,最后得败血症死亡。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前2~3天为宜。 青虫菌和杀螟杆菌:菜青虫吃了粘有青虫菌的菜叶,肠壁会很快穿孔,变成团团泥浆死去。杀螟杆菌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还能防治苍蝇、蚊子、粘虫、松毛虫、白蚂蚁、稻苞虫等害虫。 白僵菌:是真菌生物农药,对防治松毛虫和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有特效。白僵菌液接触害虫后,通过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会萌发菌丝,吸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变僵发硬而死。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有特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有效期长达15-20天,耐雨水冲刷,对人畜安全无毒。 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这两类农药是真菌生物农药。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灰黄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对瓜、果、蔬菜、花卉、麦类、烟草的白粉病及水稻、麦类的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选用生物农药要有的放矢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的残留普遍较低,有利于生产绿色水果、特别是AA级绿色水果。生物农药品种很多,特点不同,要有的放矢地选用。 1、鱼藤酮 又名施绿宝。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也有一定驱避作用,对天敌安全,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果树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如防治蚜虫,可用%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喷施。 2、阿维菌素 又名齐螨素、爱福丁、害极灭、农家乐、除虫菌素、齐墩菌素、阿巴丁、隆维康等。是一种全新的抗生素类生物杀螨杀虫剂,对害螨和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可用于防治梨木虱,苹果叶螨,桃小食心虫。如防治果树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乳油4500~5000倍液喷施。 3、虫酰肼 又名米螨。幼虫取食后在不该蜕皮时蜕皮,由于蜕皮不完全而导致幼虫脱水、饥饿而死亡。用以防治梨小食心虫、苹果卷叶蛾、葡萄小卷叶蛾、松毛虫、美国白蛾等。 4、武大绿洲1号 为病毒杀虫剂,病毒直接作用于昆虫幼虫的脂肪体细胞和中肠细胞核,并迅速复制导致幼虫染病死亡。可用于防治果树鳞翅目害虫、梨食心虫等。如防治梨食心虫等钻蛀性害虫,应在虫卵高峰期用药最佳。 5、烟百素 为烟碱、百部碱、楝素等三种成分混配的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鳞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等多种害虫。如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等,一般用%烟百素乳油1000倍液,7~10天一次,连喷2~3次。 6、皂素烟碱 由皂素和烟碱配制成的植物源广谱杀虫剂,耐雨水冲刷。可用于防治柑桔红蜘蛛和介壳虫等。如防治介壳虫,在卵孵初期,用27%皂素烟碱300倍液喷施,5~7天一次,连喷2~3次。 7、甲壳素 其系列产品如一施壮,喷后在植物表面形成膜,防止病菌侵入。一般2%—施壮600~800倍液,在开花到果实形成期喷施;聚糖果乐,在着果期施用,有保护果实免受病菌侵入、并使糖度提高作用。一般用%聚糖果乐水剂600倍液在现果期喷施,每6~7天一次,连喷2~4次;黑星21具有诱导抗性、抑制病菌侵染、改善果实品质等作用,可用于防治果树黑星病等。一般用2%黑星21水剂400~600倍液喷施。 8、阿米西达 杀菌机理为抑制病菌细胞线粒体呼吸作用,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而导致死亡。可用于防治梨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桃褐腐病、核桃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烟污病等。如防治梨黑星病,一般用25%阿米西达500~800倍液喷雾。 9、多氧清 又名宝丽安、多克菌、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科生霉素、兴农606等。是一种广谱性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可用以防治梨黑斑病、轮纹病、葡萄黑痘病、灰霉病、白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霉心病、轮纹病,以及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等。如防治葡萄黑痘病,用3%多氧清600~900倍液,每隔7天使用一次,连喷12次。 10、克菌康 又名中生霉素。对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可用于防治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苹果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霉心病等。如防治葡萄炭疽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克菌康1000-1200倍液喷雾,共使用3~4次。 11、根复特 又名根腐110。可用于防治果树的根腐病,并能活化根系、壮根,促使根系发达。移栽期用%根复特800倍液,植株生长期用500~600倍液,每株200~300毫升灌根。 我国七大需求“呼唤”发展生物经济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由科技部组织并于日前公布的研究显示,近年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正成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来说,生物经济将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的紧迫需求要求我国进一步发展生物经济: ——解决“三农”问题、保障未来食物安全,必须依靠生物技术。要保障16亿人口的食粮安全,粮食单产必须增加50%~60%,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等培育超高产农作物新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效农业,也需要生物技术的突破。 ——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达84万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例,居世界第二;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1.2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血吸虫病患者达80万人。生物技术在治疗上述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工业领域生物技术产品年产值达4500多亿元,但技术落后、工业效益低、原料消耗多、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为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依靠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我国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未来20年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节水、水污染治理、空气质量改善,还是遏制土地沙化、处理固体垃圾,都需要生物技术的支撑。 ——能源问题已成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制约因素,必须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生物质能源是最重要的一种替代能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以燃料酒精、生物柴油部分代替汽油,以沼气部分代替煤和天然气,将为缓解能源压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全世界已有数十种生物战剂、数百种危险生物。美国政府已投入70亿美元用于反生物恐怖的研究。我国防御生物恐怖的能力亟待加强。此外,随着对外贸易和人员来往的增加,外来生物入侵、疫病疫情等已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 ——我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发生物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无疑也需要生物技术的引领。(记者邹声文) 链接 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具有五大优势 新华网北京9月14日电 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的生长点。由科技部组织完成的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发展生物经济具有五个方面的明显优势。 这五个方面的优势分别是: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既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又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神州五号”等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我国是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26万种生物,已经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32万份;1万种中药材是珍贵的天然药物资源;具有十分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至今已收集3000多个家系样本。 ——人才初具规模,生物技术是我国与国外差距最小的领域。我国在二系法杂交稻、抗虫棉、“试管”牛、人类基因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研究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著名刊物生物技术领域有1/4的论文是由华人完成的,华人科学家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发展迅速。我国目前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有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每年增加近100家新公司。全国已经建立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 ——生物技术产品潜在市场巨大。我国有13亿人吃饭、近5亿人吃保健食品、约1.3亿人吃药,20亿亩耕地需要更新农作物品种。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产品消费市场之一。 专家表示,目前生物技术产业与生物经济尚处于发展壮大和投资扶持时期,存在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投资风险大的特点,多数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在短期内难以得到回报。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由谁取得突破,将取决于各国、各地区的推动力和发展趋势。(生物经济特点与时代特征生物经济时代特征及其对未来农业的影响参考:Bt生物农药作者 : 弓爱君 出版社 : 化学工业 出版日期 : 2006-7-31 生物农药作者:王运兵、姚献华、崔朴周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 31元生物农药 图书《生物技术产业》立足国内生物技术产业,报道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布相关技术、生产、市场和产品信息。《生物技术产业》为标准大16开,双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26元,全年156元。祝你好运!

“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这是王清和对科研工作一贯遵循的宗旨。早在40年代,他就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1940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当发现谷子白发病、小麦黑穗病和锈病是当地谷子、小麦的主要病害时,他就对这些病害的发生规律、抗病育种及其它防治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为以后控制病害奠定了基础。王清和早期对果树、蔬菜上的主要病害:枣疯病、苹果早期落叶病、果实贮藏病害、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和大白菜霜霉病和软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从理论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清和早在1943年就开始从事柑桔贮藏病的研究,但大量工作是在50年代以后进行的。为了调查枣疯病、苹果、梨等病害,经常租一辆自行车,甚至雇一头小毛驴往返数十里,艰苦奔波,坚持工作。枣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他从60年代开始一直坚持研究了20多年,从中选出了几个较能抗病的品种(材料),并初步搞清了枣疯病类菌原体在树体内的运行规律,为防治枣疯病提出了科学依据。葡萄白腐病是60年代我国葡萄生产上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王清和为了解决这个生产问题,他带领教研室的中青年教师和农场工人,进行攻关研究。经过5年的研究,搞清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了以测报为基础的化学防治方案,即当预测到大中雨或连阴雨来临之前,抓紧时机喷洒化学药剂,是控制病害流行的关键。同时,经室内筛选和田间药剂对比试验,肯定了防治白腐病最有效的药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进行地面喷药铲除和生长期喷药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比较有效地控制了白腐病的危害,为保护葡萄生产作出了贡献。 70年代,棉花枯、黄萎病正在扩大蔓延,严重影响棉花生产。王清和立即奔赴棉区进行考察,并主持山东棉花枯、黄萎病及棉苗根病的研究。他主持的“山东省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经过14年悉心研究,采取边研究、边示范推广的途径,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棉病的防治中去,取得明显效果。14年中,该协作组育成4个抗病品种,引进抗病品种10个。棉枯萎病重病区基本普及了抗病品种,有力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另外,还进行了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菌生理型鉴定、种子消毒、病点铲除、抗病育种、抗生稳定性、地膜覆盖防病以及轮作换茬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对棉苗根病和铃病进行了防治研究,从理论探讨到实际应用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14年中,该协作组完成了单项研究35个,获得阶段性成果11个,发表论文38篇,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王清和强调:农作物病害防治研究必须面向实际。他年近古稀,还经常和中青年科技人员一道深入山东省棉区各乡镇,白天头顶烈日研究和观察作物病情,晚上灯下整理资料,查阅文献,废寝忘食,以苦为乐。1972—1973年在棉枯萎病重病区高密县农村蹲点两年,他和技术员,棉农一起进行试验研究。由于他科研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既蹲点又跑面,从而基本摸清了山东省棉区不同环境条件下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类型、发生发展规律和传播途径。并搞清了山东省棉花枯、黄萎病菌的生理小种和致病力类型,明确了枯萎病菌属于生理型Ⅱ号。根据对不同陆地棉品种的抗、耐、感致病反应,又划分为4个致病类型,即强致病类型和次强致病类型占60%,这两个类型的病菌主要来自重病区和老病区;中等致病类型及弱致病类型近40%,主要来自新病区或轻病区。同时,他对国内新育成的棉花新品种(品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测定,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提供了依据。对黄萎病菌的“种”及其生理型进行了研究鉴定,肯定了参试的52个菌系均为大丽轮枝菌;根据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将供试的单胞菌系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型,并明确了各生理型的地理分布,为品种布局和检疫检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铲除棉花枯、黄萎病零星病点,他从60余种药剂中筛选出几种防效好的药剂,其中改进乳化的“二二乳剂”新剂型,经过10多年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该项研究成果1983年获山东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他还对棉苗根病进行了研究,筛选并研制出棉苗丹药剂,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21万余亩,获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控制棉花枯、黄萎病传播为害,保护棉花生产,王清和顶住某些舆论压力,多次向有关领导部门反映枯、黄萎病病情,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病建议。1981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他又与棉病专家一起向中央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得到了万里等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为此颁发了《关于做好棉花枯、黄萎病检疫、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文件。1982年农业部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由植病专家、教授和植棉县市植保人员400余人参加的“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讨论会”,会议转发了他撰写的有关棉花枯、黄萎检疫与防治措施的论文。这次会议对推动各地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清和是一位勇于开拓、奋进不息的老科学家,正如一位朋友所说:“他的思想永远不会老化。”晚年,他在继续开展棉病研究的同时,又主持“山东省名产花卉综合研究”新课题。同时,根据山东省农业生产中植物病毒病害日趋严重而病毒病害防治研究工作薄弱的现状,积极倡议山东农业大学建立植物病毒研究室,招收植物病理学研究生,以促进山东省植物病毒研究工作的进展。他的建议,迅速得到校领导的支持,于1979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0年秋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植物病毒研究室,他亲自担任室主任。同时,立题进行了“山东省植物病毒、类菌原体病害类型”的研究,把山东省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植物病毒研究室成立初期,条件十分简陋。但是,他不畏艰难,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边研究,边教学,边建设。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把一个一无所有的研究室,逐步建成了初具研究植物病毒病基本条件的研究室,并完成了“山东省植物病毒、类菌原体病害类型研究”课题,初步摸清了山东省植物病毒、类菌原体所致病害及其分布状况,编印了《山东省植物病毒、类菌原体病害志》一书(内部出版),并开展了“酶联免疫技术在小麦丛矮病测报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共招收了7名植物病毒学研究生,他们均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培养高级科研人员深入开展植物病毒病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位老科学家毕生为祖国植物病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顽强拼搏,在他进入晚年之后,依然保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的事业心。1986年他因病去世,但他的业绩和道德风范却牢牢铭记在后辈的心目中。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更能增加农业的一体化,更能生产出绿色的农作物,有利于生态平衡,减少污染或者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关于生物农药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十分准确统一的界定。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生物农药一般是天然化合物或遗传基因修饰剂,主要包括生物化学农药(信息素、激素、植物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昆虫病毒、原生动物,或经遗传改造的微生物)两个部分,农用抗生素制剂不包括在内。我国生物农药按照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四个部分。按照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后者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但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一般主要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 二、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是最早应用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国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应用了汞剂、砷剂和藜芦等。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植物性农药和无机农药仍是防治病害虫的有利武器。20世纪40年代发明有机化学农药之后,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生物农药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生物防治研究的发展及化学农药的使用分不开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Agostino Bassi于1853年首次报道由白僵菌引起的家蚕传染性病害”白僵病”,证实了该寄生菌在家蚕幼虫体内能生长发育,采用接种及接触或污染饲料的方法可传播发病;俄国的梅契尼可夫于1879年应用绿僵菌防治小麦金龟子幼虫;1901年日本人石渡从家蚕中分离出一种致病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1926年使用拮抗体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这些都是生物农药早期的研究基础,当时并未形成产品。化学农药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农药公害”问题日趋严重,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使农药发展发生了转折,引出了生物农药。1972年,我国规定了新农药的发展方向:发展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逐步发展生物农药。70~80年代,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但是,由于化学农药高效快速,人们仍寄希望于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对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应用曾一度漠视忽略。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研究开发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发展成为国内外植物保护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生物农药具有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几十个品种、几百个生产厂家的队伍。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三、生物农药的优缺点 1.生物农药的优点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其有效成分来源,工业化生产途径,产品的杀虫防病机理和作用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生物农药更适合于扩大在未来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中的应用比重。概括起来生物农药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①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目前市场开发并大范围应用成功的生物农药产品,它们只对病虫害有作用,一般对人、畜及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动物天敌、昆虫天敌、蜜蜂、传粉昆虫及鱼、虾等水生生物)比较安全,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也比较小。 ②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生物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某些特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所具有的杀虫、防病、促生功能。其有效活性成分完全存在和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可以认为它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安全、无污染。 ③可以诱发害虫流行病。一些生物农药品种(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毒、昆虫微孢子虫、昆虫病原线虫等),具有在害虫群体中的水平或经卵垂直传播能力,在野外一定的条件之下,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不但可以对当年当代的有害生物发挥控制作用,而且对后代或者翌年的有害生物种群起到一定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④可利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目前国内生产加工生物农药,一般主要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如农副产品的玉米、豆饼、鱼粉、麦麸或某些植物体等),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广泛、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因此,生产生物农药一般不会产生与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生产化工合成产品争夺原材料

(一)学术成就概述本人主要从事植物病害流行与测报和果树病害可持续控制研究。2007年被聘为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病虫防控室的岗位专家,主要负责苹果主要病害的流行测报研究和防控技术。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欧盟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apple and pear in Asia: understanding biologyscab and powdery mildew for developing integrated approaches of disease management”;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苹果轮纹病菌及其抗性资源信息库的建设”;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植物病虫害空间分布样式统计方法及统计参数的研究”;在英国做博士后期间承担了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学会(BBSRC)资助的研究项目“Establishment and spread of autopolyploid plants in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科枝部平台建设项目子项目“林业经济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梨黑星病、苹果褐斑病、梨锈病的流行测报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明确了三种病害的侵染条件、流行规律,提出了三种病害的侵染测报方法,完成了“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侵染测报软件-VenInf”,并在国家版权局注册。这些研究结果的应用明显提高了三种主要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提高了防治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10-20%。在植物病害流行理论研究方面,完成了“植物病害时空流行动态模拟软件-PDEpic”,近期将在植物病虫害空间分布样式统计方法及统计参数的研究开展部分工作。近年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9篇。(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国家苹果产业体系病虫防控室岗位专家 - 农业部 350万元 主持苹果轮纹病菌及其抗性资源信息库建立(中国农业大学主持) - 农业部 110万元 子项目主持植物病虫害空间分布样式统计方法及统计参数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学者合作基金) 30928016 20万元 国内主持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apple and pear in Asia: understanding biology of scab and powdery mildew for developing integrated approaches of disease management - 欧盟 ICA4-CT-2001-10001 140万元 第二参加人(三)获奖科技成果梨黑星病菌分生孢子侵染测报软件 版权持有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国家版权局 2006植物病害时空流行动态模拟软件 版权持有人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国家版权局 2004新型农用抗菌霉素杀菌剂的中试 第5位 三等奖 山东省教育厅 2009(四)科研论文Li H., J. -R. Yang, X. -L. Dong, B. -D. Li, and X. -M. Xu. 2007. A dynamic model forecasting infection of pear leaves by conidia of Venturia nashicola and its evaluation in unsprayed orchards.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18: 227–238Lian S., . Li, . Xu, . Dong and . Li. 2007.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release and germination of ascospore of Venturia nashicola. Plant Pathology 56: 402– ., . Yang, . Xu. 2007. Incidence-density relationship of pear scab (Venturia nashicola) on fruit and leaves. Plant Pathology 56: S., . Li, and . Xu. 2006.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seudothecia of Venturia nashicola.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154(2):119-124Dong , . Li, . Xu, . Zhang and . Li. 2006.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germination and survival of teliospores and basidiospores of the pear rust fungus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15:341-350Li ., . Xu, . Li, and . Li. 2005.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continuous and interrupted wetness on the infection of pear leaves by conidia of Venturia nashicola. Plant Pathology 54(3): 357-363Li ., . Xu & . Ridout. 2004. Modell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spread of autotetraploid plants in a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17(3): 262-573Li ., . Zhao, . Li & . Xu. 2003. Effects of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duration of wetness period on germination and infection by conidia of the pear scab pathogen (Venturia nashcola). Plant Pathaology 52(5): 546-552Li . and . Xu. 2002. In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pple scab (Venturia inaequalis) on old leaves.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150 (11): 687-691李保华 徐向明 2004 植物病害时空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 植物病理学报 34(4):369-375李保华 赵美琦 2002 梨黑星病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程序设计 植物保护学报 29(2):124-128李保华 董向丽 张振芳 赵洪海 练森 李宝笃.2006.莱阳地区梨锈病防治适期的研究.植物保护 32(1): 69-73李保华,董向丽,李桂舫,王彩霞.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烟台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果树,2008,(6).董向丽,罗丽,王彩霞,董霞霞,张俊丽,李保华.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6).董娟华,罗丽,王彩霞,冷伟锋,李桂舫,李保华. 一种强寄生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3).(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植物病害流行学(B. M. Cooke主编,王海光 马占鸿主译) 参译人员 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9

论文梨树黑星病

问题也太大了吧,建议百度搜索——梨树丰产栽培技术,看正规论文较为可靠。1梨树的栽培梨园建立梨树从苗木落叶后至发芽前都可栽种,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密度,为了早期高产,最好采取计划密植,目前推广的株行距为2m×3m或×4m。种植技术按株行距定点挖穴,一般砂质土,穴宽80cm,深50~60cm。先放入30~40cm左右的稻草、枝条或绿肥枝、杆等,并将表土加入踏紧,再施有机肥(猪、牛粪)50~80kg或鸡粪20kg,并加钙镁磷肥1~2kg(碱性土壤可用过磷酸钙)与土混合填入,做成馒头形。种植前需将梨苗粗根剪栽2~3cm,促进新根发生,嫁接处薄膜需解除,以免影响主杆生长。种植时嫁接口需露地面5~10cm,踏实根际土壤,立即浇足水。风口地带,需设立支柱,防范倒伏。改土施肥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树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要想果树增产、丰产、优质,必须从改良土壤着手。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冬季落叶前进行,其方法有扩穴、全园深翻、隔行或间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隔年轮翻,1、3、5年在原穴的两侧开深80cm,宽50cm左右的深沟,2、4、6年在另两侧开深沟,结合施入基肥。施入基肥标准,一般是100kg梨果最少需有机肥(猪、羊厩肥)100kg,再混入磷肥,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除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适时追肥,一般要求施3次追肥,第一次花后肥,时间是4月中下旬,促进枝叶生长,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第二次果实膨大肥,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第三次采后肥,时间8月下旬~9月中旬,增加叶色,延长叶片寿命,恢复树势。根外追肥可结合喷药施入适量氮、磷、钾等肥,常用浓度尿素~(高温~),过磷酸钙,硫酸钾~1%,磷酸二氢钾~,此外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不能与农药混用)。配备授粉树梨为异花授粉树种,多数品种白花不结实,所以必须在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种,主栽与授粉品种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最少也需3∶1或4∶1,才能达到丰产稳产。三疏技术疏花芽:结合冬季修剪时疏去过多的花芽。冬季疏花芽,应按比例,原则上是花芽∶叶芽=1∶1,大约疏除全树花量的一半,但应注意梨树当年花芽形成多少,生产实际中,骨干枝以每17~20cm距离留一个花芽的密度为宜。注意,只疏花芽,保留叶芽。疏花蕾:冬季修剪时若疏花芽工作未进行,可在开花前,疏花蕾进行补救,疏蕾标准一般按20cm左右保留一个花蕾。疏蕾原则:疏弱留强,疏小留大,疏密留疏,疏腋花芽留顶花芽,疏下留上,疏除萌动过迟的花蕾,疏除副花蕾,决定疏除多少,还需随时了解气象预报。疏果:应根据品种、树势、花期、气候而定。花量多,树势弱,着果率高的应早疏,花量少的幼树、旺树应迟疏或少疏。天气正常年份宜早疏,反之宜迟疏。原则:每个果实应具备25~30张叶片,正常年份1个果台可留1个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种1个果台可留1~2个果。整形修剪梨树的整形,根据品种的不同,立地条件的不同,主要利于结果可采取多种树形,一般有疏散分层形,多主干开心形,多主枝圆头形等。对梨幼树的修剪应少疏枝,多放枝,对初结果树要注意培养结果枝组,主侧枝的延长枝剪留长度逐年缩短。梨树大量结果后,骨干枝易下垂,应抬高延长枝角度,如内膛过密,需将过密的辅养枝疏除或短截,如挂果过多,枝条下垂,可采用在树冠中间竖竹杆,把下垂枝均匀地向四周吊起来。2病虫害防治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展春季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有效减轻全年病虫害发生,改善梨果的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当前,梨树主要病虫害有:梨大食心虫、蚜虫、红蜘蛛、梨木虱、蝽象、潜叶壁虱、黑星病等。防治时间和防治措施分别是:早春至花芽膨大前方法:清洁果园和刮树皮。在树下铺塑料布,然后将主干和大枝上的翘皮、粗皮刮下,但不可伤及新生的表皮。对枝丫处的粗纵皮要细刮。将刮下的树皮及幼虫、虫卵等集中深埋或烧毁。打落树上枯叶和残留干果、并将树下枯枝落叶清理出果园销毁,最后全树喷3~5度石硫合剂1次。开花前半月,灌水1次。花芽膨大至开花前全树喷800倍氧化乐果与1500倍敌杀死混合药液一次,喷雾要均匀,喷至树枝如小雨淋湿。开花前至树盘内撒施土壤菌虫丹100g,施药后浅搂一遍,使农药与土壤充分掺匀。花期始花期,全树喷1000倍主效氯氰菊酯一次,预防金龟子危害梨花(无人工授粉条件的果园不能喷这次农药)。盛花期,全树全花喷硼砂和尿素及白砂糖混合液,可有效促进花朵坐果率。落花后落花10~15d后,全树喷800倍多菌灵与1000倍高效氯氰菊酯混合药液2次,间隔7d。主要预防黑星病,霉心及金龟子、蝽象等。如加喷1500倍吡虫啉,可兼治潜叶壁虱、木虱、和蚜虫。如有天幕毛虫和舞毒蛾,因药液中有菊脂类药,亦有预防作用。梨树周围忌栽树种忌栽柏树。柏树和梨树不能同地共处,因为梨树的主要病害梨锈病(赤星病)危害梨树的新梢、叶柄、叶片、果柄和幼果,导致果枝萎缩、果实变形、腐烂和落果;而柏树,尤其是龙柏和桧柏,则是梨锈病菌的越冬场所。到了春暖季节,越冬病菌会随风吹回到梨树上继续繁衍和危害梨树。忌栽松树。因为松树的孢子在春、夏季随风飘到果园会严重危害果树,尤其是梨树受害最严重。松孢子可导致梨树叶、果发生黄斑和刺毛丛生,并使果实变畸形,严重降低座果率,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在栽有梨树的果园周围忌栽各种松树。忌栽刺槐。一是刺槐极易招引蝽象(臭屁虫)危害桃、李、梨、苹果等果树。蝽象吸收果树嫩枝、叶柄、叶片、花和果实中的汁液维持生命,常导致叶片干枯凋落,果实变形,不能食用;二是刺槐分泌出的鞣酸类物质对多种果树的生长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尤其以梨、苹果受抑制较为严重,可导致果树大幅度减产或根本不结果;三是刺槐上的落叶性炭疽病菌也能感染梨、苹果等果树,造成大量落叶。忌栽泡桐。因为许多果树无论是幼苗、幼树或成年果树,均易患紫纹羽病,果树患病后,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整株死亡。而泡桐则是紫纹羽病菌的越冬场所。3结果期管理促进梨树提早结果运用修剪技术促进梨树提早结果的原则,是先促后缓,促缓结合;先促后缓,就是根据1、2年幼龄梨树,萌芽率普遍较高,但成枝力普遍偏低的特点,对幼龄梨树多短截一些枝条,先增加全树的总枝量。以后再根据情况,有的轻剪,有的缓放。准备培养为骨干枝的枝条,可适当轻剪,而对其余的枝条,则要尽可能多留一些,经缓放后,促其分生中、短枝,增加全树的枝叶量,这是幼龄梨树提早开花结果的物质基础。据河北省果树研究所调查,在4年生鸭梨幼树上缓放长枝,当年的成花比例,可达60%以上;中枝缓放以后,有些品种,如莱阳茌梨、栖霞大香水梨和鸭梨等,可由顶芽继续抽生与母枝长势相似的中枝,下部的侧芽,则可发生较多的短枝;另有一些品种,如莱阳香水梨和部分日本梨品种,顶芽枝和下部的侧芽枝,都可成为短枝。这些短枝,都有利于形成花芽。所以,缓放初结果的树和长势较旺的树上的长枝或中枝,有明显的促进花芽形成和提早结果的作用。但是,如果对长、中枝条,连续数年缓放不剪,往往会出现枝条紊乱、枝组细长和结果部位外移等不良现象,所以,长枝缓放一二年后,要及时采取短截或缩剪等方法加以调整。还应注意利用辅养枝和控制顶端优势。幼龄梨树上强时,可将中干拉倒当作主枝,再利用下面萌发的弱枝,作为中干延长枝,或者重截中干延长枝,剪口下留弱芽,重新抽生弱枝后,作为新的中干延长枝,在采用上述措施,控制顶端优势的同时,对辅养枝可采取开张角度等办法,促其成花结果。只要有生长空间,就要多保留一些辅养枝,用于长树、开花和结果。但对这些缓放的辅养枝,要采取压低角度、多留果和疏剪侧生小枝等措施,控制其过快增粗,以免影响树形和骨干枝的生长。采用套袋技术根据观察,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区别较大,特别是绿色果面有果锈的品种套袋效果更加显著。套袋后的果实颜色发黄、光洁度好,没有果锈、无明显果点。果实套袋不仅可使果皮少锈无腐,色斑缩少,光亮洁净,而且还能减少病虫危害,增加经济效益。套袋时间以盛花后30~40d(果实横径20mm以内,果点尚未发生或很少发生)为宜,套袋前要细致周密的喷一次杀菌杀虫剂。4适时采收适时采收是提高梨果品质量的重要一环。黄皮梨应掌握果皮由暗褐色变为牵黄褐色,青皮梨果皮由暗绿转为浅绿或浅黄色,肉质由粗、硬变细、脆,由酸转为甜味,种子由白转为浅褐色,可作为开始采收的标准。采收要做到分期分批,先采大果,待7~10d小果,会逐渐增大,再行采收。采收时要做到.轻采、轻放,切勿硬拉、硬折,失去商品性,同时要做好保叶、保枝工作。另外,果实的贮藏性与采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翠冠梨延迟采收则果肉发绵,并易发生黑皮病,贮藏性差;早熟品种贮藏性差,中熟品种贮藏性相对好于早熟品种。

梨原产我国,为我国主要果树之一,除生食外,还可加工罐头、梨酒、梨干、梨脯等,深受群众欢迎。梨树结果早,一般2-3年开始投产,6-7年就能进入盛果期 ,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无论山地、田块、滩涂均可种植,丰产性好,基本无大小年现象,盛果期每亩可不变在2000Kg以上,寿命长,一般可达20-30年,最长达80-100年。一、优良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仅供参考) (1)幸水:产于日本静岗县,系菊水×早生藏杂交育成,树势较强健,树姿半开张。果实扁圆形,平均果重200-250g,果皮浅黄褐色,均匀一致,果肉白色,肉质细而松脆,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品质上等,8月中下旬成熟,早果丰产,稳产,抗黑星病和黑斑病,要求办理水平较高。 (2)丰水:日本品种,系n-14(菊水×八云)×八云杂交育成。树势较强健,树姿开张,发枝力强,枝长易下垂。腋花芽及短果枝易形成,丰产。果实圆形,有棱沟3-4条,平均果重250g摆布,果皮锈褐色,阳面微红褐色,果面粗糙,果心中大,果肉浅黄白色,肉质细而脆嫩,汁多味甜 ,含可溶性固形物12-13%,品质佳,抗黑星病和黑斑病,8月中下旬成熟,易发生日灼病,果实不耐贮运。 (3)筑水:1970年日本果树试验场从丰水与八幸的后代中选出,1988年命名。果实圆形,整齐,平均果重250g摆布,果肩微凸,萼部呈棱突起,果皮黄绿至浅褐色。果肉白色,果心小,肉质细脆,甜汁多,石细胞少,品质上等,树势中等,发枝力强,早果,丰产,稳产,可与幸水、丰水互为授粉树,7月下旬成熟。 (4)新高:日本品种。平均果重350-400g,果大,近圆形,果皮黄褐色,肉质细酥松脆,香甜味浓,汁多,品质上佳。9月上中旬成熟,耐贮,早果,丰产,抗病性及适应性均强。 (5)翠冠(原代号8-2):用幸水×6 号(杭青×新世纪)杂交育成,树势强健,树姿直立,花芽易形成,结果性好,丰产。果实圆形,整齐一致,平均果重250g,大果重650g,果皮暗绿色,分布有锈斑,果肉白色,肉质细脆,与幸水肉质相似,果心较小,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13%,比幸水风味好,品质佳。7月底8月初成熟,耐贮运。 (6)清香:用新世纪×三花梨杂交育成,树势中庸,树姿较开张,新梢嫩枝绿色,成熟枝红褐色,花芽、叶芽、叶片均较小是其主要特征。果实长圆形,果形大,平均果重280g,大果重950g,果皮褐色,较光滑,果肉白色,肉质略紧密,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果心特小,似小核桃,可食率高达93%,成熟期8月中旬,耐贮运。 二、栽培技术 1、梨园建立 无论平地、丘陵、山区、河滩都可发展梨园,但应考虑运输条件,有利于灌溉的条件等。果园地址选定后,应结合地形、地势、道路、渠道和防护林等,将果园按30-150亩不等划分为若干小区。丘陵坡地,小区长边尽可能与等交线平行,有利于水土保持,便于办理。 梨树从苗木落叶后至发芽前都可栽种,按照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密度,为了早期高产,最好采纳计划密植,目前推广的株行距为2×3米或×4米。 种植技术:A、按株行距定点挖穴,一般砂质土,穴宽80cm,深50-60cm,;水稻地穴宽80cm,深40-50cm即可。先放入至30-40cm摆布的稻草、枝条或绿肥枝、杆等,并将表土加入踏紧,再施有机肥(猪、牛粪)50-80公斤或砻糠鸡粪(20公斤)或纯鸡粪(10公斤)需腐熟,并加钙镁磷肥1-2公斤(碱性土壤可用过磷酸钙)与土混合填入,做成馒头形。B.种植前需将梨苗粗根剪栽2-3cm,促进新根发生,嫁接处薄膜需解除,以免影响主杆生长。C.种植时嫁接口需露地面5-10cm,踏实根际土壤,立即浇足水。风口地带,需设立支柱,防范倒伏。 2、改土施肥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树增产技术中的基本办法,要想果树增产、丰产、优质,必需从改良土壤着手。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到冬季落叶前进行,其方法有扩穴、全园深翻、隔行或间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纳隔年轮翻,1、3、5年在原穴的两侧开深尺宽尺摆布的深沟,2、4、6年在另两侧开深沟,结合施入基肥。 施入基肥标准,一般以100Kg梨果最少需有机肥(猪、羊厩肥)100Kg,再混入磷肥,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 除基肥外,在生长期还应适时追肥,一般要求施三次追肥,第一次花后肥,时间4月中下旬,促进枝叶生长,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第二次果实膨大肥,时间5月中旬-6月上旬;第三次采后肥,时间8月下旬-9月中旬,增加叶色,延长叶片寿命,恢复树势。 根外追肥可结合喷药施入适量氮、磷、钾等肥,常用浓度尿素%(高温%),过磷酸钙%,硫酸钾%,磷酸二氢钾%,此外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不能与农药混用)。 3、配备授粉树及三疏技术 梨为异花授粉树种,多数品种自花不结实,所以必需在花期基本相遇的授粉品种,主栽与授粉品种配置的比例最好是2:1或1:1,最少也需3:1或4:1,才能达到丰产稳产。日本梨(幸水、丰水、筑水)与翠冠、清香、脆绿可互为授粉。 三疏技术就是正确掌握疏花芽、疏花蕾与疏果的时期和方法。 A.疏花芽:结合冬季修剪时疏去过多花芽。冬季疏花芽,应按比例,原则上是花芽:叶芽=1:1,大约疏除全树花量的一半,但应注意梨树当年花芽形成多少,生产实际中,骨干枝以每5-6寸距离留一个花芽的密度为宜。注意,只疏花芽,保留叶芽。 B.疏花蕾:冬季修剪时若疏花芽工作未进行,可在开花前,疏花蕾进行补救,疏蕾标准一般按20cm摆布保留一个花蕾。疏蕾原则:疏弱留强,疏小留大,疏密留疏,疏腋花芽留顶花芽,疏下留上,疏除萌动过迟的花蕾,疏除副花蕾,决定疏除多少,还需随时了解气象预报。 C. 疏果:应按照品种、树势、花期、气候而定。花量多,树势弱,着果率高的应早疏花量少的幼树、旺树应迟疏或少疏。天气正常年份宜早疏,反之宜迟疏。原则:每个果实应具备25-30张叶片,正常年份一个果台可留一个果,果形中等大的品种一个果台可留1-2个果。 4、整形修剪 梨树的整形,按照品种的不同,立地条件的不同,主要利于结果可采纳多种树形,一般有疏删分层形,多主干开心形,多主枝圆头形等。 对梨幼树的修剪应少疏枝,多放枝,对初结果树要注意培养结果枝组,主侧枝的延长枝剪留长度逐年缩短。梨树大量结果后,骨干枝易下垂,应抬高延长枝角度,如内膛过密,需将过密的辅养枝疏除或短截,如挂果过多,枝条下垂,可采用在树冠中间竖竹杆,把下垂枝均匀地向四周吊起来。 三、病虫害防治 (1)黑星病:主要发生在萼片、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芽等部位,症状:初期呈淡黄色圆形小病斑,后期发生黑霉。叶片上多发生在叶背,沿叶脉发病,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果实多在幼果期发生,被害幼果生长停止,渐呈木栓化龟裂,并引起幼果畸形,在雨水较多的季节(4-5月份)最严重。 防治方法: A.消灭越冬菌源。冬季清除落叶、落果和修剪下来的枝条及刮树皮,集中烧毁。 B.药剂防治。萌芽前喷波美5 度石硫合剂,在谢花3/4时,喷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月中旬新梢生长期,6月中旬果实生长期各喷一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其它防病药剂。 (2)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在叶片上最初发生针状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呈橙黄色圆形斑点,后期叶片正面紫红色凹陷,背面凸起,并长出一丛灰黄色毛状物,果实上症状与叶片不异。该病在果树上每年发生一次,发病高峰在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方法: A. 在5Km以内地区最好没有松柏、龙柏等柏树。 B.花前喷1:2:200倍(硫酸铜:生石灰:水)波尔多液,谢花后喷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40%灵福1000倍液,连续2-3次效果较好。 (3)梨小食心虫:为害桃的嫩梢和果实及梨果。一年发生5代,幼果从果顶及萼洼附近蛀入直至果心,果肉内有虫粪,蛀孔周围干腐发黑。第一代在4-5月份,主要为害桃嫩梢,以后每月发生一代,为害梨果为主,8-9月份为害梨果高峰。 防治方法:有桃梨栽培的果园,于4月上、5月上中旬在桃树上喷药。6月中下旬及7月中旬,各代幼虫发生期,在梨树上喷药庇护。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或20%丰收菊酯,20%高渗久效磷800-1000倍,或用5%敌杀死5000倍液,20%杀灭菊酯4000-5000倍液,效果均较好。 (4)梨蚜:为害叶片。受害叶片卷成筒状,4-5月份最严重,5月下旬以后至杂草中繁殖。10月份有翅蚜又飞到桑树上为害,冬季在梨芽裂缝处越冬,一年发生20代以上。 防治方法:梨开花后应注意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或用一遍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四、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是提高梨果品质量的重要一环。黄皮梨应掌握果皮由暗褐色变为浅黄褐色,青皮梨果皮由暗绿转为浅绿或浅黄色,肉质由粗、硬变细、脆,由酸转为甜味,种子由白转为浅褐色,可作为开始采收标准。采收要做到分期分批,先采大果,待7-10天小果会逐渐增大,再行采收。 采收时要做到轻采、轻放,切勿硬拉、硬折,失去商品性,同时要做好保叶、保枝工作。

去道客巴巴里面搜搜就有了,所有文档>>学术论文>>期刊论文>>大中型沼气工程厌氧残留物综合利用探究文档简介大中型沼气工程厌氧残留物综合利用探究文档信息文档上传人: hrf1234文档格式:PDF

梨黑星病特效药论文

黑星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降低当年的果实品质和产量,而且严重削弱树势。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梨树黑星病用什么药比较好,供参考。

1、对病菌在芽鳞内越冬品种,于梨树发芽前喷布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400倍液,或在芽萌动期喷布12.5%腈菌唑乳油2 000~2 500倍液,以杀死芽鳞内越冬病菌。

2、落花后幼果期喷布75%猛杀生干悬浮剂,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一旦发现病叶、病果(约在5月中下旬)喷布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3 000~5 000倍液。

4、7~8月份进入雨季,可喷布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梨黑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危害新梢、芽鳞及花序,在发病部位产生黑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叶片受害初期先在叶片背面主、支脉上发生长条状或星芒状黑色霉斑,严重时叶正面也产生黑色霉斑。

梨树果实也受害,幼果表面产生近圆形黑色霉斑,逐渐呈疮痂状,膨大期发病,果面产生不规则黑色霉斑,病斑逐渐凹陷,表面龟裂,病果易脱落。

梨黑星病菌春季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各部幼嫩组织。发病时期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异。渤海湾地区发病时期在5月中下旬,7~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雨水适宜时,可大量危害果实。

病害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主要取决于雨水。春雨早而多,早期发病重;夏季阴雨连绵,秋季雨水较多,后期发病较重。

1、冬前清扫落叶,剪除病、枯枝,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2、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梢。

3、五月中下旬,及早剪除病芽梢,一并带出园外烧毁。

4、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铲除树下杂草,排除积水,降低果园湿度。

5、结合叶面喷肥,前期喷尿素,后期喷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树体抗病能力。

梨黑星病:各梨产区普遍发生,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病尤为严重。梨黑星病发生在萼片、果实、叶片、叶柄、新梢和芽鳞等部位,病变部位初生淡黄色圆形小病斑,逐渐扩大,随后上生黑霉。叶片受害多发生在叶背、延叶脉发病。果实受害多在幼果时发病,病斑随果实增大而扩大,严重时会早期落果。 梨黑星病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而以4~5月份最重。病菌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最适合温度为20 OC ~23OC。 主要防治方法:花芽萌动时喷5度石硫合剂或萌芽后、花序伸出期前喷2~3度硫合剂。花谢四分之三时,喷250倍25%多菌灵,(多菌灵对梨黑星病有特效)以后在新梢生长期(5月中旬)、果实生长期(6月中旬)再喷,发病较重的果园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防治黑星病有效药剂种类较多。具体应用时应该根据发病情况、药剂性能、价格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当搭配,交替用药,避免或减缓抗药性风险。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腈菌唑等为内吸性杀菌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氟硅唑是特效药,关键时期施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黑霉病等,是我国梨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黑星病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常见。自症状特点为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霉层;病部初期变黄,大量产孢后枯死,病组织不腐烂,但易被杂菌腐生,出现银灰色霉层。防治黑星病主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清除病菌,减少初侵染及再侵染的菌量;二是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期,及时喷施有效药剂,防止病菌侵染和病害蔓延。1.搞好果园卫生①清除落叶带病落叶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必须彻底清理。②芽萌动期喷药;病芽是该菌另一重要的越冬场所,在开花前、开花期或落叶后期喷洒1~2次内吸性杀菌剂。③摘除病梢:及时发现摘除病梢,可明显降低初侵染菌量,延缓该病的流行。2.加强果园管理合理负载,增施有机肥;定果后及时套袋,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如福星;注意果园防渍,降低园区湿度。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目前生产上防治黑星病的主要措施,其效果主要取决于用药时期、药剂种类和施药技术。①4~6月份病害防治。可采用两种用药策略:一是根据病害侵染预防防治,按梨黑星病的侵染预防方法预测有无病菌侵染,当预测到有病菌侵染时,在病菌侵染后的2周之内喷施内吸性杀菌剂。二是按历防治,分别于梨树落花后的第5~10d、第25~30d和6月上旬喷洒3次药剂,前2次使用内吸治疗机,第3次以残效期较长的保护剂为主。如果降雨次数多,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②7~8月份病害防治进入雨季黑星病的防治可随其他病害一起进行,一般每10~15d施药1次,连喷3~5次,内吸剂和保护剂交替使用,保护剂以黏着性强药剂为主。③后期病害防治采收前1个月禁止施用杀菌剂,如果8月下旬梨园内仍有大量产孢病斑,在8月底和9月初喷施1次高效的内吸性杀菌剂,以控制后期病害的发生。防治黑星病有效药剂种类较多。具体应用时应该根据发病情况、药剂性能、价格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当搭配,交替用药,避免或减缓抗药性风险。①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烯唑醇、腈菌唑等为内吸性杀菌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氟硅唑是特效药,关键时期施用。一个生长季节不能超过3次使用。②代森锰锌、退菌特是保护性药剂,可在发病初期使用,但易产生药害,幼果期使用要多加小心。高质量的代森锰锌,如大生M-45、喷克等药剂,药害轻,可在幼果期使用。③1:1~2:200~240的波尔多液和其它铜制剂,对黑星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好,但是易发生药害,幼果期不宜使用,阴雨连绵的季节慎用。

梨树叶子全部黑了,请问是什么原因?那可能是施肥过多造成的,可以多次浇水,不要一次性浇水太多,主要是找到原因来进行根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